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查看: 23|回复: 0

一只兔子的忠告:不要“凭感觉”去相信任何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前天 0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美华管理传播网   中国经济管理大学


美华管理传播网

一只兔子的忠告:不要“凭感觉”去相信任何人




先讲一个故事:

从前,在森林里有一只兔子和一头狼。

奇怪的是,兔子从来没有看见过这头狼伤害过森林里的小动物。

平日里,兔子一看见狼时,也都会躲一旁默默地观察狼,兔子从未发现狼有对小动物们呲牙咧嘴的现象。

渐渐地,兔子认为这头狼心地一定很善良,与其它的狼完全不同。从此,它便对这头狼放松了警惕。

有一次,兔子在森林里碰巧又遇到了狼。

兔子本想下意识地躲避狼时,狼竟然先主动向兔子问好,并对兔子以礼相待。顿时,狼的友善让兔子感到受宠若惊。

从此,兔子便更加断定“此狼绝非彼狼”!它认为这头狼一定有别于其它的狼,因为,它从没有想过要伤害自己。

日后,每逢兔子在森林里遇到其他小动物时,它也会向小动物们说起这头狼,而且还会把狼赞美一番,夸狼十分和蔼可亲,十分友善。

渐渐地,狼在小动物们的心目中美名远扬,小动物们见到这头狼时,也不再害怕。

突然,有一天,兔子外出觅食后回到家门口时,发现门口有一封请柬。

兔子十分好奇,连忙打开请柬查看,发现请柬正是狼送来的。

狼在请柬上说道:

“我已吃素多年,特意在明天准备了一桌丰盛的素食宴,热烈欢迎兔子大驾光临,最好能与其他小动物们一起光临狼舍赴宴,共同交流素食心得。”

兔子看到狼的请柬后,顿时,又受宠若惊。按照以往,如果是别的狼送来的请柬,它一定会毫不犹豫地婉言谢绝。

但是,对于这头它十分有好感的狼而言,兔子却觉得盛情难却,说什么也要去狼舍赴宴。

到了第二天,兔子不仅叫上了身边的同伴,而且还特意喊上了羊、鸡、鸭、鹅等一些其他小动物们一起前往狼舍赴宴。

一路上,兔子还不停地给同伴们讲述这头狼与其他狼多么不一样,多么友好,同行的伙伴们听后,都对这头狼怀着深深的敬意,只想着赶紧见到这头狼,参加它的素食宴。

终于,兔子与小伙伴们一起到达了狼舍。

当狼看到兔子不仅自己前来,而且还叫上了那么多其他的小动物一起来参加素宴时,狼顿时格外欢喜。

狼连忙走上前去,热烈欢迎兔子与其他小动物们的到来,并亲切地安顿它们一一落座。

然而,当所有的小动物们落座后,狼却快步走到门前把门关上了。

随后,随着狼“呜”的叫唤一声,顿时,狼舍里突然又冒出来几头狼来,迫不及待地跑到小动物们的面前,开始对着兔子与小动物们呲牙咧嘴……

这时,兔子连忙把目光望向那头在它心目中十分善良的狼,希望眼前发生的一切并不是真的。

可是,当兔子看到那头在它心目中十分善良的狼时,它才发现,那头狼露出的目光,竟然是几头狼中最凶狠的那一个!

顿时,兔子才终于意识到,原来,它早已经上了狼的当……

这时,兔子不由地发出一声叹息,说:

“千万不要凭感觉去相信任何一头狼,一定要相信狼性!……”


2


一只兔子忠告我们:千万不要“凭感觉”去相信任何一头“狼”,一定要相信“狼性”!

狼,生来本就是要吃兔子的,这就是狼性,符合最基本的丛林法则!

而兔子,之所以会轻易上了狼的当,完全是因为兔子太过天真,喜欢“凭感觉”去判断一头狼的善恶。然而,兔子并不知狼也会伪装,兔子看到的皆是狼道貌岸然的假象,而狼想要吃兔子才是狼的本质诉求。

有时候,对方让你看到的,只是对方想让你看到的!

《教父》里有一句话,说:“在一秒钟内看到本质的人和花半辈子也看不清一件事本质的人,自然是不一样的命运。”

几点感悟:

一、《增广贤文》有言:“可以不相信人,但要相信人性”。

反过来讲,正如陈道明所言:“人性的底层逻辑是,永远不要相信人,永远要相信人性”。

但重点是,相信人性,并不代表说要让你去怀疑人性的“幽暗面”,或者,当遇到一件事时,你本该坚持的善良,却变成了冷眼旁观。或者,总是将一切不如意的事都归咎于“人性如此”而放弃努力。

相信人性,是为了更清醒地帮助我们认识世界,在人际交往中多一份理性的判断,但同时也要坚守内心的原则。

比如,当面对利益冲突产生矛盾时,我们可以在理解人性的基础上,更好地调和矛盾。

比如,当面对他人的求助时,能够了解人很可能存在忘恩负义的可能性,但是,如果你仍愿意伸出援手,就算是提前给自己开导了一下,即便真的出现了忘恩负义的情况,你也能够接受。

相信人性,就是让我们拥有能够通过现象看到背后本质诉求的智慧,来更好的平衡生活与工作,但依然还愿意成为照亮他人的光。

二、未曾清贫难成人,不经世事永天真

俗话说:“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

生活中,时常会有一些道貌岸然的家伙,伪装的很完美,利用伪装达到自己的目的。善良的你,一定要多多谨慎,千万不要被他们的花言巧语所蒙骗。

洞察一件事,一定不能只停留在表面,一定要多从几个角度出发,多换位思考,多想一想,假如把你换做对方的话,你这样做是为了什么?

如此,你才能更容易明白他人背后的真实诉求。




庄子说:“人性的最高境界是——无私。”

如果你说为什么要委屈自己去追求无私的境界呢?

因为,其实,最大的“自私”就是无私!(细品吧!)

但是,回过头来想想,你我皆凡夫俗子,恐怕也无法达到如此高的人生境界。

还是,不求无私,但求问心无愧吧!

如此足矣!





    创办于1995年,是国内最早的专业管理类传播网站,面向全国首创了全国MINI-MBA职业经理系列版权课程,旗下工商管理MBA专业教学资源库,拥有海量MBA工商管理课件、教材免费开放。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б ϵ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