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管理传播网 中国经济管理大学
美华管理传播网 【MBA微课堂】 为什么柿子树上会留几个柿子不摘掉?我听过这样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

先讲一个故事:
有一年,我在金秋十月回老家时,刚好路过一片金灿灿的柿子园。看到金黄色的柿子挂在树上,特别诱人,就忍不住想去采摘一些,带给家人。
走进柿园后,随处可见果农们采摘柿子的忙碌身影。我主动向他们表达来意之后,他们十分热情,连忙拿来采摘的工具,并且热情地教我如何采摘柿子。
难得有如此惬意的时光,我也十分兴奋,就先跟着一位果农师傅开始学习采摘。然后,我便照着师傅的样子,有板有眼地跟着师傅围着一棵柿子树摘起柿子来。
经过一番努力后,终于,眼看着我和师傅就要把整棵柿子树上的柿子摘完时,师傅却突然对我说:“我们换下一颗树吧。”
可是,这时,我看到树梢上还有几个又大又圆的柿子已经成熟,还没有被摘下,顿时,我有些疑惑不解。
我问师傅:“树梢上不是还有一些成熟的柿子没摘吗?那几个柿子又大又圆,不摘掉岂不可惜了?”
然而,师傅却对我说:“那几个柿子不用管它们了,那是留给喜鹊的食物。”
听了师傅的话,一时间我更加疑惑了,心想:“果农们辛辛苦苦种出来的柿子,怎么还要拿去喂喜鹊呢,这样做不是太傻了吗?”
于是,我就忍不住问师傅:“为什么要留几个柿子去喂喜鹊呢?”
师傅笑了笑,说:“这是我们这里的留下来的一个习俗。”
听师傅这么一讲,我更加好奇了,就继续追问师傅:“怎么还留下这样一个习俗呢?”
接着,师傅就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他说:
“如今,我们这里之所以能有这么大的柿子园,多亏了祖祖辈辈都种柿子,连续种了很多年,才打出一些名气来。
先前,在很多年以前,有一位老前辈种了一大片柿子园。可每当柿子成熟以后,他都会把柿子树上的柿子全部采摘完。
然而,有一年冬天,听说天气特别冷,下了很大很厚的雪。结果呢,听说,在我们这里筑巢过冬的很多喜鹊因为一时找不到食物,没过多少天,全都陆续死掉了。不过,当时也并没有人特别在意这件事情。
可是,到了来年春天,等老前辈柿子园里的柿子树都开花结果后,却突然冒出了一种不知名的毛毛虫,在柿子园里泛滥成灾。很多柿子,刚长到指甲大小,就全都被毛毛虫吃光了。最终,到了秋天,柿园里竟然没有收获一个柿子。
直到这时,老前辈才突然想起那些在冬天里因为找不到食物而死去的喜鹊。老前辈心想,如果当时有喜鹊在,毛毛虫就不会泛滥成灾,一定会被喜鹊们吃光。
所以,从那以后,老前辈每年在秋收时,都特意在树梢上留下些柿子,作为喜鹊过冬的食物。渐渐地,来我们这里过冬的喜鹊,又逐渐越来越多。
你别说,从那以后,我们这的柿园再也没有被害虫破坏过。喜鹊们也仿佛十分懂得感恩,从来不去啄柿子,即便它们每天在柿子园里飞来飞去,也只吃果树上的害虫。
从此,柿园的收成也一年好过一年!因此,每年收获时,在树梢上留几个柿子的习俗,也一直延续至今!”
听完师傅讲完故事后,我终于明白了,他们为什么会故意在树梢上留下那几个又大又圆的柿子。
顿时,我也深深地为先前自己太过武断的猜测,而感到汗颜……
2
等走出柿子园后,我依然沉浸在那个故事中,颇为感动,久久不能自拔……
不管故事真假,我都觉得“发人深省”!
让我感动的是,朴实的果农们仍然愿意相信世间存在着这份美好!
他们坚信“喜鹊”十分懂得报恩,也宁愿舍弃掉一些“柿子”去留给“喜鹊”。
虽然这份美好,如今让常人看来貌似有一点点“傻”,有点一厢情愿的意思。可万事万物之间的关联,谁又能说的准呢?
庄子说:“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世间万物,人与自然,都是与我们不可分割的整体。
果农们看似一厢情愿地“留柿喂鹊”,何尝不是摒弃“得失”,懂得更精妙的平衡关系。看似有点“傻”,实则是懂得只有先“舍”,才能得到的更多。
老子说:“道法自然!”
但“自然”绝对不是冰冷地处事法则,那些看似很“傻”的付出,或许正是人间最珍贵的“道法”!
虽然,世间万事万物都遵循着各自不同的轨迹,但有时,又何尝不是共荣共生呢?
有几点感悟:
一、与人方便,与己方便
无论在职场还是在生活中,一定不能太目光短浅,不要总是想要把所有的“果子”都全部塞入自己的囊中。
倘若只注重眼前的那点利益,不给别人留一点活路,很可能就是在断自己的后路!
凡事,一定要从长远考虑问题,适当大度一点,有可能获得更持久、更大的回报。
俗话说:“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有时候,让别人一些,留一些“柿子”在树上,给别人留有余地,就等于给自己留下了新的生机与希望。
二、因果关系
遇事一定要多思考,要避免短视行为,须知事物之间有时候存在着紧密的因果关联。
假如,果农每次把树上所有的柿子都摘完,就忽略了柿子与喜鹊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喜鹊很可能就会因为没有食物离开或死亡,来年,一旦柿子树需要喜鹊时,就会落空。
因此,每一个行为背后,都可能会产生相应的后果。所以,在摘“柿子”时,一定要考虑充分,以免带来的不利后果。
三、知恩图报
果农“留柿喂鹊”,鹊以捉虫作为回报。这便是“知恩图报”!
心怀感恩,懂得适时回馈他人,这样不仅能让他人受益,也会持续为自己带来好运和福报。
▽
《周易》有言: “利者,义之和也”。
真正高明的“算计”,一定是懂得在 “给予” 中,种下 “得” 的种子。在 “舍” 中收获 “得” 的果实。
你赠我一捧清泉,我还你一溪活水!
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创办于1995年,是国内最早的专业管理类传播网站,面向全国首创了全国MINI-MBA职业经理系列版权课程,旗下工商管理MBA专业教学资源库,拥有海量MBA工商管理课件、教材免费开放。
招生电话:13684609885 微信号:1222850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