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管理传播网,中国经济管理大学,工商管理MBA专业资源库(29年)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59|回复: 0

【2020必修课】《公司治理学》最新版讲义+教授内部手稿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20-3-25 20:4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20必修课】《公司治理学》最新版讲义+教授内部手稿


全套课件下载

提取码: n35x

复制这段内容后打开百度网盘手机App,操作更方便哦

关键术语解释
所有权——是所有人依法对自己财产所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
经营权——是指企业在经营过程中,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对企业财产经营、投资和其他事项的支配、管理权。
委托代理关系——是指如果当事人双方,其中一方委托另一方代理自己行使某些决策权,就形成了公司内部委托—代理关系。在公司中,委托人是资本所有者,代理人是经营者。
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委托—代理关系,资本所有者的目标是追求资本收益即利润最大化;作为代理人的经营者的目标是追求个人报酬的最大化。由于二者的目标往往并不完全一致,在公司关键信息上,处于企业内部的经营者是信息优势者。
逆向选择——是指公司经营者比外部投资者掌握更多的有关公司当前状况及未来前景的信息。
道德风险——是指与经营者签订聘用合同后,投资者不可能有效地直接观察到经营者的努力程度和工作效率,于是经营者就有可能偷懒。  
公司治理——是指所有者(主要指股东)对经营者的一种监督与制衡的机制,即通过一种制度安排,来合理地配置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利与责任关系,以实现股东利益最大化这一公司目标。
良好的公司治理——是指既能保证对管理层的控制和向股东说明责任,又能促进企业发展和公司业绩的那些设计、机制和架构的组合。
思考题解答
1.     为什么会发生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 不分离可以吗?
答题思路:
为什么发生分离?
  (1)随着企业规模日益扩大,单靠个别资本的积聚和集中几乎不可能完成,必须依赖于巨大社会资本的支持。因此伴随着融资的不断扩大,高度分散的产权结构很难做到投资人都进入到公司中从事生产经营活动,有限责任制度的产生必定要求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
  (2)在所有者自感经营能力不足时,委托经营能力高的人才代己经营,可以使企业资源与经营管理人员达到最优的组合,产生最大的效益,为所有者带来最大的利润。
  (3)引入专业的经营权阶层往往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才,更能站在科学管理的角度思考问题,遇到企业发展的瓶颈会更加冷静地处理,经营决策也更加科学。
   不分离可以吗?
    可以不分离。两权分离是一种制度选择。在以下情况下可以不分离:所有者既有充足的资金,又有较高的管理能力;中小企业等。但如果企业想做大,就需要不同程度的两权分离。
2.委托代理关系会带来什么问题?
   答题思路:
会带来公司治理问题。由于作为委托人的资本所有者和作为代理人的经营者所追求的目标并不完全一致,代理人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有可能损害委托人的目标,为此委托人必须对代理人进行有效的激励和约束,包括公司的内部规范、监督体制和管理者报酬等,也包括外部的经理市场、股票市场、产品市场的竞争压力以及法律、道德的约束。
3.公司治理机制有哪些?
答题思路:
主要有决策机制、监督机制和激励机制。
4.良好的公司治理的特征是什么?
  答题思路:
     良好的公司治理的特征包括以下几点:
   (1)负责。即向股东负责,保护股东的权利。
   (2)公正。公平对待所有股东,包括中小股东和国外股东。
   (3)透明。应确保及时、准确地披露所有与公司有关的实质性事项的信息。
   (4)责任。应该确保董事会对公司的战略指导、对经营层的有效控制,董事会对公司和股东负责。
5.公司治理与公司管理有何区别?
  答题思路:
(1)公司层面不同。公司治理重点在于所有权;公司管理重点在于经营权。
(2)目的不同。公司治理是实现利益主体之间的制衡;公司管理是实现公司的经营目标。
(3)职能不同。公司治理职能包括决策、监督、说明责任;公司管理包括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
(4)运行机构不同。公司治理运行机构是治理结构;公司管理运行机构是管理结构。
(5)实施基础不同。公司治理实施基础是契约关系下的制度;公司管理则是层级关系下的制度。
(6)关注点不同。公司治理关注公司的战略方向;公司管理关注公司的执行效率。



关键术语解释
股东——是指向公司出资或者持有公司股份并对公司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人,是公司资本或股份的所有者。
股份——是股份有限公司资本构成的基本单位和最小单位;股份是股东权利与义务的产生根据和计算单位;股份通过股票表现其价值,并且可转让。
股权——即股票持有者所具有的与其拥有的股票比例相应的权益及承担一定责任的权力。
控制权——是指通过股份持有对某项资源的支配权,并不一定对资产有所有权。
表决权——是指股东基于出资人地位而享有的对股东大会的审议事项作出一定的意思表决的权力。
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关,它由全体股东组成,对公司重大事项进行决策,有权选任和解除董事,并对公司的经营管理有广泛的决定权。
累计投票制度——累积投票制指股东大会选举两名以上的董事时,股东所持的每一股份拥有与应选董事总人数相等的投票权,股东既可用所有的投票权集中投票选举一人,也可分散投票选举数人,按得票多少依次决定董事入选的表决权制度。
网络投票制度——网络投票制度是指上市公司借助互联网召开股东大会,股东可以通过网络远程参加或移动网络参加股东大会并行使表决权。
投资者关系管理——是指运用财经传播和营销的原理,通过管理公司同财经界和其他各界进行信息沟通的内容和渠道,以实现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并如期获得投资者的广泛认同,规范资本市场运作、
实现外部对公司经营约束的激励机制、实现股东价值最大化和保护投资者利益。
思考题解答
1.  股东有哪些权利和义务?
答题思路:
股权是基于股东出资而享有的权利,主要包括出资转让权、投资受益权、出席股东会与投票权、公司经营的建议和质询权、选举权、知情和检查权、分配剩余财产权、诉权等几个方面的内容。
权利与义务总是相对的,股东享有权利,也要承担义务。股东的义务主要包括缴纳股款、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这两个方面的内容。
2.  如何设计股份比例?
答题思路:
(1)一般以出资额为准,这是确定今后行使表决权的基础。
(2)股份比例最好不要均等。在股东意见不一致的情况下,就会面临困局,如两个人公司的50:50;三个人公司的33:33:34等。在实际运作中,最好有明显的股份梯次。
(3)要有核心股东能够掌握控制权和话语权。持股比例需要超过2/3。
(4)股东之间要资源互补。股东之间的合作不仅是资金的集合,更是股东在资金之外的其他资源的互补,如技术、运营、品牌、专利、政策等。
(5)股东之间要信任。股东之间合作是为了一个目标,是通过契约关系结合的经济组织,股东之间要共创、共担、共享。
3.  所有权与控制权分离后如何进行有效控制?
答题思路:
(1)分散的所有权和弱控制权:这种组合模式增加了股票流动性和公司被收购的可能性,但公司可能缺少来自分散股东的监管。如何处理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委托代理问题是关键。
(2)分散的所有权和强控制权:这种组合模式是在所有权分散的条件下,采用杠杆控制,即用少量的股权控制相当大的比例的表决权。
(3)集中的所有权和弱控制权:这种组合模式是实行表决权最高限制,即限制单一股东在股东大会上行使投票权的最大比例,或者投资人仅对关系其核心经济利益的少部分特定事项具有一票否决权。
(4)集中的所有权和强控制权:这种组合模式的优点是所有权被控股股东掌握,因此容易形成很强的监督激励。缺点是降低了资产变现能力和增值收购的可能性,以及存在大股东通过关联交易等手段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可能性。
4.  股东大会如何有效运行?
答题思路:
股东大会是一种定期或临时举行的由全体股东出席的会议,是一种非常设的公司的最高权力机关。
(1) 定期会议
股东大会的定期会议又称股东大会年会,一般每年召开一次,通常是在每一会计年度终结后的6个月内召开。召开股东大会年会,应当将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和审议的事项于会议召开20日前通知股东。年度大会内容一般包括:选举董事、变更董事、变更公司章程、宣布股息、讨论增加或者减少公司的资本,审查董事会提出的各项议案等。
(2) 临时会议
临时股东大会是指除定期股东大会之外,因临时急需而召开的股东会议。我
国公司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在两个月内召开股东大会:
l   董事人数不足本法规定的人数或者公司章程所定人数的2/3时;
l   公司为弥补的亏损达股本总额1/3时;
l   持有公司股份10%以上的股东请求时;
l   董事会认为必要时;
l   监事会提议召开时。
5.  股东大会的表决机制如何设计?
答题思路:
股东大会的决议是通过一定的表决制度形成的,因此,某种决议能否获得通过以及通过的决议是否科学、正确,关键取决于股东大会表决制度的选择与安排。
股东大会的表决制度主要有:
1.直接表决制度
直接投票制度是指当股东行使投票表决权力时,必须将与持股数目相对应的表决票数等额地投向他所同意或否决的议案。
2.累计投票制度
累积投票制指股东大会选举两名以上的董事时,股东所持的每一股份拥有与应选董事总人数相等的投票权,股东既可用所有的投票权集中投票选举一人,也可分散投票选举数人,按得票多少依次决定董事入选的表决权制度。累计投票制度是一种表决权。
3.网络投票制度
网络投票制度是指上市公司借助互联网召开股东大会,股东可以通过网络远程参加或移动网络参加股东大会并行使表决权。由于网络投票制度可以有效地保障中小股东合法权益,降低股东参加股东大会的时间和金钱成本,大大提高了中小股东的话语权。
6.  如何做好投资者关系管理?
答题思路: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设定公司形象;开展市场调查;选择恰当载体;实施计划;评估结果。




关键术语解释
董事——董事是指由公司股东大会选举产生的具有实际权力和权威的管理公司事务的人员。
执行董事——执行董事主要是担任董事的本公司管理人员, 如总经理、 副总经理等, 主要是负责日常经营与结果, 制定和执行战略。
独立董事——独立董事是指不在公司担任除董事外的其他职务, 并与其所受上市公司及其主要股东不存在可能妨碍其进行独立客观判断的关系的董事。
董事会——董事会是依照有关法律、 行政法规和政策规定, 按公司章程设立并由全体董事组成的业务执行机关。
董事会秘书——是上市公司常设的高级管理人员,对董事会负责,代表公司的内在素质和外在形象。
董事会专门委员会——是指在董事会内部常设若干由独立董事占多数组成的职能化和专业化组织。
定期会议——是指由法律和公司章程确定的每年度定期召开的董事会会议。
临时会议——是指在定期会议直接于必要时召开的不定期的董事会会议。
思考题解答
1. 董事的任职资格条件有哪些?
答题思路:
董事的任职资格是指出任公司董事职位的人员应当具备的资格条件,包括限制条件和胜任条件。
2. 董事的权利与义务有哪些?
答题思路:
董事的权利是指董事基于法律、公司章程的规定和委托契约的约定而享有受托处理公司事务的各种权利。董事的义务就是董事作为公司的受托人和代理人,应为满足股东和公司的合法利益,依法应当为或不为一定行为的制度规定。具体内容见教材。
3. 确定董事会的规模应考虑哪些因素?
答题思路:
公司类型、规模、经营范围、经营规模、领导模式等。
4. 如何考虑董事会人员构成?
答题思路:
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董事会的独立性、董事会成员的互补性
5. 董事会专业委员会有哪些?
答题思路:
战略委员会、提名委员会、薪酬委员会、审计委员会
6. 如何对董事会进行评价?
答题思路:
董事会自评、监事会评价、股东大会评价




关键术语解释
监事——是公司中常设的监察机关的成员,又称“监察人”,负责监察公司的财务情况,公司高级管理人员的职务执行情况,以及其他由公司章程规定的监察职责。
监事会——是公司的常设机构,负责监督公司的日常经营活动以及对董事、经理等人员违反法律、章程的行为予以指正。
思考题解答
1.     国际上有哪些监事会模式?
答题思路:
(1)英国的审计人模式
(2)美国的外部董事模式
(3)德国的监事会模式
(4)日本的监察人模式
(5)法国的任意选择模式
2.     监事会的职权有哪些?
答题思路:
   纵观国际做法,监事会的职权主要包括财务监督、业务监督和管理者监督等三个方面。有些国家的监事会有一些特定的权力,如赋予监事会特定的经营事项的决定权,独立召集或提议召开临时股东会。为了保证董事会的经营权限与监事会监督职能的相互独立,多数国家公司立法均规定监事会不参与公司的经营,但德国采取了独特的公司权力分配制度。
3. 监事会的议事规则是什么?
答题思路:
(1)   监事会每年度至少召开一次会议,监事可以提议召开临时监事会会议。监事会会议有两种,一是定期会议,二是临时会议。
(2)   监事会的议事方式和表决程序,除《公司法》有规定的外,由公司章程规定。监事会不实行主席负责制,而是实行民主决策,做出决议应当经半数以上监事通过方为有效。
(3)    监事会会议应当将所议事项的决定记人会议记录。会议记录应当包括监事会会议所议事项及讨论后得出的结论,具体包括会议召开的时间、地点、出席人员、议题、监事讨论意见、决议通过情况等。
4. 如何提高监事会的有效性?
答题思路:
(1)明确监事会的职能,将其定位为代表除控股股东意外的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2)改革监事会的组成,扩大监事会成员的来源范围。
(3)改革监事选举制度,避免董事会与监事会的利益趋同。
(4)完善《公司法》,赋予监事和监事会更有力、更具有实质意义的权利,构建合理而高效的权利制衡机制。
(5)提高监事的报酬,完善监事的激励机制。




关键术语解释
高级管理人——高级管理者是指在现代企业中,对法人的财产拥有经营管理权, 承担法人财产保值增值责任的企业高级经营管理者。 这类管理者由企业聘任, 以自身的人力资本出资, 以经营管理企业为职业, 并以此获得报酬和剩余索取权。
激励机制——通过设计适当的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 以一定的行为规范和惩罚性措施, 借助信息沟通来激发、引导、保持和归化公司高级管理者的行为, 以有效地实现公司及其个人目标的系统活动。
约束机制——指公司对高级管理者的决策、 行为或经营成果所进行的一系列客观而及时的检查、评价、监察、控制、督导和惩罚的行动, 包括公司的内部监控机制和公司外部监控机制。
股票期权——在既定的公司治理结构框架下, 公司最高权力机关对高级管理者或特殊员工授予股权, 以期获得长期激励效应的一揽子激励制度安排。
管理者收购——由公司经理层借助金融杠杆购买本公司股份, 实现资产重组改变公司所有权结构, 从而达到经理层持股控制企业所有权的目的。
控制权激励——特定控制权通过契约授权给了创业企业家, 这种特定控制权就是高级管理者的经营控制权,包括日常的生产、销售、雇用等权力。
声誉机制——声誉机制指构成对企业家声誉进行评价的社会关系,声誉激励是一种终极的、最高的激励手段, 主要是指精神激励或职业声誉。
思考题解答
1.     高级管理者有哪些特征?
答题思路:
(1)市场化;(2)职业化;(3)高度专业化;(4)职业合约化
2.     高级管理人制度有哪些内容?
答题思路:
(1)市场配置制度;(2)业绩评价制度;(3)监督约束制度
3.     为什么要激励高级管理者?
答题思路:
(1)委托代理的局限性;(2)高级管理者的价值;(3)高级管理者的职业特性
4.     高级管理者激励机制有哪些?
答题思路:
(1)报酬激励机制,包括工资、奖金、利润分成、股票、股票期权、年金等;(2)非物质激励,包括控制权、声誉、市场竞争压力等。
5.     高级管理者约束机制有哪些?
答题思路:
(1)内部约束机制,包括组织制度约束和内部审计约束;(2)外部约束机制,包括市场机制、债务人和法律法规。





关键术语解释
英美公司治理模式——英美公司治理模式是以英美法系为基础, 为英、美两国上市公司所普遍采纳
的公司治理模式, 也称市场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英、美两国企业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基础上, 依托法律法规和第三方机构监管, 形成一整套包括独立董事监督制度、高管激励制度、股东大会累积投票制度、董事会群体决策制度等成熟规范的监督和约束机制。
德日公司治理模式——德日公司治理模式是以大陆法系为基础, 由德国和日本等国家公司普遍采纳
的一类公司治理模式,又被称为是银行控制主导型。
主银行制——银行深深涉足其关联公司的经营事务中, 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主银行体系。主银行是指某企业接受贷款中具第一位的银行称之为该企业的主银行, 由主银行提供的贷款叫作系列贷款, 包括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
家族公司治理模式——家族治理模式是指企业所有权与经营权没有实现分离, 所有权与经营权均集
中于一个人或一个家族, 企业控制权在家族成员中配置的一种治理模式。
思考题解答
1. 英美公司治理模式的基本特征?
答题思路:
     英美公司治理模式是以英美法系为基础,由英、美两国上市公司普遍采纳的公司治理模式。也称市场主导型公司治理模式。有别于德、日公司治理模式,英、美两国企业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基础上,依托法律法规和第三方机构监管,形成一整套包括独立董事监督制度、高管激励制度、股东大会累积投票制度、董事会群体决策制度等成熟规范在内的监督和约束机制。可以尝试从股权分散情况、单层治理结构、资本市场的特点和作用进行深入分析。
     比如:英美公司治理模式具有股权分散、单层委员会制以及来自资本市场的外部治理效应明显三个主要特征。在治理架构方面,英美上市公司股权相对分散,普遍采取单层治理结构,股东大会下只设立董事会, 不设监事会。董事会通常由内部董事和外部董事构成且后者占多数,外部董事中的独立董事在这一制度下发挥了重要的监督职能,董事会内部的专业委员会对提高决策效率起到重要作用。在治理机制方面,英美上市公司依托发达的资本市场,秉持以股东为中心的理念,公司高管往往来自成熟发达的职业经理人市场,在高薪和期权政策激励下高管为提高公司业绩而努力。另一方面,由于资本市场流动性搞,外部发起的并购对公司形成了外部治理。
2. 德日公司治理模式的基本特征?
答题思路:
     德日公司治理模式是以大陆法系为基础,由德国和日本上市公司普遍采纳的一类公司治理模式。区别于英美治理模式的股东中心观,德日企业兼顾利益相关者整体价值。德日公司治理模式可以从利益相关者的参与情况、双层治理结构、银行在治理过程中的角色进行深入剖析。
     比如:在治理架构方面商业银行持有德日上市公司大量股份,公司之间交叉持股现象相对普遍。尽管德日上市公司都采取双层治理结构,但存在一定区别:德国公司的监事会职权在董事会之上,往往规模较大,由股东代表、银行代表、职工代表共同构成;日本公司的监事会与董事会平行且位于股东大会以下。监事会负有监督董事、高管日常工作的职责,是德日治理模式下重要的监督机构。在治理机制方面,德日治理模式重视利益相关者的作用,通过法人相互持股促使上市公司与利益相关企业构成“命运共同体”,德国公司还通过职工监事制度扩大员工在企业中的话语权,保障劳动者权益,而日本银行的双重身份促使其参与企业治理,行使监控权力中发挥领导的作用。
3. 家族公司治理模式的基本特征?
答题思路:
     家族治理模式是指所有权与经营权均集中于一个人或一个家族, 企业控制权在家族成员中配置的一种治理模式。在东亚、东南亚、 西亚等资本市场相对不发达、社会思想受传统文化影响较重的地区比较普遍。家族公司治理模式下由创始人家族占有公司的相当股份并控制董事会, 家族成员成为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主要影响力量,通过利用人际关系降低企业内部的治理成本,经营者受到了来自家族利益和亲情的双重激励和约束。另外,家族企业中往往家长化色彩浓重,决策机制独断,增加了企业经营风险。家族治理模式可以从创始人特质、家族成员角色、家族企业传承中的接班人选择等角度进行深入分析。
4. 三种模式的优缺点比较?
答题思路:
     三种模式在比较过程中应注意选定标准,包括中小投资者保护、主要股东对公司控制情况、职业经理人的激励和约束措施等方面。具体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
     英美公司治理模式的优点:第一,股东通过市场机制来监督公司的经营和实现利益最大化,资本流动性比较强,可以有效实现资本的优化配置,并保障小股东的利益。第二,独立董事制度可以使董事会更加独立于管理层,发挥独立监督的作用。专业委员会的设置可以提高董事会的决策效率。而英美公司治理模式的缺陷包括:第一,由于公司股份分散在众多股东手中,因而在影响和控制经营者方面,股东力量过于分散,股东大会“空壳化”比较严重,使得公司的经营者经常在管理过程中浪费资源并让公司服务于他们个人自身的利益,有时还会损害股东的利益。第二,股权过于分散,搭便车现象比较严重。股东在参与治理时,需要付出一定的治理成本的,如果股东认为这个治理成本不足已从对经营者加强监督而得到的利润中得以补偿,他们就会放弃对企业的监控,而是寄希望于其他股东的监督。最终,大多数股东放弃了监督经营者的权利,而追求股票的短期收益。
     德日治理模式的优势一是股东持股比例高,有动力和有能力直接介入公司的日常管理决策, 防止了经营者利用“内部人控制”作出损害股东利益的行为。持股稳定性较高,使股东的利益与公司的利益有着紧密的联系,促使股东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二是德日公司治理模式是一种“主动性”或“积极性”的模式,即公司股东主要通过一个能信赖的中介组织或股东当中有行使股东权力的人或组织,通常是一家银行来代替他们控制与监督公司经理的行为,从而达到参与公司控制与监督的目的,如果股东们对公司经理不满意,不像英美两国公司那样只是“用脚投票”而是直接发表意见。三是德日公司由于员工参与治理,既提高的内部监督能力,又维护了员工的切身利益,因此企业员工的凝聚力强,有较高的敬业精神,这表现在德日企业员工极少跳槽,以企为家。德日公司治理模式的缺点一是股权的高度集中和高度稳定影响了股票的流动性。在这种情况下,当大股东作出了损害小股东利益的决策时,小股东没有能力进行反抗,也无法通过发达的股票市场来维护自己的利益,小股东的利益缺乏保障。二是股票流动性差使股票市场无法通过市场的力量进行资源的配置,不能通过接管市场来彻底清除绩差公司内部的管理、监督机制上的积疾。以银行为控股股东的公司还会造成过高的负债率,容易形成泡沫经济,对国家经济发展不利。
     家族公司治理模式的优势包括: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可以减少委托代理成本;利用家族人际关系,可以降低配置资源的市场契约或企业契约交易成本;利用家族人际关系,可以降低企业内部整合成本;决策与执行效率高。劣势包括:决策机制独断,易造成高经营风险;产权结构表现为大股东控制,会产生对小股东的利益侵占行为;产权封闭,不利于企业规模扩大;任人唯亲,重人治,轻法治,不利于提升管理水平;缺乏对家族外人力资本的激励机制,易导致人才危机;接班人选择倾向于内部传承,处理不当会造成企业衰退。




关键术语解释
信息披露——公众公司以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以及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等形式,把公司及与公司相关的信息,向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公开披露的行为。
强制性信息披露——上市公司管理当局按照监管部门的强制要求,将公司经营成果、财务状况、治理体系等信息,通过提供财务报表、附注、管理者分析和讨论及其他要求提交的文件形式,完整、真实、及时地予以公开,供信息使用者理性判断公司价值,以维护以股东为首的利益相关者合法权益的法律制度。
自愿性信息披露——除强制性披露的信息之外,上市公司基于公司形象、投资者关系、回避诉讼风险等动机主动披露的信息。
信息披露原则——信息披露的基本原则是指上市公司在履行信息披露义务时必须遵循的基本准则。
信息透明度——信息透明度指参与经济活动的市场主体等相关的信息的公开程度。  
初次信息披露——又称为证券发行信息公开,是指证券发行人按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在证券公开发行前,公告公开发行募集文件,并将该文件置备于指定场所供公众查阅的制度。  
持续信息披露——发行人在证券交易市场依法向证券监管机构以及投资者报告自身经营、资产以及财务等情况而设置的制度。
思考题解答
1.信息披露的含义是什么?
答题思路:
公众公司以招股说明书、上市公告书以及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等形式,把公司及与公司相关的信息,向投资者和社会公众公开披露的行为。
2.什么是自愿性信息披露?
答题思路:
除强制性披露的信息之外,上市公司基于公司形象、投资者关系、回避诉讼风险等动机主动披露的信息。
3.信息披露有什么目的和意义?
答题思路:
信息披露的目标在于提升信息透明度。意义在于:1.有利于进行证券监督,提高证券市场效率;2.有利于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合法权益;3.有利于约束公司的行为,促使其改善经营管理。
4.公司治理与信息披露是什么关系?
答题思路:
信息披露质量与公司治理结构关系密切,双向互动。高质量的信息披露是公司治理的基石,规范有效的公司治理是高质量信息披露的环境保证。
5.信息披露的原则有哪些?
答题思路:
真实性原则、准确性原则、完整性原则、及时性原则、重要性原则和可比性原则。
6.信息披露的主要形式是什么?
答题思路:
初次信息披露和持续信息披露,持续信息披露分为定期报告和临时报告两种形式。




关键术语解释
公司治理评价——公司治理评价实质是一种企业制度及运作的评价, 随着公司的发展, 完善了现代公司制度,股东会、 董事会及经营团队依据相关法律与公司章程建立并运作, 这种制度结构与运作状况的反映就要通过公司治理评价完成。
股权结构——股权结构包括股东权利的性质 (简称股东性质) 和持股比例结构。
控股股东行为评价——从保护中小股东利益的视角来看, 可以从三个层次评价控股股东的行为:关联交易状况指标;上市公司独立性指标;中小股东权益保护状况指标。
董事会评价——包括董事自评和董事互评。
监事会评价——监事会从董事行为进行评价。
经理层评价——经理层治理评价主要涉及经理层的素质和选聘、高管更迭与治理风险、高管的激励约束与业绩提升, 因此可以从任免制度、执行保障、激励约束三个维度考察经理层治理。
信息披露评价——信息披露评价指标由信息披露的可靠性、及时性、相关性构成。
投资者关系管理评价——主要从互动沟通的角度对上市公司与资本市场的关系给出评价。
思考题解答
1.    为何进行公司治理评价?
答题思路:
根源是两权分离,委托人有监督代理人的需求,以及实践中财务丑闻和信用风险不断发生。对公司内部管理者和外部监管者、信息使用者而言,均需要公司治理水平信息。
2.    公司治理评价的内容包括哪些?
答题思路:
股权结构、控股股东行为、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信息披露和投资者关系管理方面的评价。
3.    公司治理评价的方法有哪些?
答题思路:
设置指标进行评价,设置评分标准,由专家进行权重打分,得出总的评价得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社区首页|美华管理传播网|中国经济管理大学|中国营养治疗网|北京管理培训|天津管理培训|重庆管理培训|哈尔滨管理培训|上海管理培训|深圳管理培训|浙江管理培训|广东管理培训|新疆管理培训|内蒙古管理培训|青海管理培训|广西管理培训|西藏管理培训|吉林管理培训|沈阳管理培训|辽宁管理培训|河北管理培训|山东管理培训|安徽管理培训|福建管理培训|海南管理培训|贵州管理培训|四川管理培训|湖北管理培训|河南管理培训|安徽管理培训|江西管理培训|深圳管理培训|广州管理培训|珠海管理培训|香港管理培训|免费公益MBA培训|台湾管理培训|中国管理传播网|全国管理培训认证网|经理人的网上家园|中国管理人才库|经理圈|Archiver|手机版|美华管理人才学校|学校新浪微博V|管理考证|MBA公益课堂|律师声明: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网站地图

黑公网安备 23018302010102号

QQ

GMT+8, 2024-4-20 09:01 , Processed in 0.03235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ICP备13013142号

Powered by Discuz! Templates yeei! © 2001-2010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