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管理传播网,中国经济管理大学,工商管理MBA专业资源库(29年)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55|回复: 5

【MBA导师讲义】《现代企业需要现代管理》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0-8 09:0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代企业需要现代管理
经营企业、经营人生

 
我经常说一话:“天冷、人穷、企业苦。”天冷,冷在风里,没有风,天不会冷;人穷,穷在债务,不借人家的钱,我们本身就非常富足,企业苦,苦在观念里。因为想不到,所以我们做不到;因为想不通,所以我们做不通;假如想通了,相对来说我们就能做得到,就能做得通。
事实上经营企业,也是在经营人生。怎么说呢?我们每一个人不论是谁都必须要走人生三步路。第一步路是「个人」;第二步路是「家庭」;第三步路是「事业」。那么我们如何把人生经营得好,我认为最简便的就是把个人变得快乐。但是有些人偏偏把个人变成得非常忧闷、抑郁。导至把家庭经营成不幸福。因为个人快乐,家庭才会幸福。个人不够快乐,家庭也不会幸福。假如个人和家庭经营到快乐的境界,我们要走的第三步路就是成功的事业。没有任何人来到人间报到的时候就对着大家说我是来追求失败的,因为每一个人都想要成功,但是为什么成功的人偏偏只有30%,其他70%的人都是失败者?因为70%以上的人想不到、想不通,观念出了问题。所以就有了我今天的演讲题目:经营企业、经营人生。
首先我必须把何谓「企业」、何谓「人生」这一定义再一次用深刻的方式把它点出来。
我们了解什么叫企业?企业的“企”字上面一个“人”,下面一个“止”,把人去掉,企业变成“止业”。所以企业最伟大的资源是人!而人最伟大的资源在哪里?在这口气。这口气没了,一切都不要说了,而这口气分成两股力量:一股叫盛气,一股叫衰气。盛气时朝气蓬勃,衰气时暮气沉沉。那么盛气的人他本身是乐观的、积极的;衰气的人他本身是悲观的、消极的。乐观、悲观、消极、积极对我们的事业影响真的有这么大吗?是的。
过去在英国有一个鞋业贸易公司,曾经派遣一个业务代表到非洲去考察,结果此人到非洲后马上拍电报回来:请总经理不要再打广告了,非洲这个地方没有市场,每一个人都打着赤脚从不穿鞋,不要浪费那些钱了。一个业务代表要把东西卖出去,首先必须要把自己卖出去。自己都没有信心,你如何把你的公司、你的产品卖出去?所以连自己都卖不出去,你的公司附着在你的身上,你的产品附着你的身上,当然也就卖不出去。乐观与悲观事实上有差别,我再举一个例子:
清朝时期,福建有一个秀才想到京城去赶考。首先拜别丈母娘,丈母娘要做秀才的女婿去城外土神庙睡3个晚上,圆三个梦再去赶考。第一天晚上,秀才梦见自己将白菜种在墙上,自以为不合常情,考试无望;第二天晚上,梦见在雨天穿蓑衣戴草帽,自以为多此一举;第三天晚上,梦见自己赤身裸体同小姨妹背靠背睡在一起,自以为功名利禄擦身而过,都不吉利!
这下秀才心灰意冷,只好将梦境告诉丈母娘。谁知老人家一听高兴的不得了,她说:白菜种在墙上证明“高中”,穿蓑衣戴草帽叫“锦上添花”,同小姨妹背靠背说明女婿翻身之日到了。(听众大笑)观念不同解释不同,于是秀才心情开朗,考场顺利,结果考上了状元。其实,成功的人只做一件简单的事,就是充满信心、坚持不懈。经营企业、经营人生,有一个“敢”,这个“敢”字就是旺盛的企图心,否则,你不会成功。而旺盛的企图心是来自乐观。假如你悲观,所有的力量都会消失不见。
你我都很清楚,我们每一个人内心世界都有一个巨人,但这个巨人平常都是睡着的,若给的指令是成功的意念,就注入了成功的念力。假如我们给的是失败的指令,注入的是失败的符号、失败的声音,那么他出来的就是失败的行为。所以成功是你决定的,失败也是你决定的。经营企业要成功,唯一最重要的就是想办法把我们部属的气,把我们全体员工的气,把我们的市场里的气,由衰气调为旺气,调为朝气。我相信我们大多企业现在并不缺钱,我们也不缺设备,现在我们最缺的是什么?是人的这口「气」。
因为太多人将这口气放错地方,当气放在恶念的时候,人会用报复、抱怨作手段,呈现出来的就是衰气!衰气!衰气!当人用善念来思考问题,用感恩的行动来回报别人的时候,你的观念就落到了正面,你的气就调到了盛气、朝气之上,以乐观、积极的态度来对待人生,如此企业当然会成功,人生也会成功。所以企业家每天最重要的功课就是如何帮企业调气;气调顺了,就能激励员工,工作就有激情。但如何给你的员工激励;如何为你的企业创造激情,这又是一门学问。各位,企业因为调气成功或失败,造成三大类型的企业:
第一类型是将被淘汰的企业。这种企业人人自以为是老大,人人自负,人人自认为了不起。问题点始终找不出来,因为他们粉饰太平,每一次开会草草结束,提不出什么意见,最后变成了一言堂,只有主席的声音、主管的声音、老总的声音、董事长的声音灌满了全场。其他响起的是虚晃一下下的掌声。这是危险而出现危机的企业。因为表面没问题,实际上问题一大堆,只不过他没有用心去找。这种企业今天不垮,明天不垮,后天,终究要垮。
第二类型是出现危机的企业就是产、销、人、发、财五大机能不能均衡发展。就像一个人,生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生病不懂得去看医生,看了医生不懂得抓药来吃,所以最后身体越来越糟。假如我们懂得去找医生,懂得抓药来吃,我相信我们的身体会恢复健康的。第二类型的企业,人人都想去找问题,但是找对策的时效稍慢了一点点,如此有企业生产力很强,销售力很弱,所以做一大堆产品都变成库存品,卖不出去;或生产力很弱,销售力很强,订单一大把,但是生产线忙不过来,只好粗制滥造,结果品质很差,客户接到东西一看就退货。这种企业不加以体质强化,迟早也会垮掉。
有些公司生产力很强,销售力也很强,但是组织还需要扩大,规模营运空间也需要进一步扩大。这时往往是“人”出了问题,人力资源出了问题,人力资源的规划没有适度的配套,也就是中间层的干部不够用。许多企业的干部为什么不够用?因为前面金字塔顶端的高级主管没有适度的流动和流通,所以中间主管等久了之后,他就会感觉到没有耐心,没有未来,就会走。因此,到了要扩大营运规模的时候,糟糕了,中间层可用的人走了,要派中间层的人顶上去当高级主管,让更高阶主管再分出去,去担当另一个事业部的主管时,由于找不到中间主管,中间层落空了,这叫断层的经营,是非常危险的。所以我们的企业时时刻刻要像蓄水池一样,不断地吸纳新的人才进来,然后在企业里面储备着,或派到企业里各个部门去学习,平常是作专项改善,但是需要的时候马上可以派上来用。另外一方面就是要做适度的轮调,让人员在各个阶层流通、流动,这样才有办法从中层干部中培育专业人才。到了最后,横向地整合各项专业能力,变成一个类似总经理、高级主管的人,才能够站得高、看得远、变成看得透的人,也才有办法把企业带到安全的境界。
有些人当专业经理人很好,我们叫他专家。就像MBA是专家类型,但MBA不见得能当总经理,因为企业家不等于专家,专家不等于企业家。要当企业家你就是要有统合的能力,而你不能够只专一项。所以,你不只要专,更要博;你不只要横向,而且要纵向。如果你的人力资源出了问题,你的企业便会垮下来。
有些是产销没有问题,而是管理出了问题。平时已看出问题,但总认为以后再说吧。没有决心从每一个营业额里头拿出7%-11%作为产、供、销的研究开发费用。研究开发的目的是新产品的升级,新市场的开拓。你没有在新产品、新市场以及人力资源的培训上下功夫,有一天要用人,你的人是老观念;等到有一天要跟同业竞争,你开发的是老产品,毫无优势;有一天你必须用新设备运作的时候,你还是老设备,于是效率输给别人,损耗率高于别人,你的竞争力就荡然无存。所以类似这种新产品、新市场以及新人才的培训,这种系统化的动作你不去做,企业只能到此为止。
我们在这里走路,假如走平面也只不过是由10米变20米或变30米。这叫做Go(走)! Go是不够的,因为你永远在平面,必须要让自己除了Go(走)之外,而且还应有一个动作,叫Up(跃升)。一个是从10米变20米叫做改良、改善;一个是从一层楼上升二层楼、三层楼、四层楼,我们把这叫创新。只有创新,我们才能超越。你要想超越,惟有创新。创新就是打破旧信仰,打破旧机制,打破过去那种陈旧的想法,你才有办法跃升(Up)。否则你升不起来,爬不起来。跃升的基础在平面,但是它操作的手法就是要逆向思考,这个逆向思考就是改变不可能。什么叫改变不可能?当你发现现在的产品已经很好了,已经很不错了,但是你要打破它,认为一定还有更好的,天底下没有不可能的事,只要你敢想敢变,任何改变都会有可能的。

所以日本人大力倡导IE改善,但是这些力量还不够。美国人最厉害的地方就在于创新的能力,所以全世界最有钱的是微软公司的总裁比尔·盖茨,他只不过是30~40多岁,他能够成为全世界最富有的人,因为他头脑的创新能力比别人强。你还不知道Dos的时候,他发明了Dos;你还不知道Windows的时候,他发明了Windows,所以他赢了。因此有些公司生产力很强,销售力很强,人力资源规划配套也非常完善,而研究发展的能力也非常地强,但不见得会赢。为什么?因为理财运作很有问题。所以「产、销、人、发、财」的后面要加上「财」,就是要做财务运作。所谓「财务运作」也就是如何运用财务支撑的杠杆原理,来让资金的流动效率加快。你如何让投入的资本能够飞向2.5倍以上?也就是10元钱可以做25元钱的事。你如何用资本运营、购并或合理调控资金流连等方式运作企业而不造成风险呢?应是成功企业不得不正视的一道经营环节!
公司的产、销、人、发、财,如同人的心、肝、脾、胃、肺。如五脏不能均衡发展,胃肠出了问题,肝脏出了问题,肺出了问题,心脏出了问题,一拖累,企业就完蛋了。但是只要你懂得调整,企业马上就会好起来。
再看20世纪末东南亚的国际金融风暴不是没有原因的,虽然有些人很痛恨当年67岁的索罗斯,但你咬牙切齿也没有用。因为索罗斯说,你不要怪我无情,要怪你提供机会让我钻进去。一个企业提供了机会,让别的竞争对手钻进去,人家就会打败你,人家就会赢了你,你自然会输给别人。所以企业要很在意的就是环境的运作。你如何去适应新的环境,你如何去调整自己的结构,适应下一个新阶段的新任务,我相信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课题。
索罗斯为什么能够进入泰国?因为泰国刚好有这个条件让他钻进去。一个国家如果房地产、股票涨得很高,涨得很快,就容易形成泡沫经济。泡沫经济就是靠着不够扎实的经济力来支撑,外债借得很多,进口大于出口,贸易逆差,其结果是国力被削弱,只有靠向外大量借款、举债过日子,在这种情况下,就会成为索罗斯炒作的温床。其实索罗斯炒作泰国也只不过是用4个基本动作,1、2、3、4。与他炒作英国的模式是完全相同的,过去他炒作欧洲股票的时候,一天可以净赚4亿美元,而这4亿美元对很多人来讲是天文数字,但对这位当年已67岁的索罗斯来讲,他所做的只不过是从桌子上捡一只桔子那么简单的动作,在他进入泰国,1第一动作就是向泰国银行贷款以美元担保,借出泰币。虽然当时泰国银行利率很高,但没有关系,利率高就高,这是假像。因为你房地产暴涨,很多人都会拿钱去买股票,买房地产。因此,银行利率当然要提升。因为大家从银行借钱出来买房地产、买股票的资金被套住了。你买房地产总不能今天买明天卖,所以有一段时间资金就被套住,套住就再向银行货款,银行当然是用高利率来放贷给你。炒作行家──索罗斯说这没关系,这是必要之恶,想追求完美,本必须先忍受残缺;先要让人家赚,自己才能赚得到更多的钱。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他第一件事就是向泰国银行大量借贷泰铢,贷款完成了。2第二个动作,就是放出风声,搞尔虞我诈运动。而这一招也正是我国古代秦朝跟晋朝打仗时,符坚所用的“秦兵败了,秦兵败了“的尔虞谋略。索罗斯不断放出风声:泰国金融风暴将要起来,泰国经济危机将要出现,泰国股市将要崩盘,这一来泰币就会贬值,泰股就会崩盘。
国际的游资,我们叫热钱,即短期的资金游来游去,炒来炒去。国际上握有热钱的投机家听到了索罗斯这位老大在喊泰国货币不稳,股市不行了,马上从会议室通过电脑交易系统把泰铢卖掉,然后换回美元,另一方面又从股市里把股票卖掉,要回泰铢,再把泰铢换成美元,这样一来一往,泰铢一泻千里。3第三个动作开始反复炒作,等泰铢越贬越厉害的时候,他就用美元丢进去,买你的泰币。泰国政府当然要逆向操作,丢美元,买回泰铢,刚好中了索罗斯的圈套。4第四个动作,通过一买一卖,市场大起大,落索罗斯等国际金融炒作高手赚了很多钱。这时泰铢已经贬值得很严重了。本来他借的时候,假如是1美元兑换10泰铢,要还钱时,泰铢已贬值,1美元可以兑换25泰铢,这时他就把所有的用泰国货币借债、贷款的钱全部还清,再把美元套出来。这一来一去泰国简直无法招架,不得不向国际货币基金会申请求援,最后扮演的角色就是当国际乞丐。
我们现在再来看看韩国,韩国也是亚洲所谓的“四小龙”之一,它的经济地位曾被世界列为11大强国,尤其它的钢铁、汽车、造船业、化工业等在世界各国地位尚处于优势,每年经济增长率为7%,通胀在5%以下,国民储蓄率达34%以上,而且没有财政赤字。照道理这是一个经济运作方式让人非常羡慕的国家。可惜,他的经济实力好像一棵大树,外观很好看,里面是空的。为什么?因为韩国的金融是用政权力量,要求银行贷款给企业。大企业拿到了这些资金然后大力去发展,今天买下这个厂,明天买那厂,就这样不断地换银行的钱来发展它的企业。由于银行的钱不是银行本身的,也不是政府的,是谁的?是向世界各国的金融机构贷进来的,而且要缴付利息。借出去的钱收不回来,那边却要缴付利息,也就是泡沫经济。这是金融风暴的真正开端,因为债台高筑。
韩国排名前30家的大企业,自有资产也仅占18%,也就是说100万元资产里只有18万元是自己的,其余的全部是向银行、向外国金融机构借贷的。而韩国外汇储备金(外汇存底)又不足,只有300亿元,但光外债就有1340亿美元,其中又有2/3是属于短期借债。时间一到,人家就会要债,要不回来就会变成银行家的操作方式:好比晴天借雨伞,雨天收雨伞,你越还不出来,我越逼你还。这样老百姓受不了了,加上泰国的金融风暴、马来西亚的金融风暴吹来吹去,韩国人开始警觉了。狼来了!狼来了!若不赶快把韩币丢出去换回美元,恐怕将来10元钱变1元钱。于是韩国人大量抛出韩元换美元,美元顿时居高不下。本来1000元韩币换1美元,却在短短一个月就变成1650韩元兑1美元,甚至跌到2000韩元兑1美元。这种贬值的幅度不可谓不大,也因为这样一来一去,韩国只好扮演第二位国际乞丐,向泰国学习,向国际基金会请求援助。但是,国际基金会援助时条件高得很多。首先要你关闭所有的银行业,因此,韩国人认为是国耻。

一个企业假若不了解外部环境的变化,实际上这个企业就没有对外应变的能力。有人会说,我们中国同样处在东南亚地区,而邻国发生火灾是不是也会殃及我们?!对的,香港回归期间,索罗斯也来炒作。开始也真的让人感到香港情况不妙,最后中国政府丢下大笔人民币进去,协助香港迎战索罗斯成功。由于香港政府运用弃股市守汇市的策略,即让股票跌,所以凡持有香港股票的人,资产缩水40%;但不让港币下跌,加之香港外汇储备也相当的多,政府情愿让股市崩盘,来捍卫汇市。同样一来一去,最后索罗斯在对香港的金融大战中亏损了10亿美元。(索罗斯在泰国、马来西亚赚了20亿美元),香港在这次金融战虽然赢了,但中国政府着力却非常深,这说明中国的优势阻挡了索罗斯的进攻,也正因为中国在还没有发生香港风暴前已经做好了准备。犹记1996在中国股票暴涨时,中国政府实施宏观调控、积极降温,把泡沫经济压到最低限度。1997年中国定为防范金融风险年,取缔非法的金融公司,这些都相当奏效。另外中国虽然向外举债1100亿美元,但中国的外汇储备却拥有1400亿美元,换句话说我们的钱是1400亿元-1100亿元=300亿元,怕什么。再说我们借的外债是长期的,20年,30年,离目前来说还非常的遥远,而且80%都属于中长期的借款,这对国内的经济稳定实际上是打了一剂强心剂,所以索罗斯虽然想撼动中国但是没有门路。因为能被索罗斯选定的炒作对象是要在国际间属于自由汇兑的货币,也就是可自由买卖、自由交易。而中国政府非常有智慧,不让人民币这么快就进入国际金融市场自由买卖、交易,无形中建起了一座堡垒。索罗斯要想进来炒,赚了钱也拿不出去,你要带钱进来也不那么容易,不像韩国、泰国、马来西亚、香港可以自由的进出。尤其当时中国的内需比外需要强。很多的国家,如泰国,出口与进口相比较,是进口多,出口少,因此它必须要举债。中国不一样,国内资源丰富,彼此可交流,依赖外部的比例就可能较低。更重要的是,在这次东南亚的金融风暴中,中国的企业注意了两个环节:第一,“十五大”大力推动国有企业改革,中央提出“抓大放小”的政策。放掉小的,这样将来呆账或恶性贷款就会渐渐地减除,有利于把国内的企业作一番全面调整、盘活、壮大。让一些大企业能够代表各个产业创造世界名牌,以带动整个国企改革的成功,这是中国蠃的原因。但另外一方面,当时的这种宏观调控政策对中国的出口却相对不利,因为人民币不贬值。就东南亚地区的国家而言,由于货币贬值,订单都会跑到那里去。如果我们和东南亚出口的东西一样,而我们的售价比人家的高,当然用户会到东南亚去买。所以当时中国企业的图强之道就是赶快改变产业及产品结构,不要跟东南亚这些国家的产品有重迭性。否则,中国的优势就会变成劣势。从上面例子可以理解成功的企业家在为企业调气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必须要从宏观切入到微观;在考虑外部的环境同时,调整内部的结构。不然,我们的企业恐怕会出现危机。危机不可怕,可怕的是危险来临时不懂得调整。只要你懂得调整,危机可变为转机,转机可成为良机。
第三类型是稳健成长型企业。预防重于治疗,第三类型的企业,问题没出来它已准备好了,就像消防器材摆好了,火灾一出现马上消除,根本没有多大的问题。这样的企业,每个人都很谦虚、很客气。同心协力,互相帮助,互相切磋,为整体着想,而不是为个人私利着想。
企业之“气”的清浊度如何区分?有衰气,也有朝气,风格不一样。有朝气的人他心里的态势表现出来的是欣赏别人,肯定自己,我们称他为「自信」;而衰气的人展露出来的是肯定自己,否定别人;我好你不好,这叫「自大」;另外一个模式是我不好,你好;否定自己,肯定别人这是「自卑」,更糟糕的是第三种模式:否定自己,也否定别人;我不好,你也好不到哪里去,一股酸葡萄的味道,我们称他为「自贱」,这种企业当然要垮掉。
有的企业就像田野里的稻穗,越饱满,头垂得越低,值得学习。企业的「业」,业者烦也,烦者难也。佛家讲业障,就是烦恼障,烦恼障就是一个问题解决了,另一个新的问题又出来;一个新的问题解决了,一个更新的问题又出来,不断地有新的问题挑战你,让你感到心里非常烦闷。但因为你烦闷,所以需要你调气,假若我们每一个人都善于运用调气的功夫,把困难当成是磨亮宝石的工具,我相信困难越多,你越乐愿去接受,磨炼出来之后就是一种经验、一种成长、一种实力的增进。人可以没有学历,但是不能没有学习力;人可以没有权力,但不能没有影响力。学习力、影响力,是什么?就是克服困难的能力。困难和挫折是因为你学习不够而造成的,如果一个人学习得够,努力也很充足,就根本没有困难和挫折的存在。再说,人因为敢向困难挑战才能使人积极向上,才能把人的潜能开发出来。管理最重要的问题是如何发挥每一个人的才华和能量,让大家成功。所以什么叫企业?简言之,企业就是困难连续不断的行业,就是要不断调整脚步来适应新环境的行业。
环境变了,你不懂改变、调整,如同今天天气冷一点,你不加一件衣服,还穿着夏天的衣服,当然会感冒。或者生病了不去看医生,你当然会垮掉。所以,不怕环境改变,只怕人没有能力对付环境的改变,没有适应环境的能力。将来企业经营实力的好坏就看你适应环境变化能力的强弱了。适应力越强,经营能力越高;适应力越弱,你经营实力就越差。经营企业一定要七分算盘三分气魄。展现气魄是需要的,但不能像过去太平天国时的战士那样,认为自己是刀枪不入。认识自己才能战胜自己、超越自己。经营企业要七分算盘,就是要重视财务报表的分析和存在的价值与意义。在学校里面考完试了,最在意的就是那份成绩单。成绩好,肯定自己;成绩不好,调整自己,加把劲还是能考好。假如你只用气魄来经营,那是蛮干,是没有意义的。
可惜现在很多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如100人以上、100人以下、50人以下的企业,他们用的方法完全一样。在50人以下一个人能掌管全部,这就是权威式的管理,是用领导者的威力风范让企业发展。到50人以上的时候,他还是用老套来经营,当然就不容易成功。因为在50人以上的企业,你必须要借助「制度」的力量,就如停车场划了很多个停车位,很多人就会自动按停车位去停,假如你连停车位都还没有划出来,光用嘴巴要求大家把车停整齐,可能吗?!当然,这种没有标准,也没有规范的企业是非常危险的。再如100人以上的企业,除了建造一套制度以外,更重要的是建立一套独特的企业文化,并靠着独特的企业文化来与别人竞争。很多人认为企业竞争就是用企业形象为武器,所以花了大笔的钱,丢进人民币100万元、200万元,要追随潮流设定CIS(企业识别系统)。如同让自己穿了笔挺的西装,配上漂亮的头饰,表面上人模人样,但你的内心仍是野蛮的,还是小农心态的,还是老旧的想法与观念,这当然没有用。有人帮你设计CIS,这是企业识别体系,它是等于MI+BI+VI+SI。MI是心灵的识别,也就是理念或思维的识别。因为公司的想法与别人不一样,所以产品才会有优势,消费者首先才会考虑买你的产品。为了避免掉入价格战就要让自己的产品有风格,让自己的思维观念跟别人不一样。有了MI,你才能设计BI。有MI理念识别想法,然后去创造出行为识别。日本人的想法是追求高效率、高速度,所以他走路很快。但马来西亚人追求越慢越好,喜欢悠闲自在的人生,这就是因为观念不一样,产生的结果也就不同,所以理念左右行为,就像:日本有一个企业到马来西亚投资开工厂。到年底发年终奖金时,三位派驻该厂的日本人开始商量:“我们在日本的母公司今年发4个月的奖金,这里应该发多少?”三个人意见不同,有的说发1个月,有的说发2个月,有的说发4个月,最后讨论的结果是发2个月就够了。发完奖金后,他们对所有的员工说:明年初六开工必需准时回来上班,员工回答说:「知道了!」,就都高高兴兴的回家了。
到了年初六,只有三个日本人准时8点来上班,其他的人都没有来。这时日本人很后悔的说,当初假若发4个月奖金就好了,现在糟了,亏待了马来西亚人,他们不来上班了,怎么办呢?到了9点钟时,回来了一位工人,日本人就问:“怎么现在才回来?是不是年终奖发少了,不满意?”马来西亚人说:“不是呀,正因为奖金发多了,花不完,花到今天早上8点才花完,所以我9点钟回来报到。”(听众大笑)这是一个行为模式受制于理念思维影响最典型的例子。
VI是视觉效果,作为企业要素之一,仅是通过广告公司把视觉效果(VI)做好了,你的企业文化就会出来?公司的生产力就会提高了吗?……不,当然不是,还应该要有良好的口碑(SI)才行。很可惜的是我们的企业资金本来就不是很丰厚,但我们却仍一天到晚因「无知」而在浪费、丢钱。买设备被骗,引进的CIS大部分也被骗,为什么?!请记住索罗斯的那句话:「不是我无情,是因你们没有能力来辨识」。而能力辨识的前提是具备知识力,你没有知识力就没有应变力。具备知识力的前提是学习,不学习你当然没有能力。要把CIS搞好,一定要先将MI搞好,一定是先跟老板沟通理念识别,把经营者的人生价值观定位出来,再让经营者的价值观去感染中高阶层人员的价值观,共同建立一种共识,再扩大落实到每一个员工的行为者身上。所以要把一个企业搞好、搞活,未来竞争的武器是对内搞好企业文化,对外树立企业形象。而企业形象的灵魂是企业文化,更是经营企业的真正起点。
那么什么叫企业文化?所谓「企业文化」就是全企业从上到下一起工作的伙伴所共同认可、共同认同的工作与人生的价值观所展现出来的行为模式。换句话说,有人认为赚钱就是为了要花钱,但有些人认为赚钱不能全花光,应该30%消费,30%储蓄,20%投资股票、基金或学习,10%捐给比我们更可怜的人或社会慈善机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看法,在理财方法也应该有不同的方式;很多人只是拚命把钱储存起来,就如同蚂蚁搬食物,没有消化,只是堆积;把资金堆积,其实它的投资报酬率最低,利润近于零,虽然钱放在银行有5%、4%、3%或2%的利息,但不及你把其中一部分拿出来再投资的回报高。企业文化由内而外快速建立了共识,变成解决问题的对策、方法。不论有多少个问题或困难,只要我们将其按重要性的依序排列,“抓大放小”、“对症下药”,再大的困难也会变成容昜的,为什么?例如:地面上有100张美金,98张1美元的,2张是100美元的,你把1美元1张的都捡起来,加起来也只有98美元,你为什么不先去捡那重要的2张100美元呢?200不是大于98吗?把重要的20%做了,就能创造80%的效益。为什么还要做那些微不足道的枝节呢?我们的时间、精力、力量本就有限,理当要用正确的观念来构成正确的企业文化。一旦企业文化定位了,气氛就出来,系统就变了。所以企业文化第一要素是建立共识,有了共识才不会冲突。因为共识是经过大家磨合的工作价值观、生命价值观,大家照着做了,产出的气氛是活泼的、乐观的、热情的、拼搏的,于是系统就出来了。什么叫系统?今天的录影机有小带的、大带的,大带的录完了可以马上放到电视机上,用小带必须copy(复制)成大带才能用。所以将来渐渐地就会为这个产品去改良和创新价值。有人说我这个小带专门为个人专用的,你那个大带看起来笨重,我只用小带的。假如你产品的资讯在这里,你只能去发展小带子,假如我这个产品是要给专业人员使用的,他就会放弃小带子,而去变成大带子,这就是不一样的观念产生不一样的想法,产生不一样的共识。共识有了就有欢愉的气氛,气氛有了就有系统,系统有了,就有我们与众不同的文化,像一个是「善」的文化,一个是「恶」的文化;一个是「大型」文化,一个是「小型」的文化。企业家大、小心态的不同,最后企业文化慢慢发之于外,展露出这个企业的形象,而展露出企业形象之后,你的公司名字就是你的形象。你公司的形象好,名字就好;你公司的名字不好,形象就不好,企业品牌或公司名字一定会跟形象挂在一起。
而我们的产品一定又要跟形象结合。例如,日本给人家的形象是电子产品最好,买电子产品一定找它;德国展露出的形象是机械产品最好;瑞士给人家的形象是手表最好。所以每一个国家最后都有一个企业形象,而这个企业形象是因为人家从使用产品或服务之中,从系统开发和软体应用之中,从气氛交流互动之中,从理念价值观的共识之中导引出来的。所以企业要花一笔钱来做的不是CIS,而是企业文化的共塑,是如何把我们的文化变成优势的文化、良性的文化,而不是落伍的劣势文化。
现在我举个例子来加以说明吧,有些人在经营流通业时,喊出的口号是“货物出门,概不退换”。也就是说你在我店里可以用心选择,否则一旦买单出门,对自己选择的东西要自己负责,不能退货。另外一种售货文化则是“货物出门,概可退换”,甚至当客户来退货时我仍満怀歉意----“我们没有提供一个好的产品质量,没有提供一个好商品功能给你,所以导致你不喜欢我们的产品,我们感到很惭愧,我们感到非常对不起你”。这就是一个想法表现一个文化,我们要选择优势的文化,不要选择劣势的文化。优势的文化把人与人的关系建立在亲情型之上,劣势的文化则是把人的关系建立在工具型之上,这样一个是亲情关系,一个是工具型关系。工具型关系就像卫生纸,擦完鼻涕,就把它丢掉;而亲情关系却不一样,你擦完了鼻涕,会把卫生纸好好地折起来,然后扔到该扔的地方,而不是随便揉一揉就扔掉。不一样的观念造就不一样的行为,不一样的行为造就不一样的习性,不一样的习性造就不一样的命运。所以观念改变,行为改变;行为改变,习性改变;习性改变,命运改变;命运改变,人生就改变。人生要好,命运要好;命运要好,习性要好;习性要好,行为要好;行为要好,观念要对,归根到底还是要观念好。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10-8 09:08:19 | 显示全部楼层
企业经营观念的好坏,就变成了企业有的活得短,有的活得长的差异。我们先来看看企业的生命到底有多长?根据日本《产经新闻》的统计,日本的中小企业能够存活10年的只有18.3%,能存活20年的只有8.5%,能够存活30年的不到5%。我们都知道百年老店非常稀罕,不仅是日本,在整个国际间,即使是美国的企业每天都有倒闭的,而每天也有人创立新企业,所以此起彼伏。这些事实给我们一个启示;优势的企业才有办法继续存活,而企业要永远存活,若没有建构一套合理的、优质的企业文化,那就走不远,也跑不动。
优质的企业文化就是要让每个人将人生的价值观、工作的价值观,变成追求快乐而不是痛苦的一种信念,抱定:对工作我是主宰者,而不是工作的奴隶。因为不同观念会发展为各自不同的企业文化。既然企业靠人,人当然就很重要,人生也只不过两、三万个日子而已,在这两三万个日子中,有些人走得悠闲,有些人走得步履蹒跚。为什么有些人走得无比快乐,有些人走得无比哀伤?因为一些人懂得经营,一些人不懂得经营;一些人懂得在追求过程中创造附加价值,有些人不懂得创造附加值。房地产、股票很少创造附加值,所以容易形成泡沫经济。大家看看日本经济为什么会低迷,因为日本在这段期间股票大起大落、房地产大起大落,搞到最后虽然国民所得很高,但每一个人都非常痛苦,他们的薪水永远赶不上房地产的发飙价格,在这种环境下日本经济只有更加衰落。所以当你不懂得人生,你就不可能把事业搞好。
我们现在进一步来探讨何谓「人生」。日本有一家很有名的企业管理顾问公司,叫田边株式会社,他们的社长竹原一郎先生有一次赴台湾作专题演讲,他说:“日日是人生,人生靠经营,经营靠创新。”微妙地点出了「经营企业、经营人生」的道理,其实,「经营」两字说穿了就像海尔集团的张瑞敏总裁所说:“我当一个总裁,最重要的任务是打造一艘最硬朗的船,让大家出海扬帆。”打造一艘硬朗的船就是组织,企业家的责任就是组织,要把各种不同的资源组织起来。而所谓「经营」的定义:「统合一切的资源和力量,想办法避开风险,去获得最大的利润」,就我们每个人来讲,五官是资源,四肢是资源,身体是资源,你要统合所有的资源发出力量。眼睛可发出力量,当别人与你讲话时,你注视着对方,他就认为你很尊重他,他就把最好的东西给你。假如你的眼睛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0-13 14:11:0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徐老师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10-16 10:15: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完整哈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4-1 11:21:19 | 显示全部楼层
徐老师:还有吗?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0-7 17:44:19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社区首页|美华管理传播网|中国经济管理大学|美华管理人才学校|MBA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美华管理咨询|北京管理培训|天津管理培训|上海管理培训|深圳管理培训|浙江管理培训|广东管理培训|新疆管理培训|内蒙古管理培训|青海管理培训|广西管理培训|西藏管理培训|吉林管理培训|沈阳管理培训|辽宁管理培训|河北管理培训|山东管理培训|安徽管理培训|福建管理培训|海南管理培训|贵州管理培训|四川管理培训|湖北管理培训|河南管理培训|安徽管理培训|江西管理培训|深圳管理培训|广州管理培训|珠海管理培训|香港管理培训|免费公益MBA培训|美华管理咨询|中国管理传播网|全国管理培训认证网|MBA职业经理培训|中国管理人才库|经理圈|Archiver|手机版|美华管理人才学校|学校新浪微博V|管理考证|MBA公益课堂|律师声明: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网站地图

黑公网安备 23018302010102号

QQ

GMT+8, 2024-12-23 08:05 , Processed in 0.027071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ICP备13013142号

Powered by Discuz! Templates yeei! © 2001-2010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