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管理传播网,中国经济管理大学,工商管理MBA专业资源库(29年)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022|回复: 4

论文选登《论现代企业管理—人才激励机制》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30 07:14: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align=center><B><FONT face=宋体>论现代企业管理—人才激励机制<p></p></FONT></B></P>
<  align=center><FONT face=宋体>(2000级工商管理)<p></p></FONT></P>
< ><FONT face=宋体>【摘要】激励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企业的运营和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激励机制的运用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决定企业兴衰的重要因素。而激励机制设计的实质是要求管理者抱着人性的观念,通过理性化的制度来规范员工的行为,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谋求管理的人性化和制度化之间的平衡,以达到有序管理和有效管理。</FONT>
<FONT face=宋体>【关键词】 激励 激励机制 企业经营者 员工</FONT>
<B><FONT face=宋体>一、激励概念及其总述</FONT></B>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人力资源是现代企业的战略性资源,也是企业发展的最关键的因素,而激励是人力资源的重要内容,它是心理学的一个术语,指激发人的行为的心理过程。激励这个概念用于管理,是指激发员工的工作动机,也就是说用各种有效的方法去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员工努力去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目标。因此,企业实行激励机制的最根本的目的是正确地诱导员工的工作动机,使他们在实现组织目标的同时实现自身的需要,增加其满意度,从而使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继续保持和发扬下去。由此也可以说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是决定企业兴衰的一个重要因素。如何运用好激励机制也就成为各个企业面临的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FONT>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激励理论主要是从心理学和组织行为学的角度来展丌研究的,激励被认为是通过高水平的努力实现组织的意愿,而这种努力以能够满足个体某些需要和动机为条件。因此,流行的管理激励理论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以人的心理需求和动机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激励理论,这包括默里的需求理论、麦克莱兰的成就激励理论、马斯洛的需求层次沦、阿德佛的ERG理论、弗雷德里克&#8226;赫茨伯格的双因素理论。另一类是以人的心理过程和行为过程相互作用的动态系统为研究对象的激励过程理论。这种理论以系统和动态的目光来看待激励。</FONT>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激励过程理论体系较之于激励内容理论体系从系统性和动态性的角度来说是一种巨大的进步,但从根本上来说仍以对人的心理特征和以此为基础的行为特征为出发点。而人的心理需求难加以观察、评估和衡量,属于内涉变量;同时心理特征必然因人、因时、因事而异,并处于动态变化之中,各种激励方法实施的可重复性差,由此而难以把握;再次随着人们对于激励条件的适应性,任何激励因素都会变成保健因素,致使管理组织激励资源的稀缺性和激励因素(如工资、奖金)的刚性之间存在着严重的冲突,使得管理激励难以持久。因此,激励往往被认为是属于管理艺术和领导艺术的范畴,是一种令人敬而远之、望而生畏的工</FONT>
<FONT face=宋体>作。</FONT>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企业管理的对象是以劳动力为主体的人。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是人类生产活动中最积极、最活跃的要素,人的能力和天赋并不能直接决定其对企业的价值,而是取决于其能力和天赋能得到多大程度的发挥。能力和天赋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动机水平的高低,只有把人的内在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才能使企业充满活力,在市场竞争中稳步发展。其次,人的积极性、能动性是可以激发的,尽管人的地位、经历、文化、志趣各不相同,但都有“七情六欲”,只要运用适当的方法,就可以把人的热情与潜能激发出来,在各自岗位上进行革新和创造,推进企业的持续发展。</FONT>
<B><FONT face=宋体>二、对企业经营者的激励</FONT></B>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一) 企业经营者工作的特点</FONT>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在以往凡涉及激励,往往着眼于对基层人员的奖惩和精神激励,而对于企业的高层管理人员——企业经营者来说则缺乏理论探讨和实践。其实,对于基层人员的激励,相对来说是较为容易而次要的。由于劳动分工和生产专业化的存在和深化,每一职工的操作和工作越来越单一、明晰和有形,确定性的工作表现为工作方法、方式、工业流程的标准化。这种细致的分工意味着可以比较容易地确定一系列准确、精密和具体的涵盖其工作数量、工作质量和工作速度等方面的考核指标体系,井以此为基础,确定对员工的奖惩方式和奖惩程度,合理地分配组织激励资源。</FONT>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而相对来说,企业高层经营管理人员其工作主要是决策、计划和人力资源开发,其经营管理工作的直接成果主要是主意、指令、宗旨、目标、规范、制度,是软性的、无形的,同时其努力程度、能力、风险态度、投资倾向和决策正确性等内容涉及变量和滞后显示变量于信息、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很难及时准确地用简单的考核指标来衡量。</FONT>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其次,企业经营者的间接劳动成果(即企业表现)具有非常复杂的背景和归因。其可供考察的变量(如资本利润率、企业成长和增长速度、全员劳动生产量、产值、成本、技术进步和生产率)其特性或根源往往不是一维而是多维的,企业经营管理工作量是个复杂动态的系统。这时平衡各方面的因素,进行恰到好处的激励决定着激励机制的制定、激励资源的合理导向和配置。再次,企业经营者的劳动成果——企业表现,非但隐含着异常复杂的背景(如努力程度、能力、风险态度)而且还受到不少非经营者所能控制因素的影响(如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混合体制下由于企业目标多元化和行政指令的干涉而导致的激励不准确、不规范、不公平和证券市场投机行为等)。因此,对于企业经营者的激励和诱导日益成为现代激励理论的研究重点和难点。</FONT>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二) 激励机制:有难点更有对策</FONT>
<FONT face=宋体>    1</FONT><FONT face=宋体>.企业经营者激励机制的现状(以国有企业尤为突出</FONT><FONT face=宋体>)
    (1)激励强度不足。企业经营者的收入普遍偏低,成为制约经营者积极性的重要因素。</FONT>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对经营者激励不足特别体现在,一是大型企业的经营者激励不足比一般中小企业更突出,其自身行为比较规范,经营者自我约束较强;同时受国家有关分配政策的制约,不如地方一般中小企业政策灵活,改革的难度较大,因此经营者收入分配一般偏低。二是在经营者中,主要经营者激励不足比一般经营者更突出。平均主义在企业经营层中更难打破,许多企业在改革分配制度时,职工的平均主义大锅饭打破了,但经营层的大锅饭却继续保留着,主要经营者与一般经营者的收入差距一般较小。三是越是优秀的企业经营者越是激励不足。这主要是因为企业管理越严格,经营者收入越规范,经营者的自我约束也越强,职权消费越少。</FONT>
<FONT face=宋体>这些经营者往往政治荣誉较多,但经济上的收入相对较低。</FONT>
<FONT face=宋体>    (2)</FONT><FONT face=宋体>激励方式单一。多数国有企业经营者是低工资加少量奖金,有的地方政府在年终根据经营业绩给与一次性奖励:少数企业近年开始试行年薪制,但也还不够完善;而在市场经济中企业广泛采用的股票期权、经营者持股等行之有效的方式,仅在部分地区的少数企业中进行探索。单一的激励方式限制了经营者作用的全面发挥。</FONT>
<FONT face=宋体>   (3)</FONT><FONT face=宋体>短期激励加强而长期激励不足。</FONT>
<FONT face=宋体>   (4)</FONT><FONT face=宋体>经营者收入分配不规范。一是对经营者的奖励带有一定的随意性,奖励根据什么标准,奖励与经营业绩如何对应,并没有进行科学的设计,经营者对此难以形成稳定的预期,因此激励作用有限:二是政府部门与企业经营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造成事实上经营者自己决定激励方式和标准,经营者收入水平不能真正与经营业绩挂钩:三是经营者收入的非货币化,职务消费不规范,名义收入低实际收入高,对灰色收入的难以控制,造成经营者之间收入分配的不合理。</FONT>
<FONT face=宋体>    2</FONT><FONT face=宋体>.建立经营者激励机制的主要难点</FONT>
<FONT face=宋体>    (1)</FONT><FONT face=宋体>出资人到位与内部人控制。由于现行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是国家所有、分级管理,国有资产的所有权由政府各部门分散行使,因此对国有资产的管理,一是职责不清,二是权力与责任不对称。归根到底,是没有人真正对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承担责任。由于责任与权力脱节,就很难保证权力的形式真正服从与效益最大化的要求。相反,在现实中,许多重大决策的失误、大量的重复建设、许多国有企业的经营不善导致严重亏损直至资不抵债,等等,实际上都找不到责任者,也没有人去追究责任者。没有人真正为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负责,却可以支配大量的国有资产,这才是国有资产流失的最大漏洞。</FONT>
<FONT face=宋体>    (2)</FONT><FONT face=宋体>经营者行政任命制与报酬市场化。经营者作为企业的重要生产要素,其价格必须在市场竞争中形成,没有经营者人才市场的竞争,价格的确定就没有客观的依据和标准。但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企业的经营者绝大部分还是行政任命制,包括大部分国有控股的上市公司也不例外。这种行政任命的方式,第一是组织人事部门传统的选人标准难以与市场经济中真正的企业家标准相一致;第二是由少数人(组织部门)去选多数人,很难保证选拔的公正性和广泛性。因此在企业家的市场选拔机制没有建立起来之前,激励的对象只是企业的领导人,并不一定是企业家:经营者不是由市场竞争产尘,没有相应的市场价格作为激励水平的参照。就是说,国有企业经营者激励的对象和激励水平都是非市场化的。而对经营者激励的本质应是经营者的能力和贡献与其市场价格相一致,从而使经营者的才能得到最有效的发挥。这一点只有通过市场机制才能做到。</FONT>
<FONT face=宋体>    (3)</FONT><FONT face=宋体>经营者激励与约束机制不对称的矛盾。经营者的约束包括几个方面:一是所有者约束。所有者要对经营者进行严格的监督考核,使经营者的报酬与其经营业绩密切联系,在某种程度上,经营者与所有者也是一种博弈的关系,经营者报酬的决定则是双方博弈的结果。二是经理人市场的约束。在经理人市场上,经理人之间进行激烈的竞争;如果没有这种竞争,经理人就会处于人才供给的垄断地位,其价格就会形成垄断价格。正是经理人市场的竞争,可以将经营者的市场价位维持在一个比较合理的区间。三是控制权市场的竞争。这主要是指上市公司的经理人,在发达的市场经济中,如果公司经理层经营不善或出现重大决策失误,导致公司股价下跌,这样就很容易为收购方提供机会,从而导致公司被收购方接管。对于经理人来说,失去控制权就意味着失去一切,但对于股东来说,控制权并不是最重要的,第一位的永远是利益最大化,因此控制权市场对经理人始终是一个现实的威胁。山于有了多重的约束,激励才能达到预期的作用。但在我国当前的体制下,这三方面的约束或者很弱,如所有者约束和经理人市场的约束;或者根本不存在,如控制权市场的约束。因此如果仅仅强化激励机制一个方面,约束不足的矛盾就会更加凸显出来。激励与约束的失衡,将会严重削弱激励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经营者的收益很大,而风险却很小,特别是与其贡献可能不成比例。</FONT>
<FONT face=宋体>    (4)</FONT><FONT face=宋体>经营者激励与社会公平问题。中国是一个平均主义传统十分悠久的社会,社会成员对收入分配差距的扩大本来就十分敏感,与此同时,由于在经济体制转轨期间分配政策和体制上还不完善,社会分配不公的问题确实存在,除了一些垄断行业凭借其垄断地位获得大大超过社会平均水平的收益外,少数暴富群体利用各种特殊的地位和优势获取不正当利益,也是社会分配不公的重要原因。其中就包括少数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利用为自己获取高额收入的问题。在正当的激励机制没有建立起来的情况下,实际中往往越是经营管理较好的国有企业,经营者的收入越是规范透明,而越是规范透明经营者的收入就越低;反之,越是经营管理较差的国有企业,经营者反而容易为个人谋取更大的利益。建立经营者激励机制,首先必须解决好这种收入与贡献错位的扭曲现象,在克服平均主义的同时,也要避免出现贡献不大照样拿高薪的现象,否则可能进一步加剧分配不公:其次还要对经营者的职务消费加以必要的规范。如果说在激励不到位的情况下,经营者的职务消费还比较能够为职工接受的话,那么一旦经营者的收入与市场接轨后,职务消费就必须加以规范,大部分职务消费就必须纳入经营者收入,决不能允许一边是高收入,另一边仍然利用职务便利高消费,同时享有计划与市场的双重好处。也就是说,建立经营者激励机制,既要疏,也要堵,做到疏与堵相结合,尽可能使收入差距与每个人的能力贡献的差别相一致,否则可能会因为分配不公使建立激励机制的努力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FONT>
<FONT face=宋体>    3</FONT><FONT face=宋体>.建立经营者激励机制的对策建议</FONT>
<FONT face=宋体>    (1)</FONT><FONT face=宋体>改革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建立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要按照国家所有、分级管理、授权经营、分工监督的原则,逐步建立国有资产管理、监督、应允体系和机制,建立与健全严格的责任制度”。同时强调“要确保出资人到位”。在根据这一指导思想进行深入改革的同时,应对现行的做法进一步加以完善。一是明确划分政府各部门对国有资产管理的职能、权限和责任,使权力与责任挂钩,把&#8226;建立与健全严格的责任制度&#8226;落到实处;二是发挥外派监事会的作用,加强对国有企业的监督约束;三是搞好授权经营,使政府的国有资产管理职能逐步向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和控股公司转移,减少政府对企业的行政性审批和直接干预;四是明确企业的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必须与企业的经营者分开,真正代表出资人利益,与经营者形成有效的制衡机制。</FONT>
<FONT face=宋体>    (2)</FONT><FONT face=宋体>改革企业经营者任命制,逐步实行经营者市场化选择。应根据不同类型企业的具体情况,分别采取不同的选择经营者的方式,尽量减少行政任命的范围和数量,扩大市场化的比重。首先,对于国有相对控股或竞争性领域中的一般国有企业的经营者,应在明确国有资产出资人代表的前提下,完全按照市场化的方式选择经营者;其次,对于国有控股公司和重要的国有大型企业或企业集团,可缩小行政任命的范围,只任命主要的经营者,其他副职可采取市场招聘的方式;再次,即使对于行政任命的主要经营者,也可以结合市场选择方式,引入竞争机制,不拘一格选拔经营人才。与此同时,根据经营者的不同产生方式,决定其报酬形式和激励水平。凡是市场化选聘的经营者,实行市场化的激励方式,与市场完全接轨;凡是行政任命产生的经营者,其激励方式应该是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因为行政任命本身就是一种荣誉。当然作为经营者本人,可以在两种方式中进行选择,既可以选择参与市场竞聘,获得相应的报酬;也可以接受行政任命,这样收入低于市场价位,但同时风险也低,并享有政治上的相应待遇。</FONT>
<FONT face=宋体>    (3)</FONT><FONT face=宋体>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完善约束机制。解决机理不足的同时,必须重视解决约束不到位的问题。首先是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考核指标。这套指标既要能够真实反映短期的经营绩效,又要能够反映企业的长期发展状况,总之要能够对经营者的经营业绩进行科学的衡量;其次要明确考核的主体。考核是落实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关键,也是激励能否到位的重要依据。严格考核要解决的首要问题是谁来进行考核,即必须明确考核的主体。目前很大程度上是企业经营者自己对自己进行考核,这种考核很难保证经营者业绩的真实性,也难以满足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对于国有资产授权经营企业即界面层的考核,应有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承担;界面层以下的企业,应由国有资产授权经营单位进行考核。在考核中还可以借助社会中介机构、审计部门以及外派监事会等方面的力量;第三,考核必须做到有奖有罚。在经营者收入较低的时候,可以说不奖就是罚;当经营者激励机制建立起来之后,就要真正实行奖优罚劣,在承认经营者劳动价值的同时,对不合格的经营者也要进行淘汰。</FONT>
<FONT face=宋体>    (4)</FONT><FONT face=宋体>尽快完善有关经营者激励机制的政策法规。各地按照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的精神,对经营者的各种激励方式进行了探索,包括年薪制、经营者持股、股票期权等,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政策规范,在实践中往往各取所需,有些做法既不规范,也不科学,与市场经济的要求并不一致,特别是出资人到位问题、业绩考核问题、约束机制问题等相关的配套条件没有解决,因此内部人控制下的经营者自我激励、约束与激励不对称等现象普遍存在。山于建立经营者激励机制涉及到国有资产管理体制、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国有资产收益权的分配等许多重大的理论和政策问题,有必要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对国有企业建立经营者激励机制进行规范和指导。同时在有关政策体制不配套的情况下,不宜一哄而起,应先有选择地进行试点,通过试点取得经验后,再逐步推开。</FONT>
<B><FONT face=宋体>三、对员工的激励</FONT></B>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通过怎样的激励方式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也是企业管理的另一永恒课题。物质利益激励作为企业最基本的激励方式作用巨大,但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是无限的,因而如不辅之以必要的道德激励,再好的物质利益激励机制也会有其局限性,甚至可能走向自己的反面。企业要生存与发展,人才是关键,如何在企业有限的人力资本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完善的激励机制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企业二定要重视对员工的激励,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激励机制,把激励的手段和目的结合起来,改变思维模式,真正建立起适应企业特色、时代特点和员工需求的开放的激励体系,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FONT>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一) 建立有效激励机制的重要性</FONT>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珍惜和保护劳动积极性是管理者的任务,当员工在生产实践中有所创新或发明,必须加以鼓励、肯定,使员工自身价值得到体现,使其进一步释放出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良性循环。</FONT>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管理的重要任务是处理人际关系,其核心是激励员工。激励是面向对象的一种精神力量,能起激发和推动作用,并且指导和引导行为指向目标;有效的激励机制是企业将其经营设想转化为具体事实的重要手段。据对激励问题进行专题性研究的哈佛大学<st1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詹姆斯">詹姆斯</st1ersonName>教授统计,如果没有激励,一个人的能力仅能发挥20%~30%,如果加以激励,则可发挥到80%~90%。可见,激励对员工能力的发挥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所以说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能够充分挖掘人的潜能,为企业创造更大的价值。</FONT>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二)合理激励机制模式的设定</FONT>
<FONT face=宋体>    1</FONT><FONT face=宋体>.激励形式应具有针对性,能够满足员工的需求</FONT>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激励理论”可以简单地概括为:需要引起动机,动机决定行为。也就是说,是否对员工产生了激励,取决于激励政策是否能满足员工的需要。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就要了解员工的需求。在需求理论中,最著名的要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提出的“需求层次理论”,要求管理者考虑员工不同层次的需要,并为每一层次的需要设计相应的激励措施。而且管理者还要考虑每个员工特殊的需要,要了解员工现在哪一层次的需要占主导地位,从而相应地为该层次需要的满足提供条件。具体来说,从纵向上看,不同层次的员工(知识层次、薪酬层次)处于不同的需求状态,如对于薪酬较低的员工,则要侧重满足他们的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即提高他们的生存水平);对薪酬较高的员工,更需满足他们的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从横向上看,对于同等层次的员工,由于他们的个性和生活环境不同,他们的需求侧重也有不同,如有些员工很看中物质待遇,有些员工则喜欢娱乐和消遣,还有些员工以钻研某项技术为乐,工作需求强烈。员工的需求是复杂和多样的,企业的激励方式应该因时而变,因人而异,更有针对性,才能更具成效。</FONT>
<FONT face=宋体>    2</FONT><FONT face=宋体>.物质与精神兼顾,实施全面薪酬激励机制</FONT>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全面薪酬战略”是目前发达国家普遍推行的一种薪酬支付方式,也是基于员工各方面需求而制定的一种比较科学的激励机制。它将薪酬分为“外在”的和“内在”的两大类,两者的组合,被称之为“全面薪酬”。“外在”的激励主要是指为受聘者提供的可量化的货币性价值。比如:基本工资、奖金等短期激励薪酬,股票期权等长期激励薪酬,失业保险金、医疗保险等货币性的福利,以及公司支付的其他各种货币性的开支。“内在”的激励则是指那些给员工提供的不能以量化的货币形式表现的各种奖励价值。比如,对工作的满意度、为完成工作而提供的各种顺手的工具(比如好的电脑)、培训的机会,提高个人名望的机会、吸引入的公司文化、相互配合的工作环境、以及公司对个人的表彰、谢意等等。</FONT>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外在的激励与内在的激励各自具有不同的功能。它们相互补充,缺一不可。据不久前中国社会调查事务所的统计,当代大学生择业的主要考虑的因素依次为:个人发展前途、薪金水平、公司的实力、公司的管理水平、职位、人际关系和工作环境。易趣公司董事长邵亦波说,易趣最有名的就是我们不是以高薪来留人,薪水很重要,但不是最重要的东西。我们的理念是公司的成功要与员工一起分享的。联想集团鲁灵敏总经理谈及“联想”能靠什么来吸引和留住人才时,他说,靠公司高速发展给每个人提供的广阔平台以及公司给每个人的公正、公平的机会,尊重理解和关心企业职工,以激发职工的上进心和积极性,激发职工的主人翁责任感和事业心,增进职工对企业的感情和归属感。可见,人们对物质和精神的激励都是需要的,我们在制定激励政策时,要兼顾员工这两个方面的需求。</FONT>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三)合理激励机制的实现途径</FONT>
<FONT face=宋体>    1</FONT><FONT face=宋体>.完善分配制度改革,建立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FONT>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分配的本意并不是简单地把工资奖余平均分配到劳动者身上,而是以有限的资金,激励职工的劳动积极性,从而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为此要建立合理的分配激励机制,拉开收入上的档次。为实现这个目的,可进行一系列改革,如推行工效挂钩、经济政策向业务员倾斜等,这些政策的实行都有效地激发了职工的积极性,给企业带来了良好的效益。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和改制进程的深入,我们还要继续完善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形式多样、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FONT>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首先要积极探索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允许技术、管理等其它要素参与分配。强化企业经营中的责任主体,建立与责任相对应的利益分配机制,“责权利”对等,激励和约束同步。经营者和各级管理者的收入要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职工收入要与工程质量和数量挂钩。重实绩、重贡献,工资待遇要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经批准可以高薪聘用个别拔尖人才,实行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打破分配中的“大锅饭”,要敢于让一部分有能力的经营者、技术尖子和优秀业务员先富起来,通过他们的先富,带动单位的发展,实现广大职工的共同富裕。</FONT>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再者,以岗定薪,实行同工同酬,职工工资从过去的论资排辈式的阶梯式排列,彻底改为在什么岗位拿什么工资,工资要随着岗位变动而变动。逐步减少工资中固定部分,加大活的部分,减少技能工资额,把工资总额中的津贴、补贴纳入岗位工资,加大岗位工资所占的比重。通过调整收入结构,提高工资占人工成本的比重,充分发挥工资的激励功能。按照企业效益和职工的实际贡献,确定职工收入,做到奖勤罚懒,奖优罚劣。建立适合专业技术人员特点的激励和分配机制,对专业技术人员实行按岗位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鼓励技术人员高效优质地完成工程任务,为单位创造效益。还可以在一些部优及有影响的工程</FONT>
<FONT face=宋体>项目收益中,提取一定比例,用于奖励项目完成人员和有贡献的人员。</FONT>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此外,通过转变机制,进行股份制改造,吸收职工入股,按股分红,把企业的利益与职工个人的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利益共同体,从而造就一种新的有效激励机制,为企业注入新的发展动力。</FONT>
<FONT face=宋体>    2</FONT><FONT face=宋体>.实行人才动态管理,激活企业用人机制</FONT>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所谓人才的“动态管理”,就是要在企业中引入竞争机制,建立能者上、庸者下,以人为本、用人唯才的用人机制,使提升的职工产生强烈的成就感和责任感,其他职工树立更远大的进取目标,更使原有的干部产生危机感,从而激发全体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FONT>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在动态管理机制运行中,一方面要破除传统观念,大胆起用优秀人才,另一方面还要注重保持适度的下岗率。首先,人才是事业成败的关键,要彻底打破论资排辈,构造全新的人才晋升渠道。大胆启用年轻人,营造人才脱颖而出的新机制,对有发展前途的年轻人才,要定向培训和培养,破格提拔,为他们提供一个能充分发挥自己优势的空间,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其次,结合本企业实际,实行“末位淘汰制”。建立劳动用工置换机制,通过竞争上岗、下岗培训、二次竞岗,形成螺旋式提高队伍素质的用工、培训和再就业方式,逐步增加高素质的在岗职工。所有干部岗位在全院职工中公开竞聘,一经聘用,到岗任职,落实待遇。不称职者下岗培训,再上岗后仍不能胜任者,易岗易薪,降职使用或解聘免职,空余岗位再行招聘。这样一来,就形成了竞争淘汰机制,增强了职工的危机感,从而促进干部职工学习业务、提高素质的积极性。</FONT>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进行动态管理,还可以在一些岗位实行换岗制。比如一些日常管理工作,通常分工较细,且多是事务性的工作,不具备太大的挑战性,而长期在一个岗位工作,容易使职工产生懈怠心理,影响职工积极性的正常发挥,但是如果在职工熟悉原工作之后,给他另换一个新岗位,面对新的工作、较为生疏的任务,任何人都会有一种精神一振的感觉,从而以充盈的斗志迎接挑战。这样既可以提高职工的才干,使之一专多能,又可充分调动职工的积极性,使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可谓一举两得。</FONT>
<FONT face=宋体>    3</FONT><FONT face=宋体>.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FONT>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对职工进行晋升、聘任、奖惩及调整工资待遇都要有一定的依据,这就需要有一套科学的绩效考核评价体系。职工绩效考核是按照一定的标准,采用科学的方法,检查和评定职工对职位所规定的职责的履行程度,以确定其工作成绩的管理方法,其目的主要在于通过对职工全面综合的评估,判断他们是否称职。考核要坚持客观公正、民主公开、注重实绩的原则。考核的内容包括“德、能、勤、绩”四个方面,重点考核工作实绩。不同专业和不同职务、不同技术层次的工作人员在业务水平和工作业绩方面应有不同的要求。</FONT>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科学、公平的绩效量化考核体系真正做到了客观、公正地评价每一位职工的工作业绩,使各项考核奖惩有本可依,同时为进一步开展减员增效提供了依据。绩效量化考核激励机制能进一步加大内部分配的激励职能,适应现代企业减员增效工作的需要。同时绩效量化考核结果不仅在物质分配上体现,还在非物质分配方面,如培训机会、各项荣誉、晋升机会、下岗分流等方面进行体现,从而更有效地发挥绩效量化考核的激励作用,激发每一位职工的潜能,使企业充满生机和活力。</FONT>
<FONT face=宋体>    4</FONT><FONT face=宋体>.培训也是一种重要的激励方式</FONT>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从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我们知道,当劳动者的收入水平达到一定程度时,需要的层次会随之提高。在物质利益基本满足,要面对重组改制、下岗分流的今天,与物质奖励相比,大家更愿意选择参加一定量培训的形式来作为应得的奖励,提高自身的含余量,以求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可以说,培训已成为最大的奖励。基于此,一方面我们要将培训本身作为现代企业中激励职工积极向上的一种必要手段。给职工*充电&#8226;的机会,会使他们感觉企业对自己的发展是很重视的,而且在企业培训机会的分配上,必须本着“公平竞争,择优培训”的原则,使真下有能力、有潜能的人获得应有的培训机会。另一方面,要根据培训的效果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物质、精神或晋升激励。在企业中参加培训的人往往都希望尽早将所学的知识、技能运用到实际工作中去,企业如能为他们提供施展才能的条件和环境,使他们能发挥所长,则是对他们最大的激励。</FONT>
<FONT face=宋体>    5</FONT><FONT face=宋体>.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教育,以远大的目标激励职工</FONT>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人的需求多种多样,既有物质方面的,又有精神方面的。过于强调物质利益,会使自我极度膨胀,自私自利,工作积极性更是无从谈起;然而,过于强调精神方面的内容又会形成望梅止渴的现象,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因此,在满足职工的物质利益的同时,还应大力提倡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形成讲牺牲、讲贡献的良好企业氛围,以精神内容的引导升华职工的各种劳动行为,充实职工的思想和生活,给他们以强大的精神力量,使之有目标可奔,有方向可寻。</FONT>
<FONT face=宋体>    6</FONT><FONT face=宋体>.适应经济形势变化,随时改变激励方式</FONT>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由于人的需求是多变的,同时当低层次的需要满足后,就会上升到较高层次的需要。因此我们的激励方式也不是成不变的,而是应该随着职工生活水平、收入的提高有所变化。这样激励政策才能保持持续的有效性,职工积极性才能不断提高,创造力不断挖掘,使企业永葆生机和活力。除此之外,激励方式还应因人而异。因为人的层次不同、生活水平不同,需要自然也不一样。尤其是高学历人才与一般职工的需求相差很大。一般来说,高学历人才的需要偏重于晋升、有挑战性的工作、长远的发展等精神方面的追求,而一般职工则偏重于物质方面的鼓励或短期的利益。因此,对于不同人员的激励应有所差别,即所谓看人下菜碟,</FONT>
<FONT face=宋体>这样才能实现各取所需,达到提高职工积极性、创造性,吸引人才、留住人力才,及企业长远发展的目的。</FONT>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激励机制是企业将其远大理想转化为具体事实的手段。我们应该认真分析当前形势,结合本企业实际,在工作中不断了解职工的需求,及时将职工新的需求反映在政策中。既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有机结合地使用,又要根据不同的员工而有所侧重,并通过合理途径来实现。这样职工的积极性才会极大提高,充分发挥聪明和才干,企业就能具有充沛旺盛的活力,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优势。</FONT>
<B><FONT face=宋体>参考文献:</FONT></B>
<FONT face=宋体>    [1]</FONT><FONT face=宋体>《论企业的激励机制》杨帆 《求实》2002年12期</FONT>
<FONT face=宋体>    [2]</FONT><FONT face=宋体>《全肆科技经济了望》2005年第5期</FONT>
<FONT face=宋体>    [3]</FONT><FONT face=宋体>《企业激励机制的创新》 彭羚 人力青源</FONT><FONT face=宋体> 2004.10.2
    [4]《构建现代企业激励机制的思考》 吴同会企业战略管理 2005.2.2<p></p></FONT></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size=3> </FONT></p></P>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6-5-24 22:30:54 | 显示全部楼层
it\'s&nbsp; very good&nbsp;&nbsp;&nbsp;&nbsp; !&nbsp; tks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2-2 10:46:03 | 显示全部楼层
高!
水平不错啊..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10-11 09:59:4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徐老师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9-14 16:56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发表于 2020-9-11 08:36:10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文有水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社区首页|美华管理传播网|中国经济管理大学|中国营养治疗网|北京管理培训|天津管理培训|重庆管理培训|哈尔滨管理培训|上海管理培训|深圳管理培训|浙江管理培训|广东管理培训|新疆管理培训|内蒙古管理培训|青海管理培训|广西管理培训|西藏管理培训|吉林管理培训|沈阳管理培训|辽宁管理培训|河北管理培训|山东管理培训|安徽管理培训|福建管理培训|海南管理培训|贵州管理培训|四川管理培训|湖北管理培训|河南管理培训|安徽管理培训|江西管理培训|深圳管理培训|广州管理培训|珠海管理培训|香港管理培训|免费公益MBA培训|台湾管理培训|中国管理传播网|全国管理培训认证网|经理人的网上家园|中国管理人才库|经理圈|Archiver|手机版|美华管理人才学校|学校新浪微博V|管理考证|MBA公益课堂|律师声明: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网站地图

    黑公网安备 23018302010102号

    QQ

    GMT+8, 2024-4-25 13:35 , Processed in 0.03421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ICP备13013142号

    Powered by Discuz! Templates yeei! © 2001-2010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