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华管理传播网,中国经济管理大学,工商管理MBA专业资源库(29年)

 找回密码
 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76|回复: 3

【MBA导师讲义】《企业管理概论》

[复制链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3-22 21:3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MBA导师讲义】
《企业管理概论》

企业是社会经济系统的基本单位。从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来看,企业的产生晚于管理。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并在丰富的管理实践基础上,形成了现代企业制度。而良好的企业经营机制结合现代企业制度运用到企业管理中,进一步优化了企业的资源配置,提高了企业的整体绩效。
第一节  企业与企业类型一、企业的概念通常所说的企业,是指从事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依法成立,自主经营,独立享受权利和承担义务的法人型或非法人型经济组织。
作为一个企业,必须具备以下一些基本的要素:
1)拥有一定数量、一定技术水平的生产设备和资金;
2)具有开展一定生产规模和经营活动的场所;
3)具有一定技能、一定数量的生产者和经营管理者;
4)从事社会商品的生产、流通、服务等经济活动;
5)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
6)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是获取利润。
二、企业的产生和发展企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结果。企业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地发展进步。纵观企业的发展历史,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
(一)手工业生产时期这段时期主要是指从封建社会的家庭手工业到资本主义初期的工场手工业阶段。此时生产者大多是具有一定技能的专业劳动者。16世纪到17世纪,西方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由封建社会制度向资本主义制度转变,主要表现在大量的资本原始积累,海外殖民扩张,大规模地剥夺农民土地,迫使家庭手工业迅速瓦解并且向资本主义工场手工业过渡。
(二)工厂生产时期这段时期主要指资本主义由初期的工场手工业阶段进入工厂生产时期。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西方各国相继进入工业革命时期,工场手工业逐步发展直至建立工厂制度,作为真正意义上的企业到这时才诞生。例如,英国到18世纪60年代,资产阶级政权确立,圈地运动实现了对农民土地的剥夺,进一步加强了殖民扩张,积累了大量的原始资本,这一切都为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在工业革命过程中,一系列新技术的出现,大机器的普遍采用,特别是动力机的使用,为工厂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础。1717年,英国阿克莱特在克隆福特创立了第一家棉纱工厂,从此集中生产的工厂迅速增加。到19世纪30年代,机器棉纺织代替手工棉纺织的过程基本完成,工厂制度在英国普遍建立。大量建立的工厂,是工场手工业发展质的飞跃的结果,它标志着企业的真正形成。
(三)企业生产时期从工厂生产过渡到企业生产的时期,正是作为社会经济基本细胞的企业最后确立和形成的时期。工厂制度的建立,符合当时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因而得到了迅猛发展。特别是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过渡,工厂制度从管理制度到生产规模都发生了一系列变化,这一系列变化是工厂生产过渡到企业生产的主要特征,其表现如下:
1.不断采用新技术、新设备,不断地进行技术革新,使生产技术迅速发展。
2.建立了一系列科学管理制度,并产生一系列科学管理理论。1911年美国工程师泰勒的代表作《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出版,标志着企业从传统经验型管理进入科学管理阶段。
3.企业从经营权与所有权相统一的家族式管理方式向管理权与所有权相分离的现代管理方式的转变。
4.生产规模空前扩大,产生了垄断企业组织,如托拉斯、辛迪加、康采恩等。1904年,美国在工业部门中就有318个托拉斯,各个重要工业部门一般都被一个或几个大托拉斯所垄断。
目前,随着世界性的新技术革命的发展,科学技术一系列巨大成果迅速而有成效地应用到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产生出一系列全新的市场需求,开拓出一系列全新的经济领域,导致一大批现代新兴企业蓬勃崛起,它们代表着现代企业发展的方向,显示出无穷的生机和活力。


三、企业的类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作为微观经济的基本单位,有一定法律形式下自主经营和发展所必需的各种权利和义务。因此,无论是新建企业,还是老企业改制,都会面临企业的法律形式选择问题。企业的法律形式有多种,具体归纳为以下几种。
(一)按企业财产组织形式分类1.独资企业
目前,在我国独资企业有以下两种形式。
1)非法人型独资企业。这是最早、最基本的企业形式。这种企业是指由一个自然人出资兴办,企业财产所有权与经营权相统一,经营所得归企业主个人所有,并对社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的企业形式。这种企业不具有法人资格,在法律上为自然人企业。我国有很多私营企业采用独资企业的形式。非法人型独资企业的优点是规模较小,经营方式比较灵活,决策迅速及时,制约因素较少,业主能够独享利润,企业保密性强。缺点是自然人对企业的影响大,企业没有独立的生命,如果业主死亡或由于某种原因放弃经营,企业就随之消亡;由于个人资本有限,业主经营才能有限,信用不足,取得贷款的能力较差,企业发展制约因素较多,规模有限;当经营失败、企业的资产不足以清偿企业的债务时,业主对企业承担无限责任。
2)法人型独资企业。在我国,有三种独资企业具有法人地位:①国有独资公司。它是指国家单独出资、由国务院或者地方人民政府授权本级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有限责任公司。②外商独资企业。根据我国《外资企业法》规定,允许外国的公司、个人在我国开办外商独资企业设立一人外资有限责任公司。即外商独资企业既可以由自然人设立也可以由法人设立。③一人有限责任公司。它是指只有一个自然人股东或者一个法人股东的有限责任公司。法人型独资企业除了拥有非法人型独资企业的优点外,摒弃了许多非法人型独资企业的缺点,如责任的有限性赋予企业仅以其法人财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企业拥有独立的生命,即因法人的存续而存续。一些法人型独资企业(如国有独资公司)拥有规模很大,经营能力强,对外信用基础好等特点,在我国市场经济体系中是充满活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世界范围内,独资企业大量存在,在数量上占大多数。例如在美国,独资企业约占企业总数的75%
2.合伙企业
合伙企业是由两人或两人以上的出资者共同出资兴办,实行联合经营和控制的企业。我国现行法律规定了合伙企业有普通合伙企业和有限合伙企业两种形式。普通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组成,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企业由普通合伙人和有限合伙人组成,普通合伙人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无限连带责任,有限合伙人以其认缴的出资额为限对合伙企业债务承担责任。合伙企业的出资创办人(即合伙人)为两人以上,基于合伙合同建立。成立合伙企业时必须有书面协议,以合伙合同形式规定该合伙经济组织的合伙人的范围、组织管理、出资数额、盈余分配、债务承担及入伙、退伙、终止等基本事项。合伙企业的财产归合伙人共同所有,由合伙人统一管理和使用,合伙人都有表决权,不以出资额为限,合伙人经营积累的财产,归合伙人共同所有。普通合伙企业每个合伙人对企业债务负连带无限清偿责任,即使其中某合伙人不能全部负起他应负的责任,则其他合伙人也要对他负不起责任的部分负责到底。合伙人内部之间按合同协议规定承担责任,协议未规定的按照出资比例承担责任。有限合伙企业中普通合伙人与普通合伙企业合伙人责任形式相同,而有限合伙人则仅以其出资为限对合伙企业承担责任。
与独资企业相比,合伙企业有很多优点,主要是资本来源范围扩大和对外信用增强,决策能力提高,企业发展的空间增大。但合伙企业同时也存在许多与独资企业相同的缺点,有些方面不及独资企业。如:契约的遵守是合伙企业存续的必要条件,一旦违背契约则中止合伙企业;由于所有的合伙人都有权代表企业从事经济活动,重大决策都需要得到所有合伙人的同意,因而容易造成决策上的延误;合伙人有一人退出或加入都会引起企业的解散或重组,企业存续相对不稳定;此外,企业规模仍存在局限性。因此,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合伙企业所占比重较小,不如独资企业那样普遍。在美国,合伙企业只占全部企业的7%左右。
3.公司制企业
公司制企业是最典型的现代企业形式。公司是依法成立的,以盈利为目的的企业法人。具体来讲,公司有以下特征:
1)公司具有独立的法人主体资格,具有法人的行为能力和权利。
2)公司实现了股东最终财产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的分离,即不再由所有者亲自经营自己的财产,而将其委托给具有管理专业才能的经营者代为经营,也就是实现了企业内部管理权利的分工,提高了管理效率。
3)公司法人财产与其成员财产相分离。公司股东投到企业的股份不能随意抽回,保证了公司独立地享有法人财产的支配权,保证了公司的正常经营及对外信用。公司的股份可以转让,但公司的财产不因股份的转让而发生变化,可以连续使用,从而保持了一定的连续性。只要公司存在,公司的法人就不会丧失财产权,公司的信誉因此大为提高。
4)公司实行有限责任制度。对股东而言,他们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的债务承担有限责任。对公司法人而言,公司以其全部自有资产为限对公司的债务承担责任,有限责任一般只是到公司破产时才表现出来。公司制企业有以下两种主要形式。
①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有限公司是指注册资本由等额股份构成,通过发行股票筹集资本,股东以其所认购的股份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公司债务承担有限责任的企业法人。股份公司的优点很多,包括:法律规定其股东人数为两人以上,但不规定最高限,因而股份有限公司集资能力极强,以其雄厚的资金构成对外信用基础;股份公司的资产,其最终所有权与法人财产权能够很好地分离;股份公司股权的分散程度高,保证了企业能够有效实现内部的监督及管理层能很好地实现企业自主经营。为了保护股东权益,各国法律一般要求股份有限公司公开其账目,具体包括:经营报告书、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盈余分配表、财产目录等,这有利于投资者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确保社会资源流入生产经营状况好的企业,优化微观资源配置;股份公司投资主体分散化、多元化和社会化,是社会化程度最高的企业。股份公司同样具有缺点,例如:股东众多造成保密性差;股份转让的自由性则增添了公司的风险等。
②有限责任公司。我国法律规定,有限责任公司是指由1人以上50人以下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所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法人。有限责任公司也是一种法人企业制度,其特点主要表现在:各国法律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人数有严格的规定,如英国、法国、日本等国的标准为250人,如有特殊情况超过50人时,必须向法院申请特许;由于股东人数较少,利益目标明确,因而有限责任公司能够较好地监督企业经理,防止其损害股东的权益;有限责任公司不公开发行股票,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份由全体股东协商入股,一般不分等额股份,股东交付股金后,由公司发给出资证明书,股东凭出资证明书代表的股权享受权益;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能够用货币估价并能够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出资证明书不能像股票那样自由流通买卖;有限责任公司严格限制股权的转让;有限责任公司的注册资本额起点低,在我国,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为3万元;企业成立的法律程序较为简单;有限责任公司筹资渠道较为狭窄,无法像股份有限公司那样大规模的集中资本;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相对比较稳定,股权流动性差,社会化水平比股份有限公司低。
公司制企业是商品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大生产的产物,是适合于现代企业经营的一种企业组织形式,为现代市场经济国家的企业普遍采用。
此外,在公司形式发展的过程中,曾出现过公司的其他特殊形式:无限公司、两合公司、股份两合公司。目前,这些公司形式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仍然存在。
4.合作制企业
在经济生活中,还有一种既不同于合伙制企业,又不同于股份公司的企业形式,即合作制企业。它是以本企业或合作经济实体内的劳动者平等持股、合作经营、股本和劳动共同分红为特征的企业制度。合作制企业是员工股东共同劳动、民主管理、利益共享、风险共担,依法设立的法人经济组织。
实行合作制的企业,外部人员不能入股,这是合作制与股份制的区别。我国城乡许多小型工商企业(如农村供销合作社或城市的信用、供销合作组织等)实行股份合作制。它们在理顺产权关系和推动生产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合作制企业的产权分属于企业职工或合作社社员所有。合作制企业实现了两个结合:一是按劳分配与按股本金分配相结合;二是劳动者与所有者相结合。
合作制适用于我国城乡的小型工商企业及各种服务性企业。这些企业,一般都以劳动出资型为主,本小利微,工资收入比较低。如果实行股份合作制,企业职工在工资收入以外还能按股本金获得红利。实践证明,合作制有利于调动企业职工的积极性,有利于增强企业活力,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二)按照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分类可将企业划分为国有企业、集体企业、私营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中外合作企业、外商独资企业、股份制企业等。其中,国有企业规模较大,技术设备较先进,技术力量强,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三)按照企业所属产业行业分类可将企业划分为农业企业、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建筑安装企业、交通运输企业、金融保险企业、旅游企业、服务企业等。工业企业还可以划分为冶金、机电、化工、汽车、纺织企业;商业企业还可以划分为批发、零售企业。按照产业行业划分企业类型,有利于明确企业的经营范围,使企业按照自己的目标市场选择正确的经营策略,实施具有特色的经营管理战略。
(四)按照企业使用的主要资源分类可将企业划分为劳动密集型企业、资金密集型企业、技术密集型或知识密集型企业。中国是发展中国家,许多企业还以劳动密集型为主,但是事实证明只有大力发展技术密集型或知识密集型企业,才能适应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的经济发展要求。
(五)按照企业规模分类可将企业划分为大型企业、中型企业和小型企业。这主要是根据企业的资产规模、生产能力、销售收入、盈利水平等条件划分的。企业规模大有利于实现规模效益,但是管理复杂,对管理者的素质要求高。
(六)按照企业生产力组织形式分类可将企业划分为单一企业、多元企业、经济联合体和企业集团。单一企业是指一个厂或一个店就是一个企业。多元企业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工厂和商店组成的企业。经济联合体是一种松散的经济联合组织,参加联合的各方,不改变各自的领导体制与隶属关系,本着自愿、互利、效益的原则,在生产、科研、技术、销售等方面彼此联合。企业集团是以资产为纽带联结起来的若干个独立企业法人所组成的集合体,是独立核算企业的复合组织。企业集团的核心一般是实力很强的大型企业或金融投资公司,从而有能力把资金投入其他成员企业,进行参股、控股,成为企业集团的核心。由于以控股、参股为主要资产联结形式,并在经营上共担风险,在利益上共负盈亏,因此企业集团是企业联合经济组织中最成熟、最紧密和最稳定的运行模式。
(七)按照企业面向市场范围分类可将企业划分为内向型企业、外向型企业和跨国公司。内向型企业一般是指经营活动主要立足于国内市场。外向型企业一般是指生产过程基本立足于国内,商品销售主要面向国外市场。跨国公司是指通过对外直接投资的方式,在国外设立分公司或控制东道国当地企业,使之成为其子公司,并从事生产、销售和其他经营活动的国际化企业。当前,中国要大力发展外向型企业和跨国公司,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积极参与和利用国际分工,以加快我国的经济发展。
第二节  现代企业制度一、企业制度(一)企业制度的概念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3-22 21:33:36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企业制度(一)企业制度的概念企业制度是指以产权为核心的企业组织与管理制度。产权,即财产权。通常产权包括财产的所有权,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置的权利。也可以说,产权是指建立在一定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的财产的归属权利和经营权利。
产权的结构关系和内涵,经历了一个发展和变化的过程。小商品生产者,既是所有者又是经营者,还是劳动者,所有权与经营权合一。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市场体系和功能的完善,产权当中的所有权与经营权产生了分离。即资产所有者以一定的形式将资产委托他人经营,从而使资产归属权和经营权都实现了独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一切变化都根源于这种产权关系的变化。
企业制度实质上是企业的特定属性与功能的内在机制。这种机制构建了企业相关权益主体或要素之间的关系及作用的性质与形式,从而形成相应的经营管理机制。
我国确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企业制度也随之发生了变化,产权演变成两种存在形态:资产归属权和资产经营权。其中,资产归属权最终归属于出资人,即资产所有者。我国国有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之后,根据投资主体的不同,股权设置有四种形式,即国家股、法人股、个人股和外资股。
国家股为有权代表国家投资的部门或机构以国有资产向公司投资形成的股份,归属权为国家。
法人股为企业法人以其依法可支配的资产向公司投资形成的股份,或具有法人资格的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以国家允许用于经营的资产向公司投资形成的股份,归属权为投资的法人。
个人股是以个人的合法财产向公司投资形成的股份,归属权为投资者个人。
外资股是经批准,由外国和我国香港、澳门、台湾地区投资者向公司投资形成的股份,归属权为投资的外商。
资产经营权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企业产权或法人产权,即企业对一定属性资产所具有的资产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企业产权是经法律规定、社会认可的权利,不能由人们随意规定或改变。这种以法律界定和规范企业经营一定属性资产的责任、权利和义务的制度,就是企业产权制度。投资人的不同,资产的属性就不同。企业产权制度的确立,使得不同属性的资产一经进入企业,就成为企业的法人财产,企业便从事实上获得了实际营运这些资产的权利。企业作为资产营运组织,无论采取何种产权组织形式,界定或规范的都是经营法人资产的责、权、利,而不是要改变资产的最终归属权。
(二)企业制度的构成企业制度包括企业形态和企业管理制度两个方面内容。
1.企业形态。企业形态是指企业产权关系和反映这种经济内容的法律表现。产权关系是企业制度的核心内容,它规定了投资人的出资方式、对资产的占有状况、权益实现的规则、企业资产的支配权如何行使以及企业资产的支配权同出资者的关系。法律表现是指依法确立的企业形态,它确定了企业市场主体资格,这是企业制度的基础。一般包括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法人制公司企业三种基本法律形式。
2.企业管理制度。企业管理制度是指企业领导体制、组织结构以及各项经营管理制度。它是保证企业正常经营的基础。企业领导体制是关于企业领导层的构成、职责分工、权力划分以及相互关系的规定。企业组织结构是关于企业内部各部门、各单位以及工作岗位的设置和人员配备的规定。经营管理制度是关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具体规定。
二、现代企业制度(一)现代企业制度的概念现代企业制度是相对于传统企业制度而言的,并从传统企业制度发展而来,是商品经济或市场经济及社会化大生产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从企业组织发展的历史来看,企业组织形式经历了从独资企业到合伙企业再到公司企业的过程,公司制企业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企业组织形式,除此之外,能够适应现代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其他企业组织形式也是现代企业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简单地说,现代企业制度是指以完善的法人财产权为基础,以有限责任为基本特征,以专家为中心的法人治理结构为保证,以公司企业为主要形态的企业制度。
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是要理顺企业模糊的产权关系,建立健全企业法人制度,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解决和规范企业与投资者、企业与政府、企业与市场、企业与社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职工等一系列基本关系。做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使国有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增强企业活力和实力,从而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二)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1.产权清晰。产权清晰是指企业资产的归属权和营运权清楚明确,谁是投资者谁就是企业资产的最终所有者,资产的营运权则由企业法人行使。对产权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都做出明确规定,保证企业各方面关系的制度化、规范化,保证了企业各项活动的公平、公正和公开,同时也保证了企业能够按照市场需要组织生产经营活动的自主权。产权不明晰往往造成企业产权在变动过程中无人对其真正负责的情况,国有产权的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资产经营效率低下,国有资产从各种途径流失严重,企业的相关各方权责不明确,对企业资产产权归属发生纠纷。
2.权责明确。现代企业制度形成了相互制衡的法人治理结构,这就是用法律来界定投资者、经营者、生产者的相互关系,明确各自的责、权、利,做到利益分配合理,各方权力相互制衡。投资者按照出资比例依法享受股东权益,并以出资额为限承担责任。企业拥有全部法人财产权,独立经营、自负盈亏,并以全部法人财产权为限承担企业债务责任。公司制度、法人制度与有限责任制度是现代企业制度在组织方面的三个典型特征,也是权责明确的基础。
3.政企分开。是指在理顺企业国有资产产权关系、产权明晰的基础上,实行企业与政府的职能分离,建立新型的政府与企业的关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主要职责是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通过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引导和有效监督。政府制定法律法规和宏观规划,并当好“裁判员”。企业则完全按照市场规则、市场信号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企业与政府之间的关系不再是纵向的行政隶属关系,而应当是横向的经济关系。
4.管理科学。管理科学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保证,是指要把改革与企业管理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产权明晰、政企分开、责权明确的基础上,加强企业内部管理,形成企业内部的一系列科学管理制度,尤其要形成企业内部涉及生产关系方面的科学的管理制度。
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必须严格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体现社会化大生产和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形成一套严格、科学、系统的经营管理制度,运用科学的管理方法进行管理。一是要保证权力相互制衡,有效防止权力腐败;二是保证各项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民主化;三是理顺投资者、经营者、生产者的关系,做到投资者放心,经营者精心,生产者用心。
(三)现代企业制度的主要形式公司制度是一种现代的企业组织形式,它仅仅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项组成内容,而不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唯一内容。这是指:首先,不能认为,建立了公司制就建成了现代企业制度,因为它还有其他丰富的内容;其次,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只是现代企业制度的典型形式,即并非其他符合现代企业制度内容的形式不算现代企业制度。强调这一点是重要的,因为我们要在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但并不是把它都改成股份有限公司或有限责任公司,还可以探索其他有效形式。如我国20068月重新修订的《合伙企业法》中,把一方面集资功能强另一方面又能激发创业热情的有限合伙企业(即两合公司)加入到合伙企业形式当中,就是丰富现代企业制度的有益尝试。
(四)公司制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1.股东会。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由股东组成股东大会。股东大会是公司的最高权力机构,依法行使职权。这些职权包括:(1)重要的人事决定权。选举和更换非由职工代表担任的董事、监事,决定有关董事、监事的报酬事项。2)重大事项决定权。包括修改公司章程,审议批准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报告,决定公司的经营方针和投资计划,审议批准公司年度财务预算、决算方案等。(3)利润分配权。讨论批准利润分配方案和亏损弥补方案。(4)公司资本重大变动的处置权。如公司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发行公司债券的决议,公司的合并、分立、解散或破产清算等涉及股东财产重大变动的事项等,必须经股东会讨论决定。
2.董事会。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份有限公司设董事会,董事会由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并对股东大会负责。董事会要代表全体股东利益,执行股东会的决议。在公司经营管理方面,董事会是公司的决策机构,对外代表公司。公司法定代表人依照公司章程的规定,由董事长、执行董事或者经理担任。董事会的职权包括:(1)决定公司的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决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的设置,制定公司的基本管理制度。(2)制定公司财务预算和决算方案,制定公司利润分配方案和弥补亏损方案,拟定公司增加或减少注册资本的方案以及发行公司债券的方案,拟定公司合并、分立、解散的方案等。(3决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经理及其报酬事项,并根据经理的提名决定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及其报酬事项。
3.以总经理为首的执行机构。总经理主持公司的生产经营管理工作,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对董事会负责。主要职权有:(1)组织实施董事会决议。(2)组织实施公司年度经营计划和投资方案。(3)拟定公司内部管理机构设置方案和基本管理制度,制定公司的具体规章。(4提请聘任或者解聘公司副经理、财务负责人;决定聘任或者解聘除应由董事会决定聘任或者解聘以外的负责管理人员。有限责任公司可以设经理,由董事会决定聘任或者解聘。
一些大公司的总经理改称为首席执行官(chief executive officerCEO)。CEO的盛行始于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其主要职能是监督落实董事会通过的各项经营决策。世界500强企业中,绝大多数企业都设有这一职位。在CEO之下,还有COO(首席运营官)、CTO(首席技术官)、CFO(首席财务官)等。这些称谓逐渐成为国际上惯用的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的称谓。
4.监事会。监事会是公司的监督机构,负责监督董事会和以总经理为首的执行机构。它与董事会并立,直接向股东会报告,对股东会负责。为了保证监督的独立性和公正性,公司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不得兼任监事为保护企业职工权利,监事会成员中职工代表的比例不得低于三分之一。监事会的主要职权有:(1提议召开临时股东会会议,向股东会会议提出提案;当董事、高级管理人员的行为损害公司的利益时,要求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予以纠正。(2)检查公司财务,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的行为进行监督,对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公司章程或者股东会决议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提出罢免的建议。(3)对董事、高级管理人员执行公司职务时违反法律、行政法规或者公司章程的规定,给公司造成损失的提起诉讼。
由于一些股份公司股本结构集中度偏高,“一股独大”的局面司空见惯,在这种股本结构下,许多股份公司的监事会形同虚设,董事会几乎无人监督,“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中小股东利益被侵犯的事件频繁发生,上市公司由“绩优”到“绩差”的速度越来越快。为了完善股份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股份公司内部监管力度,在股份公司中推行累积投票制,在上市公司中推行独立董事制度。所谓累积投票制,是指股东大会选举董事或者监事时,每一股份拥有与应选董事或者监事人数相同的表决权,股东拥有的表决权可以集中使用。独立董事的职能主要有两项:一是检查和监督公司的长期投资战略;二是减轻和缓和股东与最高管理层之间的冲突。独立董事有义务对可能发生的利益冲突的事件做出独立判断,对董事会和经理层的业绩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为了保证独立董事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对独立董事的人选有严格的标准,即与公司或经营管理者没有任何重要的业务关系才可以被认为是独立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独立董事的标准是:(1)本人在选举董事会成员的年会召开之前5年内未被公司或其分支机构聘为公司高级行政人员。(2)本人非公司或公司分支机构的重要顾问人员,亦非公司或公司分支机构重要顾问的关联人员。(3)本人非公司或公司分支机构的重要客户或供应厂商的关联人员。(4)与公司或公司分支机构无重大个人服务合同。(5)本人非由公司或公司分支机构提供主要赞助的免税团体的关联人员。(6)不是上述各项中人员的配偶、父母、兄弟姐妹或子女。
独立董事的报酬一般由津贴和车费构成,与公司业绩无关。为了使独立董事的利益与股东的利益保持一致,国外主要是向独立董事提供股票期权,从而为独立董事的报酬总额引入极大的变量,使独立董事参与监督和制约的积极性大大增加。
由于各国的国情不同,公司具体条件不同,有关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各组成部分的规定也不尽一致。但是,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都有关于公司的一系列法律,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在基本方面都是规范化的。我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必须遵守世界贸易组织的原则和有关规定。因此,在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过程中,应当与国际接轨,按照国际通行的运作规则办事。这样,既有利于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保证企业正常运行;同时又有利于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提高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
第三节  经营管理与经营机制一、企业经营(一)企业经营的概念企业经营,是指企业以市场为依托,以企业所提供的产品、服务和资产交换为内容,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以求得企业生存和发展为目标,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与企业外部环境保持动态平衡的一系列有组织的活动。“经营”一词在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书籍中就已经出现,本谓经度营造,即筹划营谋之意。春秋末年著名的政治家、大商人范蠡,有一整套经营思想,他提出的《经商十八则》对现代经营活动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企业的经营活动首先从掌握市场信息开始,通过市场调查研究,对市场需求做出准确的预测,然后对生产经营做出决策,对企业的人力、物力、财力资源做出合理配置,组织产品开发、设计、生产、销售和售后服务活动来满足市场需求,从而实现企业的经营目的。企业经营的实质是解决企业外部环境、企业经营目标和企业内部条件三者之间的动态平衡问题。
(二)企业经营的特点1.外向性。企业经营活动是通过市场来完成的,生产经营过程中所需要的原材料、动力、燃料、机器设备、工具以及员工、资金、技术等,都需要通过市场来取得。企业的产品和服务也要通过市场交换才能实现其使用价值和价值。企业外部的政治、法律、经济、社会、技术环境与企业的经营状况紧密联系在一起。企业要想取得良好的经营业绩,不断地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了解外部环境的变化,按照市场需求调整自己的生产经营活动,使之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和需要。
2.风险性。企业经营是与风险联系在一起的。只要搞经营,就会有风险。因为企业外部环境是复杂多变的,由于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存在,如市场需求的变化、市场竞争形势的变化、政治或社会动乱、自然灾害等,都有可能给企业带来损失。这就要求企业经营者善于抓住机遇,有效地防范和规避风险,才能取得经营的成功。
3.应变性。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于企业来说是不可控因素。企业不可能要求外部环境适应自己,只有自己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这就要求企业以变应变,变中求稳,稳中有变,在与外部环境的动态平衡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4.主体性。企业享有经营自主权,可以根据市场需要决定自己的经营内容、经营规模、经营方式以及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分配、使用和处置。当然,作为市场主体,企业必须对自己的经营行为和经营损失负责。政府可以通过相应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企业经营行为,通过经济手段来引导企业,但是,政府不能直接干预企业的经营自主权。
5.市场导向性。企业经营离不开市场,企业经营能否取得最佳效果是通过市场来评估和检验的,企业要通过市场竞争实现优胜劣汰。所以,企业经营活动必须紧紧围绕着市场转,市场需要什么,企业就提供什么。当然,企业经营还要有一定的前瞻性,能预测到市场的变化,提前开发新产品,来引导市场和用户。

该用户从未签到

 楼主| 发表于 2010-3-22 21:34: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二、企业管理(一)企业管理的概念企业管理,是指企业管理者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按照科学管理原理,对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以及各种经营要素进行的计划、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企业经营目标的实践活动。这一概念包含以下要点:
1.管理主体。企业是由管理者来管理的。管理者是管理的主体,他们包括企业高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基层管理者所有参与管理的人。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说,上级是管理者,下级是被管理者;从人与物或与资金的关系来说,人是管理者,物或资金是被管理者。管理主体只能是人。
2.管理客体。管理客体是管理对象,它包括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以及生产经营活动的全部要素。
3.管理职能。管理活动是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激励、控制等一系列的管理职能进行的,管理者必须正确地运用这些管理职能,才能高效率、高效益地完成管理任务,实现管理目标。
4.管理目的。管理只是达到经营目标的手段和方法。管理目的就是使企业资源得到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与社会需要和市场需求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最佳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5.管理依据。管理依据是客观经济规律和科学管理原理。管理活动是管理者的主观行为,要使主观行为符合客观实际,防止主观主义、官僚主义和瞎指挥,就必须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按照科学管理原理的要求去做。
(二)企业管理的任务1.努力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实现盈利的最大化。企业是经济组织,它开展经营活动的目的就是实现价值增值,实现更多的利润。企业的劳动成果能否得到社会的承认,个别劳动能否转化为社会劳动,关键是劳动成本或劳动耗费低于或相当于社会平均水平。企业所生产的产品或提供的服务能够满足社会需要,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只有这样,企业的产品才能顺利地销售出去,才能扩大再生产,从而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取得更多的利润,实现良性循环。
2.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人的聪明和才智。企业管理要以人为本,要重视人的因素,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不断提高员工素质,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让员工的聪明才智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为,人是一切社会活动和经济活动的活力源泉,有了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有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企业才能战胜一切困难,并取得成功。
3.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为国家和社会承担责任。企业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经营行为必然会对社会产生影响。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必须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统一起来,多做有益于社会的事,如向社会提供优质产品,照章纳税,履行合同,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等。企业绝不能做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众利益和消费者利益的事情,如偷税漏税、欺行霸市、走私诈骗、生产销售假冒伪劣商品、污染环境等。只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才能得到政府、社会公众和广大消费者的支持和信赖,企业才能顺利发展。
(三)企业管理的基本要求1.管理组织高效化。就是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根据管理任务科学合理地设置管理机构和人员,简化办事手续,加强信息沟通,克服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及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努力提高管理效率和生产效率。
2.管理方法科学化。就是各项管理工作做到规范化、标准化,做到有章可循,照章办事,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每一项决策都要通过可行性分析,经过筛选比较,选择最优方案。每一项工作都符合客观经济规律,符合实际,并最终取得好的效果。
3.管理手段信息化。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是信息化、网络化和全球化。企业要想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必须跟上e时代的浪潮,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有了现代化的管理手段,才能保证对信息收集、整理、分析、储存、传递、反馈和使用的时效性、准确性和全面性。
4.管理人员专业化。现代企业必须由各方面的专家来管理企业。在一个企业中,从产品设计、制造、工艺、设备、质量检验、市场营销、投资理财、经济核算等每一方面都需要有专门的技术和方法,没有经过专业培训,不懂得专业知识,就不可能胜任工作要求。所以,管理工作的专业化,必须要求管理人员的专业化。管理人员要经过专业学习和培训,经考试考核达到了规定的学历要求,并取得了职业资格证书,方能上岗担任管理职务。
三、企业经营与管理的关系经营与管理既有一定的区别,又是紧密联系的。经营一般限于某一个具体的经营实体,通常是指某一个经济实体的经营思想、经营方针、经营策略、经营范围和经营方式等。它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产物,具有开放性、外向性特点,主要是解决企业与外部环境的动态平衡问题。学会经营,善于经营,并从经营中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管理是人类组织社会活动的一种最基本的手段,简言之,管理就是管辖和治理。管辖指权限,治理是在权限范围内的职能作用。管理是人类共同劳动的产物,无论任何社会活动,都离不开管理。管理就是管理者为了达到一定目的,在管辖范围内对管理对象所实施的一系列职能活动。管理主要是研究和解决企业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计划、组织和控制问题,它具有封闭性、内向性的特点。经营与管理共存于企业之中,经营活动中有管理活动,管理又脱离不开经营。经营活动构成管理活动的对象,管理活动又是为经营活动服务的。没有明确的经营目标,企业的管理活动就会失去方向和依据;同样,没有有效的管理,企业经营目标也难以实现。因此,经营与管理是一个相辅相成统一的不可分割的整体。
四、企业经营机制(一)企业经营机制的概念“机制”一词的原意是指机器的构造和动作原理。把“机制”引申到企业经营领域,企业经营机制,就是指企业在一定外部环境下,能引导、激励、推动和约束企业行为,使其适应环境变化,趋向企业目标的内在机理和运作方式。企业机制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步入良性循环的基本功能。
我国建立了市场经济体制,企业必须面向市场,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因此,企业要转换经营机制,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适应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要求,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真正成为市场竞争的主体,成为市场竞争的强手。
(二)企业经营机制的内容1.按照企业系统组成划分,可以分为投入机制、转换机制、产出机制和反馈机制。现代社会的发展和物质财富的创造,主要取决于所有企业有效地实现社会资源的转换过程。这一过程包含了投入各种资源(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然后通过生产加工转换为适合社会需要、市场需要的有用产品和服务,来满足用户和消费者的需要。
2.按照企业组织职能划分,可以分为权力机制、责任机制和利益机制。权力是保证履行职责的前提条件,没有必要的权力,也就无法有效地开展工作,有效地履行职责。责任是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只有认真负起责任,履行义务,完成工作任务,实现工作目标,才能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顺利实现,也才能有效地防止滥用权力。利益则是完成工作任务的动力,没有相应的利益,人们就会失去工作积极性。
3.按照企业运转功能划分,可以分为动力机制、激励机制、竞争机制、约束机制、决策机制、应变机制、创新机制、协调机制等。动力机制是为企业正常运行提供能量的机制,对企业行为的发生和企业活力的增强起“兴奋剂”的作用。激励机制能够激发投资者、经营者和生产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其能量和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竞争机制有利于鼓励先进,鞭策后进,使强者更强,落后者奋起直追。约束机制能够有效地约束企业和员工的行为,增强自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严格按照规程办事。决策机制能够保证决策人深入调查研究,发扬民主,多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严格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最大限度地减少决策的失误。应变机制有利于企业及时分析外部环境的变化,提高经营活动的前瞻性和预见性,始终与外部环境保持动态平衡。创新机制有利于激发员工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不断地开发新产品,应用新技术,保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占据主动地位。协调机制有利于企业协调企业内部与外部的关系,协调企业内部不同管理层次、不同部门、不同环节、不同岗位以及员工之间的关系,形成良好和睦的企业氛围和公共关系,不断地促进企业向前发展。
(三)转换企业经营机制1.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目标
长期以来,由于经济管理体制、传统文化、思想观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企业普遍存在着产权模糊、权责不明、政企不分、管理混乱、效益低下、包袱沉重、活力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面对新的形势,企业就难以生存和发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当中,就会被淘汰。因此,企业必须加大改革力度,加快改革步伐,练好内功,再造新的企业经营机制。
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目标是:企业要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适应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适应信息化、网络化、全球化经济发展的新形势,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自我完善,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竞争能力、创新能力、盈利能力、发展能力的市场经营主体和竞争主体。
2.转换企业经营机制的条件
1)政府转变职能,为所有的企业平等竞争创造一个良好的市场环境。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与转变政府职能密不可分。如果政府职能不转变,仍然直接管理和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就难以进入市场,真正做到自主经营、自负盈亏。因此,转换企业经营机制。首先政府要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按照市场经济的规律,做到政企分开、简政放权。一是政府要按照国民待遇原则、无歧视贸易原则对所有的企业一视同仁,给予同样的政策,让它们公平竞争。二是政府要加大市场秩序的治理和整顿,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偷税漏税、骗取出口退税、走私、盗版、欺行霸市、价格欺诈、诈骗等不法行为。三是政府要简化办事手续,提高办事效率,实行“一站式”服务,做到方便、快捷、公开、公平、公正。四是政府要加强宏观调控,做好统筹规划,信息引导和组织协调。
2)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企业必须要树立大市场、大流通、大贸易的观念。企业面对的市场包括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离不开市场。要充分发挥市场的导向作用和调节作用,必须进一步培育和完善市场体系。一是要加快商品市场和要素市场建设,形成布局合理、功能齐全、辐射面广、协调有序的市场格局。二是建立市场准入制度和价格预报制度,保证市场主体的合法性,减少商品生产和流通的盲目性。三是打破市场割据、封锁,严厉惩治地方保护主义,真正做到货畅其流、流向合理、井然有序。四是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接轨,按照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和我国的承诺,降低关税,减少非关税贸易壁垒,我国的企业要积极开拓国外市场。
3)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解决劳动者的后顾之忧。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必然涉及到企业劳动、工资、人事制度的改革。企业要精简机构和人员,以提高劳动效率和经济效益,多余的职工就要下岗,有些人就要失业,一部分家庭就会带来生活困难,就需要解决再就业的问题。人才流动就会涉及到档案、工龄计算、劳保费的缴纳、福利待遇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也就难以顺利进行下去。因此,必须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真正解决劳动者的后顾之忧。一是养老保险要覆盖全社会,无论哪一种类型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体户,都必须参加社会保险,都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按期及时足额缴纳保费。二是各地区都要建立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生活费用低于最低保障线的人员,应给予补助。三是加强职工再就业的工作力度,积极开展下岗培训,广泛开辟新的就业门路,积极鼓励下岗职工或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四是加快医疗保险制度的改革,做到合理负担、看病方便、节省费用。
4)实现社会化服务,解决企业“大而全”、“小而全” 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的企业既要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又要办学校、食堂、托儿所,衣、食、住、行、计划生育、公共设施等,几乎样样都要管。这种状态既分散了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精力,又使企业有限的资金难以维持各方面的开支。这种“大而全”、“小而全” 的局面几乎拖垮了企业。因此,必须痛下决心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一是企业必须转变经营观念,树立社会化大生产、社会化服务、协作配套的思想。不仅企业的后勤服务功能要交给社会上专门的服务机构来完成,而且企业生产经营中的零部件、配件等中间产品都可以采取公开招标、择优选择合作伙伴的方式解决,企业的原材料、产品的运输和储存,也都可以交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来完成。二是加大软环境的治理,严格制止各种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现象,凡是向企业伸手搞“三乱”的,不管涉及到哪个单位、部门和个人,一律都要追究领导人和当事人的责任。

思考题:1.怎样理解企业的含义?企业类型如何划分?
2.什么是现代企业制度?现代企业制度有哪些基本特征?
3.什么是企业经营?企业经营的特点是什么?
4.什么是企业管理?企业管理的任务、要求是什么?
5.什么是企业经营机制?如何转变企业经营机制?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0-3-24 17:25:01 | 显示全部楼层
xiexie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列表 联系我们

社区首页|美华管理传播网|中国经济管理大学|美华管理人才学校|MBA工商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美华管理咨询|北京管理培训|天津管理培训|上海管理培训|深圳管理培训|浙江管理培训|广东管理培训|新疆管理培训|内蒙古管理培训|青海管理培训|广西管理培训|西藏管理培训|吉林管理培训|沈阳管理培训|辽宁管理培训|河北管理培训|山东管理培训|安徽管理培训|福建管理培训|海南管理培训|贵州管理培训|四川管理培训|湖北管理培训|河南管理培训|安徽管理培训|江西管理培训|深圳管理培训|广州管理培训|珠海管理培训|香港管理培训|免费公益MBA培训|美华管理咨询|中国管理传播网|全国管理培训认证网|MBA职业经理培训|中国管理人才库|经理圈|Archiver|手机版|美华管理人才学校|学校新浪微博V|管理考证|MBA公益课堂|律师声明:知识产权保护声明| |网站地图

黑公网安备 23018302010102号

QQ

GMT+8, 2024-11-26 02:14 , Processed in 0.032073 second(s), 21 queries , Gzip On. ICP备13013142号

Powered by Discuz! Templates yeei! © 2001-2010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