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管理理念影响本土企业的现代化、全球化的方向和进程。当前的全球化浪潮对企业管理理念的冲击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这种冲击既有正面效应,也有负面效应。对于中国企业而言,也正面临着管理理念创新的新课题。<br/> 我们总结了近 5 年来所出现的管理理念,以下这 10 大理念对中国企业来说是迫切需要的,这是一组让你抢占先机的理念工具。 <p><strong>第 1 节 灵捷式竞争<br/> </strong>灵捷竞争是关于企业如何积极创造新的顾客机会和快速响应未曾预料的机会,在一个动荡的、竞争激烈的经营环境中获得利润的战略过程。企业转向“灵捷”经营,实际上是对迅速变化、不断细分、高质量、高性能的顾客订制产品和服务型的全球市场的经营挑战作出的全面反应。<br/> 一个企业要适应灵捷竞争,必须在以下各层面具备灵捷性的特点,以形成一个全新的经营实体:<br/>在营销层面上,以顾客价值为中心,丰富顾客价值,生产个性化产品和服务组合的特点。灵捷时代的营销产品是“实体、信息、服务”的统一体,而“出售解决方案”,“专门化设计”,“大众化商品特殊化”等等是灵捷营销的主要战略。 </p><p>在生产层面上,照顾客定单,任意批量制造产品和提供服务的能力。这需要通过改进生产设备、工作流程及管理方式,以实现更小规模和更低成本的生产。 </p><p>在组织层面上,能够整合企业内部和外部与生产经营过程相关的各种资源,通过与供应商和顾客的互动合作,创造和发挥资源杠杆的竞争优势。 </p><p>在管理层面上,灵捷企业最基本的管理目标必须是: 保证人力资源队伍是由一支有知识、有技能、善创新的员工队伍组成; 为员工提供他们所需的资源,以应付变化的市场机会及个别顾客的要求; 适时变革组织的“壁垒墙”,因为这些“墙”有可能限定企业的资源分配,同时也限定了控制权与优先权的分配。 </p><p>企业在经营中如何实施灵捷竞争?从战略的角度主要有以下选择: </p><p>1 发展“丰富顾客价值”的核心能力。顾客的需求和购买,越来越从“产品功效”转向“产品、信息、服务”的价值享受。 </p><p>2 通过“内外合作”提高竞争力。其目的在于以尽可能低的“费用——效用比”,极大地缩短“观念——现金”的时间,将灵捷产品投向市场。 </p><p>3 建立“适应或征服变化”的组织。 </p><p>4 发挥“人员和信息”的杠杆作用。在一个灵活多变的竞争环境里,企业之间的差异正是存在于有知识、有技能、有创造力的人员和具有独特价值的信息上。 </p><p>事实上,对中国企业而言,灵捷竞争给我们创造了发展的新机会。因为大量生产的规模优势,我们许多企业不可能在短时间里具备,特别是与国际上的一些大企业相比这更是我们的劣势。但是,一方面由于市场的迅速变化和消费者需求的不断改变,使我们规模虽然不是很大但却灵捷的企业有可能抢占商机;另一方面,我们现在正在不断做大的企业有机会同时做“灵”,正如 GE 公司前董事长韦尔奇曾实施的战略:“在大公司中注入小公司的灵魂。” </p><p>灵捷竞争发展的未来经营方式:不再是顾客告诉企业需要什么,而是企业与顾客一道工作,共同确定最能服务顾客和实现企业价值的可选择的产品组合,使企业和顾客创造与实现价值融为一体。这样的经营方式不仅要求企业实现最大的灵捷,而且使企业的竞争优势能够更持久地保持和延伸。 </p><p><strong>第2节 顾客份额 </strong></p><p>所谓“顾客份额”,就是指一家企业的产品或服务在一个顾客该类消费中所占的比重,还可以更贴切地称之为顾客的钱袋份额。初看起来似乎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实际上这是与传统的市场份额概念有着本质不同的思想。代表传统营销理念的市场份额是将顾客看作没有个性的群体,其着眼点站在企业一边,是“以产品为中心”,而采用“顾客份额”思路的企业则把顾客视为不同的个体对待。因此,以顾客份额为核心的企业可以向较少数量的顾客销售更多的产品或服务,从而更加具有成本效益。市场份额的观念必然导致企业不断地去获取更多的顾客,其结果却常常类似与狗熊掰棒子,抓取的多留下的少。 </p><p>顾客份额经营理念的实践可以通过四个紧密相连的步骤来进行:首先经理人要通过各种不同的途径收集顾客的资料,“识别”自己的顾客;其次要对这些顾客进行“区分”,将其按照对于企业的价值贡献分为最有价值顾客、最具增长性顾客以及负值顾客,其中的负值顾客就是只会消耗企业资源而不能给企业带来任何价值的顾客,前段时间纷纷扬扬的花旗银行收费事件正是反映出其采取顾客份额经营的表现形式;接下来经理人要与顾客进行“互动”,深入了解最有价值顾客和最具增长性顾客的需求;最后通过“定制”来满足顾客的实际需求。简而言之,就是保持住最有价值顾客,尽力将最具增长性顾客转化为最有价值顾客,同时摆脱掉负值顾客。所以顾客是上帝的传统说法如今要更改为“顾客不全是上帝”。 </p><p>任何一种新的管理理念的成功实施,最重要的是经理人思想观念上的转化。现在有一种流行已久的误区,企业往往以为只要简单地导入某种管理软件,先进的管理理念就会大功告成,这或许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严重副作用。对于顾客份额的片面理解则不会收到实效。北京民生等几家银行为了对其最有价值的顾客区别对待,设立了类似于股市的大户室,结果没有人买帐,于是抱怨说中国人不露富的国情不适于导入这种新的管理理念,实际上区分顾客并不是让顾客自己简单地报告某些属于“隐私性”的资料,进而予以区别对待,这和国情没有任何关系。要想成功实施这一步骤,必须要与顾客建立起学习型的信任关系,日积月累地了解顾客。佩伯斯和罗杰斯在其著作中形象地描述说,与顾客这次的互动交流要拾起上次的话题,从而让顾客了解到你非常重视他,值得其信赖。互动交流不是敷衍顾客,而是要解决顾客的问题,惟有这样才能建立良好的客户关系,增加顾客的忠诚度,进而达到提高顾客份额的目的。 </p><p>顾客份额的经营理念从 90 年提出至今,受到了企业界的积极响应,佩伯斯先生 和罗杰斯 博士也因此跻身于全球 16 位顶尖管理大师之列,网络经济的发展将会促使越来越多的企业认同和导入这一工具。 </p><p><strong>第3节顾客满意度 </strong></p><p>顾客满意度( CS )来源于市场营销理论的基本概念。“满意度”是客户满足情况的反馈。导入顾客满意( customer satisfaction )经营,不单单是经营理念上的转变,更是战略经营上的转变,须要将 CS 纳入整个经营体系之中,要求所有员工密切合作,切实将顾客的需要作为日常经营活动的“轴心”,积极提供顾客满意的服务, CS 战略才能得到贯彻和落实。 </p><p>目前,国内企业在 CS 战略实际运营中应该分以下五个步骤来实施: </p><p>第一步:经营理念的再确立。首先调查员工是否具备使顾客满意自己公司产品或服务的理念,将企业内不成文的规定形成文化,再经过反复的检讨与确认,使顾客满意的经营理念深入企业的每个人心中。 </p><p>第二步:测定、解析顾客满意度。理念确立之后,根据顾客与自己公司的所有接触点,并针对每一个接触点来设定问题,然后拟定测定计划,对顾客进行调查。最后参考调查结果,制订提高综合满意度的改善计划。 </p><p>第三步:聚焦经营。了解自己哪一点胜过别人,然后毫无保留地将努力的“强势”放在这项优势上。其步骤如下: </p><p>认清哪些人是你真正想要的顾客; </p><p>弄明白你的目标顾客最重视什么; </p><p>再找出明确的经营“聚焦点”; </p><p>为之创造整个企业上下投入于这一经营“聚焦点”的竞争氛围。 </p><p>第四步:开发完善一套科学工作体系,用以评价企业优质服务水平,传达顾客的心声。以检测顾客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满意程度,及时反馈给企业管理层,为企业持续不断改进工作,及时真正地满足顾客的需要服务。还包括创造一套策略来倾听顾客的意见,大量收集组织和展示顾客的资料,再制作一些动态业务记录卡,并以顾客的意见带动全员的 CS 行动。 </p><p>第五步:创造独具特色和充满团队精神的企业文化。不仅要建立顾客满意的组织文化,还需要创造出学习型的组织,不仅强化员工的服务教育训练,还要进行模范学习,到同业或异业中找寻可行的解答。 </p><p>仅仅让顾客得到满意的服务,是不够的,提供超越顾客的期望令顾客动心的超标准服务,必能使顾客为我们震撼、倾倒,这是未来顾客满意服务的必然趋势。 </p><p><strong>第4节“数一数二” </strong></p><p>按照通用电气公司的前 CEO 韦尔奇的理念,在全球竞争激烈的市场中,只有领先对手才能立于不败之地,任何事业部门存在的条件就是在市场上“数一数二”,否则就要被砍掉、整顿、关闭或出售。 </p><p>要实施“数一数二”必须考虑一个问题:怎样做才能在市场中占据统治地位,随后需要据此作出决策:公司现有业务中哪些值得培育,哪些应该放弃。对于那些前景不佳的业务,即使它们曾经是公司的标志性业务,也要立即关闭或出售,这项策略的目标是使公司拥有合理的业务结构并能持续发展。 </p><p>但是,“数一数二”原则的实施也有一些限定条件。 </p><p>“数一数二”并不仅仅等同于企业规模数一数二,同时需要强调效率、人员的精干、成本控制和全球化等方面的数一数二; </p><p>并不是只有在整个行业中的“数一数二”才有价值,在某一个具有吸引力的细分市场中“数一数二”也同样是不错的选择; </p><p>GE 应用“数一数二”是在一个特定的经济环境下,但从现在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电子商务的发展,只停留在数一数二的领域里开展业务必然会加大企业的风险。 GE 也同样意识到商业环境的变化对“数一数二”策略的影响,从 1995 年开始,他们就逐渐调整经营策略,开始在多个领域全面发展。 </p><p>但是,“数一数二”仍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商业原则,毕竟,对于中国企业而言,可以以此来选择开拓业务的方向,也可以此作为新业务奋斗的目标。 </p><p><strong>第5节 快鱼吃慢鱼 </strong></p><p>“快鱼吃慢鱼”是思科 CEO 钱伯斯的名言,他认为“在 Internet 经济下,大公司不一定打败小公司,但是快的一定会打败慢的。 Internet 与工业革命的不同点之一是,你不必占有大量资金,哪里有机会,资本就很快会在哪里重新组合。速度会转换为市场份额、利润率和经验”。所以,也可以说是对市场反应速度快的公司将吃掉对此反应迟钝的公司。 </p><p>“快鱼吃慢鱼”强调了对市场机会和客户需求的快速反应,但决不是追求盲目扩张和仓促出击,正相反,真正的快鱼追求的不仅是快,更是“准”,因为只有准确的把握住市场的脉搏,了解未来技术或服务的方向后,快速出击进行收购才是必要而有效的。 </p><p>如何挑选合适的慢鱼?由市场来决定,“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对技术情有独钟,市场永远是正确的。企业收购的目标也是由市场上的客户需要来确定。有时候,太过精尖的技术不一定受到市场的欢迎”。 </p><p>对于中国企业,从思科的经验中可以归纳出企业要实现成功并购应重视的几个关键因素: </p><p>要通过并购使公司快速发展。要想获得持续的成功就要保持迅速的变化,而如今,没有哪个公司能够独立的跟上这种快速的变化,并购能够为公司带来这一变化。 </p><p>把人的因素作为第一要素。在对并购前景进行评估的时候,被并购对象的产品和技术不应该是我们要考虑的第一要素,应首先考虑的问题是,通过这次并购能够得到多少优秀人才,只有人才才是衡量并购出价是否合理的依据。 </p><p>不要只顾眼前,要收购未来。某些公司的技术和服务代表了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这样的收购将给企业带来优秀的员工和可以预见的下代产品,并且,领先对手进入某一未开拓的市场往往会取得先入者的优势。 </p><p>了解并尊重反对意见。谨慎的避免出现为并购而并购的现象。坚持进行并购的主要原则,当种种迹象表明不能再继续下去的时候,要有勇气果断的终止并购。 </p><p>提出公平报价。 </p><p>切实履行并购之前的承诺。公平对待被并购公司的员工,吸引他们留下来,因为按照第二条原则,人的因素才是并购的第一要素。 </p><p><strong>第6节 互动 </strong></p><p>互动是伴随企业——客户的关系转型而走进企业管理实践,从而成为一项重要管理工具的。随着人口增长的逐渐放缓,消费者素质、地位、购买要求的不断提高,企业竞争的日趋激烈,消费市场已开始由卖方市场转向买方市场;而且,由于现代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客户不再是被动的营销目标,已逐渐成为企业生产与营销的参与者,启动者。在这种背景下,企业必须把重心从原来的产品品牌管理转向客户关系管理,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引入互动式的管理方法。 </p><p>互动管理的核心就是通过先进的电子、通讯和网络手段,达到企业与目标客户群之间的高效、直接、并可系统往复的沟通水平,从而可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要,提供咨询或解决投诉,甚至培训客户。通过与客户的互动,企业不再是一个孤立的经济体,它可以成为经济社会里的信息核心,通过互动把各种资源联系起来,达到快速反应,有效开发新产品,节约成本等目的。互动管理的具体的形式有企业领导人在线问答、投诉网站、呼叫中心等等。 </p><p>如何采用互动管理?一般说来有以下步骤(实际也是遵照 PDCA 循环): </p><p>确定统一的 CRM 方案与互动管理契合; </p><p>前期调查:包括确定企业的目标客户群,从而依此确定互动方式等等; </p><p>建立互动平台,如呼叫中心或网站,这中间可能要采用某些相应的互动管理软件; </p><p>试运行,反馈,修改; </p><p>日常维护,信息互动。 </p><p>互动不是空洞的概念,建立起互动平台仅是互动管理的开始。最重要的是通过平台和客户真正做到互动,把交流得来的信息用于企业实践。 </p><p><strong>第7节 学习型组织 </strong></p><p>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彼得·圣吉为代表的西方学者,吸收东西方管理文化的精髓,提出了以“五项修炼”为基础的学习型组织理念。彼得·圣吉于 1990 年发表的《第五项修炼》论述了创建“学习型组织”是一个组织 21 世纪的成功关键。 </p><p>学习型组织具有下面的几个特征: </p><p>组织成员拥有一个共同的愿景; </p><p>组织由多个创造性个体组成; </p><p>善于不断学习; </p><p>“地方为主”的扁平式结构; </p><p>自主管理。“自主管理”是使组织成员能边工作边学习并使工作和学习紧密结合的方法; </p><p>组织的边界将被重新界定; </p><p>员工家庭与事业的平衡; </p><p>领导者的新角色。在学习型组织中,领导者是设计师、仆人和教师。 </p><p>企业建立学习型组织应有以下步骤: </p><p>1 评估组织的学习情况; </p><p>2 增进组织学习积极性; </p><p>3 使学习能持续发展; </p><p>4 奖励冒险; </p><p>5 使员工成为学习资源; </p><p>6 把学习引入工作; </p><p>7 通过学习由大家描绘出组织发展远景,并成为员工共同努力的方向与目标; </p><p>8 将组织远景融入生活 ; </p><p>9 系统思考 ; </p><p>10 明示未来努力的方向。 </p><p>未来真正出色的企业,将是能够设法使各阶层人员全心投入,并有能力不断学习的组织。伟大的团体并不是从一开始就成功,而是通过学习如何创造惊人成功所致。目前,建立学习型的企业组织已成为新世纪企业管理主要内容之一。 </p><p><strong>第8节 战略联盟 </strong></p><p>战略联盟两家或两家以上的公司为实现相互匹配的战略目标而形成的一种紧密的合作关系。这种合作关系涉及一个长期的承诺,而不仅仅是为一个问题提供短期解决办法 ( 如出现临时性生产问题时,需自外部采购零部件 ) 。具有运作高效,机动灵活,关系松散,边界模糊等特点。 </p><p>战略联盟的形态:战略联盟有横行联盟、纵向联盟两大类,具体的表现形式有:合资、合作;联合研究与开发;定牌生产;特许经营;相互持股等。 </p><p>战略联盟之价值驱动:组建战略联盟主要是服务于这样一些目的: 创造规模经济,增强企业实力; 迅速获得新技术; 进入战略市场,扩大市场份额; 降低风险; 打破贸易壁垒,进入国外市场; 获得低成本生产能力,或能充分利用剩余生产能力,达到降低综合成本目的。 </p><p>战略联盟未来的趋势发展: </p><p>1 从强弱联合的互补型联盟发展为强强合作的竞争型联盟 ; </p><p>2 从产品联盟发展为以技术合作为主要内容的知识联盟 ; </p><p>3 从线性的联盟链发展为立体的联盟网络 ; </p><p>4 从“硬约束”的实体联盟发展为“软约束”的虚拟联盟。 </p><p>竞争已经演变发展到企业网络与企业网络之间、联盟与联盟之间。 </p><p><strong>第9节 企业智慧资本 </strong></p><p>进入信息经济、知本经济时代,企业的价值来源除人力资本、资金资本、固定资产外,另一种资本起着越来越重要的的价值创靠作用,这就是智慧资本。智慧资本是指能够转化为市场价值的知识,是企业所有能够带来利润的知识和技能。 </p><p>智慧资本的价值,就是人的智慧所在,只不过表现形式不同而已,比如:知识产权、管理体制、经营策略、策划战略、个人的创造能力、应变能力、学习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离不开人的智慧这一关键性因素。 </p><p>智慧资本的基本形式:智慧资本由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顾客资本三种基本资本形式构成。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人力资本。 </p><p>1 人力资本:企业所有员工及管理者的知识、个人能力、技术、经验和动态组织智慧构成了企业的人力资本; </p><p>2 结构资本:是信息技术系统的质量和范围、公司形象、组织化概念、专利资料库、文件、商标及版权; </p><p>3 顾客资本:是指市场营销渠道、顾客忠诚、企业信誉等经营性资产。是一种隐藏的“商誉”。 </p><p>智慧资本的评价方法:目前我们还没有一种大家公认的评价智慧资本的方法,智慧资本不同于有形资本,它是一种动态平衡变量,就像一个活生生的人,其新陈代谢与健康状况,存在一种最佳的平衡阈值,过分地强调、突出某一点,将会造成其它因素的损害。 </p><p>现有的财务指标,不可能成为评价智慧资本价值的手段,需要智慧资本会计和专家,来评价其价值,针对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和顾客资本,进行最适当的评价。 </p><p><strong>第10节 80/20 效率法则 </strong></p><p>80/20 效率法则 (the 80/20 principle) ,又称为帕累托法则,即指, 20% 的事态成因,可以导致 80% 的事态结果。比如一个公司 80% 的利润、收入,每每来自于 20% 的好客户, 20% 的好卖产品, 20% 的卖命员工。 </p><p>“ 80/20 ”原理对于企业管理者的一个重要启示便是:避免将时间花在琐碎的多数问题上,因为就算你花了 80% 的时间,你也只能取得 20% 的成效:你应该将时间花于重要的少数问题上,因为掌握了这些重要的少数问题,你只花 20% 的时间,即可取得 80% 的成效。 </p><p>运用“ 80/20 效率法则”管理人力资本,有可能使组织中人力资本的使用效率,提升到事半功倍的佳境。如果管理者无权或无力构建基于新规则的新制度,那么,在现行制度下局部地使用“ 80/20 效率法则”,也有助于组织目标的实现。 </p><p>“ 80/20 效率法则”表明,少的投入,可以得到多的产出;小的努力,可以获得大的成绩;关键的少数,往往是决定整个组织的效率、产出、盈亏和成败的主要因素。把这一法则运用于人力资本管理中,有可能提高人力资本的使用效率。建议采取五项措施: 精挑细选,发现“关键少数”成员; 千锤百炼,打造核心成员团队; 锻炼培训,提高“关键少数”成员的竞争力; 有效激励,强化“关键少数”成员的工作动力; 优胜劣汰,动态管理“关键少数”成员团队。 </p>凡事情应该讲求效果,既注重效率,又注重效能。集中火力,处事分先后轻重,远离“无价值”,看清问题实质,这就是 80/20 原则的精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