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管理传播网,中国经济管理大学,工商管理MBA专业资源库(29年)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35|回复: 2

[台湾讲义]决策成功学——独立思考的判断力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7-31 06:48:4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strong>决策成功学——独立思考的判断力</strong><div align="left" style="ADDING-RIGHT: 10px; PADDING-LEFT: 10px; FONT-SIZE: 10.5pt; COLOR: black; LINE-HEIGHT: 180%;">&nbsp;&nbsp;&nbsp;&nbsp;【成功交叉点——思考判断的禁忌和原则】 <p>&nbsp;&nbsp;&nbsp;&nbsp;丁:逻辑思考是终身受用的武器 </p><p>&nbsp;&nbsp;&nbsp;&nbsp;谈理财投资、职场经营,唯有透过严谨的逻辑思考,才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p><p>&nbsp;&nbsp;&nbsp;&nbsp;很多人不解,逻辑思考对理财投资有什么帮助呢?当年我被骂得臭头的时候,脑袋中突然浮现大一经济系念的“供给和需求”,回想那时候每天看着老师画的两条线,实在是无聊透顶,一会儿往右一会儿往左,搞得糊里糊涂。后来,经过职场实战的洗礼,慢慢训练自己逻辑推演的思考能力,这才发现原来所有的事情包括企业经营、投资财务、国际趋势判断、生涯规划……全部都在这两条线里面,向左还是向右,依据的就是逻辑推演。灵光一闪之后,后来我向老板报告时就开始加入经济学“供给和需求”的概念,果然被骂的次数就减少许多。 </p><p>&nbsp;&nbsp;&nbsp;&nbsp;逻辑思考的训练,对我后来的生涯有很重要的影响。因为所谓的管理咨商,就是当客户提出要求,顾问公司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为客户诊断出问题所在,同时提出改进的建议方案。也就是说,从接案的那一刻开始,我必须从短时间内,由不了解到了解那个产业,这中间除了必须做许多研究工作,还需要建立思考的独立性和逻辑性。 </p><p>&nbsp;&nbsp;&nbsp;&nbsp;日后虽然离开管理顾问的工作领域,但是相较于同辈的其他人,我的逻辑概念更清楚扎实。回想起来,不禁觉得是老天爷冥冥之中的安排,当年最令我挫折的致命伤,因为“逻辑太差”被老板钉得满头包,没想到后来“逻辑推演的能力”,不管是理财投资或是在职场竞争各方面,也成为我的一项优势。 </p><p>&nbsp;&nbsp;&nbsp;&nbsp;职场的决策和投资理财的决策道理相通,公司成不成功、投资是赚还是赔,下决断时都要注重逻辑推演。后来我到基金管理公司时,便是善用经济学原理加入逻辑推演,贯彻所有的投资决定,也获得不错的成绩。现在的我经常问人家的问题是:“为什么是这样?你的结论是根据什么?”弄得很多部属觉得跟我讲话很辛苦,这时候换成是我苦口婆心地强调逻辑思考的重要。 </p><p>&nbsp;&nbsp;&nbsp;&nbsp;许多本土企业的管理阶层或是投资理财的奇葩,经常是跳跃性思考,“决策是这样、那样,但是问他原因却说不出来”。不可否认的,这样的人或是企业,成功的比率很高,但是风险也相对提高。所以谈理财投资,我还是坚信,唯有透过严谨的逻辑思考,才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p><p>&nbsp;&nbsp;&nbsp;&nbsp;周:解读财经新闻的幕后 </p><p>&nbsp;&nbsp;&nbsp;&nbsp;虽然无法成为消息的领导者,但是作为一个追随者,也要懂得如何看清领导者的真面目。 </p><p>&nbsp;&nbsp;&nbsp;&nbsp;观众有时候会对财经主播的角色产生问号,担心主持人联合分析师乱报明牌(会涨的股票)。最大的原因是收看股市节目的观众,大部分是想要快速致富的短线投资者,至于波段操作、长期规划的投资者,通常不会花太多时间坐在电视机前面听分析师报明牌。所以财经节目的解盘也多是以短线操作为主,但是观众过度依赖分析师口中推荐的明牌,有时候投资失利时,便不免会怀疑主持人和分析师挂钩坑人。 </p><p>&nbsp;&nbsp;&nbsp;&nbsp;为了不希望自己哪一天走在路上被观众“追杀”,我自有一套选择分析师的标准,“选贤与能”地为观众看紧荷包。选人的标准很简单:如果报出来的股票,隔天立刻跌停板被套牢,马上列为拒绝往来户;推荐的类股或个股,目标必须看涨10%!除非某某分析师,特别强调那支股票适合做中长期的波段投资。另外,平常在播报财经相关新闻时,针对相关职能部门或是上市上柜公司的消息,我也会审慎地过滤。 </p><p>&nbsp;&nbsp;&nbsp;&nbsp;这些对新闻来源的判断能力,除了要归功于跑新闻时的所见所闻,也有赖平常做功课的累积。</p></div>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7-31 06:50:11 | 显示全部楼层
<strong>领导成功学——你是摩天大楼还是金字塔?</strong><div align="left" style="ADDING-RIGHT: 10px; PADDING-LEFT: 10px; FONT-SIZE: 10.5pt; COLOR: black; LINE-HEIGHT: 180%;">&nbsp;&nbsp;&nbsp;&nbsp;【成功交叉点——领导者的禁忌和原则】 <p>&nbsp;&nbsp;&nbsp;&nbsp;丁:半瓶水响叮当的多元价值观 </p><p>&nbsp;&nbsp;&nbsp;&nbsp;许多人向往金字塔顶端的生活,但是有时候走到那个位置,也意味着发展的空间变得更狭隘,路也愈来愈窄。唯有追求多元价值的生活,才可以让人自由游走在不同阶层和领域。以前学长都会告诫我们:“投入一个领域至少要待5年以上才能学会东西”、“要懂得长期经营,不要随便跳槽!”中国人做事做学问贵在精、专,有句话说“半瓶水响叮当”,代表着负面的评价,但是我却抱持不一样的想法。就像是封建时代的工匠一样,技艺精湛,但是只会做一样事情,多元化的思考和能力被视为是危险的;但是现代化的民主社会,讲求的是多元思考。 </p><p>&nbsp;&nbsp;&nbsp;&nbsp;我的方法是敞开心胸接触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和人物。台大经济系毕业时,拿到毕业证书的我突然警觉到自己再也没有机会去了解台大电机系、农经系的学生生活是个什么样。但是大学4年转眼已经结束,没有机会再重新选择。于是赴美念书时,在哥伦比亚和康奈尔大学两者中,我选择了康奈尔大学,原因之一是美国大部分的学校是学分制,选修一个学分需缴一定的学分费;但是康奈尔大学跟台湾一样,学费缴了后想修什么课可以自由选择。所以我在康奈尔旁听了许多不同学院的课,也认识了各式各样的同学,这让我比别人拥有更多样的接触及成长机会。 </p><p>&nbsp;&nbsp;&nbsp;&nbsp;这是培养多元化价值观的方法之一,我因此结识了许多不同圈圈的朋友。不但累积更多的人脉,也让日后在职场时,拥有更多元化的思维,很容易就能和人打成一片。人际互动经常会用彼此“投不投缘”,来决定下一步是否有机会进一步接触。其实“投缘”的关键在于是否使用共同的语言,包括声音语言和肢体语言,多元化价值观会让你更容易和别人交际及擦出火花。 </p><p>&nbsp;&nbsp;&nbsp;&nbsp;投资自己是最好的资产 </p><p>&nbsp;&nbsp;&nbsp;&nbsp;对我而言,每一步都是需要有规划的,早在我大三的时候,一次偶然的机会下到心理系旁听杨国枢教授的课,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段话是:“当你还没有任何资产的时候,你要懂得投资自己。”所以谈投资理财,我认为进社会的前5年,根本不要想这些事情,唯一要做的事情就是投资自己。 </p><p>&nbsp;&nbsp;&nbsp;&nbsp;所以刚开始这几年转战职场的经历,拥有三家基金公司不同工作内容的资历,其实换一种角度来看,就是在投资我自己的未来,用时间、资历、经验来书写自己人生的履历表!因为学历方面,拥有台大经济系、美国康奈尔大学的硕士学位,这方面至少我已经尽力而为,剩下来的就是工作方面的历练和累积。跳槽到一个新环境,虽然有风险,但同时也拥有机会,只要你相信自己,就不会有所恐惧。当年我选择从银行转到基金业时,四家公司当中,中华基金管理公司的表现排名最后;我刚到统一基金管理公司时,公司零零落落;最后到阿波罗基金管理公司时,公司更是刚经历变革,士气和绩效都在谷底。但是为什么我会选择到这样的新环境打拼呢?因为我相信自己,情况不会更糟,只要肯努力绝对会更好,这也是我的工作信仰。 </p><p>&nbsp;&nbsp;&nbsp;&nbsp;面对未来的全球化经济,在求才的职场趋势方面不同于一般人所强调的“专才”,我相信“通才”才是全球市场趋势所在。和全世界顶尖的研发好手齐聚一堂,争取那千万分之一的机会,成功的机率太低,还不如借着地理位置的优势,训练自己成为熟悉市场的通才。就拿我自己为例,服务于中华基金管理公司时在北中南的业务历练,让我可以广泛经营全台湾的人脉和掌握市场脉动,虽然谈不上深入,但是至少有了全盘的了解,也有助于我后来担任阿波罗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时,具备了整体规划管理的能力和拥有开阔的视野。当时基金业蓬勃发展,却缺乏这样的人才。但是如果这时候才看见人力市场的需要,开始累积自己的经验,岂不是得等上好几年,再好的机会都可能一去不回头! </p><p>&nbsp;&nbsp;&nbsp;&nbsp;经过这样的一番转折,最后当台湾的基金公司已经发展到40多家的时候,我的机会自然就比其他人多,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我从中华基金管理公司转战到统一基金管理公司时,我敢要求担任跨部门的主管,一统企划、业务及海外基金规划等,因为我希望拥有全盘思考的视野和磨练,让自己晋升为管理者。 </p><p>&nbsp;&nbsp;&nbsp;&nbsp;另外一个原因是,我不希望太老的时候,人家才来找我,所以只好掌握趋势,抢先一步,才不会等到大家都一窝蜂时,需要慢慢排队,最后还不一定买得到进场竞逐的“票”呢!因为当某一个领域开始变得热门时,求才的门槛也就会愈来愈高,很多人挤破头都不一定能有机会。 </p><p>&nbsp;&nbsp;&nbsp;&nbsp;周:向经营的角色挑战 </p><p>&nbsp;&nbsp;&nbsp;&nbsp;敞开心胸多元地学习,培养自己的能力,为下一步进行准备。 </p><p>&nbsp;&nbsp;&nbsp;&nbsp;投资一家公司之前,必须先一步了解经营者的理念,才能放心把钱投资进去。这个道理也可以运用在职场上面,所以我在进入一家公司之前,也会观察未来的老板,确定这家公司是否值得自己留下来打拼。 </p><p>&nbsp;&nbsp;&nbsp;&nbsp;成功经营者的特质 </p><p>&nbsp;&nbsp;&nbsp;&nbsp;过去我也曾经担任行政主管的职务,回想那一段带人的经验,只有两个字足以形容——可怕。我发现自己根本不适合,既缺乏协调能力,又不知道何时该扮白脸、何时扮黑脸。后来从身边的主管、老板,甚至是另一半的身上,我才慢慢累积出一个成功的经营者必须拥有的特质。 </p><p>&nbsp;&nbsp;&nbsp;&nbsp;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持之以恒。“只要认为是对的,绝对会努力地做到;就算自己做不到,也会找其他人帮忙完成,不断往那个方向迈进。”不气馁,不放松,充满着过人的精力,仿佛一天24小时都可以为这件事而努力。当然啦!过程中也牵扯到判断力的问题,你必须先确定自己的决策是对的,才能“择善固执”! </p><p>&nbsp;&nbsp;&nbsp;&nbsp;所以现在我做股市节目,行情起起落落,尽管有人说股市新闻也是看天吃饭,行情不好的时候难免心情很闷。但是如何让观众愿意继续留在电视机前收看节目,并且把这件事情当成一种习惯呢?我的信念除了呈献专业的内容,最重要的是在电视上呈现的态度,必须让观众感觉到永远跟他们站在一起。对我来说,这也是一种坚持,因为观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可以感受到我的坚持! </p><p>&nbsp;&nbsp;&nbsp;&nbsp;挑战经营管理的角色 </p><p>&nbsp;&nbsp;&nbsp;&nbsp;虽然说当年扮演主管角色的挫败一度影响我在职场生涯的规划,但是现在的我,却不排除在未来,尝试挑战经营和管理的角色。我始终认为只是时机还没到,就像还没学会走路就不要急着跑步。职场的角色转换也要一步一步、按部就班,至少现阶段我愿意在工作过程中,敞开心胸多元地学习,培养自己的能力,为下一步进行准备。 </p><p>&nbsp;&nbsp;&nbsp;&nbsp;比方说,身兼制作人和主持人的工作,现在我拥有更多机会接触金融证券界人士,在规划内容时多几分思考,在公司寻求对外合作对象时担任桥梁的角色。比较过去纯粹的新闻专业角色,已经跳脱到另一个经营管理的层面。对我来说,这只是一个起步,就像商人在商场上要创造出更大的利润,这样的角色更具挑战性、发展更加多元、接触的面向也更宽广。 </p></div>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6-7-31 06:51:10 | 显示全部楼层
<strong>成功沟通学——自信魅力的竞争优势</strong><div align="left" style="ADDING-RIGHT: 10px; PADDING-LEFT: 10px; FONT-SIZE: 10.5pt; COLOR: black; LINE-HEIGHT: 180%;">&nbsp;&nbsp;&nbsp;&nbsp;【成功交叉点——沟通的禁忌和原则】 <p>&nbsp;&nbsp;&nbsp;&nbsp;丁:人际沟通带来财富成功 </p><p>&nbsp;&nbsp;&nbsp;&nbsp;做一个受欢迎的通才 </p><p>&nbsp;&nbsp;&nbsp;&nbsp;训练自己用简单易懂的方式去教会别人很难理解的东西,是我最有成就感的事情。许多理财专员只会用一种“语言”去推销产品、与人沟通,这里所说的“语言”,除了是指普通话、福建话、英语、日语等,有时候也是金融语言、科技语言等领域的术语行话。开口闭口就是“怀才不遇”,遇到问题就推说别人程度不好、外行,却不知道如何反求诸己,训练与人沟通的能力。 </p><p>&nbsp;&nbsp;&nbsp;&nbsp;在美国念书时,第二年因为选课比较轻松,心想温故知新,干脆再修一次经济学,遇上一位妈妈级的白人老师,上课非常用心的她是一位年近50岁、满头白发的慈祥妇人。听学长聊起,这位康奈尔的资深教授只有大学毕业,但是她却能让学生用最简单的方式,学会经济学的艰深理论。 </p><p>&nbsp;&nbsp;&nbsp;&nbsp;从她的身上,让我回想起大学时的往事,一位刚从国外回台湾的博士级教授,学问大,上课的架子也大,慕名而来的学生不少,我也是其中之一,但是经常是有听没有懂;另一位只有台湾硕士学位的讲师上课却深入浅出、妙语如珠,让人不知不觉就学会课本上生硬的内容。 </p><p>&nbsp;&nbsp;&nbsp;&nbsp;这两个例子让我日后不管在职场或是专业领域的追求及管理上,都花了很多精神去要求我所带的人员要能把自己的专业融入简单易懂的表达中。也因为这样,虽说当年我在基金业带业务是出了名的魔鬼班长,但这几年看到从外商银行到台湾各个财富管理部门,很多我当年带过、骂过的小朋友都已独当一面,出类拔萃,我心中除了喜悦也很有成就感。 </p><p>&nbsp;&nbsp;&nbsp;&nbsp;周:走入人群的语言魅力 </p><p>&nbsp;&nbsp;&nbsp;&nbsp;现代人的语言能力,包含“外语能力”,也就是多重语言的能力;另外一层的意义是“表达能力”,也就是说话的魅力。 </p><p>&nbsp;&nbsp;&nbsp;&nbsp;我常打趣说,在语言方面我们夫妻两人是典型的互补。平常出国我喜欢和人聊天,但是老公只要碰上口音重的外国人就投降,聊没三两句就一直说pardon,excuseme。但是如果一讲到商业用语、专业词汇时,就换我是鸭子听雷了。说起来,英文算是我的第二语言,在纽约求学、工作和生活,全赖它的帮忙,让我可以愉快胜任。训练的方法来自于采访工作的磨练,因为当时出去采访有很多路线,不但会接触到艺文、政治等专业的领域,也会采访工人阶级或是游民收容所的游民。不知不觉中,我在外语能力的表达上比较能够融入美国社会,连跟那些黑人游民讲话都没问题。相形之下,许多台湾留学生在日常生活用语方面的能力就有待加强了。关键并不是我资质比别人好,而是我比其他人更愿意融入那个环境,找到不同的方法接触当地的语言和文化。 </p></div>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社区首页|美华管理传播网|中国经济管理大学|中国营养治疗网|北京管理培训|天津管理培训|重庆管理培训|哈尔滨管理培训|上海管理培训|深圳管理培训|浙江管理培训|广东管理培训|新疆管理培训|内蒙古管理培训|青海管理培训|广西管理培训|西藏管理培训|吉林管理培训|沈阳管理培训|辽宁管理培训|河北管理培训|山东管理培训|安徽管理培训|福建管理培训|海南管理培训|贵州管理培训|四川管理培训|湖北管理培训|河南管理培训|安徽管理培训|江西管理培训|深圳管理培训|广州管理培训|珠海管理培训|香港管理培训|免费公益MBA培训|台湾管理培训|中国管理传播网|全国管理培训认证网|经理人的网上家园|中国管理人才库|经理圈|Archiver|手机版|美华管理人才学校|学校新浪微博V|管理考证|MBA公益课堂|律师声明: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网站地图

黑公网安备 23018302010102号

QQ

GMT+8, 2024-5-8 13:10 , Processed in 0.025778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ICP备13013142号

Powered by Discuz! Templates yeei! © 2001-2010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