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值得奉承的时候
财富奉承您,身后有陷阱。
——普布里乌斯•西鲁斯(Publilius Syrus)
赞美什么时候是值得赞赏的,什么时候不值得?
暴君们对赞美贪得无厌,甚至需要万民的朝拜,但是靠强迫得来的赞美就像是怪叫和悲鸣。情不自禁的赞美是大多数人最为珍惜的。赞美通常以3种形式出现:
1.由衷赞美那些靠自身努力赢得赞美的人。这种类型的赞美非常珍贵而且也是大量存在的:它们通常发生于第一次约会时、房屋修整完毕以及学校里的朗诵会后等场合,还有就是在演讲以及体育比赛的过程中。
2.有准备地赞美那些靠自身努力赢得赞美的人。毕业典礼、退休欢送会以及宗教仪式上的赞美都是经过精心准备的。这类赞美甚至可以像一场音乐会那样庄严肃穆。
3.为了获得某种回报而给予的赞美。无论是靠自身赢得的,还是靠其他方式得到的,也无论是由衷的,还是事先准备好的。这种类型的赞美我们就称之为奉承。
••规则1:当赞美的目的是为了寻求某种回报时,就是奉承。
罗杰•莱斯特兰奇(Roger L
奉承是动物模仿行为的一种高级形式。曾经为多个国会及国王做过顾问的爱德蒙德•伯克(Edmund Burke)观察到“我们学习知识的时候,采用模仿方式远多于采用规则,因此,我们所学到和掌握的,不仅只是有效果的,而且更应该是快乐的。这也形成了我们的行为模式、观念和生活。这是人类社会中最强的交集点之一;这是一种相互适应的形式,人与人之间都通过这种形式相互接受,不再自我封闭,而且这对所有的人来说其实是一种极大的奉承。”
规则4:赞美能做到的,奉承都能模仿。
模仿产生了共性——人们的穿着类似、说话类似,拥有同样的观念——而且对于很小的差异都做出了明确的区分。路易十四的情妇曼特侬夫人告诉她圈子里的人“带有创造性地”去模仿。与社会生活里的所有问题一样,模仿也应该是有限度的,超出这个限度的奉承就将遭到责难与嘲讽。
规则5:要想鹤立鸡群,奉承必须恰如其分。
当奉承用错了地方,会给奉承者带来致命的打击。一名奉承者必须要能够面对众多的人群,并在奉承的途中找准要奉承的目标。奉承者的心中要有广大的听众,不仅只是被奉承的人,而且还不仅只是当下的听众,还要包括未来可能的那些听众。“按照传说,霍尔拜因(Holbein)对克里维斯的安妮(Anne)的赞美是如此过分,以至于让亨利八世一见钟情,马上决定娶她,而结果是当国王一见到真人,这名画家就不得不逃离了这个国家。”
汉斯•霍尔拜因的肖像画《克里维斯的安妮》,没有画出她脸上的麻点。根据这幅肖像画,亨利八世起草了一份婚姻合同。当见到安妮本人的时候,国王得出了完全不同的印象。他在6个月后离婚了。
最有名的说法“模仿是最诚挚的奉承”来自于尊敬的查尔斯•凯莱布•科尔顿(Charles Caleb Colton)的《莱肯》(Lacon)。他的书卖得很好,这主要得感谢他在推广时所花的精力。科尔顿由于在英国出现了资金问题,他不得不远涉重洋到美国去出版他的著作,在美国,这本书很快就出版了,而且还多次加印。
••在《莱肯》的扉页,科尔顿申明他的书是“写给那些正在思考的人”的——马上就是一通奉承。科尔顿承认这是一个营销策略:“尽管那些真正思考的人所占的比例特别小,然而,每一个自视甚高的人都会把自己看成是其中之一员。”尊敬的科尔顿是怎么样的一个人呢?很狡猾。他的一个出版商说他善于进行善意的欺骗,而且是一个口若悬河的家伙,一个大骗子,“一个低贱的、卑躬屈膝的,而且有堕落倾向的人”。科尔顿还写下了《伪善:一首讽刺的诗》。他的教区居民都深信他对这个问题理解得非常深刻。
尊敬的科尔顿在教堂、旅馆以及投票站都发现了奉承的踪影。他观察到了下面一条铁定的规则。
规则6:轻侮产生奉承。
“有些假装不喜欢奉承的人也可以被间接地奉承,所采用的方法是对他们的竞争对手进行义正词严的谩骂及嘲讽。第欧根尼(Diogenes)宣称自己不是阿谀奉承之人。但是,对于他的那些愤世嫉俗的嬉笑怒骂,换个角度看确实都是一些谄媚之词。它们激发了那些雅典暴徒们的统治热情,比起他们自己受到赞扬来,他们更喜欢听到自己的上司遭到谩骂。奥利弗•温德尔•霍姆斯(Oliver Wendell Holmes)写下了永恒的《谩骂之奉承》(Flattery of Abuse),使改革者们吃尽了苦头。
谩骂是奉承的传承。亚里士多德认为“做一个阿谀奉承的人是一种耻辱”。因此,要是仅仅只是一名阿谀奉承者,那就是一种耻辱。要是诽谤是一种高级奉承的话,那么,那些奉承水平非常糟糕的人当然会对那些奉承水平很高的人说三道四了。
规则7:奉承总是遭受攻击。
几个世纪以来,一个谬论居然成为了一句谚语:“plus nocet lingua adulatoris quam manus persecutoris”(奉承者的舌头比杀戮者的利剑更具杀伤力)。这是一种过分夸张的欺骗。无论奉承在哪里茁壮成长,都会被指责为“罪恶的奴仆”、“污秽的学问”、“恶中之恶”、“空泛赞誉的堕落”等等。圣经中的奉承话集中在《旧约》中:雅各(Jacob)奉承以扫(Esau),伪善者奉承上帝。在《箴言篇》中更多,里面警告“奉承邻居的人就是给邻居下套的人”。托马斯•厄•肯培(Thomas
规则10:奉承质量的好坏由结果判断。独创是好的,但并不总是必需的。有些奉承被固定下来成为了礼仪,而有些通过不断地重复得以改进。在您同意对方所说的话时,您奉承了他们;如果您重复他们的话语,仿佛他们天下无双,会让他们很高兴。倚重已经说过的话是安全的做法,但是,有雄心壮志的奉承者需要能够现场创造出赞许的话语。为了这个目的,某种习惯是有用的。放大最立竿见影。
规则11:奉承倾向于夸张。
奉承是心理学的放大镜。它会放大所有的事情,特别是在奉承自己的时候。回忆录和传记证实了这条规则。帕拉宏撒•尤迦南达(Paramhansa Yogananda)的《一个瑜伽行者的自传》(Autobiography of a Yoga)对此进行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发展。在某些非常关键的场合,奉承声称人就是神,这个话题是如此的强悍,因此成为了本书的高潮。
一名老道的奉承者会慢慢地培养出对方对更多奉承的渴望,但又不会给得太多。业余者踌躇不前,或者更糟糕,他们倾巢而出。拿破仑对奉承的好胃口达到了极限。“在执政期间,奉承的全部夸张都被耗尽,而且在随后的几年中,诗人们不得不经常进行重复。因此,在莱昂(Lyons)的对句诗中,第一执政官是胜利之神、尼罗河沿岸和海洋的征服者、他自己国家的大救星、世界和平的缔造者、欧洲的裁判者。法国的士兵将变身成阿尔喀德斯(Alcides)的朋友或者敌人等,所有这些都将使那些大唱赞歌的歌手未来丧失掉根基。”
规则12:过度的奉承搞砸奉承。
很多就有可能成为太多。路易十四告诉拉辛,“要是您赞美我少一点的话,我赞美您的就多了。”萨摩萨塔的卢西恩(Lucian)警告说,聪明的当权者鄙视言过其实的赞誉。例子是亚里斯多布鲁斯(Aristobulus)给亚历山大大帝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他的历史中硬生生地塞入了一段发生在亚历山大与波鲁斯(Porus)(古代印度的一个国王)之间的对决,并选择了这一段大声念给前者听。他认为,他取悦的最好机会就是为国王编造英雄事迹,为他的辉煌成就锦上添花。”但是他错了。亚历山大很生气地夺过书来,扔到了河里,而且威胁说要把亚里斯多布鲁斯也一起扔到河里。
规则13:奉承是门科学。
奉承需要小心地进行调教。奉承的水平可以通过教育得以提高,通过观察因果得以发展,并且要基于不断重复的经验。在那些经过了调教的人中,奉承需要能够达到接近原子级的精确度。
规则14:奉承是门艺术。奉承追求的是感性化的反应,呈现个性,有自己的代表作和独特的风格。吉本将奉承描绘为“所有艺术中最实用的一种”,这是他对众多皇帝的历史进行深入研究后形成的看法。“这是最精致的艺术品。”乔治•梅瑞狄斯(George Meredith)讥讽道,“我们或许可以称之为精神雕塑。那些行家里手可以通过不断实践摸索,把他们的朋友塑造成他们自己喜欢的任何形状。就连像我这种如此手拙的人,也通过不断地赞扬某个人的智慧,让他扮演起了所罗门。”仅是依赖受到赞誉时片刻的愉悦,奉承就能够在更为强烈的情绪上发挥作用,或者不发挥作用。
马基雅维里将《君主论》第23章命名为“怎样回避奉承者”,并给出了中肯的建议。他提出了这样一个比喻:“正如那些画风景的人为了认识高山的本质而把自己摆到平地上一个较低的位置,为了研究平地又把自己放到山顶一样,为了更好了解人民的本质,您必须成为君主,而为了更好地了解君主,您又必须深入到人民中。”马基雅维里警告提防奉承者们的所作所为,但是他自己首先奉承了一番。怎么回事呢?他把理想化的君主与山野里的画家做了比较。
规则15:当权者喜欢别人赞扬他们的艺术鉴赏力。
没有他们,我们现在可能只能拥有低劣的建筑、极少的歌剧、根本不存在的芭蕾、空空如也的美术馆,而且也不可能有演奏交响乐的说法。奉承的艺术极大地丰富了其他种类的艺术。
虽然具备了所有领先优势但是在奉承方面存在不足的人,早晚都将面临在奉承方面拥有优势的人的竞争。聪明才智、娇好的面容、自然的魅力以及忠诚,在迷人聪慧的奉承者面前将一败涂地。
规则16:男性世界里最出色的奉承者是女人。
圣西门描写了于尔森(Ursins)公主这位路易十四宫廷里最出色的奉承者。
她除了身高外,其他方面并不是特别突出。她的肤色较黑,一双蓝色的眼眸顾盼生辉,她长着近乎完美的身材,胸部挺拔;她的面容虽然算不上闭月羞花,但是也很迷人;她的气质特别高贵,举止端庄,举手投足间满是自然连贯的优雅,我从来没有见过哪个女人能出其右,无论是外表还是气质上。她学识渊博,涉猎广泛。她举止得体地进行奉承、爱抚、巴结,为了愉悦而取悦,当她力图说服或者争取什么的时候,她的魅力令人无法抗拒。带着所有这些特征,她具有了一种鼓励性的而不是威胁性的庄重;她的谈话博古通今,似乎总是有谈不完的话题,而且非常有趣,因为她去过很多的国家,而且阅人无数;她说话的语气和方式特别令人惬意,而且充满着甜蜜;她博览群书,而且也有很多真知灼见;她知道怎样挑选最好的朋友,也明了怎样接待他们,甚至是讨好他们;她彬彬有礼,名气很大;而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她非常谨慎,从不越雷池一步。她整个人仿佛就是为了勾心斗角所生。
在其他别的技能的帮助下,那些有理想有抱负的奉承者能够爬到更高的位置上。在这种权势地位的日常调整中,他们抓住了能够抓住的所有机会。奉承的影响力稍逊于丑闻或谎言,强制性比不上贿赂或者胁迫,但是它或多或少地渗透进了所有的关系之中。
奉承使晚宴的内容更加丰富。阿森纳乌斯的《餐桌上的健谈者》(Deipnosophists)中的宴会谈话引经据典地把奉承者说成是寄生虫。这种情况以来自提姆克勒斯(Timocles)的说法为例证:“如果您承认交际能力是一种美德,那么寄生虫所起的作用就是将这种美德推向完善。”奥尔德斯•赫胥黎(Aldous Huxley)认为,“是因为不断地奉承才有了寄生虫。这是对您血统品质的褒扬。”爱默生相信,“巨型动物能够养活巨型的寄生虫,而对疾病的深恶痛绝证实了这种结构的力量。”尼采的《苏鲁支语录》(Zarathustra)声称,“谁是最大的物种,谁就要养活最多的寄生虫。”乔治•伯纳德•肖(George Bernard Shaw)附和说,“人类是唯一认为自己在寄生虫的数量和贪婪性方面拥有很大比例的动物。”一个没有奉承者的组织说起来就算不上是组织。
规则17:有奉承者存在是权力的象征。
有些奉承者要求有更好的奉承者,就像有些味觉需要更好的厨师一样。科尔顿发现“我们必须让奉承从思想上符合接受者的品味。我们不会把最好的酒装进大桶,或把黑啤酒装进小瓶里。”如果最好的奉承者出现在有权势的当权者中,谁会奇怪呢?那些富有的有权有势的很有吸引力。有些人追求功名,并很享受;有些喜欢私密,有几个挚友。所有的当权者都对奉承习以为常,而且很多人还是个中高手。
那些胡言乱语指责奉承就是被野心宠坏的赞扬的人应该闭嘴了。野心和奉承合作得非常完美,就像电和电线那样。
规则18:野心是奉承的燃料。
如果没有一点让别人仰慕的野心,那么还会有什么样的妆容需要打扮、什么样的书籍需要撰写、什么样的运动需要练习?伯克再次说道:
上帝已经在人们的意识里播下了野心的种子,在某些他们认为有价值的事情上超过他的同伴,这种想法会给他带来极大的满足感。就是这种激情驱使着人们想尽一切办法使自己出类拔萃,而自己与众不同的想法又让人觉得无比刺激。野心让那些境遇非常悲惨的人也能感受幸福,这种感觉如此强烈以至于他们在痛苦中也能表现得非常崇高;而且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无法通过好事情来使自己与众不同,我们就会考虑不择手段地通过异常病态、愚蠢的做法或者惊世骇俗的举动来获得满足。基于这个原则,奉承才会如此地大行其道,因为奉承在人们的心目中所引发的不过是一种有关他自己还没有得到的某种偏好的想法。
就像一名狡诈的企业家一样,奉承所需甚少而产出甚多。一流的奉承者掌握了奉承的公式而且永远都在创新。在权力面前,他们用扩音器进行奉承。
戈培尔,希特勒的这位永远不知疲倦的奉承者,“对无线电有一种特别的兴趣,而且不久就完全掌控了它。”他认为这个媒介“是影响大众最卓越的仪器——一直到电视开发出来以前”。1933年4月20日是希特勒的生日,戈培尔在一篇广播讲话中欢呼希特勒是“民族的救星”,他在后来的日子里经常重复这个词。
规则19:利用大众媒体奉承。
拿破仑在阅读一篇关于他的讲话的报道时,对杜洛克元帅说,“亲爱的杜洛克,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些马屁精真的是老天特别青睐的人。他们能比其他人多看到一倍,他们甚至能够听到别人从来没有说过的话。我向您承认,他们把最完美的讲话赋予了我,而我其实连一个字都没有说过。”
“鉴于这也是为了国家的荣耀,”杜洛克说,“就让他们尽情地发挥吧。”
朋友之间的奉承是相辅相成的。在社会上,奉承是生活的一项内容。找工作的人以及招聘者用奉承来巴结讨好和夸夸其谈。教师和导师通过奉承来鼓励他的学生。律师奉承法官。“您真会点菜。”侍者说,而其实他并不管您点的是什么。“这真像是为您订做的。”女店员对顾客说。为什么要奉承呢?“这个问题问得真好。”公众聚会上的演讲者这样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