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管理传播网,中国经济管理大学,工商管理MBA专业资源库(29年)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18|回复: 0

论文赏析《论现代企业管理--浅议企业的激励机制》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5-8-30 07:10: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  align=center><B><FONT face=宋体>浅议企业的激励机制</FONT>
</B><FONT face=宋体>(工商管理)</FONT></P>
< ><FONT face=宋体>【摘要】 员工激励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许多管理者都希望在公司中实施有效的激励政策,来提高员工工作的积极性,从而提高整个公司的效率。激励在鼓舞员工士气、提高员工素质、增强组织凝聚力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激励过程中无论选择什么样的类型,都要对激励时机、激励间隔的时间、激励程度和激励的针对性予以适当把握,在激励过程中,只有遵循正确的原则,才能使激励充分发挥其功能。</FONT>
<FONT face=宋体>【关键词】 企业 员工 激励 发展</FONT>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随着市场经济的竞争愈演愈烈,企业员工的离职现象也变的愈来愈普遍,为此,企业就必须引入激励机制。所谓激励机制,就是指通过一定的手段和方法,激发人的动机,使人产生自动力,向其所期望的方向发展而制定的一系列的措施和制度。</FONT>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从表面上看,激励机制是为了留住人才,防上人才流失,而从根本上看,它是为了保证企业、组织的正常运行,调动企业各方面动力(特别是人的积极性),不断的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益而开展的。</FONT>
<B><FONT face=宋体>一、激励机制的基础——激励</FONT></B>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激励,它含有激发动机、鼓励行为、形成动力的意义,也就是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中发挥其对人的人性化的管理。行为学家一般认为,所有人类行为都具有一定的动机性,也就是配,不存在无目标导向的人类行为。而人的动机多起源于人的需求欲望,一种没有得到满足的需求是激发动机的起点,也是引起行为的关键,因为未得到满足的需求会造成个人的内心紧张,从而导致个人采取某种行为来满足需求以解除或减轻其紧张程度。所谓激励就是指一个有机体在追求某种既定目标时的愿意程度。一个激励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的需求满足的过程,它以未能得到满足的需求开始,以得到满足的需求而告终。因为,人的需求是多种多样、无穷无尽的,所以激励的过程也是循环往复、持续不断的。当人的一种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新的需求将会继续到下一个激励循环过程中去。</FONT>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激励不仅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可以提高企业的团队合作精神,创造企业更好的企业文化气氛!</FONT>
<FONT face=宋体>    1</FONT><FONT face=宋体>.有利于促进员工的积极性</FONT>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行为学家通过大量的调查发现,绝大多数组织在激发工作人员动机方面都具有很大的潜力。哈佛大学的威廉&#8226;<st1ersonName w:st="on" ProductID="詹姆土">詹姆土</st1ersonName>教授就曾发现,部门员工一般仅需发挥出20%~30%的个人能力,就足以保住饭碗而不被解雇:如果受到充分激励,其工作能力能发挥出80%~90%,其中50%~60%的差距是激励发挥的作用。这一定量的分析不能不使人们感到吃惊,因为,大多数部门的领导人,每当出现困难情况影响工作任务完成时,总是首先考虑现有设备和环境条件的改进,殊不知,在他们身边还有如此大的潜力未被开发,如果他们能把自己的注意力集中在运用激励手段鼓舞员工士气上,那么即使在同样的设备和环境条件下,也会取得难以想象的巨大效果。</FONT>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因此可以说,工作的绩效取决于人的能力和激励水平,能力高固然能取得好成绩,但是如果激励水平低,仍然难以取得好的绩效。</FONT>
<FONT face=宋体>    2</FONT><FONT face=宋体>.激励可以提高员工的素质</FONT>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一个人的素质水平,虽然它具有两重性,既有先天的因素,又有后天的影响,但从根本意义上讲,主要还是决定于后天的学习和实践。通过学习和实践,人的素质才能得到提高,人的社会化过程才能完成。人的行为与其他受本能支配的动物行为不同,是完全可以改变的,是具有可塑性的。个体为了谋求目标的达到,不但能改变其手段,而且通过学习能改变其行为的内容。这种改变也意味着人的素质从一种水平发展到更高的水平。当然,学习和实践的方式与途径是多种多样的,但激励是其中最能发挥效用的一种。通过激励来控制和调节人的行为趋向,会给学习和实践带来巨大的动力,从而会导致个人素质的不断提高。比如,对坚持不懈、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员工进行大力的表彰。对安于现状、得过且过、不思进取的员工给予必要的惩戒,无疑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学习风气,提高全体员工的知识素养,开阔他们的精神境界。对忠于职守、业务熟练、工作中有突出贡献的员工进行一定的奖励,对不懂业务又不肯钻研、工作中有重大失误的员工给予适当的惩罚,有助于全体员工业务素质的提高。</FONT>
<FONT face=宋体>    3</FONT><FONT face=宋体>.能够加强一个组织的凝聚力</FONT>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激励不仅仅直接作用于个人,而且还间接影响其周围的人。激励有助于形成一种竞争气氛,对整个组织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FONT>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比如,在美国速递公司里,一次,公司的一名职员在把一批邮件送上飞机之后忽然发现了一封遗漏的信件。按照速递公司所作的规定,邮件必须在发出后24小时之内送到收件人手中,可这时飞机已经起飞,怎么办?在这种情况下,来不及进行更多的考虑,为确保公司的声誉不受损害,这个职员毅然用自己腰包里的钱购买了第二班飞机的机票,根据信-亡的地址,亲自把这封信送到了收信人手中。后来,公司了解了这件事的经过后,对这位职员给予了优厚的奖赏,以表彰他这种认真负责的主人翁态度。这件事被永远地载入了公司的史册,它对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起了非常巨大的作用。由此,美国速递公司职工以工作为己任、视公司声誉为生命的行为蔚然成风,使整个公司的凝聚力得到了充分体现。</FONT>
<B><FONT face=宋体>二、激励机制</FONT></B>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激励机制多种多样,主要是采用适合本企业背景和特色的激励机制,并且制定出相应的制度,创建合理的企业文化,这样综合运用不同种类的激励方式,就一定可以激发出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企业得到进一步的发展。</FONT>
<FONT face=宋体>    1</FONT><FONT face=宋体>.建立有效的物质资源差异分配制度</FONT>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人的积极性的提高,来自于有差异的物质资源的分配,控制企业资源的目的不是为了配上的平均主义,而是为了实现有效的差异分配。这样,不仅会提高分配的多的员工的积极性,同时,分配的少的员工也会努力改正自身的缺点,达到提高他们积极性的目的。</FONT>
<FONT face=宋体>    2</FONT><FONT face=宋体>.建立职务晋升激励制度。</FONT>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企业职务晋升制度可以选拔人才,另外激励现有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企业从内部选拔优秀的员工到更高的、更重要的工作岗位上,对员工个人来说,职务晋升是员工个人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途径。员工获得晋升机会,会认为这是企业对其工作能力和工作业绩的肯定与赏识,是自身价值的提升,是成功的标志。职务晋升将带来员工经济地位与社会地位的提高,进一步晋升的机会以及更多的外部选择机会等。但职务晋升必须遵循决策的结果公正性、程序公正性与交往公正性三大原则,尽可能地消除晋升带来的负面影响。</FONT>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管理者对员工的晋升不应该设立太多的条条框框,学历是必要的,但不是唯一的,年龄偏大一点不等于做不了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关键是看员工是否具有做好某一工作的真才实学,还应该没有身份划分,打破工人与干部的界限,打破大专学历与本科学历的职称,这样才能最大范围,最大限度的激励员工。</FONT>
<FONT face=宋体>    3</FONT><FONT face=宋体>.建立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制度</FONT>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人的需要是不同的,当他前一个需要满足了之后,就会产生下一个需要,所以在激励过程中应该注意员工什么时候有什么样的需要是非常必要的。</FONT>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物质资料是人类生存与发展必不可少的物质条件,物质需要是社会生活中最基本的需要,它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基本动因。由此而产生的物质利益关系是社会关系中最根本的关系。所谓物质激励就是从满足人的物质需要出发,对物质利益关系进行调节,从而激发人的向上动机并控制其行为的趋向。物质激励多以加薪、减薪、奖金、罚款等形式出现,在目前社会经济条件下,物质激励是激励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它对强化按劳取酬的分配原则和调动员工的劳动热情有根大的作用。</FONT>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如果说物质激励是重要的,那么精神激励则是必要的。人不仅有物质上的需要,还有精神上的追求;不仅想吃饱、穿暖,还有自尊心和荣誉感。所谓精神激励就是从满足人的精神需要出发,对人的心理施加必要的影响,从而产生激发力,影响人的行为。精神激励多以表扬和批评、记功和处分等形式出现,它作为激励的一种重要手段,有着激发作用大、持续时间长等特点。事实上人类不但有物质上的需要,更有精神方面的需要,因此企业单用物质激励不一定能起作用,必须把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地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FONT>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精神激励首先要强化民主管理。企业在作出涉及员工利益决策时,应该充分听取员工的意见,这样可以满足员工的自尊心的需求,提高他们的士气,企业还该保护员工的知情权,实现企业内部信息的对称性。另外,还需实行自我管理,企业引导员工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目标自主实施生产和控制,变被动管理为积极的自我管理,使员工都心情舒畅的为企业做贡献。</FONT>
<FONT face=宋体>    4</FONT><FONT face=宋体>.建立激励与惩罚相结合的制度</FONT>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有激励,也就有了惩罚,由此,激励又分为正激励和负激励两种类型。所谓正激励就是当一个人的行为符合社会的需要时,通过奖赏的方式来鼓励这种行为,以达到持续和发扬光大这种行为。而负激励就相反地,当一个人的行为不符合社会的需要时,通过制裁的方式宋抑制这种行为,以达到减少或消除这种行为的目的。正激励与负激励作为激励的两种不同类型,目的都是要对人的行为进行强化,不同之处在于二者的取向相反。正激励起正强化的作用,是对行为的肯定;负激励起负强化的作用,是对行为的否定。</FONT>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对正激励与负激励的掌握控制都应该是非常好的,也就是必须掌握一个“度”字。用四川东方人家房地产经纪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例子,它是2004年在成都发展起来的一个房地产公司,2004年底就在成都布下了28家连锁店,当时它对同行业如顺弛,21世纪不动产的龙头老大都构成不小的威胁。然而,好景不长,2005年山于该企业的激励制度发生也很大的转变——正激励调的很低,而负激励可以说是处处可见,诸如迟到罚款200元,必须购买公司工装等等,而且它用人原则是唯亲是用,而没有做到职务晋升激励制度,导致每个月都有大量员工流失而关了几个连锁店。</FONT>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由此可见,激励与惩罚都需要,但惩罚必须适度,始终做到激励大于惩罚。</FONT>
<B><FONT face=宋体>三、激励机制在运用中注意的问题</FONT></B>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激励机制中总有些关键因素影响着激励产生的效果,为了更好地发挥激励的作用,必须认识和了解激励机制在运用的时候注意的一些问题。</FONT>
<FONT face=宋体>    1</FONT><FONT face=宋体>.激励的时机</FONT>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就和一个企业选择适当激励机制一样,选择了激励机制就还需要明白使用这个激励机制的最佳时间,激励时机是激励机制的一个重要因素。激励在不同时进行,其作用与效果是有很大差别的。超前的激励可能会使工作人员感到无足轻重;迟来的激励可能会让工作人员觉得多此—举,使激励失去意义,发挥不了应该发挥的作用。那么,到底应该在什么时候激励为好呢?当然,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不能简单机械地下结论。激励如同化学实验中的催化剂,何时该用、何时不该用,都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根据时间上快慢的差异,激励时机可分为及时激励与延时激励;根据时间间隔是否规律,激励时机可分为规则激励与不规则激励,根据工作的周期,激励时机又可分为期前激励、期中激励和期末激励。激励时机既然存在多种形式,就不能形而上学地强调一种而忽视其他,而应该根据多种客观条件,进行灵活的选择,有时候还要加以综合的运用。</FONT>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总而言之,激励时机是非常重要的,选择得当才能有效地发挥激励的作用,这个时机的选择就必须根据当时的情况而定了。</FONT>
<FONT face=宋体>    2</FONT><FONT face=宋体>.激励的间隔时间</FONT>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所谓激励的间隔时间是指上一次激励与下一次激励的时间,它一般是以一个工作周期为其时间单位的,也可以说是激励的频率,激励频率的高低是由一个工作周期里激励次数的多少所决定的。激励频率与激励效果之间并不完全是简单的正比关系。在某些特殊的条件下,二者成一定的反比关系。所以,只有区别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激励频率,才能有效地发挥激励的作用。激励频率的选择受多种客观因素的制约,这些客观因素包括工作的内容和性质、任务目标的明确程度、激励对象的素质情况、劳动条件和人事环境等等。</FONT>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一般来说,对于工作复杂性强,比较难以完成的任务,激励间隔时间应该较短,对于工作比较简单、容易完成的任务,激励间隔时间应该较长。对于任务目标不明确、较长时期√可见成果的工作,激励间隔时间应该较长;对于任务目标明确、短期可见成果的工作,激励间隔时间应该较短。在劳动条件和人事环境较差的部门,激励间隔时间应该较短:在劳动条件和人事环境较好的部门,激励间隔时间应玫较长。当然,上述几种情况,并不能理解成绝对机械的划分,我们应该有机地联系起来看,只有对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才能恰当利用激励机制。</FONT>
<FONT face=宋体>    3</FONT><FONT face=宋体>.激励程度</FONT>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所谓激励程度是指激励量的大小,即奖赏或惩罚标准的高低。它是影响激励机制的效果重要因素之一,与激励效果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能否恰当地掌握激励程度,直接影响激励作用的发挥。超量激励和不足量激励不但起不到激励的真正作用,有时甚至还会起反作用,造成对工作热情的严重挫伤。</FONT>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比如,过分优厚的奖赏,会使人感到得来轻而易举,用不着进行艰苦的努力;过分严厉的惩罚,可能会导致人的破罐破摔/b理,使他们失去上进的勇气和信心过于吝啬的奖赏,会使人感到忙碌半天结果徒劳一场,从此消沉下去,提不起工作于劲:过于轻微的惩罚,可能导致人的无所谓心理,认为小事一桩、无足轻重,不但不思悔改,反而更加变本加厉。所以从量上把握激励,一定要做到恰如其分,激励程度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有一些人认为,激励程度越高,鼓舞士气的作用就越大,激励程度越低,鼓舞士气的作用就越小。也就是说,激励程度与激励效果成正比关系。我们认为,这种提法是不准确的,激励程度并不是越高越好,它是具有—定限度的,恰如其分是最好的了。</FONT>
<FONT face=宋体>    4</FONT><FONT face=宋体>.激励的针对性</FONT>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针对什么样的内容来实施激励,它对激励效果也有显著影响。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行为动机起源于五种需要,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的需要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有一个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过程,但这——过程并不是一种间断的、阶梯式的跳跃,而是一种连续的、波浪式的演进。不同层次的需要是可以同时并存的,但在不同时期,各种需要的动机作用是不一样的,总存在一种起最大支配力量的优势需要。一般来说,较高层次的优势需要的出现,是在较低层次优势需要出现之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有力地表明,激励针对性的选择与激励作用</FONT>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的发挥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当某一层次的优势需要基本上得到满足时,激励的作用就难以持续,只有把激励针对性转移到满足更高层次的优势需要,才能更有效地达到激励的目的。比如对一个具有强烈自我表现欲望的大学生来说,如果要对他所取得的成绩予以奖励,奖给他奖余和实物不如为他创造一次能充分表现自己才能的机会,使他从中得到更大的鼓励。还有一点需要指出的是,激励针对性的选择是以优势需要的发现为其前提条件的,但怎样才能发现不同阶段的优势需要呢?又怎样才能正确区分个体优势需要和群体优势需要呢?这些都是激励工作中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只有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和认真的分析思考,才能知道员工真正的需要什么。</FONT>
<B><FONT face=宋体>四、激励机制的运用原则</FONT></B>
<FONT face=宋体>    1</FONT><FONT face=宋体>.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实现同步,但要以精神激励为主</FONT>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物质激励是基础性激励,是满足员工低层次心理需求的激励,精神激励能满足员工较高层次的心理需求,给以一定的物质成绩外,还应该给员工一定的晋升机会,获得较高层次的培训的机会,对于员工提出的合理化的建议,企业应该积极采纳并给以奖励等等。</FONT>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作为激励的两种不同类型,是相辅相承、缺一不可的,只强调物质激励而忽视精神激励或只强调精神激励而忽视物质激励都是片面和错误的。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人总以为有钱才会有干劲,有实惠才能有热情,精神激励是虚无缥缈的。正是这种片面的理解,致使一部分人斤斤计较、唯利是图,甚至弄虚作假、违法乱纪,给组织环境和社会风气都带来极大危害。为了避免以上两种片面性的发生,防止“单打一”现象的出现,在激励中一定要坚持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的方针。强调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并不是说不需要有所侧重,精神激励比物质激励所具有的优势,为侧重精神激励提供了一定的行为依据。</FONT>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是对人们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的满足,而人们的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在层次与程度上受多种因素的制约,并随主客观条件的发展而不断有所变化。从社会角度来看,一般来说,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比较低,人们的物质需求就会比较强烈,而在社会经济文件发展水平比较高的条件下,人们的精神需要则会占主导地位。而从个人角度来看,一个人受教育的程度、所从事的工作性质及其自身的品德修养也会对需要产生很大程度的影响。然而社会高度发展的今天,人们都非常重视自己的精神需求,所以精神激励在激励中应该逐渐占据主导地位。</FONT>
<FONT face=宋体>    2</FONT><FONT face=宋体>.激励与惩罚相结合,但要以激励为主</FONT>
<FONT face=宋体>激励是从正方向予以鼓励,而惩罚,即我们常说的负激励,则是从反方向予以刺激,它们是激励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只有做到奖功罚过、奖优罚劣,才能使先进受到奖励、后进受到鞭策,真下调动起人们的工作热情,形成人人争先的竞争局面。如果良莠不分、是非不明,势必造成“干多干少一个样、千与不干一个样”的不良局面,使激励无的放矢,得不到好的效果。所以,只有坚持正激励与负激励相结合的方针,才会形成一种激励合力,真正发挥出激励的作用。</FONT>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正激励是主动性激励,负激励是被动性激励,就二者的作用而言,正激励是第一位的,负激励是第二位的,所以在激励中应该坚持以币激励为主、以负激励辅的原则。在激励过程中,宜多采用正激励的方式,以唤起人的增力情绪,调动其积极情感。少采用负激励的方式,以减少人的减力情绪,克服其消极情感。其实,负激励只是一种形式,在于使员工想好的方面发展。总之,正激励和负激励都使不可少的,但正激励必须占主导地位。</FONT>
<FONT face=宋体>    </FONT><FONT face=宋体>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激励机制将在企业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优秀的企业,必须根据自己的企业文化,企业背景,员工情况来实行合适的企业激励机制。然而,在激励过程中无论选择什么样的类型,都要对激励时机、激励间隔时间、激励程度、激励的针对性以正确的把握和控制,真正建立起适应企业特色、时代特点和员工需求的开放的激励体系,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获得不断的发展。.</FONT>
<B><FONT face=宋体>参考文献:</FONT></B>
<FONT face=宋体>    [1]</FONT><FONT face=宋体>尹智雄,论现企业的人性化管理 管理,</FONT><FONT face=宋体>2001(3)
    [2] [美]斯蒂芬&#8226&#8226;罗宾斯,管理学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FONT>
<FONT face=宋体>    [3] </FONT><FONT face=宋体>唐云锦,管理学导论西南交大出版社</FONT><FONT face=宋体>2002
    [4]吴叔平,虞俊健.股权激励 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 2000.</FONT>
<FONT face=宋体>    [5]</FONT><FONT face=宋体>辛向阳,薪资革命 北京:企业管理出版社,2001.</FONT>
<FONT face=宋体>    [6]</FONT><FONT face=宋体>陈晓红,毛萍.论国有企业经营者报酬激励机制 中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FONT><FONT face=宋体>2001
    [7] [美]斯蒂芬&#8226;P&#8226;罗宾斯,组织行为学中国人民大学</FONT></P>
<P ><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P>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社区首页|美华管理传播网|中国经济管理大学|美华管理人才学校|MBA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美华管理咨询|北京管理培训|天津管理培训|上海管理培训|深圳管理培训|浙江管理培训|广东管理培训|新疆管理培训|内蒙古管理培训|青海管理培训|广西管理培训|西藏管理培训|吉林管理培训|沈阳管理培训|辽宁管理培训|河北管理培训|山东管理培训|安徽管理培训|福建管理培训|海南管理培训|贵州管理培训|四川管理培训|湖北管理培训|河南管理培训|安徽管理培训|江西管理培训|深圳管理培训|广州管理培训|珠海管理培训|香港管理培训|免费公益MBA培训|美华管理咨询|中国管理传播网|全国管理培训认证网|MBA职业经理培训|中国管理人才库|经理圈|Archiver|手机版|美华管理人才学校|学校新浪微博V|管理考证|MBA公益课堂|律师声明: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网站地图

黑公网安备 23018302010102号

QQ

GMT+8, 2024-12-23 13:05 , Processed in 0.026229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ICP备13013142号

Powered by Discuz! Templates yeei! © 2001-2010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