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管理大学 美华管理传播网
有限空间事故频发:现场负责人必须掌握的"黄金5分钟"处置流程

有限空间事故因环境封闭、有害气体聚集、救援难度大等特点,往往在短时间内造成严重后果。作为现场负责人,掌握"黄金5分钟"的科学处置流程至关重要,以下是分秒必争的关键步骤和注意事项: 一、0-60秒:紧急响应启动 1. 禁止盲目施救 遵守"三不原则":不擅自进入、不无防护接触、不盲目施救。 通过外部观察确认被困人员状态(是否昏迷、抽搐等),记录事故时间点。 2. 环境速判 使用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如四合一检测仪)监测氧气浓度(需≥19.5%)、可燃气体(<10% LEL)、硫化氢(<10ppm)、一氧化碳(<35ppm)等关键指标。 检查是否存在机械伤害(如搅拌机未断电)、高温或坍塌风险。 3. 穿戴个人防护装备 佩戴正压式空气呼吸器(气瓶压力≥250bar),穿戴防化服、安全绳、防爆头灯,确保通讯设备畅通。 二、60-180秒:安全施救准备 1. 切断能源与通风 关闭管道阀门、锁定设备开关、电源。 开启强制通风设备(如防爆型轴流风机),避免使用纯氧以防爆燃。 2. 启动应急通讯 通过应急广播或对讲机呼叫增援,明确报告:"有限空间事故,位置XX区,1人被困,检测到硫化氢超标,请求医疗和消防支援"。 指派专人引导救援车辆,确保通道畅通。 三、180-300秒:科学实施救援 1. 建立救援联动机制 外部监护组:至少3人(1人指挥、1人操作救援设备、1人医疗待命)。 救援组:2人一组,使用五点式安全带和救援三角架进入,保持绳语通讯(如三拉停、二拉上升)。 2. 限时救援作业 使用救援担架或躯体固定器转移伤者,确保脊柱保护。 若遇心跳骤停,立即实施心肺复苏(按压深度5-6cm,频率100-120次/分钟),配合AED使用,并紧急送医。 四、事故善后处置 1. 专业交接程序 向消防/医疗部门提供《有限空间作业票》副本、气体检测记录、工艺流程图。 明确交接被困人员最后接触的化学品及暴露时间。 2. 现场证据保存 设置警戒区(半径不小于10米),使用执法记录仪拍摄现场,保存设备操作记录。 有限空间救援重点是风险管控,负责人需牢记"先控险、再救人"的铁律。通过构建"预防-监测-响应"的管理体系,才能将事故损失降至最低。
创办于1995年,是国内最早的专业管理类传播网站,面向全国首创了全国MINI-MBA职业经理系列版权课程,旗下工商管理MBA专业教学资源库,拥有海量MBA工商管理课件、教材免费开放。
招生电话:13684609885 微信号:12228505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