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管理传播网,中国经济管理大学,工商管理MBA专业资源库(29年)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411|回复: 0

【公司理财】《公司营运资本管理》中国经济管理大学 发布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0-15 01:09: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营运资本管理在公司财务管理学及公司理财的实践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它包括短期资产的管理和短期负债的管理,但重点是对短期资产的管理。短期资产管理按资产具体项目又分为现金管理、应收账款管理管理、存货管理及短期证券管理等。本讲重点介绍现金、应收账款与存货管理。
??一、现金管理
??这里所指现金包括企业的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㈠公司持有现金的动机
??公司持有一定数量的现金,主要基于下列动机:
??1.支付的动机。即交易的动机,是指公司为了满足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各种支付需要,而保持的现金。这是企业持有现金的主要动机。公司在生产经营过程,购买材料、支付工资、缴纳税金、到期债务、派发现金股利等都必须用现金支付。由于企业每天的现金收入与支出在时间和数量上,通常存在一定程度的差异,因此,企业持有一定数量的现金余额以应付频繁支出是十分必要的。
??2.预防的动机。是指企业为应付意外事件而必须保持一定数量的现金的需要。如企业承揽一项工程项目需预付一定数额的保证金。
??3.投机的动机。是指企业持有一定量现金以备满足某种投机行为的现金需要。⑴投机的动机,实际上可分为三类。如证券市场上购买股票就是典型的投机行为。还有市场上可能出现的良好的投资机会,如遇有廉价原材料或其他资产供应的机会,便可用手头持有的现金大量购入。
??4.其他动机。企业除了以上三项原因持有现金外,也会基于满足将来某一特定要求或者为在银行维持补偿性余额等其他原因而持有现金。
??总之,公司在确定企业现金余额时,一般应综合考虑以上各方面的持有动机。
??㈡现金管理的目的
??在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所需要现金的同时,节约使用资金,并从暂时闲置的现金中获得最多的利息收入。因此,现金管理应力求做到既能保证公司正常三现金需要,又不使企业过多的闲置现金。
??㈢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
??基于公司持有现金动机的需要,必须保持一定数量的现金余额。对如何确定公司最佳现金持有量,经济学家们提出了许多模式,常见模式主要有成本分析模式、存货模式 、现金周转期模式、因素分析模式和随机模式。限于篇幅,我们在这里只介绍现金周转期模式、成本分析模式和因素分析模式。
??1.现金周转期模式
??现金周转期模式是从现金周转的角度出发,根据现金的周转速度来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
??⑴存货周转期
??现金周转期是指从现金投入生产经营开始,到最终转化为现金的过程。这个过程经历三个周转期:①存货周转期。将原材料转化成产成品并出售所需要的时间;②应收账款周转期。指将应收账款转换为现金所需要的时间,即从产品销售到收回现金的期间;③应付账款周转期。从收到尚未付款的材料开始到现金支出之间所用的时间。现金周转期的计算公式:
??现金周转期=存货周转期+应收账款周转期-应付账款周转期
??最佳现金持有量=(公司年现金需求总额/360)×现金周转期
??例:凯旋股份有限公司预计计划年度存货周转期为120天,应收账款周转期为80天,应付账款周转期为70天,预计全年需要现金1400万元,求最佳现金持有量是多少?
??现金周转期=120+80-70=130(天)
??最佳现金持有量=(1400/360)×130≈505.56(万元)
??但是该方法能够成立,是基于以下几点假设:①假设现金流出的时间发生在应付款支付的时间。事实上,原材料的购买发生在生产与销售过程中,因此,这上假设的结果是过高估计最低现金持有量。②假设现金流入等于现金流出,即不存在着利润。③假设公司的购买-生产-销售过程在一年中持续稳定地进行。④假设公司的现金需求不存在着不确定因素,这种不确定因素将影响公司现金的最低持有量。如果上述假设条件不存在,则求得的最佳现金余额将发生偏差。
??2.成本分析模式。成本分析模式是根据现金的有关成本,分析预测其总成本最低时现金持有量的一种方法。
??⑴公司持有现金的成本
??公司持有现金的成本一般包括三种成本,即:持有成本、转换成本和短缺成本。
??①现金的持有成本。是指公司因保留一定现金余额而增加的管理费用及丧失的再投资收益。实际上,现金持有成本包括持有现金的机会成本和管理成本两部分。机会成本是公司把一定的资金投放在现金资产上所付的代价,这个代价实际上就是放弃有更高报酬率的投资机会成本。现金管理成本是对企业置存的现金资产进行管理而支付的代价,包括建立、执行、监督、考核现金管理内部控制制度的成本、编制执行现金预算的成本以及相应的安全装置购买、维护成本等。
??②现金的转换成本。是指企业用现金购入有价证券以及转让有价证券换取现金时付出的交易费用,即现金同有价证券之间相互转换的成本。如委托买卖佣金、委托手续费、证券过户费、实物交割手续费等。
??③短缺成本。是指企业由于缺乏必要的现金资产,而无法应付各种必要的开支或抓住宝贵的投资机会而造成的损失。现金的短缺成本随现金持有量的增加而下降,随现金持有量的减少而上升,即与现金持有量负相关。
??⑵运用成本分析模式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应考虑的成本
??运用成本分析模式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只考虑因持有一定量的现金而产生的持有成本及短缺成本,而不予考虑转换成本。
 ?⑶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图示

??
??
??从上图可以看出,由于各项成本同现金持有量的变动关系不同,使得总成本线呈抛线型,抛物线的最低点,即为成本最低点,该点所对应的现金持有量便是最佳现金持有量,此时总成本最低。
??⑷运用成本分析模式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步骤。
??第一步,根据不同现金持有量测算并确定有关成本数值;
??第二步,按照不同现金持有量及有关成本资料编制最佳现金持有量测算表;
??第三步,在测算表中找出总成本最低的现金持有量,即最佳现金持有量。
??例:某公司有四种现金持有方案,各方案有关成本资料如下表所示:
?
??要求:计算该公司的最佳现金持有量。
??根据上表编制公司最佳现金持有量测算表,见下表。
??
??通过上表分析比较各方案的总成本可知,D方案的总成本最低,因此,企业持有45000万元的现金时,各方面的总代价最低,45000万元为现金佳持有量。
??3.因素分析模式
??因素分析模式是根据上年现金占用额和有关因素的变动情况,来确定最佳现金余额的一种方法。其计算公式如下:
??最佳现金余额=(上年的现金平均占用额-不合理占用额)×(1±预计销售收入变化的%)
??例:M公司2001年度平均占用现金为3000万元,经分析,其中有80万元的不合理占用额,2002销售收入预计较2001年增长15%。则2002年最佳现金持有量为多少?
??M公司2002年最佳现金持有量为:
??(3000-80)×(1 +15%)=3358(万元)
??因素分析模式考虑了影响现金持有量高低的基本因素,计算比较简单。但是这种模式假设现金需求量与营业量呈同比例增长,在现实中有时情况并非完全如此。因此财务人员在采用此模式时应多加注意。
??(四)现金收支的日常管理
??公司提高现金收支日常管理效率的方法主要有三:
??1.加速现金回收。在分析公司收款、发票寄送、支票邮寄、业务处理、款项到账等流程的前提下,采用银行存款箱制度和集中银行制等现金回收方法,尽可能缩短收款浮账时间。所谓收账浮账时间是指收账被支票邮寄流程、业务处理流程和款项到账流程所占用的收账时间的总称。
??2.严格控制现金的支出。在不影响公司商业信誉的前提下,尽可能地推迟应付款项的支付期,充分利用供货方所提供的信用优惠,积极采用集中应付账款、利用现金浮游账量等手段。所谓现金浮游账量是指企业从银行存款账户上开出的支票总额超过其银行存款账户的余额。
??3.力争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同步。公司要在合理安排供货和其他现金支出,有效地组织销售和其他现金流入,使现金流入与现金流出的波动基本一致。
??二、应收账款管理
??㈠应收账款存在的原因
??应收账款存在的原因主要是赊销,即公司给客户提供了商业信用。这样公司的一部分资金就被顾客占用,由此发生一定的应收账款成本。不过赊销可以给公司带来两大好处:
??⑴增加公司的销售量。通过赊销能为顾客提供方便,从而扩大公司的销售规模,提高公司产品的市场占有率;
??⑵减少公司的存货。公司应收账款增加意味着存货的减少,而存货减少可以降低跟存货相关的成本费用,如存货储存成本、保险费用和存货管理成本等。公司管理人员应当在增加赊销的报酬与成本之间作出正确的权衡。
??㈡应收账款的成本
??1.机会成本。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是指因应收账款占用资金而失去将资金投资于其他方面所取得的收益。应收账款机会成本一般按有价证券的利息率计算,也可用公司的加权平均资本成本来计算。所以,公司应收账款机会成本绝对额应等于应收账款平均占用资金额乘以公司加权资本成本或有价证券利息率。例,一公司7月份资产负债表应收账款月初为800万元,月末为1000万元,该公司加权资本成本率为10%,那么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为:(800+1000)/2×10%=90(万元)
??2.管理成本。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是指对应收账款管理的各项费用。主要包括:对客户资信调查费用、应收账款账簿记录费用、收账费用以及其他费用等。
??3.坏账成本。应收账款的坏账成本是指应收账款因故不能收回而发生的损失。此项成本一般与应收账款发生的数额成正比。
??㈢信用政策
??信用政策,即应收账款的管理政策,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账政策。
??1.信用标准
??信用标准是公司用来衡量客户是否有资格享有商业信用的基本条件,也是客户要求赊销所应具备的最低条件。西方企业通常用预期的坏账损失率作为标准。
??如果公司制定的信用标准过低,就会有利于企业扩大销售,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但坏账损失风险和收账费用将因此而大大增加;如果公司信用标准过分苛刻,许多因信用品质达不到设定标准的客户被拒之于公司门外。这样虽然能降低违约风险及收账费用,但这会严重影响公司产品销售,延误公司市场拓展的机会。
??通常制定公司信用标准,应从三个基本方面入手:
??⑴充分了解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情况。同业竞争对手采用什么信用标准是公司制定信用标准的必要参照系。可能从竞争对手的具体做法上了解对手正在或将采取何种竞争策略,从而有利于公司制定出不至于使自己丧失市场竞争优势的,且切合实际的具有竞争性的信用标准。如果不考虑同业对手的做法有可能使公司信用标准不适当而陷入困难。信用标准过高会失去市场竞争优势,信用标准过低又会使企业背负沉重的财务负担。
??⑵考虑公司所能承受违约风险的能力。如果公司具有较强的违约风险承担能力,就应设定较低的信用标准来提高公司的市场竞争力,多争取客户,广开销售渠道;反之,公司承担违约风险的能力较为脆弱,就只能选择较为严格的信用标准,以尽可能地降低违约风险程度。
??⑶认真分析和掌握客户的资信程度。制定公司信用标准,通常是在调查、了解和分析客户资信情况后,确定客户的坏账损失率的高低,给客户信用做出评估,再在此基础上决定是否给客户提供赊销,提供多少赊销。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估时,一般从五个方面进行,称作5C评估法。①品德。指客户的信誉,是指客户履行按期偿还货款的诚意、态度及赖账的可能性。②能力。是指客户偿还债务的能力。③资本。资本是指客户的财务实力,主要根据资本金和所有者权益的大小,比率来判断,表明客户可以偿还债务的背景和最终保证。④抵押品。是提供作为授信安全保证的资产。这对于不知底细或信用状况有争议的客户尤为重要。客户提供的抵押品越充足,信用安全保障就越大。⑤条件。条件是指可能影响客户付款能力的经济环境。主要了解在经济状态发生变化时或一些特殊的经济事件发生时,会对客户的付款能力产生什么影响。对此,应着重了解客户以往在困境时期的付款表现。
??要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价,首先要了解客户的信用状况,而要了解客户的信用状况,就需要有一定的信息渠道。调查了解客户信用状况的信息渠道主要有三条:一是通过与客户有经济往来的各个企业和机构的调查访问来了解客户的信用状况;二是借助一些中价机构,如社会调查机构,信用分析机构来了解客户的信用状况;二是在合法和得到许可的情况下,从客户的开户银行了解有关资料。
??2.信用条件
??信用条件是指企业要求顾客支付赊销款项的条件,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与现金折扣(率)三项组成。信用条件的基本表现方式如“2/10,1/20,n/30”,意思是:若客户能够在发票开出后的10天内付款,可以享受2%的现金折扣;如果放弃折扣优惠,则全部款项必须在30天内付清。在此,30天为信用期限,10天为折扣期限,3%为现金折扣(率)。信用期限是企业为顾客规定的最长付款时间。折扣期限是为顾客规定的可享受现金折扣的付款时间。而现金折扣是指当顾客提前付款时给予的优惠。
??公司给予客户提供优惠的信用条件,能够增加销售量。这是因为越优惠的信用条件,客户将来付款的现值就越小,相当于销售价格也就越低。但也会带来额外的负担,使应收账款数额增大,增加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坏账成本和现金折扣成本,因此,公司要综合考虑成本与收益的比率关系,来确定合理的信用条件。在大多数情况下,信用条件对所有客户应一视同仁。企业在制定信用条件时,应充分考虑一些客观因素对它的影响。
??由于我国目前社会信用的程度普遍较低,相当数量的企业或单位不能严格信守合同契约,再加上某些商品的定价不是十分科学,使信用条件的制定和适用尚存在一些困难。中国入世后,将会逐渐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之中,并在不长的时内改变目前信用体系残缺和程度较低的状况。
??3.收账政策
??收账政策是指公司为催收过期的应收账款所应遵守的原则、程序、对策和方法。
??⑴区别客户实际情况,制定因人而异的收策政策。运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对过去历年拖欠账款的客户的情况进行分类,对不同类型的客户采用不同的对策,从而明确在什么情况下发信,什么情况下打电话,什么情况下派人催收,什么情况下起诉打官司,以及各种情况下应采取的收款策略。
??⑵将回款责任与销售人员个人利益挂钩。促使销售人员在产品销售之后,及时地催收货款。
??⑶改变和调整企业经营观念、经营方式,提供能满足消费者及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长时间拖欠应收账款时间,不能及时回收,不能看成仅仅是销售部门的问题。它与企业整个生产经营活动密切相关。如果企业的产品质量低劣,不适销对路,即使派出更多的人去催讨货款,也不会有成效。因此,企业要从根本上防止坏账损失,就必须不断地调整企业产品设计观念、经营观念和经营方式,时刻瞄准消费者及用户多样化、个性化需求,不断提供令消费者及用户满意的服务和产品,增进社会福利,使消费者剩余最大化。
??三、存货管理
??存货是公司备供销售或者生产耗用而储备的各种物质,它包括在产品、半成品、原材料、燃料、低值易耗品、包装物等。
??㈠存货成本
??存货成本主要包括取得成本、储存成本和短缺成本三部分。
??1.存货的取得成本。存货的取得成本,又称存货的进货成本,由购置成本和进货费用两部分组成。⑴购置成本或称进价成本,是指存货本身的价值,只与购买总量和单价有关,是数量与单价的乘积,可视为固定成本,属于决策无关成本。因此所建立的存货模型对其不加考虑。⑵进货费用又称订货成本,是公司为组织进货而开支的费用,主要有办公费、差旅费、邮资、电话电报费、运输费、检验费、入库搬运费等支出。
??2.存货的储存成本。是企业为持有存货而发生的费用。包括存货占用资本的资本成本、存货的保险费、存货的财产税、存货建筑物与设备的折旧费与财产税、仓库职工工资与福利费、仓库的日常办公费与运转费、存货残损霉变损失等储存成本按照与储存数额的关系可分为固定性储存成本和变动性储存成本。
??3.存货的短缺成本。是指公司存货不足无法满足生产和销售需求时发生的费用和损失。包括⑴材料供应中断所造成的生产进度中断损失、紧急采购代用材料而发生的额外购入成本;⑵成品供应中断导致延迟交货所承担的罚款及因此而发生的顾客信誉损失与其他一切费用;⑶公司因存货不足而丧失销售机会的损失等。
??㈡存货规划
??公司的存货规划是指确定公司占用资金数额的基础上,编制存货资本计划,以便合理配置存货资金的占用数量,节约使用公司存货资本。节约使用公司存货资金数额的测算是存货规划中最重要的内容。其具体测算方式分两类:⑴是从总体上测公司存货资金数额;⑵是分别测算各公司生产过程中各阶段的存货资金占用情况,即分别测算储备资金、生产资金和产成品资金等的占用情况。存货规划的方法与步骤简要叙述如下,以便学员有所了解。
??1.确定存货资金占用额的基本方法
??公司确定存货资金占用额的基本方法有周转期计算法、因素分析法、比例计算法等。
??⑴周转期计算法。又称定额日数法,是根据各种存货平均每天周转额和存货资金周转日数来确定占用资金数额。计算公式是:
??存货资金占用额=平均每天周转额×资金周转日数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对原材料、在产品和产成品等存货资金占用数额的测定。
??⑵因素分析法。是以上一年资本实际占用额为基础,分析计划年度各项变动因素,加以调整后核定其占用资金的数额。计算公式是:
??存货资金占用额=(上年存货资金平均占用额-不合理平均占用额)×(1±计划年度营业额增减%)×(1-计划年度存货资金周转加率)
??这种方法主要适用品种繁多、规格复杂和价格较低的材料物资;对于供、产、销数量变化不大的中小企业,也可用此法来匡算全部存货资金占用数额。
??⑶比例计算法。根据存货资金和有关因素之间的比例关系,来测定公司存货资金的占用额。以销售收入资金率法为例进行说明,其计算公式为:
??存货资金数额=计划年度商品销售收入总额×计划销售收入存货资金率
??计划销售收入存货资金率=〔(上年存货资金平均余额-不合理占用额)/上年实际销售收入总额 〕×100%×(1-计划年度资金周转加速率)
??2.储备资金占用额的测算
??储备资金是指公司从用现金购买各项材料物资开始,到把它们投入生产为止的整个过程所占用的资金。公司储备资金包括的项目很多,现以原材料为例,说明其资金占用数额的测定方法。
??原材料资金数额的大小,取决于计划期原材料平均每日耗用量、原材料计划价格、原材料的资金周转日数三个基本因素。计算公式是:
??原材料资金占用额=原材料平均每日耗用量×原材料计划价格×原材料资金周转日数
??3.生产资金占用额的测算
??公司的生产资金是指从原材料投入生产开始,直至产品制成入库为止的整个过程所占用的资金,主要是指在产品所占用的资金。其计算公式是:
??在产品资金占用额=产品每日平均产量×产品单位计划生产成本×在产品成本系数×生产周期
??其中,在产品成本系数要区别具体情况而确定。
??4.产成品资金占用额的测算
??公司的产成品资金是指产成品从制成入库开始,直到销售取得货款或结算货款为止的整个过程所占用的资金。产成品资金占用额的测定公式是:
??产成品每日平均产量=产成品每日平均产量×产成品单位计划生产成本×产成品资金周转日数
??公司根据上述方法在分别测定储备、生产、产成品资金占用数后,即可汇总编制存货资金计划表,并据此确定公司存货占用资金额。
??㈢存货控制的基本方法
??确定最佳的存货水平,并对之实施有效地控制,是存货管理的关键。存货控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经济批量控制法和ABC控制法等
??1.经济批量控制法
??经济批量控制可通过建立经济批量模型来实现。⑴经济批量的概念。经济批量是经济进货批量的简称,是能使一定时期存货的总成本达到最低点的进货数量。⑵决定存货经济批量的成本因素。主要有前述存货成本中的变动性进货费用(简称进货费用)、变动性储存成本(简称储存成本)以及允许缺货时的存货短缺成本。⑶基本经济进货批量模型的假设前提:①公司一定时期的存货总量能准确地预测;②存货耗用量或者销售量比较均衡;③存货价格稳定,且不存在数量折扣,进货日期完全由公司自行决定;④当公司仓库存货量降为零时,下一批存货都能立即一次到位;⑤仓库条件及所需要现金不受限制;⑥不允许出现缺货情形;⑦所需存货市场供应充足,不会因买不到所需存货而影响其他方面。⑷存货成本项目与进货批量的变动关系。
??
??图9-5
??不同的存货成本项目与进货批量呈现着不同的变动关系。增加进货批量,减少进货次数,虽然有利于降低进货费用与存货短缺成本,但同时会影响储存成本的提高;而减少进货批量,增加进货次数,在影响储存成本降低的同时,会导致进货费用与存货短缺成本的提高。由此可见,企业组织进货过程中要解决的主要问题,则是如何协调各项成本之间的关系,使存货总成本保持最低水平。如前述假设前提,公司不存在存货的短缺成本。因此,与存货订购批量、批次直接相关的就只有进货费用和储存成本了。则如图9-5所示,储存成本随订货规模的上升而提高,而订货成本(即进货费用)则相反,存货总成本在储存成本线与订货成本线相交的那一点Q*达到了最小。可见,订货成本(即进货费用)与储存成本总和最低水平下的进货批量,就是经济进货批量。⑸经济进货批量模型。根据上述存货成本项目与进货批量的变动关系可得到:
??存货总成本=变动订货成本+变动储存成本= 订货成本+ 储存成本
??=单位订货成本(一定时期存货需求总量/一次订货量)+一定时期单位存货的储存成本 (一次订货量/2)
??就是:TC=E(S/Q)+K(Q/2)
??其中:TC-存货总成本;E-平均每次进货费用(即单位订货成本);S-一定时期存货需求总量;Q-一次订货量(一次进货批量);S/Q -订货次数;E(S/Q)-变动订货成本(即订货成本);K-一定时期单位存货的(变动性)储存成本;Q/2一定时期存货平均持有量;而K(Q/2)-变动储存成本(即储存成本)。
??对上述公式求导。因为一阶导数为零的点是方程的极值点,所以就能求出经济定货量EOQ,即Q*:
??(TCQ)/=K/2-ES/Q2=0
??
??经济进货批量下的总成本(TC)=
??经济进货批量的平均占用资金(W)=Q*P/2= (注:P是存货的单位买价)
??年度最佳进货批次(N)=S/Q*=
??例:GH公司预计年耗用A材料6000千克,单位采购成本为15元,单位储存成本9元,平均每次进货费用为30元,假设该材料不会缺货,试计算:①A材料的经济进货批量;②经济进货批量下的总成本;③经济进货批量的平均占用资金;④年度最佳进货成本。
??根据题意可知:S=6000千克,P=15元,K=9元,E=30元
??① A材料的经济进货批量:
??由公式 得,
??=200(千克)
??② 经济进货批量下的总成本(TC)= =1800(元)
??③ 经济进货批量的平均占用资金(W)=Q*P/2=200×15/2=1500(元)
??④年度最佳进货成本(N)=S/Q*=6000/200=30(次)
??上述计算表明,当进货批量为200千克时,进货费用与储存成本总额最低。
??需要指出的是,上述介绍的经济进货批量模型是建立在严格的假设前提之上的,这些假设有些与现实并不相符,如实际工作中,通常存在数量优惠即价格折扣以及允许一定程度的缺货等情形,公司理财人员必须同时结合价格折扣及缺货成本等不同的情况具体分析,灵活运用经济进货批量模型。
??2.ABC控制法
??ABC控制法是意大利经济学家巴雷特于19世纪首创的,其分清主次,抓住重点的中心思想已广泛用于存货管理、成本管理与生产管理
??⑴ABC分类管理、控制存货的含义。所谓ABC 控制法,也叫ABC分类管理法,就是按照一定的标准,将企业的存货划分为A、B、C三类,分别实行分品种重点管理、分类别一般控制和按总额灵活掌握的存货管理、控制的方法。
??⑵ABC分类管理的目的。ABC分类管理的目的在于使企业分清主次,突出重点,以提高存货资金管理的整体效果。
??⑶存货ABC分类的标准。分类标准主要有两个:第一、金额标准;第二是品种数量标准。第一个标准是最基本的,而第二个标准仅作参考。
??⑷存货按ABC分类的基本特点。属于A类存货,金额巨大,但品种数量较少,一般来说,其品种数占全部存货总品种数的10%左右,而价值最高可达70%左右;属于C类的存货是品种繁多,但金额却很小的项目,通常,这类存货的品种数占70%,而价值却只占10%左右;而B类存货则介于二者之间,品种数与价值都在20%左右。三类存货在品种数与价值量上的特点,可以从图9-6看出。   ⑸存货按ABC分类的管理方法。A类存货占用企业绝大多数的资金,只要能够控制好该存货,一般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但由于A类存货品种数量少,企业完全有能力按品种进行管理。因此,A类存货应按品种重点管理和控制,实行最为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比如说定期盘点的间隔期最短),逐项计算各种存货的经济订货量与再订货点,并经常检查有关计划和管理措施的执行情况,以便及时纠正各种偏差;对B类存货,由于金额相对较小,而品种数量远多于A类存货,因此,不必像A类存货那样严格管理,可通过分类别的方式进行管理和控制;至于C类存货管理可采用较为简化的方法,只要把握一个总金额就完全可以了,所以,对C类存货只要进行一般控制和管理。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社区首页|美华管理传播网|中国经济管理大学|中国营养治疗网|北京管理培训|天津管理培训|重庆管理培训|哈尔滨管理培训|上海管理培训|深圳管理培训|浙江管理培训|广东管理培训|新疆管理培训|内蒙古管理培训|青海管理培训|广西管理培训|西藏管理培训|吉林管理培训|沈阳管理培训|辽宁管理培训|河北管理培训|山东管理培训|安徽管理培训|福建管理培训|海南管理培训|贵州管理培训|四川管理培训|湖北管理培训|河南管理培训|安徽管理培训|江西管理培训|深圳管理培训|广州管理培训|珠海管理培训|香港管理培训|免费公益MBA培训|台湾管理培训|中国管理传播网|全国管理培训认证网|经理人的网上家园|中国管理人才库|经理圈|Archiver|手机版|美华管理人才学校|学校新浪微博V|管理考证|MBA公益课堂|律师声明: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网站地图

黑公网安备 23018302010102号

QQ

GMT+8, 2024-5-6 09:36 , Processed in 0.028033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ICP备13013142号

Powered by Discuz! Templates yeei! © 2001-2010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