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做咨询已有八年多了,历经的咨询公司已有好几家,接触的咨询客户和咨询同仁则已多的记不清了。时至今日,我突然想认真思考一下“咨询专家”究竟是怎样定位的。
我曾经把咨询人士的工作分成几类,由于侧重点不一样,咨询人员也可以分几类:一类是做产品的,即产品化。咨询作为产品,要得到客户的认同,在大家用的理论和工具差不多的时候,那么做出的产品就要考虑细节的竞争了。如同家电产品一样,你有个“防雷”电视,他有个“清新”空调,更多乐此不疲的是做好工业设计;毕竟里面技术客户看不懂,但外观好看摆在家里顺眼是大家都能分辨出来的。于是乎,大家在产品的外观,在材料的节省,在加工效率的提高上下足了功夫;这就是我们国内家电业作为世界工厂的生产思维。我们咨询产品目前又何尝不是这样,理论、工具是多少年不变的,大家能做的只是从细节着手,这么思考无论如何也是对的。二类是做研究的,此类在某一职能模块进行深入研究,介入到了一定的理论深度;在这一领域,古今中外,无所不晓,涉略面极广,已经能够在这一领域深入浅出,触类旁通了,也开始在思想和理论上寻求了一些突破,走在了这一领域的最前沿。这是有专业深度的专家,是准“大师”了。第三类是做实施应用的,此类在企业咨询过程中注重一般经验和咨询客户的实际实践相结合,强调灵活运用一般理论方法和工具。由于对咨询产品比客户要熟悉,应用实施更能发挥咨询产品的长处和价值,而规避咨询产品中一些不合适的套用带来的风险。如果把咨询产品比作一台机器设备,第一类是做标准型生产,那么第二类是做创新型研发,那么第三类是做适应性安装甚至施工了。
从我们周边同仁来看,大家似乎都想做“大师”。因为做了“大师”,有了思想理论创新,才有名气,才为社会认知为专家;有了专家的身份,似乎就可以“包治百病”。那是因为不懂,所以迷信!笔者在这里并不想否认“大师”,只是想说的是“大师”是少数,甚至是极少数,而客户是大量存在的,需要的咨询专家可是多数,不是少数和极少数。“大师”有了研究有了突破,对人类社会做出了极大贡献;而不能以此说明社会需要大量的“大师”,那是不现实的也不需要的!诚然我们需要很多研究型的咨询人员,有了这些研究汇集的基础才能造就少数极少数的“大师”。那么这些研究者不是“大师”,他们怎么办?他们怎么得到社会的认可?不解决这个问题,就会影响研究者的合作,个个争相做“大师”,结果就会造就一批浮躁的伪“大师”。笔者认为,一点一滴的思想,都应得到认可;点点滴滴的思想,浇灌“大师”成长的土壤;我们纵横专家博客应该打造一片思想的天空。
“技师”,看起来好像太低级了点;殊不知,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给大家上了一课,就是我们大学生整体就业率不如我们职业学校的技工。为什么?就是我们大多数大学生们既不愿意做一个具体工作的“技师”,又不能够做金子塔尖的专业人才(因为今天的大学生已经不是十几二十年前的天之骄子了);结果是高不成低不就,浪费了大量的教育资源。我们咨询人员现在是不是也有这种情形呢?既做不了真“大师”,甚至连伪“大师”也做不了,又不能做或不屑于做解决问题的“技师”。从这个角度讲,作为“技师”更是我们咨询客户的需要,毕竟“大师”的头衔不能当饭吃,何况更多是浮躁的伪“大师”,“技师”才是真正解决客户问题的。针对同一问题同样的方式解决,不同的“技师”,效果是不一样的,我们欢迎并呼唤高水平的高级“技师”。
咨询专家,是“大师”还是“技师”?可以肯定的是,“大师”和“技师”都是我们咨询公司需要的,也都是专家,只不过“大师”是专家中的专家。但咨询专家首先还是“技师”,“大师”也许可以称为“咨询学”专家;毕竟我们是给客户解决问题的,不是解决怎么做咨询的。要解决好客户各种管理问题,就需要各种各样的专业技师,这样才能讲求效率和成本。我们也希望有“大师”出现,我们期待在纵横的这片思想的天空下,早日成长出代表纵横水平的“大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