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2-8-12 09:18:40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了在女士香烟中成为大赢家,菲利普?莫里斯公司煞费苦心地做了很多工作:第一,附和女烟民身上的脂粉气,将广告语定为“温和如五月”,以博取女烟民对万宝路的好感;第二,由于当时的女烟民常常抱怨白色的烟嘴沾染了她们的红色唇膏,菲利普?莫里斯公司就将万宝路的烟嘴染成红色,以期女烟民被这种无微不至的关怀所感动,从而打开销路;第三,将万宝路的品牌名称“Marlboro”拆解为“Men always remember ladies because of romance only”(因为有浪漫,所以男人总是忘不了女人),让万宝路香烟争当女烟民的“知己”。
但是,期待中的销售热潮始终没有出现,万宝路女士香烟直到20世纪50年代还是默默无闻。它所树立的温柔形象虽然突出了品牌形象,也有明确的目标市场,但消费者少,市场难以扩大,并且也未给女烟民们留下什么深刻印象,这种形象定位看来是失败的。
菲利普?莫里斯公司开始考虑重塑万宝路的形象。策划人员对他们说:“让我们忘掉那个脂粉香艳的女士香烟,重新创造一个具有男子汉气概的举世闻名的万宝路吧!”在产品品质不变的情况下,对万宝路的目标人群进行了重新定位。
在包装上,采用当时首创的平开盒盖技术,将名称的标准字Marlboro尖角化,使之更富有男性的刚强,用红色作为外盒的主要色彩,广告主角不再以女性为对象,而是选择硬铮铮的男子汉,先后采用过马车夫、潜水员、农夫等,最后集中到美国牛仔这个形象上:目光深沉、皮肤粗糙、袖管高高卷起,露出多毛的手臂,浑身散发着粗犷、豪迈的英雄男子汉气概,手指间夹着一支冉冉冒烟的万宝路香烟。这种涤尽脂粉味的广告于1954年一问世就给万宝路带来了巨大财富,仅1954—1955年间,销售量就提高了三倍。
发展至今,万宝路的市场占有率已占世界香烟市场的四分之一,成为世界香烟第一品牌。万宝路的案例告诉我们充分分析市场、分析目标人群是多么的重要。
第三节 找到融合点——“凤姐”的
胃药让你反胃了吗
按照整合营销传播的思想,事件营销的关键在于企业要在搭载热点事件的基础上,积极借助广告、促销、公共关系等渠道向消费者传达一致的企业相关信息,事件营销要与企业有一定的融合点。也就是说事件营销要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价值观以及品牌的核心内涵紧密相连,使得消费者在事件营销过程中获得完整的消费体验。否则,就算策划得再严密,效果上也会南辕北辙。
有时候我们往往为了追求一时的轰动效应,而忽视了作为品牌属性之间的价值不对等,从而诉求一个丝毫没有亲和力的理念。如温州某鞋业为了提高知名度而进行的营销活动。该鞋业聘请因“西安宝马案”而一夜成名的放羊娃刘亮担任代言人,结果反响平平。原因就是“放羊娃”与定位中高端的鞋业的错误搭配。
企业在策划事件营销时要注意事件特性与品牌属性的有机结合,抓住传播重点,抢占主流媒体的视线,这样才能抓住受众的眼球。
继芙蓉姐姐之后,网络上崛起的又一话题人物便是凤姐。凤姐因相貌奇特而又提出苛刻的征婚条件,在“炒手”的刻意安排下,有意让网友围观痛骂博取眼球,无论骂凤姐是从精神病院跑出来的,还是骂凤姐是“活死人”的现实版,都让凤姐名声大噪。
凤姐是火了,但是在人们的谩骂和嘲讽中火的,凤姐的出现,网友们用得最多的几个词是:恶心、吐、倒胃。其实凤姐也有些自知之明,因为凤姐的语录中有这么一条:可能有人见了我会反胃吧。但就是这个让人反胃的凤姐,却成了一家胃药企业的红人。这家企业就是看中了凤姐的“知名度”,不惜花费30万元请凤姐做产品的形象代言人。
凤姐是家喻户晓的网络红人,从无声无息到囧事翻天,大家都记住了凤姐这张脸,还有她那些广为流传的“经典”雷人雷语。事到如今,凤姐的知名度、关注度已超过了很多过气明星。但不知观众看过广告后会有何反应。网友看过广告片后,第一反应大多是看的反胃、恶心。难道这就是企业所要实现的目标?又或者,让人看完广告片胃疼,这就是企业运作的此次事件与产品卖点的融合点?这部广告片的潜台词该不会是这样吧:看广告片反胃、恶心了吧?那就赶紧吃我们的胃药吧!
第四节 借势与造势——有条件要上,
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
《三国演义》是一部经典的名著,它不仅是一部战争全书,更是一部智慧全书。无论文官还是武将,都闪烁着智慧的光芒。其中,诸葛亮是三国中智慧的代名词。其中,诸葛亮善“借”的智慧最被人津津乐道,像草船借箭、空城计,都是流传至今的千古名段。
事件营销也要善借,借助、利用身边的力量实现自己的目的。借势是操作事件营销的重要手段之一,借助外界热点事件,形成传播的势能,如水银泻地般从高向低迅速传播。
所谓借势是指企业要及时抓住广受社会关注的新闻、事件以及明星人物的即时轰动效应,结合企业或产品在传播上欲达到的目的而展开的一系列相关活动。如现在的企业都想成为奥运会、世博会、世界杯等的赞助商或合作伙伴,其实都是为了借势。
而事件营销之所以具有强大的传播势能,则取决于重大事件的含金量。好的事件营销可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作为营销要善于把握时局,敏锐地发现可以利用的契机,借助事件的影响,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但借势不是拿来主义,不是野马放纵般的一切皆可借。中国有句俗话:“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再好的机会,如果自己本身的能力匹配不够,就不要贸然出击,否则会玉碎瓦不全。
有一家小型网站公司为了提高网站的访问量,竟然利用第九号台风“圣帕”,捏造台风“圣帕”正面袭击厦门,多人遇难来进行炒作:今年第九号超强台风“圣帕”袭击厦门,死亡人数已经增至20人,69人失踪,其中一家网络公司63人集体失踪。据最新统计,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已经增至37亿元人民币……另外为了增加捏造新闻的可信度,还在网站上贴上了自己公司的部分集体照作为遇难者照片,更可笑的是,其中遇难者还包括这位事故捏造者自己。
且不说他们的行为的违法性,这样的借势又会收到怎样的效果呢?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是造势。所谓造势是指企业结合自身发展需要,通过策划、组织和制造有新闻价值的事件,来吸引媒体、社会团体与消费者的关注和兴趣。事件本身可能没有足够大的影响力,这就需要企业进行整体的策划和有效的传播来把事件炒作起来。最大限度地吸引受众关注,提升传播效率。借势虽然不失为企业扬名的一个好办法,但受偶然因素制约,未必符合企业产品品牌形象。因此,当企业扬名迫在眉睫而又无势可借时,造势又是一条新的思路。
武汉野生动物园一锤子砸出了一个全国“轰动”,因为被砸的可不是一般的车,而是车中“典范”——奔驰,在许多人的心目中奔驰就是高档车的代名词,现在有人向车中“典范”挥动铁锤,自然会勾起世人强烈的好奇心,人们在关注砸车事件的同时,也就把武汉野生动物园给牢牢地记住了。“砸奔驰”事件之后,前往武汉野生动物园的游人络绎不绝。
与“砸奔驰”这种略显激进的造势相比,百事可乐的造势可谓是润物无声。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迈克尔?杰克逊,到90年代的珍妮?杰克逊,以及拉丁王子瑞奇?马丁,再到香港的“天王”郭富城、“天后”王菲,百事可乐采用巡回音乐演唱会这种输送通道同目标消费群进行对话,用音乐而不是广告来传达百事文化和百事的营销理念。百事可乐活动造势的直接收获是,在美国,“新一代的美国人”在目标消费群中成为流行语;在中国,百事可乐也成了时尚人群“新一代的选择”。
第五节 创意扬势——世上本没有路,
走的人多了,就成了别人的路
创意是传播的灵魂。策划者必须深刻挖掘企业中最有意义的事情,这些事情必须是消费者关注的、市场关注的和社会关注的焦点,同时足够吸引新闻媒体和读者的眼球。也就是要实现事件的强度、受众的宽度和传播的力度这三个方面的跨越。
事件营销的创意过程,实际上也是一个整合企业优势资源与市场环境进行碰撞,并激活企业存量,最后借助新闻传播传递给消费者的过程。
找到事件与产品、品牌间的相关点只是营销能否成功的第一步,关键在于如何将这种关联点创造性地表现出来。
2000年的夏天,朝韩两国在对峙了半个世纪之后,终于握手言和,朝韩峰会成为全球关注的焦点。
邦迪创可贴敏感地抓住了这个时机,推出了一则适时的广告《朝韩峰会篇》。广告画面很简单:在朝韩领导人金正日与金大中历史性地激情碰杯时,寥寥数字,一语双关:邦迪坚信,世界上没有愈合不了的伤口!
这则广告把人们内心对和平的期盼与伤口愈合相结合,巧妙地引起消费者的共鸣,大大提升了邦迪的品牌形象。邦迪创可贴将“愈合伤口”这个简单的功效扩展为“再深、再久的创伤也终会愈合”的理念,开阔了广告发挥的空间,极大地提升了品牌形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