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管理传播网,中国经济管理大学,工商管理MBA专业资源库(29年)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88|回复: 1

工商管理学科发展规律与发展趋势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4-3-23 16:01: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

工商管理学科是研究企业经济行为和管理行为的知识体系的统称。作为一个源于企业实践活动的应用性学科,工商管理学科具有学科内容“实践相关性”、学科基础“多元性”、学科内部“差异性”的特点。经济发展带来的市场需求、全球化、政府监管政策调整、认证与排名,是工商管理学科发展最重要的驱动因素;商学院治理结构的完善,是工商管理学科发展的组织保障;工商管理学科的人才培养体系呈现出应用型、多样性、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不断创新的特点;工商管理学科的科学研究在不断平衡实践相关性和学术严谨性的同时,在跨学科合作方面不断拓展。中国工商管理学科未来的发展,需要完善学科评价体系,鼓励多样化的学科发展模式;完善商学院治理结构,更快速回应社会需求;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鼓励特色化创新;完善学术评价制度,促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共同繁荣。

关键词
工商管理;学科界定;学科发展规律;学科发展趋势

从全球范围来看,工商管理在高等教育体系中是一个年轻但充满生机活力、发展迅速的学科。起源于欧洲、兴盛于美国、扩散至全球,以高等教育的三个基本功能——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衡量,工商管理学科的历史不过70余年。作为一个整体科学性(研究普遍原理的属性)低于多数社会科学,但高于多数人文学科的学科群,工商管理学科在不同社会、不同文化背景国家中的发展表现出共性与多样性共存的特征。因此,总结概括工商管理学科发展的规律并不是件容易的事。基于管理学科、商科教育、商学院发展的已有文献,结合笔者从事工商管理学科研究教学、教育管理工作的实践和在国际高等商学院协会(AACSB)、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EFMD)参与相关工作的观察,提出一些个人的思考。

一、工商管理学科的界定
(一)学科发展的标志性要素
通常,一个学科的发展会包含几个重要的标志性要素:(1)独立的专业设置。由于各国的教育管理体制不同,专业的独立设置对学科发展的意义也不同。在中国等学科专业目录由政府制定的国家,专业设置需要得到教育部的批准,专业的独立设置是学科独立的重要标志。而在美国等对高等教育实行自主管理的国家,大学可自主设置专业,专业连续设置三年以上才纳入高等教育统计,因此新兴学科的发展需要从教育统计的更长时间来判断。(2)专业的学术队伍和学术机构。新兴学科的学术队伍最初往往是其他学科背景的学术人才“转行”而来,随着学科的发展,该学科会围绕自身特定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命题成长起来自己的专业学术队伍(学术社群),建立自己的学术机构。(3)研究成果及学术期刊。某学科领域大量研究成果的集中出现及属于该学科专有的学术期刊的创办是学科独立的标志性因素。(4)学科资助。包括国家资助和民间资助在内的学术资助的增加反映了社会对学科发展的需求。(5)独立的学术组织。学术组织是相同学科学者进行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包括学者的组织和学术活动的组织,前者指各种学会,后者指学术会议,对于推动学科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工商管理学科的边界

学科,乃学问的分类,即按照一定的学术标准将人类浩如烟海的知识积累划分成不同的类别。现代大学之父——柏林大学的创始人威廉·冯·洪堡的突出贡献之一就是对学科进行分类,根据不同的知识领域和学科设立大学的系别。工商管理学科的内涵可以定义为,“以经济学和管理学为基础的、研究企业在商品生产与经营活动中的经济行为和管理行为的应用性的学科”,或者“是一门研究社会经济微观组织管理活动规律及技术的科学”。目前中国教育部学科专业目录中,“管理学”门类下的“工商管理”一级学科是一个比较窄的口径,研究生工商管理一级学科下设4个二级学科,本科工商管理专业群下设10个专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学部针对工商管理学科资助的分支学科包括14个。

相比而言,国际上主要代表性国家关于工商管理学科的统计或界定要比中国宽泛很多。比如,美国高等教育统计学科分类(CIP)中的“Business Management and Administrative Services”(1991/2000)是一个学科群,其口径大致相当于中国的学科门类,包含21个学科90多个专业,中国管理学门类下的“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及经济学门类下“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所属的若干专业也包含其中。此外,从世界一流商学院学科专业的设置来看,规模较大的商学院下设学系(研究领域)的数量大致在7-10个,涵盖范围大致包括中国学科目录中工商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的主要二级学科及应用经济学下的金融学科。当然,工商管理学科作为知识分类体系,受各国社会、经济、技术发展状况及学科专业设置管理体制的影响,学科的边界在时间和空间上都会呈现动态变化的特征。

(三)工商管理学科发展(建设)的含义

学科的设置和发展关系到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规划和目标、关系到学术研究的繁荣与发展,也关系到教育资源的配置和协调,学科建设是高等学校最核心的工作。参照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工商管理一级学科评估”指标体系及AACSB、EQUIS等商学院国际认证体系标准,工商管理学科发展应包含两层含义:第一,作为大学基本职能包含的内容,即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第二,学科发展(建设)的驱动因素和组织保障,即工商管理学科发展的外部驱动因素和商学院的治理结构。

(四)本文关注的重点

为了准确把握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规律和发展趋势,基于上述对工商管理学科边界和学科发展含义的理解,本文将重点关注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1)工商管理学科人才培养特点;(2)工商管理学科科学研究特点;(3)工商管理学科社会服务特点;(4)工商管理学科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5)工商管理学科发展的组织特点——商学院的治理结构。

二、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规律

(一)应用型、多样性的人才培养体系

全球工商管理学科人才培养项目的类型、结构和规模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美国与欧洲商学院在工商管理人才培养上存在较大的差异。本科项目、无工作经验的专业硕士项目(Pre—experienced Specialized Master)在欧洲商学院更普遍,美国商学院则大约一半有本科项目,一半为研究生学院,研究生项目主要为MBA,2008年金融危机后开设了一些专业硕士项目。欧美商学院共性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1)顺应教育对象终身学习的需求,工商管理学科的人才培养体系即包括学位项目,也包括各种形式的管理人员在职培训项目;学位项目既包括无工作经验的本科、专业硕士又包括有工作经验要求的MBA(Experienced Professional Master)。(2)美国商学院的MBA极大促进了商学院人才培养项目的“标准化”和规模经济性,在欧洲和全球其他地区得到广泛接受。(3)管理人员在职培训项目(Executive Education)因形式灵活、层次多样,作为商学院与实务界联系的重要纽带而成为工商管理教育体系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

(二)科学研究的双重性

工商管理学科自20世纪60年代兴起以学科为基础、强调科学方法、知识创造的“科学化”运动以来(美国以1959年的福特报告和卡内基报告为标志;英国以1960年的弗兰克斯报告为标志),关于研究的学术严谨性(rigorous)和实践相关性(relevant)的争论就一直存在。总体上说,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一流商学院对基础性、前沿性的学术研究的重视得到强化。在这个过程中,学术期刊、教师评价体系发挥了重要作用。一流商学院的办学模式和评价体系又借助于排名、国际认证等因素而不断得到推广。

工商管理学科作为一个源于企业实践活动的应用性学科,具有以下三个特点:(1)学科内容的“实践相关性”。工商管理各学科的发展和新学科领域的产生都与企业实践的发展有关,实践的发展和创新一方面促进学科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要求相关学科的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为企业的实践服务。(2)学科基础的“多元性”。从知识体系和管理教育的角度看,工商管理的学科基础包括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和行为科学、数学等学科,而从学科方法论的角度看,工商管理的学科基础包括经典物理学、数学、心理学、经济学、历史学、社会学、系统科学等。(3)学科内部的“差异性”。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虽然已经有上百年的历史,但由于管理问题的复杂性和综合性,管理学并没有发展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工商管理学科内部的二级学科在研究方法和学科基础上均存在较大的差异,有些二级学科偏重于“分析性”和“工具性”,属于“硬”学科,比如会计学、公司财务、市场营销、信息系统等;而有些则属于“软”学科,比如战略管理、组织与人力资源管理等。这种差异,用比彻(Becher)的学科属性分析框架来描述,即工商管理二级学科的“科学性”有较大差异。

工商管理学科的“弱”科学特征将长期存在。由于管理具有科学性和艺术性双重属性,对管理学的认识一直存在分歧,“一方面,一些管理学家坚持管理学是一门科学,虽然这门科学还不成熟,但管理学科学化的方向是毋庸置疑的;另一方面,一些极端反对管理科学理性、强调管理艺术性与非理性的学者则认为:与其称管理学是一门科学,不如说管理学是一门艺术,管理学自诞生之时就步入了科学的误区,管理科学化的发展方向使得管理理论与管理实践严重脱节”。基于对管理学学科属性的分析,管理学具有“弱科学”学科属性,其整体科学性(研究普遍原理的属性)低于心理学、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人口学、语言学等社会科学,但高于人类学、历史学、法学、哲学、美学和艺术学等人文学科。尽管从西方管理学科发展的历史看,管理学的科学性在逐渐增强,但这将是一个很长的过程。特别需要强调的是,中国管理研究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这意味着在基于中国背景的研究中在发展概念和构建理论的时候要采用归纳法。还意味着包括人类学方法、参与观察、深度访谈及广泛的案例研究在内的定性研究是必要且适宜的研究工具。

从管理学科的“弱”科学性特征和中国问题研究的实际需要出发,工商管理学科的“多元”方法论将长期存在。在学科发展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和尊重工商管理学科的特点和现阶段中国管理问题研究的实际需要,“过度科学化”倾向不仅会造成学术研究与管理实践的脱节、管理教育与管理实践的脱节,而且对管理实践产生误导,因而使学科发展走向歧途。目前而言,需要特别引起注意的是防止以管理科学与工程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对工商管理学科造成过度影响。

从功能分割到交叉融合:学科交叉研究成为工商管理学科创新性研究成果的主要源泉。近年来,国际工商管理学科领域一个重要的趋势是跨学科的交叉性研究的发展。仔细分析,至少有三个原因可以解释这种趋势:一是管理实践提出的需求,实践问题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往往需要多学科的合作;二是学术研究市场成果创新的需要,学术市场的发展使各个领域的分工越来越细,无数学者追逐少数有价值的研究题目,学术创新在学科内部越来越难,促使一些学者在跨学科的研究上寻求突破;三是理论综合和研究方法综合的发展为跨学科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上的支持。

(三)工商管理学科社会服务特点

大学对其“社会服务”功能的强调,兴起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美国。工商管理学科源于实践的应用性学科属性,使其办学特点原本就是“超越大学的围墙”,在服务社会的功能上本不存在问题。但是由于教师评价体系和博士生培养中过度强调学术研究的严谨性,学科专业方向划分越来越细,工商管理研究和教育脱离实践的问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后受到越来越多的诟病。作为回应,越来越多的商学院在学术活动组织形式上进行调整,在功能性的学术单位(department,unit,division)以外成立跨学科的研究中心,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以“问题”为导向,直面企业在现实环境中面临的挑战,通过产学研合作产出研究成果,设立教学和研究项目;或者关注更加宏大的、人类社会发展面临的共同挑战——环境问题、健康问题、反贫困问题、全球化问题等等。比如,在一流商学院中,沃顿商学院设有20多个研究中心,哈佛商学院的研究项目也涵盖了从案例教学法、商业史、领导力到性别、医疗保健、全球性、数字化等近20个广泛的议题。

(四)工商管理学科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

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从全球版图来看,美国商学院19世纪末20世纪初兴起、20世纪50—60年代快速发展,欧洲商学院20世纪70年代后再次兴旺,亚洲商学院于20世纪90年代后迅速崛起,总结其背后的规律可以发现,经济发展带来的市场需求、全球化、政府监管政策调整、认证与排名是工商管理学科发展最重要的几个驱动因素。

1.市场需求。借助于19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的第二次工业革命,美国经济总量于1894年超越英国成为世界第一。美国商学院的大批兴起,最重要的原因是工业化对工商管理人才的需求以及高等教育大众化的发展趋势。而包括中国(含大陆、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等在内的亚洲商学院的快速崛起,亦受益于东亚经济特别是中国改革开放对工商管理人才需求的增长。

2.全球化。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机构面临着更激烈的竞争与挑战,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行业,工商管理学科更是高等教育全球化的先锋。高等教育全球化不仅体现在学生国际流动、师资国际流动的大幅增加,还体现为高校各种形式的国际合作和国际办学的涌现。商学院以其对市场需求的快速响应能力和相对独立灵活的决策机制,在高等教育机构全球化的进程中充当了“创业者”的角色,比如一流大学商学院合作开办的多个EMBA项目、全球25家商学院合作推出的管理硕士国际联盟(CEMS)项目、耶鲁大学管理学院与20多家商学院发起成立的全球高端管理联盟(GNAM)、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等商学院的多校区办学模式,等等。

3.政府政策。尽管各国的文化传统和法律制度不同,但教育在多数国家都受到比较严格的监管。在工商管理学科发展的进程中,政府教育政策调整的影响有两个例子体现得十分明显。其一,中国政府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鼓励工商管理学科发展的若干举措极大地促进了本学科的发展。这些措施包括:(1)90年代初开始允许有条件的高校开办MBA项目,2002年以后开办EMBA项目。MBA、EMBA项目的举办,不仅加速了中国商学院学习美国一流商学院办学经验的速度,而且在高校内部商学院被赋予更大的办学自主权,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试验田。(2)1998年,在教育部学科专业目录上,管理学从经济学、工学等学科中分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门类,并在本科专业目录和研究生学科专业目录的管理学门类下设置了“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学科。从1998年开始全国高等院校招生规模连续近10年大幅度增加,其中管理学科招生规模和在校生人数的增长幅度大大高于其他学科。管理类的本科生招生规模从2001年的18.08万人扩大到2006年的41.14万人,普通高等学校开设的管理类专业数从2001年的4981个扩大到2006年的18145个;管理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规模从2001年的1.64万人扩大到22006年的4.07万人,在校生人数从4万人增加到10万人。其二,欧洲1998年签署的《博洛尼亚协定》,极大地推动了欧洲高等教育一体化的进程,促进了学生和教师的流动,促进了欧洲大学的改革,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欧洲高等教育机构的国际竞争力。统计数据显示,最近几十年,在欧洲顶尖商学院就读的国际学生呈上升态势,而赴美国商学院留学的学生人数却逐渐减少。

4.认证与排名。大学排名的利弊历来广受争议。但在高等教育体系内,工商管理学科无疑是受到外部认证和排名影响最大的。除了国家内部的认证排名以外,在教育全球化的背景下,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AACSB、EQUIS等国际认证体系的推广及《金融时报》《商业周刊》《经济学人》、UT Dallas等媒体和学术机构排名的推出,在推进工商管理学科办学质量提高和全球化方面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国际认证与排名成为学生、家长甚至雇主衡量商学院办学水平,选择学校和毕业生的重要参考依据;另一方面,参加国际认证与排名使商学院更加关注行业发展趋势和标杆学院实践,追求更高水平的学术研究和教学创新,办学质量和学校声誉得到提升。

(五)工商管理学科发展的组织保障——商学院的治理结构

工商管理学科在过去100多年的快速发展,得益于作为其组织保障的商学院的发展。欧美商学院发展模式有很大不同,欧洲独立商学院居多(少数大学下属商学院),美国商学院则绝大多数隶属于大学,但共同点都是商学院享有比较大的办学自主权,包括财务来源、教师聘用、教学项目设立等等。

1. 商学院与大学的关系。作为一个年轻的学科,工商管理因其实践相关性和弱科学性的特点,与其他基础学科的矛盾长期存在,1959年美国福特报告和卡内基报告的一个重要背景就是解决工商管理学科的“合法性”问题。美国大学在内部治理结构中,将基础性学科与应用性学科区分开来,赋予商学院、医学院、法学院、工学院、教育学院、社会工作学院、设计学院等专业性学院(professional school)以更大的办学自主权,比较好地解决了不同学科之间的矛盾。哈佛商学院以校区的分割显示其独立性是最典型的代表。但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跨学科研究和教学的需要,美国许多大学又出现了商学院与大学其他学科在研究和教学项目上合作融合的趋势。

2. 商学院的财务资源。商学院的独立性依赖于其财务资源的获取方式。相比于基础学科,商学院的财务来源更少地依赖政府资源。美国一流商学院财务来源更加多样化,财力更雄厚,校友和社会捐赠、MBA等项目学费、高管培训收费、出版收入(比如哈佛商学院出版社)等是主要来源;欧洲商学院财务来源相对单一,受教学项目需求变化的影响更大。公立商学院财务收入主要依赖政府拨款、学费收入,私立商学院则依赖学费收入、高管培训。

3. 商学院的教师构成及其评价。为了加强理论与实践的联系,兼顾前沿研究与教学创新、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需要,商学院最理想的教师队伍是拥有研究、教学、实践“三项全能”型教师。但实际上这很困难,只有很小比例的资深教师具备这样的能力。商学院大多通过长聘制(tenure track)加实践型(clinical track)、全职(full time)加兼职(part time)的多样化师资队伍来解决问题。不同学院的使命不同,在知识创造、教学创新上的战略定位不同,在教师队伍的结构上亦有不同。长聘制教师主要以学术发表成果评价为主,实践型教师主要以教学效果评价为主。

三、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趋势

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以来,数字经济的迅猛发展、技术变革速度的加快、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的抬头,都将对高等教育特别是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数字经济的发展正在极大地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交流方式,互联网改变了企业创立和成长的传统逻辑和行业竞争的规则,工业时代兴起和壮大的传统企业和行业正在经历巨大变革压力,企业的战略管理、营销管理、财务管理、组织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会计系统均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战。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各国对经济干预的力度加大,一方面加剧了全球经济的波动,另一方面保护主义和逆全球化势力抬头,美国等国家对国际学生签证政策的收紧将对高等教育的全球化趋势带来不利影响。

(一)商学院跨学科人才培养创新

1.教学内容。数字经济的发展和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需要大量数字技术与专业结合的跨学科复合型人才。为响应社会的需求,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商学院开始开设会计与数据分析、财务与数据分析、金融科技、数据营销等教学项目,未来这一趋势还将继续。随着科技平台在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与数字经济相关的问题对商学院的学术研究和课程设置也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在哈佛商学院近几年毕业的MBA学生中,被亚马逊招至麾下的人数最多。为了使MBA学生投身科技行业做好准备,商学院对专长于网络平台和数字化教学以及在数据分析的关键领域(如实验方法和机器学习)有建树的教师的需求与日俱增。过去几年哈佛商学院在课程设置中纳入了关于实验方法、网络市场设计、数字化营销、科技战略、数据科学等课程。斯坦福大学商学院也开设了类似的课程。在更多的商学院的课程中,与科技产业直接相关的课程数量在迅速增加,在战略、营销等传统核心课程中也加入了大量与数字经济有关的内容。

2.教学方法。教学方法创新是商学院教学创新永恒的话题。一方面,在VUCA时代,企业的变革与转型成为常态,商学院培养的学生应当在快速变化的、复杂的、不确定的环境中具备创新创业能力和领导能力;另一方面,互联网时代,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变革。除成熟的案例教学、模拟教学、项目学习等教学方法以外,越来越多的商学院在教学中引入设计思维、体验式/沉浸式学习、行动学习、跨学科学习、整合性学习等概念和方法,信息技术对学习方式的影响以及在学习过程中的应用也将是持续探讨的课题。

3.MBA仍是最受欢迎的管理教育项目,MBA申请人数在全球不同区域呈现不同特点。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后,一方面MBA教育受到很多批评,另一方面由于就业市场变化、商学院财务压力等原因,美国管理研究生教育市场上大量的专业硕士项目兴起,包括管理学硕士、金融硕士、会计硕士、数据分析硕士等。但在众多的选择中,MBA仍然是最受欢迎的项目。根据GMAC2019年潜在学生调查的数据,接受调查的人中79%表示会考虑MBA项目,61%表示会优先选择MBA。在全球接受GMAT考试成绩报告的项目中,MBA接受了62%,硕士项目接受的比重从2014年的30%增长到2018年的34%。根据GMAC2018年申请趋势调查报告,与2017年相比,大部分美国MBA项目(包括各种类型)的申请人数2018年出现下降,70%的两年全日制MBA项目申请人数下降;欧洲一年全日制MBA项目申请人数涨跌各占一半;亚太地区75%的两年全日制MBA申请人数出现增长。

4.老龄化与终身学习。在老龄化的背景下,人口预期寿命不断提高。在主要发达国家,2007年出生的孩子有50%的概率将达到102-107岁,退休后的人生安排成为老龄化社会的重要课题。终身学习的理念已经不仅局限到人们工作退休为止,已有商学院开设与人生规划和退休安排相关的培训项目和课程(比如伦敦商学院、西班牙IE商学院等)。

(二)科学研究

数字经济时代工商管理研究新课题:数字经济正在对企业的组织和运营模式产生颠覆性影响。新兴互联网企业和科技企业的发展规律和商业模式——平台型组织、生态型组织、共享经济,传统企业的数字化转型,金融科技对传统金融业的影响,等等,都为工商管理学科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跨学科合作,解决复杂性问题和人类共同挑战:20世纪80年代以来,复杂性科学的兴起,不仅引发了自然科学界的变革,而且也日益渗透到哲学、人文社会科学领域。英国著名物理学家霍金称“21世纪将是复杂性科学的世纪”。面对非线性、不确定性、自组织性、涌现性等复杂性特征,工商管理学科的方法论正在受到挑战。工商管理学科应用性和多元学科基础的特点,使其在跨学科合作研究上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与之前学科内部功能融合的交叉研究相比,未来工商管理学科研究将更多地跨越学科边界,比如,工商管理学科与神经科学、脑科学、心理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结合,将极大深化管理中的“行为研究”。另一方面,有越来越多工商管理学科学术领袖呼吁学者走出象牙塔,关注221世纪人类面临的挑战,做负责任的管理研究。工商管理学科与公共管理、公共政策、国际关系、环境科学等学科合作,帮助企业重视社会责任,发展更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应对全球环境恶化、贫富差距加大、全球治理等许多人类共同面临的重大挑战。

四、关于中国工商管理学科未来发展的思考

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在改革开放、全球化、下放高校办学自主权等背景下,中国高等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工商管理学科发展成绩尤其突出,中国一流商学院在全球多种排名中跻身前列。面向未来,中国企业在数字经济到来之时抓住了机遇,第四次工业革命为中国企业成长和经济发展呈现了更多的发展机会。根植于中国企业实践的沃土,工商管理学科因此也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通过学科评价体系、商学院治理结构、学术评价体系的不断完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不断创新,中国工商管理学科有可能发展成为与美欧比肩的重要力量,为全球管理教育和管理学科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一)完善学科评价体系,鼓励多样化的学科发展模式

学科评价对于学科发展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特别是政府背景的学科评价,与高等教育的资源配置相关,对高校办学甚至有指挥棒的作用。工商管理学科的特点决定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学校,应该依据其人才培养项目的层次、结构、规模和科学研究的定位来确定不同的使命和差异化发展战略,而不必追求大而全、小而全的整齐划一的办学模式。为了鼓励多样化的学科发展模式,在学科评价体系建设上,一方面政府背景的学科评价应该根据不同类型的办学模式有多样化的评价指标体系,另一方面,应鼓励高校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要参加由独立的第三方举办的国际认证和排名,允许市场化的声誉机制发挥作用。

(二)完善商学院治理结构,更快速地回应社会需求

基于工商管理学科的特点和一流商学院的发展经验,商学院需要更关注企业和社会实践的发展,对人才和研究的社会需求给予更及时的回应。商学院的教育项目需要有更大的灵活性,师资队伍需要更加多样性,因此,商学院需要有更多的办学自主权,在学院治理结构中应当引入利益相关者参与。

(三)完善人才培养体系,鼓励特色化创新

工商管理学科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包括本科—硕士—博士不同层次、学术学位—专业学位不同类型、学位教育—在职培训—终身学习不同形式的教育项目。商学院应当根据各自的使命、发展定位、资源条件选择差异化、特色化的发展战略,通过某些项目的创新建立品牌和社会声誉。

(四)完善学术评价制度,促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繁荣

学术创新是工商管理学科持续发展的源泉。商学院不仅要鼓励以学科为基础的学术研究,也要鼓励关注影响企业和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的应用性研究,更要创造有利于创新的良好环境,鼓励跨学科的探索性研究。学术评价制度和考核体系需要探索和完善分类管理,发挥国内外同行学术共同体的作用,避免“一刀切”、唯SCI的单一评价体系和简单粗暴的管理方式。

作者简介:伊志宏,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教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七届学科评议组成员(工商管理学科)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4-4-5 15:32:48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徐老师分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社区首页|美华管理传播网|中国经济管理大学|美华管理人才学校|MBA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美华管理咨询|北京管理培训|天津管理培训|上海管理培训|深圳管理培训|浙江管理培训|广东管理培训|新疆管理培训|内蒙古管理培训|青海管理培训|广西管理培训|西藏管理培训|吉林管理培训|沈阳管理培训|辽宁管理培训|河北管理培训|山东管理培训|安徽管理培训|福建管理培训|海南管理培训|贵州管理培训|四川管理培训|湖北管理培训|河南管理培训|安徽管理培训|江西管理培训|深圳管理培训|广州管理培训|珠海管理培训|香港管理培训|免费公益MBA培训|美华管理咨询|中国管理传播网|全国管理培训认证网|MBA职业经理培训|中国管理人才库|经理圈|Archiver|手机版|美华管理人才学校|学校新浪微博V|管理考证|MBA公益课堂|律师声明: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网站地图

黑公网安备 23018302010102号

QQ

GMT+8, 2025-1-23 09:06 , Processed in 0.028508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ICP备13013142号

Powered by Discuz! Templates yeei! © 2001-2010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