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管理传播网,中国经济管理大学,工商管理MBA专业资源库(29年)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03|回复: 1

深圳市大中型企业首届人力资源管理沙龙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5-22 23:47: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企业内部人力资源权利分配的标准及方式:
李亚联:我采访了30多家企业以后,我觉得这个问题很能概括现在企业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企业的人力资源部门权力小,掌握的资源少,影响力小,地位底。那么我们如何改变这一现状,从而帮助企业在这方面搞得更好。我们首先来谈谈这个问题的原因。
张燕:这个问题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企业文化和领导者个人的风格。如果企业比较集权的话,它的老总的权力一般就特别大,老总的主观意识强,不放权,人事部门权力小。另外也可能是老总还没有找到一个可以信任可以与其分担任务的人。
招商局:人力资源就是开发人的潜力和开发人的创造力。以前我总是不愿意做人事部门的工作,我觉得它的工作就像打杂的。我希望我做的工作是规范性的,即使现在我不做了,别人来接替也很容易上手。它应该从传统的职能中解放出来,不要只是干很琐碎的事。现在情况好多了,人力资源已经有了很正式很规范的定义。
李亚联:说到这里,我想起了我曾经的工作。我觉得应该批评我们自己,批评我们人事部门,我们没有像技术部,销售部等那样强调自己工作的价值,意义。我们的努力程度不够,我们的勇气不够。
刘军:我们应该从四个方面来提高人力资源的地位:一是企业的认识。二是人力资源部经理自身的素质,能力和水平。三是企业文化,看企业里面有没有这种氛围。四是社会氛围,社会对人的价值认识的转变,对人力资源意义的认识,有没有引进国外新理念的思维。
二、企业员工流失率的合理控制和解决途径:
李亚联:经过调查,很多企业都面临着高失业率,最高的年流失率达到40%(这是一个4000多人的企业),最低的也有7%。对这个问题大家是怎么看的?
DAVID:我想这主要跟待遇有关。其次是未来的发展前景,这包括个人的发展、公司的发展。同时公司的企业文化,公司的环境也很重要。我们公司的流失率是10%
DAVID我觉得这首先和待遇有关,其次和相关的发展如企业的发展,个人的发展有关。我们公司的年流失率在7%左右,不高。这可能是因为我们的工资比其他公司高一些 ,但也不全是因为待遇。也因为我们公司的环境、文化比较西方化。
刘军:其实,一点不流动也不好。有专家说如果一个企业的流动率小于3%,这个企业就必死无疑。应该有一个合理的控制,流失率太高或太低都是有问题的。有个企业曾经问我,刘老师,你讲的留人我都懂,可是我不要的人该如何让他走啊?因此低离职率也是一个问题。人力资源有一个金三角导致人的流动,即待遇、情感、事业。我们可以从这三方面出发,做到待遇留人,情感留人,事业留人。
韩赋:什么叫流失率,什么叫高流失率也应该有个标准。不同的行业,不同的领域和不同的企业应该有不同的标准。对于高科技企业而言,20%的流失率不算高,而对于国企或事业单位而言,10%的流失率已经很高了。还跟信用、投资主体有关。就原因来说,我认为有两点:一是职工的经济条件,如果当时职工的经济紧张,他择业考虑更多的将是工资问题,哪里工资高,我就去哪里。二是职工的素质,一般来说素质越高的员工越不容易流失。我们不但要看到原因,更重要的是如何解决。首先从招聘上解决,兴趣很重要。我招人的话,首先会考虑有兴趣的人而不是他的学历、经验、年龄等因素。其次是薪酬,薪酬薪酬就应该“有新意又胜人一酬”。做不到这一点,就不能留人。还有一点,就是工作新鲜感的问题。刚开始新的工作时,会有一种新鲜感兴奋感。过一段时间可能就会处于疲软的状态。这时候,可以换岗。流失率不同流动率,可以用职权的变化来降低离职率。
李亚联:一谈到标准,根据我访问的一家大企业的经验,它江人力资源经理权力的分配与标准和工资挂钩,并与责任分配标准有关。标准很重要,责任也很重要。对经理要做什么,应该负怎样的责任,奖和罚都应该有书面的规定。
DAVID应该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成立管理委员会,管理委员会也应该一起承担责任。
刘军:这个责任应该是有限的。说是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流失率,但具体也应该有个标准。流动和流失就有区别。流失率也不是洪水猛兽,太高太低都有原因,有员工其自身的原因,也有组织的原因。人力资源部主要是给企业营造一种气氛。
四:离职率是由机制、薪酬、老板等因素决定的,不是由人力资源部决定的。直属经理可以决定工作环境,。公司的工作环境是标准的。但是对员工来说,员工是变化的,在某个阶段可能是吻合的,在另一个阶段可能就不吻合了。如果不吻合了,就可以让这样的职工走。
五:流失率只是反映企业问题的一个表象。对这个问题,企业在不同发展阶段应采取不同的对策。在关键性的岗位,我们就应该花精力去留住这样的人,如果是替代性很强的岗位,你要走,OK,让你走。有调查表明:工资信号是引导人才流动的指数。每个人是千差万别的。而且流失率有主动流失率和被动流失率之分。
刘军:还应该分类别,在经济景气和经济不景气时也应该有不同的对策。对与高层,中层,低层的职工流失率应该有不同的合理范围。按职位分,可分为可替代性和不可替代性。不同产业也有不同的合理流动范围。至于责任,企业,直属经理,人力资源部都应该承担。主要是营造公司文化,用内部流动代替外部流失。
三、企业部门间信息封锁、互不信任与部门合作:
李亚联:在我们的访问过程中,我们发现在外资企业里的外国人对这个问题比较敏感,同时在中国企业里工作的外国人对这个问题也反映的比较多。资源不愿意共享,人员不愿意自由流动。对此,DAVID应该深有体会了,你说一下你的看法好吗?
DAVID 我们公司刚开始时这个现象很严重,现在好一些了。刚开始,我们外国人觉得很离谱。各部门之间缺乏沟通,资料不给,互不合作或合作一半就停止。这是国内和国外文化的差别。可能有历史方面的原因,文革的包袱。(众笑)另外,大家还还怕负担不该负担的责任。我们两个部门合作,我帮你做,你自己没有做好,人家会说我。我们的总公司在美国,我们的企业文化是这样的,每个人都是为了公司。每个人都做很多工作。不要怕犯错,不要怕负担责任。
中兴:我觉得主要是考核的问题。我们的企业往往漠视考核,即使重视考核,我们的精力是在想怎样去考核个人。但是我觉得更重要的是考核团队,团队需要配合。人和人是有合作的天性,但是组织没有给你创造这样的氛围。氛围是空的是要落实去营造的。我们应该从奖金中取出一大部分来作为团队考核的奖励。这方面我想和DAVID沟通一下。
DAVID沟通有一个很重要的就是沟通的技巧问题。为什么A经理和B经理老是合作不起来?这很可能就存在沟通的问题,不是每个人都有沟通的技巧的。
吴海燕:刚才大家说的沟通需要技巧,需要氛围,但是沟通也需要渠道。而这种渠道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刚才大家提到的几乎是非正式渠道。在大的企业里面,往往还需要更正式的沟通渠道。人力资源部门可以通过做绩效评估用指标鼓励这种沟通。沟通不好,可能有人员的问题,有组织结构的问题。让沟通顺畅应该在人力资源的职能上得以实现。今天我们讨论的是人力资源管理,我们就尝试从它的职能上去解决问题。
李亚联:这可能是中西方的侧重点不同。西方更注重个人能力的培养,而我们看中的是组织。开发员工(develop your staff)已经是一种责任了,上司花在沟通上的时间占工作时间的80%。沟通能力有部分是先天的,但更多的是靠后天的培养。
刘军:这种信息封锁互不信任的现象也就是信息不对称现象。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是公司的原因,二是个人的原因。公司原因里包含了五大块:1组织原因,看组织有没有扁平化,有没有流程再造。2职务分析,职务分析不是一劳永逸的,职务是动态的,分析应该到。3企业规模,一旦企业扩张后,会出现一些空白点,原有的职能覆盖不了,就容易出现补位不及时。4领导者的水平,领导有没有关注这些现象。5企业文化氛围,企业有没有沟通的习惯。而个人的原因主要体现在责任感的缺失,补位感的没有,能力不足,交往沟通素质不够。
那怎么解决呢?我看可以用“三化”来概括。一机制化,由个人考核走向相关考核。可以进行团队考核,对利益相关者进行整体考核,对工作相关者进行考核。二是制度化,变革组织,让组织扁平化网络化和流程再造,进行动态的职务分析。三是责任化,人力资源部门可以搞心理辅导,推动企业文化的发展。
韩赋:我是这样看的。沟通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而我们今天所涉及的更重要的是非正式沟通上,总有东西是正式沟通无法达到的。信任关键体现在非正式沟通上。企业文化说到底是一种风气,一种习惯,一种概念。企业文化受历史文化的影响。我认为要解决应该作好以下几点:一从人力资源经理角度上看,建立企业文化的方向,引导和改善企业文化。进人要有个度,新一批的人进来了,要对其原有的文化进行冲击,分散引导其适应公司文化。然后才考虑再进人。不能不考虑这个因素随便进人。二是组织的问题,刚才刘老师对这个问题讲的很清楚,我就不多说了。三是职工的素质问题,说到底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素质的竞争,其关键就是人力资源的竞争。若把人才素质比喻成一棵树,那么职业素质就是红花,职业工具就是绿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9-5-23 17:39:15 | 显示全部楼层
人力资源有一个金三角导致人的流动,即待遇、情感、事业。
离职率是由机制、薪酬、老板等因素决定的,不是由人力资源部决定的。直属经理可以决定工作环境。
至于责任,企业,直属经理,人力资源部都应该承担。主要是营造公司文化,用内部流动代替外部流.

很好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社区首页|美华管理传播网|中国经济管理大学|中国营养治疗网|北京管理培训|天津管理培训|重庆管理培训|哈尔滨管理培训|上海管理培训|深圳管理培训|浙江管理培训|广东管理培训|新疆管理培训|内蒙古管理培训|青海管理培训|广西管理培训|西藏管理培训|吉林管理培训|沈阳管理培训|辽宁管理培训|河北管理培训|山东管理培训|安徽管理培训|福建管理培训|海南管理培训|贵州管理培训|四川管理培训|湖北管理培训|河南管理培训|安徽管理培训|江西管理培训|深圳管理培训|广州管理培训|珠海管理培训|香港管理培训|免费公益MBA培训|台湾管理培训|中国管理传播网|全国管理培训认证网|经理人的网上家园|中国管理人才库|经理圈|Archiver|手机版|美华管理人才学校|学校新浪微博V|管理考证|MBA公益课堂|律师声明: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网站地图

黑公网安备 23018302010102号

QQ

GMT+8, 2024-4-26 07:25 , Processed in 0.029605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ICP备13013142号

Powered by Discuz! Templates yeei! © 2001-2010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