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课堂】《管理运筹学》精选
第一章 绪 论运筹学研究人类对各种资源的运用及筹划活动,其目的在于了解和发现这种运用及筹划活动的基本规律,以便发挥有限资源的最大效益,达到总体最优化的目标。运筹学在商业活动和行政事务中的早期应用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以前,系统的运筹学理论则起源和发展于20世纪40年代前后。在不到100年的历程中,它发展迅速,运用广泛,成效显著,如今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基础学科和应用科学,在工业、农业、商业、国防、科技等诸多方面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管理运筹学是运筹学与人文科学交叉后形成的,管理运筹学运用运筹学的基础理论和方法研究解决工商管理实践活动中需要定量决策的问题,在经济管理界的应用十分广泛和深入,已成为现代化管理不可或缺的强有力工具。 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了解运筹学的起源与发展、运筹学学科释义以及运筹学主要分支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初步了解管理运筹学模型的构建及研究方法,并通过运筹学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案例,对管理运筹学要解决的问题及达到的效果有一个基本认识。 第一节 运筹学的起源与发展一、运筹学的起源运筹学作为一门科学是在20世纪40年代前后发展起来的,但是它的某些分支却形成得更早些,它的某些思想萌芽甚至可以追溯到上古时期。 朴素的运筹学思想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中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6世纪春秋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就是当时军事运筹思想的集中体现。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期,孙膑的“斗马术”则蕴涵着对策论的某些思想。“孙膑斗马术”说的是春秋战国时期齐王与田忌赛马的事。齐王和田忌赛马,规定各自从自己的上、中、下三个等级的马中各选一匹来参赛,说好输一匹付出千金,胜一匹可获千金。当时齐王的上、中、下三马均比田忌的强。前两局比赛,田忌用上、中、下三马对齐王上、中、下三马,结果田忌均以0∶3输掉。当时,田忌的谋士孙膑一直在场观赛,就给他出了主意,叫他用下马对齐王的上马,中马对齐王的下马,上马对齐王的中马,结果以2∶1胜了齐王,以劣胜优,可见古人早已研究过在多个策略中选择最优策略的运筹思想了。公元前3世纪楚汉相争中,刘邦称誉张良“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是对其运筹思想的高度评价。北宋时期的沈括关于行军作战中军粮供应与行军进退关系的分析计算则是更具有现代意义的运筹范例。国外也有这样的史例,如公元前212年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曾应海伦皇帝的邀请,为叙拉古(Syracuse)城策划粉碎罗马海军对该城的围攻。这在国外许多有影响的运筹学著作中被认为是所知最早的运筹学活动,然而比我国的这类活动晚了许多年。 除军事运筹思想的成功应用之外,在我国古代一些浩大的工程活动中也有大量运筹思想的应用典籍。最著名的是“丁渭修皇宫”,故事发生在宋真宗祥福年间,宰相丁渭主持皇宫失火后的修复工作。由于取土的地方太远太费工,他就让人在皇宫前大街上取土烧砖。没几天大街就挖成了大沟,他把汴河的堤挖开使水流入沟中,各处来的竹木排筏和船运杂材就经过沟中运到宫门前面,工程完毕后,再将废砖碎瓦等填回沟中,修复大街。这个办法使“取土、运料、回填废料”三件事一下子都办了,而且“计省费以亿万计”。这种施工方案是对工程中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的最佳统筹安排,是运筹学的核心思想。类似的事例还有宋仁宗庆历年间,黄河决口封堵过程采用了分阶段作业方案,把该方案从经济、人力和效果各方面与旧方案进行比较,论证了分阶段作业优于一次作业。更远年代的如西汉首都长安的选址、水陆枢纽的设计及对宫殿、街道、市井等的统筹布局以及汉宣帝时在首都长安的粮食供应与储存中实现合理物流的运筹思想等。 尽管这些朴素的运筹思想在国内和国外的历史中都可以找到不少的记载,但由于古代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生产组织结构简单,人们在生产实践和其他实践中从事的管理活动也不复杂,对面临的各种决策问题并不需要十分高深的定量分析方法就能解决,所以各种运筹思想的萌芽只是停留在自发地和零星地应用在个别问题上,远没有形成一种系统的科学方法。 18世纪英国发起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随着近代资本主义生产的迅速发展,生产规模越来越大,生产组织机构日趋复杂,人们在经济管理中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决策问题。传统的经济模式和定性分析已不能作出满意解释,促使人们萌生运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去进行尝试的初步愿望,而当时数学科学的新成果也为此准备了基本工具,使人们这种愿望成为可能并开始变为现实。特别自20世纪泰勒(F. W. Taylor)提出科学管理以后,吸引了更多的人去尝试运用数量方法研究已经提出的各种管理问题,并且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例如: 1736年,欧拉解决了著名的哥尼斯堡七桥问题,为“图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05年,丹麦电话工程师爱尔朗(A. K. Erlang)开始研究运用数学模型解释电话自动拨号设备在不同时间内服务频数的波动现象,1917年,他发表了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初步奠定了“排队论”的理论基础。 1915年,哈里斯(F. W. Harris)推导出物资储备的简单经济订货批量公式,开创了“存储论”研究的先河。 1921年,法国数学家波雷尔(Emile Borel)首次撰文讨论“对策论”的问题。 1931年,里昂惕夫(W. W. Leontief)开始研究美国经济部门之间投入与产出关系的平衡模型,该模型已具线性规划模型的雏形。 以上事实表明,这一时期人们已从不同层次和不同角度展开了数量方法的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并且促成了运筹学某些分支的奠定。但由于当时生产实践对数量方法的需求还不够迫切,加上数学和计算手段的限制,致使许多应用研究未进一步获得显著成果。 二、运筹学的发展运筹学概念和方法的系统提出是在20世纪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二次大战期间,英国对德国宣战。由于英国是一个岛国,英伦三岛上任何一块陆地到海岸的距离都不超过70英里,这个距离,德国的轰炸机只需17分钟就能飞到,因而防空就成了英国政府的首要任务。英军如何能够尽早地发现敌机,使自己的防空战斗机有时间起飞、爬高并能在敌机深入到中心区之前进行迎击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英国政府于1934年12月成立了防空科学调查委员会,以研究当前的科学技术到底有多少能用来加强目前的防空。直到1935年初,这个委员会在研究死光的过程中,提供了一种用无线电对飞机定位的可能,于是全面开展了今天我们称之为雷达的研究工作。直到1938年,才确认雷达在探测飞机的技术上是可行的。1938年7月,英国在沿岸建了四个雷达站,并进行了一次防空演习,但结果令人失望,因为单个雷达可以探测飞机,而多个雷达同时工作就会导致无线电波互相干扰,使接收到的信息相互矛盾,也就是整个雷达系统不能协调地开展工作。为了使这些雷达站接收到的信息协调一致,建立一个反空袭雷达控制系统势在必行。1940年8月,在得过诺贝尔奖金的物理学家布莱克特教授领导下成立了一个研究小组。这个特殊小组第一次应用了Operational Research这个名词,意思是军事活动研究(简称OR,又译为操作研究或作业研究)。当时这个小组包括物理学家、数学家、生理学家、天文学家、军官等人,人们戏称它为“布莱克特马戏团”。这个OR小组对雷达系统的应用进行了模拟试验,最后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后来研究工作从空军扩展到海军和陆军,不久美国、加拿大等国也成立了OR小组,在“二战”期间成功解决了许多非常复杂的战略和战术问题,比如飞机出击的时间和队形、商船护航的规模、水雷的布置、对深水潜艇的袭击以及战略轰炸等。从此,以OR命名的一门新兴学科就初步创立起来。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从事这项活动的许多专家转移到经济部门、民用企业、大学和研究所。OR的研究中心也从英国转移到了美国,从军事部门转移到了管理部门,研究的范围也渐趋扩大。20世纪50年代,由于大规模新兴工业的出现,同行业间的竞争加剧,迫切需要对大型工业复杂的生产结构和管理关系进行研究,做出科学的分析和设计;产品更新换代的加速,使得生产者必须密切注意市场情况和消费者的心理分析;计算机的出现,使需要大型运算的复杂问题的解决得以实现。管理的需要使OR这门学科得到迅速发展,其标志是1949年线性规划理论的建立;1951年非线性规划理论的创立;1954年网络流理论的建立;1955年随机规划的创立以及1958年整数规划理论的创立。其他,如排队论、存储论和马氏决策理论也在同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与此同时,大批专门从事OR研究的公司和研究所也相继成立,如RAND公司就成立于1949年,世界上第一份OR杂志于1950年出现,第一个OR学会“美国OR学会”于1952年成立。到20世纪50年代末期,英美两国几乎所有工业部门都建立了相应的组织。1959年,英、美、法三国发起成立了国际运筹学会联合会(IFORS),进入21世纪,已有48个国家或地区的OR组织成为其正式会员。 在中国,现代OR的研究是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的。在钱学森、华罗庚、许国志等老一辈科学家的推动下,Operational Research被引入中国,并根据古代汉书中“运筹于帷幄之中,决策于千里之外”所表达的思想与这门学科的内涵和背景的一致,把这门学科定名为“运筹学”。1956年,我国第一个运筹学小组在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成立,并于1958年组建成运筹学研究室。同年,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在华罗庚教授的领导下也开始从事运筹学的研究,并于1959年建立了运筹学研究室。从那时开始,在钱学森、华罗庚、许国志、越民义教授的直接指导和积极参与下,运筹学在中国取得了蓬勃的发展。运筹学中的“图上作业法”、“打麦场的选址问题”和“中国邮递员问题”就是在那个时期提出并研究解决的典型问题。华罗庚先生从1965年起的10年中走出中国科学院研究所,在全国推广“优选法”和“统筹法”,对中国运筹学的研究和运用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1980年,中国数学学会运筹学分会在山东济南成立,1982年加入国际运筹学会联合会并创刊《运筹学杂志》。1991年中国运筹学会正式成立并开始定期主办学术会议。一批学者走出国门积极与国外同行进行交流,取得了令国外同行瞩目的成果,为我国经济建设和国际学术地位的确立做出了极大贡献。 第二节 运筹学释义与分支一、运筹学释义运筹学使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人类对各种资源的运用及筹划活动的基本规律,以便发挥有限资源的最大效益,达到总体全局优化的目标。这里的“资源”是广义的,既包括物质材料,也包括人力设备;既包括技术装备,也包括社会结构。由于运筹学研究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学术界对运筹学还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现筛选出以下几个定义来说明运筹学的研究对象及特点。 英国运筹学会给运筹学下的定义是:运筹学是一系列科学方法的应用。在工业、商业、政府部门及国防中,用这些方法处理大量的人员、机器、材料和资金等复杂问题。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科学地建立系统模型,包括度量各种因素,例如分析机会和风险,以此预测和比较各种决策、策略或控制的结果,使管理机构科学地确定它的政策及其行动。 美国运筹学会的定义为:运筹学是研究用科学方法来决定在资源不充分的情况下如何最好的设计人-机系统,并使之最好运行的一门学科。 中国大百科全书的释义为:运筹学是用数学方法研究经济、民政和国防等部门在内外环境的约束下合理分配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使实际系统有效运行的技术科学,它可以用来预测发展趋势,制定行动规划或优选可行方案。 有关运筹学的定义和研究虽有不同,但都表明:运筹学是一门独立的新兴科学,有它本身特定的研究对象,它有自成系统的基础理论,以及相对独立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它的发展与社会科学、技术科学和军事科学的发展紧密相关,已成为工程与管理学科不可缺少的基础性学科。它的方法和实践已在科学管理、工程技术、社会经济、军事决策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已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运筹学以越来越快的速度渗透到信息科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和能源科学等前沿基础性研究中去,又成为这些学科所不可缺少的研究工具。总之,运筹学是一门基础性、交叉性、实用性均很强的学科。 中国运筹学会将运筹学学科按其内涵分成三大部类:第一类是运筹学的基础理论,包括规划理论、随机运筹理论、组合及网络优化理论、决策理论;第二类是有特定对象的运筹学理论与方法,包括工业运筹学,农业运筹学,交通运输运筹学,公用事业运筹学,军事运筹学,金融、市场、保险运筹学等;第三类是运筹学同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的交叉,例如计算运筹学、工程技术运筹学、管理运筹学,生命科学运筹学等。本书取名《管理运筹学》,根据《中国企业管理百科全书》可释义管理运筹学是应用分析、试验、量化的方法,对经济管理系统中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进行统筹安排,为决策者提供有依据的最优方案,以实现最有效的管理的一门学科。 管理运筹学作为一门定量决策科学,利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以及其他科学的新成就,研究经济管理系统中运行的数量化规律,合理使用与统筹安排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为决策者提供有依据的决策方案,以实现最有效的管理并获得满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它具有如下主要特点。 (1)
管理运筹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基础是最优化技术,并强调系统整体最优。管理运筹学针对研究的经济问题,从系统的观点出发,以整体最优为目标,研究各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相互间的影响关系,解决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利害冲突,求出使所研究的经济问题达到满意效果的解,并寻找一个好的行动方案付诸实施。 (2)
管理运筹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优势是应用各学科交叉的方法,具有综合性。经济系统有人、财、物,其投入产出的过程会涉及工程技术、生理、心理、仿生、艺术等学科的知识,要有不同学科知识专长、多方面专家经过共同协作集体努力才能获得成果。 (3)
管理运筹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具有显著的系统分析特征,要将一个经济系统用数学描述,不管使用什么方法,几乎都需要建立数学模型和利用计算机求解,这为大型经济问题实现科学决策提供了可能。 (4)
管理运筹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具有连续性。经济问题的决策会受到企业内外各种因素的影响,预测和实施过程中的数据会根据变化不断修正,因此,只有通过连续研究才能最大限度获得符合经济运行规律的解。 (5)
管理运筹学具有强烈的实践性。管理运筹学的目的在于解决实际经济运行系统中的问题,它所使用的全部假设和数学模型无非都是解决实际问题的工具,因此,繁杂的计算原理和过程可以简化或舍弃,重点应是对结果的分析和应用。 二、运筹学分支1.线性规划线性规划(linear programming)是解决在线性约束条件下追求最大或最小的线性目标函数的方法。例如,当管理者在现有的条件下追求最大利润或在完成任务的前提下追求最小成本的时候,如果现有条件(或完成任务的前提)的约束可以用数学上变量的线性等式或不等式来表示,最大利润(或最小成本)的目标也可以用变量的线性函数来表示,那么这样的问题就可以用线性规划的方法来解决。线性规划建模相对简单,有通用算法和计算机软件,是运筹学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一个分支。用线性规划求解的典型问题有运输问题、生产计划问题、下料问题、混合配料问题、人力资源调配问题等。 当线性规划要求某些决策变量或全部变量的解是整数时,就称为整数规划(integer programming)。 2.非线性规划当线性规划模型中目标函数或约束条件不全是线性的,对这类模型的研究便构成非线性规划(nonlinear programming)的分支。由于大多数工程物理量的表达式是非线性的,因此非线性规划在各类工程的优化设计中得到较多的应用。它是优化设计的有力武器。 3.动态规划动态规划(dynamic programming)是研究多阶段决策过程最优化的一个运筹学分支。有些经济管理活动由一系列相互关联的阶段组成,在每个阶段依次进行决策,而且上一阶段的输出状态就是下一阶段的输入状态,各阶段决策之间互相关联,因而构成一个多阶段的决策过程。动态规划研究多阶段决策过程的总体优化,即从系统总体出发,要求各阶段决策所构成的决策序列使目标函数值达到最优。 4.图论与网络分析生产管理中经常遇到工序间的合理衔接搭配问题,设计中经常遇到研究各种管道、线路的通过能力,以及仓库、附属设施布局等问题。这种模型把研究对象用节点表示,对象之间的关系用边(或弧)来表示,点、边的集合构成了图。图论是研究由节点和边所组成的图形的数学理论和方法。图论中的重要问题是网络,将庞大复杂的工程和管理问题用网络描述,可以使解决方法达到最优化。
5.存储论存储论(inventory theory)是研究物资管理、采购设备、资源的一套数学理论。如工厂生产需储备一定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如果储备太多,积压了资金,造成了浪费,如果储备太少,可能会造成生产上的停工待料,因此就必须根据生产活动的连续性决定最佳存储量,使得订购费、库存费以及缺货所带来的损失的费用总和为最小。 6.排队论排队论(queueing theory)是研究排队拥挤现象的一门科学。在生产和生活中,存在着大量有形和无形的拥挤和排队现象。排队系统由顾客和服务机构组成。从顾客的立场出发,希望多设服务机构,以减少排队现象和时间;而从服务机构的立场出发,显然服务机构愈多,则人力、物力和开支也愈大,服务成本增多是不经济的。那么,究竟设置多少个服务机构才能减少排队现象,缩短排队时间,又不造成服务成本的升高呢?这个问题就是排队论研究的主要课题。 排队论可用来解决电话局、水库、港口码头、飞机跑道等的设计问题以及一些军事问题。 7.博弈论博弈论(game theory)是描述和研究斗争态势的抽象模型并给斗争双方提供对策方法的一门数学理论,也称为对策论。分析存在利害关系的两个主体的行动及其结果时采用的模型叫做博弈。 在博弈中,人们总希望自己取胜,但由于博弈有对手,所以每一方为取胜所做的努力往往会受到对手的干扰。因此,人们要想获得尽可能好的结局,就必须考虑对手可能怎样决策,从而选出自己的对策。对策选择不同,其最后的结局会差别很大,如“孙膑斗马术”。博弈论可用于商品、消费者、生产者之间的供求平衡分析,利益集团间的协商和谈判,以及军事上各种作战模型的研究等。 8.决策论决策是指为最优地达到目标,依据一定的准则,对若干备选行动的方案进行的抉择。决策论(decision theory)研究在决策环境不确定和风险情况下对几种备选方案进行决策的准则和方法。 第三节 管理运筹学模型与研究方法很多学科在研究中广泛使用实验的方法,但管理运筹学研究的系统往往不能搬到实验室来,代替的方法是建立这个问题的数学或模拟的模型。管理运筹学研究和解决问题的核心是正确建立模型和使用模型。学习管理运筹学最重要的技巧就是提高对管理运筹学数学模型的表达、运算和分析能力,成功的模型往往是科学和艺术的结晶。 管理运筹学模型的一般形式可作如下表述。 目标的评价准则: 约束条件:
s.t. 式中,xj为决策变量,Z为目标函数,gi为约束条件。模型的目标是在满足约束条件的前提下,使目标函数达到最大或最小。 目标函数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个的。当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都是线性函数时,称模型为线性的,否则称为非线性模型。当模型中不含随机因素时,称它为确定模型,否则称为随机模型。当可控变量只取离散值时,称为离散模型,否则称为连续模型。 应用管理运筹学解决实际问题的工作步骤一般如下所述。 (1)
提出并形成问题。任何管理上的决策问题在进行定量分析前,都需要认真地进行定性分析。首先要提出问题,明确问题的实质及关键所在,这就要求对经济系统进行深入的调查和分析,确定问题的界限,选准问题的目标。 (2)
建立模型。模型是对现实世界的事物、现象、过程和系统的简化描述,是对实际问题的抽象概括和严格的逻辑表达。如在经济管理中,对人力、设备、材料、资金的利用安排都可以归纳为所谓资源的分配利用问题,可建立起一个统一的规划模型,对规划模型的研究和优化代替了对一个个具体问题的分析解决。模型还为应用计算机来解决实际问题搭起了桥梁。 (3)
分析并求解问题。根据所建模型的性质及其数学特征,选择适当的求解方法,求出模型的最优解、次最优解和满意解。 (4)
检验并评价模型。模型分析和计算得到结果以后,尚需按照它能否解决实际问题,主要考虑达成目标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标准,并通过一定的方法对模型结构和一些基本参数进行评价,以检验它们是否准确无误,否则就要考虑改换或修正模型,增减计算过程中所用到的资料或数据。 (5)
应用或实施模型的解。经过反复检查以后,最终应用或实施模型的解,就是提供给决策者一套有科学依据的并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数据、信息或方案,以辅助决策者在处理问题时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方案。 需要指出的是,经济管理系统存在着大量的不确定性和非定量因素,因此,管理运筹学仅仅依靠数学模型做定量分析很难处理好系统的优化问题。所以其研究方法已经开始出现向将定量分析、定性分析及计算机模拟等相结合的综合优化分析方法发展的趋势。
第四节 管理运筹学的应用根据中国运筹学会提出的关于运筹学学科分类的意见,管理运筹学是运筹学同人文科学的交叉。其实,运筹学诞生的主要土壤就是管理,既是管理科学发展的需要,也是管理科学研究深化的标志。管理运筹学的主要分支,如规划论(含线性规划、整数规划、动态规划等)、排队论、存储论、对策论等就是在解决生产管理实际中遇到的各类优化问题中逐渐发展完善起来的。 比如,规划论主要研究计划管理工作中有关安排和估计的问题,以确定适应需求的生产、储存和劳动力安排等计划,谋求最大的利润和最小的成本。一般可以归纳为在满足既定的要求下,按某一衡量指标来寻求最优方案的问题。应用规划论的典型例子如“运输问题”,即将某种物资从一个地点运送到另一个地点,要求在供销平衡的同时,定出流量与流向,使总运输成本最低。20世纪50年代后期,运筹学在中国的应用就集中在运输问题上,其中一个广为流传且容易明白的例子就是“打麦场的选址问题”,目的在于解决当时手工收割为主的情况下如何节省人力和时间。国际运筹学界著名的“中国邮递员问题”模型也是在那个时期由管梅谷教授提出的。有关部门曾运用线性规划进行水泥、粮食和钢材的合理调运,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运用规划论方法可以解决合理选址问题、车辆调度问题、货物配装问题、物流资源(人员或设备)指派问题等。 管理运筹学在供应链管理中的应用也十分典型。供应链管理的基本模型是:从供应商开始到制造商到批发商到顾客,通过这样一个网络,目标是怎样把顾客需要的产品以最低的成本在合适的时间送到顾客手上。供应链管理的问题分成三块:第一块是网络规划,对于一个制造企业来讲,你的制造厂设在哪里,你的物流中心设在哪里,你的零售商会在哪个地点,这是需要通过“合理选址”设计的;第二块称为仓库规划,你的仓库建成什么形式,你的库存怎样进行管理,要确定你的最低库存和最高库存到底应该是多少,这需要通过存储论的方法来计算;第三块称为运输规划,如在运输中是大车大批量运还是小车小批量运?是从一个点出发再返回,还是走一个环形的路线?送货和取货应该在两个网络中还是在一个网络中?等等。管理运筹学在供应链管理优化上的应用,主要解决产品和服务设计的问题以及工艺能力设计问题。比如,生产产品需要什么样的工艺,需要多大的工厂;工厂设在什么地方,配送仓库设在什么地方,厂区内如何布局,设备及工器具如何定置,如何通过合理的人力资源和工作设计建立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在供应链管理中,哪些需要购买,哪些可以自己做,如何同供应商建立好关系以及库存管理、设备维护等。 通信手段和互联网的发展使管理运筹学的思想在订单交付中得到体现。例如,青岛海尔集团商流部通过在每一笔订单生产完成的第一时间,把产品出厂信息通过短信的方式传递给一线2000多名相关工贸公司的业务人员,进而由这些业务人员协助当地客户同步做好订单接收工作。这是海尔解决订单交付迟延、实现零库存至关重要的一环。采用短信之前,海尔从产品出厂到客户仓库所需的时间约为7天;而采用短信之后,这个过程压缩了一半,仅需要3~4天。这不仅意味着更少的库存成本和更快的资金周转速度,更意味着企业有着更为快速的订单反应速度;如果说前者对公司财务方面意义重大,后者在市场营销方面有时对企业就是生死存亡的影响了。 已故数学大师华罗庚曾在中国大力推行运筹学思想,其广为称道的一个例子是:在烧开水的同时,你也可以洗衣服,等水开了,衣服也洗好了;两件事同时做完,总时间最少。像烧开水和洗衣服这样能同时进行的事件称为并行事件;而另一类事件,如烧开水和洗澡,必须烧好了水之后才能用热水洗澡,不能同时进行,称为顺延事件。在管理运筹学思想中,并行事件越多,就能在同一时间内做更多的事情,效率就更高。 在海尔订单交付的过程中,也存在同样的逻辑:产品按订单生产出来,首先有一个在途的过程,产品要从工厂运到海尔各地的工贸公司。海尔的工贸公司相当于一般企业的销售公司,工贸公司的作用除了吸引客户向海尔提交订单,还包括向客户交付订单和替客户暂时保存订单产品,有一个过渡型仓库的作用。真正意义上的订单交付是从货到后才开始的,即客户得到货到通知后,要开始整理自己的仓库、货架,同时准备相关接收单据,完成货物交接。如果排除客户故意延迟接收订单的情况,这一过程往往需要2~3天。从运筹学来看,在途和交付是两个顺延的事件,这意味着订单产品只有到了工贸公司,海尔业务代表才可能通知客户开始接收这批订单。而客户为接收订单进行准备的2~3天时间里,该未交付的订单就作为海尔的库存呆在工贸公司的仓库里。海尔短信的作用就是把这两个订单处理方面的顺延事件变成并行事件。海尔的具体做法是:订单产品出厂时,由总部向工贸公司的相关业务员发出一个短信,告知货物在途,业务人员马上可以同时着手进行订单交付的前期准备工作;货物到达工贸公司后,由工贸公司立即通过局域网反馈给总部货物已到的信息,该信息再通过总部集中的短信平台以短信方式发送给业务员,由业务员立刻组织交货,避免货物在工贸公司的仓库中积压。 短信收发只是一个形式,背后是海尔以订单为中心的供应链管理系统。海尔的每一个订单都包含订单型号、客户、业务代表三方面的信息,在提交订单的时候通过商流部门的CRM网络进入生产运营的ERP平台,保证与生产系统一一对应的关系,生产完成后又自动由ERP系统在第一时间将信息释放到商流部门的短信平台中,发送给业务代表。海尔在这个过程中虽未使用运筹学的具体定量分析方法,但是运筹学统筹思想的运用显露无遗。 运筹学的研究应用已经给企业各部门带来了巨大的财富节约。由国际运筹学会联合会和美国运筹学会联合主办的Interfaces杂志主要用于刊登运筹学的应用成果,由国际运筹学会联合会每年在世界范围内评选出6篇最优秀的运筹学应用成果,授予弗兰茨·厄德曼(Franz Edelman)奖,并刊登在该杂志每年的首期上。 比如美国雪铁戈(Citgo)石油公司运用线性规划的方法针对炼油程序及产品供应、配送和销售的整体优化案例发表于Interfaces 17(1987,no.1)。Citgo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曾是全美前150位最大的工业公司之一,由于财务亏损,1983年被Southland收购,1984年税前亏损创纪录达到5000万美元。Southland集团是711便利商店的大供应商,该便利商店每年零售汽油达20亿加仑。为挽回亏损,公司成立了一个由凯林满(Klingman)领导的OR任务小组,希望借助于运筹学的方法来分析优化业务流程,以提高公司的赢利。OR任务小组分析了石油行业的竞争环境对石油价格以及公司业务流程对成本的影响,确定了利润改善的领域:减少原油产品库存和原油库存、控制原油及原料采购、减少分摊在产品销售上的变动成本、降低石油精炼厂的成本等。通过对石油精炼厂的原油选择和采购、运营水平、产品组成部分的生产水平、原料选择和采购、单位周转时间的优化、加氢裂化装置改装等的经济分析,确定了LP系统和基础数据的质量。在此基础上,建立了LP(线性规划)模型: min
Citgo各工厂炼油成本
成本约束
s.t.
生产能力约束
库存约束
该模型共有15 000个决策变量,3000个约束条件。工作小组在对模型中的数据进行了一个月的调整对比后,将输出的优化方案应用到Citgo的各种业务流程中,运行第一年即减少库存11 650万美元,节省利息1400万美元;在协作、定价、购买决策上的改进至少增加了250万美元利润。1985年总利润增加7000万美元,而实施OR工作的总成本估计为2000万~3000万美元,与这个数字相比,Citgo在OR上投资的收益是巨大的。 综上所述,无论在国内或国外,管理运筹学的应用前景都是非常广阔的,取得的成效也是十分显著的,这也是管理运筹学发展越来越快的驱动因素之一。 管理运筹学课程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主干课程,也是所有专业基础课中难度较大的一门课程。该门课程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培养不同于数学类专业,其主旨在于运用运筹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管理中的问题,而不是单纯学习运筹学理论本身。管理运筹学教学的目的就是要使学生掌握运筹学理论的基本思想方法,掌握各种定量模型及其求解方法,为今后运用运筹学理论解决实际管理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特别要注意,管理运筹学不同于纯数学课程,模型的求解并不代表问题的解决,还需要考虑许多因素,这就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拘泥于课本,不墨守成规,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主观能动性,独立思考,大胆探索,提出自己的新观点、新思路和新方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管理运筹学课程设置的宗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