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6-11-29 21: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问题二 胜任素质模型难以发挥作用 <p></p><p style="text-indent:2em">胜任素质模型是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项辅助性工具,其本身不可能独立地发挥作用,只有融入到人员选拔、培训、绩效管理等工作中,其价值才能得到体现。从目前中国企业现状看,即使已经开发的胜任素质模型的作用发挥也不充分。例如:一家企业投入上百万元咨询费请咨询公司帮助开发了完整的胜任素质模型体系,却不知道怎么用,只好让它躺在纸上睡觉。</p><p style="text-indent:2em">问题原因</p><p style="text-indent:2em">1.对胜任素质模型的应用价值认识不清</p><p style="text-indent:2em">胜任素质模型对各项人力资源管理活动究竟有什么作用,这些作用的发挥需要什么条件?这是应用胜任素质模型首先要解决的认识问题。目前来看,我国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这方面的理解普遍非常模糊。</p><p style="text-indent:2em">2.人力资源管理措施不配套</p><p style="text-indent:2em">胜任素质模型要发挥作用,需要其它人力资源管理的配套措施支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绩效管理体系。如果说一个先进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是一部汽车的话,绩效管理体系和胜任素质模型体系就像这部汽车的前后轮。缺少了哪一个,整部汽车都无法运动。两者的这种密切关系体现在多个方面和多个层次上:</p><p style="text-indent:2em">胜任素质模型的开发阶段,需要选取不同绩效等级的员工群体作为行为事件访谈的对象。这就要求企业有绩效管理体系作为基础。</p><p style="text-indent:2em">胜任素质模型要应用于培训中,首先必须找到最急需的培训对象。要找到这样的岗位,企业同样必须拥有较为完备的绩效管理体系。</p><p style="text-indent:2em">胜任素质模型中的胜任素质,经常被还原为进行绩效考核的行为性指标。应用行为性指标,也要求企业拥有比较完备的结果导向的绩效管理体系做基础。</p><p style="text-indent:2em">问题对策</p><p style="text-indent:2em">为克服胜任素质模型使用方面的困难,企业可采取以下对策:</p><p style="text-indent:2em">1.加强培训,进一步了解胜任素质模型的各项作用。目前国内关于胜任素质模型应用方面比较好的指导书籍,包括:《胜任:员工胜任能力模型应用手册》(安托尼特和里查兹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才能评鉴法——建立卓越的绩效模式》(莱尔·斯宾赛和赛格·斯宾赛著,汕头大学出版社出版)、《高效:世界知名企业提升绩效的整体方案》(理查德和彼得著,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企业也可以邀请一些有经验的高校、咨询公司的专业人员提供培训。</p><p style="text-indent:2em">2.建立健全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配套体系,尤其是绩效管理体系。一个与胜任素质模型配套的绩效管理体系,必须符合特定的要求,其中最重要的是:</p><p style="text-indent:2em">必须主要针对履行岗位职责和执行岗位任务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绩效评价。胜任素质模型所反映的素质,实质上是员工的一种行为特征;这种行为特征与成果绩效进行对照,就能够相互佐证和支持。例如:可以发现哪些行为特征对成果绩效是有帮助的,也可以发现是哪些行为特征导致成果绩效不佳。</p><p style="text-indent:2em">必须包含绩效分析过程。只有基于绩效分析,才能找出好的成果绩效与哪些胜任素质相关,不良的成果是由于哪些胜任素质的缺陷。也只有在这个基础上,才能建立胜任素质模型,以及开展针对胜任素质的培训。</p><p style="text-indent:2em">胜任素质模型的边界</p><p style="text-indent:2em">用人之难在于识别潜质</p><p style="text-indent:2em">X公司是国内一家著名的管理咨询公司。2003年前后,公司业务发展迅速,以至于人力资源短缺。在与一个客户企业签订了提供战略咨询的合同后,公司却派不出合适的项目经理人选。人力资源部遂进行了对外招聘,老板最终在众多的候选人中选择了L先生。</p><p style="text-indent:2em">L先生之所以能入选,主要是因为他具备以下条件:</p><p style="text-indent:2em">1. 清华大学管理学博士</p><p style="text-indent:2em">2.曾经撰写过企业战略方面的专著</p><p style="text-indent:2em">3.曾担任某高校副教授</p><p style="text-indent:2em">4.曾担任某企业的副总经理</p><p style="text-indent:2em">X公司老板对L先生的条件非常满意,因此,只经过简单的面试,L先生便走马上任了。然而,L先生却很快做出了一连串让老板感到吃惊的事:到任后的第二天,L先生没有联系客户,也没有带领项目组成员进行讨论,而是独自一人去参观了当地的一家文物古玩市场;其后,L先生便经常去当地的一家网吧上网聊天,甚至还在当地约会网友;在此期间,项目的进展出现了问题,但L先生似乎并不着急,也没有采取什么有效的措施来改善状况。</p><p style="text-indent:2em">上述案例所反映的情况,在当今的中国企业中是非常普遍的:在根据一系列看似非常有说服力的条件选拔了一位员工之后,管理者很快就发现该员工的表现与自己的期待大相径庭。</p><p style="text-indent:2em">这些企业所依赖的选择标准存在什么问题呢?麦克伯公司的素质结构为我们提供了答案。</p>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