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管理传播网,中国经济管理大学,工商管理MBA专业资源库(29年)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11|回复: 4

【香港经理论坛】《后危机时代的增长新动力论坛 》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5-20 13:58: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香港北京航空食品有限公司常务董事伍淑清。
  伍淑清:非常感谢苏泽光先生给我机会,内地企业如何走出去,如何引进外资企业进来,我谈一个小故事。1979年我到北京的时候,北京民航局长想引进香港的企业,他们20多个部门都不敢批合资企业,第二年五月一日要引进合资企业,我是中国人,我们可以投资。3月8日我到中南海见到国家领导,我们企业想安装设备,但是没有批文,国家领导说香港的企业是否懂得中国的背景,我们是爱国的,领导的决策是很好的,他说批文快批下来了,有人就打电话给我,说批了,我12月就拿到了合资企业的证书,我5月1日开业,因此做事情要有眼光,还要有战略思路,随时准备先付钱后做事。
  我爸爸最近跟我说,30年后再看情况又是不同的。内地和香港的企业如何做好事情,我记得苏泽光先生1985年给我一个考题,1985年做贸易发展局,当时到了北京,还跟中信地产在深圳共同探讨,是否可以租一个小的房屋给香港贸易发展局,后来就在厨房中签订了香港贸易发展局北京办事处的协议,后来北京贸促会跟香港贸易发展局进行登记。
  内地没有不可能办的事情,也不可能肯定办得成,我从1978年到现在已经32年了,跑了全国所有的省和市,到内地250多次。安排国内的企业家,尤其是九十年代用贸促会的平台跟内地进行交流,吴仪后来到美国出席贸易协会的会议,她的秘书现在是商务部助理,他就问我,吴副总理讲什么话,我说最好要讲英文,不要用普通话,建议大家来中国看一看,之后考虑做生意,三分钟够了,不要太多,也不要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中国改革开放,这些内容不要谈,只是简单的说让大家来北京就可以了。
  吴仪去了以后,讲的内容很好。我就问吴仪女士,你的英文这么好,为什么不用英文跟我谈话,后来发现他根本不懂英文,他为了讲英文就背英文,他是讲国语的,一个国家的领导者下决心做事情,我认为他的精神是可贵的。
  1997年香港旅游局希望我们引进国际会议来,后来找了苏泽光先生,谈如何引进会议,贸发局说,外国人不来香港,因为香港回归,香港就完蛋了,香港的酒店不行了,什么都不行了,我就想这些外国人脑子有问题,我就说谁来香港我们都欢迎,来不来都可以,后来大家就投票进行选择,俄罗斯的外交部长和大阪市长都来投票,问我代表谁,我就说代表NGO的人士,希望大家到来香港参加年会,当时来了1000多人,非常感谢苏泽光先生。
  当时董先生是特区的首长,他们就说吴仪不来我们就不来,1997年才回归,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我就到中央党校跟他们商量,后来用香港贸易发展局的名义邀请,因此1997年10月8日,吴仪就来展览会,给全世界1000多个行业说,一定要来香港,香港是中国最活跃的地方,香港也是东西方国际交流,而且是做生意最好的地方。
  香港永远是很灵活,很有生机的地方,今年上海开了世博会,我们也有展览会,跟贸发局配合,也为国内企业和海外的企业家提供展馆和活动的场所,也为全球342个市场互动做生意,如何让内地的企业家走出去,我们在展馆中进行了详细的展览。我们的组织是非正式,非盈利的,1985、1986年跟香港贸易发展局有很好的合作,希望该平台在上海做得更好,我在上海的时间也是比较多的。
  我很佩服国内的企业家,很多内地企业家就缺乏国际信息、国际视野和国际网络,团队都是以个人为主,如果利用香港的团队到外面发展是比较稳妥的,海外的企业不了解中国的风土人情,这是香港可以做的内容。
  最近成立了中非民间项目在香港,为内地企业家到非洲发展提供了平台,非洲的企业家到中国来做事情,也有更好的平台。我们现在做中拉美的事情,9号展馆在上海世博会中心,我们还提供荣誉认证,会推动内地更多的年轻人和各国的年轻人,包括香港的年轻人用我们的平台,大家可以互动,在未来的市场和世界创造辉煌。
  对于内地和香港的企业家而言要互利,要有新的人文文化,企业要培养年轻人,企业也要有道德。


香港理工大学会计及金融学院副教授刘佩琼。
  刘佩琼:货币基金会预测今年世界经济的增长是4.2%,发达国家只有2.3%,新兴国家是6.3%,中国是9%,中国去年提出要保8%,达到了8.7%,今年还是8%,不用保了,一定超越的,因为9%是没有问题的,IMF也是这样认为的,中国会达到9%。
  从2000年到现在,世界GDP增长了24%,用了8年的时间。世界的贸易增加了50%,贸易的增长快于GDP的增长,现在就有一个问题,欧美出现了金融风暴,结果去年的贸易额减少了,现在就提出问题,现在是否到了亚洲的世纪,亚洲的市场是否可以取代欧美的市场,支撑持续的增长。
  我就提出该问题,请大家思考。如果看世界贸易的状况,整个世界贸易情况是美国的份额在下降,特别是美国的出口只有13%,进口是18%,因此赤字是非常厉害的。
  欧盟的贸易额占世界的41%,进出口42%,亚洲区现在不差了,整个进出口达到27%,出口27%,进口也是差不多27%,亚洲区是否会持续的增长,我从结构性的问题来谈,欧洲超过40%的贸易额,其中70%是在7个成员国之间的贸易,30%是其他的区域。
  亚洲包括东亚和日本,我们的出口65%是区外,只有35%是在区内。中国2010年1月1日跟东盟建立了10+1自由贸易区,是否会成为我们的增长点,从比例和结构来看,是否这样可以改变格局,区内的贸易会超过或者是比例增加和取代欧美的市场。
  刚才马总提到了宏观的问题,亚洲区域的内需,中国的内需是否会变成主要的购买力。一直以来依靠外面的市场,用的是廉价的劳动力,刚才项教授提到了区域内的人是贫富相差很厉害的,去年和今年国家在应对金融风暴之后,采取的是什么样的方法,就是刺激内需。给予补贴购买电器和汽车,可以维持多久,只能是一次的,如何让我们的人真正的消费,有的讲者提到了如何增加消费,如果要增加消费,用怎样的办法。我认为政府的做法不是根本的办法,国内又提出了二次分配,搞社会保障体系,让钱帮助穷人和有需要的人,全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可以成功的发展经济,尤其是北欧的情况,经济未能发展的很好,怎样才是对的,怎样创造人们的购买力,第一次的分配要对,就涉及到国家增长的模式。我国的模式是做大做强,谁都会讲,就是要做大做强,是否是经济发展最重要的模式,做企业就要做大做强,但是市场经济最重要的是给所有的人机会,给所有的人做生意和发财,香港和美国都是这样成功起来的,应该要创造企业的环境,创造自由竞争,鼓励中小企业,给他们最大的方便,现在的发展方向是错误的,应该鼓励自由竞争和中小企业发展。
  因为政府认识的错误,尤其是地方政府的问题是这样产生出来的,因为政府是建设型的,改革开放前是管治型的政府,现在政府要收大量的税,要建设基础设施和港口,目前就是建设型的政府,事实上市场经济好的政府是尽量少干预经济活动,给企业自由度,让企业自由的发展,而不是政府将垄断性的企业控制,从而成为税收主要的来源。
  亚洲区域的政府没有中国如此的雄心,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亚洲区如果要取代欧美的话,我认为差得还是很远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5-20 13:59:56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东方投资集团董事长诸立力。

  诸立力:第一个想法,今天的议题,后危机时代,我认为是不对的,不觉得现在是后危机时代,可能是更大危机的前面。因此未来三年内,不仅仅在国内和亚洲营商环境比今天的压力更大,包括资本的问题,监管的问题,还有基金的问题,刚才有讲者说有危才有机。

  东方集团(5.89,-0.06,-1.01%)在八十年代在国内从事活动的,我们从香港到中国内地从事PE活动最早的机构,过去二十多年,我们在国内投资了150个项目,在12个市有业务,集团的证券公司在香港成立了50周年,1986年是第一家香港的证券公司受到广东政府的邀请进行投资的,当时广东省政府投资了20%,过去25年,前20年主要是在海外吸引外资包括自有的基金到内地投资,因为历史的原因,投资都是以参股的形式,并不是买断的方式化解的,因为在海外的PE公司是以收购控股权的形式,将业绩做得更好,从而上市获益,我们是小股,希望投资公司,跟公司共同发展,这是过去二十年的理念。

  我们投资于地区性和中型的企业为主,因此都是以地方政府合作为主。我们的感觉中国的企业,无论是大的企业还是中小型企业,都要面对全球的竞争,还要走出去,如何走出去,跟谁走出去,如何最有效率的走出去,这是最大的问题。

  过去五年我们在香港、东南亚、中东和海湾区域成为第一家华资的投资银行,过去两年在欧洲进行了收购活动,三年之前第一东方参与收购英国的一家银行我最后该银行被英国政府收购,变成了国有银行,第一东方的背景已经被欧洲金融管理局认可,今天在欧洲和英国收购金融机构的话,我们是比较顺利的,为什么会是这样的。

  香港过去几十年已经成为国际认可的金融机构,在香港的金融中心在海外进行收购和投资是有利的,这也是柳主席和马行长讲的,中国的企业跟香港企业合作进行收购是非常好的模式。

  去年第一东方在英国收购了一家利华证券,是英国的上市银行,在伦敦、香港和上海有办事处,过去十年成功的为五十家中国企业在伦敦上市,未来的一、二年,希望在纽约可以参股或者是收购中型的投行,全面建立全球性的投资银行服务公司,为国内的按中小企业和国有企业服务,适当的机会希望可以共同投资。

  如何迎合香港和内地的资源,从而打到国际上投资和收购,如何结合国际的资源,为中国经济转型做出贡献,国内的业务有一点转变,过去是以外资身份到国内的。

  去年8月14日上海政府给第一东方第一张牌照,我们是第一家外资的PE公司可以在国内成立人民币基金,北京市人民政府已经给我们发了牌照,我们也是第一家海外PE公司可以在北京成立公司建立人民币基金,在国内进行PE活动。

  香港本土成长的企业,可以跟国内的同行结合,跟国内的企业共同走出去,上个月我见了奥巴马的内阁成员,我就问他们最关心的是什么问题,他们就说,最担心的是未来20年中国的强大,这是很有意思的,不是担心经济的问题或者是伊拉克的问题,而是担心20年后中国对美国的竞争,我们是国内大型的投资企业,到美国进行投资有一定的压力,如果是以香港的身份到国外进行商业活动是容易被接受的。






 柳传志:作为中国的企业,联想面临的机会更大,先讲投资类型的业务。联想有两个大的基金,投资业务集中在哪里,目前中国明确的提出农村城镇化的问题,应该有大量的农民工要转为城市人口,农业的规模化,农产品(14.61,-0.39,-2.60%)本身的品牌化,农民到城市中工作和需求量实际上给做企业的人提供了大量的机会。

  联想在2000年卖了200万台,当时认为占了中国市场份额很大,以为到了天花板长,去年在中国卖了1500万台,大量的电脑卖到了五、六级城市,卖到了小的县城和镇,拿电脑说明需求。

  联想两个投资公司投资了若干家企业,都是所谓量大和生活不富裕的人提供衣食住行,利润是非常丰厚的,实际上是非常大的空间。

  中国在讲和谐社会的时候,对于能源和环境的改造,给予我们很的机会,机会的关键在于投资人是否对被投企业有深刻的了解,是否可以真的帮得上他们,这才是我们努力要做的事情。

  联想集团本身就不多提了,在行业内,因为移动互联网的出现,手机和电脑的结合又给我们的发展提供了产品发展的空间。我们希望政府的政策更加的稳定和一致,总体跟科学发展观是稳定的,有的地方不是太稳定的,例如昨天跟马行长乘坐飞机过来的时候,房地产行业对中国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表面上是房地产行业,后面牵动着大量的工业体系,钢铁、水泥、材料、电力、甚至煤炭等等全部都在其中。

  金融危机出现的时候,一度主张大家购买房屋,突然之间又改变了,政策的调整使得企业制订战略很困难,因此带来了一系列的困难,是否可以用更合适的方式进行。

  最后讲跟香港合作的问题,我们对香港感兴趣的,我们投资的企业有一家叫做中联重工,利润增长了10倍,营业额增长了10倍,从30亿元到300亿元,利润从3亿元到30亿元,他们是做重型工业的,因为并购了意大利全球最大的水泥混凝土的企业,买的很合适,因为中国最近几年大量的需要这种机械。在并购的过程中,需要更多了解国际化的人士介入,我们有这方面的人士。香港实际上在这些方面有很好的潜力,如果有香港投资者的介入,共同来做,对于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有很大的好处。

  引进国际战略投资者跟中国企业合作,在中国开展业务我认为也会很好的,例如投资中国玻璃企业,引进了全球最大的玻璃行业的战略投资者,他们可以将新的更好的生产工艺和技术带进来合作,在谈判的过程中,一般的中国企业如何让外国企业相信和了解,我认为香港是非常好的中介环节,如果有香港的投资者,不仅仅具有资金,如果这方面有能力的话,合作就会更好。

  香港还有税率的优势,刚才项兵讲到,企业要成为国际化的企业,一定要设立国际总部,不能让人感觉是中国企业,电脑卖到全球,这样做是不行的。因此要有两个总部,要有国际化的总部,让所有的白领员工投票,就是共同认为税率比较低的地方,香港就是比较合适的地方。

  对于国际人士来看,香港他们是接受的,居住环境是接受的,而且具备英语环境,而且税率是非常合适的。

  企业上市选择哪里,就有两个说法,最近国内市盈率相对比香港高,同时国内企业愿意宣传,因此被投企业大多数选择在中国上A股的,也有一些企业愿意到纳斯达克,也有企业愿意到香港上H股的,比如说联想控股假定上市的话,非要选香港不可,原因在中国是不允许母子公司同时上市的,香港是可以的,这些都是香港的优势,我就讲这些,谢谢大家。







 马蔚华:几位嘉宾讲的都很好,我有一个体会,作为企业管理者,不知未来者不能处理当下,不知宏观者,不能解决微观的问题。银行是微观的,但是跟宏观联系太密切了,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宏观调控的每一步对银行都会产生影响。作为管理银行者,一定要把握宏观和趋势。

  最近我到内地去了一次,一季度国内的GDP增长达到了11.9%,去掉去年同期低的基数,仍然是比较高的增长。但是发生了结构性的变化,内地中西部地区的增长高于平均数,成都达到了18%。企业的布局也发生了变化,一些过剩的产业和被调控的产业增速明显下降。

  在中国经济增长最困难的问题不是增长的问题,而是结构调整的问题。今年虽然是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但是大家感觉到比较紧,就是结构调整起作用。作为银行,应该在结构调整中找到位置。因为经济的波动,市场的跌宕起伏,如果银行要跟风的话,最终损失的还是银行。银行是受害者。

  刚才柳总谈到房地产,这是大家最关心的问题,前几天在美国路演,没有人问我银行的问题,都是问国家的问题,中国未来的发展,房地产是重要的支撑行业,我认为未来的20—30年,应该是非常重要的支柱行业,带动将近60个行业的发展。

  在过去的实践中,作为银行而言,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银行很多的利润来自于房地产,银行的利润也是来自于房地产,因为银行成为宏观调控首先的触点。

  作为国家和政府来说,政府对房地产的调控是希望经济保持平稳的发展,作为金融行业来说,对房地产业也应该保持理性的支持。招商银行就是这样的,我们在过去十几年中,对房地产的支持是在市场热的时候不要跟着热,市场冷的时候也不要跟着冷,始终保持贷款6%左右,支持零售和按揭贷款,现在零售的比例是30%,其中有70%是按揭,现在不良率是千分之一左右,不要支持借贷款炒作和投机的人。这些人遇到调控的时候就成为不良贷款,次贷危机的原因正因为如此。既保证了发展又要避免宏观调控。

  内地和香港共同的需求就是中小企业,虽然中小企业给了很多的政策,但是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还未根本的解决,内地银行要从制度上改变,去年和前年成立了摆脱原来体制的机构,原来都是审查大中型企业的,要求担保抵押和资产负债表,小企业不一定不好。

  我们成立了小企业信贷中心,目前在全国成立了20多个,对小企业采取灵活的方式,叫做六项机制,摆脱了原有制度的缺陷,现在金融危机之后,监管单位对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的很严,银行专门挑大的企业和好的企业,利率就下浮,同样的资本消耗得到的回报率就低,因此支持中小企业,选择好的机制,利率可以上浮,同样的资本回报率就很高。商业银行在金融危机时也要看到宏观调控大的环境,也要把握未来的发展趋势。

  消费信贷方面,长期以来西方抱怨中国和亚洲国家高储蓄率,过去是高储蓄率,但是我们发现年轻人一代,沿海地区这种情况在发生变化,我们的信用卡是六、七年前搞的,当时很多人说不会挣钱,因为中国人不会投资,我们做了八年的解放思想,实际上四年就盈利了,盈利的成分中有将近40%是透支的利息,就是有钱人和年轻人,这跟西方的消费是一致的,因此说明中国的消费信贷离不开世界大的趋势,离不开中国香港和台湾地区,因此消费观的改变带来巨大的市场需求,推动经济的发展,作为银行如何为新的需求和消费的需求创造更多的产品,这是银行的机会。





建业住宅集团(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胡葆森。

  胡葆森:刚才联想的柳总和招商银行(13.50,-0.14,-1.03%)的马行长都谈到了房地产的问题,我最后再谈,先谈特论坛的主题,后危机时代企业增长新的动力。

  后危机的提法相对于2007年开始的金融危机的概念,全球危机大的时代背景下,在未来没有金融危机也有军事危机、政治危机、生态危机等等危机的因素,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大的背景下,任何局部的危机都会蔓延为人类和全球的危机,这是大的时代背景。

  因此后危机时代的提法相对于的是2007年的金融危机,但是作为人类和企业,要认清楚所处的时代,尤其是未来很长的时间内各种危机都发生,企业增长的动力还是源自于外部或者是内部两个因素产生的。外部就是危机存在的同时,中国的城镇化又成了21世纪影响人类进步的两件大事之一。

  21世纪有两件大事影响人类的进步,一个是中国的城镇化,二是信息产业。这种背景下,城市化在危机和机会并存的情况下,无论是香港还是内地的企业,需要认清形势承担责任,大家知道人类的进步或者是社会的进步主要是靠三种力量主导的,一种是政治家,一种是科学家和理论家,一种是企业家,企业家承担的责任是该时期社会资源的配置效果。

  我们是港资企业,18年前到中国内地的河南省,现在是中国第一人口大省,达到了1亿人,我从香港去了河南,18年在河南的18个城市做一件事情就是房地产,2008年在香港上市,我分析了这种形势后,中国的企业能做成联想、招商银行、阿里巴巴、华为的企业不足万分之一,99.99%的企业都可能长期或者是永远在中小型的状态下生存和发展。

  因此联想、招商银行和阿里巴巴的经验和方法是可以借鉴但是模式是不可复制的,中小型企业,无论是香港的企业还是内陆的企业都应该在这种大背景下选择区域和行业,或者是在某个区域选择某一个行业寻求持续生存的道路。

  前年上市的过程中,得知了资本市场对企业的基本要求,就是八个字:持续盈利,稳定增长。一个企业如果能够在一个区域选择某一个行业,通过长期持续发展动力的驱使下,以中国的城市化为背景,能够长久的生存下去,本身就是对民族振兴也好,对人类进步也好做出的贡献。

  前一段时间跟刘东华社长代表中国的企业家跟美国前国务卿鲍威尔进行座谈,企业家代表郭宝昌先生对鲍威尔提出一个问题,每天宣扬人类的自由公平博爱,当美国的国家利益和所崇尚的道德价值观发生冲突的时候,哪个利益至上,当时探讨该话题的时候,我跟刘社长私下不断的探讨,在未来很长的时间内,对于很多的民族而言,永远是国家利益至上的,这种情况下,一方面眼睛要盯着全世界的变化,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关注民族的生存和民族的振兴。在这样大的背景下,企业可以将眼光放得远大,胸怀放得远大,但是做事要脚踏实地,我的劝告所有的企业,无论是香港还是内地的企业,不要用过去判断现在,要用未来判断现在,指导现在,找一个地方,找一件事情十年、二十年做下去,本身就是对人类社会的进步或者是民族的振兴做自己的一份责任,我就说这么多,谢谢大家。

  房地产最后谈一点,每年中国有10亿平方米新增的需求,按照现在的均价来说就是4万亿元的规模,加上马行长说的该行业的属性,对五六十个行业具有拉动作用,两个基本因素的存在,对GDP的影响,从投资的角度已经超过了25%,从消费的角度接近20%—30%,因为产业属性的存在,不是某个人或者是某个领导自己的意图,在一定的阶段会起作用,但是行业的拉动作用和规模将会在未来的十年乃至二十年长期过程中扮演支柱产业的地位。因此我相信中国的房地产业长期而言,会长期处在支柱产业的地位,阶段性的波动是政策和人为因素造成的,但是从5—20年的阶段来看,中国的房地产业是没有问题的。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5-20 14: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汝民:谢谢主持人,我首先用一分钟的时间介绍天津港公司,台上所有人中我是唯一的国有企业的代表,原来是隶属于交通部的,1984年作为中国港口改革的试点下放到天津,我们在2004年进行了企业的改制,成为天津港集团,下面有两家上市公司,一家是在香港上市,3382天津港发展控股,另外一家是在上海A股上市,叫做600717天津港股份,年初做了整合,收购兼并业务,用香港小的公司控股了国内A股市场上市的大公司,实现了所谓的蛇吞象,虽然都是在集团内部的收购兼并,但是从资本市场运作的角度来看,还是具有示范作用的。

  第一家,香港的红筹公司控股A股公司,2006年从天津分拆后,很多人给予建议,希望两家公司整合,用A股公司控股香港公司,意见我未被采纳,我用香港公司控股内地公司,我是香港公司的副主席,也是代理公司的主席,在香港上市12年,天津港从2006年分拆出来,之后我非常重要的感受是,我不需要认识香港联交所的官员,也不需要认识证监会的官员和联交所,我要配股的时候,只要董事会授权20%范围内,一夜之间实现配售,如果公司在A股上市的话,因为我是A股上市公司的董事长,我们要进行配股的话,要经过层层的审批,当审批后市场机会都没有了,相比较下,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说,显然香港的资本市场要比内地的市场有更大的优越性,监管是严格的,同时也是规范的。

  在规范的情况下,没有人去找关系,也没有证监会和联交所去找你,因此我们今年做了整合,应该说引起了业界人士的关注,实现了小的上市公司控股A股大的上市公司。

  回到今天论坛的主题,后危机时代增长的动力。首先来讲,对于市场状况的分析,2008年六、七月份,当我接受媒体采访的时候,我跟他讲一个观点。中国港口业的高速增长期已经过去了,迎来的将是平稳的增长期。

  我的采访在香港媒体上发表了,引起了上市公司的股价和中国大陆港口板块股票的波动,有人问我,为什么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唱空港股,接受采访之前我未意识到我是上市公司的董事会主席,我只是意识到我应该讲实话,中国的外贸出口以每年接近30%的速度增长是不可能持续的,中国港口行业以20%—30%的增长是不可持续的,在美国发生金融危机的情况下,全球经济受到影响,国际的贸易保守主义重新的抬头,因此中国港口行业的高速增长期已经过去了。

  同时,我在2008年10月份就是金融危机刚刚爆发的时候,天津港集团在北戴河开会,也是每年的高层研讨会,会议上对整个形势做出了四点判断。

  一、中国港口行业的高速增长期已经过去了。

  二、鉴于中国特殊的国情,中国的国情是人口多,资源少,必须依赖于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国内和国外市场,因此中国的港口行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虽然高速期过去了,但仍然是平稳的增长,还是有钱赚的。

  三、港口行业竞争的模式出现重大的变化,港口行业的竞争模式前面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以规模和等级作为竞争的手段,谁做得大,谁的等级高,谁就可以占领市场,具有优势。第二个阶段,以服务和价格为主,第三个阶段,以物流的网络支撑和港口功能开发为主要特色。

  四、因为金融危机的影响,因为国际海运受到的波及,船舶大型化的趋势仍然会延续,天津港在推进港口深水化方面继续努力,这就是我们的四个判断,同时进行了战略调整,就是发展四个产业。

  1、港口装卸业,第二个判断中已提到了港口的高速增长期过去了,还是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就是基于我国的国情。

  2、国际物流业,基于第三个判断,港口之间竞争的态势将会出现一些变化,港口要在竞争中取胜,必须建立起枢纽的网络,进入网络的竞争,因此要大力发展国际物流业,要做两件事情,首先在中国内陆做物流网络的布置,设物流结点和物流网络,其次是做全流的网络,从厂家到港口的网络。

  3、港口地产,跟房地产开发有什么不同,主要是创造港口物流和临港产业的发展空间。从2002年开始大量的危害造地,已经造了50平方公里的土地,按照天津市的规划,可以造200平方公里,后面还会继续的造地,可以成为发展临港产业的平台和载体。在此基础上,要有新的发展模式,明天在午餐会上有讲演,请大家跟我们共同分享港口发展模式新的思考,今天时间的关系不详细的介绍了。

  4、港口服务业,包括的比较广泛,核心的问题是发展金融。我们要向招商局学习,历史上渊源的,李鸿章办洋务的时候就产生了,绝大部分到了香港,我们是招商局在天津部分,实际上跟招商局有历史上非常多的渊源,全港中层干部都在向招商局学习,这是我们的四点判断和四个措施。

  总的来讲,后危机时代给我们提出新的问题和挑战,同时给我们新的商业机会,大家都说后危机时代,哪些行业会发展的更好,有人列出了十大行业,例如新能源,新材料,包括健康医药,我认为列出来的内容都是对的,我强调一个观点。越是传统的行业,越是有生命力的,衣食住行无论社会如何发展都是少不了的,可能这些行业已经告别了高利润的时代,但是这些行业一定会长期的生存下去的,企业在新的形势下,传统行业如何加快发展,就是传统行业要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创造新的需求,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需求要有新的理念作为指引,新的理念是什么特点,低碳、绿色,如何将服装做成低碳绿色的,如何将汽车做成低碳绿色环保的,这就是企业在行业中崛起的重要原因,不是那个行业没有希望,只有企业未把握时代的脉搏,就无法有希望,因此在新的形势下,面对后危机时代,企业更新的是观念,当观念对的时候,用新的观念审视从事的行业,就会给企业找到新的出路,我认为刘社长致辞的时候提到,新动力来自于心的理念,就是新的理念。







香港铁路有限公司主席钱果丰。

  钱果丰:过去二十年,全球经济最重要的发展是中国10亿的劳动力融入全球化劳动市场的供应链中,该发展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工厂,使中国成了全球外汇最多的储备国,而且使华东和华南步入了小康的局面,但是付出了不少的代价,有讲者提出了环境的破坏和社会中日益突出的社会矛盾,大家还要注意的是,接踵而来将会有印度十亿劳动力,融入全球的供应链中,特别值得中国企业注意的是,中国在国际市场主要的切入面是轻工业,印度在国际市场的切入面是服务业,而且在增值方面是比较偏高的IT服务业,未来企业要实现持续发展,未来的发展策略必须要将聚焦从重量转移到重质。重品质要从人开始,今天香港报纸的头条黄光裕事件,如何可以将功赎罪,这是中国民营企业未来十年的大功课。

  质和量对比,中国很多地方是看得到的,而且是明显的,一个星期前,上个周末,我跟朋友去了广州新的CBD天河区,参观了广州刚刚开张的歌剧院,一位伊拉克女设计家设计的,我在其中听了歌剧,真的是震撼,比第一次在西班牙的歌剧院还要震撼。附近还有一位香港设计家为广东省政府设计了广东省博物馆,设计的基本构思像中国的宝盒,跟周边大厦对比就知道什么是质,什么是量。未来企业面对的消费者质量和受教育水平越来越高,而且在后金融危机时代,政府发展的策略,会继续注意效率,也会越来越讲公益及和谐,大家一定要注意,很多地方是可以接受贪婪性逐利的行为,一定会受到阻力的。

  我看未来的20年,成功的企业一定要了解到商业不是游戏,尤其对客户不是游戏,而是互惠的游戏。

  未来10年—20年对企业也是很重要的,在美国和欧盟南部的国家是低储蓄的国家,美国在2008年曾经低到没有储蓄。

  现在已经回升到5%左右,未来的10年为了世界经济的稳定,美国和南欧国家和低储蓄率的国家会提升到10%左右,东亚和中国、新加坡和中国香港以及北欧和德国在内,他们的储蓄率需要从40%下降到30%。也会推动重质轻量的消费力量。刚才柳传志先生提到联想的经历,代表和象征着中国企业可以从重质量谋利的行为走到重质的谋利的行为。

  我还想提到一点,未来中国的企业在未来十年面对资本的价格,会逐步的提升。如果一个企业要有持续的发展力,一定要注意资产负债表的健康。

  最后讲一句话,大家作为商人,有时对政府的监管总是有一定的抗拒,港铁在香港有一定的经验,要比政府的监管走快一步,而不是逃避和抗拒,对于树立企业的品牌是有好处的,作为香港的企业,各位讲者对香港有多方面的赞美,我认为香港商界和领导者,例如香港大的地产商在这些方面还是需要努力的,谢谢大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6-5 20:17:5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1-10-8 00:02:31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社区首页|美华管理传播网|中国经济管理大学|中国营养治疗网|北京管理培训|天津管理培训|重庆管理培训|哈尔滨管理培训|上海管理培训|深圳管理培训|浙江管理培训|广东管理培训|新疆管理培训|内蒙古管理培训|青海管理培训|广西管理培训|西藏管理培训|吉林管理培训|沈阳管理培训|辽宁管理培训|河北管理培训|山东管理培训|安徽管理培训|福建管理培训|海南管理培训|贵州管理培训|四川管理培训|湖北管理培训|河南管理培训|安徽管理培训|江西管理培训|深圳管理培训|广州管理培训|珠海管理培训|香港管理培训|免费公益MBA培训|台湾管理培训|中国管理传播网|全国管理培训认证网|经理人的网上家园|中国管理人才库|经理圈|Archiver|手机版|美华管理人才学校|学校新浪微博V|管理考证|MBA公益课堂|律师声明: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网站地图

黑公网安备 23018302010102号

QQ

GMT+8, 2024-4-27 23:42 , Processed in 0.027314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ICP备13013142号

Powered by Discuz! Templates yeei! © 2001-2010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