|
中国有世界上最大的老年市场,到2013年低,15%的国民即2亿多人口超过60岁。65岁以上老人,几乎有一半因骨折、中风、癌症、肿瘤等原因需要特别护理;另有25%的人患老年痴呆症等疾病,生活不能自理,越来越多的中年人也不幸中招。因此,所谓的养老产业,实际上已经涉及50岁以上的人群。整个数量庞大,养老需求巨大。但是,养老在中国却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
未富先老,大部分老人不敢消费,也无力消费。
中国有数量巨大的空巢老人。
现有设施只能满足极少部分老人的需要,一家稍好养老机构通常有很长的等待名单,老人要排队2-4年才能等到一张床位。
70% 的养老机构不接受有刚性需求的老人,智障老人无处可去,成为家人的负担。
独生子女夫妻要照顾4个上一辈的老人,心有余而力不足。
有学历、有才能的人不愿加入看护队伍,只能找农民工。员工只能从事简单的清洁和看护,无法接受专业化程度更高的工作。对员工而言,工作枯燥没有吸引力;对老人而言,服务质量低。员工与老人双方都不快乐。
制度和管理落后,标准不清晰,管理成本高。
缺乏老年医学,和针对智障老人的护理、引导方面的知识、培训。
以上诸多问题,造成目前尴尬:一方面社会的养老需求极其迫切,但另一方面很多养老机构空置率高居不下。
如何才能打开局面?中国养老产业现代化,路在何方?
荷兰的养老文化适合中国
有志于养老产业的人士,曾访问考察过世界许多发达国家,认为荷兰是世界上养老事业做得最好的国家之一。自2005年来,在健康消费者组织(Health Consumer Powerhouse,HCP)发布的各项欧洲指标中,荷兰的排名全都位列前三甲。在欧洲健康消费指数(EHCI)的六项分类中,荷兰获得两项冠军,分别是病人权利和信息(与丹麦共享殊荣)以及服务范围与便利。
尽管一直被其他国家研究和学习,荷兰依然是唯一能在医疗保健的诸多方面,连续保持前四甚至前三名的国家。这样优异的成绩使其在2013年欧洲健康消费指数排名上,高居前茅。
荷兰人研究出了诸多“独门秘技”,并加以标准化。荷兰健康医护产业的标准HKZ标准,是国际健康医护产业标准ISO9001的基础。在HKZ之上,是荷兰的Prenzo标准,公认为世界健康服务产业最高标准。
荷兰的养老文化适合中国,可以成为中国养老产业现代化的良好借鉴。
理念不同带来结果的巨大差距
中国传统理念:养老,就是让老人安度晚年。在这个理念下,养老机构需配置大量护理人员以及专业医疗设备,通常情况下,工作人员与所照顾的老人之比,为1:1,甚至1.5:1。在人工成本急剧增加的今天,这种做法很难维持下去。养老机构是医院的衍生,而老人一般都不愿选择在医院度过晚年。70岁以上的老人经历过艰苦岁月,他们对设施的奢侈程度要求并不高,豪华的养老处所能不去就不去,造成高空置率和恶性循环。失能失智老人基本上长期卧床,特别是重度失智症老人,大部分时间被“绑”在床上或椅子上(以防止抓伤自己),老人没有尊严,更无从谈到快乐地生活。
荷兰理念:养老,就是大家在一起狂欢,在专业人员的带领下,过快乐、安全和自理的生活。老人,特别是失能失智的老人,更要多运动,体力、脑力还是精神上都要动起来。在这个理念下,机构的人员配比有限。以专门照顾失智症老人的荷兰日托中心为例,一个专业人员带领10-12个失智老人,其任务是引导老人自理,而不是服侍老人。老人在这样的机构里,在运动和众多玩伴当中,过属于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快乐。这样的机构老人很愿意去。那里不再寂寞,机构是家的衍生。
这个理念,使荷兰人认识到,环境对失能失智老人意义重大。在一个温暖,正面的环境中,大脑处理信息的能力比在一个冷漠,负面的环境要高10-15倍。具有治疗功能的颜色、灯光、家具、气味和工作人员专业化的关爱,能让失能失智老人不知不觉中,大幅调动脑部功能,对肢体形成良性刺激,效果事半功倍。为防止老人出现幻觉抓伤自己,荷兰机构利用“深海理疗”,用正面的感官刺激迅速驱除幻觉。长期卧床,是失能及失智老人体能迅速下降、反复感染的主要原因。因病情反复不得不大量服药,而老人的身体对药物反应,如同一个6-7岁的孩童,副作用很大,造成恶性循环。同时长期卧床也使人工成本高居不下。通过大量专业的体能、精神、社交、脑力训练,帮助老人过快乐自理的生活,不仅能干预病程,增加老人的幸福感,对养老机构而言,也是一种有持续性的经营模式。事实上,失智症并不可怕,干预得越专业,老人的自理能力越强。
因此,我们致力于引进西欧特别是荷兰的经验和技术,实质是先进养老文化,为中国养老产业现代化,探索一种全新的路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