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10年前,恒源祥开始在电视台投放电视剧贴片广告,当时最小广告投放单位是一次15秒。恒源祥的老总刘瑞旗找来几块纸板,剪了代表恒源祥形象的小囡头和“恒源祥,羊、羊、羊”6个字,制作成简单的动画,每5秒可以读两遍,一部电视剧播下来重复了6遍。后来,恒源祥在央视如法炮制5秒广告,获得巨大成功。正是因为广告的简单重复,使得恒源祥品牌认知深入人心,并迅速奠定了国内毛线行业的领先地位。
而在10年后,2005年12月22日,在恒源祥成为北京2008年奥运会赞助商之际,其广告语“恒源祥,羊、羊、羊”的童音摇身变成了“恒源祥,牛、牛、牛”,这件事在整个消费者及经销商层面上引起不小反响,也在品牌和营销圈里引起了一场热烈的研讨风波。
当我们从塑造品牌的角度来看恒源祥的“羊”、“牛”广告之变时,还需要对恒源祥这个企业本身有一个基本的认知。
说到恒源祥的产业结构,它本身也是试图学习国外品牌的操作方法,也就是说整个就是虚拟运营。恒源祥拥有品牌知识产权,只操作品牌,做自己的品牌广告。在品牌的高度认知下,有几百家加工企业。恒源祥只经营品牌,像国外很多的企业都是总部只经营品牌,下面其他企业批发生产,等于是赚品牌的钱。
在批发生产这一块,恒源祥现在也在发展自己的主体,像袜业等。但是,它大部分还是以别人使用它的商标来交管理费的方式营运。那么,这样的话它就必须要经营品牌。如果它的品牌不能维持,那些企业就不会来使用它的品牌。
但是,恒源祥在塑造过程里面并没有把品牌完全塑造出来,它只是做到了高度认知,只做完了品牌塑造的“万里长征第一步”。在这种状况下,它就开始经营所谓的“品牌”,一边做经营,一边再做高度认知,实际上是在做重复认知。
那就是,多少年来都必须老是做高度认知的广告。如果这个广告的力度,或者广告的方式一改变,市场就会对品牌产生质疑,继而淡忘,因为品牌理念根本就没凝结出来。
恒源祥只是做到了品牌的高度认知,只做完了品牌塑造的“万里长征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