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管理传播网,中国经济管理大学,工商管理MBA专业资源库(29年)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44|回复: 3

[处世训练]《小心把恩人当垫脚石的人》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7-2-14 16:3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trong>小心把恩人当垫脚石的人(1)</strong> <div align="left" style="padding-right:10px;padding-left:10px;font-size:10.5pt;color:black;line-height:100%">&nbsp;&nbsp;&nbsp;&nbsp;这世上有一种小人,即使别人对他恩重如山,一旦前面有自己想要独吞的肉食,也会踩上恩人的头顶,对于这种忘恩负义之徒,平常多用慧眼识别人心很重要。&nbsp;&nbsp; <p>&nbsp;&nbsp;&nbsp;&nbsp;小人遇到恩人的帮助和提携,他日日思夜夜想的不是感恩,不是把事情做好,而是如何才能尽快地超越恩人的地位。恩人的肩膀能靠一靠的,他会踩着上;如果不可,恩人成了他往上爬的绊脚石,那就对不起了,一脚踹开毫不怜惜和犹豫。&nbsp;&nbsp; </p><p>&nbsp;&nbsp;&nbsp;&nbsp;春秋时期,楚国伯嚭一家被佞臣费无忌谗害遭族灭,只身一人颠沛流离逃到吴国。&nbsp;&nbsp; </p><p>&nbsp;&nbsp;&nbsp;&nbsp;伯嚭投奔吴国,一则因吴国是楚国的敌对国,二则因为伍子胥同伯嚭一样与费无忌仇深似海,不共戴天。&nbsp;&nbsp; </p><p>&nbsp;&nbsp;&nbsp;&nbsp;伯嚭一见伍子胥就放声大哭,先是对伍奢一家的遭遇深表愤慨,接着哭诉全家遭斩的惨痛经历,继之大骂费无忌诱惑君王,杀害忠良,经过一番眼泪和愤恨的表演,才提出请伍子胥看在同国同乡同遭遇的分上,给个安身之地,向吴王举荐一下。&nbsp;&nbsp; </p><p>&nbsp;&nbsp;&nbsp;&nbsp;伍子胥是个忠厚老实的人,出于对楚平王和费无忌共有的憎恨,也由于相同遭遇而产生的怜悯,虽然原来与伯嚭没有什么私交,但还是决定向吴王引荐他。这时伍子胥的好友被离劝阻他说:“你可不要轻信这个伯嚭呀。据我观察,这个人鹰观虎步,形貌含诈,其品性必贪婪奸佞,专擅功劳,任意杀人,切不可同他亲近。今日重用他,以后必为其所害。”伍子胥回答说:“古语说得好:‘同疾相怜,同忧相救;惊翔之鸟,相随而集。’人还是善良的多,你先不要猜疑。”&nbsp;&nbsp; </p><p>&nbsp;&nbsp;&nbsp;&nbsp;伍子胥便将伯嚭引见给阖闾。&nbsp;&nbsp; </p><p>&nbsp;&nbsp;&nbsp;&nbsp;在伍子胥真诚的介绍和大力推举下,吴王阖闾也可怜伯嚭的不幸,同情他的遭遇,又见他能说会道,见他频频表示效忠尽命的决心和誓言,就收他在朝中,封为大夫,命他同伍子胥共佐朝政。&nbsp;&nbsp; </p><p>&nbsp;&nbsp;&nbsp;&nbsp;同乡之情,“同病相怜,同忧相救”的古训,使伍子胥的感情大大地向伯嚭倾斜了。他做梦也没有想到他救起的却是一条毒蛇,三十年后,他自己也冤死在这条蛇的毒牙之下。&nbsp;&nbsp; </p><p>&nbsp;&nbsp;&nbsp;&nbsp;不过,此时的伯嚭在吴的境况与伍子胥不可同日而语。伍子胥帮助阖闾登位,又协助他建城郭、设守备、实仓库、治库兵,发展了吴国的实力,有大功于吴王,君臣关系亲密;而伯嚭呢,初入吴国,人生地不熟,虽得伍子胥之力而为大夫,实无功于吴国,和吴王的关系并不亲密。身在异国的他,脚跟未稳,羽翼未丰。&nbsp;&nbsp; </p><p>&nbsp;&nbsp;&nbsp;&nbsp;他只是谨慎小心地应付着周围的一切,以便争得一个较为安全的生存空间。在吴国,这个时候同他关系最亲近的要算伍子胥了,许多方面他都需要仰仗伍子胥的照顾。&nbsp;&nbsp; </p><p>&nbsp;&nbsp;&nbsp;&nbsp;再说向楚报仇一事不靠伍子胥,凭他伯嚭对吴国的影响能办到吗?这一切,秉承了祖父机敏之性的伯嚭当然清楚。他对伍子胥的依赖,决定了他对子胥的恭敬,这种恭敬的真实性还是可以相信的。向楚报仇是他和伍子胥的共同目的,这种共同目的,使他能与伍子胥同舟共济、互相配合。&nbsp;&nbsp; </p><p>&nbsp;&nbsp;&nbsp;&nbsp;公元前506年,阖闾兴兵伐楚,以孙武为大将,伍子胥与伯嚭为副,率军进攻楚国,吴国一连打了五次胜仗,最后占据了楚国的都城——郢都。楚昭王弃国而逃,躲到隋国去了。在这都城失守的时刻,楚臣申包胥力图复楚。他跑到秦国去哀求秦哀公发兵救楚。秦哀公不愿出兵,申包胥大失所望。为了挽救楚国的危亡,申包胥坚持哀求秦哀公能发兵救楚,为此而在秦庭哭了七天七夜,最后使秦哀公受到感动,遂答应发兵救楚。&nbsp;&nbsp; </p><p>&nbsp;&nbsp;&nbsp;&nbsp;当秦国的救兵进入楚国境内以后,吴国大将孙武考虑到楚国的疆土辽阔,人心又不服吴,吴军久留楚地,与之相持,对吴军不利。因此他主张遣使与秦国通好,为楚国另立新君,以安抚楚人之心。伍子胥对孙武的主张也十分赞同,但是,伯嚭对这个安吴之策坚决反对,他认为这样做是灭了吴国的威风,长了秦军的志气,因此对阖闾说:“吴军自离东吴,一路破竹而下,五战而把楚国的都城拿下来了,并把其宗庙夷为平地。现在,一遇到秦军,就想班师,是一种怯懦的表现。”为了表示自己的勇敢,他要求阖闾给他一万人马,与秦军作战,并表示要把秦军杀个片甲不留,若不取胜,甘当军令。&nbsp;&nbsp; </p></div>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7-2-14 16:35:39 | 显示全部楼层
<strong>小心把恩人当垫脚石的人(2)</strong><div align="left" style="padding-right:10px;padding-left:10px;font-size:10.5pt;color:black;line-height:100%">&nbsp;&nbsp;&nbsp;&nbsp;阖闾对他的决心表示赞赏,于是答应了他的要求。孙武和伍子胥还是劝阻他不要与秦国交兵,伯嚭执意不听,结果连战皆北,连他自己也被秦军三路包围,左冲右突,不能得出。幸得伍子胥领兵把秦军杀退,才把他救了出来。&nbsp;&nbsp; <p>&nbsp;&nbsp;&nbsp;&nbsp;这一仗,伯嚭所率领的一万人马,被秦军杀得所剩无几,损失惨重。他自知有罪,不得不叫人把自己捆绑起来去见阖闾。&nbsp;&nbsp; </p><p>&nbsp;&nbsp;&nbsp;&nbsp;孙武对伯嚭的恃勇无谋深为恼火。他对伍子胥说:“伯嚭为人矜功自任,久后必为吴国之患,不如乘此兵败,以军令斩之。”&nbsp;&nbsp; </p><p>&nbsp;&nbsp;&nbsp;&nbsp;伍子胥对此并没有表示赞同,而且为他求情说:“伯嚭虽有丧师之罪,但有前功,况大敌当前,不可因小过而斩一员大将。”还亲自去奏请阖闾赦其罪。经过伍子胥的劝说,伯嚭才免受军令的制裁。孙、伍二人以让楚收纳太子建之子为条件同楚讲和,随后率军满载楚国府库宝玉而回,又将楚国境内一万多家迁至吴国,以充实吴国空虚之地。&nbsp;&nbsp; </p><p>&nbsp;&nbsp;&nbsp;&nbsp;阖闾论破楚之功,以孙武为首。孙武不愿做官,坚请隐退山林。阖闾让伍子胥去挽留。孙武私下对伍子胥说:“您知道天道吗?暑往则寒来,春还则秋至。王恃其强盛,四境无忧,必生骄乐之心,功成而不退,将来必有后患,我不只是想保全自己,并且想保全您。”可惜这番具有远见的话,伍子胥并不以为然。孙武于是飘然离开,沿途将吴王所赠金帛全部散给贫苦的百姓,后来不知其所终。&nbsp;&nbsp; </p><p>&nbsp;&nbsp;&nbsp;&nbsp;孙武走后,吴王立伍子胥为相国,为表示敬意,他效仿齐桓公与管仲之事,只呼其字而不称名。伍子胥地位之尊由此可见。&nbsp;&nbsp; </p><p>&nbsp;&nbsp;&nbsp;&nbsp;对于功劳亦不算小的伯嚭,吴王以其勇而恭顺,善体己意,使为太宰以掌管王家内外事务。这样,伯嚭同吴王接近的机会比伍子胥要多。虽然他不能同伍子胥之位相比,但他明白,只要能得到吴王的特别垂青,他就能得到吴王的进一步重用。他的家族血的教训也使他懂得,同国君关系亲密,对于保身是十分重要的。他不愿重蹈先人的覆辙。太宰之位,对于此时的他来说正称其心。&nbsp;&nbsp; </p><p>&nbsp;&nbsp;&nbsp;&nbsp;伐楚之后,伯嚭已在吴国站稳了脚跟,羽翼渐丰,在吴国也是独当一面的人物。因此,他对伍子胥虽然恭敬,但毕竟不像以前那样,俨然同伍子胥有了分庭抗礼之势。伯嚭也暗暗生了取伍子胥而代之,独揽吴国朝政的野心。&nbsp;&nbsp; </p><p>&nbsp;&nbsp;&nbsp;&nbsp;楚亡之后,伍子胥对楚平王鞭尸三百,费无忌、鄢将师已为囊瓦处死,囊瓦也自刎于郑国,伍、伯二人之仇都已复清了,他们二人也失去了共同对敌的基础,二人所求以及性格的差异,使他们的冲突和矛盾不可避免。&nbsp;&nbsp; </p><p>&nbsp;&nbsp;&nbsp;&nbsp;这种斗争的结果,孙武已预见到了。他在私下对伍子胥的谈话中指出:“王恃其强盛,四境无忧,必生骄乐之心。”这样一来,刚正不阿、以国为重的伍子胥同已有“骄乐之心”的吴王的冲突在所难免,其结果必为吴王所厌恨,给自己带来祸患。而替自身考虑较多,期望与吴王关系密切的伯嚭,由于能善体王意,投王所好,得吴王欢心自是意料中事。这样一来,他同伍子胥的争斗就极易取得吴王的支持,从而取得最后的胜利。&nbsp;&nbsp; </p><p>&nbsp;&nbsp;&nbsp;&nbsp;伯嚭在危难之时得伍子胥的相助,在其应受军法制裁时又得伍子胥的相救,可以说伍子胥做到仁至义尽了。但是,伯嚭只知图取个人的荣华富贵,把利益放在第一位,一旦他可以图取个人的荣华富贵,便把一切都置于脑后,不仅可以出卖国家利益,而且还会忘恩负义,加害恩人。&nbsp;&nbsp; </p><p>&nbsp;&nbsp;&nbsp;&nbsp;后来果不其然,在伯嚭的一再进谗下,吴王终于下令杀了伍子胥,至此,伯嚭也清除了最大的政敌,成就了自己的权力梦。&nbsp;&nbsp; </p><p>&nbsp;&nbsp;&nbsp;&nbsp;在这里我们有理由痛恨伯嚭的忘恩负义,但伍子胥察人不明也要承担应有的责任。像这种人在能够控制他的时候你偏要给他机会,被他反咬一口能怪谁。如果能制之则制之,不能制之则远离之,也不失为防范伯嚭类小人的一个可行的办法。&nbsp;&nbsp; </p></div>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5-25 15:09:1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看,张长见识,看看眼界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5-30 15:08:56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徐老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社区首页|美华管理传播网|中国经济管理大学|美华管理人才学校|MBA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美华管理咨询|北京管理培训|天津管理培训|上海管理培训|深圳管理培训|浙江管理培训|广东管理培训|新疆管理培训|内蒙古管理培训|青海管理培训|广西管理培训|西藏管理培训|吉林管理培训|沈阳管理培训|辽宁管理培训|河北管理培训|山东管理培训|安徽管理培训|福建管理培训|海南管理培训|贵州管理培训|四川管理培训|湖北管理培训|河南管理培训|安徽管理培训|江西管理培训|深圳管理培训|广州管理培训|珠海管理培训|香港管理培训|免费公益MBA培训|美华管理咨询|中国管理传播网|全国管理培训认证网|MBA职业经理培训|中国管理人才库|经理圈|Archiver|手机版|美华管理人才学校|学校新浪微博V|管理考证|MBA公益课堂|律师声明: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网站地图

黑公网安备 23018302010102号

QQ

GMT+8, 2024-12-22 22:29 , Processed in 0.02578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ICP备13013142号

Powered by Discuz! Templates yeei! © 2001-2010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