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了感冒,最终花了30万才保住了命。
别会错意,这次和医院无关,这只是一个典型的生命的脆弱、生活不易的故事。
据《南方都市报》的描述,原以为只是普通感冒,在拖了4、5天后,广州的李云才去了医院。幸好到医院还算及时,一去就住上了院,病势随机凶猛转白肺、成年呼吸窘迫症,借助人工膜呼吸,折腾近20天终于从鬼门关被幸运救回。
如果说医疗的亚历山大,被波及概率还比较小。下面的事情就关乎普罗大众、芸芸众生了。
那就是“涨价啦”!而且是大涨价。
可能你刚刚还在嘲笑对岸台湾人哄抢卫生纸、尿布,笑台湾人上涨个10%就不淡定了。希望,看过文章的你还能淡定依旧。
春节还没彻底过完,调价通知像赶年会一样从四面八方密集袭来,连“吃货行业”都无法幸免:火车三件套“啤酒、饮料、方便面”全面涨价,葱姜蒜日化品价格闻风而动,连中药也凑热闹……
一片涨声之中,人们终于开始紧张起来——
新一轮大通胀是不是要来了?
中国经济局势常常是充满着某种莫名的味道。
实际上,在通货膨胀的闷炉里焦虑财富被消灭的,是一群“穷人们”,而此时的“富人们”却担心的是资产通缩。
01
穷人们开始被通胀。
如果不是一则伪造的娃哈哈涨价通知,多数人可能还没意识到连快消品也扛不住了:
“自3月1日起,娃哈哈将对旗下茶、果汁、快线、激活、红飘水五大系列产品的供货价进行调整,并规定了每瓶产品的最低零售价分别不得低于3元、3元、4元、4元、2元。”
娃哈哈集团随即出面否认了这则通知,却没有否认“少数产品的部分促销政策取消”可能引起的产品市场价格上涨。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一些商家已收到涨价通知,营养快线供货价可能每箱上涨5元,平时零售价5元/瓶。
随即,多家媒体做出调查,这才发现一场持续蔓延中的涨价大潮早已无声无息来临:
饮料涨价的,远非娃哈哈一家。
康师傅在2018年1月10日开始执行新价,其中康饮茶/果汁系列提价2-3元。
统一从1月23日起开始调价,产品涉及冰红茶、绿茶、冰糖雪梨、鲜橙多。
牛奶唯恐落后。从2017年底到2018年1月中,光明、蒙牛、伊利等多家奶龙头公司部分产品已经开始提价。光明提价品类主要是华东地区巴氏奶产品,伊利和蒙牛以低温酸奶产品为主,同时部分常温乳饮料也有提价,平均幅度5%以内。
再然后,零食坐不住了。
去年底,康师傅方面便、好吃点饼干、沃隆每日坚果系列纷纷涨价。原属于徐福记旗下的奇欧比品牌已变身为雀巢奇欧比,总体价格也上调约10%,因为“在配方、口味和包装方面进行全方位升级”。
啤酒甚至抱团涨价。
去年底,燕京啤酒打响了啤酒涨价第一枪,单瓶零售原价3元,现在顺涨1元。紧接着,1月份,青岛啤酒先对部分区域的部分产品进行价格上调,平均涨价幅度不超过5%。华润雪花啤酒也确认,从1月1日起上调部分产品价格。这是近十年来啤酒行业迎来的首次集体涨价,而现在,世界杯还没开幕呢。
白酒也喝不起。
贵州茅台最引人注目。茅台发布公告称,自2018年1月1日起,适当上调茅台酒产品价格,平均上调幅度18%左右,飞天茅台在实体店均加价销售,最高1850元一瓶。五粮液也在同月再次提价,零售价格调整到1099元。
一线白酒拉升了天花板,底下二线白酒赶紧抓住机遇,剑南春、汾酒、水井坊等都启动了涨价。名酒涨价也就算了,就连一支小酒江小白也对旗下100ml/瓶和300ml/瓶两种规格的产品进行提价,幅度达到2-10元/瓶。
现在,也许还要步台湾人后尘开始囤纸了?
有媒体从连锁超市大润发处获知多家主要家用卫生纸大厂已经确定,最快3月中旬、最晚也要在4月对现有的品牌卫生纸进行调价,涨幅达10%至30%。甚至有业内人士称,此轮上涨不同于2017年的阶段性轮涨,文化纸、白卡纸、包装纸等多种品类价格会有一次集体性上扬。
中药也站到风口浪尖。
春节期间一场“阿胶值不值得买”事件还没平息,阿胶早已经打算在2018年3月20日前,将250g东阿阿胶零售价调整至1499元,48支复方阿胶浆零售价调整至499元。据国际金融报报道,2001年至2016年,东阿阿胶的阿胶产品零售价从每公斤130元涨到5400元,涨幅超过40倍。
除了名贵药材,流感的影响也带来了一大批治疗感冒、清热解毒类等日常中成药的断货、涨价。最新的涨价动作是,3月1日,佛慈制药决定对公司100多种产品全面提价,其主要产品有六味地黄丸、逍遥丸、香砂养胃丸、参茸固本还少丸等。
家里有车的还要注意,今年轮胎价格大致已涨了3%。据《证券日报》不完全统计,去年12月份,有49家轮胎企业实施涨价;仅今年元旦当天,就有12家企业开始实施涨价。而在农历新年过后,轮胎的涨价战线再次被拉长。3月1日起,包括正新橡胶、玛吉斯在内的多个品牌将上调产品价格。
此外,市场对家电、汽车的价格调整已经产生预期。
多数人的直观感受是,工资还没提,生活刚需却全线上涨,消费通胀之下,财富贬值压力越来越大。
02
和穷人们担心生计不同,富人们担心的却是财产。
消费品的通胀对富人生活的影响要小得多,富人的苦这次属于“有苦难言”。
理论上,抵抗过去十年的货币大放水,最简单的手段莫过于买下一套一二线城市核心地段的房产。
不过,在限购、限贷、限价、限售、限商的一条龙调控下,现状变得有点复杂。
房产价格缩水最明显的,是曾经被爆炒的环京楼市。环京地区自从2017年中陷入僵局后,有的小区一度从4万腰斩至2万,如今普遍跌了3-5成。没有及时逃出的,只能看着房价回调。
在“防风险”的政策主基调下,房价冰冻在高位,没有暴涨暴跌的可能。但是让富人更难过的是,冻住了流动性,也冻住了预期:
楼市“定向加息”,北上等大城市首套房贷利率上浮,最高达20%,购房成本不减反增;
严查消费贷、个人住房抵押贷款流入楼市后,炒资进入楼市的通道几乎被切断;
房产税越来越近,持有房产成本上升。
接盘侠越来越难找,另一边,政府在金融改革方面的决心不可小觑,加上政治周期的延长,房产要完成的使命已经非常清晰:锁住流动性,房价阴跌,资产价格通缩,消灭资产泡沫。
在资产价格通缩时,对于投资者来说,现金为王,偏偏现在钱越来越紧。
03
物价一片上涨,恶性通胀会不会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