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23|回复: 0

强者活在事情里,弱者活在情绪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5 天前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华管理传播网   中国经济管理大学


美华管理传播网

强者活在事情里,弱者活在情绪里




拿破仑曾说过“能控制好自己情绪的人,比能拿下一座城池的将军更伟大。”从某个角度看,情绪可以理解成我们每个人都有的底层操作系统,但这个操作系统又各自专属,各有不同。
面对同样一件事情,掌控情绪的人能做到处变不惊,而被情绪掌控的人却可能不知所措。为什么会有这种天差地别的结果?K哥用一句话总结:强者活在事情里,弱者活在情绪里。下面展开谈谈我的看法。



01
弱者生气,强者争气

1、不做情绪的奴隶

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曾认为,引发人们情绪困扰或不良行为的根源,并不是外界发生的事件本身,而是人们对这些事件所持有的态度、看法、评价、解释、信念等认知内容。因此我们如果想要改变情绪或行为,不是要去改变已经发生的事件,而是去改变我们对这件事的认知,这样困扰我们的情绪和不良行为就会自然而然地跟着改变了。这就是心理学里面著名的ABC(A代表激发事件,B代表信念认知,C代表后果)理论。

但现实中的我们,通常对已经发生的事件“执念”太深,但凡遇到不顺心的事,就能原地爆炸,任由情绪肆意蔓延,甚至完全失去理智。《三国演义》中,张飞听到关羽被害,悲痛与愤怒瞬间冲昏头脑,不顾现实局势,下令军中三日内置办白旗白甲,挂孝伐吴。他手下的将领范疆、张达表示一时难以完成,张飞竟将二人打得皮开肉绽,还威胁若不按时完成就要取他们性命。最终,范疆、张达走投无路,趁张飞醉酒酣睡之际,将其杀害。

张飞的冲动,让他在盛怒之下做出一系列不理智的行为,不仅未能为关羽报仇,还白白丢了自己性命。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这是典型的情绪失控表现,缺乏对情绪的自我调节能力,被负面情绪主导了行为,最终酿成悲剧。

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在《情商》一书中提到,情绪失控的根本原因在于“杏仁核劫持”。也就是说,当负面情绪被触发时,大脑的杏仁核会迅速接管大脑的控制权,绕过理性思考的区域(如前额叶皮层),导致人们的行为完全被本能和情绪驱使。相反,如果我们能躲过“杏仁核劫持”,不放弃对情绪的主宰权,事情就可能往更积极的方向发展。

创新工场董事长李开复,确诊癌症,情绪曾一度非常低落,但他没有让自己在这些负面情绪中一直沉沦下去,而是很快调整心态,重新乐观对待生活,主动学习疾病知识,与医生沟通治疗方案,最终不仅战胜了病魔,还写下《向死而生》一书,既涤荡了自己,也激励了无数人。

2、强者体质:遇事冷静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中提出了“系统1”和“系统2”的理论:系统1是快速、情绪化的本能反应,而系统2是慢速、理性的深思熟虑。弱者往往被系统1牵着鼻子走,而强者则切换到系统2,无论遇到多大问题,都懂得让自己冷静下来,分析问题,驾驭局面。

2018年,小米上市前夕,雷军就曾面临巨大压力。当时智能手机市场竞争白热化,华为、OPPO等对手步步紧逼,而小米内部却因供应链问题频频受挫,尤其是核心部件缺货导致产能受限。更糟的是,资本市场对小米的估值预期从千亿美元骤降,舆论一片唱衰。

面对多重危机,雷军没有被焦虑或愤怒支配,而是迅速召集团队,冷静分析局势,供应链短缺怎么办,市场信心不足怎么办?并果断调整战略,一方面亲自跑工厂协调供应商,另一方面优化产品线,推出性价比更高的Redmi系列稳住用户。最终,小米不仅成功在香港上市,还在2019年实现营收2058亿元,同比增长17.7%,用业绩打了质疑者的脸。



02
弱者抱怨环境,强者改变环境

1、凡事向内求,才有解

看过这样一则寓言故事:在池塘边,住着一只青蛙和一只螃蟹。有一年,气候持续干燥,池塘的水位急剧下降,逐渐干涸。青蛙看到后,很快明白这里可能发生大的环境变化,必须做出行动。于是便开始四处寻找新的水源地,并在不远处的一条小溪里安了家。

而螃蟹则是另外一种做法,它整天挥舞着大钳子,对这天空破口大骂“这可恶的天气,把我的家都毁了!”还不停地朝天空扔泥巴。但它的行为没起到任何作用,池塘的水越来越少,螃蟹最终因缺水,困死在了干涸的池塘里。

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曾指出,人的行为往往受“归因理论”驱动:外归因让人停滞不前,而内归因则能给人带来改变的力量。寓言中的青蛙遇事知道向内求:求解决之道,求应对之法。而螃蟹则只会把自身的生存危机,归咎于外部气候和池塘,忽视了自身主动求变的可能。现实生活中,许多职场人就如同这只螃蟹,一遇到问题就习惯抱怨外部环境,抱怨行业没有前途、项目资源匮乏、公司没有竞争力……却从未想过该如何提高并丰富自身能力、主动争取资源,或如何让自己在困境中破局。长此以往,不仅问题得不到解决,自己也越来越无力挣脱,错失成长和突破的机会。

2、逆境的智慧:马尾松定律

马尾松是一种生命力很顽强的植物,生长在贫瘠岩缝中,其根系分泌的有机酸能溶解岩石获取养分。此外,它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当遭遇虫害或人工砍伐时,其受伤部位会分泌更多松脂,既能防止病菌的入侵,也能促使“伤口”快速修复。马尾松这种超强的自愈力,也被引申为“马尾松定律”。它的这一特点,像极了逆境中的强者。

任正非多年前就在《华为的冬天》中表达过"不要抱怨寒风,要学会制造棉衣"前瞻思想。后来,当美国对华为卡脖子实施制裁时,华为并没有自怨自艾,等着挨打,而是启动"备胎计划",将眼前的危机转化为“加倍投入研发”的最佳契机和战略机遇。三年间研发投入超4000亿,5G专利数量长期稳居第一,海思芯片也快速成长,2024年上半年出货量达到2000万片,市场份额从1%提升至4%。

不要浪费任何一场危机,打不死我的终将使我更强大,这才是真正强者面临任何困境时,都不会改变和动摇的坚定信仰。



03
弱者被动放弃,强者主动破局

1、不要受困于“情绪牢笼”

老话说“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随着人阅历的增加,就越能认识到这句话的“含金量”。但在生活中,很多人却会在面对困难和挫折的“人生常态”时,陷入一种无形的“情绪牢笼”,而不能自拔。这些人往往缺乏心理韧性,一旦遇到超出自己承受范围的事情,就会产生无助、绝望等负面情绪,最终选择被动放弃。

历史上“不肯过江东”的项羽,就是一个典型。楚汉相争后期,项羽在垓下之战中失利,被汉军重重包围。四面楚歌之下,他的内心充满无助和绝望,认为是“天之亡我”,彻底丧失了继续抗争的勇气,放弃了突围东山再起的机会,选择自刎乌江,亲手断送了人生翻盘的可能。曾经不可一世的大英雄西楚霸王,就这样被脆弱悲观的情绪裹挟,向命运低头认输,成了历史上永恒的悲情英雄。

2、强者思维:蒲公英定律

与项羽的“可歌可泣”同样出名的,还有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后的经典复仇。但不同的是,前者奏响的是“情绪牢笼”的悲歌,而后者则代表了逆境下强者思维的最强音。

越国被吴国打败后,勾践沦为阶下囚,受尽屈辱。但他并未一蹶不振,而是主动谋划破局。在吴国期间,他表面上对吴王夫差恭顺有加,甚至尝粪问疾,以此麻痹夫差。暗中却时刻提醒自己不忘国耻,准备复仇。被释放回国后,勾践又卧薪尝胆,励精图治,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发展生产,训练军队。经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逐渐强大的越国,最终一举击败吴国,实现了复国雪耻的目标。

蒲公英是自然界中常见的植物,它的种子可以随风飘散,无论落在什么样的环境中,都能扎根发芽,顽强地活下去。这种强大的适应力和生命力被人们称为“蒲公英定律”,而这也是强者思维的真实写照。勾践的复仇,就恰恰真实而生动地诠释了强者在绝境中主动出击、永不放弃的精神。与其诅咒黑暗,不如点亮蜡烛。身在敌营又如何,条件艰困又如何,与其哀叹、抱怨、恐惧,不如就地寻找出路,和任何困难死磕,为生命和生活,拼一个新的可能。

著名心理学家维克托·弗兰克尔在《活出生命的意义》中写道:“一切可以被夺走,只有一样东西不能:人最后的自由——在任何给定的环境中选择自己的态度和生活方式。”强者活在事情中,弱者活在情绪里,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希望我们都能选择前者。共勉!

中国经济管理大学 1.jpg





    创办于1995年,是国内最早的专业管理类传播网站,面向全国首创了全国MINI-MBA职业经理系列版权课程,旗下工商管理MBA专业教学资源库,拥有海量MBA工商管理课件、教材免费开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б ϵ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