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老师 发表于 2015-6-28 10:07:11

养老护理员初次培训教材

养老护理员初次培训教材(1)理论知识部分             第一章    职业道德培训
职业道德守则
1、尊老敬老,以人为本;
2、服务第一,爱岗敬业;
3、遵章守法,自律奉献;
4、积极进取,提高技能。
1) 尊老敬老,以人为本:根据养老院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护理特点、营养的需求,在尊重养老院老年人的前提下,应能够为养老院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的服务,使老人“老有所为、老有所养、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医、老有所终”。
2) 服务第一,爱岗敬业:养老院护理员在热爱本职工作的同时,要尽职尽责,在服务工作中以老人为中心,急老人所急、想老人所想、全心全意为老人服务,不断的研究出新的工作方法,思考老人的实际需求,通过创新来满足老人的需求和行业的发展。
3) 遵章守法,自律奉献:树立法制观念,学习和遵守有关尊老、敬老和维护老年人权益的法律、法规,使其更好地服务于本职工作。遵守社会公德,遵守养老护理员的职业道德和工作须知,爱老、敬老、热忱的为老年人服务。
4)积极进取,提高技能。积极进取,刻苦钻研,努力学习和掌握工作技能,不断提高养老护理工作的质量。

一、护理人员职业操守
1、爱心。照顾老人是一种生活责任和社会分工,并不是对老人的一种恩赐,要像老人的子女一样为老人服务。
2、敬业。工作精益求精,钻研护理方法,提高老人生活质量。
3、诚实。不允许利用工作之便收受和索要老人财物,或非法占有老人的东西。
4、好学。学好理论知识,提高实践技能,掌握沟通交流的技巧,解决老人生活中实际问题。

二、护理人员职业准则
1、培养服务之心。真诚热心地为老人服务是养老机构的基本精神,是优质服务之本。具体做到:“主动、热情、耐心、周到。”
2、强化责任感。首先,要认识到本行业在整个社会中的地位,性质、职责、意义、服务对象与服务手段的正确。同时要以主人翁的态度对待本职工作,并在工作中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上司、个人与同事之间的工作关系,互相尊重,互相协作,严于律已,宽以待人。
3、提高服务质量。做到文明礼貌、优质服务。要做到优质服务,内容要求很多,也很细,简单地说,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1)有端庄、文雅的仪表。
(2)使用文明礼貌、准确生动、简练亲切的服务语言。
(3)尊老敬老,关心照顾残疾和年迈体弱的老人。
(4)遵守服务纪律,各项服务按操作程序和操作细则进行。      
(5)在服务中讲究礼节礼貌。
三、老人的心理特点(一)衰老引起的心理改变
由于人的心理活动以神经系统和其他器官功能为基础,老年人因为衰老导致机体功能下降,心理也随之发生改变,具体表现如下:
(1)感觉与知觉衰退:表现为眼睛老化;听力下降;痛温觉迟钝;味觉不敏感;睡眠时间减少;对事物反应缓慢;动作不如从前灵活;性格由外向转为内向;深居简出,懒于交际。
(2)学习与记忆衰退:表现为兴趣爱好减少;对新鲜事物缺乏好奇心;不喜欢参加集体活动;害怕学习新知识;电话号码反复记不住;很多熟人的名字想不起来;读书看报记住的不如忘记的多;刚说过的话一转身就忘了;常常记不起随手放下的东西。
(3)思维与想象衰退:
表现为语言表达能力下降,讲话变得啰嗦缓慢;幻想越来越少,理想逐渐丧失;不容易集中注意力,思考问题迟钝,概念形成缓慢;习惯心理巩固,不接受新鲜事物。
(4)情绪改变:
表现为情感不稳定,常有莫名其妙的焦虑;对喧闹感到烦躁;对刺激趋向冷漠;对喜怒哀乐反应强度降低;有时候对刺激反应强烈,情绪的难以抑制,变得敏感多疑,对捕风捉影、似是而非的事往往很认真,常把听错、看错的事当作对他的伤害而感到伤心不已;常回忆已故亲友,联想自己悲悲戚戚;因为体弱多病、居住条件差、医疗条件差、经济拮据、家庭矛盾多、子女不关心、缺乏亲友照顾,而变得自卑、暴躁、易怒、忧郁、不安、孤僻、古怪,甚至不近人情。
(5)意志衰退:表现为丧失探索精神、做事犹豫不决、缺乏毅力和韧性;对下决心要做的事情拖拖拖拉,迟迟不行动,进而放弃;害怕困难,喜欢凭老经验办事;遇到挫折,悲观失望,丧失勇气。
(6)人格改变:人格由本我、自我和超我组成。本我是人格最原始的部分,是无意识的,是与生俱来的本能的冲动,主要是性的生物本能和攻击破坏欲望的本能。自我是人格的执行部门,通过自我调节,既可以满足本能的冲动,又要考虑外界的现实环境,以保护个体的安全。而超我却是人格的指挥中心和监督自我的监管者,是最文明的人格部分。超我是在长期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所形成的学识、教养、良心、道德和社会行为规范不断塑造个体的行为。人格的三部分平衡协调使个体形成稳定的人格品质,一旦平衡失调,就会导致心理变态,又叫心理障碍。老年人因为衰老使神经系统和各器官功能下降,导致本我、自我、超我三者关系失去平衡,引起了人格发生改变。甚至出现无视道德标准和社会行为规范而随心所欲的人格变化。

(二)疾病引起的心理改变
(1)近年来,医学界越来越重视心理与疾病的关系。研究证明,强烈的、持久的不良情绪,可影响机体各个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如果这种影响持续时间过长,这些生理功能的障碍会进一步加重和发展,导致出现病理性变化,成为心身疾病。
(2)老年人常见的心身疾病主要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支气管哮喘等。此外,心理、情绪对癌症的发生、发展,以及对精神疾病的发生、发展都有着密切的关系。而所有的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同时也影响着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如脑动脉硬化症、高血压病,轻则会削弱老年人的记忆力和工作、生活能力,严重的则可引起智能减退和痴呆,长期卧床不起。而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更容易产生抑郁、焦虑、怀疑、孤独、依赖和消极的心理。  

(三)对死亡的恐惧引起的心理改变
人们对于死亡的原始反应就是恐惧,即便在今天这样文明的时代,人类仍然害怕面对死亡。ElisabethKubler-Ross博士是一位瑞士心理学家。她的研究发现,每个病人面对死亡时都要经过一个痛苦周期。这项研究成果在心理学方面树立了一个里程碑。
(1)第一个阶段的反应是震惊:病人对听到“死亡宣判”的第一个普遍反应是“不可能”。
(2)第二个阶段的反应是拒绝:开始常常会听到病人说“这不可能发生在我身上”的陈述。
(3)第三个阶段的反应是气愤:这种气愤往往针对上帝,针对老天爷,或者针对运气等。
(4)第四个阶段的反应是讨价还价:病人往往寄希望于老天或医生能够延长他们的生命,并常常许愿以改变某种行为为代价。
(5)第五个阶段的反应是悲伤:这个时期延续的时间最长,这个时候的病人主要特点是沮丧、抑郁和性格改变。
(6)第六阶段,也是最后一个阶段的反应是接受:一旦到达这个阶段,病人往往会尽可能地完成未达成的夙愿。这时他们的心理活动已经趋向平静,并且对死亡不再恐惧。

(四)社会因素引起的心理改变
(1)从职业角色转变为闲暇角色引起的心理改变
老年人一旦退休,从几十年有规律、有责任的职业角色,突然一下子转变为无所约束、自由自在的闲暇角色,会因心理不适应而产生失落、惆怅、空荡、寂寞的情绪,易诱发心身疾病或加重原有的心脑血管病。
(2)从主体角色退化为配角引起的心理改变
老年人离退休后,存在政治地位下降,社会活动范围变窄,权力和晋升机会丧失,经济收入减少,从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变为社会的赡养群体等问题。面对这种落差,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就会不习惯,受不了,心理失去平衡,产生悲观、失望情绪,生出许多烦恼。这些烦恼也会诱发心身疾病或加重原有的心脑血管病。
(3)社会适应力改变引起的心理改变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学说提出人有五种需要,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在社会活动中才能体验。
老年人在过去的长期工作生活中形成了自己的信念,并用以指导自己的行为。他们多数经验丰富、阅历广泛,所形成的信念持久稳定。衰老后,他们退出了社会发展的主阵地,成为社会的赡养群体。这种改变影响了他们的信念,使他们觉得过去努力了一辈子,如今老了,没有用了,要求自我实现的理想破灭了,要求自尊与被尊重的愿望淡漠了,因而产生了失落、悲观的情绪,甚至导致产生了所谓“看破红尘”的想法,变得不再谦虚谨慎,不再讲文明,不再顾及面子,表现为固执己见、刚愎自用、常常不赞成别人的意见和看法,不容易被说服,易激惹,使自己一步一步地越来越不适应社会,甚至对社会产生对抗心理。

(五)家庭因素引起的心理改变
1、家庭经济状况引起的改变
人到老年,挣钱的机会减少,花钱的地方增多,如:自己要生活,要看病吃药;要帮助子女结婚买房,帮助儿孙上大学,帮助养育第三代等,都可能引发家庭经济危机。如果家庭经济状况不良,会让老年人产生受苦受累一辈子,前景黯淡的想法,引发悲观失望的心理障碍。
2、家庭人际关系引起的改变
老年人在未退休前,早出晚归去上班,和家人接触不多,很少产生矛盾。退休后,自以为要过自由自在的生活,早上睡懒觉,晚上看电视,三餐无规律,如果使得儿媳孙子不得安宁,一旦破坏了一家人的和睦气氛引发争吵,老年人往往不找自己的原因,反而对子女失望埋怨,愤愤不平,从而影响自己心身健康。此外,老年夫妻关系的角色也有变化。由于老年妇女的健康状态往往要比老年男性好一些,因此,老年妻子对丈夫的照顾比过去多了。从以前受丈夫保护转为保护丈夫,从而在家庭中的管理权和发言权也比过去多了。而退休后的老年丈夫由于社会活动减少,家中承担的事务增多,不自觉地在某种程度上变得婆婆妈妈。从性别角色上看,男性和女性的差别在日益缩小,气质上也开始趋于中性。
3、空巢老人的心理改变
老年人在失去了社会角色、职业角色之后,常常把精力都集中在对子女的关心照顾上。子女自立门户后,使老年人失去了服务的对象和生活的目标,破坏了原有的忙碌而有节律的生活规律,老年人会为此而精神空虚,无所事事,产生失落感、孤独感、衰老感、抑郁症和焦虑症。
4、丧偶老人的心理改变
生老病死是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夫妻双方突然有一位病故,会引发丧偶老人的心理障碍。丧偶老年人的心理变化通常比较剧烈,其心理活动可分为五个阶段:
(1)第一是震惊阶段:老年人把所有的心理活动集中在死者。许多老年人痛不欲生,到了欲死不能的地步,他们整天涕哭,甚至拒绝将死者火化或下葬。
(2)第二是情绪波动阶段:老年人对逝者和其他人发怒或带有敌意。恨老伴撇下自己孤苦伶仃,埋怨子女亲友不理解自己,常常对着老伴的照片生闷气,并且迁怒于其他人,无缘无故地和人争吵、赌气。
(3)第三是孤独感产生阶段:老年人失去老伴,旧的依恋关系不复存在,悲伤的情绪开始向他人发泄,像祥林嫂一样,常常不顾别人是否愿意听,对所有人诉说自己的不幸,希望得到别人的同情、支持和帮助。
(4)第四是宽慰自我阶段:老年人已经清楚地意识到,老伴永远地失去了,正常的生活已彻底打乱了,整个心被绝望占据。
(5)第五是重建新模式阶段:老年人开始从绝望中撤退,向往正常的生活并开始重新组建新的生活。这一阶段,他们把自己的情感转移到其他人或其他事上去,主动地压抑悲痛的情绪,从表面上看,情绪好像恢复正常。
以上各阶段的时间长短,因人而异,总的来说,丧偶老年人的心理是消极的。长期孤独生活的老年人,如果再伴有躯体疾病,常可产生抑郁、绝望的情绪,甚至出现自杀的企图或行为。

四、老年人常见心理改变的问题
(一)失落:由于社会角色的转变,老年人容易产生无价值感和不被重视的失落心理,常常表现出两种情绪:一种是沉默寡言,表情淡漠,情绪低落,凡事无动于衷;一种是急躁易怒,牢骚满腹,对周围事物看不惯。
(二)孤独:由于社会及家庭地位的改变,疾病导致的行动不方便,老年人社会活动减少,人际交往圈缩小,容易产生空虚寂寞,孤独绝望的心理,表现的烦躁无聊,自卑,不愿意出门,怕见熟人,整天待在家里与世隔绝。
(三)抑郁:有的老人在职时前呼后拥,人来人往,一旦离职,门可罗雀,产生孤单寂寞感觉;有的老年人从退休前有明确工作时间、明确工作任务、较多人际交往的社会环境中,突然退到狭小的家庭圈子里不适应,觉得生活单调;还有的老年人因为失去配偶或家庭不和,产生焦虑;以上原因都会让老年人产生抑郁情绪。
(四)恐惧:有些老人因为体力较差,生活能力降低,需要他人帮助,但又怕增加儿女负担,害怕家人嫌弃:有些久病卧床的老年人对疾病痊愈缺乏信心,认为自己成了家人的麻烦和累赘,产生厌世的心理。还有些老年人总是怀疑自己有病,思想上疑虑重重,对死亡充满了恐惧。
(五)健忘:随着年龄逐渐增大,身体日趋衰老,老年人的智力水平也会随之下降,表现为远期记忆增强,近期记忆减退。对自己的过去,唠叨不休。对眼前发生的事情转身就忘。离家忘记关门;手里拿着东西,还东找西找;刚刚吃过饭说没吃,刚刚喝了水说没喝;才把朋友送出门,就忘记了谁来看过他,这些都是老年人十分常见的健忘现象。
五、老年人与心理问题有关的常见疾病(一)头痛
根据研究,有99%的头痛病人患的是“神经性头痛”。有些老年人敏感多疑,固执己见,不愿与人交往,而且胆小怕事,谨小慎微,爱钻牛角尖,遇到不称心如意的事想不开,眉头紧锁,造成额部、头部和颈部的肌肉收缩,时间长了就产生了“紧张性头痛”。
(二)高血压
血压的形成需要有三个因素三参与:心脏的收缩力、血管的弹性和血液的容量。人在紧张、忧虑、恐惧、愤怒的情绪下会使心肌收缩力加强,血管痉挛,血管腔变窄,导致血压增高,久而久之,会引起人体神经-内分泌系统对血压的调节机制发生改变,形成高血压病。
(三)冠心病
心脏是循环系统的动力中心,它的血液供应依靠冠状动脉,如果长期性情急躁,容易激动,好与人争,不易满足,可能引起神经内分泌的改变,引起脂肪代谢紊乱,造成血液中胆固醇增高。一些脂类物质沉积于冠状动脉管壁,发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冠状动脉缺血,导致冠心病,出现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等。
(四)胃十二指溃疡
情绪对消化系统的影响最明显。只要心情不好,首先影响食欲,再好的饭吃到嘴里也味同嚼蜡,腹部不适,所谓“愁的茶饭不思”“急的五脏俱焚”,悲伤的肝肠寸断”,都说明了胃肠是最能表达情绪的地方。不良的情绪会影响胃液的正常分泌和胃的正常运动,使胃酸分泌过多,发生胃、十二指溃疡。出现泛酸、嗳气、上腹部饥饿性疼痛等症状。
(五)溃疡性结肠炎
结肠的主要功能是吸收水分,长期紧张、焦虑、愤怒、恐惧可使神经-内分泌系统失调刺激肠蠕动,使结肠持续性收缩,造成肠腔变窄,肠黏膜分泌增多,肠黏膜血管变脆,导致结肠下端和直肠的黏膜发生溃疡、化脓、出血,形成溃疡性结肠炎,表现为腹痛,大量脓血便。
(六)癌症
统计表明,3/5的病人在得癌症前都受过情绪上的打击,有专家认为:“情绪可能是癌细胞的促活剂”。调查显示:癌症患者往往是两种极端性格的人。要么性格急躁,缺乏修养,争强好胜,咄咄逼人。要么性格郁闷,感情矛盾,沉默寡言,孤僻离群。长期的不良情绪会使人的免疫力降低,诱发癌症。
(七)阿尔兹海默病(老年性痴呆)
目前,阿尔兹海默病(老年性痴呆)的发病原因不明,但是,中医“喜伤心,怒伤肝,思伤脾,悲、忧伤肺,惊、恐伤肾”的七情论述,说明了心理活动和躯体的生理活动密切相关。突然强烈或长期的情志刺激,超过人体调节的适应范围,使人体功能失调,造成大脑组织功能损害,是诱发阿尔兹海默病(老年性痴呆)的一个因素。  



徐老师 发表于 2015-6-28 10:07:34

养老护理员初次培训教材(2)老人患病的特点一、老年人患病主要原因1、衰老使组织器官功能衰退
衰老是机体遗传因素与内外环境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生物过程,是机体退行性功能下降与紊乱的综合表现。随着时间的推移,老年人机体细胞、机体组织器官、机体各个系统的稳定性失常,自我修复能力失调,各种功能逐步衰退,对内外环境的适应能力逐渐降低,使老年人的抗病能力和损伤恢复能力越来越差,导致相关疾病越来越多。衰老不是疾病,但是衰老与许多疾病密切相关。

2、衰老使免疫功能降低或紊乱
(1)免疫系统是机体保护自身的防御性结构,其主要器官有骨髓和胸腺等,其主要功能有:免疫防御功能、免疫稳定功能和免疫监护功能。随着衰老,人的骨髓含量减少,60岁时仅为年轻人的一半;胸腺萎缩,40岁时仅余6-7%。免疫器官发生萎缩,使老年人的造血功能降低,免疫的防御功能、稳定功能、监护功能都降低,这是老年人容易发生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的原因之一。资料证明,有99%的疾病是因为免疫力的减退而造成的。
(2)免疫系统紊乱也是老年人发病的重要因素。具体表现在老年人对异源性抗原的抗体反映下降,但对自体组织成分的抗体反应增强,导致了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如:甲状腺功能亢进、糖尿病、重症肌无力、慢性溃疡性结肠炎、恶性贫血伴慢性萎缩性胃炎、肺出血、肾炎综合征、天疱疮、胆汁性肝硬变、多发性脑脊髓硬化症、系统性红斑狼疮、口眼干燥综合征、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硬皮病等。
(3)由于免疫系统清除机体代谢产物的能力降低,使一些淀粉样蛋白在许多器官里逐年沉淀,如大脑、心肌、主动脉、胰腺等,这也是让老年人衰老和出现相关疾病的原因。
二、老年人发病的特点1、衰老和疾病并存
老年人多患慢性病,与机体各系统慢性退行性变化有关,有时生理和病理的界限难分。1993年全国卫生服务调查资料显示老年人的两周患病率达250‰、慢性病患病率达540‰、住院率达61‰,均远高于其它年龄的人群。中国健康教育中心2012年1月9日公布的“中国慢病监测及糖尿病专题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糖尿病患病率为9.7%,60岁及以上老年人患病率高达19.6%,明显高于其他年龄人群。由于生理功能的改变,老年人发病的诱因不同于一般人,例如对年轻人不构成任何伤害的轻微外伤,就可使老年人发生骨折。

2、综合症多见
老年人患病率高,约70%的老年人同时患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疾病。一个系统或一种器官同时存在多种病变,多个系统多种器官同时患病,是老年人患病的一大特点。

3、发病急而快
老年人脏器储备功能低,适应力低,抵抗力减弱,机体不稳定性增高,存在发病急而快的特点,尤其是高龄患者,一旦病情发作,会使原来勉强处于平衡状态的某些脏器,在发病后功能迅速降低,使病情恶化,出现多脏器功能衰竭,预后差。例如,老年人患了普通感冒,很容易并发肺炎,继而引起原有的心脏疾病加重,诱发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等,对生命造成威胁。

4、症状不典型
老年人发病往往症状轻微,表现多不典型,因而容易发生误诊和漏诊。如患肺炎时,咳嗽较轻,痰很少、不发热、白细胞不高,仅表现为神志淡漠;发生心肌梗死、急性阑尾炎、急性胆囊炎时仅轻有微不适;罹患高血压、心功能不全多年,而无明显感觉,突然发生脑出血、脑梗塞及急性心力衰竭时才发现。这些现象严重威胁老年人生命,甚至会使老年人迅速死亡。

5、疾病反复发作
老年人各系统功能降退,全身营养状况不良,免疫功能下降,导致抗病能力降低,使一些感染性疾病反复发作,例如呼吸道感染、胆道感染,尿道感染等,虽然经过治疗有所控制,但是稍一受凉或饮食不周或情绪激动,很容易复发。

6、病程长而恢复慢
某种疾病如果发生在年轻人身上,吃点药很快就会痊愈。但是,如果老年人患病,不仅不容易好,还可能使人一蹶不振,健康从此走上下坡路。原因在于老年人身体的各个脏器和机能随着年龄的增长,都出现了进行性衰退的现象。机体的衰老使老年人的抗病能力和修复能力都降低。因此,老年人患病后有病程长而恢复慢的特点。

7、易合并意识和心理障碍
衰老使老年人神经系统功能减退,动脉硬化又使老年人大脑供血不足,再加上对疾病的忧虑,所以老年人患病时,很容易合并意识障碍和心理障碍,常见意识障碍有烦躁、意识模糊、嗜睡、昏迷等,常见心理障碍有对死亡的恐惧等。

8、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老年人肝功能减退,对药物的吸收和分解速度减慢;肾脏功能减退,对药物的排泄远不及年轻时候。由于药物在体内存在时间过长,老年人很容易发生蓄积中毒,因此,老年人治疗药物,应酌情减量使用,以保证用药安全。如:老年人服用退烧药,最好每次1/3至1/2片,防止出汗过多,引起虚脱;老年人使用抗生素,也要减少使用量,避免进一步加重对肝、肾功能的损害,造成不良后果。
养老护理员初次培训教材(3)第二章老人护理操作一、清洁护理清洁可以使人身心感觉舒适、安全和愉悦,也是人的基本生理需要之一。患病老年人对清洁的要求依然存在,甚至更为强烈。但是由于身体的原因无法满足自身清洁的需要,就需要护理人员帮助完成。

(一)清洁护理两个内容:
1、每日护理
做到早晚洗脸刷牙,饭前洗手,饭后漱口,睡前清洗会阴和双足。
2、每周护理
在身体状况允许下,做到每周洗头、洗澡1-2次。

(二)清洁护理三项重点
1、口腔护理
2、头发护理
3、皮肤护理
【口腔护理】(1)清洁口腔的目的
长期卧床,失智、失能、生活不能自理的老年人,常常饮水少,进食少,消化液分泌减少,全身免疫功能低下,进食后食物残渣滞留,很容易导致细菌在口腔内生长繁殖,引起口腔或呼吸系统感染。进行口腔清洁护理,可以清除老人口腔食物残渣,预防口腔炎症、溃疡、口臭及其他并发症。

(2)漱口液的选择
1)常用的漱口液
生理盐水、1-3%双氧水、1-4%碳酸氢钠溶液、0.1%醋酸溶液等。生理盐水有清洁口腔、预防感染的作用;1-3%双氧水有控制口腔感染和牙龈出血的作用;1-4%碳酸氢钠溶液适用于霉菌感染者;0.1%醋酸溶液适用于绿脓杆菌感染者;
2)使用漱口液的注意事项
①使用漱口液可达到清洁口腔、消炎、减轻口腔异味的效果,但是专业医生建议,不要长期使用漱口液。因为长期使用含有药物成分的漱口液,会破坏口腔内的正常菌群,引起不良后果。
②临床调查发现用盐水漱口20分钟后,口腔内细菌数量开始恢复,1小时后细菌数量便恢复到漱口前的水平。而用清水漱口后10分钟细菌就开始恢复,但却要到85分钟后才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因为盐水漱口将口腔中的细菌杀灭的同时也会破坏口腔粘膜,口腔粘膜具有防御细菌生长的作用,将口腔粘膜破坏了就为细菌的迅速恢复创造了条件,因此用盐水漱口并不能真正达到消毒、杀菌的作用,偶尔用一下,可以暂时达到消炎目的,长期应用则对健康无益。选择何种漱口液,最好遵照医嘱进行,无特殊情况下,使用温开水清洁口腔即可。

(3)口腔清洁护理操作流程
1、养老护理员洗手、戴口罩;
2、备物:口杯、温开水、治疗盘、口腔护理包(包内配备消毒方盘1个、弯盘1个、镊子1把、弯血管钳1把、干棉球16个、治疗巾1块、一次性手套1付、压舌板1根、纸巾1张、)、漱口液、手电筒、干毛巾、润唇膏等,必要时备一次性医用开口器;
3、将盛放所需物品的治疗盘置于老年人床头桌上;向老人解释,取得配合;
4、老年人取侧卧位或头侧位,干毛巾围于颌下;
5、打开口腔护理包;戴手套;将治疗巾置于老年人颌下;弯盘置于口角旁;干棉球放入消毒方盘,倒入漱口液或温开水;
6、取手电筒,用压舌板撑开老人面颊,检查老年人口腔,观察黏膜有无溃疡和损伤,有活动义齿者取出义齿置于清洁容器内;
7、双手操作,用一手持镊子,另一手持血管钳;镊子夹盐水棉球,递与血管钳夹紧、绞干;
8、先用一个棉球湿润老年人口唇;嘱老年人张口,用压舌板撑开一侧面颊部;依次擦洗一侧牙齿上外侧--上内测--上咬合面;对侧牙齿上外侧--上内测--上咬合面;下一侧牙齿下外侧—下内测—下咬合面;下对侧牙齿下外侧—下内测—下咬合面;硬腭--舌面--舌下。每擦一面都要换干净棉球,污染的棉球放入弯盘内;
9、神智清楚老年人可帮助用温水漱口;
10、擦洗完毕,用纸巾擦干口唇,撤去弯盘、治疗巾,再用毛巾擦干口周及面部,涂润唇膏防止口唇干裂,协助老年人恢复舒适体位;
11、保持床单位干燥、整洁;
12、按消毒隔离制度处理污染物品。

(4)注意事项
1、弯血管钳的使用方法:
(1)弯血管钳尖头端向下,拇指和无名指分别插入柄的两环,中指放在无名指前方柄上,食指轻轻压在血管钳的轴节上;
(2)用套入柄环的拇指、无名指和中指上下挤压血管钳的扣锁齿,控制血管钳的开合;
(3)用食指控制血管钳的方向和力度。
2、认真执行无菌操作原则;
3、擦洗时每次只用一个棉球,用血管钳夹紧,防止滑脱;
4、镊子只能用来夹取无菌放盘中的棉球,传递或绞干棉球时,始终保持镊子在上,血管钳在下的位置;
5、牙垢较多时,可应用多个棉球,直至擦洗干净;
6、对昏迷、意识不清老年人,必要时应用开口器,禁止漱口;
7、对有口腔溃疡和感染的老年人进行局部用药,要根据医嘱执行;
8、清洗活动义齿时,禁用热水,以防变形;
9、态度认真,动作轻柔,避免损伤粘膜和牙龈组织,特殊情况及时做好记录。

徐老师 发表于 2015-6-28 10:07:57

养老护理员初次培训教材(4)【头发护理】
(1)梳头
1)评估、备物、向老年人解释。
2)协助老年人取坐位或者半卧位,肩上铺治疗巾。为卧床老年人垫高头肩部,头偏向一侧,枕上铺治疗巾。
3)梳头:短发从发根梳向发梢;长发从发梢梳至发根。遇有头发纠结成团,可用30%乙醇湿润后梳理。
4)根据老年人喜好梳理发型
5)将脱落的头发置于污物袋,将治疗巾撤下,回复老年人取舒体位。
6)整理床单位。
7)将物品分类处理,洗手,记录特殊情况。

(2)洗头
1、对老年人进行评估;
2、备物:便盆、脸盆、不锈钢餐杯、水壶内装40-45°温热水、大毛巾1条、中毛巾1条、小毛巾2条、大于床宽防水油布2块、别针、棉球、中号水桶、橡胶管、梳子、洗发液、面霜等;
3、用护理车将用品推到老年人床边;
4、养老护理员向老年人说明目的,以取得合作;
5、将不锈钢餐杯倒扣在脸盆内,上面垫一块四折小毛巾;
6、轻抬老年人颈肩部,将一块防水油布垫在枕头上,再将大毛巾垫在防水油布上;
7、将老年人衣领纽扣解开向内反折,将中毛巾围在颈部,用别针固定,再将垫好的枕头移至肩下;
8、将另一块防水油布铺在床头,把脸盆放在老年人后脑壳下防水油布上,老年人头枕在盆内不锈钢餐杯的四折小毛巾上,橡胶管一头放在脸盆内,另一头放入水桶内,以利用虹吸现象将污水引入水桶内;
9、为老年人用纱布盖眼,棉球塞耳;
10、用水壶中40-45°温热水将老年人头发淋湿,倒少许洗发液于护理员手掌中,涂抹在老年人头发上,从发际到头顶再到两侧枕部轻轻搓洗后,再用温热水冲洗干净;
11、解开别针,用围在老年人颈部的中毛巾包住头发,枕头上垫大毛巾,移到老年人头下。
12、取下纱布和棉球,用小毛巾擦干老年人面部,撤去中毛巾,用大毛巾擦干头发,梳理,涂面霜;
13、恢复老年人舒适卧位。
14、清理所有用品,放回原处,整理床单位;
15、擦去溅在床铺周围地面的水渍,保持地面清洁干燥。

(3)注意事项
1、所用物品一次性备好;
2、保持室温、水温适宜;
3、动作快捷、轻柔,避免受凉;
4、操作熟练,避免将水溅在床铺、衣服上,保持床单干燥、清洁。

【皮肤护理】
洗澡护理的六个注意

(1)注意评估
老年人洗澡时,皮肤血管扩张。引起血压发生很大变化;由于散热,又很容易发生体温下降。因此在洗澡前一定要注意评估,如老人有循环系统、呼吸系统等疾病,要慎重对待。

(2)注意温度
调节浴室的室温与水温,一般室温在22-26℃。水温在40-45℃。调节水温在防止着凉与烫伤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注意防止跌到
洗澡间要采取防滑措施,防止老年人跌倒。

(4)注意力度
老年人皮肤层变薄,表皮和真皮层的嵌合度降低,为老年人洗澡,要注意擦拭力度,用力不当时,易引起皮肤擦伤或发生水泡。

(5)注意特别部位
老年人不易擦洗干净的部位是腋下、女性乳房下、会阴部、膝关节后侧,洗澡时要特别注意这些部位,这些部位不洁净易发生真菌感染。

(6)注意缩短时间
为老年人洗澡时尽量缩短时间,一般10分钟内,采用中性肥皂(婴儿皂即可)。因为老年人皮脂腺萎缩,在热水中长时间浸泡可使皮肤更干燥,很容易发生瘙痒症,冬季更明显。
养老护理员初次培训教材(5)【饮食护理】老年人消化系统、心血管系统及其他器官功能都降低,为了促进消化和吸收,保证营养均衡,老年人的饮食护理要注意以下11个方面:

1、色香味要全
老年人的味觉降低,吃东西常觉得缺少滋味,为老年人准备饮食,要注意色、香、味俱全。

2、饮食要清淡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人每日摄入盐量应不超过6克。

3、食品要多样
蛋白质、脂肪、糖、维生素、矿物质和水是人体必需的六大营养素,这些营养素广泛存在于各种食物中。为平衡营养,提高老人免疫力,建议各种食物都要吃一点,每天的主副食品要保持在10种以上。

4、蛋白要优质
老年人的代谢以分解代谢为主,需要较多的蛋白质来补偿机体组织蛋白的消耗。因此要多吃些禽蛋、鸡肉、鱼肉、牛羊肉、瘦猪肉、豆制品和乳制品,这些食品所含蛋白均属优质蛋白,营养丰富,容易消化。

5、蔬菜要新鲜
新鲜蔬菜不仅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和矿物质,还含有较多的纤维素,对保护心血管、防止便秘、预防癌症都有重要作用。老年人每天蔬菜的摄入量应不少于250克。

6、水果要适量
水果含水多,热量少,有丰富的矿物质和维生素,这些营养成分对于维持体液的酸碱度平衡有很大的作用。水果还有利便的作用,因为水果除了含有纤维素外,还富含果酸,果酸能使消化液增加,有助消化。但是吃水果应在饭后半小时进行,并且要适量,因为,饭后立即吃水果或吃的太多,水果中的鞣酸会影响食物中蛋白质的吸收,引起消化功能紊乱。

7、饭菜要松软
老年人因为长期卧床,食欲不好,或牙齿松动脱落,咀嚼无力,胃肠蠕动减弱,消化液和消化酶分泌量减少,使消化功能降低。为老年人准备富有营养而松软的饭菜,便于老人咀嚼、吞咽、消化和吸收。

8、食物要温热
老年人对寒冷的抵抗力差,如果进食冷饭会引起胃壁血管收缩,减少胃的血液供应,影响消化。并反射性地引起其他内脏器官血液循环量减少,诱发疾病。因此,为老年人准备饮食应注意保温,一般控制在42℃左右既可。

9、进食要缓慢
给老年人喂饭要有耐心,咽下一口再喂一口,切不可过急,以免发生误吸或噎食。喂饭顺序:先喂一口水湿润口腔和食管;再一口饭、一口汤;每次喂饭1/3汤匙;餐后漱口或口腔清洁

10、喝水要充足
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的身体排泄毒素的能力也越来越慢,因此、老年人必须保证摄入充足的液体量,一般每天喝6-8杯温开水为宜。除了水以外,清汤、未加糖的果汁也是补充液体的很好选择,但是喝水亦不宜过多,过多会增加心脏和肾脏负担,对健康不利。

11、食量要控制
老年人进餐应以七八分饱为宜,尤其是晚餐,一定要少吃。过分饱食增加老年人消化系统负担,引起腹胀、消化不良。还会增加循环系统负担,易诱发心血管疾病。
养老护理员初次培训教材(6)【排泄护理】1、便秘的护理(1)对症护理
①建立良好排便习惯:发现老年人便秘,帮助老年人建立定时排便的良好排便习惯,如晨起或早餐后。
②调节饮食结构:增加老年人粗纤维食物的摄入,如:蔬菜、粗粮、水果等。
③保证饮水量:一般每日在2000-2500毫升。
④增加活动量:在老年人身体状况允许的条件下,适当增加活动量,以促进肠蠕动,利于排便。
⑤按摩:护理员双手重叠,在老人腹部依结肠走行方向,由右下腹向左下腹环形顺时针按摩5—10分钟,促进排便。
(2)简易通便
①开塞露法:护理员用开塞露沿老年人直肠壁慢慢插入,并将药液一次性全部挤入肛门,刺激肠蠕动,软化粪便,使其排出。
②肛门药栓法:用肛门用药栓插入老人肛门3-4厘米,使其在体温下融化,刺激肠蠕动进行排便。
③肥皂栓法:将肥皂剪成肛门用药栓大小,放入热水中融化成圆形肥皂栓,插入老年人肛门内3-4厘米,刺激排便。
(3)人工排便
护理员戴手套,润滑食指或中指后,深入老年人直肠中,将粪便慢慢掏出。
2、腹泻的护理(1)对症护理
①卧床休息。发现老人腹泻,首先让老年人卧床休息,防止体力消耗。
②补充水分。鼓励老年人多饮水或糖盐水。
③调节饮食。根据病情给予流质、半流质等无渣或少渣食品,病情严重者禁食。
④保持清洁。及时协助老年人如厕,防止污染衣被,每次排便后及时清洗肛周,保持老人局部皮肤清洁干燥。
⑤保留标本。注意观察大便的性状,并保留大便标本送检验,为诊断提供依据。
(2)隔离护理
怀疑老人有肠道传染病存在,要按隔离要求进行护理。
(3)治疗护理
尽快通知家属或请医生明确诊断,必要时输液补充水份,防止脱水或给予抗菌素治疗,控制肠道感染。
3、尿失禁的护理(1)对症护理
①减轻心理压力。护理员对老年人要关心、尊重,使老人消除心理障碍,严禁排斥和呵斥。
②进行排尿训练。对相对性尿失禁老年人,要掌握老人排尿时间,于排尿前半小时,让老人试行排尿,每次15-20分钟,以后每隔2-3小时重复一次,以促进膀胱控制功能,恢复意识控制排尿。
③调节饮水量。向老人讲清饮水与排尿的关系,鼓励老年人白天多饮水,以生成足够尿量刺激膀胱恢复排尿反射,夜间要限制饮水量,避免夜尿增多,影响老年人休息。
④保持局部清洁。每次排尿后要为老年人擦洗会阴部,保持床单整洁干燥。
(2)留置导尿
为了避免老年人臀部皮肤长时间被尿液浸泡,发生糜烂或压疮,对长期卧床和完全性尿失禁老年人,必要时,请医务人员在无菌条件下实施留置导尿。

4、尿潴留的护理(1)对症护理
①心理疏导:如果是精神因素引起的尿潴留,要注意做好心理疏导,以改善老年人的紧张状态,放松情绪,引起排尿。
②改变体位:如果老年人卧位时排尿困难,要帮助老年人采取合适体位引起排尿。
③刺激排尿:用温热水冲洗会阴部,或者让老年人听流水声,以刺激排尿。
④按摩排尿:用手轻轻左右推揉膨隆的膀胱10-20次,或着用手从老年人膀胱底部向下推移按压1-3分钟,如有尿液排出,继续按压,待尿液排空后再停止。

注意事项:按摩用力要均匀,切忌用力过猛而损伤膀胱;有高血压病史、患腹腔及盆腔肿瘤的老年人禁用按摩法。

(2)留置导尿管护理
①为老年人翻身前先将引流管固定,尿袋置放低于尿道,避免尿液返流。
②每日早晚用热毛巾擦洗或用温水冲洗会阴部,以保持局部清洁。
③鼓励老年人多饮水和更换体位,预防泌尿系感染和尿路结石。
④发现尿液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必要时保留标本送验。
⑤对长期留置导尿的老年人可采用定时开放引流的方法,即每2小时开放一次。
⑥集尿袋中的尿液要及时排掉,避免满袋后返流。集尿袋每日更换一次。

5、尿路感染的护理老年人由于抵抗力下降,喝水减少,前列腺肥大,尿潴留等原因,常有尿路感染发生。尿路感染的症状有尿急、尿频、尿痛,常伴有畏寒发烧。
(1)对症护理
①卧床休息:中医有“卧则血归肝肾”的理论,让老年人卧床休息可增加肝肾的血液循环,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病情好转。
②调节情绪:尿路感染的发生和精神紧张有关系,让老人保持精神愉快是预防反复发作的基本条件。
③充分饮水:鼓励老年人多喝水,每日达1000-2000毫升以上。
④排空膀胱:提醒老年人勿憋尿,每间隔2到3小时,必须排尿一次。
⑤保持尿量:保持每天尿量在1500-2000毫升,以加强尿流对尿道的冲洗作用。
⑥局部清洁:每天清洗会阴部,保持局部清洁。
⑦着衣恰当:更换内裤,衣裤选择棉制品,避免过紧。
(2)治疗护理
①咨询医生:在采取上述措施的同时向医生咨询,请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②定时服药:严格遵照医嘱,为老年人定时服药。

徐老师 发表于 2015-6-28 10:08:28

养老护理员初次培训教材(7)【睡眠护理】
1、正常睡眠护理(1)睡眠环境:嘈杂和强光干扰入睡,要为老年人创造一个安静的睡眠环境。
(2)睡眠姿势:帮助老年人采取舒适睡眠体位,以促进睡眠质量。
(3)睡眠时间:老年人每天睡眠时间为:60-70岁8小时以上,70-80岁9小时以上,80~90岁10小时以上。
(4)注意事项:忌睡前进食;忌睡前饮浓茶和咖啡;忌睡前讲话,忌当风而睡。
2、睡眠障碍的护理(1)心理疏导:发现老年人入睡困难、焦躁不安,觉醒次数增加、睡眠不安定、深睡时间减少要关心、安慰老年人,给予心理疏导。缓解紧张情绪,利于老年人安然入睡。
(2)治疗护理:严格遵守医生护士指导,及时给予药物治疗。

【着衣护理】
1、帽子人的头部是大脑神经中枢的所在地。头部的皮肤虽然薄,但血管丰富。体内热量常从头部大量蒸发。有关资料证明:气温在15℃左右时,人体约1/3的热量从头部散发;气温在4℃左右时,人体约1/2热量从头部散发;而气温在零下10℃左右时,就有3/4的人体热量从头部散发。人到老年,机体代谢率降低,产热减少,寒冷的冬季让老年人戴一顶帽子,有利保暖。
2、衣服(1)面料
1)纯棉织品:老年人的衣服最好用纯棉织品,纯棉织品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吸湿性,对老年人健康有利。
2)化纤织品:化纤织品的原料是从煤、石油、天然气等高分子化合物或含氮化合物中提取出来的,其中有些品种很可能成为过敏原,一旦接触皮肤,很容易引起皮肤瘙痒和过敏性皮炎。化纤织品还带有静电,容易吸附空气中的灰尘,引起支气管哮喘。
3)毛织品:毛织品穿起来轻松、柔软、舒适,然而,它们对皮肤也有一定的刺激性,如果用来当作贴身衣服穿着,也有可能引起皮肤瘙痒、疼痛、红肿或水泡。可以用来做外衣穿着。
(2)款式
老年人体力衰退、关节不灵活,选择衣服要考虑简单、宽大、轻软、合体、穿脱方便、便于变换体位。宜穿对襟服装,不宜穿套头衣服,不宜穿纽扣多的衣服。
(3)色彩
老年人衣着色彩要注意选择柔和、不退色、容易观察到是否弄脏的色调。可以根据季节更换颜色,例如:夏季,老年人不要穿深色的衣服;冬季,可以深色与稍微鲜艳的色彩搭配,尽量通过色彩的搭配,使老年人心情愉悦,更有活力。
(4)散热与保暖
夏季宜穿轻薄、光滑、吸湿性强、散热性好的衣服。冬季宜选择那些保暖性好的服装。要特别注意身体重要部位的保温,如:上半身要注意背部和上臂的保暖,下半身要注意腹部、腰部和大腿的保暖,但不要穿得太多,以免出汗,经冷风一吹,反而更容易感冒。
3、鞋袜双脚是血管分布的末梢,脚的皮下脂肪比较薄,大部分为致密纤维组织,保温作用较差。“寒从脚下生”就是这个道理。老年人末梢血管循环较常人更差,也更容易发生脚冷。双脚受凉会反射性引起鼻粘膜血管收缩,引起感冒,有的老人还会出现胃痛、腹泻、心率失常、腿脚麻木等症状。因此,老年人在冬季,最好穿保温、透气、防滑的棉鞋;在其他季节,老年人宜穿轻便布鞋,老年妇女不要穿高跟鞋,以防脚崴伤。
老年人最好穿宽松口的棉线袜子,以防袜口过紧,影响老年人足部血液循环。
养老护理员初次培训教材(8)【给药护理】1、口服给药护理
(1)了解用药的方法
不同的药物,因为作用不同,给药的时间不同,服药的次数也不同。

(2)了解给药的步骤
1)严格遵守医嘱,按时按量正确为老年人服药;
2)准备好药品和温开水;
3)服药前对老年人进行评估并向老年人说明;
4)帮助老年人坐立或者将床头抬高30-50°,再进行给药,以避免药物误入气管,引起呛咳或意外;
5)服药前先让老年人饮水一口,以湿润口腔和食管,服药中饮水不得少于100毫升,以防药物滞留在食道狭窄处,或高浓度药物刺激胃黏膜;
5)进行用药指导,向老年人解释用药目的、时间、方法,帮助老年人记忆服药方法或引导老年人配合服药;
6)对病情危重、吞咽困难、拒绝服药的老年人,服药前将药片碾碎加水溶解,再进行喂服或经胃管注入;
7)确认老年人已经服药。

(3)了解给药的注意事项
1)药物要用温开水送服,忌用茶水。尤其是不能用茶水、饮料、啤酒等服用铁剂药品;
2)服用止咳糖浆后不要饮水,以免冲淡糖浆对咽部黏膜的安抚作用;
3)服用退烧药后要多饮水,以促进排汗、退热;
4)服用磺胺药后要多饮水,以促进排尿,避免尿路结石;
5)服用对牙齿有腐蚀或染色的药物,要用吸管服药,服药后漱口;
6)服用少于1毫升的药液,要用滴管吸取后服用;
7)服用洋地黄类强心药物时,如“地高辛”,要先测老年人的脉搏,如果脉搏低于60次/每分或者节律不齐时,暂时不要服药,立即咨询医生,由医生决定是否服药;
8)老年人发生心绞痛时,立刻将硝酸甘油置于老年人舌下,舌下含化可以让药物迅速发生作用;
9)服用缓释药物时,不要掰开或碾碎,以维持药物在胃肠道缓慢释放的作用。
10)服用胶囊药物时,尽量不要打开胶囊将药物倒出服用,因为胶囊可以避免药物的苦味。

(4)了解给药后的观察
1)观察药物副作用
要注意观察老年人用药后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以及时处理。如:对使用降压药的老年病人,要注意提醒其直立、起床时动作要缓慢,避免直立性低血压。
2)观察药物矛盾反应
老年人在用药后容易出现药物矛盾反应,即:用药后出现与药物治疗效果相反的不良反应。如:用“硝苯地平”治疗心绞痛反而加重心绞痛,甚至诱发心律失常,所以用药后要细心观察,一旦出现不良反应时要及时停药并报告医生,根据医嘱改服其他药物。
3)观察合适的药物剂型
在给药护理中,要注意观察选用便于老年人服用的药物剂型,对存在吞咽困难的老年人不宜服用片剂、胶囊剂,最好选用液体剂型,如冲剂、口服液等,必要时要及时向医生提出建议。
4)观察药物与食物的相互作用和间隔时间
此外,许多食物和药物同时服用,会导致彼此的相互作用,而干扰药物的吸收。如含钠或碳酸钙的制酸剂不可与牛奶或其他富含维生素D的食物一起服用,以免刺激胃液过度分泌或造成血钙或血磷过高。要严格注意给药间隔时间,因为间隔时间过长会达不到治疗效果;而频繁给药又容易引起药物中毒。因此,在安排用药时间和用药间隔时,既要考虑老年人的作息时间,又要保证有效的血药浓度。
5)观察用药后的疗效
为老年人服药后,尤其是长期服用某一种药物的时候,要注意观察用药后的疗效,当药物未能取得预期效果时,要仔细询问病人是否按时服药,并报告医生,对老年人所用的药物要进行认真的记录并注意保存。

(5)了解给药的禁忌
1)服用降糖药时,要注意为老年人控制主食量;
2)服用降压药时,要注意为老年人制定低盐饮食;
3)服用钙剂药物时,要动员老年人不要进食菠菜,避免菠菜中的草酸与钙结合形成草酸钙而影响吸收;
4)服用铁剂时,要动员老年人适当进食鱼、肉、蛋等酸性食品,以增强治疗效果。
5)服用头孢菌素、磺胺类抗生素时,要动员老年人多进食牛奶、豆制品、蔬菜等素食,以碱化尿液,增加抗菌能力;

2、外用给药护理(1)了解用药的方法
1)眼部给药:根据医嘱给老年人点眼药水或眼药膏以治疗眼部疾病。
2)耳部给药:根据医嘱给老年人点滴耳液以治疗耳部疾病。
3)口腔给药:根据医嘱给老年人进行口腔给药,以治疗口腔粘膜炎症或溃疡等疾病。
4)手足真菌感染涂药:根据医嘱给老年人手足患处涂药,以治疗手足真菌感染。
5)皮肤疥疮感染涂药:根据医嘱给老年人患病处皮肤涂药,以治疗皮肤疖疮感染。
6)吸入给药:吸入给药是通过将药液转化为气雾,让老年人吸入呼吸道的方法,以达到止咳、止喘、祛痰、缓解老年人呼吸道和肺部感染的目的。常用方法有:超生雾化吸入和氧气雾化吸入。选用方法和药物根据医嘱执行。
7)肛门给药:用于为痔疮老年人进行肛门涂药或通过肛门插入痔疮拴,以达到消炎止痛的目的;为便秘老年人通过肛门插入“甘油拴”或挤入“开塞露”,以达到软化粪便,便于排出的目的。

(2)掌握给药的步骤
详见老年护理操作流程养老护理员初次培训教材(9)【运动护理】1、自理老人的运动护理(1)起床运动的护理
老年人早晨醒来,不要急于起床,在床上静卧3分钟后进行床上运动:如伸展四肢、活动手指、揉搓面部等,穿好衣服在床边静坐3分钟后,再站立行走。这些运动使老年人的身体有一个相对过渡的阶段,逐渐适应从睡眠到觉醒的生理变化,不致于因为突然起床发生头晕等症状,也可以使呼吸、心跳的频率逐步改变,避免突然运动引起心脏病复发。
(2)晨间梳洗运动护理
老年人起床后一般先去卫生间刷牙、漱口、洗脸、梳头,这些活动对老年人十分有益。刷牙过程活动了上肢,保持关节灵活性;漱口刺激咳嗽,把呼吸道的痰液排出,对肺起到净化作用;洗脸时顺手按摩面部,增加面部的血液循环,让老人精神焕发;用木梳梳头,一方面增加了头皮的血液循环,改善了头皮营养,防止脱发,同时也锻炼了上肢的抬举动作,对预防和治疗肩周炎有利。
(3)户外运动护理
现代医学之父,古希腊名医希波可拉底,早在2500年前就指出“阳光、空气、水和运动是生命和健康的源泉”。户外运动是增强老年人体质,延缓衰老不可缺少的因素。老人梳洗完毕,可以到户外进行散步、慢跑、做操、打太极拳等运动。
老年人心血管功能降低,体温调节能力差,在空腹或饱腹状态下不宜运动;太阳未升起时不宜运动;气温过低时不宜运动;雨雾天不宜运动。细小的雾滴含有大量污染物质和致病菌,吸入这些污染物,会产生呼吸困难、胸闷、心悸等不良后果。
老年人的运动要持之以恒,循序渐进,不可过量,过量有损健康。
(4)晚间洗漱运动护理
老年人晚间洗漱,除重复早晨卫生间的运动以外,在条件允许下,可以帮助老年人洗盆浴,洗浴能使全身的血管扩张,肌肉松弛,头部血液供应减少,利于入睡。也可以用温热水泡脚15~20分钟。泡脚最好用桶,老年人的脚泡在里面,让水至小腿或膝盖,能使下肢血管扩张、肌肉放松、周身血液循环加速,达到解除疲劳,促进睡眠的效果。
2、非自理老人的运动护理因为中风等原因,导致老年人发生瘫痪,生活不能自理,活动受限。据统计,不能活动的中风老年人5年内的死亡率为54.7%,而能活动的中风老年人死亡率仅有12.1%。
(1)偏瘫老年人的运动护理
面对偏瘫老年人,养老护理员要劝说老年人树立信心,加强健侧肢体的床上运动,同时尽量带动患侧肢体运动,以延缓肌肉萎缩和神经萎缩;等到患侧肢体能够主动活动时,再帮助老年人进行坐位运动;待老年人能够坐稳时,在加强保护的条件下,方可搀扶老年人进行站立练习和行走练习。
(2)全瘫老年人的运动护理
护理全瘫老年人要注意勤翻身,一般间隔2小时为宜,以预防压疮发生。要注意帮助老年人活动关节和肌肉。进行被动运动是防止关节僵硬、肌肉萎缩、促进康复的良好措施。面对脑血管疾病致残的挑战和威胁,养老护理员要和老年人站在一起,全力提高老年人生存质量,拯救老年人生命。
【休闲护理】
1、休闲活动的意义
休闲即为快乐的意思。休闲活动是为恢复老年人舒适生活的行为方式。这种行为方式可以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增强人体的体质,改善机体的功能,可以有效地促进老年人机体康复和延缓衰老。

2、休闲活动的方式
(1)支持和协助老年人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做到日常生活“游玩化”、“娱乐化”,使他们的心理状态获得平静和轻松。
(2)支持和协助老年人按照自己喜爱的方式在自己的房间里摆放一些喜爱的物品,或者种花,写字、画画等,以唤起老年人对生活的信心,觉得自己还是一个有用的人,让老年人变得心情愉快。
(3)支持和协助老年人以自我实现为目标,根据自己的爱好,主动参加社会活动。
(4)支持和协助老年人与亲朋好友交往。
(5)支持和协助老年人选择避免某一肢体或器官负荷过重的、力所能及的活动,如散步、太极拳、慢跑、击鼓传球、手工劳动等。

3、休闲活动注意事项
(1)休闲不是特别的活动,而是老年人在自我实现过程中的日常生活。
(2)活动内容力求生动、鲜明,尽可能增加老年人的生活乐趣。但是安排活动的时间不宜太长。
(3)应尽量避免憋气或过分用力的动作,注意发挥老年人腹式呼吸运动,尤其对动脉硬化的老年人,避免做引起血压骤然升高的动作,如突然低头、弯腰的动作等。
(4)老年人外出活动时最好有人陪伴,并随身携带写有年龄、疾病、与家人联系的电话卡片及急救药物。可借助手杖行走,严格防止摔倒和跌伤。
(5)随时根据老年人身体情况及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调整活动的类别和时间。
(6)运动强度的选择可以以心率为监测指标,健康水平较高者可将运动强度指标定在每分钟心率100—120次。健康水平较低或70岁以上的老年人则将强度指标定在每分钟心率不超过110次为宜,并且要采取间歇运动,即运动和休息交替进行。每次运动时间可达30—50分钟,分2—3次完成,防止持续时间过长而引起老年人不适。养老护理员初次培训教材(10)【安全护理】老年人常见的安全问题有:跌到、坠床、走失、噎食、烫伤等,养老护理员应掌握相关知识,以预防和应对以上安全事故发生。(一)预防跌到的相关知识老年人跌倒的发生率随增龄而增高,资料统计,65岁以上老年人,每年跌到一次的占30%,跌到2次的占15%。世界卫生组织认为,跌到是老年人慢性致残的第三大原因。

1、常见原因
(1)大脑反应迟缓
老年人视力降低、立体感减弱、识别高低的能力差、大脑中枢对信息感受的过程减慢,对险情不能及时发现,发现后在回转动作的复杂过程中失去平衡,容易跌到。
(2)姿势控制力降低
衰老使脑细胞减少,神经系统功能降低,造成生理性的姿势控制能力降低,同时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也可引起病理性姿势控制能力减弱,使姿势倾斜度增加,容易跌到。
(3)肢体协调减弱
老年人关节活动不灵活,肌肉力量减弱,行走时骨盆必须侧向支持体重的那条腿,才能腾出另一条腿向前行走,当腿移动太慢,脚不能抬高,则易发生跌倒。
(4)心脑血管病变
老年人因脑血栓、脑出血后遗症,小脑萎缩或帕金森氏病导致肢体活动不灵敏,共济失调,稍有不慎易发生跌到。老年人血管运动中枢的调节功能没有年轻人灵敏,突然站立时,发生直立性低血压引起头晕,也是容易跌到的因素。
(5)药物因素引起
老年人因为睡眠不良或心理障碍,长期服用安眠药或镇静药,这些药有损害精神运动性功能的副作用,使老年人因站立或行走不稳,容易跌到。
(6)环境因素引起
因为居室、浴室、卫生间的布局和配备不合理,或老年人对环境不适应,也是造成老年人跌到的危险因素。

2、跌倒的预防
(1)衣服合适
老年人穿的衣、裤、鞋不宜过于长大。老年人的裤腿不能太长,太长会影响行走;老年人尽量不穿拖鞋,应穿合脚的布鞋或者是鞋底带有花纹的防滑鞋;老年人穿脱鞋子、袜子和裤子应坐着进行。
(2)环境适宜
老年人的住所尽量减少台阶、门槛;家具陈设实用简单,尽量靠墙放,不轻易改变位置;老人经常活动的地方,保持明亮,不堆放杂物;老年人的日常用品放在随手能拿到的地方;老人经过的地面保持干燥;老年人用的卫生间应装坐便器和扶手;用淋浴洗澡,让老年人坐在防滑落的椅子上进行;用澡盆洗澡,澡盆不宜过高,盆口离地不应超过50cm,盆底要放置胶垫;平时注意帮助老年人熟悉环境,加深对环境方位、布局和设施的记忆。
(二)预防坠床的相关知识坠床是造成老年人外伤和骨折的原因之一。

1、常见原因
(1)意识障碍老年人,因为躁动不安,在自主或不自主的活动中坠床。
(2)在护理过程中,因翻身不当造成老年人坠床。

2、坠床的预防
(1)加强防范
对意识障碍老年人加床档,或者在床旁用椅子挡护,对翻身幅度较大的老年人,必要时在两侧床挡上拴保险带预防坠床。
(2)加强巡视
老人睡眠时,也要经常巡视,发现睡眠中的老年人睡在靠近床缘时,要及时挡护,必要时为老年人向床内侧翻身,防止老年人坠床摔伤。
(3)加强协作
对体重较大、身材较高的老年人进行翻身或转移护理时,最好两人协作完成。
(三)预防走失的相关知识
1、常见原因
(1)能活动的老年痴呆患者因为智能和判断力减退而走失。
(2)老年人与家庭成员或护理员发生矛盾,故意赌气离家或离院出走。

2、走失的预防
(1)亲近老年人
作为护理员,不仅要让老年人生活无忧,而且要让老人精神愉快,平时多向老年人嘘寒问暖,与他们交流谈心,让老年人感到温暖、亲近和依赖。
(2)制作身份卡
为老年人制作一张身份卡。上写老年人姓名、住址、联系电话,缝在老年人的外套上。
(3)保留照片
保留老年人最近照片,万一发现老年人走失,立即组织寻找或报警。
(四)预防噎食的相关知识噎食是老年人猝死的常见原因之一。

1、常见原因
(1)老化引起神经反射活动衰退,咀嚼功能不良,消化功能降低,唾液分泌减少,引起吞咽障碍而噎食。
(2)脑血管病变使老人的吞咽肌群互不协调,造成吞咽动作不协调而噎食。
(3)进餐时情绪激动,引起食管痉挛而噎食。
(4)进食大块食物,尤其是肉类或汤圆,未嚼碎就吞咽而噎食。
(5)进餐过快引起噎食。

2、噎食的预防
(1)体位合适
老年人进餐时尽量采取坐位或半卧位,做到胃部不受压迫,使食物由食管较快的进入胃内。
(2)心情平静
进餐时,提前进行心理疏导,使老年人不忧虑,不急躁,保持心情舒畅,注意力集中。
(3)食物软烂
老年人的食物宜少而精,软而烂。避免进食生、冷、粗、硬的食物。吃稀食易呛的老人,应把食物加工成糊状进行喂食。
(4)细嚼慢咽
老年人吃饭,不要催促,要老人细嚼慢咽。必要时要实行“吃一口、咽一口、空咽一口”的进食方式。肉类、汤圆等食品要分割成小块让老年人慢慢进食,进食时每口食物不宜过多。
(5)适当喝水
为老年人准备水或稀粥,在进餐的过程中,不时的给老年人喂一口,以缓解老年人因唾液分泌不足而发生咀嚼困难或吞咽困难。
(五)预防烫伤的相关知识
1、常见原因
(1)为老年人用热水袋或暖手宝取暖时,长时间置放于一个部位,使局部慢性受热,造成烫伤。
(2)为老年人泡脚时,泡脚水过热导致脚烫伤。
(3)为老年人沐浴时,洗澡水过热造成老年人皮肤烫伤。
(4)老年人拿暖水瓶取水,因活动不灵或臂力不足,将热水洒在身上烫伤。
(5)被老年人打翻热水或热饭,造成烫伤。
(6)在为老年人拔罐或艾灸时,因操作不当造成烫伤。
(7)老年人躺在床上吸烟,引燃被褥造成烫伤。
(8)老年糖尿病患者由于皮肤老化、变薄、脆性增大、感觉迟钝等原因,容易发生烫伤。

2、烫伤的预防
(1)使用热水袋时,盛水应不多于四份三的份量,要塞好活塞,检查热水袋无漏及无破裂,并加上袋套,方可使用,使用过程中加强巡视。
(2)为老人泡脚,泡脚水维持在45℃以内。
(3)为老年人沐浴时,要先放冷水,再加热水调节水温,即使有水温加热调节装置,也要让热水先充分流出,测试水温在42℃左右后再冲洗老年人身体。

(4)对活动不灵或臂力不足的老年人,身旁禁忌放置热水瓶,所用开水由护理员定时帮助解决。
(5)在老年人面前摆放开水或饭菜,温度保持在45℃左右。护理员打开水或端热饭菜时要避开老年人。
(6)严禁老年人在床上吸烟,避免引燃被褥造成烫伤,更要避免引起火灾。
(7)严格控制糖尿病老年人的取热水。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养老护理员初次培训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