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管理传播网,中国经济管理大学,工商管理MBA专业资源库(29年)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47|回复: 2

[CFO课堂]萧条时期的财务策略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2-1 23:24: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改革开放30周年这一时点上,翻阅一下畅销书作家吴晓波的《激荡三十年》 似乎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毫无疑问,这是一部聪明、讨巧又充满故事性的书,尤为值得欣赏的是一个作家对商业中的人性描写,就像吴晓波在序言中所写的,“只有通过细节式的历史素描,才可能让时空还原到它应有的错综复杂和莫测之中,让人的智慧光芒和魅力以及他的自私、愚昧和错误被日后的人们认真地记录和阅读。在1978年到2008年的中国商业圈出没着这样的一个族群:他们出身草莽,不无野蛮,性情漂移,坚韧而勇于博取;他们的浅薄使得他们处理任何商业问题都能够用最简捷的办法直指核心;他们的冷酷使得他们能够拨去一切道德的含情脉脉而回到利益关系的基本面;他们的不畏天命使得他们能够百无禁忌地去冲破一切的规则与准绳;他们的贪婪使得他们敢于采用一切的手法和编造最美丽的谎言。”
  不过,从《首席财务官》 杂志一贯的“剥离现象看本质”的办刊思路来看,30年起起伏伏的本土公司所谓的激荡历史的背后,时常充斥着这样一个死循环:业务暴利下的资本短暂充裕——资本短暂充裕下的毫无节制的横纵向扩张——资金链猛然绷紧后的“休克疗法”。
  从上述论断中我们可以判断,在近30年中国宏观经济中屡见不鲜的宏观调控并不是当下本土企业资金链危局的真正元凶,充其量只是一个导火索。而影响足以贯穿多个经济景气周期循环的那些财务及资本策略才是事物的本质。此刻不妨再度重温我们在发刊词中所引用的阿里·德赫斯在畅销书《长寿公司》 中的著名论断:“公司的兴衰取决于经营者如何支配它的财力,包括财务、信息与金钱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08-12-1 23:25:40 | 显示全部楼层
修养生息,以利再战
  在这样一个难以判断前景的萧条时期,除了稳守现金、不轻易转战新领域之外,还有哪些工作是CFO们应该重点强化的?
  在本次调查中,成本控制、绩效管理和加强内部运营管理成为75%的受访CFO案头的工作重点;超过半数的受访CFO表示在狠抓“开源”和“节流”之后,仍然会高度关注资金管理;只有12.5%的受访CFO认为当下是“抄底”的好时机,自己会积极寻找兼并收购对象(见图6)。
  杨有红认为当下企业财务管理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内部挖潜空间,“前几天,国务院国资委发布央企预算管理的一些报表编制办法的时候也谈到,因为面临的是成本上升,如原材料价格、工资等,而且融资成本高,所以应该把重点放在成本费用的控制上。我认为国资委这个提法是切中要害的。我国企业的成本控制还不够,还是有很多空间可以挖掘的。有的企业一直把重点放在扩大规模和拓展融资渠道上,在内部的控制和细化上的注意力远远不如放在融资上的。此外,财务要做细,就必须与技术及营销联系更多,三者练成合力。财务越是做细做到基层,就越是和业务及营销深入结合。比如,国内企业财务这几年的预算管理做得不错,但和业务预算与经营预算结合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例如对领导讲的是一个财务目标,对一个工人就应该是原材料的耗费、次品率等等。从这一点上看,现在财务预算和控制与经营预算和控制脱节还是较为严重。”
  当然,强化内功、修养生息的本质意义还是在于以更好的姿态迎接新一轮景气周期的来临,因此本土CFO们必须时刻关注内需的快速启动。
  同样,目前最重要的一个宏观经济迹象就是内需如何启动以及如何形成有效的传导。
  国家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日前在谈到当前扩大内需的重点领域时表示,我国将进一步增加对“三农”的投入,提升农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加大对农村水利等基础设施以及铁路、城市轨道交通和环保等设施的投入。我国还将扩大增值税转型范围,鼓励企业增加投资和推进技术进步。同时还表示,要抓紧研究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启动内需的调控政策,为明年的经济增长注入新的动力。
  值得注意的是,与这一表态几乎同时出笼的还有一个针对交通运输领域的5万亿元的庞大投资计划。
  根据《第一财经日报》日前的相关报道,继上个月国务院批准铁道部的2万亿元铁路投资计划后,这5万亿元规模的投资,包括在建项目、已经规划的项目和追加投资,将涉及公路、水路、港口和码头建设等。
  按照原来的《公路、水路交通“十一五”规划》及交通运输行业的中长期规划,国家对公路(含高速公路)建设的投资预计达2.1万亿元。这包括在2010年前,年均投资规模约1400亿元,2010年至2020年之间年均投资约1000亿元。
  而现在的5万亿元规划是在保证原来的投资如期,甚至提前完成的基础上,又追加2万亿元以上规模,“除了能够提前完成原有规划,还能够通过追加投资快速地拉动内需,毕竟这些基础建设投资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这些迹象表明,拉动内需已经成为近期国内经济政策的主要指向。而这一轮启动内需的着力点不仅仅是要把巨额资金花出去,而且要直接关注对就业和消费的带动,这才是能够真正带动经济循环的“药引子”。
  铁道部人士此前就曾表示,铁路投资对经济拉动作用明显,如基建对钢材、水泥的需求,还会带动电子、电器、橡胶(11800,-365.00,-3.00%,吧)和玻璃等行业的发展。而在增加就业方面,仅一条京沪高铁,不包括铁路系统的职工,施工人数就达到10万余人。
  一切正如克鲁格曼在10年前所说的那样,“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08-12-29 15:41:09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全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社区首页|美华管理传播网|中国经济管理大学|美华管理人才学校|MBA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美华管理咨询|北京管理培训|天津管理培训|上海管理培训|深圳管理培训|浙江管理培训|广东管理培训|新疆管理培训|内蒙古管理培训|青海管理培训|广西管理培训|西藏管理培训|吉林管理培训|沈阳管理培训|辽宁管理培训|河北管理培训|山东管理培训|安徽管理培训|福建管理培训|海南管理培训|贵州管理培训|四川管理培训|湖北管理培训|河南管理培训|安徽管理培训|江西管理培训|深圳管理培训|广州管理培训|珠海管理培训|香港管理培训|免费公益MBA培训|美华管理咨询|中国管理传播网|全国管理培训认证网|MBA职业经理培训|中国管理人才库|经理圈|Archiver|手机版|美华管理人才学校|学校新浪微博V|管理考证|MBA公益课堂|律师声明: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网站地图

黑公网安备 23018302010102号

QQ

GMT+8, 2024-11-22 07:29 , Processed in 0.024342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ICP备13013142号

Powered by Discuz! Templates yeei! © 2001-2010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