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管理传播网(30年)
点击报名(报名表)
网络学院
微信客服 122285053
电话客服 13684609885
微信公众号 MHJY1999
切换到宽版
用户名
Email
自动登录
找回密码
密码
登录
注册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快捷导航
首页
Portal
美华论坛
BBS
报名表
招生简章
经管教材
MBA资源库
经理学院
MBA视频课
慕课分站
公众号
每日发布MBA微课(中国管理学习基地)实训微信课堂
知识产权
经理资格MBA双证招生
MBA视频下载
经管教材下载
全国经理学院
美华掌上商学院
网络学院(学员专区)
考试中心(学员专区)
教授会议室
在线报名
全国职业经理MBA双证班
企业管理师MBA双证班
人力资源总监MBA双证班
生产经理MBA双证班
品质经理MBA双证班
总经理MBA双证班
企业培训师MBA双证班
营销经理MBA双证班
市场总监MBA双证班
招生问答
管理名校
企业管理咨询师MBA双证班
IE工业工程师MBA双证班
营销策划师MBA双证班
MBA管理类教材下载
MBA视频下载
MBA原版教材
企业管理学院
人力资源学院
生产管理学院
营销管理学院
1280元=经理MBA双证+档案
财务管理学院
品质管理学院
企业培训师学院
管理咨询师学院
微商学院
MBA案例课堂
MBA管理视频
MBA原版教材
微信课堂
搜索
搜索
热搜:
教材下载
视频下载
常年招生
MBA导师
管理培训
人力资源
品质管理
生产管理
企业培训
管理咨询
本版
帖子
用户
美华管理传播网-中国经济管理大学,美华管理人才学校,工商管理MBA专业资源库(30年)
»
美华论坛
›
经理学院(管理实训教材、讲义、工具)
›
MBA管理学院:经理学院
›
士为知己者死 -激励员工实用技巧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回复
查看:
1952
|
回复:
1
士为知己者死 -激励员工实用技巧
[复制链接]
徐老师
徐老师
当前离线
积分
110284
IP卡
狗仔卡
发表于 2005-11-14 06:32:54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
>士为知己者死 </P>
<
>人和激励的关系也是如此。人如果没有了激励,人就很难行动起来,更不可能鼓起冲劲,也就难以发挥他的潜能。反过来,如果一个人不停地受到激励的驱动,他就能永远前进。 </P>
<
>激励,在我们的生活中可以表现出多种形式。当然,最好的形式即是受到全社会的认可,得到全社会的承认。这种激励的力量是巨大的。所以,在文学创作界,我们常常听到某个作家因为获得某大型的文学奖项从而促使其创作一发不可收拾的事情。 </P>
<P>作家如此,其他的人也是如此。那么,你的下属同样如此。 </P>
<P>当然,激励并非一定要是物质奖励或者提拔他们到基层的领导岗位。在生活和工作中,你采用一些其他的手段照样可以达到目的。 </P>
<P>比如,你可以采用下列方法: </P>
<P>1.在开会或是其他场合,给予工作上表现出色的员工书面或口头上的赞扬。当然,这种赞扬要是衷心的赞美,而不是冠冕堂皇的随便应付几句。 </P>
<P>2.你的公司的事业蒸蒸日上,你要让那些为公司事业立下汗马功劳的下属们和你一起享受这些成就和荣耀。 </P>
<P>3.在平日的工作中,真心地欢迎你的下属和员工们表达自己的意见,提出工作上的建议,并对他们给予表扬或奖励。 </P>
<P>4.在决定影响公司前途和命运的会议,邀请你的下属参加,并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建议和意见。这样,他们就会自觉不自觉地将公司的命运和自己的命运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P>
<P>5.积极鼓励及奖赏那些尽力帮助公司摆脱困境,并向你提出建议和批评的下属。 </P>
<P>6.鼓励你的下属对公司的发展提出自己个人的意见及构想,甚至鼓励他们提出和你意见完全相反的意见。 </P>
<P>7.经常抽空和你的下属一道吃午餐或者晚饭。 </P>
<P>8.经常抽出些时间,和你的员工们聊聊天,并通过这种方法了解他们,和他们建立起良好的关系。 </P>
<P>9.经常和员工们谈谈他们的人生理想、生活目标,并鼓励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和远大的目标。 </P>
<P>10.真心实意地给你的下属提升的机会,以满足他们的期望。 </P>
<P>11.给你的下属创造选择任用、旅行、参与新工作目标及任务的机会。 </P>
<P>12.如果有机会,将你的下属介绍给公司的最高层人员并给予下属向他人学习的机会。 </P>
<P>13.给予下属以竭尽所能、力争上游的机会。 </P>
<P>14.要求自己和下属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和气、诚实、公正、公开。 </P>
<P>15.鼓励下属从某一工作组织、社团或报纸上吸取工作和其他方面的知识,以实现他们的个人理想。 </P>
<P>16.了解下属在工作之外的业绩和其他方面的表现。 </P>
<P>17.当你的下属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应该给予他们以物质和精神奖励,哪怕他们从此以后不再为你的公司工作。 </P>
<P>土光敏夫就任东芝社长的时候,已是68岁的人了,但是他一点也没有老态龙钟的样子。为了了解实际情况,他遍访东芝设在日本各地的33家工厂和营业所,而巡视时间大都利用总公司上班的余暇。当然了,这主要是因为他在白天不可能有空闲的时间。但是更主要的是,这是他一贯的工作作风,他很愿意和自己的员工们交谈,了解他们的酸甜苦辣,了解他们的人生理想和人生目标,而且他真的乐在其中。一次,土光敏夫来到川崎的东芝分厂,厂里的职工说:历任社长从未来过,如今土光敏夫社长一来,鼓舞了大家的士气。于是,工人的干劲大增。 </P>
<P>在东芝,土光敏夫提倡实行“长期经营计划”,广泛征求了来自上上下下各方面的意见。土光敏夫说:我一向奉行重担子主义,也就是说,人的工作情况必须在工作能力之上。比方说,这个人可以拿起100公斤的东西,那么实际上就应该交给他120公斤重的东西才成。如果不赋予重任,那是一种罪过。如果要做到尊重人,那么就应该给他重任,这样可以激发起他的创造能力。 </P>
<P>土光敏夫认为仅仅这样还是不够的。他指出,最高领导者还应有作为,即给员工提供一种良好的工作环境,让每个人发挥自己的所长。 </P>
<P>可以说,东芝公司的事业蒸蒸日上,与土光敏夫的用人政策以及人事安排,他对待普通员工所采用的激励政策是不能分开的。 </P>
<P><BR>士为知己者死 </P>
<P>俗语说得好:士为知己者死。身为老板,如果你了解了员工的本性,也就知道如何有效激励员工。那么本节内容必会助你一臂之力,让你的目光更犀利,更具穿透性,同样的这也是为了帮助你更快地走入他们的心灵,驾驭他们、领导他们、开发他们。那么,员工什么时候干劲最大呢? </P>
<P>1.意见被尊重的时候 </P>
<P>员工需要价值感和尊重感。当他们谈论自尊或尊严时,就是表达这种需要。在现代社会其他许多需要都容易满足,惟有价值感和尊重感非常难以满足。 </P>
<P>企业的发展不光是来自经济的财富,而且还来自人的力量,每个企业的
管理
任务则在于诱导和强化这种力量。现代工作指导方法是,使全体员工站在企业管理者的角度,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老板则审查这些意见和看法的可行性。这种群体爆发出的活力,也就造就了企业的聚合力。 </P>
<P>美国的航空业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处于动荡之中,只有屈指可数的几家航空公司能够始终保持着无懈可击的财务记录。德尔塔航空公司就是其中之一。这家公司在管理工作中不仅创造条件让员工发表意见,而且为了验证员工的意见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资金,最后竟会导致一系列的政策的重大变化。机械师伯理特的薪金少了38美元,公司没有付给他某一天修理发动机的加班费。他的上司对此无能为力。这个41岁的机械师给
总经理
力·加勒特抱怨说:“我们总碰到令人头痛的报酬问题,这已经使一大批的优秀人才对公司感到失望了。”三天以后,最高管理部门向伯理特先生作了道歉,并补发了工资。德尔塔公司并就此举一反三,改变了工资政策,对加班的机械师提高了加班费。用于充分尊重员工的意见,这种机制不仅调动了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也使该公司在同行业中脱颖而出。 </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提升卡
置顶卡
沉默卡
喧嚣卡
变色卡
显身卡
徐老师
徐老师
当前离线
积分
110284
IP卡
狗仔卡
楼主
|
发表于 2005-11-14 06:35:29
|
显示全部楼层
<
>2.受到老板称赞的时候 </P>
<
>老板的赞扬可以满足员工的荣誉感和成就感,使其在精神上受到鼓励。 </P>
<
>常言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这是物质的低层次的激励员工的方法,物质激励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员工的很多优点和长处也不适合用物质奖励。 </P>
<P>相比之下,老板的赞扬不仅不需要冒多少风险,也不需要多少本钱或代价,就能很容易地满足员工的荣誉感和成就感。老板的赞扬可以使员工认识到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和价值,以及在老板心中的形象。 </P>
<P>员工很认真地完成了一项任务或做出了一些成绩,虽然此时他表面毫不在意,心里却默默地期待着老板来一番称心如意的嘉奖。老板一旦没有关注或不给予公正的赞扬,他必定会产生一种挫折感,对老板也产生看法:“反正领导也看不见,干好干坏一个样。”老板赞扬员工,还能够清除员工对老板的疑虑和隔阂,加深两者关系,从而有利于团结。有些员工长期受老板的忽视,老板不批评也不表扬他,时间长了,员工心里肯定会嘀咕:老板怎么从不表扬我,是对我有偏见,还是妒忌我的成就?于是同老板相处不冷不热,保持远距离,没有什么友谊和感情可言,最终形成隔阂。 </P>
<P>老板的赞扬不仅表现了对员工的肯定和赏识,还表明领导很关注员工的事情,对他的一言一行都很关心。有人受到赞扬后常常高兴地对朋友讲:“瞧我们的头儿既关心我又赏识我,我做的那事儿,连自己都觉得没什么了不起,却被他大大夸奖了一番。跟着他干,气儿顺。” </P>
<P>3.老板与员工同甘共苦的时候 </P>
<P>一个老板,几个员工,再加一间小屋,几个人同心协力,白手起家,终于独占鳌头,成就自己的事业大厦,这样的例子在商业史上数不胜数,许多企业巨头由此而来。 </P>
<P>他们的成功靠的是老板与员工同甘共苦、患难与共。在这种情况下,上下的心往一块想,劲往一处使,还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又怎么不会使他们成功呢? </P>
<P>其实,与人共患难并不是一件困难事,因为危难情况下,共渡难关,同舟共济往往是惟一选择。但困难的是危难之后,苦尽甜来,仍能与员工共享安乐。 </P>
<P>历史上,重耳即位之前深得介子推的帮助。他即位之后,就论功行赏,功大的封邑、功小的晋爵,各得其所。介子推不愿受封,重耳仍把绵上封为介子推的祭田。众臣此后更加竭力相投,终于帮助他打败楚国。 </P>
<P>以史为鉴,我们可受到不少启发,作为一名老板,身处逆境时,与员工共渡难关,时来运转时,千万不可独自居功,尽享成果,惟有如此,才能赢得威望,得到员工爱戴,共创公司大业。 </P>
<P>因此,作为一名老板,对待员工要以义为重,能与员工同甘共苦。那么,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P>
<P>(1)逆境中,与员工同心协力 </P>
<P>哪个公司都有运气不佳时,哪个业主也都有身处逆境之时,这时,一个出色的老板应作一个好的舵手,看准方向,动员所有员工共同努力,充满自信面对困难,千万别端着架子,指使别人。危船上,作为老板也要尽一份力,否则旗倒船翻,你自己也要掉进海里。 </P>
<P>(2)时来运转莫忘难兄难弟 </P>
<P>当时来运转,春风得意之时,千万不能翻脸不认人,即所谓过河拆桥、忘恩负义。这样的老板会为人所不齿,谁愿意自己拼命保全的竟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小人,一旦老板魅力丧失殆尽,并且背上不义气的骂名,难兄难弟不会再为你效力,新来的人也会望风而逃。 </P>
<P>这时,不妨慷慨解囊,为员工加官进薪,让他们分享你的成果,使其自身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得以实现。切不要排斥有功员工,落得骂名。 </P>
<P>一个公司或部门的发展壮大都要依靠老板和员工共同努力,同舟共济。而患难与共之中形成的上下关系才是最牢固的关系。身为老板,一定要做到与员工同甘共苦,要不忘危,才能真正激发员工的干劲,使事业蒸蒸日上。 </P>
<P>4.被委以重任的时候 </P>
<P>无论何时何地,人们都希望有自己的地位。有许多低层的员工,他们从不考虑工作的整体,要想休息就不去上班。一旦职位高升,反而会认为“工作第一”。许多基层员工总是与上司呈敌对状态,一旦赋予他某种责任,他就会改变态度,热心督促员工工作。 </P>
<P>另外,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地位节节攀升。你若经常置某人于某个位子上,他会渐渐地降低工作意念。因此,老板想让他成为实力更高的人,就使他得到较高的地位,这样才能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更好地投身于工作。 </P>
<P>因此,你在批评员工没有责任感,缺乏干劲之前,不妨先确定其地位,提高他们的责任感,启发干劲,这都是有效的方法。 </P>
<P>5.有强大竞争对手的时候 </P>
<P>中国古语说: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作为员工,如果他们没有面临竞争的压力,没有生存压力,他们就容易产生惰性,不思进取,这样的员工没有前途,这样的公司也会没有前途。因此,老板必须从上任那天起,让所有的员工知道,只有竞争才能生存,同时给他们施加竞争压力,让他们深刻体会到,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道理。 </P>
<P>举个简单的例子:看到邻居新购了一辆车,你虽然最近经济拮据,但为了面子问题,也可能会用分期付款的方法或向亲人好友借钱来买一辆车。在工作上也有同样的表现,如同期进公司的俩人,常常会暗自攀比,彼此也有不愿输给对方的观念,这都是因为竞争意识造成的。 </P>
<P>6.才尽其用的时候 </P>
<P>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品质。不同的是,他们的能力不同,兴趣不同。如果他们的工作与自己的兴趣特长相吻合,那么就会有一种“如鱼得水”的感觉,在工作中,就会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反之,如果才不能尽其用,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郁闷、低沉,这样是不会做好工作的。 </P>
<P>身为老板,你应该注意观察每个员工的特点,然后根据其特性,委以不同的工作,使其“才尽其用”。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相信你领导的部门及员工将会前途无量。<BR></P>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显身卡
返回列表
发新帖
回复
高级模式
B
Color
Image
Link
Quote
Code
Smilies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б
ϵ
分享到:
QQ空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人人网
腾讯朋友
百度贴吧
QQ好友
百度空间
我的搜狐
微信
网易微博
搜狐微博
百度搜藏
QQ收藏
QR Code
打开手机扫描上面的二维码
¼ע
Copyright © 1998-2025
美华管理传播网-中国经济管理大学,美华管理人才学校,工商管理MBA专业资源库(30年)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
美华教育--电话:13684609885
Xchy007@163.com
|
ICP备13013142号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