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zhou1984 发表于 2009-3-15 18:16:39

怕接触客人怎么办??

你好,徐老师
我是学酒店职业经理人课程的小陈,今天我的一个同事跑来和我说,他现在很讨厌看到客人,不敢和客人正面接触,哪怕是对视那么一下就觉得很不自在,就在给客人服务的时候也只是上上菜,当遇到客人投诉时他不知道要怎么处理,心里就很慌乱。他当时问我问题的时候我也没有怎么好好的给他解决,也不知道要怎么和他讲,之前也有类似的情况的同事,但不是遇到客人,而是讨厌看到餐具,见到餐具就烦,后来就辞职不做了,可是今天这个同事又是一个人才我不想放弃他,请问老师有什么方法可以帮我解决的吗??

               谢谢!

徐老师 发表于 2009-3-15 18:39:57

如果是我,绝对不会认为这样的员工是人才的。不自信、不爱岗、不敬业,也许是因为他不喜欢这个职业,也许是因为内向自闭的个性,不论何种原因,不能胜任该岗位就不能称之为人才。

    大道理就不说了,给你看一个小故事一个小文章,希望对你有帮助。

   有一个故事,你听听看:
男孩和父亲去打猎。

他们在追一头小鹿。

追着追着。前面有有一个小沟挡住了他们的去路。

父亲跳过去了。

而对9岁的男孩来说。

沟还太宽。他不敢跳。

这时候父亲叫男孩把鞋扔过来。

男孩不知怎么办。就照作了。

而他把鞋子扔过去后。

才发现。他既然把鞋子扔过去。

就无论如何也要跳过去了。

所以男孩骨气勇气跳了过去。

举一反三。

上课若不敢回答问题。

就先把手举起来再说!

你也应该记着。 永远要先把鞋扔过去!


为企业为员工建立“性格档案”叫好

“内向,做事认真,不爱说话;社会活动及邻里关系良好……”“风风火火,敢说敢做……”在重庆能源集团打通一矿掘进四队办公室,媒体的记者见到了这样一份独特的“档案”,这便是该队针对每一个员工的性格、脾气等特征建立的“性格档案”。以前只知道有“人才档案”、“户籍档案”,“性格档案”还是头一回见到。

  对于管理者来说,恐怕最伤脑筋的就是如何把手下的几十号、几百号人进行科学地分工、合理地搭配,从而保证工作高效安全地运行了。如果我们不掌握手下的每一个人的性格特征,把握每一个人的思想动态,那么,一旦手下的员工有所变动,劳动力的重新搭配就很成问题,新的组合往往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磨合,而且有时结果还会不尽如人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作业进度和工作效率。而有了“性格档案”,这些问题都将迎刃而解。

  首先,“性格档案”可以让我们的管理有据可依,有章可循。俗话说,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每个员工都有自已独特的性格,例如有的人性格内向,有的人敢说敢做,有的人说话偏激爱钻牛角尖,还有人的爱冒火、易冲动、喜欢喝酒……有了这份完善的“性格档案”,我们在劳动力的重新搭配中就有了依据和主动权,可以将埋头苦干、不爱说话的基层干部与风风火火、敢说敢做的基层干部合作;将马马虎虎、脾气急躁的员工和沉稳、经验丰富的员工搭配在一起……这样的搭配就能最大程度地实现性格互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其次,“性格档案”可以让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具有针对性。由于性格因素对工作效率和生产安全可能产生影响,管理者就有必要实行“谈心制度”和“家访制度”,根据不同员工的性格,采取不同的谈心方式。例如对思想偏激的员工,就可从外围入手,先做其父母妻子的思想工作;对性格内向的员工,就应多引导、多理解;对性格火爆的员工,就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循序渐进……这样有针对性地做工作,才能帮助员工及时打开心结,让员工在工作中保持舒畅的心情。

  再次,建立“性格档案”也是企业实现精细化管理的必然要求。精细化管理最基本的特征就是重视细节的管理,它要求我们的管理更加具体,细针密缕,细大不捐。而一个员工的性格和个性,虽说是一个极小极小的细节问题,甚至小到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它又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行为方式,进而影响到人际关系及工作效率。因此,在管理工作中,只有根据员工不同的性格采取不同的管理方式,才能把精细化管理落到细处、实处,使之更加具有人性化。

  企业管理如此,行政事业机关的人员管理又何尝不是如此。笔者盼望每一个管理者都能像重庆能源集团打通一矿掘进四队一样,好好地研究一下自已的员工,通过谈心、向老员工、员工的亲友了解情况等各种渠道完善每一位员工的性格“记录”,建立一套完善的“性格档案”,然后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合理搭配,使他们最大可能地扬长避短,在自已适合的岗位上最大程度地实现自已的价值

guzhou1984 发表于 2009-3-15 18:50:15

谢谢老师的指导,我知道要怎么做了,明天我再找那位员工好好的谈谈!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怕接触客人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