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管理传播网,中国经济管理大学,工商管理MBA专业资源库(29年)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47|回复: 0

同济大学于一凡教授:97%的老龄人口愿意在家养老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5-21 21:44: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人口老龄化的特征
  首先,中国的老龄化发生在2000年,已经延续了16年,城市规划的欠帐非常明显,老年人不宜居,没有办法享受好生活。第二,老龄人口基数非常巨大,2015年时已经超过2亿人,相当于10个澳大利亚的总人口,相当于6个加拿大的人口,三个英国、两个日本的人口,解决这么大的老龄人口问题不是简单事情。第三,老龄化趋势非常明显,随着医疗条件的发展,人均寿命不断增长。第四,未富先老,一方面是现在的老人由于体制上的包括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的原因,造成他们绝大多数没有积累足够多的财富保障老年生活,我们国家和政府也没有积累足够多的财富,去保障人民享受养老的福利,两者加起来的现状就是老龄基数大、但没有资金保障和照料他们。第五,老年抚养比攀升,中国传统老年人在家里养老的,现在由于孩子少老人多,带来的结果是空巢率非常高,这个情况带来的问题非常严重。
  老年人一般有两个去处,一是离开家,一是不离开家,离开家可以去养老机构,养老院、福利院等等,另一方面一些民营的专业机构,比较高端的和普通的民营机构,还有养老地产,离开自己一直生活的地方,自己的社区、家庭到另外一个地方和其他人一起生活。
  但不离开家是国家大力支持和鼓励的。首先在自己家,另一方面可以在社区里,他们的日常生活起居、生活服务在社区和周边的城市当中可以完成的。
  回到国家比较支持的养老布局来看,2013年国务院35号文,提到2020年形成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社会为支撑的养老体系。大家怎么解读的呢?2015年非常近期的规划,北京提出9064的格局,90%的老人在家养老,6%在社区照料,4%可以到机构去,意味着北京必须为100位老人提供四张床位,96%提供比较好居家养老条件,上海是9073,基本国内都是这两个模式。   
  我们从2008年到2015年进行了长期调研,都是和老年人一对一的对谈,调查结果看,基本这样的布局比较能够反应老年人自身的愿望,97%的老年人不愿意离开家,2%的人可以去老年机构,条件比较好的、对生活要求比较高的3%的老人可以离开家,区高端养老公寓。剩下的不一样,95%的人当中,一小部分说我愿意和子女一起留在家里养老,更多的人选择独自家里养老,这样的情况是发自无奈和自愿都有,这里老人主观的愿望可以反应社会的心理状况。   
  城市规划可以为养老做什么?
  首先,上述养老设施应进行统筹的安置。养老服务设施有三种类型,第一个养老机构,第二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这两种都叫养老服务设施,第三种归纳其他城市设施里面。城市一级养老机构可以分成养老院、福利院,社区级的日间照料中心和社区老年活动中心,这两者是有法定地位的,民政部有日间照料中心标准,活动中心正在拟定标准,基本初稿已经差不多完成了。
  我们城市空间功能,实际上除了公共部分以外,还有很多社会化的,社区的支持,社区原来公共服务中心对城镇化多大的支撑作用,多少面积多少服务人员为老年人服务的,门前无障碍设计还是台阶,这些内容都是社区支持的体现。
  最后是家庭的,这是非常强的支撑来源,现在社会化的服务的资源正在壮大的一股力量,今天同时举办的博览会很好的体会,社会化的资金,服务的理念,养老的社区的组织方式和模式对过去很大的补充,社会化的部分没有任何依据,我们城市规划不知道怎么落地,这个问题比较糟糕。
  如何把养老服务设施规划做下去?
  首先,上位规划很多,包括城市总体规划,民政、卫生、养老发展规划,包括地方,区级政策都可以,这个层面市一级的,养老设施怎么按照人口、区域、等级分配下去,第二层面区一级,这一级应该有非常详细的调查应对每一个街道,明确知道养老设施怎么落地,这两者加在一起把抽象的资金和政策通过两个层面落地,服务具体的载体,可以服务老年人了。
  具体实施的步骤当中非常多的条件,一个是养老调研报告,很多城市到养老服务设施的布局,养老调研不详细会带来很多的问题。再一个养老服务设施的配制的建设标准严重的缺乏,有些设置空白,有些非常陈旧,有些A类和B类不同,这个里面出现很多问题。住建部做很大的工作,城市空间里面有一些退出的工业厂房箫条的商业中心拿它做补给把老年安置了,进行转化的时候怎么进行性质,怎么收税,相应的配制不能配套,没有办法得到应用。包括养老设施的配制的怎么落地,指标怎么体现,怎么布局,都是具体的问题。
  长三角地区养老服务设施规划都在编制了,编制的方法逐渐走向成熟。上海的情况,每100个老年人拥有一到两床,离城市远的地方四个床,配制的逻辑是郊区的土地比较宽裕的,新增一些设施,和我们现在的老年人分布是一致的吗?中心用地比较紧张没有办法配制,中心城区的很多设施没有办法到位,这就牵扯到怎么改制的问题。
  养老服务的时候进行复杂的过程,不同口径建设的养老服务设施用户不一样,管理部门不一样,所有的功能一票否决,所以项目无法落地,梳理的过程打通养老服务资源输送的过程非常艰难,需要很多突破的地方,这些突破相应的管理部门是不是愿意承担这样的责任呢?   
  最后,老年宜居社区,一直生活在这里他的亲戚、朋友,熟悉的邻里最健康的方式,这个里面服务的规划,住房、健康的等等,还有一个我们规划师,物质空间的规划,土地、开放空间等等。我们前期进行了大量的调研,我们居家养老服务环境里面,主要是室内和适老环境和室外,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社区首页|美华管理传播网|中国经济管理大学|美华管理人才学校|MBA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美华管理咨询|北京管理培训|天津管理培训|上海管理培训|深圳管理培训|浙江管理培训|广东管理培训|新疆管理培训|内蒙古管理培训|青海管理培训|广西管理培训|西藏管理培训|吉林管理培训|沈阳管理培训|辽宁管理培训|河北管理培训|山东管理培训|安徽管理培训|福建管理培训|海南管理培训|贵州管理培训|四川管理培训|湖北管理培训|河南管理培训|安徽管理培训|江西管理培训|深圳管理培训|广州管理培训|珠海管理培训|香港管理培训|免费公益MBA培训|美华管理咨询|中国管理传播网|全国管理培训认证网|MBA职业经理培训|中国管理人才库|经理圈|Archiver|手机版|美华管理人才学校|学校新浪微博V|管理考证|MBA公益课堂|律师声明: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网站地图

黑公网安备 23018302010102号

QQ

GMT+8, 2024-12-22 21:27 , Processed in 0.054834 second(s), 24 queries , Gzip On. ICP备13013142号

Powered by Discuz! Templates yeei! © 2001-2010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