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1-8 11:21:37
|
显示全部楼层
四、信任和怀疑的辩证
对一个咨询顾问而言,“素质全面”是一个重要的要求,如同前面几章提到过
的那样:我们很难要求一个人对社会和自然科学的所有方面都能精通,但是对于
思维的训练要求是相当严格的。对受过良好教育的咨询顾问而言,“辩证法”无疑
是思维工具库中闪闪发光的瑰宝。
我们经常能听到在一个项目组中,咨询顾问们相互鼓励“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这句话可以说深入地阐述了管理咨询过程中信任和怀疑的相互辩证关系。
首先是信任。信任是人类最美好的品德之一。管理咨询顾问这一职业由于经常和各种不同的人进行交流,因此信任显得更加重要:信任自己的同事、信任自己的客户。
信任自己的同事毫无疑问是必要的基本要求,作为一个管理咨询的团队,经常要在一起工作和生活,短的两个月,长的需要半年甚至一年。作为一个团队一起工作,一起生活,一起解决各种问题,一起承担压力,这种情谊是相当深厚的,相互的了解也非常深。项目经理必须了解每一个人的专长和特点,在充分了解的基础上信任每一个人的能力和敬业精神。我所接触到的最优秀的项目经理最大的特点就是充分信任自己的项目组成员。我所了解的每一个咨询顾问都是具有相当强的自我管理能力的人,他们渴望着每一个证明自己能力的机会,只要不对他们进行干涉,他们会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事情做好。在一个团队里,我们互相彼此信任,了解对方的特点和需求,达到一种和谐的境界。在为一个通信建设方面的客户进行营销咨询的项目时,项目经理如此评价他的伙伴涂方根:“这小子行,我很放心,他一定能把自己的部分做好。”
信任自己的客户是必需的,甚至可以说是不得已的。但是这种信任本身能给我们的工作带来很多好处。和客户交流本身对管理咨询的工作有相当大的帮助,能够给客户带来很大的价值。访谈过程中我们应该信任客户的每一句话,以及他们通过表情和行动透漏出来的各种信息。
信任不仅是我们获取信息的基本手段,也是做出一种合作的态势顺利开展工作的必要保证。我们真诚地倾听每一种声音,从中获取有用的帮助。不管怎么样,信任比怀疑更有价值。事实上,即使一个人故意提供了错误的信息给你,信任他并且利用这些信息,能够给工作带来的帮助也往往比指出这个错误更大。
怀疑是我们的另外一种思维工具,如果说信任是一种基本的态度,那么怀疑是我们保证自己的客观性的需要时刻绷紧的弦。作为咨询顾问,客户希望获得的是独立的客观的建议,因此我们必须对自己的每一条建议负责。
怀疑的应用有一个典型的例子,同时它也是访谈中一个很好的实例,我的一个搭档在和客户进行交流的时候总是很耐心和注意地倾听,在听到一个关键性事实的时候往往反问一句“怎么会?’’或者“那又怎样?”,这种带着敬意的怀疑态度不仅表明自己在认真倾听,而且不失专家的理智,是一种特别的符号。
信任和怀疑的相辅相成伴随着我们管理咨询的每一个脚步,在为一家著名饮料厂商进行管理咨询的时候,我们遭遇到了这样的事情:公司马上要离任的董事长兼总经理给我们作了一次精彩的演说,先入为主的概念让我们有一个非常强烈的印象,即这个董事长是一个非常好的人。他非常关心每一个人的疾苦,特别是农民的疾苦,宁可自己的企业背负一个沉重的负担。我们一致为他的社会责任感
所打动。在访谈完了他以后,我们访谈其他的管理层成员,发觉其他人的意见里
有着相当含混和保留的成分,经过异常艰苦的访谈和实际的调查,我们才勉强战
胜了自己心中原有的先入概念(一般而言,我们的访谈总是从最高层向下进行的)。
这个董事长已经辞去了总经理职务,马上也要辞去董事长的职务,他并不特别在
乎企业本身的兴盛存亡,但是却希望能掩盖住很多相关的同题。对于咨询顾问而
言,没有好的和坏的立场的客户,客户中的任何一方的对错都不由我们来评判,
我们是没有立场的,也绝对禁止管理咨询顾问介入到客户内部的权力斗争中去。
我举这个例子只是为了说明信任和怀疑的辩证统一,任何时候,咨询顾问都应该
牢牢记住这点。
每一个数据,每一个假设,在成为经由我们负责的结论前都必须经过必要的检验程序。正如我们前面提及的那样,对于所有数据的准确性和精度,我们都存有一定的怀疑眼光。所有的数据,除非有我们可以信任的权威来源,否则不能在报告里引用;没有绝对把握的数据,我们必须注明其来源而且申明自己的保留态度。
管理咨询是一个系统的工程,包括信息的收集、整理,问题的分析、解决,方案的提出、实施诸多过程,在整个管理咨询的思辨活动中,信任和怀疑这两根雪杖是必须时刻紧握在手里的。我们用信任的姿态敞开心扉,客观而平静地容纳各种信息,同时用怀疑和客观的眼光审视每一条信息,得出我们负责的结论。
五、效率专家
管理咨询的最高阶段就是以项目的形式体现的,作为一个项目而言,其重要特点就是资源有限性:项目的时间有限、顾问的精力有限,必须利用有限的管理咨询资源解决最有价值的问题,这就要求效率。同样对于企业的经营管理而言.时刻面临的问题就是利用企业有限的资源获取最大的效能,本质上还是如何提高效率的问题。
因此,每一个咨询顾问都应该首先是一个效率专家。一方面自已的工作应该
实现效率最大化,另一方面努力帮助客户企业提高它的管理运营效率。
如何提高效率,如何在效率与公正、效率与效用之间获得一个完美的平衡历来就是管理学界永恒的课题。在围棋的黑白世界中对效率有极其精彩的诠释,作为思想训练的理想工具,很多优秀的咨询顾问也是纹枰世界的高手。在下棋的时候。必须要充分考虑每一个棋子的效率,如果效率不高,行棋重复,因为是一人一步的着子,很快差距就显露出来了;但如果过分追求效率,行棋过分,或者棋形太薄,被对手寻隙打入,瞬间就能导致满盘皆输。
在管理咨询的工作中,我们力图获得一种恰到好处,“增一分则多,减一分则不足”的完美效果,每一分力气都使在紧要处。对效率的追求,实际上是对客户利益最大的保护和尊重。
提高效率没有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理想办法,但是作为咨询顾问,时刻记住提高效率的重要性是必需的。在管理咨询的实践中,我们把一些效率低下、浪费时间的人或事称为“time.k|11ef”,意思是“时间杀手”或“效率杀手”,然后有目的地清除这些杀手。经常性地自我审视或彼此寻找对方效率不高的具体行为,并有意识地加以更正。
最经常的失去效率的行为是会议,漫长的会议、没有实质性内容的发言和意气的争论是扼杀会议效率的主要杀手。有一段时间,我对于会议的总结是:“最适宜睡觉的场合,再没有什么场合比开会更适合睡觉了,你没有办法工作,没有办法思考。而且会议冗长的仪式和单调的节奏是最好的催眠曲。”在会议上,要么就是睡觉,要么就是搞搞笑,活跃气氛,我喜欢这么着,它能让人兴奋,也让每一个人觉得轻松。后来我们开始改造我们能够改变的那些会议,首先是硬性地限制会议的时间:在我们项目组内部有非常明确的规定,任何会议不能超过一个小时。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手段,例如所有的会议场合没有椅子,限制每一个人的发言时间,有意识地禁止意气之争。这些手段对于改善会议的效率和效果都非常有效,而且极大地锻炼了每个人系统思考问题和简练表达思想的能力。
收集信息的过程也有着相当大的提高效率的潜力,首先是剔除没用的、过时的和重复的信息,优秀的管理咨询公司有自己成熟的信息来源,他们知道如何用
最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有价值的信息,这是一个常年不懈的工作,专门的分析师一直跟踪着信息源,并且不断更新有用的信息。如果要进行穷究,也许所有的信息都是有用的,但是有的信息价值很大,而且相当便于收集,有的则相反,那么,就先采摘那些好采摘的果子。类似我们在果园里漫步,有的果实又大又红.而且伸手可及,在有限的时间内我们可以先采摘这些果实,而不是爬到树顶去寻找那些青涩的坚果。
每个人都做好自己的规划,做一个效率专家是非常重要的,这样至少不会成为其他人的负担。我认识的一个年纪很大的顾问,对每一次的工作任务都列出一个雄心万丈的计划,然后非常辛苦地工作,到最后需要提交成果的时候,他往往只完成了不到一半。对于自己的能力有适当的规划是能力的体现。我所了解的另一个顾问是另外一种天才型的极端,这个人被称为“三分之一先生”。他的所有任务实际上都只用三分之一的时间来完成,而且保证质量。在其他的三分之二的时间内,他思考、阅读或者仅仅是睡觉。为了提高效率,他经常是把前面的三分之二的时间用掉,然后迫使自己用剩下的三分之个的时间工作——而且做得又快又
好。当然我们并不鼓励大家都这么做,只是说明只要方法正确,我们每一个人可能都有相当大的潜力可以发掘。
六、80—20效率法则
1 897年,意大利经济学者帕累托在他从事经济学研究时,无意中发现了一个重要的事实:他发现大部分的财富都流向了少数人的手里。后来他在进行了对更多数据和取样的跟踪分析后,发现这一规律:某一族群占人口总数的百分比,和该族群享有的总收入或财富之间,有一项一致的数学关系。而且这一规律会重复出现:小的人群占有大部分的财富,小的诱因、投入和努力,导致大的结果和产出。这一比例接近20%--80%的关系,即是说:20%的原因可能导致80%的结果。事实上,80—20效率法则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
按照“简单即是美”的基本原则,对80—20法则进行一个简单的拟合,我们用一个函数来表示:这个函数上有三个点是大概已知的:0-0,O.2-0.8,1—1,O的付出导致0的结果,100%的努力导致100%的结果.而20%~P0.2的付出导致80%11P0.8的结果,。结果拟合出最简单的函数是0 2的0.139次幂等于0.8,简单地套用这个函数,我们发现50%的努力可能产生90%的结果,90%的努力则产生98.5%的结果。对这一具体的拟合公式进行深究没有太多的实际意义,它只是简单地阐述了这么一个现象:付出和努力是不对称的,20%处是一个较大的拐点,是一个所谓的“省力点”或者说“效率点”。
这条法则能够帮助个人或企业,花较少的努力而获得相对较多的收益,要么是完成一定的任务耗费较少的资源,要么是利用一定的资源获得更多的效果。
80—20法则的关键就在于资源的相互替代过程。对于那些使用之后效果不大或者会减弱效果的资源,就不应采用或尽量少用,对于那些能够发挥强力效果的资源,则尽可能多用,每一项资源都应用在它最能显出价值的地方。
出于一种直观的感受,人们往往很容易承认80一20法则,“它确实存在”,但是却往往不知道如何有意识地加以运用。这是一条重要的事业和人生法则,我将试图用一些工作和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它的重要性和用途。让读者能够清楚地明白这一点:“噢,(80-20法则)它确实起作用了!”
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中,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是最为关键的要点,咨询顾问也常常被要求参与这一个过程,对企业而言,选择战略就是选择企业的发展目标,通常必须考虑三个因素:“我们想做什么?/我们能做什么?/我们有什么资源来做这些事情?”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这是内在的限制,市场的发展、政策和宏册环境对企业发展给出了外部的限制,战略选择和制定就是在这些约束条件下充分实现企业的中期、长期价值最大化目标。选择什么样的产品线、选择什么样的细分市场,这些决策过程都需要充分利用80-20原则。专注在20%能够带来高额利润的核心技术和产品上,提高服务质量,努力留住带来80%价值的20%顾客,是企业经营管理的成功之道。
一位著名的管理学者说:“成功的人若分析自己成功的原因,就会知道,80.20法则在成功的道路上发挥了巨大的作用。80%的成长、获利和发展,来自20%的
客人。公司至少应知道这20%是谁,才可能清楚看到未来成长的前景。”
人力资源管理是今天企业成长中的另一个重要课题,也是管理咨询需求中最普遍的一个课题。如果要运用80-20/-'2r则进行评判,简单地讲,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目的是尽可能发挥人力资本的效能。其中包括如下课题:
对企业里的流程进行合理的分解,找出企业中20%的关键岗位,将会发现80%的价值是由这20%的岗位创造,同时清晰界定这些岗位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剔除或减少组织里效能低下或者没有效能的岗位。这是岗位评测和工作分析的主要内容。
在企业的营销行为过程中,80-20原则更是时刻充分体现。显而易见的一个规律是:80%的销售来自20%的顾客。一种流行的营销理论把一个企业的客户划分为四类:VIP客户、主要客户、普通客户和小客户。VIP客户,最有价值的客户,在过去的特定时期内,购买金额最多的l%客户;主要客户,在过去的特定时间段内,除VIP客户外购买金额最多的5%客户;普通客户,除VIP客户和主要客户外,购买金额最大的前20%客户;VIP客户、主要客户和普通客户的购买金额约为总金额的80%,他们所带来的利润甚至高达全部利润的90%左右。有了这样清楚的划分和认识,企业就应该有意识地做出相应的调整。依据客户价值,设计出配套的客户服务方案,对VIP客户进行定期的拜访和问候,确保客户的忠诚度,同时营销的重点,也应该重点针对如何留住VIP客户以及如何发展新的VIP客户。
市场营销中的一个规律就是:客户的价值是不等的、发展和留住客户的成本也是不等的,一般来讲,发展新客户的成本至少是留住老客户的5倍。这也是80—20法则的一种体现。
同样作为市场营销活动中的重要手段,广告也是现代企业宣传推广自己的产品、理念的必要工具。一位企业家有这样一句名言:“我知道我的广告费用有一半被浪费了,但是我不知道是哪一半。”事实上所有的广告活动和广告预算中,真正能发挥巨大价值的不过20%,这也是为什么今天人们越来越注重广告的实效性和精益性的原因所在。网络广告正是因其受众准确、交互性强等特点弥补了它在表现形式上的不足而获得了迅速发展的。
在企业经营管理和决策过程中,合理运用80-20法则就能得出如下规则:专注于真正重要的20%事件,对高层管理者而言,真正重要的事情并不多,了解哪些是自己必须专注的20%重要事件是重要的。事实上不仅是高层管理者,各个层级的人员都有相对他们本身的职能而言相对最重要最有价值的20%事件。
对于个人而言,有效地利用80.20法则可以让自己更有效地工作、有效地发展个人的人际关系、并且最大限度地获得成就和人生的快乐。
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的基本原则包括:找出自己真正擅长并有兴趣的事业、发现自己日常工作中哪些是真正有价值的事务,哪些是低价值的事物,了解我们的所有时间内,有一部分时间比其他部分更有价值,做好真正有价值的部分。要提高效率必须清楚地规划好自己的将来、意识到自己的目标,然后把更多的精力和关注投入到提高这20%I作的质量上去。
对咨询顾问而言,我们可以选择用20%的努力获得80%的效果,也可以选择用100%的努力获得100%的效果。在为客户服务、获得客户的满意和认同的角度上讲,无论投入多少精力和努力都是不过分的。但从另一方面来讲:资源是有限的,如果我们投入一定的资源在一个项目中,策略地运用80-20原则可能会更多地满足客户的需求、为客户创造更多的价值,从而获得相对更高的客户满意度。
这就是为什么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高级项目经理文建波说出下面这段话:
“我们努力地工作,可以让客户满意,如果我们要把客户的满意度Ak95%提高到100%,我们只要努力就可以做到,如果要把满意度提高到120%甚至140%,我们种出加倍的努力(可能需要150%甚&200%的努力)或许也能做到,但是如果我们要让客户300%的满意,就必须换一种思路、活用我们的脑子。”
的确是这样的,如果只要100%的效果,100%的努力或许可以做到,但是如何能够做到400%.9如果是5个20%来达到5个80%的效果呢?我们不是把事情只做到80%,因为现实中资源有限,而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一个而是很多个。
优秀的咨询顾问总希望能把事情做到尽善尽美,100%或以上的评价标准是“让客户超出预期的满意”。实际上是存在一种途径获得最大的满意。对于一个100%的目标而言,20%的努力获得80%的成果,如果目标设定到原来的125%,那么就意味着用25%的努力获得100%的成果。实际上,我们尝试过这么做了几次。我们把目标提高了25%,相应投入的资源和准备也从20%提高到25%,最后获得了更佳的效果。
在一个企业里,咨询顾问必须找准自己的80-20基准,企业里有很多的事情希望能得到关注,客户方面有很多的人和事。首要的是找准那些关键人物、解决关键的问题,在这些地方投入100%的努力,设定较高的目标,这样就能够获得最佳的效果。
l
第六章快乐的顾问,快乐的咨询 f f
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而且实际上相当的短促。和其他所有热爱自己职业
,人一样,选择成为一名咨询顾问,就是把人生最宝贵、最华丽、最富有激情和
竺造力的一段人生投入了管理咨询这一事业之中。我们都希望我们的人生精彩快
乐,管理咨询不仅仅是一项工作,更是人生的重要一部分。聪明的人选择了管理
咨询这一职业,就是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我们也希望在给客户带来价值的同时,
与各户及同事共同分享快乐的人生。
…事实上确实是这样的,我们选择管理咨询,往往是在我们人生年轻和最富有
才华的这段时问里,我们在这个行业里三到五年,差不多是人生二十分之一的时
间'在一个项目组里往往就需要工作和生活三到六个月,如果不能清楚地意识到
j逸就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这样的投入是很难获得平衡的。
米卢告别了中国足球,他所留下关于“快乐足球”的言论给了人们太多的启
不,这一章所要谈到的就是“快乐咨询”的生活态度和为客户服务的态度:一种
积极的生活态度,它必将对管理咨询过程和结果发挥积极的影响。
第一节不在麦肯锡,胜似麦肯锡
我们经常和我们的同事谈到这样一个观念“像在麦肯锡一样的工作和生活.,。?,它自己在文化或其他方面的考虑,麦肯锡在中国主要是面向名牌大学的优秀烹科生招聘,和我们大多数同事的MBA背景不同,我们中的大多数都没有在麦亨锡的从业经历而且可能永远没有机会感受。但是有很多理由让我们相信我们所!的公司在很多方面实际上优于麦肯锡——而且是远远优于。我们曾经说过我们竺望能在某些方面超越国际性的大型咨询公司——实际上这是相当保守和谦虚磊
作为管理咨询公司,我们真正的,同时也是最大的价值是能够给客户提供它们所真正需要的服务:关于管理方面的建议、并协助其成功地实施,在变革管理、更新观念和其他一些无形的方面我们能提供众多的价值,而这些价值是通过我们的咨询顾问的劳动来实现的,在这些方面,我所接触的一些咨询顾问是绝对的高手和专家,特别是在解决中国企业的特殊性问题的时候。
作为国际知名的大型企业,麦肯锡有它自身的优势,这些优势除了名牌、经验和数据库的积累以外,最关键的一点是它有自己完整的体系性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其中之一就是结构化的思考问题方式:无重叠无遗漏的对问题进行划分,深入穷究问题树,找出接近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在今天,职业的本土咨询顾问在这些方面做的丝毫不比他们国外的同行差。
在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方面,本土咨询顾问也做得相当完美,我所参与的所有管理咨询项目,每一个都是一场壮美的战斗,我们士气激昂,经常是从早上8点工作到深夜12点,甚至更晚,而我们团队中的每一个人都持续兴奋地进行着同样紧张高效的工作,我们用规范的方式收集数据、分析问题,我们的大脑高速运转、背后是整个公司的知识支持系统在进行着支持。最壮观的一份最终汇报的演示报告有1800多页,每一页都凝结着心血,任何一页里的数据都是经过精心收集、整理和安排的。在另一个项目中,我们总共访谈了近500人次客户或其他相关人员、发放了总共1300份问卷,打印出的详细的访谈笔记竟然有140厘米高!
麦肯锡无疑是这个行业里最受人尊敬的同行,但如何本土化也是它所代表的国外企业永恒的话题。另外关键的一点是,和他们所习惯的背景相比,中国是一个完全不同的商业环境:在中国,很难获得真实而详细的有关企业的资料,诸如年报和财务数据这样的资料不仅难以获得,而且往往并不能反映真实情况。而在美国则完全不是这样。这实际上是麦肯锡的一大缺点。
当然毫无疑问,作为行业标杆,麦肯锡仍然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和追求的一个目标。我的一位大学同学毕业以后进入了波士顿管理咨询公司,同样地,我的同事们也通过各种真实的途径了解到在这些国际性咨询公司里的工作和生活方式,从公司的知名度、报酬、社会地位等各个方面而言,他们都是值得羡慕的。因此,“像在麦肯锡一样的工作和生活”实际上的意思是:除了我们并不是真的在一个叫
麦肯锡的公司里,我们的收入也许远远不如在麦肯锡一样高,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可以和在麦肯锡完全一样,甚至还要充实和优秀。这并不困难,只要我们能够尊重自己、保持自己对自己的信心、我们所做的一切会比在麦肯锡更好,我们自己的提高更快,为客户提供的价值也更大。
第二节享受咨询,享受生活
简单地说:咨询顾问要在项目所在地快乐地生活一段时间,保持健康的身体和良好的心态;对客户来讲,目的是为了能保证最好的工作状态,对咨询顾问个人而言:这段时间本身就是人生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出发前往一个客户所在城市之前,必须进行快速而充分的准备。时间就是效益和金钱,对客户公司和管理咨询公司而言都是如此,所以在合同签署以后,客户方和管理咨询公司方都是如此地迫切希望项目组能够尽快进驻到场。某一个周六我正在北戴河享受自己的假期,结果接到公司的电话,我必须立即赶回公司进行简单的准备,周一将不得不参加一个新疆油田的项目。我所认识的一毡咨询顾问都有一个常年收拾好的箱子,定期根据季节更换里面的衣物,只是为了能够在一个小时内收拾停当准备上飞机。咨询顾问需要携带的东西包括:衣服.一般包括一些舒适、柔软、干净的内衣和两到三套正式场合穿着的外套:咨询顾问在客户处的工作日内都必须被视为正式场合。对于男士而言,西服、衬衫和领带是最实用和庄重的搭配。通常而言,咨询顾问很少穿浅色的外套和衬衫(特别是在夏季衬衫作为外套的时候),因为尽管他们生活有条理而注重个人卫生,仍然可能难以抽出太多的时间洗衣服。运动服装也是必备的。另外包括一些个人用品、书籍和药品等。
对一个项目组而言,他们必须携带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大量的文件和资料,另外每一个项目组还有一些统一配备的其他物品,例如一个用于快速组建局域网的HUB。
去一个城市之前,必须了解当地的气候和风俗,当然由于工作的压力,顾问们更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在快速熟悉客户资料上头,一般来讲,每一个项目组会配备一名项目助理,他可以利用这些时间了解一些关于将要去的城市的基本情况,给予顾问们应该携带何种衣物的建议。也许在飞机或者候机大厅里,他将给大家讲述这个城市的一些简单情况:城市概况、气候、交通、风俗及禁忌,以及风景名胜。到一些特殊的地方,例如少数民族聚居地,尊重当地的风俗是非常重要的事情。为了提高士气,也为了快乐的生活本身,在保证任务完全的前提下,顾问们可以利用周末或者公众假期出去游览风景,这往往会选择在一个项目阶段结束的时候,实际上这对于更好的工作和提高团队凝聚力有很好的效果。
中国是一个很伟大的国家,即使单从地域上看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每一个地方都有它自己的特色和魅力。享受这一切是作为咨询顾问而能幸运拥有的副产品。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更真切地体会到古人所说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含义。在这些经历中,思路得到了开阔,能力得到了锻炼,自己也享受到了快乐的人生。
第三节和谐的三角关系
所有的管理咨询公司都有着这样的层级:客户、公司和顾问,但从另一个角度而言,每个个体都有自己的目的,这是真实的情况。对一个项目而言,一般有如下几个目的:
1.在合理合法的范畴内满足客户的利益最大化需求;
2.为公司创造价值,前提是客户满意,获得全额回款,并且增加公司的美誉度,如果能续签项目合同就更加理想;
3.对个人而言,有收获和提高,并且度过一段快乐的时光。
这三个是最基本的真实目的,从主流的角度上看,三个目的是可以和谐统一
的。客户、公司、同事和咨询顾问个人的目标是基本一致的,这也是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的一个基本前提。
客户和咨询顾问的基本出发点是一致的,在一个管理咨询的项目中,其实真正地进行管理变革的主体始终是客户,咨询顾问只是起到一个协助和推动的作用。在我的管理咨询生涯中,遭遇过各种各样的客户,但是所有的客户都是友善的,和我们有着非常好的合作关系。客户尊重咨询顾问,咨询顾问也尊重客户的行业经验和实践能力,并且愿意和客户一起分享价值。
客户是一个整体而不是个体,客户内部有着种种复杂的关系,对一个典型的管理咨询项目而言,我们为高层服务,而真正和咨询顾问接近的最多是中层和中高层的管理干部。在任何一个项目中,都可能会遇到客户内部错综复杂的关系,作为咨询顾问,最重要的职业操守之一就是不要介入客户的内部斗争中去。因此,我们可以和客户是很亲密、彼此敬重的朋友,但是在为客户服务期间不允许有过于亲密的私人关系。这样能够让工作和生活变得更加单纯、自然也就更加快乐。一般到了项目后期,我们确实能和客户成为真心的朋友,这一方面是由于我们的卓越工作和敬业精神被客户所认同,另一方面也确实是因为在长期的交往是感受到了彼此的善意和友情。按照管理咨询的相关规定,在项目结束后项目小组成员仍然有义务对客户的变革方案进行跟踪性的关注,在保持了这种良好的友情以后,这种后续的服务就显得如此的顺理成章。
在一个项目组内部,我们不仅是同事更是伙伴,按照中国人习惯的说法,我们就像是兄弟姐妹一样的亲密,这毫不夸张,在异乡几个月的共同生活、朝夕相处、共同承担工作的压力、需要最密切的配合和相互信任,友情和亲情自然地与日俱增。
在长期的相处中有时候也会有摩擦和争吵,但是值得欣慰的是,所有这些争吵的目标都是为了把工作做得更好,良好的素质、共同的目标让人与人之间的气氛非常的友好。一起度过的每一天,不管是紧张的工作,还是闲暇时光出去散步旅游,都让微妙的友情悄悄地增长着。
项目组内部存在的惟一的层级是项目经理和项目组成员。项目经理是管理咨
询项目组的惟一负责人,从某个意义上讲,项目组成员的直接客户是项目经理。项目经理一般也是项目组内部的核心和灵魂人物,经验丰富、善于与人沟通和交流、悉心听取每一个人的意见、承担着更多的责任,项目经理承担了外部的绝大部分压力,当然也必须合理地把压力传递下去。优秀的项目经理能够给每个人以业务上的指导和信心,而且往往是每天最后一个离开办公室的人。
另外有一句话是必须牢记的:项目经理仅仅是在项目中、在工作中负责的人.在生活中和人格上,所有的人都是完全平等的,需要相互尊重。只有尊重和信任才能保持和发展健康的人际关系。
在项目组中,在外地生活和工作,咨询顾问们并不是孤立的,他们也不孤独。事实上差不多每一个规范运作着的管理咨询项目小组背后,都有公司作为支持和保障。很多著名公司都有非常庞大和系统的知强管理支持系统,例如北大纵横管理咨询公司的知识管理部有超过30名顾问和分析师,并且和众多行业协会建立了合作关系,购买了infobank等数据库的使用权。
和公司保持密切的联系,并从这种联系中获得帮助是咨询顾问必须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一方面可以从公司内的某些领域专家处获得宝贵的行业经验和建议.同时也能体会到一种有后盾支持的美好感觉。
在项目的运作过程中,还要学会和每一个人处好关系,信任和尊重打交道的每一个人:当地的出租车司机、下榻宾馆的服务人员、餐厅的工作人员,尊重这些人是真正能够体现个人良好修养的表现,同时也往往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
l
第四节新时代咨询顾问的变化『『
我曾经昕到过这种说法:“在任何场合都穿着西装、打着领带的人,不是做销
售的,就一定是咨询顾问。”在过去很长的一段时间内,这种说法是经得起检验的。
咨询顾问提供的是一种专业服务,因此客户和社会环境往往期待他们以一种
专家的形象出现,这就是为什么咨询顾问的形象被如此固定化的原因:他们一般
是穿着正式、整洁和高贵,深色的西服、搭配得当的领带、一尘不染的黑色皮鞋,
他们中的大多数是男性,而其中点缀的少数女性也都穿着正式的套装、显得非常
干练。和服装相配套的是他们的个人形象,他们应该成熟、年龄在30岁到45岁之
间,身材中等、既不显得臃肿也不会显得单薄,具有多年的企业管理经验,并同
时拥有硕士或者更高的学历证书,当然作为一个佐证,他们中的多数还要戴上一
副金边的眼镜。
简而言之,传统的“咨询顾问”的形象可以被这样勾画出来:成熟的男性、
衣着正式、并且具有相当高的教育程度。然而,今天咨询顾问的形象已经悄然发
生了变化,这种传统形象的消退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
今天的管理咨询从业者都很年轻,非常的年轻,他们以一种相当自信和充满活力的形象出现在人们面前。那些读过MBA或管理学硕博士的具有丰富管理经验的超过40岁的人本身就很少,更少有人放弃他们的事业转身进入咨询行业。
“我们总是为成功者做咨询”,这句话是我个人对管理咨询的一个概括,实际上大多数延请管理咨询公司的企业都是一些经济效益较好(付得起管理咨询的费用)而且企业领导者观念领先的企业,这些成功的企业中不乏有能力有见识的人。因此,从互补的角度来看,企业需要的是新的知识结构、新的观点、年轻的思维和观察以及脚踏实地的工作方式。中国的管理咨询界曾经活跃过一批年龄在45岁以上的学者,他们的知识结构或者还能有所更新,他们的教学经验或许还有一定的生命力,但是这些专家教授难以承受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也很难要求他们能事必躬亲地下到企业的基层去。
衣着本身实际上并不能说明什么问题,这个道理是不言之明的,同样的管理咨询项目,同样是这样的一群人,不管穿着什么样的衣服,出来的还是一样的方案和结果。但是正式的衣着带来的效果确实是不同的。正式的衣着不仅能让自己精神一振、提高工作效率,而且充分体现了对客户和其他人的一种尊重,正式的衣着能够体现自己的专家形象,增强客户的信任感。因此这一传承是有它充分的道理的。今天咨询顾问衣着上的变革仅仅是更加顺应时代的变革而显得更加有活力和感染力而已,在很多情况下,咨询顾问也必须充分尊重客户的要求,在不失礼貌和风度的情况下,衣着要注意和客户“打成一片”,为加强沟通、获得客户进一步的认同提供帮助。咨询顾问的旅行箱里必须有一到两套休闲和运动的服装,颜色鲜艳、充满活力,无论是利用闲暇进行锻炼,还是受客户邀请举行一场小小的比赛的时候都会显得更加得体.
I
案例一:管理咨询不需要天才
案例说明:本案例试图通过对咨询顾问经历的一些片段进行阐述,来说明管理咨询对从业人员经验、素质、能力的要求。
曾经有人这么定义过咨询顾问:他们是这样的一群人,首先他们非常的聪明和能干,具有非凡的智力和能力,实际上他们的每一个都应该有相当于--个中型或大型企业高层管理干部的能力;他们掌握先进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的知识,每个人在某些领域还是专家;严谨、全面、结构化的思考问题方式、了解过实际企业的运作和大量企业的问题,而且他们敬业、合作……咨询顾问就是中国未来完美的职业经理人。实际上也差不多确实是这样,在我了解的咨询顾问中间,有很多成为了企业的管理者,或者抱着这样的目的加入了这个队伍。更有甚者,有的咨询顾问本来就是企业的管理者,有过成功或者是失败的高层管理者——请不要嘲笑,有时候,失败的教训比成功的经验更加宝贵——这就是我们所了解到的咨询顾问中的“副总经理俱乐部”。
应该讲,这是非常有意思的巧合,我所了解到的几家管理咨询公司中,都有如此数量的“副总经理”或者曾经担任类似职务的咨询顾问。副总经理在一般的企业中是一个微妙的角色:毫无疑问,他属于高层管理者,但是却往往是一个尴尬的角色。不加讳言的,大部分副总经理来到管理咨询公司都是一种被动的选择:或者是企业破产、失败,被迫离开;或者是在企业内部的权利倾轧中黯然引退。当然还有一些“副总经理”是渴望着更高的挑战和更强的锻炼而来。
林先生是江西人,在就读MBA前有8年的工作经验,大学毕业后在办公室坐了几年,终于坐不住,下海经商,和几个哥们--起攒了一个小公司。当初一起做事也没有计较太多关于股份的事,过了几年,公司做大了,虽然自己也成了“副总经理”,但是却没有股份,只是一个高级管理者。生意做大了,视野变广阔了.对自己的要求也提高了,3年前毅然离开公司读了一个工商管理硕士。毕业后留在北京,首先进入管理咨询公司锻炼深造。
相比之下,刘先生的经历更是颇有一些传奇色彩,他当过兵,做到指导员,做过国家干部,后来下海,做过传奇人物沈太福的副总,随着沈太福的倒下,一身清白的他猛然警醒,进入咨询顾问的队伍,凭借自己的非凡眼界、传奇经历和深厚的财务知识底子,成为一名非常优秀的咨询顾问。
管理咨询是一种奇妙的艺术和严谨的科学,咨询顾问是一种妙不可言的职业.这里面不乏一些奇怪的人,有的人有着奇特的经历和创造力,在最初提出“副总经理俱乐部”这个构思的一群人中,就有着一位柯先生。
柯先生毕业于清华大学,2000年网络热的时候,和其他三名清华毕业生一起创立了因特飞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当时他们的团队在夸天看来依然是一个黄金组合:cEO王庆恒是清华大学毕业的工商管理硕士,在就读工商管理硕士前有着长迭6年的外企工作经验,最后的职位是某国外著名家电厂商华南区销售总监,在管理、销售和与人交流方面能力很强;柯先生曾经担任过包括网易、新浪等数家公司在内的网站电子商务顾问和商业模式顾问,因此负责网站运营;cTO庞大茅是来自不可一世的清华9#楼(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男生宿舍楼)中的技术天才,而且正是具有卓越领导能力的那种天才;团队的另一名成员是FILA,当时他正苦恼于自己所收到的包括哈佛、MIT在内的数十家美国大学的OFFER,到底该选择哪一个呢?最后他选择了放弃出国的机会,留下来创业。
这个团队是以一种传奇的方式开始的。2000年4月,这四个人碰到了一起.随后是紧张的忙碌和准备,在和风险投资人的见面会上,完美配合的四个人的精彩表演和对未来公司的美好前景的描述给投资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仅仅一个星期以后,作为天使基金的第一笔100万就划到了新成立的因特飞多公司的账户上。
2000年的4月,正是纳斯迭克股市到达最高点的时刻,也是所谓新经济泡沫到达最高点的时候。如果从一个咨询顾问的理性的眼光看过去,当时的情景应该是相当惊心动魄的。浪涌到了它们从未梦寐过的最高的时候,它们马上就要开始跌落了。
事实上,我们已经无从考证当时我们的天才们究竟是怎么想的了.或者他们是全然没有意识到,或者是他们已经意识到了这点,但是甘愿冒着更大的风险去赌博?在他们的公司正式运营后不久,纳斯迭克全面崩盘,紧接着带动中国的投资环境和商业舆论的恶化。不幸的是,由于上一轮的泡沫尚未结束,诸如技术人员公司、网络设备费用、带宽租用等费用依然居高不下。然而,市场和投资人对于盈利的要求却变得如此迫在眉睫的迫切。公司进行了第一次业务调整和大规模的改组。应该说,公司的领导层在某些方面,充分地发挥了他们的天赋。能够在这么快的时间内进行一个公司的转型是相当了不起的事情。当时公司的第一期风险投资已经到账,由于网络公司进行市场推广的需要(可以说,当时的市场和投资人对网络公司的一个要求就是:烧钱、尽可能快而有效地烧钱),公司规模相对一个成立不到两个月的创业型企业而言,已经相当庞大:公司拥有员工近80人,拥有一个400平米大办公室,并且在全国范围内拥有5个分公司:上海、广州、武汉、 西安、成都。公司本来的业务是比较购物。由于网络经济的迅速降温和电子商务盈利的不确定性,公司为了盈利,不得已进行了转型。在这里必须提及公司方面的天才预见性,早在公司成立初期,为了形成自己的核r心竞争力,公司就开始研发自己的核。心技术:sDM传输技术,一种可以快捷地在异地异构数据库之间进行实时准确侍输的技术,这种技术即使在今天依然被证明是最先进的。公司开始转型为一个全面的管理软件公司:研发自己的管理软件公司,并且承接包括大规模系统集成在内的各种项目。
然而就在这时候,公司出现了第一次大的转折。FILA由于个人原因离开了公司,只保留股东身份,担任外部董事;而公司总经理王庆恒也因为一些原因不得不离开公司前往香港,同时担负着为公司寻找接力风险投资者的重任。
然而,王庆恒香港画饼无果,而就在他离开公司的三个月内,公司的财务状况每况愈下,按照王庆恒的话讲,这三个月每个月的现金流支出相当于以前的三个月。当然责任应该主要归于身为cEO的王庆恒自己。
非常奇怪的是,公司基本上没有能承接到什么项目,惟一承接到的一个项目因为尾款的原因影响了原来的现金流计划,终于使得资金链断裂。
随后不久,在风雨飘摇中,因特飞多终于支撑不住,在运营一年后悄然破产。
回忆起这段经历,今天已经成为咨询顾问的柯先生颇多感慨。抹去它的传奇色彩,这段经历本身对于今天在商言商的大多数人都颇有借鉴意义。就像“副总经理”们用最低调的方式所表达的那样:“或者我们不知道怎么做是正确的,但是(这些教训)让我们清楚怎幺做肯定是错误的。”
这是一个不需要天才的时代,事实上,因特飞多有过很多机遇,其中一次他们竞标一个项目,项目的发包方是国内最大的民营书店,在因特飞多的黄金组合从人文、技术和商务三个方面对自己的项目规划作了一个精彩绝伦的展示后.对方的董事长评价说“你们实在是太聪明了,最大的遗憾也就是,你们太聪明了。”
对方非常看好因特飞多的能力,然而却想看到更多实实在在的努力和付出。然而. 天才没能展现这些。
管理咨询不仅是艺术,更是科学,它是管理科学、统计学、社会学、心理举等诸多科学的完美结合。在这个领域里,我们固然呼唤天才的设想和创造力。但是更需要的是严谨的作风和朴实的精神。麦肯锡在中国本土更愿意招收诸如清华大学本科生这样的“璞玉”而不是招收本土培养的MBA,可能也正是看中了“严谨求实”这一点。
不仅仅是不需要天才,管理咨询也并不需要一些专家和大师。管理咨询作为一门艺术,有它自己领域的“大师”,他们应该是一些资深的职业的咨询顾问和项目经理,而不是学院里的专家和教授。我们曾经接触过一个客户,他抱怨说我们的管理咨询团队里没有一些著名的专家教授。当时我们很耐心也很坦诚地指出几点,作为“管理咨询不需要专家学者”一句话最好的注脚:一、收费不同.这点显而易见;二、术业专攻不同,专家学者未必擅长管理咨询;三、最重要的一点是,我们可以毫不留情地说,在中国,没有人能在这个领域比我们做得更好,教授、专家、学者固然精深,但是他们未必有我们这么多的管理咨询实践经验和这种新的知识结构,更致命的是,他们不可能如同我们这样了解我们面对的企业.不可能像我们这样经过数十轮的深入访谈、讨论;不可能像我们一样每周一百个小时地工作,用最大的努力和严谨、规范的方式来诊断、分析、解决企业的实际问题。
所以,管理咨询不需要传统意义上的“天才”和“大师”,一次成功的管理咨询实践,是一件需要用汗水浇灌的艺术品,是需要相当创造力的科学杰作。它需要你我每一个人的共同努力。无疑,它也是最锻炼个人能力的领域之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