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资源总监CHO讲座】 《职务分析讲座与案例研讨课堂》授课实录
1工作的来龙去脉
大约1万年前,对于我们的祖先来讲,主要的工作就是打猎和采集。当人们发现肥沃的土地生长着可以食用的谷物时,便开始了定居生活和农耕社会的历史。当人类社会产生了农业生产剩余后,就使一些人可以从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开始从事城镇的建设和扩张,劳动的内容发生变化,并逐渐在增加。
工业萌芽前,人们在家里干活,生产出食物,自制一些日常用品,没有固定的活动时间,没有所谓的企业,没有工作说明,没有老板,也不存在员工福利等。人们主要以家庭为单位进行活动。劳动时间是根据季节或天气以及当天的需要进行自主安排,过着悠闲自在的自然状态的生活。工业革命以及大规模的制造业诞生后,当今意义上的“工作”概念出现了。在雇主将生产集中于工厂之后,为了追求生产率和利润,工作时间的测量变的精确起来。与人们穿衣紧密相关的纺织制造业孕育出了早期的企业家。对于农业社会来讲,一个家庭就是一个经济体,但是工厂的有规律的、有偿的工作机会把土地上的农民从家庭单位中吸引到位于城镇的工厂。圈地运动破坏了农民低水平维生的生活方式的独立性,社会进入了工业化时代。
工厂化时代,是一个讲求效率的集中化生产。1881年美国费城Midvale钢铁厂的泰勒(Frederick W. Taylor)发现,可以用一个经过改良的秒表来精确地测量耗用时间,从而展开了根本扭转工人和监工之间关系的实验。泰勒打破了工作的连续性,将那些原本需要特殊技术的工作任务标准化,从而可以更加准确、也更加苛刻地为“计件工作”规定标准时间,所谓计件工作,就是事先为一项工作规定固定的价格。
19世纪20年代美国伯利恒钢铁厂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在精心挑选的一群劳工中,观察工人们是如何日复一日的以极高的工作效率将生铁搬运到铁路货车上的。后来泰勒主义吸收了动作研究的成果,掀起了科学管理运动,并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在这种背景下,工作被浓缩为具体的动作,比如拧螺丝钉,工程师们则设计出了流动装配线,工厂生产的分工被进一步细化,这直接导致了1913年福特T型车 的诞生。由于工人劳动强度的加大,整个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产业纠纷成了制造业的家常便饭。在这种背景下,美国西方电器等企业提倡管理要注重员工关系,提倡节欲,主张在职工中建立联合体。
第一次世界大战见证了美国军队大规模地使用心理测量来选拔士兵的效果,产业心理学家描述了在工作场所研究人类行为的前景,并指导大型企业利用心理学个人能力测验图来提高员工质量。
劳动分工、工作研究和劳资关系等丰富了甄选技术,职工管理创造出了一个管理链条,这个管理链条惟一的目的就是使大型公有或私有部门雇主的工厂保持较高的生产率、有效性和生产潜力。19世纪德国社会学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提出了行政管理的官僚结构。行政管理的官僚结构加上科学管理中的规则和流程就构成了人事管理人员工作的基本内容。20世纪20年代,出现了“人事管理人员”的概念。
跟其他职业一样,人事管理只是工作本身进化过程中的一个分支。工作场所内阶级体系越来越结构化,身为白领的监督者和管理者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实现对体力劳动者的控制。
到今天,职业已经成为一个庞大的体系。我国的职业分类大典,将职业分为8个大类,66个中类,413个小类,1838个细类(职业),4700多个工种。这八个大类是: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业、事业单位负责人;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商业、服务人员;农林牧渔水利业生产人员;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及有关人员;军人;以及不便分类的其他从业人员。其中玩具设计师、网络编辑员、职业信息分析师、水生哺乳动物驯养师、有害生物防治员、呼叫服务员、锁具修理工、汽车模型工、汽车生产线操作调整工、体育经纪人、照明设计师、咖啡师、调香师、数控机床装调维修工、陶瓷工艺师、陶瓷产品设计师、皮具设计师、糖果工艺师、地毯设计师、调查分析师、肥料配方师、信用管理师、网络编辑员、房地产策划师、职业信息分析师、玩具设计师、黄金投资分析师、企业文化师、家用纺织品设计师、微水电利用工和智能楼宇管理师等都是新列入的职业。还有理财师、执业药师、注册会计师、保险精算师、健身教练、心理医生、猎头、模特经纪人、形象设计师、证券分析师、商务策划师、职业指导师、“闪客”、出国顾问、网站CEO等等职业也迅速涌现,与此同时3000多个旧职业已经消失,职业在剧烈变迁。据统计,目前在中国13亿人口中,在企业工作的人就有1.2亿。职业的剧烈变迁反映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同时也反映着工作的内容和性质的变化。如今,每个人对于“你是做什么工作的”这个问题都能做出清楚的回答。
在这个时代,“组织人”开始出现。所谓组织人,就是那些终其一生,沿着某一职业发展轨迹不断升迁、不断提高社会地位,直到到达某种程度上的顶点为止,而这个顶点,通常就是CEO。未来学家托夫勒把1956年看作工作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因为在这一年,美国的白领工人人数经过不断扩张第一次超过了蓝领工人的人数。在这一时期,大型组织中整齐的办公室、打字工具和结构化的管理层级都达到了它们的鼎盛时期,但是在车间里,管理者和加入工会的工人们之间仍然是互不信任的关系。对于大多数工人来说,与工业革命时期相比,工作并没有什么根本性的改良。
日本人将科学管理更加精细化,注重流程和质量,实现了工业的崛起。在这种背景下,西方企业的外部压力增大, 20世纪80年代末期,西方企业纷纷采取工序流程再造,对头重脚轻的管理层级进行改良。中产阶级所推崇的终生职业循环在裁员浪潮中被彻底颠覆。如果说流程再造打破了以忠诚来换取工作保障的心理契约,那么计算机技术,包括数据处理软件的迅速发展则进一步转移了管理责任。人员冗余带来的成本问题加上工会作用的弱化,使得管理者开始采用灵活的工作形式,雇用一部分临时工和委托工来完成一些周期性工作和一次性工作。员工队伍开始呈现复合化趋势——临时性管理者往往只负责一个项目或是仅仅发挥过渡作用,工作完毕就离开这个岗位;代理信息技术人员负责安装计算机网络或是设计程序;由个体的服务部门工人来从事几乎所有的工作。
同时,一些社会趋势的出现也在影响着劳动力的面貌,比如避孕药的出现,教育期限的延长,以及空中旅行日渐低廉,更多的妇女进入生产车间和办公室。由于专业资格标准化的缘故,员工的流动性也提高了。接着互联网和移动电话的出现使得很多专业人士能够更加灵活地支配自己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地点,并为人们追求独立事业提供了新的可能性。越来越多的人们可以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办公——尤其是在不断扩张的IT业和通讯部门里。
在当今社会,出于各种原因,人们都希望成为自由职业者,摆脱组织的束缚。人们关注的焦点不再是职位(job),而是职业(work)。即使那些全职的、“永久性”的员工也在时刻鞭策自己提高技能,以应付未来的变化。因此,现在产生“工作”概念的条件正在消失:按规格订做产品的生产方式的出现使大规模的生产方式渐渐退出历史舞台;现在大多数工人的工作内容是信息处理,而不是物质产品的生产;而且,竞争激烈的环境要求组织对变化不定的市场迅速作出反应。
几十年后,也许很少有人再从事我们现在观念中的工作了,取而代之的将是一些兼职的或暂时性的工作情景。组织也将不再是由各种工作组成的结构了,将成为种种工作领域的集合。而且组织 将主要由各种临时雇用人员(如临时工人、兼职人员、顾问人员、合同工人)组成,他们一起参与某个项目团队,共同完成一项任务,任务完成后,这个团队就解散。员工同时参与多个团队工作,时间不固定,而且可能永远都不会面对面地见到自己的同事。现代信息手段,可以使一个人在多个地方同时为多个老板工作,很少有人会在特定地点、固定时间工作。当然,也会因此失去工作的安全感。取而代之的是灵活性和自主性,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工作上的时空组合,以满足自己工作、家庭、生活爱好以及经济等多方面的需求。这种“无工作”的环境,随着时间的推移在逐渐萌发,与此同时,雇员的责任和任务也随之变化,这些员工可能会在几个团队的领导下工作,并且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完成不同的工作任务。这些员工无需看工作说明书,也不必请求上级主管给与自己工作指导,而是根据自己参与项目的需求,自己把握应该干些什么以及如何干。如果这一天到来,工作也就实现了“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轨迹:分散劳动——集中劳动——网络协作基础上的分散劳动。
2.1 工作流程分析 工作流程分析提供了一种手段,帮助管理者去理解为了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需要完成哪些任务,以及为了完成这些任务员工需要具备什么技能。如图所示。
3.2.2 组织结构分析 工作流程对于投入转化为产出的动态关系提供了一种纵向的总览,而组织结构则对创造产出的不同个人以及工作单位之间的静态关系展示了一个全面的图景。组织结构一般是通过组织结构图来描绘的,组织结构图既包括了纵向的报告关系,同时也包括了一些横向的职能责任。
组织结构的两个最为关键的维度是集中化和部门化。集中化说明决策权力集中于组织结构图上层的程度。部门化说明各个工作单位根据职能的相似性或工作流程的相似性进行分类的程度。尽管可能存在无数种把集权化和部门化结合在一起的方式,但都可以划分为两种最基本的组织结构形式,一种形式叫做职能结构,另一种形式叫做事业部结构。
表3-1公司结构及其相应的工作特征
公司结构 | 组织特征 | 工作特征 | 金字塔型
|
| - 等级制的,特定的职业发展道路
- 具体的、详细的工作描述
- 工资反映了工作业绩、职务升迁及担负的责任
- 按照职业特性培训员工
- 信息掌握在高层领到手中
| 消层后的金字塔
|
| - 有限的职业发展道路,平行调动
- 与雇员共同承担职业发展责任
- 一般性的工作描述
- 工资着重体现个人及团队绩效
- 强调多面手及灵活性培训
- 根据需要,信息在团队中共享
| 网络/联盟
|
- 消除与供应商及顾客之间的界限
- 削弱职能差别
- 以顾客为中心
- 以团队为基本单位
| - 职业发展主要是雇员个人的责任
- 一般性的工作描述
- 培养雇员的独立判断力
- 工资着重体现个人知识及团队绩效
|
来源:乔治·T·米尔科维奇? 约翰·W·布德罗 著,彭兆祺等译,《人力资源管理》(第八版),P.58,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7月
职能结构,是一种集权化程度相对较高的职能部门化结构。高度集权化一般与职能部门化相伴而行,每一个工作单位都非常专业化,从而每一个工作单位的成员与整体组织的最终成果联系比较薄弱。职能结构的效率比较明显,不同职能单位之间人员的冗余现象比较少见,不同部门之间“自相残杀” 的可能性也不大,因为各个部门拥有不同的专业人员,大家共同的核心是组织的上层,职能部门之间分工清晰。但这种组织结构缺乏灵活性,各个职能单位对市场的反应也不够敏锐和灵活。职能结构适合于稳定的、可预测的环境。
事业部结构,包括产品事业部结构、地区事业部结构和顾客事业部结构。这种组织结构是一种集中程度相对较低的工作流程部门化方案。在这种结构中,各个工作单位好像彼此相互分离、自给自足的半独立性组织。由于事业部结构的工作流程比较注重各事业部的半独立性质以及它们同各类客户群体之间的接近程度,因此这种组织结构更为灵活,也更富有创新性,容易更快地从相应的顾客群体中发现并抓住机会。但是,事业部结构的效率不是很高,因为每个事业部都必须拥有自己的职能专家,结果造成人员的浪费。另外,如果一个事业部的收益是以另一个事业部的损失为代价的,那么事业部结构就会造成“自相残杀”的局面。事业部结构适合于不稳定、具有不可预见性的环境。
一般来说,职能结构偏重于机械式组织结构,而事业部结构偏重于有机式组织结构。机械式模型(Mechanistic model)是一种官僚结构,高度正规化;有限的信息网络(自上而下的命令链);集权化,员工参与决策机会少。有机式模型(organic model)是一种无边界组织,结构扁平,工作多实行多功能、跨等级的团队,正规化程度低,信息自由流通,分权化,员工可以参与决策。
根据组织结构设计的6个要素,即工作专门化(work? specialization)——任务分解细化程度、部门化(departmentalization)——工作分类化程度、命令链(chain of command)——员工和工作群体向谁汇报、控制跨度(span of control)——一个管理者可有效指导员工数、——集权与分权(centralization,decentralization)——决策权放哪一级、正规化(formalization)——多大程度上利用规章制度指导员工和管理者的行为,可以把组织结构进一步细分为以下7种形式:
简单结构(simple structure):简单、部门化程度低,控制跨度宽、权力集中在一人手中,正规化程度低;扁平式结构。简便易行、反应敏捷、费用低廉、责任明确,适用于小型组织。超过30人、50人则不太适宜。
官僚结构(bureaucracy):实行标准化工作程序。通过职务专门化制定制度和规则;以职能部门划分工作任务;实行集权式决策,控制跨度较窄;通过命令链进行经营决策,维持日常运营。优势在于能高效地进行标准化活动操作。缺点是容易造成部门冲突,部门利益凌驾于整体目标之上,没有变通余地;对于变革的反应慢。
矩阵结构(matrix structure):即对职能部门化和产品部门化的融合。职能部门化可以集中同类专家,使所需人员降到最低,使生产不同产品时可以实现特殊资源共享。缺点是需要协调好部门间专家的关系,在预算范围内完成任务比较困难。产品部门化有利于专家的协调,在预算范围内及时完成任务,为各种活动规定了清晰的责任。矩阵结构是一种双重命令链,即每个员工有两个上司,一个是职能部门经理,另一个是产品项目经理。优势是在组织的各种活动复杂又相互依存时,有助于各种活动的协调;便于专家之间的沟通;组织形式灵活;减少本位主义;便于专家高效配置。不足是容易造成混乱,职能部门与产品项目团队争权夺利,给员工带来压力。
团队结构(team structure):打破部门界限,并把决策权下放到团队成员,要求成员既全又专,团队负责活动的全部责任。团队作为对官僚结构的补充,既提高了标准化的效率,又增强了灵活性,是一种自我管理的团队。
虚拟组织(virtual organization):其思想基础是“不求所有,但求所用”。是一种核心式的组织形式。决策集权化程度很高,但部门化程度很低,或根本不存在。主要实行非核心业务外包。外围的业务关系公司可以包括广告代理、拿佣金的销售代表、工厂、独立的研究与开发顾问公司等。
无边界组织(boundaryless organization):为了减少命令链,对控制跨度不加限制,取消各种职能部门,代之以授权的团队。包括纵向无边界、横向无边界和与组织外部无边界。纵向无边界,是指通过引入跨等级团队、让员工参与决策以及360度绩效考核等,把金字塔组织结构变为粮仓筒结构。横向无边界是指以多功能团队取代职能部门,围绕工作流程组织活动,通过人员横向流动、工作轮换等打破组织的横向边界。组织与外部无边界,是指采取经营全球化、公司间的战略联盟、建立顾客与组织的战略联盟来实现,打破企业组织传统的外部边界,当然,这是网络化发展提供了打破边界的技术基础。《世界是平的》这本书很好的描述了这一趋势。
女性化组织(feminine organization):重视组织成员的个人价值,非投机性的组织,事业成功与否的标志是为别人提供了多少服务。这种重视员工的成长,创造一种相互关心的社区氛围,分享权力,是一种家庭式友好型组织。
工作流程和组织结构分析是我们进行工作分析的重要背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