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管理传播网(30年)
点击报名(报名表)
网络学院
微信客服 122285053
电话客服 13684609885
微信公众号 MHJY1999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快捷导航
首页
Portal
美华论坛
BBS
报名表
招生简章
经管教材
MBA资源库
经理学院
MBA视频课
慕课分站
公众号
每日发布MBA微课(中国管理学习基地)实训微信课堂
知识产权
经理资格MBA双证招生
MBA视频下载
经管教材下载
全国经理学院
美华掌上商学院
网络学院(学员专区)
考试中心(学员专区)
教授会议室
在线报名
全国职业经理MBA双证班
企业管理师MBA双证班
人力资源总监MBA双证班
生产经理MBA双证班
品质经理MBA双证班
总经理MBA双证班
企业培训师MBA双证班
营销经理MBA双证班
市场总监MBA双证班
招生问答
管理名校
企业管理咨询师MBA双证班
IE工业工程师MBA双证班
营销策划师MBA双证班
MBA管理类教材下载
MBA视频下载
MBA原版教材
企业管理学院
人力资源学院
生产管理学院
营销管理学院
1280元=经理MBA双证+档案
财务管理学院
品质管理学院
企业培训师学院
管理咨询师学院
微商学院
MBA案例课堂
MBA管理视频
MBA原版教材
微信课堂
搜索
搜索
热搜:
教材下载
视频下载
常年招生
MBA导师
管理培训
人力资源
品质管理
生产管理
企业培训
管理咨询
本版
帖子
用户
美华管理传播网-中国经济管理大学,美华管理人才学校,工商管理MBA专业资源库-30年
»
美华论坛
›
经理学院(管理实训教材、讲义、工具)
›
口才礼仪学院
›
及早编织事业上的关系网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2352
|
回复:
4
及早编织事业上的关系网
[复制链接]
徐老师
徐老师
当前离线
积分
110284
IP卡
狗仔卡
发表于 2005-11-17 05:52:36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
>及早编织事业上的关系网 </P>
<
>商界金言曰:"一流人才最注重人缘。"又说:"擦肩而过也有前世姻缘。"因此,商界中最重人际关系。 </P>
<
>"一流人才最注重人缘",其实,这句话的反面应该说:"最注重人缘的人,才能成为一流人才。" </P>
<P>确实,人缘是很微妙的东西。我们在世上的一举一动,所接触的大人物或小人物都很可能变成日后成败的因素。而世间密密麻麻地结着人缘的网,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个的网之中,攀缘着网丝可以和许多人拉上关系。假如你们能和这么多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使他们成为在事业上帮助你的朋友、在生意上照顾你的顾客,相信你的事业一定非常成功。 </P>
<P>拥有一个良性循环的交际圈,等于你有一笔无形的巨大的财产。 </P>
<P>因此,希望做生意就一定要尽快建立人际关系。 </P>
<P>人际关系亦即人缘,这种东西是要自己创造的,并不会从天上掉下来。如果太客气、太内向,将失去许多与人接触的机会。还有,有了一点人缘,仍要努力加以扩大,加以活用,使得生意着实向前发展。 </P>
<P>当你在公司上班的时候,只要运用组织力量,扩大、运用公司的人际关系,就可以使业务进展。公司职员在公司上班等于是在母亲怀中的婴儿,处处在父母的爱护下成长。等长大成人要自立门户的时候,就再也不能依赖父母。父母亲若遗下一些人际关系让你运用当然更好,如果没有,那就得重新创造自己的人际关系才能在社会上生存下去。 </P>
<P>因此,人际关系是自立创业最重要的课题,生意能否成功,人际关系的好坏很可能是决定性的因素。 </P>
<P>那么,如何建立人际关系呢? </P>
<P>敢于和人接触当然是最基本的,但并不是只要能说善道就够了,最重要的是要在朋友之间,在此后所交往的人之间,在所有认识的人之间,建立一个"信用可靠"的印象。 </P>
<P>"信者得赚",不但要让朋友信任你,而且要让顾客信赖你。 </P>
<P>一代"红顶商人"胡雪岩就是依靠自己苦心经营的靠山的扶持,最终成长为富甲一方的大商人。他的成长与发家史,堪为后人自主创业的一面镜子。 </P>
<P>胡雪岩,名光墉,字雪岩。1823年出生于安徽绩溪。安徽多商,徽商遍布各地。受经商之风的影响,胡雪岩在父死家贫的窘境中,12岁那年,便告别寡母,只身去杭州信和钱庄当起了学徒。 </P>
<P>胡雪岩的辉煌历程是从帮助王有龄"捐官"开始的。也正是"捐官"这一举措造就了一代"红顶商人",为胡雪岩的初露锋芒营造了契机。没有胡雪岩的拼死相助,王有龄在官场中永无出头之日;而没有王有龄的支持,胡雪岩也不可能在商界迅速崛起。 </P>
<P>王有龄本是神州人。他父亲是一个候补道台,被分派到浙江,王有龄也随父亲到了浙江。他父亲到杭州后并没有得到过什么有实惠的实缺,旧病侵扰,加之心情抑郁,不到一年就客死他乡。王有龄无力送父亲归里安葬,且家乡也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亲友,就只好客居杭州了。王有龄的父亲在世时,曾为他捐了一个盐大使官衔,又苦于没有一文钱的资本。到胡雪岩与王有龄相识的时候,王有龄实际上已经落魄到只剩下一副不肯放下的穷酸读书人的架子,每日到茶馆穷泡的绝望境地了。 </P>
<P>机缘巧合,一次在茶馆,胡雪岩与王有龄偶遇。因茶馆人多,胡雪岩便邀王有龄至家中小酌。王有龄本己饥肠辘辘,推辞一番,也就应邀前往了。交谈之中,胡雪岩得知王有龄的心事,空有一腔抱负,却无钱捐得前程。 </P>
<P>在清代,捐官只是捐了一个虚衔,凭一张吏部所发的"执照",取得某一类官员的资格,如果要想补缺,必须到吏部报到,称为"投供",然后抽签分发到某一省候补。王有龄尚未"投供",更谈不上补缺了。 </P>
<P>胡雪岩了解到这种情况后,心头不由一亮,眼前的王有龄绝非等闲之辈,若助他进京"投供",日后定有出头之日,成为助自己飞黄腾达的靠山。 </P>
<P>当时的胡雪岩年龄尚轻,20岁出头,正处于多梦时代,他想像自己正是侠肝义胆、救人危难的豪爽之士。 </P>
<P>王有龄却不知胡雪岩的心思,他心不在焉地呷口茶,冲胡雪岩拱拱手,然后起身告退。胡雪岩看着王有龄渐渐远去,感觉到一生的重大机遇似乎即将失去,失去了便再难遇到。胡雪岩此时突然坚定了信心,决定在王有龄身上下注。 </P>
<P>"兄台不忙走,请看一样东西。"胡雪岩从衣兜里掏出布包,一层层打开,露出一张五百两的银票,原来老板当初交办胡雪岩去讨一笔欠账,并无十分把握,即使讨不回来,也并不怪罪他。故而胡雪岩收回此账后未把银票交回钱庄,他寻思用这笔钱做本钱,做一桩大生意的投资,如今瞅准了王有龄,正好在他身上下功夫。胡雪岩见识高明,他认定以钱赚钱算不得本事,以人赚钱才是真功夫,倘若选人得当,大树底下好乘凉,今生发迹才有靠山。这思想一直左右着胡雪岩终生,使他成为一代大贾巨富。 </P>
<P>当时,王有龄一下子惊呆了,盯住银票如入定一般,半天回不过神来。当他听胡雪岩说这些银票要送给他进京"投供"时,他双手紧摇不肯接受。这么大一笔钱,没有人敢替他作保,他实在还不起! <BR></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徐老师
徐老师
当前离线
积分
110284
IP卡
狗仔卡
楼主
|
发表于 2005-11-17 05:54:32
|
显示全部楼层
<
>然而当他得知胡雪岩是真心实意,绝非儿戏时,顿时又感动万分,热泪滚滚,倒头便要下拜。胡雪岩忙扶住他,两人互换帖子,结拜为兄弟。胡雪岩重新又唤来酒菜,举杯庆贺,预祝王有龄马到成功、衣锦荣归。两人如同亲兄弟一般,似乎有说不完的知心话,道不尽的手足情。 </P>
<
>第二天,王有龄启程北上。秋风鼓动白帆,客船飞快远去,运河水面百舸争流,千帆竞发。 </P>
<
>在众人对王有龄投以势利眼之际,胡雪岩独报以殷勤礼节,并冒着丢饭碗的风险,擅作主张,动用东家的大笔银两相资助,表现出相当的政治远见。而对于王有龄来说,遇到胡雪岩如大旱逢甘雨,他对胡雪岩的"慧眼识俊杰"自然念念不忘。后来,王有龄从粮台升任杭州知府,不出几年,又升浙江巡抚,胡雪岩先前的人情投资便得到难以计数的回报,还博得了"东南大侠"的美誉。 </P>
<P>胡雪岩之所以能够富甲一方,就在于他慧眼识俊杰,深谙要具有有力的后盾之道。 </P>
<P>没有本钱或者没有足够的本钱并不十分可怕,可怕的是自以为是,老子天下第一,什么人也不放在眼里。天马行空,独来独往,这样的人肯定难以发大财。或者过分孤芳自赏,固步自封,满足于自己那块狭小的天地,自娱自乐,对别人漠不关心,麻木不仁,这样的人也注定难以发大财。 </P>
<P>没有本钱而谋求发大财的人,应当是卓而不群的。他们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倚重他人,依靠或者引导别人为自己出力出钱,自己才能赚到大钱。 </P>
<P>成功学大师卡耐基曾说:"当一个人认识到借助别人的力量比独自劳作更有效益时,标志着他的一次质的飞跃。"这是千古不易的至理名言。每一位无本而谋求发财者,都应当深深铭记于心。 </P>
<P>有谁能够从不依靠别人而做到发大财的呢?即使当今世界顶尖级的富豪,如李嘉诚、王永庆,或者如日立、三星、松下、福特、洛克菲勒等公司的老板,任何声名显赫的财主也不敢拍着胸脯大声吼:"我只靠自己的钱,干自己的事,就赚了许多的钱!"因此,对于每一位身无分文的谋求发财者来说,要实现自己的宏伟发财计划,关键不在于自己有没有本钱,而取决于会不会倚重外界事物,倚重他人。即使你眼下没有本钱,但是如果你善于倚重他人,你与财富的距离就不远了。 </P>
<P>古人云:"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多;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远。"这句话形象地说明了借取外界力量的重要性。 </P>
<P>有许多商人具备发现将来可能发迹的人的眼光,在这些人身上进行政治投资,为自己的将来谋取利益。 </P>
<P>1871年,美国大资本家古尔德收购了除国库外的美国市场上所有的黄金,基本上控制了金价,但当时国库还有不少黄金,如果政府抛售黄金,黄金的价格势必会下降。因此,古尔德处心积虑,设法控制国库。 </P>
<P>古尔德了解到格兰特总统有一个妹妹嫁给了柯尔平上校,就拉柯尔平入伙。柯尔平十分坦率地表示没有资本,古尔德忙说:"不要紧,你用不着拿一分钱,只要表示一个愿望就行了。我很敬佩上校的为人与才能,十分想与你交朋友,这点小意思就算鄙人的一点诚意吧。"柯尔平看到有利可图,何乐而不为呢?于是两人签约:柯尔平在古尔德那里认购200万美元的黄金股,只要黄金价格上涨,每周可以领到这些黄金股的涨价费,若黄金下跌,按惯例,也要相应地进行赔偿。 </P>
<P>为了防止金价下跌,柯尔平用不着古尔德示意,就自己主动地利用妻子劝总统不要抛售政府手中的黄金。通过这种方式,柯尔平着实也赚了不少钱。 </P>
<P>市面上黄金渐少,价格自然飞速上升,引起全美国一片愤怒之声。格兰特总统迫于舆论,决定抛售国库黄金。柯尔平等劝说无效,马上把这一紧急情况告诉了古尔德,同时又使总统暂缓一天宣布抛售黄金的消息。就在这一天内,古尔德抛售了他所有的黄金,净赚了2000万美元。 </P>
<P>一天之内净赚2000万美元,这是古尔德一生中最大的杰作,他使用的方法就是结交关键人物以借势取利。 </P>
<P>由此可见,古今中外的富商巨贾都是极为重视结交与自己利益攸关的关键人物的。古语说:"朝中有官好办事",有了铁打不倒的后台的支撑,自然可以借势取利。所以要想敛财,增强财气,用心经营自己的强有力的后盾是一条非常重要的黄金法则。 </P>
<P>"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天",结交与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的人物,找到支持自己的后盾,必然无往而不胜。 </P>
<P><BR>□圆和处世 </P>
<P>美国总统里根在年轻的时候,有一次患病去医院输液。一位年轻的小护士为他扎了两针都没有把针扎进血管,他眼看着针眼处起了青包。正当他疼痛得想抱怨几句时,却看到那位小护士的额头上布满了密密的汗珠,那一刻他突然想到了他的女儿。于是他安慰小护士说:"不要紧,再来一次。" </P>
<P>第三针终于成功了,小护士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连声说:"先生,真是对不起,我很感谢您让我扎了三次。我是来实习的,这是我第一次给病人扎针,实在是太紧张了,要不是有您的鼓励,我真是不敢再给您扎了。" </P>
<P>里根却告诉她说:"我的小女儿立志要考医科大学,她也会有她的第一位患者,我非常希望我女儿的第一次扎针也能得到患者的宽容和鼓励啊。" </P>
<P>里根在想抱怨小护士时,想到了自己将来读医科大学的小女儿,将心比心,处世以"圆",鼓励小护士不要紧张,从而使小护士能够成功地完成任务。<BR> <BR></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徐老师
徐老师
当前离线
积分
110284
IP卡
狗仔卡
楼主
|
发表于 2005-11-17 05:55:12
|
显示全部楼层
<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多一点圆通和睦,就会对他人多一点尊重、宽容和理解;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谅解,少一些计较和猜疑。 </P>
<
>作为商人,对待下属不能过分苛刻,不能鸡蛋里头挑骨头般地挑剔他们的工作。应该宽容圆通,多想一下他们的处境,他们的感受。生活、工作中,有许多角色在不停地转换,在工作中你是他人的领导,但也许在某些场合你又不如他,此时你可能是服务者,但彼时就可能是被服务者。 </P>
<
>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最好要先去那样对待别人。你想让下属都服从你的领导,就应该设身处地想一想他们的困难之处。 </P>
<P>刘秀年轻的时候志向平平,看不出有什么惊人之处。他喜欢务农,性情温和。25岁时去游历长安,听说阴家有个名叫丽华的女子长得漂亮,看到卫戌令热金吾出行时声势显赫,就感慨地吟哦道:"作官当作热金吾,娶妻当娶阴丽华。"其志向不过如此而已。 </P>
<P>当了皇帝后,刘秀还是那样温和宽厚。即位不久,他衣锦还乡,同族的婶子大娘议论他什么都好,就是太温和了些。刘秀听了哈哈大笑,说:"我治理天下用的就是温和之道啊。"他确实是这样做的。安抚战乱中流散的平民;废除擅杀奴仆不治罪的陈规;减刑轻税,精减政府机构;招纳、起用人才……在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刘秀确实是一个开明、仁慈的好皇帝。他在位三十余年,从不恣意放纵,豪华奢侈。他不喜欢饮酒,不喜欢珍玩。他在临终的遗诏中说:"我对百姓没有太多好处。丧葬,一切都要像孝文皇帝那样,务从俭省。刺史,俸禄二千石的官吏,都不要离开城郭,也不要派官员来吊唁。" </P>
<P>刘秀常常表现出一种恢宏大度、平易谦和的雅量。刘秀的老同学严子陵自小就名气很大,刘秀对他很有好感。刘秀当了皇帝后,严子陵隐名埋姓不愿相见。后来好不容易找到了他,刘秀当天就亲自去看他,他躺在床上不起来,也不说话。刘秀就和他躺在一起,摸着他的肚皮说:"哎,哎,子陵,你能不能帮帮我的忙?"严子陵还是不答应,过了好久,才睁开眼睛说:"人各有志,何必强求?"刘秀跟他谈了好几天,请他出来做官,他执意不从,后来隐居富春山。毛泽东建立新中国后,请好友柳亚子出山,柳想效法严子陵。毛泽东的"莫道昆明湖水浅,观鱼胜过富春江"就是出于此。 </P>
<P>同时,刘秀对官僚要求非常严格,对贪赃枉法行为绝不宽容,对皇亲国戚一般也能理智对待,严加约束。他的大姐湖阳公主的奴仆有一次大白天行凶杀人后,躲在公主家中,官吏无法捕捉。洛阳县令董宣听说公主要出门,驾车的正是那个奴仆,就在半道截住了公主的车子,当面将那个奴仆正法。公主立即回宫向刘秀告状,刘秀大怒,把董宣捉来,当面就要打死他。董宣说:"请让我说一句话再死。"刘秀说:"你想说什么?"董宣说:"靠着陛下的圣明,汉朝才得到中兴。现在放纵奴仆杀人,怎么治理天下?你不用杀我,我自己死吧。"一边说,一边撞在柱子上,血流满面。刘秀赶紧叫小太监抱住他,但要董宣给公主叩个头消消气。董宣坚决不叩,刘秀就叫人按着脖子强叩。董宣两手撑着地,就是不叩。湖阳公主不满地说:"文叔(指刘秀)当老百姓的时候,经常匿逃犯,官吏都不敢上门追捕。如今当了天子,都不能在一个县令身上施加一些威严?"刘秀笑着说:"这就是天子与平民百姓的不同啊。"刘秀不但没有怪罪董宣,反而褒奖了他,给了他一个"强项令"(意为刚强不肯低头的县令)的美名。事后刘秀一直记着这个七品芝麻官,董宣死于任上后,刘秀派专人去看望,见他家中一贫如洗,刘秀感慨地说:"董宣如此清廉,死了我才知道啊! </P>
<P>像刘秀这样的宽厚圆和的好皇帝,在中国历史上是屈指可数的。而好皇帝,在封建历史时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善良的老百姓总是将幻想寄托在能有一个好皇帝的希望上,"没有明君找清官,没有清官找大侠",这就是古代老百姓的心态。 </P>
<P>在现代社会的人际交往中,作为商人,对待他人尤其是下属员工,应该讲究温和宽厚,圆和处事,这样才会使员工下属更加拥护你、信服你。 </P>
<P>在现实社会中,每个人都不能独处、孤立,不孤立就有交往。企业业务往来,公司内部日常运转,四海之内的朋友之间,都有交往。要交往就必须依靠礼来维持。礼亏就会使人感到怠慢,礼过就会使人感到谄谀。 </P>
<P>不论对待任何人,以礼待他,恭礼有加,恰到好处,就没有怨恨,久而久之必然使他佩服。所以孔子说:"恭敬无礼则徒劳。谨慎无礼则畏惧。勇猛无礼则谋乱,正直无礼则绞乱。"又说:"本身不用礼而期望礼于从,本身不用德而期望德于人,就是乱。"天玄子说:"有礼的人所以示范人,所以能服人,所以能敬人,也所以能自敬。"柏拉图说:"我对待人们无礼,他们就会以耻于人的无礼加于我。"刘伯温说:"惟有礼可以限制暴怒,惟有诚可以破除奸诈。"施礼于人的人所以自礼,怠慢于人的人所以自慢。讨厌他人的人所以自恶,尊敬他人的人所以自尊。凡是自己强加于人的东西,人们自然会反加于自己。所以释迦牟尼说:"讨厌人、陷害贤能的人,好似仰天吐唾沫,唾沫到不了天,还从上坠落于自己。好似逆风扬尘,尘不至于对方,还是洒回自身。"礼就是敬重人的东西。 <BR> <BR>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徐老师
徐老师
当前离线
积分
110284
IP卡
狗仔卡
楼主
|
发表于 2005-11-17 05:55:47
|
显示全部楼层
<
>在战国时期,有人向荀子请教交往中如何注重礼节。荀子说:"人生有欲望,欲望不能达到,就不能无求,求而没有度量分界,就不能无争,争就生乱,乱就无穷尽。先王们讨厌这个乱,所以制订礼义来限制它。限制人的欲望,使人们少去求取,使欲望不能穷达于事物,事物必然不屈服于欲望,两方面共同滋长,于是礼便兴起了。"这只不过是从狭义而言的,如果从广义而言,正如古代圣人所说:"大礼与天地同节。" </P>
<
>夏朝兴礼而能长期稳固,所以有419年的历史;商代兴礼而能持守不失,所以有648年的历史;周代兴礼而能持守不失,并继承了夏、商的礼而有所增减,所以有887年的历史。汉代又复兴礼制,叔孙通精通周礼而变更它,也有425年的历史。唐代有287年的历史,宋代也有316年的历史。这些朝代,都是以礼治国。 </P>
<
>秦国实行的是暴政,而不以礼治国,所以只有39年的天下。隋代实行的是逆政,所以仅有28年的天下。元代实行的是武力治国,所以仅仅90年。至于魏蜀吴三国时期,以及宋齐陈梁隋六朝之中,梁唐晋汉周五代时期,他们所兴的都不是礼治,所以灭亡得也快。 </P>
<P>夏桀与商纣,桓、灵公与汉献帝,唐玄、昭宗及宋徽、钦宗,甚至历代亡国的君主,考查他们各个时代的政教、风气,思想形态与社会意识,都是不仅不以礼治国,并且逆礼道而行。所以政治腐败、贪官污吏大行其道,民心涣散,士人对前途感到渺茫。纲纪不正,军事无备,经济衰落,教育不举,到后来即使悔恨莫及也无法挽回残局。治理企业、现代交际的道理也是这样,做人修身的道理同样如此。一定要形成和遵守一定的礼节才会形成良好的形象,才会使人真心敬佩和服从。 </P>
<P>礼并不是那些时髦学者所说的迂儒超世的学说,不合乎现实的高谈阔论,也不是腐朽之物。所以各朝各代,都有礼的起因,都有礼的增减,谁也不例外。 </P>
<P>大圣人孔子说:"说到又能履行,就是礼。"《易经》中说:"雷在天上,响声极大,君子不符合礼的就不履行。"又说:"不符合礼不看,不符合礼不听,不符合礼不说,不符合礼不动。"这就需要有慎重独特的观点,也就是有真心诚意的功夫。所以礼的本质,是自内心而生发的,然后表现在外部,而又是从外制、外炼而又归向内正的东西。这样内外双制,使所有的道德行为,通过日常生活而逐渐变成一种习惯与行为。这种习惯与行为,通过很长的时间,逐步成为一种自然的本能行为,不必去勉强做作。如果人们都能做到这些,不仅贪污堕落、结党营私、偷生怕死之徒极少出现,就是损公肥私、损人利己、谋权篡位的事也少见了。 </P>
<P>礼多人不怪是人之常情。某君是机关的最高领导,高级职员去见他,他不但坐着不动,也不屑回你一声某先生,而且不肯注视对方的陈述,对方只好站在旁边说话,真是架子十足。有时不高兴,认为对方说的话不对,他竟始终不开口,好像听而不闻,视而不见,对方落得一场没趣,只好愤然退出。他对高级职员尚且如此,对其他下属,便不问可知。对待朋友,也是似理不理的神气,实在令人难受。当他得势的时候,大家只好背后批评,当面还是恭维,还是奉承,心里却是反对他。后来,形势逆转,一时攻击他的人非常多。人在社会,要少结人怨,多结人缘,多礼是一件必要的工具,礼是人为的,是后天的,必须用心去学习,学习成为习惯,多礼便十分自然了。 </P>
<P>可见,作为商人,在复杂的人际交往中一定要尽量讲究礼节,这样才能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才会获得他人的尊敬。 </P>
<P>在现实社会中,能做到进退有节是不容易的,因为人都有得寸进尺、得陇望蜀的心理,有了几十万,还想几百万;有了几百万,又想几千万。做官也是如此,官居宰相了还想做王侯。 </P>
<P>进退有节实则就是在名利场中能够审时度势,把握住自己,不至于利令智昏。面对突来的富贵便昏昏然,变得轻狂自大,目无他人,没有平常的心态,所以其荣华富贵也只是过眼云烟,昙花一现。 </P>
<P>在唐代,郭子仪被封为汾阳王,王府建在首都长安。汾阳王府自落成以后,每天都是大门打开任凭人们自由进出,郭子仪不准府中人干涉。有一天,郭子仪帐下一名军官将要到外地任职,来向他辞行,就径直进了内宅,恰巧看见郭子仪的夫人和爱女正在梳洗打扮,而郭子仪在一旁侍候,就像奴仆一样被呼来唤去。这位军官回去后,不免要讲给人听,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没几天,整个京城都以此作为茶余饭后的笑料谈资。 </P>
<P>他几个儿子觉得这事太丢王爷的面子,跪下来求他像别的王府一样关起大门,不让闲杂人等出入。郭子仪语重心长地对儿子们说:"我这样做不是追求浮名虚誉,而是为了保全身家性命。"儿子们十分惊讶,忙问其中的道理。郭子仪叹了口气说:"我已爵封汾阳王,再没有更大的富贵可求了。月盈而蚀,盛极而衰,这是必然的道理。因此人们常说要激流勇退,可眼下朝廷还要用我,怎会让我归隐,我是进也进不得退也退不得。如果我们再紧闭大门,不与外面来往,只要有人与我郭家结下仇怨,诬陷我家对朝廷有二心,必然有人专门落井下石、妒害贤能的小人从中添醋加油,制造冤案,恐怕到那时,我们郭家的九族老少都死无葬身之地了。"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徐老师
徐老师
当前离线
积分
110284
IP卡
狗仔卡
楼主
|
发表于 2005-11-17 05:56:29
|
显示全部楼层
<
>郭子仪具有很高的政治眼光,他善于预见未来,更善于把握幸运和荣宠,深谙中正平和处变不惊的明哲保身道理,所以贵为唐朝重臣。他带兵向来以宽厚著称,对人也很宽容。在战场上,沉着而有谋略,而且很勇敢。朝廷需要他时,一接到命令,不顾一切,马上行动。等到上面怀疑他,要罢免他时,也是放下一切,马上就回家吃老米饭。所以屡黜屡起,国家不能没有他。 </P>
<
>他与监军太监鱼朝恩的恩怨,在当时的政治态势上是相当严重的:鱼朝恩派人暗地挖了郭子仪父亲的坟墓。当时朝野人士都以为要掀起一场大风暴,代宗也为了这件事,特别吊唁慰问。郭子仪却哭着说:"我带兵打仗,也没能禁止士兵们破坏别人的坟墓,现在我父亲的坟被人挖了,这是报应,不必怪别人。"这也充分地显示了郭子仪的大将气度。 </P>
<
>下面再说一说老子的"领导艺术",作为商人应从中懂得进退取舍的技巧。 </P>
<P>大思想家老子认为人类如果去除邪恶,回复本性,学会进退取舍,就可以实现无为而治,良好的社会秩序也就可以实现,万物之间就可以达到最和谐的程度。 </P>
<P>老子的无为而治并非单纯的无所事事,什么都不干,什么都不说,什么都放任自流,仿佛一盘散沙,这样达不到无为而治的目的。真正的无为而治,是寓有形于无形之中,寓有为于无为之中,看似无为,实则有为,这就是做事的辩证法。 </P>
<P>商人要学会既限制下属的自由意志,又让下属丝毫感觉不出来,这样就能形成上下级之间的和谐共处,让大家在和睦的气氛中达成努力工作、同舟共济的共识,朝着既定的目标共同奋斗。 </P>
<P>成功的商人应当处无为之境地,应顺应自然,行无为之教,因势利导来治理民众,太多的法律条文、管理规则并不见得能让老百姓心服口服、安守本分,要学会取舍之道。 </P>
<P>老子说:"善行无辙迹。"商人应当注意成事的方法,不露痕迹地推行自己的意志。这即是"无为而治"的根本所在。商人要学习老子的领导艺术,并从中得到启发;在实践中要努力体会这种由无为到有为的奥妙之处;善行无辙迹,商人要注意不露痕迹地推行自己的意志。 </P>
<P>曾国藩曾经说:"做人的道理,刚柔互用,不可偏废。太柔就会萎靡,太刚就容易折断。刚不是说要残暴严厉,只不过强矫而已。趋事赴公,就得强矫。争名逐利,就得谦退。"从中可以看出曾国藩研究老子的思想很深,他一生为人处事信仰老子的观念,却不言谈老子的思想。因此虽居在功名富贵的最高处,却能全名而归,全身而终。 </P>
<P>人际关系中暂时的忍让吃亏,可以获得长远的利益,如同跳高,退得远,可跳得更高。关键是要不露声色地迎合对方需要,即以对方的利益为重,又为自己的利益开道。 </P>
<P>1959年10月15日夜,密特朗(法国议会议员)在巴黎天文台公园遭到一伙人开枪袭击。这就是当时极为轰动的天文台公园事件。新闻界和几乎所有的左翼组织都行动起来,慰问密特朗,反对"法西斯主义"的暴行。但事隔不久,10月22日,凶手佩斯盖突然露面,并申明这是一次应密特朗本人要求而策划的行动。转眼间,密特朗从一个无辜的被害者变成了骗人的肇事者。一时间乌云压顶,谩骂声、讥笑声、责问声像狂风暴雨般向密特朗袭来。在任总理米歇尔·德勃雷为此建议取消密特朗的参议员资格。但在当时密特朗深知申辩、反击都没有用,索性既不申辨,也不准备反击。 </P>
<P>密特朗压抑着自己的愤怒,决定暂时隐退。平日里,他埋头读书,专心写作。一到清晨,他就去朗德树林散步,呼吸那清爽而新鲜的空气,欣赏一番茂密翠绿的田野。大自然的美丽景色使他忘掉了萦绕在心头的忧愁和烦恼。1960年春,他到国外做了一次旅行,先后到达中国、美国和伊朗等国家。在中国,他参观游览了不少城市,记下了许多见闻。回国后,于1961年发表了专门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所发生的重大变化的专著《中国面临挑战》。该书的出版,赢得了不少读者的欣赏,密特朗的名字又开始重新在法国社会上传扬。 </P>
<P>在1962年11月2日的立法选举中,他东山再起,一举击败保卫新共和联盟的竞选人让·塔耶尔,再次当选为国民议会议员。 </P>
<P>以退为进这一交际方式不仅可应用于政治活动中,也可广泛地应用于管理活动中。作为商人,学习进退之间的艺术可以使人际关系更加向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发展。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浏览过的版块
财务管理学院
职场顾问官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б
ϵ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腾讯朋友
百度贴吧
QQ好友
百度空间
我的搜狐
微信
网易微博
搜狐微博
百度搜藏
QQ收藏
QR Code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
¼ע
Copyright © 1998-2025
美华管理传播网-中国经济管理大学,美华管理人才学校,工商管理MBA专业资源库-30年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美华教育--电话:13684609885
Xchy007@163.com
|
ICP备13013142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