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管理传播网,中国经济管理大学,工商管理MBA专业资源库(29年)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07|回复: 0

【HR讲义】《人力资源管理概述》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8-15 22:4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资源(resource)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人口资源(population resource)劳动力资源(labour resource)天才资源(genius resource)人才资源(human talent resource)学习目标? 人力资源的含义? 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 人口资源、劳动力资源、人才资源和天才资源的含义? 人力资源的性质和作用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人的因素越来越成为组织实现自己战略目标的关键因素。无论是什么类型的组织,也不管组织的规模是大是小,组织中的人都将决定着组织的兴衰与成败。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人力资源管理是所有管理工作的核心!1.1人力资源及相关概念1.1.1人力资源的含义1. 资源按照逻辑的从属关系,人力资源属于资源这一大的范畴,是资源的一种具体形式。因此,在解释人力资源的含义之前,有必要对资源进行简要的说明。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资源是指形成财富的来源。自从人类出现以来,财富的来源无外乎两类: 一类是来自自然界的物质,可以称之为自然资源,例如森林、矿藏、河流、草地等; 另一类是来自人自身的知识和体力。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人力资源对财富形成的贡献越来越大,逐渐占据主导地位。研究表明,实物资本的收益现在只是人力资本收益的1/4,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从20世纪初的5%~20%提高到20世纪90年代的70%~80%。姜育新. 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 经济师,2002(6)第1章人力资源概述人力资源管理(第2版)从财富创造的角度来看,资源是指为了创造物质财富而投入生产过程的一切要素。法国经济学家萨伊(Say)认为,土地、劳动、资本是构成资源的三要素; 马克思认为,生产要素包括劳动对象、劳动资料和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构成生产资料,因此,“不论社会生产的形式如何,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始终是生产要素”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4卷.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2.44.; 著名的经济学家熊彼特(Sehumpeter)认为,除了土地、劳动、资本这三种要素之外,还应该加上企业家精神。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现在很多经济学家认为生产要素中还应该加上信息。伴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知识在价值创造过程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因此有人认为应当把知识作为一种生产要素看待。无论怎么划分,可以看出,人力资源都是财富创造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2. 人力资源资料研究表明,“人力资源”(human resource)这一概念曾经先后于1919和1921年在约翰·R.康芒斯(John R.Commons)的两本著作《产业信誉》和《产业政府》中使用过,康芒斯也被认为是第一个使用“人力资源”一词的人。但当时他所指的人力资源和现在我们所理解的人力资源在含义上相去甚远,只不过使用了相同的词语而已。我们目前所理解的人力资源概念,是由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于1954年在其名著《管理实践》中首先正式提出并加以明确界定的。德鲁克之所以提出这一概念,是想表达传统词语所不能表达的意思。他认为,与其他资源相比,人力资源是一种特殊的资源,它必须通过有效的激励机制才能开发利用,并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20世纪60年代以后,随着西奥多·W.舒尔茨(Theodore W.Schultz)提出人力资本理论,人力资源的概念更加深入人心,对人力资源的研究也越来越多。迄今,对于人力资源的含义学者们给出了多种解释。根据研究的角度不同,可以将这些定义分为两大类。第一类主要是从能力的角度来解释人力资源的含义,持这种观点的人占较大比例。例如: (1) 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整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劳动者的能力,即处在劳动年龄的已直接投入建设和尚未投入建设的人口的能力。张德.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北京: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1.1.(2) 人力资源是指人类可用于生产或提供各种服务的活力、技能和知识。(伊凡·伯格,Ivan Berg)(3) 人力资源是指包含在人体内的一种生产能力,是表现在劳动者的身上、以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表示的资源,对经济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是企业经营中最活跃、最积极的生产要素。朱丹. 人力资源管理教程. 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2.(4) 人力资源是指社会组织内部全部劳动人口中蕴涵的劳动能力的总和。陆国泰. 人力资源管理.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9.(5) 人力资源是指劳动过程中可以直接投入的体力、智力、心力总和及其形成的基础素质,包括知识、技能、经验、品性与态度等身心素质。萧鸣政. 人力资源管理. 北京: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2.(6) 人力资源是指企业员工所天然拥有并自主支配的协调力、融合力、判断力和想象力。(彼得·德鲁克)第二类主要是从人的角度来解释人力资源的含义,例如: (1) 人力资源是指一定社会区域内所有具有劳动能力的适龄劳动人口和超过劳动年龄的人口的总和。朱丹. 人力资源管理教程.上海: 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1.2.(2) 人力资源是指企业内部成员及外部顾客等人员,即可以为企业提供直接或潜在服务及有利于企业实现预期经营效益的人员的总和。(梅比尔·伊莱亚斯,Nabil Elias、伦西斯·莱克尔,Rensis Lakere)(3) 人力资源是指能够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具有智力和体力劳动能力的人的总称。陈远敦,陈全明. 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 北京: 中国统计出版社,1995.1.我们认为,从能力的角度来理解人力资源的含义更接近其本质。前文已经指出,资源是指财富形成的来源,而人对财富形成起作用的是人所具有的知识、技能、经验、体能等能力,在这个意义上,人力资源的本质就是能力,人只不过是一个载体而已。本书所用的人力资源概念,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这个解释包括以下几个要点: (1) 人力资源的本质是人所具有的脑力和体力的总和,可以统称为劳动能力。(2) 这一能力要能为财富的创造起贡献作用,成为财富形成的来源。(3) 这一能力还要能够被组织所利用,这里的“组织”既可以大到一个国家或地区,也可以小到一个企业或单位。董克用,叶向峰.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6.1.1.2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作为一种资源,人力资源也同样具有量和质的规定性。由于人力资源是依附于人身上的劳动能力,和劳动者是密不可分的,因此可以用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来反映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1. 人力资源的数量人力资源数量又分为绝对数量和相对数量两种。人力资源的绝对数量的构成,从宏观上看,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劳动能力、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总数,它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劳动适龄人口减去其中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加上非劳动适龄人口之中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它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处于劳动年龄之内、正在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它占据人力资源的大部分,可称为“适龄就业人口”。(2) 尚未达到劳动年龄、已经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即“未成年劳动者”或“未成年就业人口”。(3) 已经超过劳动年龄、继续从事社会劳动的人口,即“老年劳动者”或“老年就业人口”。以上三部分构成就业人口的总体。(4) 处于劳动年龄之内、具有劳动能力并正在要求参加社会劳动的人口,这部分可以称做“求业人口”或“待业人口”,它与前三部分一起构成经济活动人口。(5) 处于劳动年龄之内、正在从事学习的人口,即“就学人口”。(6) 处于劳动年龄之内、正在从事家务劳动的人口。(7) 处于劳动年龄之内、正在军队服役的人口。(8) 处于劳动年龄之内的其他人口。前四部分是现实的社会劳动力供给,是直接的、已经开发的人力资源; 后四部分并未构成现实的社会劳动力供给,是间接的、尚未开发的、处于潜在形态的人力资源。人力资源的构成如图1?1所示。未成年就业人口适龄就业人口老年就业人口求业人口 就学人口家务劳动人口军队服役人口其他人口病残人口0岁少年人口16岁劳动适龄人口60/55岁老龄人口图1?1人力资源构成图人力资源相对量即人力资源率,是指人力资源的绝对量占总人口的比例,它是反映经济实力的更重要的指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力资源率越高,表明该国家的经济有某种优势。因为,在劳动生产率和就业状况既定的条件下,人力资源率越高,表明可投入生产过程的劳动数量越多,从而创造的国民收入也就越多。影响人力资源数量的因素主要有三个方面: (1) 人口总量及其再生产状况。由于劳动力人口是人口总体中的一部分,而人力资源的数量体现为劳动人口的数量,因此,人力资源数量首先取决于人口总量及其通过人口的再生产形成的人口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口的状况决定了人力资源的数量。我国目前正处于生育高峰,在未来若干年内,我国的人口将迅速增长,同时也将为我国提供更丰富的人力资源。(2) 人口的年龄构成。人口的年龄构成是影响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人口总量一定的情况下,人口的年龄构成直接决定了人力资源的数量。(3) 人口迁移。人口迁移可以使得一个地区的人口数量发生变化,继而使得人力资源的数量发生变化。如我国三峡工程建设将使得沿江地带的人口分布发生重大变化,继而使人力资源也发生重大变化。2. 人力资源的质量人力资源的质量是指人力资源所具有的体质、智力、知识和技能水平,以及劳动者的劳动态度。它一般体现在劳动者的体质水平、文化水平、专业技术水平、劳动的积极性上,它们往往可以用健康卫生指标(如平均寿命、婴儿死亡率、每万人口拥有的医务人员数量、人均日摄入热量等)、教育状况(如劳动者的人均受教育年限、每万人中大学生拥有量、大中小学入学比例等)、劳动者的技术等级状况(如劳动者技术职称等级的现实比例、每万人中高级职称人员所占的比例等)和劳动态度指标(如对工作的满意程度、工作的努力程度、工作的负责程度、与他人的合作性等)来衡量。与人力资源数量相比较,其质量方面更为重要。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现代的科学技术对人力资源的质量提出更高的要求。人力资源质量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其内部的替代性方面。一般说来,人力资源的质量对数量的替代性较强,而数量对质量的替代作用较差,有时甚至不能替代。人力资源开发的目的在于,提高人力资源的质量,使其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更大的作用。人力资源的质量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 (1) 遗传和其他先天因素。人类的体质和智力具有一定的继承性,这种继承性来源于人口代际间遗传基因的保持,并通过遗传与变异使人类不断地进化、发展。人口的遗传,从根本上决定了人力资源的质量及最大可能达到的限度。但是,不同的人在体质水平与智力水平上先天差异是比较小的,这当然不包括那些因遗传病而致残的人。因此我们必须提倡优生优育,提高人口质量。中国现阶段提出的“少生优生”的国策就是为了使人力资源的体质、智力的潜在基础水平提高。(2) 营养因素。营养因素是人体发育的重要条件,一个人儿童时期的营养状况,必然影响其未来成为人力资源时体质与智力水平。营养也是人体正常活动的重要条件,充足而全面地吸收营养才能维持人力资源原有的质量水平。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的营养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3) 教育方面的因素。教育是人为传授知识、经验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一部分人对另一部分人进行多方面影响的过程,这是赋予人力资源质量的一种最重要、最直接的手段,它能使人力资源的智力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都得到提高。1.1.3人口资源、劳动力资源、人力资源、人才资源和天才资源人口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人口总量,主要表现为人口的数量,是一个最基本的底数,劳动力资源、人力资源、人才资源等都是来源于这个最基本的资源。劳动力资源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的劳动力人口的总称,是人口资源中拥有劳动能力的那部分人,通常是16~60岁的人口群体。这一人口群体必须具备从事体力劳动或脑力劳动的能力。它偏重的是数量概念。人力资源是指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它包含数量和质量两个概念,它不仅要求具有劳动能力,还要求具有健康的、创造性的劳动,能推动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人才资源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具有较多科学知识、较强劳动技能,在价值创造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那部分人。人才资源主要突出质量概念,是人力资源中较杰出、较优秀的那部分人,表明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拥有的人才质量。天才资源是指在某一领域具有特殊才华的人,他们在自己的这一领域具有独特的创造发明能力,能在这一领域起领先作用,并具有攀登顶峰的能力。应当说,这五个概念关注的重点不同,人口资源、劳动力资源更多的是一种数量概念,人力资源、人才资源、天才资源更多的是一种质量概念。五者在数量上存在着一种包含关系,(图1?2,图1?3所示为五者之间的比例关系图)。图1?2人口资源、劳动力资源、人力资源、人才资源和天才资源包含关系图图1?3人口资源、劳动力资源、人力资源、人才资源和天才资源的比例关系图1.1.4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也是容易混淆的两个概念,很多人甚至将它们通用,其实这两个概念是有一定区别的。1. 资本和人力资本“资本”一词,语义上有三种解释: 一是指掌握在资本家手里的生产资料和用来雇佣工人的货币; 二是指经营工商业的本钱; 三是指牟取利益的凭借。萧鸣政. 人力资源开发学.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28.马克思认为,资本是指那些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对于人力资本(human capital)的含义,被称为“人力资本之父”的西奥多·W.舒尔茨认为,人力资本是体现在人身上的技能和生产知识的存量。之所以称这种资本是人力的,是由于它已经成为人的一部分,又因为它可以带来未来的满足或者收入。人力资本是劳动者身上所具备的两种能力,一种能力是通过先天遗传获得的,是由个人与生俱来的基因所决定的; 另一种能力是后天获得的,是由个人努力经过学习而形成的,读写能力是任何民族人力资本质量的关键成分。舒尔茨.人力资源发展跨文化通论,上海: 上海百家出版社,1991.8、291.同物质资本一样,人力资本也要通过投资才能形成。按照劳动经济学的观点,人力资本的投资主要有三种形式: 教育培训、迁移、医疗保健。与其他类型的投资一样,人力资本的投资也包含这样一种含义: 在当前时期付出一定的成本并希望在将来能够带来收益,因此人们在进行人力资本的投资决策时主要考虑收益和成本两个因素,只有当收益大于成本或者至少等于成本时,人们才愿意进行人力资本投资。2. 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关系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应该说,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都是以人为基础而产生的概念,研究的对象都是人所具有的脑力和体力,从这点看两者是一致的。而且,现代人力资源理论大都是以人力资本理论为根据的; 人力资本理论是人力资源理论的重点内容和基础部分,人力资源经济活动及其收益的核算是基于人力资本理论进行的; 两者都是在研究人力作为生产要素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时产生的。虽然这两个概念有着紧密的联系,但它们之间还是存在着一定的区别。萧鸣政. 人力资源管理. 北京: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1.3.(1) 在与社会财富和社会价值的关系上两者是不同的。人力资本是由投资形成的,因此劳动者将自己拥有的脑力和体力投入到生产过程中参与价值创造,就要据此来获取相应的劳动报酬和经济利益,它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应当说是一种由因溯果的关系。而人力资源则不同,作为一种资源,劳动者拥有的脑力和体力对价值的创造起着重要的贡献作用,它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应当说是一种由果溯因的关系。(2) 两者研究问题的角度和关注的重点不同。人力资本是通过投资形成的存在于人体中的资本形式,是形成人的脑力和体力的物质资本在人身上的价值凝结,是从成本收益的角度来研究人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关注的重点是收益问题,即投资能否带来收益以及带来多少收益的问题。人力资源则不同,它将人作为财富的来源来看待,是从投入产出的角度来研究人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关注的重点是产出问题,即人力资源对经济发展的贡献有多大,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有多强。(3) 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计量形式不同。众所周知,资源是存量的概念,而资本则是兼有存量和流量的概念,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同样也是如此。人力资源是指一定时间、一定空间内人所具有的对价值创造起贡献作用并且能够被组织所利用的体力和脑力的总和。人力资本,如果从生产活动的角度看,往往是与流量核算相联系的,表现为经验的不断累积、技能的不断增进、产出量的不断变化和体能的不断损耗; 如果从投资活动的角度看,又与存量核算相联系,表现为投入到教育培训、迁移和医疗保健等方面的资本在人身上的凝结。1.2人力资源的性质和作用1.2.1人力资源的性质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源形式,人力资源具有不同于自然资源的特殊方面,要想准确地理解人力资源的性质,就必须从其本质入手。人力资源的本质就是人所具有的脑力和体力,它所有的性质都是围绕这个本质而形成的。因此,我们将人力资源的性质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董克用,叶向峰. 人力资源管理概论.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2.(1) 能动性。人力资源是劳动者所有的能力,而人总是有目的、有计划地使用自己的脑力和体力,这也是人和其他动物的本质区别。在蜂房的建筑上,蜜蜂的本事使许多以建筑师为业的人感到惭愧。但是,最拙劣的建筑师和最灵巧的蜜蜂相比要显得优越,自然基于这样的事实: 建筑师在用蜂蜡构成蜂房之前,已经在其头脑中把它构成。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已经在劳动过程开始时存在于劳动者的观念中,所以已经观念地存在。正因为如此,在价值创造过程中,人力资源总是处于主动的地位,是劳动过程中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人,作为人力资源的载体,和自然资源一样是价值创造的客体,但同时它还是价值创造的主体。自然资源则相反,它在价值创造过程中总是被动的,总是处于被利用、被改造的地位,自然资源服从于人力资源。(2) 时效性。人力资源是以人为载体,表现为人的脑力和体力,因此它与人的生命周期是紧密相连的。人的生命周期一般可以分为发育成长期、成年期、老年期三个大的阶段。在人的发育成长期(我国规定为16岁之前),体力和脑力还处于一个不断增强和积累的过程中,这时人的脑力和体力还不足以用来进行价值创造,因此还不能称之为人力资源。当人进入成年期,体力和脑力的发展达到可以从事劳动的程度,可以对财富的创造作出贡献,因而也就形成了现实的人力资源。而继续向后,当人进入老年期,其体力和脑力都不断衰退,越来越不适合进行劳动,也就不能再称之为人力资源了。生命周期和人力资源的这种倒“U”形关系决定了人力资源的时效性,必须在人的成年时期对其进行开发和利用,否则就会浪费宝贵的人力资源。自然资源则不同,自然界的物质资源如果不能开发利用,一般来说它还会长久地存在,不会出现“过期作废”的现象,对自然资源而言,只存在开发利用的程度问题。(3) 增值性。与自然资源相比,人力资源具有明显的增值性。一般来说,自然资源是不会增值的,它只会因为不断地消耗而逐渐“贬值”; 人力资源则不同,人力资源是人所具有的脑力和体力,对单个的人来说,人的体力不会因为使用而消失,只会因为使用而不断地增强,当然这种增强是有限度的。人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不会因为使用而消失,相反会因为不断地使用而更有价值。也就是说在一定的范围内,人力资源是不断增值的,创造的价值会越来越多。(4) 社会性。自然资源具有完全的自然属性,它不会因为所处的时代、社会不同而有所变化。比如,古代的黄金和现代的黄金是一样的,中国的黄金和南非的黄金也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人力资源则不同,人所具有的体力和脑力明显地受到时代和社会因素的影响,从而具有社会属性。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不同,必将导致人力资源质量的不同。例如,古代整体的人力资源质量远远低于现代,发达国家整体的人力资源质量明显高于发展中国家。(5) 可变性。人力资源和自然资源不同,在使用过程中它所发挥作用的程度可能会有所变动,从而具有一定的可变性。人力资源是人所具有的脑力和体力,它必须以人为载体,因此人力资源的使用表现为人的劳动过程,而人在劳动过程中又会因为自身心理状况的不同而影响到劳动的效果。例如,当人受到有效的激励时,就会主动地进行工作,尽可能地发挥自身的能力,人力资源的价值就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相反,当人不愿意进行工作时,其脑力和体力就不会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所以,人力资源作用的发挥具有一定的可变性,在相同的外部条件下,人力资源创造的价值大小可能会不同。自然资源则不同,在相同的外部条件下,其价值大小一般不会发生变化。1.2.2人力资源对经济活动的作用人力资源是经济活动中最活跃的因素,也是一切资源中最重要的资源。它对经济增长具有特殊重要性,同时也对企业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 人力资源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陈维政,余凯成,程文文. 人力资源管理.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现代经济理论认为,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四个因素: ①新的资本资源的投入; ②新的可利用的自然资源的发现; ③劳动者的平均技术水平和劳动效率的提高; ④科学的、技术的和社会的知识储备的增加。显然,后两项因素均与人力资源密切相关。因此,人力资源决定经济的增长。经济学家也因此将人力资源称为第一资源,如芝加哥大学教授、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舒尔茨(T.T.Schultz)认为,人力资本是国家和地区的富裕之泉。当代发达国家占有资本资源优势,自然资源也得到充分的利用。但是它们对这两种资源追求的难度不断增大,而且获取这两种资源对科学技术和知识的依赖程度也越来越大,同时也越来越依赖于具有先进生产知识和技能的劳动者的努力。因此,当代发达国家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劳动者的平均技术水平和劳动效率的提高以及科学的、技术的和社会的知识储备的增加。美国人力资本经济分析专家爱德华·丹尼森用因素分析法论证指出: 1929—1957年间美国国民经济的增长中有23%的贡献份额得自教育发展,即人力资源开发方面的贡献。近年来,美国经济的稳定持续发展也充分证明知识、信息、科技的承载体——人力资源的重要性。实践中,发达国家也将人力资源发展摆在头等重要地位,通过加大本国人力资源开发力度提高人力资源素质,同时不断从发展中国家挖取高素质人才,以增加和提高其人力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发展中国家而言,初期经济发展的辉煌主要建筑在不断增加资本资源投入、开发和利用更多的自然资源基础之上。但这已被许多国家证明并非一条持续发展的道路。原因是: ①资本和自然资源作用的发挥离不开与之相适应的劳动者技能和科学技术知识的掌握及运用; ②自然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和更多资本资源的取得也需要与之相适应的科学技术、知识信息的应用以及劳动者的努力。不解决这两个相适应的问题,发展中国家就无法有效利用它们可能获得的宝贵的资本和有限的自然资源。不少发展中国家花巨额外汇购买高科技技术、设备、工艺流程,最终却以失败告终,也从反面证明了这个道理。劳动者平均技术水平和劳动效率的提高、科学技术的知识储备和运用的增加是经济增长的关键。而这两个因素与人力资源的质量呈正相关。因此,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的关键制约因素是人力资源的质量。通过对美国、韩国、泰国、坦桑尼亚、中国五国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发现,经济发展的程度与国民小学、中学、大学的入学率呈正相关。2. 人力资源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企业要从事经济活动以实现其既定的目的,就必须使用各种资源作为投入。通常认为这些基本资源可分为五类,即人、财、物、信息与时间。这五类资源就其根本性质而言,还可以进一步分为人与物两大类。财(资金)、物(设备与物料等硬件)、信息与时间都可归入“物”这一大类,因为它们都是被动的、理性的、“硬”的、“死”的; 只有“人”才是能动的、感性的、“软”的和“活”的。“理性”指它们是机械性的,是服从简单的物理性规律的,是较易界定与测量的。这是相对于人的特点来说的。人是受制于多种因素的复杂规律的,其中包括心理性、感性及价值观的因素,是难以预计、界定和测量的。一定的生产力条件下,在人与物这一对因素中,只有人的因素才是决定性的,因为“世间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个可宝贵的”。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 “企业只有一项真正的资源——人。”IBM公司总裁华生也说过: “你可以搬走我的机器,烧毁我的厂房,但只要留下我的员工,我就有再生的机会。”可见人力资源是企业生存的关键资源。现代企业的生存是一种竞争性生存,人力资源自然对企业竞争力起着重要作用。依据美国田纳西大学工商管理学院管理学教授劳伦斯·S.克雷曼(Law?rence,S.Kleiman)的观点: “为了成功,企业组织必须获取并维持其对竞争对手的优势。这种竞争优势可以用两个途径获得: 一是成本优势,二是产品差异化。”人力资源对企业成本优势和产品差异化优势意义重大。(1) 人力资源是企业获取并保持成本优势的控制因素。其一,高素质的雇员需要较少的职业培训,从而可减少教育培训成本支出。其二,高素质员工具有更高的劳动生产率,可以大大降低生产成本支出。其三,高素质的员工更能动脑筋,寻求节约的方法,提出合理化的建议,减少浪费,从而降低能耗和原材料消耗,降低成本。其四,高素质员工表现为能力强、自觉性高,无须严密监控管理,可以大大降低管理成本。各种成本的降低会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处于价格优势地位。(2) 人力资源是企业获取和保持产品差别优势的决定性因素。企业产品差别优势主要表现在创造比竞争对手质量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提供竞争者提供不出的创新性产品或服务。显然,对于前者,高素质的员工,包括能力、工作态度、合作精神对创造高质量的一流产品和服务具有决定性作用。对于后者,高素质的员工,尤其是具有创造能力、创新精神的研究开发人员更能设计出创新性产品或服务。二者结合起来就能使企业持续地获取和保持相对于竞争对手的产品差别优势,使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始终处于主动地位。(3) 人力资源是制约企业管理效率的关键因素。“管理出效率,人才是关键”。这里的人才是管理人才。企业效率离不开有效的管理,有效的管理离不开高素质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例如,前述竞争优势的获取和保持,其前提条件是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包括选人、用人、育人、培养人、激励人以及组织人、协调人等,使组织形成互相配合、取长补短的良性结构和良好气氛的一系列科学管理。企业发展依赖于战略管理、市场营销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生产作业管理等方面的高素质管理人才。(4) 人力资源是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立于不败之地的宝贵财富。20世纪70年代以来,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将人们对人力资源的认识提高到人力资本的高度,而且将智力资本视做人力资本的核心。知识经济是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在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均依赖于知识,企业经济生产活动也不例外。其中,信息、知识、科技、创造力成为最重要的战略资源,而产生这些资源的唯一来源是人。所以,在知识经济时代,经济竞争的重点必然由物质资源、金融资本的竞争转向人才、人力资源、智力资本的竞争。管理学大师们对此表达了一致的看法。德鲁克认为: 未来的工作者大部分是知识工作者,企业成败的关键依赖于既掌握专门知识,又能利用科技进步获取宝贵前沿信息,从而作出决策的人才的努力。麦克·哈默和詹姆斯·钱皮主张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需要的是know why而非know how的人,员工必须能运用资讯科技、信息知识和自己的判断力对企业面临的复杂问题作出正确决策。彼得·圣吉强调现代企业需要具有整体思维、系统思维、权变思维能力的员工,他们必须拥有洞察力、创造力、判断力,具有“整合式创新才能”,能创造性地解决企业面临的“动态性复杂问题”。值得注意的是,健康人格也成为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的竞争性资源。因为,企业间竞争的成败也取决于员工的敬业精神,敬业的前提是乐业,员工持久的工作热情成为必要。为适应后工业社会的经济竞争,企业必须再造,而再造要求提倡实验精神。实验精神依赖持之以恒的探索和理性地对待失败及坚韧不拔的毅力。信息社会是开放的社会,企业的成功取决于对各种信息的接受程度,因而员工兼收并蓄的开放态度尤显必要。后工业社会的企业为恢复生机而做的改造的趋势是“抛弃分工”、“再造”作业流程,在新的流程系统下更需人际协调和合作。因此,包括持久的工作热情、坚韧不拔的毅力、兼收并蓄的开放态度、人际协调沟通技能、团队合作精神等在内的健康人格均对企业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由此可以得出结论: 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智能型加心理健康型人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社区首页|美华管理传播网|中国经济管理大学|美华管理人才学校|MBA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美华管理咨询|北京管理培训|天津管理培训|上海管理培训|深圳管理培训|浙江管理培训|广东管理培训|新疆管理培训|内蒙古管理培训|青海管理培训|广西管理培训|西藏管理培训|吉林管理培训|沈阳管理培训|辽宁管理培训|河北管理培训|山东管理培训|安徽管理培训|福建管理培训|海南管理培训|贵州管理培训|四川管理培训|湖北管理培训|河南管理培训|安徽管理培训|江西管理培训|深圳管理培训|广州管理培训|珠海管理培训|香港管理培训|免费公益MBA培训|美华管理咨询|中国管理传播网|全国管理培训认证网|MBA职业经理培训|中国管理人才库|经理圈|Archiver|手机版|美华管理人才学校|学校新浪微博V|管理考证|MBA公益课堂|律师声明: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网站地图

黑公网安备 23018302010102号

QQ

GMT+8, 2024-12-23 17:33 , Processed in 0.027046 second(s), 20 queries , Gzip On. ICP备13013142号

Powered by Discuz! Templates yeei! © 2001-2010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