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几天在学习组织行为学,之所以有时间学习,是因为生病住院了,并不严重,是累的。住院后觉得蛮幸福的,每天过着猪一样的幸福生活,吃了睡,睡了吃,无聊了,就看书,看书看累了,还有一件事干,那就是看人。住了个大病房,病友很多,倒也不觉寂寞。
对床住了个85岁的老太太,脑萎缩,不能自理。儿子有钱,请了两个人来陪护。
这一日,罗宾斯的书翻到了群体互动的内容,看来看去,就两句话“人心齐,泰山移”和“三个和尚没水吃”。对面陪护老太太的二姐好象是病了,脸色很差,一直在吐。二姐说的广西方言,很是难懂,但大伙都很喜欢她。她很勤快,老太太每天都干干净净的,大家都说老太太上辈子是修来的福气才碰到二姐,比亲闺女都要体贴。病房里也被她每天那消毒水一遍遍得抹来抹去。和二姐一起陪护的是老太太儿子的一个员工老赵,二姐勤快他也还行,帮二姐给老太太翻身,倒屎倒尿的,闲下来了就都老太太说话,两个人伺候老太太一年多了,不知道的人进了病房总以为他们是老太太的儿子女儿。二姐病了,于是老太太的儿子让二姐输液,并答应明天派一个人来,于是老赵一个人伺候这老太太和二姐,对二姐也很是体贴。
第二天,那个人并没有来,老赵发了发牢骚,继续勤勤恳恳的照顾这两个人。又过了几天,那个人终于来了,老李,一来和大家客客气气的,倒也很愿意陪老太太说话。“你绝对是有功劳的”他这样和老赵说。问题很快就出来了,老李做的工作也仅止于陪老太太说说话。第二天,老赵还是继续工作,不过情绪已经很不好了。第三天,老李还是只做第一天做的工作。第四天,老太太在坐便器上作了很长时间,第五天,老太太没有洗脸刷牙,尿布和裤子攒了许多也没有洗。二姐爬了起来给老太太洗了涮了,结果病又重了。第六天,二姐被气哭了,老李和老赵去打饭的时候,就总和我们发牢骚了。二姐慢慢好起来了,很多活她都做了,但是埋怨也越来越多了。老赵很多活因为有了情绪也怠慢了很多。老李仍然是什么也不做,只是总劝二姐多休息。终于有一天,二姐完全好了,老李离开了。病友们都企盼着老赵和二姐仍像以前一样,病房里仍是融融恰恰的。但是老赵好像越来越消沉,他不是那种懒人,只是干起活来越来越不情愿。二姐就更不高兴了。但是二姐只是口头上埋怨,却舍不得老太太吃一点点苦。
于是两个人越来越别扭,二姐好象不记得老赵伺候他的时候他曾经感动的流过泪。老赵好像觉得日子一天比一天难熬了……
于是,我的1+1〉2和1+1+1《2的公式也学完了
潜在的群体效应+过程增量-过程减量=实际的群体有效性
老赵和二姐的正协同(synergy)效应被老李带来的负协同效应打败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