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孔子》影射出了企业培训讲师的可悲宿命
电影《孔子》影射出了企业培训讲师的可悲宿命 张会亭
我终于抽空看了胡玫版的电影《孔子》,看得很心酸。 终于深刻理解了孔子当年“周游列国”的真正原因和含义。其实就是孔子在鲁国政治理想得不到实现,带领众弟子漫无目的的流浪。说白了这是孔子和我们广大后人对某些大成者曾经失败的某种避讳和伪装:就像当年的战略逃跑被称做“长征”一样,那么孔子的漂泊流浪就被包装成了“周游列国”。非常巧合的是,台湾歌手齐豫早在她的一首歌里就为孔子的周游列国做了注解。其实所谓周游列国,就是“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了……,流浪远方,流——浪——”。
电影的情节是从孔子在鲁国为官开始,是孔子一生比较顺风顺水的时候,一系列的从政治到军事的作为可以看出这哥们确实有才干,胆识过人、政绩突出,被大老板鲁定公非常赏识,却因触犯了作为既得利益者的权势季孙斯的政治利益而被排挤驱逐。十多年漂泊流浪,晚年时终回故土,最后讲学而终。
但我个人认为《孔子》更适合拍成上下两部。原因是像《赤壁》这种早已被多少人嚼烂的题材都能被约翰吴拍成上下两部,那么如此具有世界性影响力和厚重感的《孔子》拍成上下部之后会必然更加浑厚和深刻。让孔子的形象更加生动真实。上半部可以从孔子出生拍到荚谷会盟,甚者还可以像约翰吴一样在会盟即将剑拔弩张的时候戛然而止,让人期待下集。而下半部刚好可以留出时间描绘孔子“周游漂泊”时的辛酸和忧愁发奋终成一代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的正果。此举一方面可以有效延续胡玫把历史正剧拍成“长”片的竞争优势,还可以有效填补网上广为诟病的“把孔子拍成了好人而没看到他如何成为圣人”的硬伤遗憾。
但上面终究还是在就《孔子》而谈孔子。对于熟悉张会亭影评作品风格的人来讲,如果大家没有记错的话,应该能想起我两年前曾经把电影《墨攻》类比成了职业咨询顾问的宿命。无独有偶,电影《孔子》居然可以用来类比企业培训讲师的宿命。下面张会亭想从企业培训讲师的职业生涯方面给予类比和印证,我们会发现一个非常惊人的巧合,那就是,我们今天的很多企业培训师居然和当年的孔子具有非常雷同的职业发展之路。
如果用企业化的语言来形容,电影《孔子》描述的其实就是一个有一定能力和思想的人刚开始在企业里做,后来被分公司经理排挤出局,再到其他企业应聘不得志,最后选择做自由培训讲师专门讲课和写书的故事。
下面,我们就不妨将电影《孔子》的一些经典情节桥段和当今很多企业培训讲师的境遇做个类比,试图发现两者之间让人感慨的共同点。
整个电影看完,我印象最深的只有两句话:一句是鲁定公说“我只以成败论英雄,所谓仁义,都只是说辞”;另一句是是孔子被驱逐后很无奈而又窝火地问弟子们“你们说我究竟错在哪儿了?”。这应该说是孔子宿命里最大的悲哀。 有人评价说,孔子其实是个堂吉诃德式的人物,很理想主义化,而不为时代接受,所以失去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只能流浪,即使不周游列国,他的心灵也只能选择流浪。现在仔细类比想来,我们很多企业的培训讲师又何尝不是如此? 1、 口口声声被人称作老师,而自身的成就却少得可怜。 2、 自己还尚未成功,甚至还很落魄,却要强颜欢笑甚至眉飞色舞给学员大讲成功学。 3、 动辄讲出很多全球视野的实战理论,而自身的实战技能却日渐退化。 4、 著书立说,作品等身,却往往徒有虚名。 5、 讲课时貌似很受企业家尊敬,其实却远远没有企业家的实权和流露出的特有的霸气。 难道这就是很多企业培训讲师的悲情宿命? 王小波对孔子的评价:一个满口大实话的老天真,他的讲学处很像一个自由发言的俱乐部,很有趣,不见得能跟他学多少知识,但那种自由而有趣的气氛,令人向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