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管理传播网,中国经济管理大学,工商管理MBA专业资源库(29年)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66|回复: 0

中国经济管理大学《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案例精选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1-8-23 13:35: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经济管理大学《西方经济学(微观部分)》案例精选


案例1:价格到底谁说了算

2003年7月15日,民航国内航空运输价格改革方案听证会在北京举行。虽然此次听证会受非典影响延期两个多月,但社会对它的关注丝毫没减。值得回味的是,中国的改革就是从价格改革入手的。问题是,为什么改革这些多年,我们还停留在要由政府出面,为民航这样的垄断行业扩价格听证会的阶段,而不能由市场来决定价格呢?实事求是地说,这些年政府为了把垄断行业推向竞争的市场,是做了不少工作的。1999年底,中国电信一分为四;民航也早就各路诸侯分治,航空公司林立。于是乎,真的竞争来了,为打折打得头破血流。消费者得到了实惠,一片叫好;经济学家也喜出望外:总算与市场接轨了,该来个优胜劣汰了。可这时,“婆婆”忍不住出面了——都是国有资产嘛,手心手背都是肉,干吗非拼个你死我活呢!在政府的倡导下,民航各路诸侯今日歃血,明日盟誓,又是“生死合约”,又是价格联盟,但结果总是拧不过市场法则的“大腿”,该打折还是打折,该降价还是降价,只不过“明火执仗”变成了“暗度陈仓”。结果,竞争总是深入不下去,该死的死不掉,该长的长不大,市场真的“失灵”了。价格成了苦孩子,打折变成了瞎折腾;政府总“舍不得”放手让市场来裁决价格,苦孩子也永远不能长大成人。经济学家常说,市场具有比任何权力更绝对的权威。199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加里·贝克尔认为,国营企业应该民营化。过去十几年来,经营不善的国企转为民营已经成为世界潮流。美国将邮政民营化了;英国在撒切尔零售价当政期间,就将原来由政府经营的航天、汽车、电子通讯甚至铁路移转为民营,成效显著。我们的民航、铁路、电力等为什么就不能姓“民”?为会么不能像食品、家电、服装等行业,取消政府管制,取消那么多的“局”、“部”呢?案例分析:我们经济生活中有两种主要的经济组织形式:市场机制和命令经济。所谓市场机制是指这样一种经济组织形式,即单个消费者和企业通过市场相互发生作用,来决定经济组织的三个中心问题: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和为谁生产。所谓命令经济是指这样一各制度,其资源的分配由政府来决定,命令个人和企业按照国家经济计划行事。亚当·斯密把市场机制比喻为“看不见的手”。所谓“看不见的手”,是指当每个人追求他自私自利的目标时,他好像被子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去实现最好的公共福利。家庭和企业在市场上相互交易,他们仿佛被一只“看不见的手”所指引,引导着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政府和其他机构根本不需要干预社会资源的配置,“看不见的手”就能做到这一点。那么,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政府有什么作用呢?根据微观经济学,政府的作用体现在两方面:一是提高效率;二是促进公平。在提高效率方面,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府有必要利用法律手段维持一个竞争的市场环境,如反垄断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二是解决外部性问题,如污染,政府可通过环境保护来增加经济福利;三是提供公共物品,如国防及法治、支持纯科学和公众健康等。在促进公平方面,主要是指政府通过再分配政策来缩小收入差距,来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再分配政策包括:一是累进税制,即收入越高,税率也越高;二是转移支付制度,如失业保险制度、对低收入阶层给予消费补贴,如提供食品券、经济适用房等等。案例来源:根据经济学阶梯教室:《价格到底谁说了算》,2003年8月11日编写。


案例2:主机与附件的不同弹性


1987年,福建省某机械厂进口一套设备。据调查,当时有6个国家能够生产这种设备,价格在800~1,200万美元。该厂首先找日本一家企业谈判,开价800万,争取1,000万成交。岂知,第一次谈判,日商就满口答应,并表示可以立即签订合同。厂长心里直打鼓:“日本人这么好说话?其中必定有‘鬼’!”但想来想去,货真价实,无可挑剔,便拍板敲定。设备到货使用一年以后,许多易损零部件需要更换,厂长便请日商按合同供货。日商表示可以,但价格提高一倍(合同并未规定日后供应零部件价格)。厂长心想这是“敲竹杠”,便设法向其他生产同类设备的国家购买,但由于不配套,最后被迫以高价向日商购买这些专用零部件。几年下来,这比当初花1,200万买还贵。厂长气愤地骂道:“日本人就是‘鬼’!”最近,这位厂长有机会学到需求价格弹性,方才恍然大悟:由于国际市场竞争激烈,成套设备的主机极富弹性,而专用零配件几乎完全无弹性。因此,日商的销售策略是先在主机上让价,把你套住以后再在零配件上提价,这叫“堤内损失堤外补”。厂长深有感慨地说:“这本是经销ABC,不能说日本人鬼,只能怪自己笨——无知!”因此,在购买外国产品、引进成套设备时,由于它们富有价格弹性,在谈判中应力争主动,以最有利的价格购进。对一些必需的附件等,尽量与主机同时一次购入,并在合同中详细写明销后服务项目。在销售产品时,也可以适当降低主机和成套设备的利润率,以扩大需求,占领市场,而与这些主机有关联的附件等,则可适当提高利润等,以求较好的综合经济效益。(资料来源:黎诣远《微观经济分析》第53页)


案例3:垃圾中的边际效用

美国是世界上经济最为强大的国家,人均消费商品数量居世界第一,人均垃圾量也没有一个国家能与之相比。美国的垃圾不但包括各种废弃物,也包括各种用旧了的家具、地毯、鞋子、炊具,乃至电视机和冰箱。美国是一个提供消费的社会,它的生产力巨大,产品积压常常成为主要的经济问题。如果每个人将自己生产出来的产品(更精确地讲,是生产出来的价值)全部消费掉,经济则正常运转。如果生产旺盛,消费不足,或者说,居民由于富裕而增加了储蓄,产品就会积压。所以对于美国来说,医治经济萧条的主要措施是鼓励消费。在美国旧东西有几条出路:或举办“后院拍卖”,或捐赠给教堂,中捐赠给旧货商店,或当垃圾仍掉。旧东西在美国很不值钱,你可以在后院拍卖中买到1美元一个的电熨斗,在教堂拍卖中买到10美元一套的百科全书(20本)和5美元一套的西装。相反,旧东西在中国就值钱多了。在大城市,经常看到有人在收购各种旧的生活用品,然后运到贫穷、偏僻的农村地区以几倍的价格卖出。表面上看,这是一个矛盾的现象:相对穷的中国人,却愿意花几倍于相对富的美国人愿意出的价钱去买这些旧东西。但这个现象可以用经济学中的效用理论来解释。即商品价格的高低与商品所提供的边际效用的大小成正比。富人用一块钱要比穷人用一块钱轻率,或者说,富人的钱的边际效用低。人们越富裕,就越有钱来购买奢侈品。举例说,在美国最便宜的剃须刀是10美分一把,最豪华的剃须刀大约要100美元,二者相差达千倍。豪华剃须刀虽然更美观,更安全,更经用,但它的基本功能也只限于剃胡子,它提供的附加效用非常有限。廉价手表和豪华手表的价钱也可相差千倍。过去我国比较穷,奢侈品没有市场,现在人们钱多起来,情况正在变化。由于中美两国富裕程度的差别而形成的效用评价的差别,提供了巨大的贸易机会。即中国可以用极低的价格进口某些旧用品,其代价主要是收集、分类及运输的成本。如旧汽车是值得进口的。在美国由于人力昂贵,修理费用高,所以报费的标准比较高。(资料来源:张云峰等《微观经济学典型题解析及自测试题》第57-58页)


案例4:运用边际效用均等法则进行检查准备工作

某汽车配件厂厂长胡宇光:暑假,我于7月11日回到厂里,设备科就告诉我:突然接到通知,省设备动力检查组要在7月16日到我厂进行检查,可是资料整理、图纸描绘和报表工作尚未完成,仅一个备品备件明细表就得集中全科人员干一天半,不管怎么安排也难以在五天内完成检查的准备工作。我听了以后,想起刚刚学过的“边际效用均等法则”,就根据检查标准与这个科逐项研究现有设备管理、动力管理、润滑管理所能获得的分数,并粗估集中全科力量突击三项管理所能增加的分数,列出下列边际分数表:

天数
设备管理
动力管理
润滑管理
分数
边际分数
分数
边际分数
分数
边际分数
0
40
32110
20
64311
1
32110
1
43
26
4
2
45
30
6
3
46
33
7
4
47
34
8
5
47
35
8
根据上表,运用边际效用均等法则,选择边际分数均为3分作为安排工作依据,就能获得最高检查分数。于是,我们决定用3天准备动力管理,各用1天准备设备管理和润滑管理,并给每人规定了工作量和进度。我们原来预计:如果什么准备工作也不做,仅凭原来的工作基础,可得61分;运用边际效用均等法则进行突击准备,可得80分。实际检查结果,我们得到76分,比预计少4分,但比不准备增加15分。(资料来源:黎诣远《西方经济学》第101-102页)



案例5:生产过程中的分工


亚当·斯密在其名著《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根据他对一个扣针厂的参观描述了一个例子。斯密所看到的工人之间的专业化和引起的规模经济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写道:

  "一个人抽铁丝,另一个人拉直,第三个人截断,第四个人削尖,第五个人磨光顶端以便安装圆头;做圆头要求有两三道不同的操作;装圆头是一项专门的业务,把针涂白是另一项;甚至将扣针装进纸盒中也是一门职业。

  斯密说,由于这种专业化,扣针厂每个工人每天生产几千枚针。他得出的结论是,如果工人选择分开工作,而不是作为一个专业工作者团队,"那他们肯定不能每人每天制造出20枚扣针,或许连一枚也造不出来"。换句话说,由于专业化,大扣针厂可以比小扣针厂实现更高人均产量和每枚扣针更低的平均成本。

  斯密在扣针厂观察到的专业化在现在经济中普遍存在。例如,如果你想盖一个房子,你可以自己努力去做每一件事。但大多数人找建筑商,建筑商又雇佣木匠、瓦匠、电工、油漆工和许多其他类型工人。这些工人专门从事某种工作,而且,这使他们比作为通用型工人时做得更好。实际上,运用专业化实现规模经济是现代社会像现在一样繁荣的一个原因。案例评析:分工理论对于生产是非常重要的,毫无疑问,正确的分工会带来生产效率的快速增长。斯密的《国富论》就是从分工开始论述的。斯密认为,促进国民财富增长的第一个决定因素是分工,他把分工作为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增加国民财富的一个重要途径。分工之所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是因为分工促使劳动专门化,提高工人的熟练程度;分工可以节省因工种转换而损失的时间;分工使专门从事某项作业的劳动者有利于改良工具和发明机械。案例来源: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在编辑过程中作了适当


案例6:边际实物报酬是怎样递减的


某电工机械厂厂长王钧:现以转盘生产为例,具体说明边际实物报酬是怎样递减的。转盘是我厂大型连续卷管机400多种零件中的关键件之一,用4台机床进行加工。开始时,我们用4名工人加工,一人一台机床。由于每个人既要操作机床,又要做些必要的辅助工作(如卡零件,借用工具,相互传递,打扫卫生等),使机床的生产效率没有得到充分发挥,结果日总产量为32件,人均产量只有8件。当增加一个人后,就可以有一个人做辅助工作,其他4个人能够把大部分时间用在机床上,日总产量增加到41件,人均产量为8.2件,边际产量为9件。再增加一个人后,就能将绝大部分辅助工作担当起来,有4人盯住机床上,充分发挥了设备的效率,日总产量又增加到54件,人均产量为9件,边际产量为13件。这就是边际实际报酬的递增阶段,总产量以递增的速度增加。当增加到7个人时,由于新投入的第三个人只能担负一部分辅助工作,有一部分时间没活干,因此总产量虽然增加到63件,平均产量保持不变,边际产量反而下降。此后,随着投入的劳动力进一步增加,不但剩余时间越来越多,而且互相干扰,废品率也相应上升,结果平均产量不断下降,边际产量下降更快。直到总劳动力为10人时,总产量达到最大,平均产量从递增到递减,边际产量从最大到0。这就是边际实物报酬递减阶段,总产量以递减的速度增加。在这以后,当劳动力增加到10人以上时,便人浮于事,人多手杂,职责不清,互相扯皮,废品率进一步增加,导致边际产量为负,平均产量继续下降,总产量也开始下降。这就出现了负报酬阶段。中国有句古话:一个和尚挑水唱,两个和尚抬水唱,三个和尚没水唱。”看来人多未必是好事。由此可见,边际实物报酬递减法则,是生产中的一条客观规律,我们应该学好它,用好它,以求最大的经济效益。(资料来源:黎诣远《西方经济学》第134页)


案例7:波音747的短期成本的测量波音747是一种载客量较大的飞机。1975年,该飞机航行距离不同,载客量不同情况下的成本(单位:美发/人·英里),见下表。?波音747飞机载客成本表

载客量/人
1,200英里航程
2,500英里航程
250
4.3
3.4
300
3.8
3.0
350
3.5
2.7
问题:(1)当载客量为250到300人之间时,航程为1,200英里的航班多载一名乘客的边际成本是多少?(2)当载客量为300人,航程为1,200到2,500英里时,多航行一英里的边际成本是多少?(3)1975年,航程为2,500英里的经济舱票价为156.6美元。如果载客量为300人,是否可收回劳动成本?(4)表中数据是否同样适用于1985年的情况?分析:(1)当载客250人,航程为1,200英里时,总营运成本为1,200×250×4.3美分=12,900美元;载客300人,航程为1,200英里时,总营运成本为1,200×300×3.8美分=13,680美元。因此,增加50人增加的成本为13,680-12,900=780美元,从而增加一名乘客的边际成本为780÷50=15.6美元。(2)当载客300人,航程1,200英里时,总运营成本为:1,200×300×3.8美分=13,680美元航程2,500英里的总营运成本为:2,500×300×3.0美分=22,500美元因此,增加1,300英里航程增加的成本为:22,500-13,680=8,820美元从而增加一英里航程的边际成本为8,820÷1,300=6.78美元。(3)当票价为156.6美元时,每个乘客的总营运成本为:2,500×3.0美分=75美元它显然低于156.6美元。(4)1985年同1975年相比,价格、成本情况会有很大不同,比如20世纪70年代后,油料价格猛涨,机务人员的工资也不大相同。(资料来源:张云峰等《微观经济学典型题解析及自测试题》第90-91页)



案例8:农村春联市场:完全竞争的缩影


去年临近春节,我有机会对某村农贸市场的春联销售进行了调查,该农贸市场主要供应周围7个村5000余农户的日用品需求。贴春联是中国民间的一大传统,春节临近,春联市场红红火火,而在农村,此种风味更浓。在该春联市场中,需求者有5000多农户,供给者为70多家零售商,市场中存在许多买者和卖者;供应商的进货渠道大致相同,且产品的差异性很小,产品具有高度同质性(春联所用纸张、制作工艺相同,区别仅在于春联所书写内容的不同);供给者进入退出没有限制;农民购买春联时的习惯是逐个询价,最终决定购买,信息充分;供应商的零售价格水平相近,提价基本上销售量为零,降价会引起利润损失。原来,我国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春联,其销售市场结构竟是一个高度近似的完全竞争市场。供应商在销售产品的过程中,都不愿意单方面降价。春联是农村过年的必需品,购买春联的支出在购买年货的支中只占很小的比例,因此其需求弹性较小。某些供应商为增加销售量,扩大利润而采取的低于同行价格的竞争方法,反而会使消费者认为其所经营的产品存在瑕疵(例如:上年库存,产品质量存在问题等),反而不愿买。该农村集贸市场条件简陋,春联商品习惯性席地摆放,大部分供应商都将春联放入透明的塑料袋中以防尘保持产品质量。而少部分供应商则更愿意损失少部分产品暴露于阳光下、寒风中,以此展示产品。因此就产生了产品之间的鲜明对照。暴露在阳光下的春联更鲜艳,更能吸引消费者目光、刺激购买欲望,在同等价格下,该供应商销量必定高于其他同行。由此可见,在价格竞争达到极限时,价格外的营销竞争对企业利润的贡献不可小视。在商品种类上,例如“金鸡满架”一类小条幅,批发价为0.03元/副,零售价为0.3元/副;小号春联批发价为0.36元/副,零售价为0.50元/副。因小条幅在春联中最为便宜且为春联中的必需品,统一价格保持5、6年不变,因此消费者不对此讨价还价。小条幅春联共7类,消费者平均购买量为3到4类,总利润可达1.08元,并且人工成本较低。而小号春联相对价格较高,在春联支出中占比重较大,讨价还价较易发生;由此,价格降低和浪费的时间成本会造成较大利润损失,对小号春联需求量较大的顾客也不过购买7到8副,总利润至多1.12元。因此,我们不难明白浙江的小小纽扣风靡全国、使一大批人致富的原因;也提醒我们,在落后地区发展劳动密集、技术水平低、生产成本低的小商品生产不失为一种快速而行之有效的至富方法。春联市场是一个特殊的市场,时间性很强,仅在年前存在10天左右,供应商只有一次批发购进货物的机会。供应商对于该年购入货物的数量主要基于上年销售量和对新进入者的预期分析。如果供应商总体预期正确,则该春联市场总体商品供应量与需求量大致相同,则价格相对稳定。一旦出现供应商总体预期偏差,价格机制就会发挥巨大的作用,将会出现暴利或者亏损。综上可见,小小的农村春联市场竟是完全竞争市场的缩影与体现,横跨经济与管理两大学科。这也就不难明白经济学家为何总爱将问题简化研究,就象克鲁格曼在《萧条经济学的回归》一书中,总喜欢以简单的保姆公司为例得出解决经济问题的办法,这也许真的有效。案例评析:完全竞争是指有无数的买者和买者组成的、无任何外在力量控制或人为因素干扰的市场结构。在这种市场上,既没有政府的直接干预和控制,也没有厂商的相互勾结或集体行动。完全竞争的市场具有以下四个特征:1、产品同质。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各个厂商提供的产品完全相同,没有任何差别。各厂商提供的产品,从原材料、加工工艺到包装、服务,都完全一样,可以相互替代。如果消费者购买不同厂商的产品,不会给消费者产生效用上的差别。2、厂商无数。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上,有无数多个买者和买者。每个买者的购买量和每个卖者的销售量只占市场交易量的很少一部分。个体的行为不可能影响市场的供求关系和价格。产品的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买者和卖者只能接受既定的市场价格,是价格的接受者。3、要素自由进出。生产要素不受任何限制,可以自由地流动,即厂商可以自由地进入或者退出完全竞争行业,不会遇到任何行业壁垒或人为因素的干扰,因此,竞争非常激烈。4、信息充分。在完全竞争市场上,所有的顾客和厂商都掌握了充分的市场信息。消费者完全知道所有厂商提供的产品的现在和未来的市场价格,厂商掌握了各种生产技术和有关要素、产品的价格信息,要素的所有者知道要素的各种用途及其相应的收益。任何买者都不可能以高于或低于市场的价格购买自己所需要的产品,任何卖者也不可能以高于市场的价格销售自己的产品。显然,完全符合上述条件的完全竞争市场是一种理想的市场状态,是一种极端的市场情况,在现实经济中是不存在的。只有金融市场和农副产品市场接近于完全竞争市场,虽然在现实经济中并不存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但是完全竞争的理论分析框架及其结论可以作为我们观察和分析现实经济问题的一个参照系,可以使我们所研究的问题得以简化。就案例中所提到农村春联市场来看,从春联产品的同质性、厂商进入与退出市场没有障碍、买卖双方的数量很多以及信息的充分说明春联市场接近于一个完全竞争的市场。这种竞争的充分性主要来源于产品的同质性即产品之间的完全替代,而厂商的无数个保证单个厂商不能控制产品的价格,在模型中要求参与者数量是无数个,他们的经济行为对价格没有影响。在现实中,尽管厂商和消费者的数量很大,但总是有限的,也就不能满足个体行为对价格没有影响的条件。从信息的充分与对称性来看,忽略了获取信息是有成本的,人们对与信息的搜寻与获取也是建立在成本与收益的比较之上而做出决策,在现实中人们往往根据经验来做出产品相关性质的判断,所以在一些外观形状、颜色等较容易判断的低级产品上容易产生接近于完全竞争性质的市场,而在一些个体化的、对产品和服务需要更多信息的高级产品以及需要相关制度安排来保证交易的顺利进行的产品和劳务就不太容易形成接近于完全竞争性质的市场。在自由进出市场上,政府扮演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我们似乎可以从政府是不是促进厂商之间,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私有企业的充分竞争来判断政府的社会价值是不是从效率出发,如果人为规定某个领域不能让某几类性质厂商进入,那么可以肯定一点,那就是政府一定有经济效率之外的考虑即并没有完全从经济效率的角度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案例来源:杨晓东(内蒙古):《农村春联市场:完全竞争的缩影》,经济学消息报599期(2004年6月25日)


案例9:泛美航空公司的终结


1991年12月4日是一个值得注意的日子,世界著名的泛美国际航空公司寿终正寝。这家公司自1927年投入飞行以来,数十年中一直保持国际航空巨子的骄人业绩。有人甚至认为,泛美公司的白底蓝字徽记(PAN AM)可能是世界上最广为人知的企业标识。但是对于了解内情的人来说,这个巨人的死亡算不上什么令人吃惊的新闻。1980~1991年,除一年外,泛美公司年年亏损,总额接近20亿美元之巨。1991年1月,该公司正式宣布破产。细心的读者一定注意到,这个日子同公司关闭之日相距将近一年。究意是什么力量支持垂死的巨人又多活了一段时间?而且,就在1980年出现首次亏损后,为什么不马上停止这家公司的业务?又是什么因素使这家公司得以连续亏损经营长达12年之久?从经济学角度看,这是以市场供求曲线为基础的企业进出(市场)模式作用的结果。可变成本是随生产规模变化而变化的成本。按照企业进出模式,只要企业的平均成本高于平均销售价格,必将导致企业亏损。但只要该企业的平均可变成本不高于平均销售价格,这个企业的经营就算是有经济意义的,也就可以继续存在。当然,企业要想在亏损情况下继续经营,必须通过出售其原有资产来维持。泛美公司在几十年的成功经营中积累了巨大的资产财富,足够它出售好一段时间的。自80年代起,这家公司先后卖掉了不少大型财产,包括以4亿美元将泛美大厦卖给美国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国际饭店子公司卖了5亿美元,向美国联合航空公司出售太平洋和伦敦航线,还把位于日本东京的房地产转手。到1991年末,泛美已准备将自己缩减成以迈阿密为基地的小型航空公司,主要经营拉美地区的航线,而把其余全部航线卖给三角洲航空公司。换言之,在整个80年代,尽管泛美公司仍然坚持飞行,但同时已开始逐步撤出国际航空市场。其实,在现实世界里,“企业进出模式”中的“撤出”通常就意味着缩减规模。至于市场经济是否应该加速企业撤出的问题,经济学家之间也是争论不休。从泛美公司的例子来看,撤出是一种渐进过程。工人们可以多安心工作一段时间,晚一点再考虑转换工作的事情。然而泛美的股票持有者不这么看。他们的利益全在公司多年积累的家当上,当然不同意公司出售资产维持经营。也许他们并不了解实情,仍然抱有一线希望,以为公司只要变卖一些家产就可以渡过难关,否则肯定会设法迫使它早些关门。(资料来源:张云峰等《微观经济学典型题解析及自测试题》第115-116页)


案例10:垄断形成的原因——专利、知识产权?


几年前,滚轴冰刀开始流行。这是一种新型溜冰鞋,四个轮子沿纵向排成一线,外形更接近于滑冰用的冰刀。至于它为什么会流行,人们的看法不一。有人认为它的滑行速度比传统滚轴溜冰鞋快得多,而大多数人只是觉得这种新玩意儿看上去很“酷”。然而,这种冰刀的问世过程至今还是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1980年,美国冰球运动员斯科特·奥森开了一家“滚轴冰刀公司”。他的设想是生产一种新型轴向式溜冰鞋,其原型可以追溯到18世纪。但是,他很快发现轴向式滑冰用具的专利届于“芝加哥滚轴冰鞋公司”所有,值得庆幸的是该公司的轴向式产品的销显很小。于是奥森决定向这家公司购买轴向式滑冰用具的专利,同他的兄弟布里南一道对溜冰鞋的式样作了改进,取名为“滚轴冰刀”。产品问世的头几年,销路并不太好、顾客以冰球运动员为主,原因是他们需要一种可以在冰场外练习的用具,以降低训练费用。直到1987年、滚轴冰刀才突然成为美国一大热门的商品,18岁~35岁年龄段的人们不分男女几乎都花一夜之间爱上了这种新式溜冰鞋。然而奥森的好景不长,因为轴向式滑冰用具的专利早在1985年就已到期,滚轴冰刀公司失去了专属生产的权利。于是,眼红的厂商们纷纷拥入这个刚刚打开的滚轴冰刀市场,企图分而享之。到1990年,奥森的公司对市场的占有额跌到1/3,并且仍在下降。斯科特·奥森离开自己创建的公司,最新消息说他正准备设计生产一种可以在任意一侧滑轮或冰刀上滑行的新式滑冰用具。(资料来源:“Innovator Tries toProtect Its Lead,”New York Times,August 7,1990,p.C1.)获得专利权并不意味着发明者就一定会获利,因为其他人可能会“侵犯”到发明者的专利——这意味着使用发明者的成果而无须支付代价——在这种情况下,发明者将不得不卷入昂贵的法律诉讼之中。而关于侵犯专利方面的法律诉讼屡见不鲜。特别是最近几年来,甚至是一些非常有名望的公司也在侵犯他人的专利权,例如苹果公司控告微软公司、宝丽来控告柯达公司就是其中两个例子。而曾经发生的最为著名的侵权案是关于伊利·怀特尼和他发明的轧棉机。在18世纪后期,英国和北美的纺织厂蓬勃发展,但棉花供应时常不充足。而生长在美国南部的棉花似乎非常符合需要,但首先必须解决的问题是要找到一种廉价的方法将棉籽从棉花中剔除出来。于是伊利·怀特尼发明了轧棉机来完成这项任务。他做了发明者应该做的事:申请了专利并于1794年获得了专利权。后来,他找到了一个合作伙伴集资制造能够剔除棉籽的机器。在当时轧棉机简直成了奇迹,它为美国南部带来了巨大的财富。然而,怀特尼却获利甚少。问题就在于怀特尼的机器非常有效但却非常简单。棉花种植者能够很轻易地进行仿制,而同时又进行一些细微的改变。因此当怀特尼就侵犯专利权起诉时,产棉州的法庭都认为实际上他的权利并未受到侵犯。最终,南卡罗莱纳州、北卡罗莱纳州、田纳西州和乔治亚州同意支付一笔钱来购买怀特尼的专利权。而实际上,这笔钱只够弥补怀特尼及其合伙人的花费。怀待尼毕生都在从事发明,但是从那以后他再也没有申请其他发明的专利权。他曾经这样写道:“虽然一项发明可能很有价值,但它对于其发明者而言可能毫无价值。”当然,怀特尼的经历是非常罕见的。目前的专利法对生产新的和更好的产品的科学公司提供有力的保障。对一些公司而言,例如得克萨斯仪表公司(TI),专利费在其总收入中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知识产权是指通过(保护投资者的)专利或(保护作者、作曲者和出版者的)版权保护的对于一个主意或想法的所有权。在法律界,知识产权成为增长最快的领域。有关法律纠纷主要围绕谁是最早发明者,是否确实属于发明(例如西尔顿与汽车案例),某项专利的保护范围有多大(例如伊利·怀特尼案例)。1988年,苹果计算机公司控告微软公司的“视窗”软件(一个使个人电脑更加简单易用的软件)侵犯版权,不仅沿用苹果公司的计算机代码,而且模仿由位于加利福尼亚州为施乐公司工作的科学家制作的有关软件的“外观和感觉”。但是施乐未能将有关软件用于一个已经推出的计算机,于是无法获得法律保护,因此这些科学家难以从中得到报酬。一般来说,新技术的价值在于它对使用方便性的改善,而其价值将决定能否获得知识产权的保护。以录音载体为例,CD和老式唱片的共同之处是难以在普通家庭中进行录音,录音磁带因而继续受到消费者欢迎。同样,CD公司之所以不大愿意同有可能生产出CD录制器的公司分享其唱片专利,促进新机器的设计进程,就是因为害怕新发明(包括录制器和与之配合的CD)会淘汰现有CD,占领他们赖以生存的市场。随着高科技革命的深入发展,社会将有必要重新制定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定义,以打破私人革新、公司竞争和创造性发挥三者的相互牵制。(资料来源:[美]斯蒂格利茨《经济学》小品和案例第87-90页)


案例11:保暖内衣的冷与热


1996年,酷爱发明的俞兆林先生发明了导湿保暖复合绒,并将这一发明利用在内衣上,从此服饰领域多了“保暖内衣”这一新概念。“保暖内衣”这个服装领域的新宠物,一时间成为了人们谈论冬季保暖话题的流行词。1999年更是成为市场追捧的对象,各种保暖内衣市场可谓是炙手可热、尽占春色。于是乎,这一新生行业由1999年只有几十家的基础上,在2000年猛增至500家,总销量1999年的不足700万套,2000年度上升至3,000多万套!甚至是鱼龙混杂、泥沙俱下。同时,伴随激烈竞争而推出的各种行销手段更是层出不穷。有报道说:“南极人”送袜,“南极棉”送被,“白熊”保暖内衣卖最低价,“俞兆林”买两套送一套、买一套送单件、买单件送手套等等;各种广告宣传更是充斥大街小巷、报端电视。而当行业内厂商正激战正酣,市场上消费者、行业管理人士的反映又怎样呢?根据市场调查发现,尽管价格较1999已有明显下降,但2000年度市场反映仍十分冷淡,1999年度那种排长队提货的情景没有了,而产品专卖区更是十分萧条,有营业员说,与1999年的火爆场面相比,这里常常是数十分钟无人光顾。而市场上种类繁多的保暖品牌更是引起市场管理者的重视,据最新的质量检查结果表明,市场上打出的所谓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多功能的内衣,其实大多存在技术含量低、重概念轻质量、盲目仿造等问题。问题:(1)本案例中,作为保暖内衣的生产厂商有哪些行为具有垄断竞争厂商的行为特征?(2)在保暖内衣市场上,一方面厂商想薄利多销,一方面却表现为市场萎缩,为什么?(3)应怎样来评价产品差别?行业管理对于垄断竞争市场重不重要?分析:(1)保暖内衣产品从产品开发到市场化经历了从垄断到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变化过程。首先是行业的垄断利润使得其他厂商有了进入该行业的动力,同时各厂商为了有效的进入和占有应有的市场份额,除了采取“价格战”以外,他们还通过宣传各种保暖新概念,来加强自己的品牌优势以确立其市场竞争地位。(2)中国保暖内衣市场形成过程经历了两个阶段。首先,各厂商通过价格和非价格竞争来争取一个较大的市场份额和垄断利润;其次垄断超额利润的存在使得新厂商的进入成为可能,使得垄断利润逐渐消失。特别是当保暖技术不再成为行业进入的主要障碍时,大量差异产品充斥市场,使得行业生产规模超出市场需求,表现在单个厂商身上则是市场的萎缩。(3)产品差别是垄断竞争市场的本质特征,而这些差别有可能来自各个方面,因此,消费者在享受产品差别所带来的多样化的同时,不得不提防虚假差异甚至是伪劣产品所带来的侵害。这样,一个垄断竞争市场的形成必然需要一个严格的市场管理,要有一个严格的行业标准来规范市场,以防不法厂商借制造假差异来垄断市场,从而危害消费者利益。(资料来源:张云峰等《微观经济学典型题解析及自测题》第154-155页)


?案例12:大亚湾炼油厂建成,中海油、中石油和中石化将三分天下


中海油公司一位高层透露:当初是准备与壳牌合作的,但我们不愿沿用以前的合作模式,目前也不准备在建设过程中寻找合作伙伴了;待建好后再找合作方,即使和壳牌再合作也是要控股,目前合作的变数比较大,未来也许会在分销领域合作。知情人士透露,中海油原计划是沿用南海石化项目的合作模式建炼油厂的,而壳牌方面早在1997年就将炼油厂纳入了建设计划,“全世界所有的裂解厂都需要有个炼油厂在附近配套,不然它们会完蛋,”中海壳牌的制造总监让-路易·比鲁说。壳牌公司也为此做了许多前期工作,但可能因政策原因,国家目前批准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后来壳牌退出,中海油进行独资申报成功。这位人士分析说,大亚湾炼油厂的建成将打破目前的垄断局面,与中石油、中石化市场竞争格局形成。就广东而言,就是与茂名、广州石化的竞争,茂名石化是1800万吨的年加工能力,广州石化不到700万吨,大亚湾炼油厂加工出来的原油约60%至70%供制造乙烯用,另一部分从成本最低原则出发,约有30%或40%的产品就地消费于广东、香港。大亚湾炼油厂建在珠三角的口上,对于中石油、中石化是一个更大的威胁,因为中石油原油从北方运来,成本相对较高。其次,大亚湾炼油厂石油产品的销售也存在国家是否允许外资公司卖油的问题,或者只能销往海外,而2006年开放市场以后,壳牌没有理由放着国内市场,舍近求远,加大成本销往国外。第三就是时间问题。如果国务院是在二三年以后批准建炼油厂,国家基本已经放开了市场,大批国外企业进入,那么壳牌就没有了预先占领市场的优势。因此中海油只好独资先建,以后再寻求合作了。中石化发布中期业绩报告,显示其2004年上半年净利润高达150.39亿元,同比增长了54%。此前,国内石油业另外两名巨头中石油和中海油也先后公布了业绩报告,上半年净利润分别达到了452.9亿元和70亿元。这样算来,国内三大石油商上半年一共狂赚了670亿元左右。对于利润飙升的原因,三大石油商都在各自的业绩报告中分析说,主要原因来自国际油价高位震荡,炼油毛利增加,以及石油销售需求的大幅上升。最近一段时期,国际原油价格像一匹脱缰野马一路上扬,最高曾达每桶49.40美元。但正常说来,原油价格上升,应该造成石油商的采购成本上升,怎么会成为其盈利的原因呢?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姜克隽博士道破玄机,他解释说,我国目前每年原油用量在2.6亿吨左右,其中1亿吨左右靠进口,其余部分靠国内生产。而国内产油的成本虽然不与国际市场挂钩,但最后的成品油价格却参照国际油价来制定,这样就使国内的石油企业出现了巨大的差价利润。因此,与国外石油商相反,我国的石油商恰恰是国际原油价格越高,利润越大。那么,国际油价是不是会一直保持这样的高价位呢?姜克隽认为,原油价格太高,会迫使消费阶层抑制用油需求,并造成全世界都去开发新能源新技术的局面,这对石油输出国的利益是不利的。所以,国际上的石油输出国并不希望油价太高,而是希望油价保持在每桶26-30美元的水平。而近来油价攀升的主要原因一是由于伊拉克战争,二是俄罗斯尤科斯公司前途未卜,造成市场恐慌。相信短期内这两个事件的影响都将逐步消除,国际油价还会回复原来的平稳。他认为,国际原油价格在未来10年内每桶上扬2-3美元是可能的,但不会大幅涨落。但未来国际原油价格的回稳会否让国内成品油价格也下调呢?对此,姜克隽博士表示,国内石油消费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汽车销售猛增,二是经济快速增长造成的能源消耗增加,特别是今年很多省市缺电严重,使一些燃料油发电的企业重新开工。案例评析:寡头垄断是指一种商品的生产和销售由少数几家大厂商所控制的市场结构。在寡头垄断条件下,少数几家大厂商供给整个行业的绝大部分产品,其中每一个大厂商在整个市场上都占有相当大的份额,足以影响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在现实经济中,寡头垄断常见于重工业部门,如汽车、钢铁、造船、石油化工、有色冶金、飞机制造、航空运输等行业。寡头垄断一般具有以下特征:1、厂商数量少。在寡头垄断市场上,只有少数几家厂商供给全部或绝大部分产品。每个大厂商都占有相当大的市场份额,能够直接影响或控制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因此,寡头垄断厂商既不是价格的接受者,也不是价格的决定者,而是价格的寻求者(Price seeker)。2、厂商相互依存。在寡头垄断市场上,各厂商相互影响,相互依赖。任何一家大厂商改变产量和价格,不仅直接牵涉到自身利益,而且会影响到其它厂商的产量和利润,因此每个厂商的一举一动都会受到其它厂商的密切关注,有时还会引起其它厂商的强烈反应,甚至招致报复。3、价格稳定。在寡头垄断行业,厂商为了避免激烈的价格竞争造成两败俱伤,往往通过有形或无形的勾结,形成不定的协议或默契等方式决定产品价格,价格一经确定,各厂商都不会轻易改变。在生产技术没有发生重大突破的情况下,寡头厂商一般不会因需求的变化而调整价格,而只是不断调整产量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所以,寡头垄断市场上,产品价格相对稳定。4、厂商进出不易。厂商进入或者退出寡头垄断行业比较困难,因为寡头垄断行业的有效工厂规模一般较大,外来厂商进入该行业往往需要一次性大规模投资而面临资金约束。即使新厂商有能力承担大量投资,在信誉、市场信息、原材料供给、专利技术等方面也很难以与老厂商匹敌,最终不是被排挤出局,就是被吞并。不仅新厂商进入寡头行业障碍重重,而且老厂商退出也非易事。寡头厂商因为生产规模大、历史长,调整起来非常困难。寡头垄断既可以是两个厂商的双头垄断,也可能是有几十个厂商的多头垄断;既可以是产品无差别的纯粹寡头垄断,如石油化工行业,也可以是产品有差别的差别寡头垄断,如汽车行业;厂商既可以是彼此独立行动,也可以相互勾结;既可以采取价格竞争,也可能采取非价格竞争。中石油、中石化与中海油是中国政府控股的国有特大型企业,他们在国内的原油与成品油市场上几乎拥有全部的份额,他们的行为影响国内的原油与成品油价格,在共同控制人下又有相对的独立性,从厂商只有三家以及在产品价格的相互协调方面,加之进出原油与成品油行业的不容易,在一段时期内价格的相对稳定,在原油与成品油市场上类似于寡头垄断结构。仅从厂商追求利润最大化来讲,三家石油巨头瓜分了原油与成品油市场的绝大部分,他们的行为相互牵制,不会轻易单独在价格上采取行动,保持产品的相对较高价格而保证获取巨额利润。但这种行政主导下的寡头垄断除去国家能源的战略考虑之外,从经济的角度来看,国内原油与成品油的市场价格并未真正反映能源的供求关系,而且靠国家垄断的力量济身于世界500强其实并不能说明企业的竞争力有多么大,反而更加凸现出资源配置上的扭曲。案例来源:广州日报2004年09月27日,北京青年报2004年08月31日


案例13:揭秘价格战

?2000年,中国市场上从彩电、空调、汽车到电脑、珠宝首饰、医疗药品,价格战愈演愈烈,更多的企业以低于成本的价格参与市场角逐,市场的价格战越来越让人有些看不懂。价格战是企业间市场竞争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不同的厂商价格战的策略和目标各有不同,中国的价格战中存在着以下几种现象:第一,炒作,借势打品牌。2000年的价格战与往年有很大的不同,除了在淡季刺激市场销售等基本目的外,此次价格战更着重于“炒作”,借打价格战之势打广告、打品牌。2000年8月,长虹开闸放水,康佳、乐华、TCL、海信等先后“跳水”,彩电价格降幅最大达35%,29英寸彩电跌破业内人士认定的最低成本价2300元,更有一些厂家将其降至2000元以下。这岂不是赔本买卖?著名经济学陈淮道出其中奥秘,他说,作为商家,如果一台29英寸彩电赔本400元,100台是4万元,特价卖300台不过赔进去10多万元,但是它所得的广告效应和社会效应远比这个高得多。10万元在报纸上只能做一个整版广告,一个整版广告与卖特价机所取得的效果是无法比拟的。第二,厂家与商家唱双簧。这一年的价格战与以往的另一个不同是,厂家与商家联手唱双簧,共同得利,其手法比以前更老到。拿彩电的价格战来说,先是由经销商拿出一两个品牌中的一两个型号的彩电降价销售,引发消费市场的一轮哄抢。然后厂家矢口否认,并口诛笔伐,对商家擅自变动价格横加指责,甚至以断绝货源相威胁,以进一步引起消费者和媒介的关注,从而制造更大的炒作风潮。接着,商家再抛出五六个品牌的降价彩电,营造出一波又一波抢购风潮。待消费者的兴趣完全被调动起来后,彩电巨头们才宣布全面降价,造成市场的新一轮抢购浪潮。其实,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彩电价格战的主角才由经销商转变成生产商,这场价格战才算是越打越明白。也就是供需双方不平衡的矛盾一天不解决,价格战就得打下去。第三,既为垄断又为反垄断。价格战一方面造成了优胜劣汰,同时却也可能造成垄断企业的产生。格兰仕一直信奉“价格是最高级的竞争手段”,以确保其成本领先的优势,其价格战的目标十分明确,就是消灭散兵游勇。每当其规模上一台阶,格兰仕就要打一次价格战。当这一年生产能力达到1,200万台时,它第三次调低价格,但是,价格战也是打破垄断的有力武器,像中国联通降价就是为了打破中国电信的垄断地位而做出的努力。第四,弱势企业在巨头夹缝中寻求生存空间。如果说1999年以前的价格战是企业为了谋求扩大市场份额和地理空间而进行的,那么2000年的价格战完全是出于生存的需要,是在拼血,从价格战的枪炮声中你能听到品牌之死的哀鸣,从价格战里听到了家电业的洗牌声。首先挑起空调价格战的森宝空调老总任尧森坦言:森宝,论品牌,不如海尔、春兰;比规模,不如美的、格力;拼资金,不如合资企业,也不如上市公司。我不在价格上想办法,你说我生路何在?(资料来源:张云峰等《微观经济学典型题解析及自测试题第150-152页》)


案例14:欧佩克对世界石油市场的垄断?


卡特尔——石油输出国组织(Organization of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简称欧佩克(OPEC)。1960年,当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5个产油国组成该组织时,很少有人关心这个问题,即使到1973年成员国扩大到了13个,新加入的8个国家是卡塔尔、印度尼西亚、利比亚、阿联酋、阿尔及利亚、尼日利亚等依然没有引起世人的注意。戏剧性的变化发生在1973年的阿—以战争,为了报复以色列和西方世界,几乎完全由阿拉伯国家组成的欧佩克骤然大幅度削减石油出口,致使世界原油价格从1973年2.91美元/桶,暴涨到1974年的10.77美元/桶。这一意外事件让欧佩克看到了组建卡特尔的诱人前景,因此,即使战争结束后,欧佩克继续执行限产保价政策。1978年,伊朗发生革命,这个原来占欧佩克石油出口20%的国家一段时间内石油生产陷于瘫痪,紧接着两伊战争爆发,许多石油设施受到破坏,世界石油价格进一步在80年代初上升到40美元/桶左右。所以,在近十年的时间里,欧佩克让世人领教了卡特尔的威力,作为一个成功的步特尔的特例,欧佩克须将其成功归于以下几个得天独厚的条件。1.石油的需求弹性在短期内是很低的。在相当长时间内,石油价格是如此低廉,人们从没考虑过节约能源。当油价一夜暴涨,生产者和消费者无法马上改变已有的高耗能的轿车、取暖设施、生产设备等,所以欧佩克略微限产就会带来价格的大幅度上涨。2.欧佩克成员国数目不大,但其石油产量占了全世界的20%以上,其中4个核心国家又占了欧佩克石油储量的四分之三以上。这给欧佩克带来两个有利条件:一是非欧佩克国家石油供给弹性很小,在70年代,其它地区油田基本上已满负荷运转,而开发新油田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外来厂商进入的危险并不大;二是成员国不多,核心国更少,卡特尔内部协调问题还不难解决。再加上这是一个有政府作后盾的合法卡特尔,其稳定性非私人地下卡特尔可比。3.石油这种产品产量的可控性很强。石油埋在地下,不会消失、不会腐烂,产量多少完全可以控制,即使开采以来,运输、贮藏成本也不太高,出口量也很容易控制。从这一点,大家也可以明白为什么受欧佩克成功的启发和鼓舞而成立的中美洲香蕉卡特尔就不那么成功。然而,从1982年起,形势发生了逆转,前面提到的卡特尔三大难题开始起作用。首先,卡特尔内部欺骗时有发生,使实际产量大大超过限产计划,并且几个国家一直为市场份额的分配争执不休,从80年代超,产量配额对各个国家的约束力越来越小;其次,世界其它地区的石油产量在高价格的鼓励下开始高速增长,如墨西哥油田、阿拉斯加油田等,即使开发成本是中东油田二十多倍的英国北海油田在油价超过三十美元/桶时也开始盈利,从1977年到1985年,非欧佩克国家的产量上升了60%以上;最后,欧佩克的限产保价政策将消费者夜短期内的低需求弹性在长期内“拉”大了,消费者的节能措施和寻找石油替代品的努力大大降低了对高价石油的需求。从1982年起,油价开始节节下滑,从32美元下降到1984年的27美元,到1987年又隆至18美元,此后一直在15~18美元附近波动。欧佩克是否彻底失败了,我们暂且不下这个结论,像中东这样的政治、经济、军事敏感地区总是不乏戏剧性事件,不过,日前的欧佩克已失去了往日的威风。然而,任何一个短期供、需弹性都很小的市场总是会经历剧烈的价格波动。但是,卡特尔的每个成员都受到增加生产以得到更大总利润份额的诱惑。欧佩克成员常常就减少产量达成协议,然后又私下违背协议。在1973年到1985年,欧佩克最成功地维持了合作和高价格。原油价格从1972年的每桶2.64美元上升到1974年11.17美元,然后在1981年又上升到35.10美元。但在80年代初各成员国开始扩大生产水平,欧佩克在维持合作方面变得无效率了。到了1986年,原油价格回落到每桶12.52美元。现在,欧佩克成员继续每两年开一次会,但卡特尔在达成或实施协议上不再成功了(参看“新闻摘录”中的介绍)。结果,欧佩克成员主要是相互独立地做出生产决策,世界石油市场是相当有竞争性的。根据总体通货膨胀调整的原油价格现在与欧佩克成立之前一样。正如大多数卡特尔一样,欧佩克在达成与实施其成员国之间的协议上也遇到了麻烦。下面的文章描述了1996年当联合国允许伊拉克回到世界石油市场时,欧佩克所遇到的问题。预计欧佩克会拖延伊拉克增加石油产量的议案?(尤素福.M.易卜拉欣撰写)?维也纳——在这里举行的石油输出国组织会议今天看来又瘫痪了。会议僵持着:如果不能降低其11个成员国的产量,石油价格肯定下降。成员国拒绝削减自己现有市场份额。因此,欧佩克目前可能提出,但并未确定的解决办法是,在没有其他国家抵消性减产的情况下允许伊拉克日产石油80万桶左右。联合国在5月通过的提案中允许伊拉克立即恢复在波斯湾战争后被中断的石油出口。两个最大的产油国沙特阿拉伯和委内瑞拉观在分别日产原油840万桶和将近300万桶,尽管欧佩克其他成员要求它们减产,但它们明确地表示不减产……? 在1990年巴格达受到联合国禁运制裁之后,沙特阿拉伯取代了伊拉克,长期以来其出口量每天增加了300万桶,尽管伊拉克已逐渐恢复到原来的产量水平,但看来沙特采取了一条新的强硬路线。伊拉克石油部长阿默尔·穆罕默德·拉什迪(Amer MohammadRashid)说,他的国家将在10天内签署第一个销售合约。伊拉克扬言要使石油翻一番,并最终增加3倍。拉什迪先生预计销售会加速增长。实际上许多石油公司经理已在与拉什迪的助手谈判。据记者报道,曾担任前伊拉克空军司令的拉什迪先生说,在3个月之内出口可以达到每天120万桶——远远高于欧佩克估计的每天70万桶到80万桶。如果他说得对,额外的产量又会增加价格下降的压力,也许降到1捅3美元左右。拉什迪先生还说,联合国的决议是通向6个月之内全面解除禁运的“桥梁”。然后,他断言,伊拉克的生产可以达到战前每天300万桶的水平。据了解两个安理会成员法国和俄罗斯都支持全面解除禁运。这种发展对伊拉克和全世界消费者来说是一个财源,但对像委内瑞拉这样正处于严重危机之中的一些面临困境的欧佩克成员国来说真是一场灾难。(资料来源:The New York Times?.June7.1996.p.D3。根据[美]曼昆,经济学原理第356-358页和黄亚钧等微观经济学教程第162-163编写)?



案例名称15:天津丑女“张静事件”及美国经济学家的调查报告


1993年,初中未毕业的张静就外出谋生。因相貌长得丑,10年求职竞无一成功。全家四口人均有《残疾证》,除了每月400元的医疗费,就只能靠五六百元维持生活,每天只能吃一顿午饭,还有一万元债务需用偿还。在这种情况下,张静于2003723日向新报求助,希望得到一份工作以养家糊口。此事经批露后,张静先后接到30多家单位的邀请,后成为友缘养老院的一名编外人员。更有一位北京郊区的男士表示,相貌远不及心灵重要,如果张静愿意,他愿给她家的温暖。因深受相貌丑陋之苦的张静后来接受了整容,在整容成功后她的生活开始出现可喜的变化,目前正准备出一本描述自己经历的书。张静事件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映,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南方都市报等数十家媒体和网站纷纷报道、转载此事,张静事件引发的悦目情结容貌歧视问题更成为社会生活中一个极致表现的范例。美国劳动经济学家丹尼尔·哈莫米斯和杰文·比德尔在1994年第4期《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了一份调查报告。这份调查报告显示,长相漂亮的人其收入比长相一般的人高出约5%,而长相一般的人又比长相丑陋的人的收入高出约5%~10%。该结论对男性和女性都适用。案例评析:微观经济理论认为,劳动收入是个人收入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它取决于个人所提供的劳动的数量与质量。而个人提供的劳动的数量与质量又与个人的能力、努力程度及机遇有关。个人的长相不同在某种程度上正反映了这种差别。1.长相是一种天赋,它可提供高质量的劳动,而且供给十分有限。同时,长相又与后天培养的能力有关,因为某人漂亮,还包括她的气质和修养,而这又取决于所受的教育(学习与经验积累)。因此,漂亮是个人能力的间接衡量标准之一。2.长相漂亮与否在某种程度上可衡量个人工作的努力程度。一般地,工作努力的人也注意自己的打扮与举止。适当的打扮与文雅的举止会提高一个人的漂亮程度。这样,工作努力的人提供的劳动量多或效率高,收入也就高。3.长相漂亮的人机遇多。在一般工作中,长相漂亮也是一种资本。漂亮的人从事推销更容易为人们所接受,当医生更让病人觉得可亲。所以,在同等条件下,长相漂亮找工作更容易,机会更多。案例来源:网易新闻:《十年找工作失败一千次,丑女就不能生存?》,2003年 8月8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社区首页|美华管理传播网|中国经济管理大学|美华管理人才学校|MBA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美华管理咨询|北京管理培训|天津管理培训|上海管理培训|深圳管理培训|浙江管理培训|广东管理培训|新疆管理培训|内蒙古管理培训|青海管理培训|广西管理培训|西藏管理培训|吉林管理培训|沈阳管理培训|辽宁管理培训|河北管理培训|山东管理培训|安徽管理培训|福建管理培训|海南管理培训|贵州管理培训|四川管理培训|湖北管理培训|河南管理培训|安徽管理培训|江西管理培训|深圳管理培训|广州管理培训|珠海管理培训|香港管理培训|免费公益MBA培训|美华管理咨询|中国管理传播网|全国管理培训认证网|MBA职业经理培训|中国管理人才库|经理圈|Archiver|手机版|美华管理人才学校|学校新浪微博V|管理考证|MBA公益课堂|律师声明: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网站地图

黑公网安备 23018302010102号

QQ

GMT+8, 2024-12-23 12:10 , Processed in 0.02993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ICP备13013142号

Powered by Discuz! Templates yeei! © 2001-2010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