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管理传播网,中国经济管理大学,工商管理MBA专业资源库(29年)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45|回复: 0

【学校新闻】《“微学位”知识普及》席卷全球的“微学位”将取代传统学位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3-1-7 02:03: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微学位”知识普及】
席卷全球的微学位将取代传统学位
中国经济管理大学

         微学位:今年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等相继推出“大规模在线教育”,完成课程的学生只要缴纳极少培训费用,就可获得认证,相当于“微学位”,“微学位”是高级远程培训进修项目,高端企业主的认可更促使“微学位”席卷全球。
      由于“微学位”更能有效的证明获取者的学习能力,获证者将成为企业急缺的高端白领。哈佛在线教育负责人认为,在线教育浪潮,是印刷术发明之后,教育领域面临的最重大变革.持有 “微学位”将会成为全新热潮。




席卷全球的微学位将取代传统学位
获证者成为企业最急缺的高端白领

       美国斯坦福大学的两名电脑科学家(达芙妮-科勒(Daphne Koller)和安德鲁-恩格(Andrew Ng))创办了一家名为Coursera的公司,该公司最近宣称:有12所主要的研究性大学参与该公司的网络课程项目。到今年秋季,Coursera公司将提供100种以上免费大型公开在线课程(简称MOOC)。该课程有望吸引全球数百万学生和成年学习者。
       其中有些大学还提供学分。“这无异于一场海啸。”乔治亚理工大学21世纪大学中心主任理查德-德米罗说,“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一个全新的事物
       据悉,Coursera运营模式主要有两种,一是把最好的学生介绍给企业,从企业那里得到报酬,另一个是一些学生需要证书,Coursera可以从大学里帮助学生拿到证书,同时收取相应的报酬。
      在线教育有较完善的评分制度,如Coursera公司的人文课程采用学生相互评分制,这样一来,学生首先必须证明他们符合教授规定的某项任务的评价标准,然后对其他五个同学的工作表现进行打分,并让这五个同学反过来对自己的工作表现进行评分。  
     Coursera官方网站显示,目前其合作院校共有33所,都是世界一流大学,如斯坦福、普林斯顿等,这些名校提供不同领域的在线课程,如人文科学、医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教授讲课的视频多被分成几分钟长的片段。
      斯坦福大学教授Andrew NG称,未来在线教育在发展中,教学法方面还有待提高,课程要更加吸引人。另外,还要收集大家学习的数据作为反馈,帮助我们去改进这个课程设置。目前注册人员当中只有1/3的学生完成作业,甚至可以拿到证书。



中国教育报
“微学位”正成为传统学位竞争对手
《中国教育报》20121121日第2

     今年以来,斯坦福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大学等相继推出“大规模在线公开课程”即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完成课程的学生就可获得认证,由于不是真正的文凭,有人称之为“微学位”。“微学位”如今正在成为传统学位证书的有力对手。
      记者发现,在豆瓣、腾讯QQ等国内网络社交平台上,都能找到国外大学免费在线课程的群组,这些群组成员比较活跃,经常交流上课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一个MOOC课程会在预定的时间开始,为了不落下课程,学生们需要提前了解课表和安排并注册。课程开始后,教授定期地发布授课视频。这些视频通常不是校内课堂的录像,而是专门为了该MOOC课程录制的。为了方便学习,很多视频常常比较短小。视频中会有即时的测验,课后则有要求完成的阅读和作业。作业通常有截止日期。课程通常有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结课后,完成度良好的学生虽然不能得到该学校的任何文凭,但是可以得到某种证书,一些课程甚至会给优秀的学生提供特别的证书。
2011年10月,斯坦福大学开放了一门免费课:Artificial Intelligence(人工智能),全球约58000人注册。
     之后,哈佛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加入一向致力于数字教育改革的麻省理工学院(MIT)于2011年底启动的MITx。与此同时,另一家商业公司Coursera平台出现,它涵盖了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34家大学的204门课程。包括人文、历史、诗歌、商业、法律、财经等,还有许多工科课程。4个月这个平台就有一百万用户,发展速度比脸谱网成长的速度还快。




南方都市报
涂子沛:从微学位、大数据到微学校
   2012年06月20日
     在《教育领域正在发生的革命》和《教育领域正在发生的革命》两篇文章中,我从“微学位”、“大数据”这两个新的概念出发,阐述了教育领域正在发生的革命以及其技术背景。文章发表之后,引起了一些关注。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场教育领域的革命,我现在把它放到历史的纵轴上,再做一番考察和讨论。
  教育活动的本质,是知识的传递。受限于技术水平,人类最早的教育形式,无论东方还是西方,都是以个人关系为基础的,即通过师生之间口耳相传的“传、帮、带”,完成知识的传递。这可以称之为“学徒制”或“私塾制”,不难想象,这个时候的师生比例较小,教育主要依托个人和家庭来完成。(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印刷术的发明,为知识的传递提供了一种新的载体:书籍。随着书籍的普及以及人类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迈进,发生了第一次教育革命:现代意义上的学校出现了。而且建立学校,慢慢演变为一种有组织的国家行为:青少年按年龄大小排序,以老师为中心以课程讲授为形式共同接受教育。学校的建立,使“学徒制”时代的“师徒弟子”关系转变为“师生”关系,解除了两者之间可能存在的人身依附和压迫,也打破了学徒制的师生小比例,教育开始成为一种大规模的批量生产过程。
  虽然提高了知识传播的效率,但学校也存在一些明显的不足。例如,一对多的讲授,批量生产,无法做到对每一个学生都提供个性化的、持续性的指导和评价。又如,虽然学校成立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但老师却持有权威的地位,学生的学习本质上还是一个按计划实施的被动过程。
  计算机发明之后,人类社会开始进入信息时代。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知识的传播有了新的载体:视频。我在上一篇文章中谈到,近年来,各种以课程为载体的视频,在不断的产生、累积、淘洗和沉淀,可以肯定,通过互联网上的编辑和合作,不远的将来,全世界的每一个领域、每一门课程都会出现一些经典的视频,这些视频将取代老师在课堂上的讲授,成为最受欢迎的学习材料。换句话说,未来大部分的老师,可能会是课堂的组织者和学习的引导者,而不是知识的讲授者,其权威性将下降,师生关系将面临改变。
  更重要的是,这些最好的教育资源,绝大部分都将免费。我在上篇文章中提到,哈佛和麻省理工之所以免费,理由之一是因为“大数据”的技术背景,他们需要收集最多的行为数据,以研究开发最好的在线教育平台,并强化其学校的品牌效应。但这只是硬币的一面,对学习者免费并不代表他们无利可赢。例如,他们可以通过“微学位”的认证来收费。让我们做一个保守的估计,假设一门课程的“微学位”认证费用为100美元,每一门课程每一年在全世界的范围内接受10万人的认证,以全校100门课程计,年收入将会高达10亿美元。你也许还会问,那仅仅是哈佛大学,其它一些在线教育网站,也能够免费不成?答案恰恰是“完全可能”,例如我第一篇文章中曾经提到的由斯坦福名教授Thrun创办的在线教育网站U dacity,就宣布免费,但这也不代表他不挣钱。它的商业模式,是将1%学习成绩最好的学生直接输送给全世界最好的公司,从中收取中介费。换句话说,该网站不仅为全世界的学习者提供免费的学习平台,还包找最好的工作。这会在学习者当中激起怎样的竞争?对传统大学的威胁又何在?稍做冷静分析,相信你会对其中暗含的商机和变化倒抽一口冷气。(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也就是说,对个人来说,知识的获得和传播,未来的边际成本将趋近于零。但这却还不足以构成这场革命。让我们回头看看:早在20世纪80年代初,计算机就走进了学校和课堂,远程教育的概念就被提出,视频录像就开始传播,那个时候,就有人兴奋地预言:信息技术要给教育领域带来一场革命!但30年过去了,信息技术确实在工业、农业、商业等领域催生了诸多革命,教育领域的革命为什么姗姗来迟?
  其中的关键,是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其“交互性”终于结出了丰硕的“正”果:以社交媒体为特征的W eb2.0技术已经把人与人之间通过网络进行的交流互动推向了登峰造极的应用。教育理论认为,学习的本质是大脑对信息的一种加工,而有效的加工来自于有效的情境互动。回到我在前两篇文章中讨论的“学习行为评价和诱导平台”,现有的信息技术可以通过网络、视频和智能软件,为每一个学习者搭建起一个学习情境,像人一样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提供持续性的诱导、评价和支持,例如发出提示、建议、指出学习者的错误,帮助其形成科学的学习方法和习惯等等。除了智能软件的诱导和评价,学生还可以和其他学习者交流协同,有效地寻求帮助。美国已经出现了提供专门辅导的家教网站,学习者可以在网站上列明的专家中按课目寻找自己所需要的辅导者,在十分钟的视频交流之后,辅导服务开始按分钟计费。也就是说,学习者和辅导者可以通过很低的成本、在很短的时间内实现有效对接,构造一对一的学习情境。以上信息技术能够营造提供的种种情境,我们不妨称之为“微学校”。加上普适计算的浪潮,计算机和网络将无处不在,“微学校”将可以随时随地搭建。再想一想,因为“微学校”的存在,未来的学生可能是在家里学习,而到学校去,则主要是做作业、答疑,现有学校的运作模式可能面临颠覆。(来源:南方都市报 南都网)
  总之,和印刷术相比,现代信息技术不仅仅创造了新的知识传播载体,还可以为学习者在学校之外搭建一个有效的学习情境,使个人可以跳出学校的约束,自由地选择自己需要的学习方式和内容。可以预见,由于“微学校”的兴起,现有学校的教育功能将在这一场革命当中大幅衰减。教育的责任将从学校时代的国家,再度回归到学徒时代的个人,不同的是,这是螺旋性的上升,个人将对自己的学习和教育享有更多自由、承担更大责任,学习将彻底变成一件自我可以主导并完成的任务。这也代表着人类本身在教育领域的一种巨大解放。
  这种解放是全社会的福音,对社会发展的正面作用不可限量,但同时也是挑战。在学校的衰减中,我预计,受到最大冲击的将是高等院校,因为它们涉及到昂贵的学费以及曾经含金量最高的大学学位。在一段时间的共存之后,新兴的在线教育将最终冲垮它们其中的绝大部分。未来幸存的大部分高等院校,将成为新知识的生产中心、而不是旧知识的传播中心。还有一小部分,可能要借助良好的管理和其他增值服务来吸引学生。
  对中国的教育领域而言,这场革命或许还有额外的意义,那就是对现有体制的行政化和官僚化也有一定的瓦解作用。我的思考难免挂一漏万,但仅就以上讨论而言,时下正在发生的教育革命已经值得引起全社会的重视和讨论。(作者系旅美信息专家)





南方都市报
信息技术的更新正倒逼教育领域改革
• 2012-07-02
作者: 南桥   (作者系旅美教育工作者)



    近来读到信息专家涂子沛兄发表的几篇文章,谈论信息技术给教育带来的深层改变,读来大有收获。涂先生最近出了《大数据》一书。最近几篇文章中,他从数据的视角,分析斯坦福、麻省理工等学校的公开课现象,让人耳目一新。他还提出了“微学位”、“微学校”等概念。诸位可别小瞧这些说法。一旦用人单位开始看重这些“微学位”、“微学校”“毕业”出来的学生,我们关于“名校”、高考、就业的思考都要格式化了重新开始。或许这会是多年亟待改革的教育体制,所面临的一次“冲击式革新”(disruptiveinnovation)的机会。
    作为奋战在教育技术第一线的工作人员,我发现,把信息工具单纯作为载体的时代已经过去。教育研究者理查德•克拉克(RichardClark)曾称,形形色色的教学新媒体,并不能影响教学效果,“就好比运蔬菜的卡车,不能影响我们的营养一样。”但是现实的情况是,信息技术的更新,正在倒逼教育的改革,就好比运蔬菜的卡车,影响了一个小区居民蔬菜消费的品种一样。
     这中间最大的改变是教师的角色。在稀缺年代,知识奇货可居,学生受限于“砖和水泥”这种传统的学习空间,老师站在讲台上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模式,也就是所谓“舞台上的智者”(sageonthestage)的模式。该模式所依据的教育观念,是师生之间存在知识的差距。涂文中,教育被定义为知识的传输。这是我唯一不敢苟同之处。教育过程中知识传输本身不是目的。学习是要引起我们行为的深刻改变,是要在我们大脑深处闹革命。这个过程涉及到的不仅是知识,还包括技能(包括蓄意思维的技能)和态度(比如对学习内容的好恶),以及三者的有机结合。比如,如果缺乏对学习者心态的认知,不去激发学习的动力,知识的传输过程,就可能成为一种从老师课本到学生笔记之间的机械转换,这中间,知识绕开了老师和学生的大脑。
     社会的发展,使得稀缺文化转入过剩文化。网络也打破了空间、时间甚至学习层次的壁垒,扩大了学生的学习空间。除了传统教室之外,大家可从网络公开课、各类教学视频、音频甚至同类学生中间得到学习。学生不是一张白纸地来到课堂,他们带着各自的资源和背景,参与到教学活动之中。在这种背景下,建构的、交互的教学方法日益受欢迎。
     这种转变当中,老师也面临巨大挑战,当然这些挑战也是机遇。他们不再是“舞台上的智者”,而是“边上的向导”(guideontheside)。老师的优势,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丰富,其鉴别力也是新的竞争力之一。他们要能够在泥沙俱下的教学资源中,帮学生甄别、挑选、引导他们如何去吸收消化。其角色从过去知识卡车的司机,变作学生心智发展的“营养师”了。
技术为老师主动的革新提供了各种可能。哈佛大学物理学教授艾瑞克•马祖尔(EricMazur),多年教学公共物理课,效果不佳,于是开始用“同伴式学习”的方法,在自己的讲授之后,让学生分组自己互相教学,结果发现这种教学方法效果反而更好。新墨西哥州圣璜学院(SanJuanCollege)开始使用“一分钟微讲座”(microlecture)的方式,重组教学,把需要灌输的教学内容录成微讲座上网,课堂时间集中于讨论、实验、小组作业等。网络教学,使得以前做梦也想像不到的一些教学,成了可能。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的约翰•鲍依尔(JohnBoyer)教授,教起了3000人的超级大课,他利用Ustream开展网络上的答问。他去年还成功地邀请到缅甸的昂山素季,通过Skype,给他的学生来作客座报告。
     技术可能给出色的老师更大的平台,也可能让平庸的老师倍感困扰。自从2007年起,iTunesU上的各类教学视频,被下载了7亿多次。如同繁多的教材会优胜劣汰一样,随着免费教学视频的增加,一些出色的老师将脱颖而出,影响全世界的学生。这种影响和事业满足感,丝毫不会亚于小课堂内的教学影响。耶鲁大学的诗歌教授哈莫尔(LangdonHammer)就是这种教学方法的受益者之一。他的“学生”,近到耶鲁课堂,远到养牦牛的民间诗人。
      对于教育者来说,这是一个大转变的时代。我亲眼目睹着教学的各种力量在重新洗牌。或许我们说教育革命言过其实,各种变化是在更迭着逐步推进,多元化教学模式可能会长期并存。但确实,技术从外围,给教师增加了新的“竞争对手”。技术又导致了学生预期、学习习惯等方面的变化,从内部,促进教学过程的变更。学生队伍变了,不好带了,但是这中间,不知藏了多少的机遇,等着有心的老师去发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社区首页|美华管理传播网|中国经济管理大学|中国营养治疗网|北京管理培训|天津管理培训|重庆管理培训|哈尔滨管理培训|上海管理培训|深圳管理培训|浙江管理培训|广东管理培训|新疆管理培训|内蒙古管理培训|青海管理培训|广西管理培训|西藏管理培训|吉林管理培训|沈阳管理培训|辽宁管理培训|河北管理培训|山东管理培训|安徽管理培训|福建管理培训|海南管理培训|贵州管理培训|四川管理培训|湖北管理培训|河南管理培训|安徽管理培训|江西管理培训|深圳管理培训|广州管理培训|珠海管理培训|香港管理培训|免费公益MBA培训|台湾管理培训|中国管理传播网|全国管理培训认证网|经理人的网上家园|中国管理人才库|经理圈|Archiver|手机版|美华管理人才学校|学校新浪微博V|管理考证|MBA公益课堂|律师声明: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网站地图

黑公网安备 23018302010102号

QQ

GMT+8, 2024-4-20 05:24 , Processed in 0.028392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ICP备13013142号

Powered by Discuz! Templates yeei! © 2001-2010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