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08-6-10 23:42:49
|
显示全部楼层
第一节
人力资源管理活动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的是通过员工劳动能力安排和工作动力引导,构建有效的分工协作体系,从人的角度提高企业效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以劳动力交易为基础,围绕劳动力的合理利用和价值实现展开,目的是使企业和员工都能通过劳动力转让获得收益。
任何管理都有管理目的、管理主体和管理措施。进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也必须首先明确管理什么、为谁管理和怎样管理三个方面的内容。
【企业实战】海尔的员工经济核算
在管理创新上,海尔经历了从TQM(1984—1991年)到OEC管理(即“日事日毕,日清日高;人人都管事,事事有人管”),从“吃休克鱼”方式的企业重组(1992—1998年)到现在的“市场链”为纽带的业务流程再造(1999年开始),及至于今天的策略事业单位SBU等三个阶段。
其中第三个阶段的管理创新是寻求企业业务流程和员工素质与国际化企业全面接轨。目的是突破“大企业病”的桎梏,把市场经济中的利益调节机制引入企业内部,在集团的统一调控下,把企业内部上下流程、上下工序和岗位之间的业务关系,由原来的单纯性行政机制转变成平等的买卖关系、服务关系和契约关系,把每个人从管理的客体转变为管理的主体,使每个人都成为一个SBU,成为自主经营、各负其责的企业老板。
在海尔的策略事业单位战略中,集团为员工设计了SBU损益兑现表:该表可以提供每个人每日的投入、资源占用及最终的产出信息,提供各基本业务单元和经营主体的EVA(经济附加值)情况,从而将集团整体目标转化为每个具体SBU的目标和工作动力,从根本上保证集团效益的不断提高。
该表极大地调动了企业员工当家理财和经营自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了人本管理的内涵,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资料来源:《中国人力资源网》,2005-11)
一、管理什么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经营管理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企业支薪工作者为管理对象,目的在于使员工形成有效的分工协作体系,从人的角度提高企业经营效益。在此过程中,员工能力是企业投入产出的一种必要资源,而员工的行为自主性作为这种资源的本质特征,决定着人力资源管理的特殊任务。
(一)管理就是用人办事
企业管理的关键在于“用人办事”,目的在于建立一套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促使员工为提高经营效益而共同行动。
首先,企业管理的目标是提高生产经营效益。管理是随着组织的产生而产生的,任何组织系统都为实现某一目标而存在发展的。如何以更快的速度、更少的投入实现组织目标,是管理的基本问题。就企业而言,如何提高经营过程中的投入产出效益,与企业对于资源的有计划配置分不开。为此必须进行管理。
其次,企业管理的本质是以计划机制补充价格机制。企业组织之所以存在,是因为以计划机制组织经济活动,能够降低资源配置的交易费用。Ronald Coase指出,市场经济的基本运行方式是价格机制,但价格机制的利用不是无条件的,存在着相应的运行成本,例如人们之间讨价还价的信息成本、协调成本,以及相互协作的缔约成本、执行成本等。企业组织之所以产生,是因为在一定程度内以计划机制代替价格机制,能够节约市场交易费用,提高资源配置效益。
第三,企业管理的任务是对生产经营活动进行统一指挥。企业之所以能够通过计划机制降低交易费用,是因为生产经营活动需要秩序,以统一指挥的方式协调企业成员的分工协作秩序,能够节约生产经营中的沟通与协调成本。为此需要确立管理关系、制定管理制度、采取管理措施和塑造管理权威,使企业形成自上而下的命令服从关系,保证全体企业成员围绕同一目标共同努力。对于企业成员分工协作秩序的指挥与协调,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计划机制有效运行的基本保证。
最后,企业管理的关键是处理好用人办事之间的关系。这一思想可以从两个层面来理解。一方面,协调企业成员的分工协作秩序也就是因事用人,离不开人与事之间的关系处理。这一点从泰勒开始就已经得到了集中的表述。泰勒的科学管理大致可以概括为两个基本方面的内容:一是以作业标准从技术上提高员工能力,二是以绩效工资从经济上强化员工动力。之后管理学的发展,也基本上围绕着人与事的关系展开。另一方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人事之间的关系处理越来越重要,越来越要求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如果说,在大规模生产的工业时代,资本与技术的作用显著,员工在一定意义上只不过是机器的延长;那么到了强调差异化的信息时代,人的创造性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动力,用人办事日益成为企业管理的核心问题。
(二)人是一种具有能动性的资源
任何管理都要解决用人办事的问题,企业作为一种以微观效益为中心的经济组织,还必须从投入产出的角度理解人的作用,提高人的经济效益。在这个意义上,人是一种资源,而且是一种特殊资源,需要从资源配置的角度分析人力资源的管理规律。
企业资源涉及的范围很广,包括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信息资源、制度资源等不同类型,其中人力资源占有首要地位。与其他资源相比,人力资源的最大特点是具有主观能动性,表现为作为人力资源主体的企业员工具有行为选择的能力和自由。
首先,人力资源来自于劳动能力,这是一种与劳动者不可分割的行为能力,始终受到劳动者的意志支配。员工之所以加入企业,是希望通过企业更好地实现其劳动能力的价值,因此会围绕自身能力的实现状况进行行为选择。与此相应,人力资源受到员工意志的支配,具有个体能动性。
其次,员工作为企业一员,不仅受自身意志的支配,还要受企业意志的支配,体现着企业的经营管理要求。这是因为,员工的劳动能力只有纳入企业生产经营体系,才能成为实现企业目标的有用资源,从而获得其价值的实现和增长。为此,员工要理解、认同和执行企业的组织意志,成为组织意志的体现者。
这两个方面的内容,都与员工的行为选择相关,体现着员工行为的自觉性和能动性,并由此影响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益。一个员工,如果能够正确理解自身能力特点,合理确定能力使用的范围和方式,对能力使用的价值和回报有比较客观公正的预期,就会大大提高能力的使用效率。其中个人能力与组织目标之间关系的认识,对于员工行为选择尤其具有重要意义。不同的认识将带来不同的工作方式,从而产生不同的结果与价值。
因此,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从人的能动性出发,通过调动人的积极性来提高人的能力价值,促进企业发展。
(三)人力资源管理围绕员工价值展开
进行员工能力的合理配置和员工动力的有效激励,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本质要求。为此必须以员工价值为主线,把人力资源管理纳入企业经营管理体系中。这是因为,员工的所有工作行为都围绕自身价值的实现展开,对于员工价值的不同处理方式将带来员工工作的不同状况,从而影响整个企业的生产经营效益,影响企业的价值和发展。
关于企业价值与员工价值的关系,需要从长期与短期两个方面来分析。
从短期看,二者之间是矛盾的。因为企业价值的短期评价指标是企业利润,而作为员工价值主要体现的薪资福利要记入成本费用,会影响企业的利润水平。从长期看,二者之间是统一的。因为企业价值的长期评价指标是企业发展,而积极努力、管理有效的员工队伍是企业发展的基本依托。人力资源管理强调,不能以短期眼光看待员工作用,要建立把员工价值和企业价值统一起来的制度性通道,通过员工价值增长促进企业价值增长。
具体地说,把员工价值与企业价值联系起来的通道是劳动交易的组织制度,是促使员工劳动能力有偿转让顺利实现的管理办法。通过劳动交易,员工把自身劳动能力转让给企业,成为企业的一个组织成员,通过本职工作实现自身价值和促进企业发展。在这种交易过程中,企业付给员工的劳动报酬,不仅是员工价值的实际体现,而且是企业付薪能力的实际体现,这种付薪能力来自企业经营效益。而企业经营效益又是员工劳动的成果,与员工的贡献密不可分。因此员工价值提升和企业价值增长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二者互为因果,相互促进。
但是,这种互为因果的价值增长,只有在一定条件下才能实现:即员工能力及其对于企业的贡献,能够以制度化方式得到合理测评和相应回报。也就是说,员工的劳动力转让方式,必须符合价值规律要求,体现多劳多得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使劳动力提供者和购买者都能受益,从而具有加入企业组织进行分工协作的积极性。一方面,劳动者作为企业员工,具有努力工作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企业作为劳动组织,具有开发员工的积极性。
二、为谁管理员工管理是所有企业必须解决的问题,但在不同情况下具有不同的管理原则与方式。由于企业制度以投资者权益为本位,规定经营风险承担者拥有经营管理决策权,因此在很多情况下,员工管理的目的都只是为了提高投资者收益。只有到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具有特殊技能的员工在企业投入产出中替代成本很高时,员工管理才会转化成为人力资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不同于一般员工管理的特点,在于寻求投资者和劳动者之间利益的相互促进,追求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相关信息】肯德基、麦当劳涉嫌违规用工
记者了解到,包括北京、上海、天津、太原在内,至少有超过10个城市的麦当劳、肯德基等快餐巨头企业在当地用工时,其非全日制小时工资水平涉嫌违反当地最低小时工资标准。
山西太原
法定最低小时工资6.5元,肯德基4.5元/小时,麦当劳6元/小时。
据《山西晚报》记者调查,太原市麦当劳付给小时工,即非全日制工人的工资为每小时6元钱,要求每周至少工作4~5天,每天工作时间为4~10小时。肯德基则不管是兼职还是全职员工都是以小时计薪,每小时工资为4.5元。全职与兼职的区别在于:企业给全职员工上保险,而兼职员工没有任何保险。
山西省劳动部门去年10月1日起执行新的最低工资标准,规定太原地区非全日制用工最低小时工资为6.5元,用人单位虽然不必为非全日制员工缴纳养老保险费和医疗保险费,但应无条件缴纳工伤保险费。
河南郑州
法定最低小时工资7元,肯德基4.3元/小时,麦当劳3.9元/小时。
据《东方今报》记者调查,郑州麦当劳店兼职职工工资为每小时3.9元,每天工作时间4~8小时,而肯德基兼职职工的工资为每小时4.3元。郑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服务热线为12333的工作人员表示,郑州市最低小时工资标准是7元,只要是按小时计算工资,都不能低于这个标准。若情况属实的话,可举报投诉。
记者打电话给郑州劳动监察部门,工作人员听完记者叙述后表示不相信。“你说的是几年前的工资吧?”该工作人员说。
福建福州
法定最低小时工资5.5元/小时,肯德基3.6元/小时,麦当劳4.1元/小时。
据《东南快报》记者调查,福州麦当劳的时薪仅为4.1元,福州的其他洋快餐工资水平普遍低于该省去年8月开始实施的小时最低工资水平,兼职职工每天工作六七个小时。一名姓曾的大学生称,去年下半年她在福州市东街口肯德基餐厅兼职,她的工资是4.3元/小时,如果工作期间在公司用餐还要扣除0.7元/小时的餐补费,只能拿到3.6元/小时的 工资。
福州市劳动监察支队的有关负责人表示,福建省去年8月公布的最低小时工资标准在4.5~6.8元之间,其中福州市五城区的最低小时工资为5.5元。
(资料来源:新快报,2007-4-1)
(一)人力资源归谁所有
员工通过劳动交易将劳动力使用权有偿转让给企业,但劳动力的使用方式最终还是取决于员工意志。因此,企业人力资源所有权最终还在员工自身。
这就带来了一个复杂的问题:企业人力资源究竟归谁所有?是归企业所有还是归员工所有?从制度上看,既然员工通过劳动合同向企业转让了劳动力,因此企业人力资源应该归企业所有。问题在于,制度规定的劳动力转让在实际工作中有很大差异。这不仅因为制度规定不一定能够成为现实,而且因为制度内容本身很难周详和完善。两种情况交织在一起,使劳动力转让具有很大的伸缩性,使企业人力资源归属成为一个重要的理论与实践 问题。
这一问题需要从两个方面考虑。首先,企业人力资源不像机器设备或者货币资金,不是一种给定的客观存在物,而是一种动态的劳动力使用状况。同样的劳动者类型、数量和结构,在不同使用方式下会有不同的使用效率,从而产生不同的人力资源状况。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的归属问题,是一个不确定物的归属问题。其次,这个不确定物的归属问题处理,是一个人力资源价值产生、测评和分配的过程,这一过程与劳动力的使用过程密不可分。因此,对于人力资源归属方式的处理,会影响企业人力资源价值的形成;不同的处理方式会形成不同的可分配价值。正因为如此,对于企业人力资源归属问题的处理,要从价值形成和分配两个角度来思考。
按照这一思路,人力资源归属方式要有利于人力资源价值的增长。在不同情况下,这一原则有不同的要求。当员工的劳动能力简单和工作方式容易监督时,可以采取人力成本管理的方式,把劳动者对于企业效益的贡献截留在企业。这时,企业人力资源的所有权本质上属于企业投资者。当员工的劳动能力复杂和工作方式难以监督时,需要采取人力资源投资的方式,企业与员工分享劳动者对于企业效益的贡献。这个时候,企业人力资源归投资者、经营者和劳动者共同所有。
归根结底,企业人力资源归谁所有的问题,是人力资源效益归谁所有的问题。在现代企业中,劳动者作为企业组织载体和稀缺资源,应该具有分享企业收益的权利。只有这样,才能避免狭隘利己主义对分工协作的消极影响,促进员工为提高企业效益而努力。
(二)人力资源为谁所用
在明确了人力资源归谁所有的问题后,还必须明确人力资源为谁所用。为谁所用的问题,在实践中体现为由谁管理的问题,与员工管理权的形成和运作直接相关。
员工管理权产生于企业与员工的劳动合同。通过劳动合同,企业以支付劳动报酬为代价,获得对员工的管理权。在员工对于企业的劳动力转让中,必须解决两个基本方面的问题:一是组织如何使用员工的劳动能力,二是员工如何从组织中获得劳动回报。两个问题通过一个方式解决,即企业把员工能力纳入分工协作体系之中,向员工分派工作任务并支付相应的工作报酬。这是一种有计划的管理工作,需要员工做出接受企业管理的承诺,即保证接受企业的工作安排和完成交付的工作任务。劳动合同以经济法律的方式确认了这种员工承诺,企业由此取得了人力资源使用权。整个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都以这种基于劳动合同的员工承诺为基础。
员工管理权的形成,为企业的人力资源利用提供了依托。在具体实践中,人力资源使用者也就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经营管理者根据生产经营的需要,结合员工队伍的情况,制定各种规章制度,采取多种管理办法,把员工劳动能力纳入有计划的分工协作体系之中,作为实现企业目标的资源条件。也就是说,企业经营管理者有权使用员工劳动力,员工应该接受经营管理者的指挥,完成企业安排的工作任务。
值得注意的是,对于人力资源为谁所用的问题,不能停留在经营管理者对于劳动者的管理权上,还要进一步分析这种管理造成了什么结果。由于实际工作中存在着不同的员工状况和不同的管理办法,因此与人力资源归谁所有一样,人力资源为谁所用也具有多样性。可以用来满足投资者的利润要求,也可以用来实现企业成员的共同利益。
现代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要求,是使人力资源效益能够为企业成员所分享,从而促进企业利益共同体的形成与发展。
(三)人力资源由谁支配
在明确了人力资源归谁所有和为谁所用后,要进一步解决人力资源由谁支配的问题。从而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正如前面指出的,企业中的员工能力受到两重制约,一是员工的意志,二是企业的要求。这是两种不同的支配权,二者之间可能发生矛盾和冲突。只有理顺两重支配权的关系,建立良性的互动方式,才能有效地利用和开发人力资源。
两重支配权的关系,来自人力资源权益的双重归属,通过企业管理制度来统一。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思路,在于根据生产经营活动的客观规律,建立合理的分工协作秩序,通过企业成员之间责权利关系的处理,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使两重支配权的运作目标一致。
在此过程中,责权利关系的处理是关键环节,其中责任问题是首要问题。进行人力资源管理,首先要明确员工对谁承担责任,承担什么责任。这是因为,企业作为有计划的生产经营体系,依靠命令服从关系协调分工协作秩序,以下级服从上级的原则实现企业成员的统一行动。因此人力资源由谁支配的问题,也就是命令服从关系如何落实到每个员工的问题,以及员工如何在命令服从关系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做好工作的问题。
对此可以这样理解:在企业组织中,每个员工都具有一定的职位,一方面必须执行或向下落实上级的工作指令,另一方面必须结合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工作办法。因此人力资源的支配权,体现为企业成员的责权隶属关系和行为自主权的互动关系。其中在组织层级中地位越高的企业成员,管理的下属员工越多,对于人力资源的组织支配权也就越大。但这种组织支配权必须得到下级认同才有实际效率。企业组织的科层结构和企业成员的行为选择相结合,形成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关于企业人力资源的支配权问题,要特别注意经营管理者的特殊地位。一方面,经营管理者是企业组织的代表,管理和支配着下属员工;另一方面,经营管理者本身也是员工,而且是企业的核心员工。因此,在经营管理者身上,体现着企业人力资源支配权的多重内容。他既要从企业整体利益出发,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又会从自身利益出发,进行人力资源利用。因此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改进,关键在于处理好经营管理者的人力资源支配权问题。
三、怎么管理企业如何管理人力资源?这是现代企业必须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从总体上看,这个问题具有两层含义。一是,企业的生存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力资源状况;二是为了实现这种状况需要采取哪些措施?后一层含义构成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能工作范围。
(一)管理目标
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一个方面,担负着从人的角度提高经营效益,促进企业与员工共同发展的重要任务。由于企业从人的角度提高经营效益,必须改进企业的人力资源状况,为此需要采取有针对性的工作措施,因此在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工作中,可以区分出以下三个层次的管理目标。
首先是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效益。企业是一个以微观效益为中心的经济组织,一切工作都要围绕提高微观经济效益的目标展开。虽然人力资源管理与其他管理不同,具有自身的特殊要求,需要从人的主观能动性出发,考虑员工的价值实现,为员工发展提供组织平台。但这样做的目的,是通过调动员工积极性来提高企业效益,归根结底,还是围绕企业的微观经济效益展开。如果离开了这一点,就不属于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范畴,而可能是其他领域的人力资源工作。由此出发,可以把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根本方向,包括如何根据经营需要确定所需的人力资源状况,选择能够改进人力资源状况的有效管理措施。否则,就有可能出现偏离企业管理主线的人力资源工作偏差。
其次是改进企业人力资源状况。企业效益与员工状况密切相关,不同的经营管理方式需要不同的人力资源状况。确认企业发展所需的人力资源状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对现状进行改进,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主要任务。为此需要研究经营效益与人力资源的关联方式,探讨改进人力资源状况的可能措施。把改进人力资源状况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二层目标,能够明确管理工作的切入方式和工作路径,使人力资源管理与其他方面的管理工作区分开来。由此出发,可以把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特殊的本质内容。
第三是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措施。对于人力资源状况的改进,需要采取相应的管理办法。作为企业人力资源主要载体的员工队伍,由于其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特点,要求建立一套特殊的资源管理与开发机制。这套机制的核心内容,是员工价值的测评和实现,包括确认企业需要什么员工,识别员工具有什么特质,测量工作中的员工贡献,给以员工合理的工作回报等环节。这些环节有不同的处理办法和操作技术,需要根据企业具体情况选择和使用。把优化人力资源管理措施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第三层目标,有助于寻找加强管理工作的具体手段,使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上述三层目标相互联系,构成目标与手段的转化体系,其中人力资源状况的改进居于中间地位,既是实施人力资源管理措施的目的,又是提高企业经营效益的手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作用原理,如图1.1所示。
图1.1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途径示意图(二)管理措施
人力资源管理的落脚点是管理措施。寻找和设计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措施,必须从用人办事的需要出发,把握选人、用人、留人、育人等几个方面的要求。
首先是选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需要人来做,但不是什么人都能做和做好。一方面,不同的企业有不同的生产经营方式,同样的生产经营方式又有不同的分工协作环节,这都需要具有不同特点的劳动者来承担。另一方面,不同劳动者有不同的技能和需求,对于企业组织有不同的期望,只有适应这些特点才能做好工作。因此,用人办事首先要选好人。人员甄选措施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
第二是用人。员工具有完成特定工作的能力,但未必能把能力真正发挥出来。这不仅取决于能否把员工能力用在合适之处,用人所长;而且取决于能否提供员工足够的工作动力,使员工认真负责、积极主动地做好工作。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必须设计合理的员工使用办法并加以实施,特别关注骨干人才的使用状况。人员任免考核办法是员工使用的重要措施。
第三是留人。能做好工作的员工是人才,人才保留是现代企业竞争的重要环节。由于人才的重要性和稀缺性,人才流动是常见情况。为了保留人才,就必须理解人才的需求,承认人才的价值,对人才的贡献给以合理的回报。人才测量、业绩考评、薪酬分配的工作,对于留人具有重要意义。
第四是育人。有用人才不能仅靠从外部吸引,还要有能力加以培养。能否造就高素质的员工队伍,是评价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为此需要从人力投资的角度认识企业员工的发展,设计员工发展的制度化途径,把员工发展纳入企业发展的通道,实现企业与员工的共同发展。
上述四个方面相互链接,构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线索。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要从这些方面出发,选择和优化相应的管理措施。
(三)管理职能
随着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不断发展,逐渐形成了特有的管理职能,产生了专门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部门。现代企业中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工作,大致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 方面。
一是企业用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人力资源是通过劳动力市场发挥作用的。研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必须结合劳动市场的运行规律,说明企业如何从市场上获得合适的人力资源,并通过管理措施改进人力资源状况,从而实现和提高企业经营效益。
二是人力规划。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是计划管理,需要制定管理工作的整体规划。通过人力资源规划,明确企业需要什么样的人力资源,如何取得这些资源,怎样采取措施进行资源配置等问题,作为开展人力资源管理各项具体工作的指导和依据。
三是职位分析。职位分析的作用,是为人力规划中的人事匹配工作提供基础。通过职务工作责任、权力、待遇、任职资格的明确界定,使企业目标能够稳定具体地分解落实到工作者身上,从而建立结构化分工协作体系,建立职业化行为规范。
四是人员甄选。工作职位需要人来担任。人员甄选是根据职位分析的结果,结合企业的人员需要和用人标准,吸引、甄选、录用合适的劳动者,建立企业的员工队伍。人员甄选的直接任务,是低成本高效率地识别和补充符合企业需要的员工。
五是培训开发。培训开发是对企业员工队伍的改进。员工培训的任务,是提高员工的知识、技能和素质,适应企业当前工作与持续发展的要求。员工开发的任务,是发现员工的潜能,促使员工不断提高自身价值。
六是绩效考评。绩效考评的意义,在于把企业目标与员工目标结合起来,提高员工的工作业绩。为此必须制定科学合理、具体可行的业绩指标,通过管理沟通和工作考评,不断引导和促进员工为更好地实现业绩目标而努力。
七是薪酬分配。薪酬分配是对于员工劳动报酬的计算和支付。如何合理地测算员工价值,并结合劳动市场、企业制度、员工预期的情况,给以员工相应的工作回报,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中心环节,具有很强的政策性和技巧性,需要加以系统设计和慎重处理。
八是职业发展。员工对于企业的期望,往往不仅是一时的劳动报酬,而且是长期工作职位和自身价值的不断增长,这是通过职业发展实现的。了解员工的职业发展需求,为员工的职业发展建立合理的工作阶梯,是吸引和保留人才、调动员工积极性的战略性措施。
上述工作职能环环相扣,相互支持,构成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工作范围,从人的角度促进企业经营效益的提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