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9-11-29 07:1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魅力与领导魅力
魅力与领导魅力,是当前人们日益重视的一个问题,行政领导学有必要深入研究这个问题。
从词源上看,“魅力”一词源于希腊语,原意是“神圣天赋”。早期基督教用它作为术语来描述寓含于上帝之中的圆融的品行,如健全、智慧和预见力,“魅力”即“天赋特质”。汉语中的“魅力”是外来词,译自日语有“吸引力”和“令人愉悦”之意,其相应的英语词汇是attraction,含有“吸引、诱惑和被人喜闻乐见”的意思。
马克斯·韦伯曾对魅力做过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在他逝世后,由他的夫人玛丽娅娜·韦伯整理他的书稿而出版的《经济与社会》一书,包含有大量关于“魅力”的论述。韦伯认为,“合法统治有三种纯粹的类型,它们的合法性的适用可能具有下列性质:1、合理的性质:建立在相信统治者的章程所规定的制度和指令权力的合法性上,他们是合法授命进行统治的(合法型的统治);2、传统的性质:建立在一般的相信历来适用的传统的神圣性和由传统授命实施权威的统治者的合法性之上(传统型的统治);3、魅力的性质:建立在非凡的献身与一个人以及有他们所默示和创立的制度的神圣性,或者英雄气概,或者楷模样板之上(魅力型的统治)。”
韦伯在论述三种类型的统治时指出:“魅力型统治按其先天的形式具有特别非凡的性质,是一种严格与个人即与个人的魅力品质的活用及其经受实践考验相联系的社会关系。魅力型通统治作为非凡的统治,即与合理的尤其是官僚体制的统治,也与传统型的,尤其是家长制的和世袭制的或等级的统治,形成尖锐的对立。”
那么,究竟什么是“魅力”呢?韦伯指出:“‘魅力’应该叫做一个人的被视为非凡的品质(在预言家身上也好,精通医术的或精通法学的智者也好,狩猎的首领或者战争英雄也好,原先都被看作受魔力制约的),具有超自然的或超人的,或者特别非凡的、任何其他人无法企及的力量或素质,或者被视为神灵差遣的,或者被视为楷模,因此也被视为‘领袖’”。简单地说,魅力就是领袖人物所具有的被他人视为非凡的品质。所谓“被视为”,是以追随者的承认、信赖、崇拜为前提的,因此魅力表现为一种社会关系。
在韦伯之后,许多学者也一直在研究“魅力”。哈佛大学人类学家查尔斯(林德霍姆认为,魅力无论在哪种情况下,都涉及了“一种难以名状的强有力的感情纽带”。他说,如果把魅力看作是个人内在固有的东西,那它只能在你与他人交往的过程中才显露出来。“魅力首先是一种关系,在这种关系中,领导者和追随者的内在自我,是那样紧紧的相互交织在一起了。”
美国领导学家托尼(亚历山德拉在《魅力的七把钥匙》一书给魅力下了一个定义:“所谓魅力,就是这么一种能力,它通过你与他人在身体上、情感上以及理智上的相互接触,从而对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力”。他解释说,魅力使人喜欢你,即使他们并不了解你。这种个人吸引力(这个词可与“魅力”互换使用),既可以在公众运动的层次上出现,比如政治家领导的运动或教会领导的运动;也可以出现在小范围的日常经历中,比如一个店主使你觉得舒服和得益,你就会心甘情愿的多走一些路去他的店买东西。
我国学者张稼人经过研究,认为魅力主要含义有三点:1、指人与人关系中的磁性心理表现;2、指令人由衷顺服的愉悦性意义;3、指带有多种因素的综合的模糊表现,为一定程度的难以言喻的神秘性。
综合以上论述,我们以为,所谓“领导魅力”是领导者所具备的非凡的品质,在领导活动中表现为对追随者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召力,并因此而形成领导者和追随者之间的和谐关系。它具有以下的特征:
第一,领导魅力虽然包含有职务权力的因素,但更多的是个人影响力。领导魅力是领导权力运用的最佳状态,它以权威为基础。但魅力主要不是依赖于职位权力,权力只能“制人以体”,个人影响力才能“降人以心”。领导者凭借个人的非凡品质和人格感召,激发起下属追随的愿望,以至于渴望被领导,这正是魅力型领导的力量源泉。领导魅力公式是:99%的个人影响力+1%的职位权力。
第二,领导魅力虽然具有神秘性,但它更具有公开性。魅力型领导具有神秘色彩,失去了神秘色彩也就不成为领导魅力。领导魅力的神秘色彩是领导者的权力运用艺术、道德情操、性格修养及学识能力等诸多要素构成的总体素质高于追随者、领导活动超出下属的理解而造成的,但这和有些领导者为形成魅力而故作神秘、疏远与下属的关系甚至矫揉造作、文过饰非的作风完全没有关系,也与封建迷信毫无关系。一个不敢与下属沟通,不能与下属坦诚相见的领导者不会赢得领导魅力。现代行政公开的原则要求公共部门的领导行为必须具有公开性和透明度,领导者业绩也要公开。领导者受到社会公众的关注,他们要光明磊落,通过新闻传媒树立形象,取信于民,增强领导魅力。
第三,领导魅力是一把“双刃剑”,既可以用来起消极作用,也可以用来起积极作用。不可否认,历史上有些反动领袖的个人魅力给人类带来深重的灾难,有些邪教领导者利用魅力来达到个人目的,危害公众和教徒。但这些消极活动会消减领导魅力,在灾难之后,人们会揭穿其阴谋,这种领导魅力自然也就会消失了。而且,人们也会提防领导魅力再次发生消极作用,它的市场只会越来越小直到消失。相反,利用魅力作为工具以实现公众利益,必能获得下属和公众的欢迎,这种魅力也就会不断强化,具有持久性。
从历史发展进程中看,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领导魅力有不同的表现形式。领导魅力自古至今一直在变化发展,通观历史,其演化趋势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迷信向科学的演化。在原始社会和农业社会中,领导魅力往往夹杂着迷信的成分和传奇色彩,关于领导合法性的解释之中有“君权神授论”、“天命论”、“天才论”等。领导者凭借血缘、金钱、权力和个人禀赋来号召人民,也经常用宗教迷信手法来欺骗公众。在现代领导魅力中,盲目与迷信的成份越来越少,理性与科学的成份也越来越多。领导者凭借学识、教养和经验来获得职权,进而培植个人魅力。
第二,从强调暴力手段到追求非暴力手段的演化。在传统的领导魅力中,暴力占有很大的比例。在封建社会,官僚的魅力来自他们对刑罚和军事力量的掌握。在资本主义社会中,暴力成份在领导魅力中递减,金钱和知识成份在领导魅力中递增,托夫勒认为在好莱坞电影中存在“权力金三角”,即暴力、金钱和知识。在秉持“真理、非暴力与服务他人的生命观”的甘地型魅力领导者更能说明这个趋势。在当前已经发生的信息革命中,信息在塑造领导魅力方面的作用更是显而易见的,和平与信息已是当今之世界领导魅力发展的主要趋势。
第三,从重视领导个人魅力到重视领导群体魅力的演化。传统国家的行政事务和传统社会的公共事务相对简单,主要是单个领导人负全面责任,他的能力决定着组织的兴衰。领导者的魅力对当时政局的安危起到关键性的决定作用,经常出现“政以人兴,人亡政息”的局面,在领导人的接替过程中常出现大的混乱。在当今社会之中,随着分权的普遍化,事务的复杂化,单一领导人无法事必躬亲,群体领导取代了个人领导,政府的许多部门也引进了“团队建设”的概念,形成强有力的领导班子。
第四,从重视“人治”到重视“法治”的演化。在古代社会,领导魅力常强化“人治”,人大于法,情大于法,行政体制和法律不健全,领导者凭借个人的好恶和意志用人处事,重要领导人及其领导班子的更迭,造成一定程度的政治动乱和经济波动。后来,随着人们对政治和社会问题研究的深入和认识的提高,人们逐渐认识到“法治”的优点,法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社会的稳定。今天在世界各国广泛适用的宪政体制就是通过法律制度确保选择出合法领导者有能力、有魅力,并确保领导更替不影响政局的稳定。
对领导魅力现象的研究,在国内外倍受重视。领导魅力不仅涉及到领导者自身的品质和修养,涉及到领导者与被领导者的关系,而且也涉及到整个公共部门的发展。对这样一种有社会性的课题进行研究有多方面的意义。
第一,破除领导魅力神话,培养领导者的魅力。领导魅力不是神话,有其内在的规律性和科学性。在领导者认识领导魅力之后,就可以有意识的培养领导魅力。美国领导学家托尼(亚历山德拉认为:“魅力并不是建立在智商和遗传的基础之上,也是不建立在财产、幸运和社会地位的基础之上;相反,它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而加以掌握。”
第二,有助于领导者运用好权力,提高领导绩效。领导魅力是领导权力运用的极致,是领导者和追随者之间和谐关系的表现。培养领导魅力就是要培养领导者与追随者之间的相互支持与合作,这能激励他们投身于积极的行动之中,创造出最佳业绩。
第三,获得和培养魅力型领导,有助于组织的发展。每一个组织,都应该有自己的魅力型领导者,同时也应该培养潜在的领导者,还要吸引组织外的有魅力的人才。“川渊深而鱼鳖归之,山林茂而禽兽归之,刑政平而百姓归之,礼义备而君子归之”。通过研究领导魅力,熟悉其发展规律及表现形式,组织不仅可以识别真正的有潜力的领导者,而且可以吸引外来的魅力型人才,并加以培养,使之尽其所能,这对当前公共部门的官僚制结构尤其有意义。
第四,发挥领导魅力的积极作用,扼制其消极作用。领导魅力作为一个历史现象,它曾推动过历史的进步。具体到某一位领导者,他的领导魅力在某些情况下发挥积极作用,在某些情况下也许会发挥消极作用。领导魅力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分清领导魅力的作用条件,促进其积极作用,遏制其消极作用,防止其积极作用向消极作用蜕变,并引导领导魅力的消极形态向积极性态转化。
领导魅力结构 一般来说,研究者认为领导魅力表现为人类心理想象,但是它有其坚实的社会利益和社会权力基础,涉及领导者、追随者和领导环境三方面,是以情感、人格、胆识、能力、资历和职别等为构成要素。领导魅力结构包括魅力链和魅力面,具有可观察性,因而也是实证的。
魅力首先是一种心理现象,是心理上的一种承认、认同和信赖的感觉。韦伯说:“关于魅力的适用首先由被统治者承认决定的。从心理学上讲,这种‘承认’是产生于激情或者困顿和希望的信仰上的,纯属个人的献身精神。”领导魅力的心理根源,在于追随者对领导者的态度,美国社会心理学家科特·巴克认为大多数人在形成态度的过程中,遵循情感逻辑而非理智逻辑,领导者的人格魅力能使下属自觉认同,自发追随,把精神的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又从物质的力量升华到更高的精神状态。人类心理的发展的基础,正是领导魅力发展的基础。
领导魅力的社会基础即社会利益基础和组织权力基础。先说社会利益基础,马克思说过:“人们奋斗所争取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在今天的社会中,社会利益包括经济利益、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三类。其中,经济利益是核心和第一位的,它满足人类的基本生理需要,势必转化为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满足人类更高层次的需要;而且,不能转化为政治利益和文化利益的经济利益也是脆弱和不稳定的。同样,政治利益的占有者也可以通过权力来谋取经济利益和文化利益,文化利益的占有者凭借自己拥有的科技利益和精神创造力来谋取经济利益和政治利益。
领导者作为社会利益的分配者,总要使每个下属获得一定的利益,但利益的分配往往不是均衡的。领导者因此要平衡和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形成共同的利益目标,产生部门内的凝聚力,当然也包括位于领导者和追随者之间的魅力。如果公共部门的利益目标出现分歧,利益分配失衡,导致社会动乱,领导魅力自然就土崩瓦解,烟消云散。可见,领导魅力是以社会利益为基础的,是社会利益的升华。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公共行政领导者的魅力来自于“与民同利”,毁于“与民争利”。
再看组织权力基础。领导魅力公式中的1%的职务权力很关键,是画龙点睛之点。事实上,领导魅力作为领导者与追随者的关系,必然包含权力因素,是制约与被制约的关系。著名学者罗伯特·罗素认为:“社会科学的基本概念乃是权力,这一点,正如物理学的基本概念是能量一样。”权力存在于家庭行为、职业行为、国家行为和国际行为,权力或公开或隐藏。权力与领导行为是一对相互作用的事物,是领导意图转化为现实并加以巩固的决定力量。历史上,凡具有魅力的领导人,也总是渴望掌握权力,其领导魅力的增长,常常与其职务权力的增长呈现正相关的关系。历史上的许多领导者当其未掌握权力而困顿的时候,甚至不能谋身谋家,而在掌握一定的权力之后,有如龙归大海,兴国安邦,其领导魅力随着政治和军事权力增长而增长。在今天的国际舞台上,大国领袖的魅力也凭依国家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综合国力来彰显。所以说,领导者的魅力是建立在组织权力的基础上。
在对领导魅力构成基础进行研究之后,我们再进一步研究领导魅力的构成要素,这对于理解领导魅力也很关键。领导魅力的构成要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人格要素
人们在谈论领导时,总要讨论领导者的人格魅力。“人格”是指人的性格、气质和能力等特征的总和,也指个人的道德品质。从更广泛的角度来看,人格要素包括正直诚信,奉公守法,严于律己,坚定顽强等方面。人格因素是领导者影响力强弱的关键,人格高尚的领导者,受到追随者的拥戴,具有巨大的号召力、说服力和鼓动力。孔子困于陈蔡,“粮绝而使者不至”,面有菜色,而他那种于刀光剑影之中犹不废我弦歌的个人魅力令子路等追随者佩服不已,自愧弗如;反之,领导者人格卑下,即使位高权重,只会使人口服而心不服。因此,赢得人心的关键因素是人格,高尚的人格是领导魅力的灵魂。
2、情感要素
有的研究者认为,一个成功领导者的魅力80%来自情感方面,20%来自智慧方面,领导魅力的培植尤其要注意情感的力量。美国领导学家华伦·本尼斯认为,领导的“情商”是如何成为一个领导者的关键因素。领导者必须有良好的人情感知能力和分析能力,只有这样才可以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组织氛围,“人情练达即文章”就是这个意思。我国古代把地方官称作“父母官”,其中就包含有浓厚的感情因素。从当前看,美国总统竞选不再只是候选人个人的竞选,而是候选人全家联合上阵,强调总统也富有人情味,是感情正常家庭幸福的人,这也正是中国儒家所强调的,不“齐家”何以“治国”,何以“平天下”?所以,领导者要“感下属之所感”,把下属视为自己的家人,自己的学生,变组织为家庭,变组织为学校,建立感情导向型组织文化。如果领导者与下属互相理解,彼此信任,都奉行孔子所说的“忠恕之道”,那么领导魅力就自然形成了。
3、胆识要素
所谓“胆识”,是领导者所具备的胆量和见识。在进行领导活动时领导者应该有胆有识。领导者的胆量体现在诸多方面,首先要敢于冒风险,勇于承担责任。古人强调“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今天的经济学家也认为利润与风险成正比。领导者在进行重大决策时,信息也许不很完备,而迫于时间压力又必须进行风险决策,这就需要领导者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其次,在遭遇突发事件或面对危机时,领导者要处变不惊,冷静分析,从容对策,指挥若定,这样方可化险为夷。领导者的胆量还体现在他的魄力、果敢和刚毅方面。当然,领导者的胆量不是卤莽,而是建立在学识和见识的基础之上。有的领导者认为,道理明白而顽强是“明强”, 不明道理而顽强是“刚愎”,刚愎者必败。学识就是指领导者的业务知识、管理知识和其他方面的知识。见识则是指领导者对其领导活动中的所见所闻进行的理性分析。没有以学识和见识为指导的胆量是暴虎冯河;没有以胆量和魄力打基础的学识和见识就是懦弱无刚。有胆有识才可以成为有魅力的领导者。
4、能力要素
领导能力可以说是综合各个方面的要素,它是领导者的情感和理性、经验和智慧的统一体。能力反映了个体在某一组织中完成各种工作任务的可能性。一般人员的能力包括体质能力和心理能力。对于领导者来说,其魅力有特殊的要求。领导者要有高瞻远瞩的能力,对时代的发展、环境的变化和组织的前途都有清醒的认识。领导者还要把这些认识形成理论和“远景”,反复宣传,让每个组织成员都作到明白并愿意为之奋斗。在为组织目标进行活动的过程中,领导者要能够制定计划,组织人员,指挥协调,控制偏差,评估总结。成功的领导者都表现出较强的预测能力、分析能力和执行能力,并且具有很强的意志力、判断力和创新力。
5、资历要素
日常工作中论资排辈的现象是不对的,但资历要素也不可忽视。在我军发展上,有长征干部、抗战干部、解放战争干部和抗美援朝干部的区别。这些干部从军越早,经历战火的考验和洗礼越严峻,立场越坚定,经验越丰富,他们的魅力就越迷人。资历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领导者任期的长短,另一方面是任职期间的工作业绩。改革开放后,领导者的任免和晋升逐渐强调“知识化、年轻化、专业化和革命化”,领导者的学历、年龄、业绩等因素凸现出来,那些毕业于名牌大学、年富力强、业绩辉煌的领导者自然魅力十足。
6、职别要素
“职别”是指领导者在组织中的职位和领导者的级别。职位越高,职权越大;级别越高,个人影响力越强。心理学和社会学的研究表明,人类对权力有崇拜的倾向,也愿意模仿领导者,服从领导者。从对公务员的职位分类来看,职位越高,领导权力越大,权力感召力越大;从品位来看,官阶越高,个人影响力越大。处于官僚制组织高层的领导者一般让人觉得如在云端,神秘莫测,不易接触,魅力由此而成;处于官僚制组织的基层的领导者与下属朝夕相处,工作在一起,其优缺点为下属熟悉,建立魅力相对困难。
以上,是魅力的构成要素。我们知道领导魅力有它自己的影响方式,研究领导魅力的影响方式,是领导魅力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领导魅力的影响方式,从理论上概括,是领导魅力链和领导魅力面的共同作用。根据我国学者张稼人的研究,他在《领导者的魅力》这本书中,提出了领导魅力链和领导魅力面的问题。所谓“领导魅力影响链”就是存在于组织中把领导魅力传递到下属那里并形成影响的人员组织方式,它一般呈链状。伦西斯·利克特认为,领导——下属相互支持关系体现在一种以工作集体为基本单元的组织结构中,实现集体决策,集体负责,工作集体分布在科层组织的每个层级之上,每一个领导者都是“双重身份”,他们实际上是“连接销”,一方面在自己的工作集体里充当领导者,另一方面,在更高一级的工作集体里充当下属。而领导魅力链正是由这些“连接销”组成。
当然,在小型工作团队里,领导者可以和每一个下属直接建立双向联系,就不存在领导魅力链的问题。在较大的组织中,领导者不可能和每个下属直接联系,必须通过组织中的中层管理人员或“自然领袖”来扩大魅力的影响深度和广度。在未来的网络型组织中,也存在着这样的“连接销”,只不过不同于科层制的上下分布而是水平分布的。
值得注意的是,领导魅力链不是简单地与组织权力链重合。在一定程度上,组织权力链与领导魅力链相吻合。但是,组织权力链是组织的正式的明显的权力链条,而领导魅力主要是个人影响力,是领导者和下属的人际关系,个人影响力所影响的人员并非一定是正式的管理人员,他们可能是领导的积极追随者,也可能是非正式组织的“自然领袖”,甚至是组织以外的自觉自发的追随者。这些人员组成的魅力影响链在组织结构图上并不表现出来,因而是隐性的。领导魅力链有两种极端的情况,即显性组织权力链或隐性影响链,但通常的魅力影响链是二者的混合物,二者互为依靠,彼此补充,共同传递领导魅力。
所谓“领导魅力影响面”是指领导魅力在部门、政府乃至社会中的影响范围。领导者在其下属和公众面前的影响力并不是一致的和均衡的,即使是最优秀的领导者,也不可能对所有的下属和公众拥有百分之一百的魅力影响面,他只能对部分人有魅力,对另一些人影响乏力。下属和公众对领导者的反应也是不一样的,或强或弱,或消极或积极。问题的关键在于领导者对哪些人有魅力,对那些人无魅力,受到魅力影响的人群是多数还是少数。如果对必须具有魅力影响的人群缺乏魅力,那么这个魅力影响面就没有意义了。
在公共部门中,均衡的领导魅力面要求既要注意面向内部公众,即领导者下属,又要注意面向外部公众,即社会成员。它还要求领导者尽量扩大对组织成员和社会成员的影响,并达到一定的比例。毛泽东同志发现了人类社会的结构特点,一般来说,社会团体内部可分为左派、右派和中间分子,在战争年代可以分为敌、我、友三个阵线,在人民群众中可以划分为积极分子、落后分子和中间分子,在国际交往中,划分了超级大国、第三世界国家和发达国家。他通过统一战线这种领导魅力链积极建立最广泛的领导魅力面,主张“五湖四海”和“千军万马”,反对山头主义和关门主义。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团结百分之九十”。当优秀的领导者的魅力面超出组织的范围、大于其下属的数量时,就为领导活动建立坚定的群众基础。
综上所述,在复杂而庞大的组织机构中,领导魅力凭借领导魅力链和领导魅力面来传播,领导魅力链和领导魅力面是有机统一的。领导魅力链的延伸必然带来领导魅力面的扩展,而领导魅力面的扩展又能强化领导魅力链,它们在组织的内外互为因果,彼此依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