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管理传播网,中国经济管理大学,工商管理MBA专业资源库(29年)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99|回复: 1

【管理讲堂】学而时习之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2-18 01:25: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学而时习之

在公司开会谈事时,我常爱引用《论语》,因为古人智慧的精华,往往可让今人有所启发,特别是在与人有关的事情上:

q
选人时,我们“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

q
用人时,我们鼓励年轻人“不患无位,患所以立”

q
鉴别人才的成就动机时,我们会“听其言,观其行”

q
讨论事情的时候,要能“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q
日常管理中,我们经常要提醒主管:“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

宋朝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可以治天下”。我等虽是凡人,也可以拿《论语》来做人生和工作的参考。所以我经常拿南怀瑾先生的《论语别裁》送给同事和朋友。现代人太忙,语录性质的书最易入手,每天翻几页,边看边联想白天遇到的人和事,常常是饶有趣味并有所启发,就拿最近对一项企业培训的讨论来说吧。

上个月,公司安排了四个梯次共一百零八个干部上《决策分析》课程。这个课程通过模拟经营来让学员体认到“经营须掌握总体观”、“资源稀缺更要计划”以及“协调执行是成功要素”等观念。由于课程设计是通过经营竞赛的手法,让参加者充分投入,绝无冷场,但相对的费用也较高。我们投入这个耗资不菲的课程,还要花上接近四百人/天的时间,究竟是否值得?

对企业来说,培训一向是让人困扰的课题。员工固然需要不断充电,但培训是否真的有用?还是只能学到一些华而不实的理论?如果受完训的员工很快就离职了,那岂不是浪掷金钱?

企业培训毕竟有别于学校教育。学校传授的多半是知识性的,容易测试成果,而企业培训多半属技巧性观念性,需要时间来消化试行。此外,有许多观念或做法需要公司的系统流程组织加以配合,否则所学无从推行。曾听一位从事培训的朋友提起:有年轻人听完课十分振奋,认为拾到宝了,但返回岗位想试行却处处碰壁,推展不开。大失所望之余,一冲动就辞职去追寻“更理想的去处”。培训反而收到反效,此为一例。

我曾听某跨国企业的亚太区总裁说,他从不相信外面零碎的培训会有什么用,而宁可全作公司内部的在职训练,因为那样才能和公司文化及系统兼容。这个观点暗合《论语》的精神。

当年上中学读论语时,翻开第一篇便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通‘悦’)乎?”记得课本上的注释是:“学完之后,时常复习,不也很高兴吗?”这对十几岁正值反叛期的青少年来说,真是不通。我们天天被各种小考月考期末考压得喘不过气来,实在苦不堪言,何悦之有?难怪论语要被许多人视为教条了﹗

等到十年后读《论语别裁》,见到三个别样的观点:

1)“”不仅止于学校中的知识修习,而是琢磨做人做事,学做一个完整的人。

2)“”不是“时常”,而是“随时适时”。

3”非仅“复习”功课,而更有“见习、习作、实习”的含义。

如此,原文应解为“学到新观念后能适时实践,才能不断印证体悟、增益能力,感受到成长的喜悦。”这样就通了。

回想小时学骑车学游泳,那种抓到窍门后的豁然贯通感,和其后反复习做,逐渐增强自信的成就感,不正是每个人都有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吗?

等到工作几年,累积了若干阅历后,面对疑惑能破解,对事情的是非得失能判断,并从处理的结果去加以验证,那不也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吗?

再等到担任管理岗位时,遇到的问题越加繁多,有时光靠一已的经验还不够,因为“思而不学则殆”,这时便要进修充电,吸取别人的经验智慧。有时读到一个观念而有所体悟,那心情正如“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又闻”般的急切想要付诸实行﹔否则就是“学如有及,犹恐失之”了。

回到培训的课题,如果公司能提供适当的课程,让大家“思而有学”,并让学习的内容和公司的使命策略相结合,让上过课的同仁能在公司里“学而时习之”,不就能让老板和员工都“不亦说乎”了吗?

《论语·卫灵公篇》有下面这样一段对话。

子曰:“赐也,汝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孔子问:“子贡啊,你认为我是多读多记许多知识的人吗?”)

对曰:“然,非与?”(子贡答:“是啊,难道不是吗?”)

曰:“非也,予一以贯之。”(不是的,我是体悟到整个道理而一通百通的。)

对现代企业来说,让个人的学习与公司的系统和文化相连接,才能“一以贯之”、处处无碍。因此,公司的培训体系,应该要:

q
与公司策略相连接,而非一般化的、局部的、零碎的技能培训。

q
主动策划,而非被动随机的安排。

更具体来说,公司建构培训体系,不妨分三个步骤进行:

1)针对企业的愿景及策略,制定出现阶段最需要的关键技能组合(Key Skill Set)。

2)盘点公司现有的人才库,找出现有人才能力(Competency)与技能需求之间的差距所在。

3)针对这些差距,安排符合公司文化与策略的长短期课程,并将课程与同仁的生涯规划和职务升迁资格相连接。

上述过程可能必须找专业的企管顾问公司来辅导,也需要投入不少时间来研究规划,但如此设计出来的培训体系,才符合公司长期的发展策略,才能让内部管理流程与培训内容相配套,也才能创造一个让员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的企业环境。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2-3-21 16:49:38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真有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社区首页|美华管理传播网|中国经济管理大学|美华管理人才学校|MBA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美华管理咨询|北京管理培训|天津管理培训|上海管理培训|深圳管理培训|浙江管理培训|广东管理培训|新疆管理培训|内蒙古管理培训|青海管理培训|广西管理培训|西藏管理培训|吉林管理培训|沈阳管理培训|辽宁管理培训|河北管理培训|山东管理培训|安徽管理培训|福建管理培训|海南管理培训|贵州管理培训|四川管理培训|湖北管理培训|河南管理培训|安徽管理培训|江西管理培训|深圳管理培训|广州管理培训|珠海管理培训|香港管理培训|免费公益MBA培训|美华管理咨询|中国管理传播网|全国管理培训认证网|MBA职业经理培训|中国管理人才库|经理圈|Archiver|手机版|美华管理人才学校|学校新浪微博V|管理考证|MBA公益课堂|律师声明: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网站地图

黑公网安备 23018302010102号

QQ

GMT+8, 2024-12-23 00:36 , Processed in 0.02376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ICP备13013142号

Powered by Discuz! Templates yeei! © 2001-2010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