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老师 发表于 2005-12-13 06:57:08

[充电讲义]管理人才“相面”学-观其貌,识其心-精品哦

观其貌,识其心
<P>管理者不能被人才的外表弄花了眼,而应由表及里,抓住他的实质,看准人才的庐山"真面目"。 </P>
<P>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往往是从服饰和仪表上得来的,因为穿着服饰往往可以表现一个人的身份和个性。毕竟,要对方了解你的内在美,需要长久的过程,只有仪表能一目了然。 </P>
<P>(1)平常喜欢穿着随意不修边幅的人,会使人产生不尊重别人的感觉。活泼、鲜艳、式样随意一些的服饰,使人感到富有生活情趣,不拘一格。 </P>
<P>(2)人们对于穿得整齐的人,总是较有依赖感的。 </P>
<P>(3)衣冠不整、蓬头垢面让人联想到失败者的形象。而完美无缺的修饰和宜人的体味,能使你在任何团体中的形象大大提高。 </P>
<P>(4)在服饰仪表方面,成功人士的衣着一般趋向保守和不逾越身份,并尽可能符合公司的要求。 </P>
<P>(5)职业人员的服装标准常常可以根据该公司经营的种类、产品或服务的性质、公司位置、公司历史与传统等等来确定。站在电梯或什么出口处,比较一下进进出出的人们的衣着形象,可以感知他的职业和地位。 </P>
<P>(6)对工作负责的人为了自己的工作,不会胡乱穿衣。穿质量过得去的衣服,才具有成功者的形象。 </P>
<P>(7)过分装饰打扮的人是没有自信心的表现。 </P>
<P>一个应试者衣冠楚楚自然会令管理者赏心悦目,但要记住:华丽的外表未必能说明应试者本事的大小。公司需要的是人而不是时装模特或电影明星。一个穿着随便的人也许会成为公司业务发展的栋梁之才。 </P>
<P>人靠衣裳马靠鞍,三分长相七分妆。服装的和谐美,在于与穿着者的年龄、性格、职业、肤色、地区、风俗习惯等相称。年幼者,活泼、好动,宜穿宽松便于活动的服装;年轻者,尚时髦、好风流,宜穿流行、艳丽色调和多装饰、能体现身材曲线的服装;中年人,宜穿典雅、温和的色调和协调大方的服装;老年人,稳重,宜穿淡雅朴素和谐的色彩和对称、庄重的服装。 </P>
<P>一般管理者还容易犯的另一种观貌识人的错误是过于注重文凭。当应试者亮出名牌大学的文凭时,有的管理者会因此被震慑住,而对于那些毕业于名不见经传的学校的人往往根本不加考虑。在这个问题上,管理者需要记住:作为雇主,你将要倚重的是他本人的才能,而不是他所毕业学校的名气。如果一个管理者很容易被应试者的文凭所迷惑的话,他往往会失去人才而得到一群庸人。 </P>
<P>在识人的实际过程中,有些管理者往往被人才的外表和漂亮的言辞所欺骗,委以重任,结果是"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因此,不以表取人,而以才用人是管理者必须掌握的识人原则,否则你自己也是庸人一个。 </P>
<P>为了避免仅以外表识才的错误,管理者要想较多较好较快地识别和发现潜人才,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P>
<P>1.听其言识其心志 </P>
<P>潜人才都是尚未得志,他们在公开场合说官话、假话的机会极少,他们的话,绝大多数是在自由场合下直抒胸臆的肺腑之言,是不带"颜色"的本质之言,因而就更能真实地反映和表达他们真实的思想感情。 </P>
<P>2.观其行看其追求 </P>
<P>一个人的行为,体现着一个人的追求。一个讲究吃喝打扮的人,所追求的是口舌之福和衣着之丽;一个善于请客送礼的人,所追求的是吃小亏占大便宜;一个干工作吊儿郎当,伺候管理者却十分周到殷勤的人,所追求的是个人私利,等等。任何一个人,一旦进入了自己希望进入的角色,就会为了保住角色而多多少少地带点"装扮相"。只有那些处在一般人中的人才,他们既无失去角色的担心,又不刻意寻觅表现自己的机会,所以,他们一切言行都比较质朴自然。管理者若能在一个人毫无装扮的情况下透视出他的"真迹",而且这种"真迹"又包含和表现出某种可贵之处,那么大胆启用这种人才,十有八九是可靠的。 <BR></P>



<P><BR>3.析其能辨其才华 </P>
<P>潜人才虽处于成长发展阶段,有的甚至处在成才的初始时期,但既是人才,就必然具有人才的先天素质。或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胆略,或有出污泥而不染的可贵品格,或有"三年不鸣,一鸣惊人"之举,或有"雏凤清于老凤声"的过人之处。总之,既是人才,就必然有不同于常人之处,否则就称不上人才。一位善识人才的"伯乐",正是要在"千里马"无处施展腿脚之时识别出它与一般马匹的不同,若是"千里马"已在驰骋腾跃之中显出英姿,何用"伯乐"识别。 </P>
<P>4.闻其誉察其品行 </P>
<P>善识人才者,应时刻保持清醒头脑,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不受"语浪言潮"所左右。对于已成名的显人才,不跟在吹捧赞扬声的后面唱赞歌,而应多听一听反对意见;对于未成名的潜人才所受到的赞誉,则应留心在意。这是因为,人们大多有"马太效应"心理,人云亦云者居多,大家说好,说好的人越发多起来,大家说孬,说孬的人也会随波逐流。当人才处在潜伏阶段,"马太效应"对他毫不相干。再者,人们对他吹捧没有好处可得。所以,人们对潜人才的称赞是发自内心的,是心口一致的。用人者如果听到大家对一位普通人进行赞扬时,一定要引起注意。 <BR></P>



<P>要的就是头脑灵活的人 </P>
<P>有些管理者求贤若渴,把学者、名人当作专家聘来,后来却大失所望。在选聘人才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考察他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现代企业缺少的不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老黄牛",而是头脑灵活、行动敏捷的"千里马"。 </P>
<P>日本索尼公司准备从新招的三名员工中选出一位做市场策划,于是,对他们例行上岗前的"魔鬼训练",予以考核。 </P>
<P>公司将他们从东京送往广岛,让他们在那里生活一天,按最低标准给他们每一天的生活费用2000日元,最后看他们谁剩钱多。 </P>
<P>剩是不可能的,一罐乌龙茶的价格是300日元,一听可乐的价格是200日元,最便宜的旅馆一夜就需要2000日元……也就是说,他们手里的钱仅仅够在旅馆里住一夜,要么就别睡觉,要么就别吃饭,除非他们在天黑之前让这些钱生出更多的钱。而且他们必须单独生存,不能联手合作,更不能给人打工。 </P>
<P>第一个先生非常聪明,他用500日元买了一副墨镜,用剩下的钱买了一把二手吉他,来到广岛最繁华的地段--新干线售票大厅外的广场上,扮起了"盲人卖艺",半天下来,他的大琴盒里已经是满满的钞票了。 </P>
<P>第二个先生也非常聪明,他花500日元做了一个大箱子放在最繁华的广场上,箱子上写着:"将核武器赶出地球--纪念广岛灾难50周年暨为加快广岛建设大募捐"。然后,他用剩下的钱雇了两个中学生做现场宣传表演,还不到中午他的大募捐箱就满了。 </P>
<P>第三个先生真是没头脑的家伙,或许他太累了,他做的第一件事是找了个小餐馆,一杯清酒、一份生鱼、一碗米饭,好好地吃了一顿,一下子就消费了1500日元。然后钻进一辆被废弃的丰田汽车里美美地睡了一觉…… </P>
<P>第一个和第二个先生的"生意"都异常红火,一天下来,他们对自己的聪明和不菲的收入暗自窃喜。谁知傍晚时分,厄运降临到他们头上,一个佩戴胸卡和袖标、腰带手枪的城市稽查人员出现在广场上。稽查人员摘掉了"盲人"的眼镜,摔碎了"盲人"的吉他,撕破了募捐人的箱子并赶走了他雇的学生,没收了他们的"财产",收缴了他们的身份证,还扬言要以诈骗罪起诉他们…… </P>
<P>当第一位先生和第二位先生想方设法借了点路费、狼狈不堪地返回索尼公司时,已经比规定时间晚了一天,更让他们脸红的是,那个稽查人员已在公司恭候! </P>
<P>原来,他就是那个在饭馆里吃饭、在汽车里睡觉的第三个先生,他的投资是用250日元做了一个袖标、一枚胸卡,花250元从一个拾垃圾老人那买了一把旧玩具手枪和一脸化装的胡子。当然,还有就是花1500日元吃了顿饭。 </P>
<P>这时,索尼公司国际市场营销部总课长走出来,一本正经地对站在那里怔怔发呆的"盲人"和"募捐人"说:"企业要生存发展,要获取丰厚的利润,仅仅会吃市场是不行的,最重要的是懂得怎样吃掉市场的人。" </P>
<P>索尼多次警示人才:在充满竞争的社会,你必须有能力战胜别人,否则就会被别人"吃掉"。 </P>
<P>上述案例中三位先生解决问题的具体途径是不应肯定的,但是他们遇到困难,勤于动脑去解决问题的特质是可取的。生活中缺少的不是人才,缺少的只是发现人才的慧眼。管理者要独具慧眼,善于由显见隐,从貌似平常的事物中发现人才的不凡特质;学会由小见大,从一些细小的事情里,透视出人才的重要特质。 </P>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充电讲义]管理人才“相面”学-观其貌,识其心-精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