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管理传播网,中国经济管理大学,工商管理MBA专业资源库(29年)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24|回复: 1

【经理口才课堂】面对媒体时的口才:新时代对领导者的要求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6-27 23:54: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面对媒体时的口才:新时代对领导者的要求


身为领导,经常接触媒体是不可避免的。领导代表着企业的声誉和形象,因此在面对媒体的时候就要求领导能够镇定自若,潇洒从容。
1. 实事求是,尊重媒体
新闻界的职业特点是重视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及时性和公正性,而不受其他势力的左右。领导者必须尊重新闻界的职业特点。这就要求尊重新闻记者地位的独立性,而不能把新闻界纯粹当做宣传本组织的工具,诱使或强迫报道有利于本组织的消息。否则就等于轻视新闻媒介的社会地位,结果得不到他们的合作和支持。
而且,新闻媒介讲求实事求是,喜欢真实,反对弄虚作假,因此领导在同新闻界打交道时,一定要诚恳、真挚、实事求是,提供的新闻素材要真实可信,没有人为因素。不要对记者封锁新闻,哪怕是不利于本组织的新闻。提供新闻时切忌自吹自擂,撰写的新闻稿要保质保量,避免滥竽充数。新闻媒介所提出的问题,一般都是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重大事件,涉及面广,与国家政策、形势走向等重大问题往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情况,更要求领导者说话要讲求实事求是,是什么就说什么。确实涉及重大机密,不能向新闻界透露时,也要用外交辞令委婉地表达出来,不弄虚作假。某些领导者为了炫耀自己的口才,往往言过其实,说一些大话,夸夸其谈,不仅有可能不经意泄露出本应属于机密的东西,而且给人以不真实的感觉,引起听众的强烈反感。
另外,与新闻界交往还要考虑对方的具体情况,考虑到听众、观众的心理状态,不能千篇一律,应区别情况,具体分析,促进答问双方的相互理解和双向交流。如果不考虑到对方的心理情绪,只是站在自己一边叙述自己的观点,向对方灌输,甚至强词夺理,强迫对方接受你的观点,就不会给人以实事求是、真实可信的印象。
美国政府也极为重视新闻媒介,努力发挥新闻媒介扬声器的作用。美国政府认识到控制信息的权力是控制社会的一个重要杠杆。而美国新闻界则认为美国总统和政府是美国乃至全世界的头号新闻。基于这种认识,美国历届政府都重视与新闻界的联系,每天早晨白宫办公班子都要决定当天主要推出的新闻。此外,里根的公关班子每天都制作30~60秒的新闻内容插入当天的晚间新闻。而他们极为强调的一点就是报道应真实、公正、全面、客观。这也是基于双方长期合作的需要。
2. 平等相待,一视同仁
领导对所有的新闻机构和媒介,不论地区远近,不论级别高低,都要平等相待。接待这些媒介机构派出的记者、编辑来采访,要一视同仁,以礼相待,使他们都能够平等地获得本组织所提供的各种信息,切忌厚此薄彼,看人下菜碟。对于曾经批评过本组织的新闻机构和记者,要不计前嫌,不结新仇,更不能挟嫌报复,侵犯记者的人权,而应像对待其他机构和记者一样热情接待,为其新闻报道提供方便,保证他们的正常工作。
3. 积极主动,广交媒体朋友
正是由于媒介的重要作用,要求领导者必须能与媒介进行有效的协调和沟通。这就要求领导者能够积极主动地在媒介宣传自己,使自己所领导的组织能更多地为人所熟知,以扩大自身的影响力。
新闻媒介具有传播信息快、覆盖面广、可信度高的特点。社会组织要向国际公众树立自己良好的形象,最为有效的手段就是借新闻媒介塑造形象。
自从大众传播媒介产生以后,我国传统的领导公共关系活动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特别是在我国近代史上,康有为、梁启超等资产阶级维新派,运用报纸等传播媒介宣传的政治改良活动,就是在政治领域开展的一次出色的领导公共关系活动。客观地说,资产阶级维新派尽管依靠的是上层社会的知识分子,但他们对知识分子以外的公众力量以及舆论的重要性还是有一定认识的。例如康有为认为,在民族危亡之时,果能合四万万人,人人热愤,则无不可为者,奚患于不能救!梁启超则指出:凡欲为国民有所尽力者,苟反抗于舆论,必不足以成事。正因为有了这样的认识,康、梁等人运用报纸等传播媒介,在社会上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宣传政治改良的活动。梁、康先后组织强学会、圣学会、保国会,创办《中外纪闻》、《强学报》、《新知报》等报纸,大力宣传变法,使资产阶级改良变法思想深入人心,成为一种社会风潮。胡绳先生曾指出:维新派打出了救亡的旗帜,唤起了群众的爱国热情,因而使他们所发动的政治改良活动,成为一个群众性的爱国主义运动。从这个意义上说,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的宣传政治改良的活动,是一次十分成功的领导公共关系活动。因为它在唤起了群众的爱国主义热情的同时,也使维新派与知识分子等公众建立了良好的公共关系,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维新派与其他公众的公共关系。这与现代领导公共关系的传播活动是一脉相承的。
新中国建立后,到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虽然在中国尚未建立起现代领导公共关系学,但是,党和国家的许多领导人都能较娴熟地运用一些公共关系的技巧和艺术,比如: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面对帝国主义和国外反动势力的敌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在国际交往中主张处理国际关系要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受到国际舆论的赞同,争取到了广泛的国际同情,逐步与各国建立起广泛的国际友好关系。这些活动及行为与现代领导公共关系所讲求的以传播为手段,通过影响社会舆论来树立形象是一致的。
4. 争取媒介信任,赢得公众的心
要以开放、平等的姿态接待新闻媒介,过分拘谨,或高高在上的骄矜都不足取。要因势利导,使采访和谈话的内容,始终在一个可以调控的范围之内。对所谈内容的重点要心中有数,有简洁明了的谈话提纲。
在紧扣谈话主题的前提下,可以穿插趣味性的内容。企业家发表谈话的内容往往是严肃的、数字性较强的,如果一直板着脸谈这类内容,往往容易使新闻记者感到冷若冰霜,通过新闻媒介发表和播放出去后,公众也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距离感,对于企业家的形象感觉也必然是刻板、乏味、不近人情。通篇严肃的谈话无论在报刊上,还是在广播电视中,其传播效果都很有限。相反,如果不时穿插一些带有趣味性的东西轻松一下,传播效果往往会更好。
一个企业家在回答一个女记者提的问题时说:这位小姐是四川人吧,提的问题都很棘手。全场大笑。那位小姐也很高兴,因为说她提的问题棘手,无异于说她的问题问到了点子上。
接着,这位企业家说:棘手是棘手,可是我不得不回答。不回答对不起朋友。大家都等了我半天了,结果只看到我含含糊糊地说半句话,未免扫兴。现在,我就将这件事情的来龙去脉详细地讲给大家。
在这里,这位企业家便通过幽默的话语实现了与记者们的沟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实现和记者、观众的沟通与对话,可以穿插一些富有人情味的内容。
巧妙应对媒体的十大策略
面对媒体的时候一定要讲究策略,既不能逃避又不能过分地亲近,下面的10条策略可以让身为领导的你在媒体面前游刃有余,左右逢源。
1. 积极主动的媒体策略
努力让媒体从你的角度来关注事件。你可以向所有的媒体同时发布信息,也可以将信息透露给某位记者,使其成为内部观点。如果你想先试探一下受众反应的话,后一种策略往往比较理想。
2. 第三方策略
让媒体对某项事件进行报道,但不要突出你的组织。你可以通过其他组织中的评论员提供一些第三方的观点或评论。
3. “硬新闻策略
通过活动、抗议、新闻发布会、社评、游行、研究等方式来制造新闻。或者通过增加热度、呼吁变革、让事件变得更有戏剧性等方式来引发媒体报道。如果能够将你的组织刻画成某家公司或政治流氓的受害者,这种策略就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当然,这种硬新闻的策略也有其消极的一面,它的时效性比较强,其影响力很快就会减弱,而且一旦在受众心目中形成某种印象,你就很难去改变它。通常情况下,这种方法的主要目的在于给政府或相关机构施加压力,或者是攻击你的政治对手。
4. “软新闻或专题策略
软新闻或专题策略属于一种深度报道策略
通常是在媒体的专题版/生活方式等版面或者是访谈节目当中使用。它要求新闻发布者投入较长的时间,要有很大的耐心,并且与相关的编辑、制片人,或记者保持一定的关系,而且双方能够就当前的事情达成一定的共识,或者至少双方都认为这件事情很重要。
5. 快速响应策略
当所有的因素都已经准备就绪的时候,你可以考虑使用这一策略。
如果执行得比较到位的话,你可以通过这种策略使那些攻击你的人反受其害。尤其是当你以从大局着眼或者是直面真正的问题等角度作出响应,并且是用一种悲伤而非愤怒的口气表达出来的时候,其作用更加明显。
6. 低调策略
其目的在于使你的组织保持在媒体视线之外,只要媒体不把你的组织放到焦点位置,该策略就会有效。在使用该策略的时候一定要小心,它很可能会成为对方向你发起攻击的武器。
7. “你可能永远不爱我们,但我们希望你恨我们的敌人策略
该策略的主要目的是暴露对手的弱点。在很多政治运动当中,这种方法很容易被认为是违反公平竞争原则的行为。在使用该策略的时候,一定要保持视角的平衡,要注意去有意识地肯定对方,同时也注意要提出一些具体的问题,而不可一味地泛泛而谈。
8. “要想成为一个好的话题,首先必须成为一个好的资源策略
在使用该策略的时候,你应该向记者们提供更多的帮助
帮助他们了解相关事件的前因后果,而不只是简单地传达信息。通过这种策略,你可以跟媒体建立一定的信任关系
从而可以更加容易地控制媒体的报道。
9. “教育媒体策略
如果你要发布的是一条比较复杂的新闻,千万不要试图快速击中媒体。相反,你应该向对方提供足够的背景资料,举办相关会议并邀请媒体参加等,并通过这种方式来教育那些你所选中的记者和制片人。
该策略属于一种长期策略,但一旦出现引发事件或新的进展,而媒体又从中找到进行报道的机会或理由的时候,它的作用就会立即发挥出来。
10. “累积区域媒体策略
由于那些全国性媒体的新闻容量都比较有限,所以逐个占领区域性媒体的策略经常也会产生巨大的影响。事实上,区域媒体晚间新闻播报的累积受众要远远多于综合性网络电视新闻节目。从技术上来说,做一则区域性新闻要远比做一则全国性新闻的难度要小得多,而且该策略还可以有效避免过度曝光。该策略通常是以面对面采访或通过卫星媒体巡回播报。
言语沟通与非言语沟通
身为领导,在面对媒体的时候既有言语沟通又有非言语沟通,诚然言语沟通对于媒体采访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但是非言语沟通对于树立自己和企业的形象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因此只有把言语和非言语沟通做到协调统一,才能展现给媒体和大众一个最完美的形象。
1. 记者采访中的言语沟通
跟受众当中的一个人进行交流。想象你正在那个人的起居室里。尽量让自己听起来不是那么正式,就像一对一交谈时那样。不要认为自己是在面对一大堆没有感觉的受众。语言要有力量、充满热情、保持友好。注意礼貌,但语调要坚定、果断。
1)语句要简洁
注意言语中不要出现以及其他重复性的言语障碍。最好能够在每个词之间都保持一定距离。
2)控制你的语速
如果你的语速太快,受众就会产生一种挫折感,他们会感觉你很匆忙或者是内心充满犹疑。所以在采访过程中一定要随时调整语速响录像效果的服装。
头发不要贴到脸上。
4)关于衣着和外表的一些建议
你的衣服应该支持或强调你的信息。选择适当的衣服,以便给观众留下预期的印象。
如果戴眼镜的话,最好不要带会反光的眼睛。不要带半框架镜,或者是任何会挡住你眼睛的镜片。而且要确保你的眼镜不会在采访的时候滑到鼻梁上。
记住,衣着能够强化你的信息和语调,并突出你的自信,反过来说,它也会破坏你的信息以及你的可信度。
如何处理棘手的媒体采访
在采访的过程当中,采访者经常会提出一些可能会给你带来麻烦的问题,下面我们将讨论一下应该如何处理这些问题。
1. 当对方提出一些别有用心的问题的时候
问题:他的指控对你的机构造成了多大的伤害?
答案:非常抱歉,我并不同意你的说法。事实上
建议:不要接受对方问题的前提条件,你可以忽视它。或者你也可以礼貌而坚定地反驳对方问题的前提条件,并接着说出你想要传达的信息。
2. 当对方提出一些诱导性问题的时候
问题:你是否觉得这家公司过于贪婪了?
答案:我不这么认为。他们是一家非常有竞争力的企业
建议:不要重复对方的诱导性词语(比如说贪婪),你甚至可以予以否认。在不重复诱导性词语的情况下进行反驳。
3. 当对方要求你发表个人观点的时候
问题:你个人怎么看这件事?
答案:我觉得问题不在于我的个人观点。问题是
4. 当对方要求你代表其他人发言的时候
问题:你觉得市政府会做出怎样的决定?
答案:这个你恐怕要去问市政府。
建议:不要回避问题。只代表你的组织发言。
5. 当对方提出一个你不知道答案的问题的时候
问题:这次的投资金额是多少?
答案:我现在还不能确定。不过我可以帮你查一下。
建议:告诉对方你不知道,并主动提出帮对方进行查询。永远不要撒谎,不要猜测。
6. 当对方提出一个你知道答案,但却不能说的问题的时候
问题:你们的报价金额是多少?
答案:这个我不能说,因为
这属于机密信息;
这件事情目前尚无定论;
我不适合就此事发表评论;
这个问题非常敏感;
这个问题目前还在讨论/评估/协商。
建议:告诉对方你为什么不能给出答案。
7. 当对方给你两种选择的时候
问题:你们是要增加资助金额呢,还是要维持现状?
答案:都不是。我们的目标是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建议:忽视对方提出的两种选择方案。或者直截了当地说出你的观点。
8. 当对方提出一个情感上带有偏向性或者是带有敌意的问题的时候
问题:你们难道不是在扼杀客户吗?
答案:当然不是。如果你问我他们是否要多拿出一些钱,那很不幸,答案是肯定的。
建议:在回答对方问题的时候不要带有敌意或者带任何感情色彩。要立即干脆地否定对方的说法。或者用不带感情色彩的说法来重复对方刚才说过的话。
9. 当对方提出一个带有敌意但却包含一些实情的问题的时候
问题:为什么你们没能赶上最后期限,结果破坏了你们的信誉呢?
答案:的确,我们没能赶上最后期限,但我们已经跟对方协商了一个新的发货日期。
建议:用你自己的语言重复对方刚才的话。
10. 当对方在某个问题上一再纠缠的时候
问题:那么你为什么不愿意公开这项战略呢?
答案:正像我说过的那样,这项战略已经准备启动,我们会在适当的时候对外界公布。所以我们此刻再讨论这个问题是毫无意义的。
11. 如果采访者明显表示不愿意放弃
答案:我想我们刚才已经谈到了这件事情
或:重复这个问题并没有太大意义。在这个问题上,愿意说的我都已经说了。
建议:礼貌而坚定地告诉对方你并不准备屈服。重复你的信息,让采访者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是现场直播的话,采访者显然会考虑自己的形象
他并不想让受众感觉他是在对你进行骚扰。如果是录播的话,该记者很可能会坚持提问,直到他得到自己想要的回答。
12. 当对方提出一些开放或模糊的问题的时候
问题:跟我们谈谈你的组织吧?
答案:请问你对哪一具体的方面感兴趣?
建议:如果你没有真正理解问题的话,请对方澄清,或者你也可以利用对方的提问来传达一些有利于你的信息。
13. 当对方谈到某些谣言的时候
问题:据说其他团体也想申请证书。
答案:回应谣言显然是不适当的。只有当问题真正出现的时候,我们才需要去解决它。
或:到目前为止,我并没有找到证据来支持这个谣言。
14. 当对方提出一些假设性问题的时候
问题:如果双方不能达成一致的话,你们会怎么办?
答案:我不想进行假设不要假设。表明对方提出的问题只是个假设。
15. 当对方提出一个由很多部分组成的问题的时候
问题:这些变革将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你是否能够同时继续
或者说,你是否将不得不
答案:你刚刚提出了一系列问题
(告诉对方你很清楚他的问题)我们首先谈谈你的第一个问题。这些变革将会使我们更加高效
(然后选出那个你想要回答的问题)。
建议:你不一定要回答对方的所有问题。
16. 当对方要求你向其他人提出建议或推荐的时候
问题:关于这件事情,你会向主管人员提供怎样的建议?
答案:主管人员会听取来自许多方面的建议,而且,如果想知道我的想法的话,他会通过适当的方式来接洽我的。我可不想通过媒体来对主管人员提出任何建议。
建议:不要当众提出建议或进行任何推荐,除非你希望给对方施加公众压力。
17. 当对方对你表示同情的时候
问题:我想同时应对这么多问题一定很辛苦吧?
答案:哦,我觉得这并不是主要问题。要知道,我们都得各尽其职。
建议:不要因受对方引导而盲目同意对方的观点。
18. 当对方提出一个二选一的问题的时候
问题:你有没有做这件事情?
答案:是的,我做了(或者不,我没做),让我解释一下我为什么
建议:不要逃避问题,那样会让人感觉你有些不安。
19. 当对方是在进行单方面提问的时候(当受众已经很明显地看出了这一点之后)
答案:你这个问题背后的假设很有趣(或显然,你对这件事情有着自己的看法)
建议:这是在告诉提问者以及受众你已经认识到了对方的用意。注意语调,一定不要让人感觉你充满防御心理。
20. 当对方采用一种玩世不恭的口气进行提问的时候
问题:好了,你不是真的那么认真吧?
答案:如果你不介意的话,坦白讲,我觉得你的口气有些玩世不恭。为什么会这样呢?
建议:不要让人感觉你是在咄咄逼人或充满防御心理。
21. 当对方淡化当前正在谈论的话题的时候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6-27 23:54:44 | 显示全部楼层
21. 当对方“淡化”当前正在谈论的话题的时候
答案:“如果你愿意的话,你可以淡化这件事情(停顿) 但很多人都不会同意你的这种方法 (或我不知道这件事情有什么好笑的 )”
建议:语调要保持友好、理性,不要让人感觉你充满了防御心理。
22. 当对方是在陈述观点,而非提出问题的时候
答案:“在发表完这段评论之后,你有什么具体的问题吗?”
23. 当对方打断你的时候
当你第一次被打断的时候,不要介意。等着对方讲完,然后你再继续讲。
答案:“我想继续谈完刚才的话题,因为这非常重要 ”
建议:你越早告诉对方你不会轻易被打断,对方在接下来的谈话中打断你的可能性就越小。不要去跟打断你的人抢着讲话。
24. 当对方提出一个无关问题的时候
问题:“你怎么看待自己的破产?”
答案:“那可是一段痛苦的经历,我们抽时间另谈吧 那跟我们现在讨论的话题并没有什么关系 (或是的,怎么啦?)”(微笑)
建议:迫使对方调整话题。
25. 当对方提出的问题有些跑题的时候
答案:“我想我们有些跑题了。还是让我们接着谈谈刚才的话题吧 ”
26. 当对方向你进行机关枪式的提问的时候
在这种情况下,对方会一连串地提出很多关于各个方面的问题。
答案:“我们好像谈论得太多了(暂停) 让我首先集中谈论一下你刚才讲过的一个方面吧。”
27. 当对方保持沉默的时候
在你已经给出答案之后,若对方保持沉默。
你也保持沉默。
如果是在进行电视采访,你可以轻轻地点点头,看着采访者,做出一副期待的表情。
28. 当对方给出错误信息的时候
答案:“我想首先纠正一下你刚才说的事情 ”
29. 当对方在“鸡蛋里挑骨头”的时候
答案:“我想我们是在 鸡蛋里挑骨头 ”
建议:确保该问题并不会引起严重后果或者并非那么重要。
30. 当对方提出一些不客气的问题的时候
问题:“你是一个残忍的家伙吗?”
答案:“别绕弯子了。你为什么不直接一点呢?(微笑)”
或:“不,你为什么会问这个问题呢?”
建议:你的回答一定要简短。不要让人感觉你“受到了冒犯”。
31. 当对方提出一些恶意或粗鲁的问题的时候
问题:“这难道不是再次证明你是在向公众撒谎吗?”
答案:“事实上,这个问题恰恰说明是你,而不是我,可能会出问题。”
或:“我非常尊重你,可我不尊重这个问题。”
32. 当对方是在进行“钓鱼式”提问的时候(这些问题似乎并没有明确的目的性)
答案:“不好意思,我想问一下您提这些问题有什么意义?”
33. 当对方提出“你能向我们保证 ”的时候
答案:“我不能那样保证,但我可以保证我会尽力 ”
34. 当对方提出“你能保证 ”的时候
答案:“不,但我可以保证我会尽力去 ”
35. 当对方突然采访你的时候
答案:“一会我要参加一个重要会议,不能回答这个问题。如果大家感兴趣,明天我将举行招待会,回答大家提出的任何问题。”
或:“对不起诸位,我由于有重要的事情需要办理,今天不能回答你们的提问。”
如何应对不同形式的媒体采访
身为企业领导,只有在充分了解了媒体各种采访形式之后,才能够从容地面对,才能够充分地发挥自己的语言优势。下面就介绍几种常见的采访形式以供参考。
1. 面对面采访
如果要进行一场面对面采访的话,你通常会提前很长时间得到通知,这样你就会有很多时间来进行准备。在进行实际采访的时候,你沟通的方式通常要比你讲话的内容更加重要。
下面给出一些提示。
不要打断 比如说对方的电话等。
找一个方便的采访地点。
采访时通常会录音,所以如果你不相信该记者或者你要谈论的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话题,建议你问清对方自己是否也可进行相应的记录。
印刷媒体的采访通常更有深度,所以一定要做好充分准备。
广播采访的目的是从你这里得到一些“录音片段”和“现场情况” 其中通常会包含一些来自周围环境的声音,比如说电话铃声或者是你的工作场所经常会出现的一些声音。事先检查办公室的工作环境(比如说墙上的海报等);在接受采访时注意你的面部表情以及肢体语言等,以免不小心流露出一些负面信息。
尽量采用非正式的风格 让采访者和你自己都感到轻松。
注意那些“随口说出的”言论 无论是在采访之前、采访当中,还是在采访结束之后 它们很可能会成为引用的对象(尤其是当你放松警惕的时候)。
2. 电话采访
通常情况下,对方会对采访进行录音。如果你不确定的话,建议你事先询问清楚。
把电话放到距离你嘴巴一英寸的地方。
一定要在声音中表现出你的力量和自信;对关键词要进行强调;发音清晰,语速要放慢。
上身保持直立。
不要因为沉默而感到压力。
在开始回答问题之前,稍微停顿一下,整理好你的思路。
语调要欢快、充满热情。
面部表情要生动。它会使你的语调充满热情。
重复你的信息。
在结尾的时候进行总结。
永远不要发脾气。
不要发出“呃”的声音 尤其是在接受广播电台采访的时候。
3. 在录音棚内举行的直播采访
保持令人愉快的语调,同时要注意跟采访者保持目光接触。
面部表情要丰富,或者是通过微笑使你的语调充满热情。
发音清晰。
降低语速,语调要富有变化。
回答问题一定要简短(最多不超过30秒)。
想象你在进行一场“充满活力的对话”。尽量使你的语调和节奏跟采访者保持一致,除非对方开始变得令人讨厌(在这种情况下,你的语调要跟对方形成鲜明对比)。
想象有一位听众正在家里或在车上听你讲话 试图在心理上跟这位听众建立联系。
4. 跟其他嘉宾进行连线
不要让其他嘉宾影响了你的原定计划。
不断在他们所说的内容和你所传达的信息之间建立联系。
在表达不同意见的时候,语气要坚定,但态度要礼貌。
谈话时不要夹杂私人情绪。
表现出一定的幽默感(但不要咄咄逼人,也不要去讽刺挖苦别人)。
直接回答主持人提出的问题,但说话的时候大部分时间要冲着其他嘉宾。
5. 热线广播节目
事先要了解媒体形式是怎样的,了解热心听众是否可以跟嘉宾进行长时间互动,主持人是否会在第一个问题之后就开始介入等内容。
你的目标是说服听众,而不是打来电话的热心听众。
尽量跟热心听众建立关系。称呼对方的姓名,在回答问题之前先确认对方的问题,比如说,“你提出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
如果你发现对方并不能接受你的观点,礼貌地表示“尊重对方的权利”,然后接听下一个电话。
一定要对热心听众表示尊重 即便对方可能并不值得你这样做。你会在其他听众心目当中建立好感。
通常情况下,你可以直接跟热心听众进行对话,无需通过主持人。
当你不希望跟对方进行争论的时候,你可以转向主持人,“约翰,我想玛丽提出了非常有趣的一点 ”
准备好一些其他谈话内容,因为听众可能要过一段时间才打来电话。
6. 在摄影棚里进行电视采访
提前赶到摄影棚,熟悉环境,让自己变得放松。
通常情况下,你首先会被带到化妆间(提前检查对方是否会提供化妆服务)。
化完妆后,你会被带到等候间或直接带到现场。保持安静,服从现场指导人员的安排。
在这段时间里,你可以喝些水 不要喝咖啡,同时你也可以进行深呼吸练习。
如果你有任何要求的话,直接告诉现场指导,他会把你的要求转达给控制室。
了解哪个镜头距离你最近 如果你需要直接向观众讲话或者是要展示一些东西的话。
在开始之前,询问采访者第一个问题是什么,这样你就不会惊慌失措了。
7. 当摄像机红灯亮起的时候
尽量在你的面部表情和语调当中表现出你的热情和活力。
不要去想自己在面对成千上万(或成百上千万)名观众,那样只会让你心理上压力更大。
把这次采访想象成你正在跟一位观众进行一次有趣的谈话。
你可能一直都在镜头上,所以一定要注意自己的行为和表情。
尽量跟采访者保持较多的目光接触。
尽量不要去看你在监控器里的样子,那样只会分散你的注意力。
保持沉着、冷静、镇定,语调中要流露出理性和公正。
8. 远程采访(现场直播或录播)
在进行远程采访的时候,往往是记者在一个地点,而你(有时是好几位嘉宾)在另外一个距离很远的地方冲着电视摄像镜头讲话。
直接看镜头,不要去看电视监控器,也不要东张西望。
把摄像机镜头想象成采访者的眼睛。尽量采用一种低沉、动人的语调。
一直看着镜头 即便是在其他嘉宾或者是主持人讲话的时候。
如果有其他嘉宾的话,你可以直接跟他们进行交流 不要通过采访者。
在讲话的时候,感觉好像跟主持人在一个房间里 不要大声喊叫。
面部表情要生动,展现你动人的风采。
尽量使用一种放松、非正式的“对话性”语调。
确保耳塞被紧紧地固定在你的耳朵上。如果它掉出来的话,立刻平静地将其放回原位,然后继续接受采访。
不要在有人提问或其他嘉宾讲话的时候看着镜头之外的地方。
如果没有听到问题,礼貌地请采访者重复一遍。
最后,如果是录播的形式,当你看到屏幕上的提问者是制片人(而非实际采访你的那位记者)的时候,请不要感到意外。
9. 现场热线电视节目
有主持人(可能是在录音棚里,也可能是通过卫星进行的远程采访)以及热心观众参与的采访,它很容易使你和你所谈论的话题成为大众的焦点。接受这种采访确实有些冒险,所以必须要慎重对待。
基本原则:
这种采访实际上是一系列谈话,而不是一次“质问”,所以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你一定要:有趣、简洁、让人感觉容易相处,并且带有一些自嘲式的幽默。
如果你跟主持人处于同一间录音棚,一定要在对方提问的时候直接看着他。在接听热线电话或回应热心听众的时候,目光要转向摄像机镜头。
如果是在接受一次通过卫星进行的远程采访,你可以在主持人或热心观众讲话以及你在回答问题的时候看着摄像机镜头。
尽量记住热心听众的姓名和地点,在回答问题的时候一定要首先回应对方的问题,然后再进行具体的解答。答案的长度不应当超过30秒钟。
10. 电视采访 面对面(录播)
留出大约15分钟时间给工作人员布置场地,最后再留出15分钟时间收拾一切。如果工作很忙,建议你不要在办公室接受采访。
选择一个比较适合电视节目工作人员及设备的地方。不要让他们把你安排到一个生硬、“官僚味很浓”的地方(比如说办公桌后面)。
提前准备好一些有趣的视觉工具(比如说海报、表格等)或者是背景来提高采访的视觉效果。
在接受采访之前,一定要把那些你不想在镜头上出现的物品、文件、海报等收起来。
对整个采访过程进行录音(或录像),这样你就可以保留一份自己的记录(事先要征得对方同意)。
采访者通常会需要一到两段可以使用的“录音片段”,所以你一定要做好准备。
放松。准备好进行“表演”,比如说接听一个电话或者是走进办公室等,以制造“现场感”。
采访结束之后,你通常会被要求“点点头”,假装是在跟记者进行谈话(为了满足后期剪辑工作的需要)。这时候麦克风仍然在你身上,所以千万不要说一些会让自己后悔的话。采访结束之后,你或其他人应该留在录音棚里看着采访者“重新提问”(在这个过程当中,镜头会被转向采访者,他将会把所有的问题全部重复一遍)。注意采访者重复提问时的语调和用词应该跟实际采访时相同(这种情况通常出现在新闻杂志节目或时间较长的“专题新闻”当中)。
在面对新闻杂志记者或在录音棚接受采访时,在一两个最重要的答案中提到采访者的姓名,从而可以增加对方播出该段对话的可能性,比如说,“好吧,比尔,这是一个我们正高度重视的问题 ”
因为对方要首先经过剪辑,所以你不一定要(也不应该)使用那些消极的词汇或给出问题的框架。只要用自己的话直接回答问题就好了。
11. 突击采访 一名或多名记者
可能是“伏击风格”,如在大厅里,或在楼梯上,也可能是在一场演讲或新闻发布会的后台进行的一对一的采访。
回答问题时一定要简短(5~20秒)。
让谈话沿着自己预定的轨道进行,尽量重复你的主要信息,从而增加被播出的几率。
不要指代以前的答案(不要说“正像我前面谈到的那样”)。
如果采访你的是一群记者的话,不要在回答问题时提到任何一位记者的姓名 如果是那样的话,其他的广播记者将无法使用你这段讲话。
不要给你的答案编号。
不要回答所有的细节问题或问题的所有方面。只回答重要的问题或问题的一个方面,然后把话题转移到你的信息轨道上。
在对方提问时若有所思地低下头去(好像你在听对方提问),这样你可以控制自己的语速。对方提问结束的时候,你可以停顿一下,然后抬起头,直接面向提出问题的那位记者说出你的答案。这样你可以在“录音片段”开始之前给自己一些时间去思考。
放慢语速。不要在还没想清楚的情况下说出答案。时常通过简短的停顿来强调重点词,同时给你一些时间去思考。
无论对方的问题多么尖锐,都要保持低调和冷静。
不要让突击采访持续的时间过长 最长不应超过10分钟。一旦你说完自己想说的话,立刻跟对方表示抱歉,然后礼貌而坚定地离开。
如果记者不停地向你提出问题,你可以重复自己的核心信息(这些信息通常比较简短、空泛,比如说“我们的目标是确保 ”)或向记者保证你“在得到更多信息之后”会答复他们,然后离开。
12. 记者招待会
关于如何准备一场新闻发布会,请参见“事件规划”部分。
主持人 可以是你的公共事务部分负责人,也可以是你的媒体秘书来制定记者招待会的基本规则。
要求记者在提问之前首先进行自我介绍。
要求每个记者只能提出一个问题。
设定时间界限 大约为30分钟。
发言人 或者是新闻人物 做开场陈述:
开场陈述通常为5~10分钟,目的在于向记者传达核心信息。记得在为记者准备的媒体包里放上一份开场陈述的打印稿。
使用视觉工具来说明此次事件,你所关心的问题以及你所要传达的核心信息。
结束:主持人可以通过倒计问题,比如说“还有最后三个问题 ”、“最后两个问题 ”、“最后一个问题”的方式来结束此次会议。
不要让会议的时间持续过长 最多不超过30分钟。
在会议即将结束的时候,告诉记者后续采访、下次记者招待会或吹风会的时间安排。
13. 适用于电视的视觉辅助工具
视觉工具通常在电视采访以及记者招待会的时候使用,其目的在于强调你的信息,或者澄清那些关键性信息。比如说:
35毫米长的图片(事先跟制片人征求一下适当的尺寸);
将视觉工具保存在软盘或光盘上;
将说明资料制作成视频形式(事先询问电视台是否有任何格式上的要求);
照片,使用一些彩色图表卡片,卡片长与宽的比例通常为4 3;
海报大小的图表;
地图/模型/实际物品;
产品展示。
14. 如何在摄像机前展示视觉辅助工具
如果是在录音棚里的话,建议你事先告诉制片人你准备使用一些视觉工具。然后跟导演商量好使用这些工具的具体方式。一定要做好事先的沟通。
如果是在记者招待会上,建议你把视觉工具放在一个架子上,或者你也可以使用投影仪,这样可以方便摄影记者进行拍摄。
除非你马上就要用到这些视觉工具,否则不要让其他人看到;在使用视觉工具之前给导演几秒钟时间进行准备,这样摄影师才能转到适当的位置进行拍摄。
把视觉工具清晰地呈现在摄像机镜头前。要放稳,稍微向前倾斜一点,这样可以避免反光。注意不要让视觉工具挡住你的脸。
在讲话的时候要冲着记者或采访者,而不是你的视觉工具。
讲完之后,慢慢地放下手中的视觉工具,这样可以留给摄影师足够的时间做准备。
图表要简单;观众(和记者)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里轻松地理解并吸收太多的细节性信息。
如果是在进行现场直播或者是录播,而且如果你准备的视频资料、幻灯片或照片出现在电视监控器上的话,在讲话的时候一定要冲着摄像机镜头,要让你的讲话跟你所展示的视觉工具保持一致。
精彩必读
朱镕基在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
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1998年3月19日)
1998年3月17日,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决定朱镕基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3月19日上午,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记者招待会,朱镕基总理率同李岚清、钱其琛、吴邦国、温家宝副总理会见采访本次大会的中外记者,并回答记者提问。
美国《时代》周刊记者:上周我曾有机会到吉林省和辽宁省去观摩了当地的村民委员会的选举,这种选举使得村民们有机会选出他们希望选出的村长,或者是把他们不喜欢的村长赶下台。你个人对于建立这样一种体制是否支持?也就是说,允许所有18岁以上的中国人都不仅能够选举他们所在地的领导人,而且也能够选举国家领导人,包括国家主席和总理。如果你赞成这种做法,你认为需要多长时间中国才能够实现这种制度?如果不赞成,理由是什么?
朱镕基:我知道已经有一个美国的基金组织到中国来,对这种选举进行过调查,并且发表了非常肯定的意见。目前这种民主的制度不但在农村,而且也在企业中实行,例如,民主评议厂长,民主审查财政账目,一部分企业民主选举厂长等等。我认为这是非常好的一个方向。至于如何选举国家主席和总理,这是一个政治体制问题,要从中国的国情出发。中国不同于外国,东方不同于西方,我们有自己的选举制度。
中央电视台记者:今后5年对中国的改革和发展非常关键。你认为当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最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是什么?
朱镕基:对本届政府的任务,去年,江泽民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已经提出明确要求;刚才江泽民主席和李鹏委员长发表的讲话,又对本届政府的任务做了具体规定。如果说得具体一点,我可以把本届政府要干的几件事情概括为“一个确保、三个到位、五项改革”。
“一个确保”,就是东南亚当前的金融危机使中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我们必须确保今年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达到8%,通货膨胀率小于3%,人民币不能贬值。我们必须做到这些,因为这不但关系着中国的发展,也关系着亚洲的繁荣和稳定。我们实现这些目标的主要手段是提高国内的需求。由于我们最近几年宏观调控成功,采取了适度从紧的财政货币政策,控制了货币的发行,使通货膨胀指数降得很低,因此有可能拿出较多的财力来刺激国内需求。这个需求就是加强铁路、公路、农田水利、市政、环保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高新技术产业的建设,加强现有企业的技术改造;当然还有住房建设,因为这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新增长点。
什么叫做“三个到位”?第一个“到位”,就是我们已经确定用3年左右的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进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第二个“到位”,我们去年召开了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确定要在3年的时间里彻底改革我们的金融系统。就是说,中央银行强化监管,商业银行自主经营,这个目标也要在本世纪末实现。
第三个“到位”,是政府机构的改革。这次大会上通过的中央政府机构改革方案已经把40个部委精简为29个,政府机关的人数准备分流一半。这个任务要在3年内完成,相应地,各级地方政府也要在3年内完成机构改革。我讲的3年内完成,是指分流出来的政府机关的一半干部3年内都能够到达充分发挥他们作用的岗位上。至于分流工作,今年就得完成。也就是说,新一届政府成立以后,在“三定”方案(定职能、定机构、定编制)确定后,今年这一半人就分流了,但完全到位则需要3年时间,因为分流的这一半人要经过培训,并考虑到他本人的志愿,把他分配到合适的位置上去,这就需要比较长的时间。
关于“五项改革”,第一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中国由于农业政策的成功,已经连续3年丰收,中国粮食的库存现在达到历史最高水平。我可以负责地说,中国即使再遭两年大的自然灾害,粮食也不会缺乏。但是由于粮食库存庞大,政府财政补贴也相应增加,我们必须针对这个问题进行粮食购销体制的改革。
第二是投资融资体制改革。因为现在的投资融资体制主要是行政审批制度,不能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这就产生了许多重复建设,必须进行根本的改革,使之能够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
第三是住房制度改革。住房建设将要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但是我们必须把现行的福利分房政策改为货币化、商品化的住房政策,让人民群众自己买房子。整个房改方案已酝酿3年多。我们准备今年下半年出台新的政策,停止福利分房,住房分配改为商品化。
第四是医疗制度改革。我们在下半年将出台一个全国的医疗制度改革方案,来保证人民群众的基本福利。
第五是财政税收制度改革的进一步完善。现行财税制度是1994年改革的,取得了极大成功,保证了每年财政收入以很高的速度增加。但是,目前存在的一个问题是费大于税。很多政府机关在国家规定以外征收各种费用,使老百姓负担不堪,民怨沸腾,对此必须整顿和改革。也就是说,各级政府机关除了必要的规费以外,不允许再巧立名目向人民群众收费。
最后我还要讲,科教兴国是本届政府最大的任务。江泽民主席非常重视这个问题,多次阐明科教兴国的重要性。但是我们因为资金不足,贯彻得不好。钱到哪里去了呢?政府机关庞大,“吃饭财政”把钱都吃光了。其次,在各级政府的干预下进行了不少盲目的重复建设,几十亿、几百亿元的一个项目,投产之后没有市场,倒把原有的一些企业挤垮了。这就使得中央的财政和银行都拿不出钱来支持科教兴国的方针。因此,本届政府决心精简机构,减掉一半的人,同时制止重复建设,把钱省下来贯彻科教兴国的方针。中央已经决定,成立国家科技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我担任组长,李岚清副总理担任副组长。这个决定已经江泽民主席批准。我们有决心进一步把科教兴国方针贯彻到底。
法国《世界报》记者:当中国在考虑进行国有企业改革的时候,正是韩国的大财团非常成功的时期,但是最近这些大财团纷纷出现了问题,有的还垮台了。他们失败的经历会不会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产生影响?特别是考虑到当前的金融危机,中国是否会放慢国有企业改革的速度?
朱镕基:我对于韩国企业的经验不作评论,但是,对于在这次亚洲金融危机中各国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很好地借鉴。这次亚洲金融危机不会影响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进展。在3年内,也就是本世纪末,国有大中型企业中的亏损企业大多数摆脱困境是完全能够实现的。我认为,外国舆论对中国国有企业的困难看得太大了。我们讲中国国有企业的亏损面现在有49%,这是按企业的个数来统计的。中国的工业企业有7.9万个,有的很小,只有几十个人。按这个数目统计,当然亏损面很大。可是,500个特大型国有企业向国家交纳的税收和利润占了全国税收和利润的85%。这500个特大型企业亏损面只有10%,也就是50个。我们认为,从总体上讲,用3年时间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是能够实现的。
香港无线电视记者:当年的“六四”事件对新一届政府有没有历史经验可以吸取?你曾说过,不管香港成为什么基地你都会去香港。请问你再去香港时如果有人请愿要求平反“六四”,你怎么看?
朱镕基:对于发生在1989年的政治风波,我们党和政府及时采取了果断措施,很好地稳定了全国的局势。对此,我们全党的认识是完全一致的。最近几年,我们党和政府的历次会议对此都作出了正确的结论,这个结论不会改变。当时我在上海工作,上海是完全和中央保持一致的。
至于香港,过去我就想去,而且去过了;现在我还特别想去。但现在我当了总理,失去了部分“自由”,不能想去就去,可是我一定会再去。至于香港人民对我去香港是表示欢迎,还是示威、抗议、游行,那是香港人的自由。但是我想,香港任何组织的活动,都必须符合《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符合香港特别行政区的法律。
俄罗斯《苏维埃俄罗斯报》记者:有人讲,因为你不像有的中国领导人在苏联留过学,所以也许你当总理后会在中国对俄罗斯的态度方面带入一些新的内容。你能否介绍一下你的政府在制定对俄罗斯的政策方面有什么考虑,你对中俄关系的发展有什么看法?
朱镕基:我在上届政府担任副总理,主要负责经济工作,外交管得很少,但是我从来没有考虑过对俄罗斯的外交政策会有任何的变化。我将继续坚决贯彻执行江泽民主席和李鹏同志任总理时所制定的外交政策。我是否可以请钱其琛副总理对这个问题做一点补充呢?
钱其琛:任何一届政府里面有人在苏联或者其他国家留过学,就认为这届政府一定对那个国家怎么样,我看这个逻辑不存在。不管从哪里学习回来,有什么经验,中国政府都是代表中国的。
香港凤凰卫视记者:去年亚洲爆发金融危机,香港的危机也开始显现。现在香港经济回升,股市指数又创新高。请问香港如果出现困难,中央政府会采取什么措施帮助、支持?人们称你为“经济沙皇”,你对此有何感想?
朱镕基:去年发生亚洲金融危机;10月份,香港也发生了“股灾”。但由于香港经济结构比较完善,经济实力较强,有980亿美元的外汇储备,特别行政区政府领导有方,采取措施得力,已经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中央政府高度评价特别行政区政府采取的对策,也不认为香港今后会遇到不可克服的困难。可是,如果在特定情况下,万一需要中央帮助,只要特别行政区政府向中央提出要求,中央将不惜一切代价维护香港的繁荣稳定,保护它的联系汇率制度。
对于外界称我为“中国的戈尔巴乔夫”、“经济沙皇”等,我都不高兴。这次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对我委以重任,我感到任务艰巨,怕辜负人民对我的期望。但是,不管前面是地雷阵还是万丈深渊,我都将一往无前,义无反顾,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我虽然很怕辜负人民的期望,但是很有信心。只要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全国人民,我相信本届政府将无往而不胜。
日本《经济新闻》记者:亚洲金融危机是否会影响中国开放金融市场?在2000年前有没有可能实现人民币兑换完全自由化?
朱镕基:亚洲金融危机不会影响中国金融改革预定的进程,也不会影响中国金融、保险事业的对外开放政策。中国已经实行了人民币在经常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至于人民币的完全可自由兑换,也就是在资本项目下的可自由兑换,按照我们预定的改革进程,将在中国中央银行的监管能力能够达到的时候再实行。
新华社记者:国外舆论认为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但是近年来国内市场出现了相对饱和,你如何看待中国市场的潜力?
朱镕基:中国是全世界最大的潜在市场,但是由于多年没有解决的重复建设问题,现在很多产品出现了供过于求的情况。即使这样,中国目前对许多产品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中国钢产量达到1亿吨以上,这个市场还小吗?中国每年增加程控电话两千万门以上,世界第一,这个市场还小吗?可惜,6CD生产得太多,世界第一,卖不出去。中国现在需要的是经济结构的调整,所以我们今后要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强农村广大市场的开发,加强人民群众关心的住宅建设,这个市场大得不得了。现在中国的市场远未饱和,我们欢迎外国的投资者踊跃到中国来投资。
英国《金融时报》记者:中国国有企业改革和金融改革遇到哪些困难?你说要用3年时间完成这些改革,会不会推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进程?是不是要等中国对银行系统进行非常彻底的改革之后,才能向更多的外国银行和保险公司发营业执照?
朱镕基:金融改革我们规定了3年的目标,但是实际上今年就要基本完成改革的任务。我们定3年的目标是因为估计到这一改革的艰巨性。至于参加世贸组织的问题,现在请李岚清副总理回答。
李岚清:我想讲三点。第一点,中国对于加入世贸组织的态度是积极的,我们为此进行了11年的谈判,参加了乌拉圭回合谈判的全部过程,并签署了最后的一揽子协议。我们之所以采取这样积极的态度,是由于我们认为世界的贸易和经济合作要有一个统一的规则,否则会引起区域保护主义,甚至会引发贸易冲突,这对谁也不利。
第二点,中国需要世贸组织,但是,世贸组织没有中国这个在世界贸易排位上是第十位的国家参加,我看它也很难发挥应有的作用。现在有少数成员认为中国很需要世贸组织,而世贸组织并不太需要中国,我认为这是一个不太正确的看法。
第三点,我们进入世贸组织,准备承担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应当承担的义务,但同时也要享受应当享受的权利。我们的改革已经大大前进了,这10多年当中,我们虽然还没有进入世贸组织,但是很多改革已经比原来的承诺发展得更快。我们的改革必须按照预定的目标和计划一步一步进行,实践已经证明这是完全正确的。我们还要继续按照预定的目标一步步改革。现在谈判已经取得重大进展,我们希望这个问题尽快获得解决。
台湾《中国时报》记者:未来5年,你所领导的新一届政府准备采取哪些措施来处理两岸经贸关系?不久前,汪道涵先生所领导的海协会曾给海基会发函,希望、欢迎辜振甫先生到大陆来访问。对于辜振甫先生来访问有没有什么前提条件,什么时机比较合适?
朱镕基:关于发展海峡两岸的关系,江泽民主席在1995年春节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所提出的八项原则(八项原则,指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主席在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等单位举办的新春茶话会上,就现阶段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提出的八项主张。)是指导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基本方针。
关于发展两岸贸易问题,台湾的工商界以及萧万长先生(萧万长,当时任台湾“行政院长”)对此都有积极的反应,我相信这种关系一定会改善。关于辜振甫先生访问的问题,我请钱其琛副总理介绍一些情况。
钱其琛:关于两岸的贸易,根据我们的统计,台湾的顺差大概有170亿美元,这对台湾非常有好处。发展两岸经济联系,双方应该共同努力,最好的办法就是逐步实现“三通”(三通,即海峡两岸直接通邮、通航、通商。)辜振甫先生表示要来访问,海协会已经表示欢迎。据说台湾方面还要派其他人员预先来商量,我们也欢迎。
印度报业托拉斯记者:印度新总理今天就要就职了,请问你对他要传达什么样的信息?
朱镕基:我昨天已给当选的印度新总理发了贺电。我很希望将来在适当的时机同他见面,向他请教。我在1983年曾经访问印度,主要是参加世界能源会议,印度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我希望通过你,向印度政府的首脑和印度人民致以我最美好的祝愿。
(本文摘自人民出版社《朱镕基答记者问》一书。朱镕基简介: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任国务院总理。1928年10月生,湖南长沙人,1949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12月参加工作,清华大学电机系电机制造专业毕业,大学文化,高级工程师。1970年至1975年下放国家计委“五七”干校劳动。曾任石油工业部管道局电力通讯工程公司办公室副主任、副主任工程师,国家经委委员,上海市委副书记、市长、市委书记,国务院副总理,兼任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组长、国家经济体制改革委员会主任、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主任等职,酷爱京剧。)
危机沟通是危机管理的核心。危机沟通的作用是:帮助公众理解影响他们的生命、感觉和价值观的事实,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危机,并做出理智的决定。危机沟通不是只告诉人们你想要他们做的事,更重要的是告诉他们,你理解他们的感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社区首页|美华管理传播网|中国经济管理大学|美华管理人才学校|MBA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美华管理咨询|北京管理培训|天津管理培训|上海管理培训|深圳管理培训|浙江管理培训|广东管理培训|新疆管理培训|内蒙古管理培训|青海管理培训|广西管理培训|西藏管理培训|吉林管理培训|沈阳管理培训|辽宁管理培训|河北管理培训|山东管理培训|安徽管理培训|福建管理培训|海南管理培训|贵州管理培训|四川管理培训|湖北管理培训|河南管理培训|安徽管理培训|江西管理培训|深圳管理培训|广州管理培训|珠海管理培训|香港管理培训|免费公益MBA培训|美华管理咨询|中国管理传播网|全国管理培训认证网|MBA职业经理培训|中国管理人才库|经理圈|Archiver|手机版|美华管理人才学校|学校新浪微博V|管理考证|MBA公益课堂|律师声明: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网站地图

黑公网安备 23018302010102号

QQ

GMT+8, 2025-1-23 15:13 , Processed in 0.025840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ICP备13013142号

Powered by Discuz! Templates yeei! © 2001-2010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