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关系网注意两点
<P>现代职场竞争力 <BR></P><P><BR>因此可以说,现代职场竞争力的重要砝码就是看你是不是有"关系网",竞争的就是你的关系资源。既然拥有"关系网"已经成为经理人必备的职业竞争力之一。那么,拓展"关系网"也就必然成为经理人的必修课。不停地构筑"关系网"才能让你的路越走越宽,也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关系网的功用: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即在你获得利益的同时也给他人带来收获。 </P>
<P>关系网存在的形式可以有正式和非正式,可有形与无形,可大也可小。通常情况下,正式关系网常常是指在民政部、工商部门注册的民间组织和社团法人,比如欧美同学会、中国企业家联合会等等。在这种关系网中有专职人士服务,定期举行活动,会员还要交一定的会费。非正式关系网通常是指由几个朋友组成,有时间一起交流,没有任何形式上的规定,也不需要注册。 </P>
<P>有形关系网指的是,大家经常聚在一起,见面沟通;无形关系网指的是人们在网上构建的关系网,比如以全方位的人际关系网络为口号的"圈网中国"就是一个大的关系网社区。这种方式简单、快捷,更适合现代人快节奏的工作。关系网大者如传媒人俱乐部有2000多名会员;小者可能也就十几个朋友。 </P>
<P>大部分正式的关系网都规定了进入此关系网所必须的条件。例如,上海的IT经理人俱乐部就规定,凡是进入此俱乐部的人必须同时符合三方面的要求:一是身在大型企业,最好是外企、合资企业或有较完善的IT部门的国有企业;二是这家企业要有完善的IT部门;三必须是IT部门的负责人。以"一个沙龙一个关系网一个时代"为口号的传媒人俱乐部对会员的要求是在媒体工作3年以上的总监级别人士。传媒人俱乐部首席执行官郭峰讲:会员的资质很重要,不是交会费就能接受你。因为他们要做最专业、最有影响力的传媒沙龙机构。 </P>
<P>关系网是形形色色、各种各样的,但不管是什么样的关系网,都会把特定的人聚在一起,完成其所安排的使命。例如,IT经理人俱乐部以"孕育中国本土的CIO"为使命;传媒人俱乐部则聚焦"探讨传媒运营、管理、市场运作,培养业界精英"。即使是最简单的关系网也能完成交流和学习的使命。 </P>
<P>要进入有条件要求的关系网,只要是符合条件就差不多了。比如要想加入传媒人俱乐部,你就很有可能从他们的网站上下载登记表,添上他们要求的一些项目,经过他们审核通过之后,你就可以成为传媒人俱乐部的一员。很显然,成为其成员后不但享有相应的权力,而且还必须履行一定的义务和职责,要不然也会被"开除"的。 </P>
<P>对于那些非正式的"关系网",进入的方法就是非常多的。比如,通过熟人介绍是最容易的方法看看。中国金融网上的两个典型例子。 </P>
<P>大学毕业后的李磊进入了一家公司做物流,这是公司新设的部门,只有一年的时间,他就做到了物流主管。但他走得越深,越发现不懂的问题很多,而且很多问题内部也没人能给出答案,外面认识的同行也有限,想问都不知道找谁。一次,李磊在网上偶然进入了中国物流论坛。他像是发现了新大陆一样的兴奋,原来这里有众多物流精英,李磊很快注册成了会员,有时间就泡在上面,结识了许多天南海北的同行,很多问题都能在这里找到合适的答案或者是得到非常好的建议。 </P>
<P>在此有必要提示一句,时间紧并且不具备一定关系资源的时候,去网上找关系网是个很好的捷径。现在,随着网络的不断发展,各种专业论坛也非常多,而且加入也比较容易。这些地方就是一个个虚拟的关系网,是同行发表见解的地方,更重要的是这里潜藏着许多业界精英,利用好了,定会获益匪浅。 </P>
<P>许云从2001年开始在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做人力资源工作,在2002年那段时间里参加了一个关于绩效管理方面的培训。许云发现,课堂上学的理论、方法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用处不大,有问题不如请教已经实施过绩效管理的同学呢。于是许云把组织者做的参训人员通信录要来,他准备随时与大家好好交流有关问题。 </P>
<P>当许云回到单位的时候,他把一个在课堂上没弄清楚的问题写成邮件群发给了大家,没想到反馈非常好,HR在回信中这样写道:"我组织HR部门的同事对该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我们的回答是……"许云顿时感觉一定要坚持这种交流,而且参与的人越多越好。于是到最后,一旦他有机会参加培训或其他活动就把通信录要来,输入到自己的通讯簿里,有问题就发给大家进行讨论。当别人有问题的时候,也会通过他发给大家。就这样一个关系网慢慢形成起来。很多HR都说找到了这个组织。为了提升关系网的凝聚力,大家还特地为它取了个名字:HRBAR。 </P>
<P>现在HRBAR的核心成员差不多有100多名,再加上普通成员就有1000多。许云说,HRBAR会定期举办培训,交流、分享是他们的目的。而许云自己通过这个关系网解决的问题数都数不过来。 </P>
<P>不过要注意的是,创建关系网并非像有些人想象的那样困难,关键的是看你是否有强烈的通过关系网结识朋友、共享信息、分享经验的愿望,愿不愿意多付出一些。虽然创建关系网相对要付出多一些,但正像HRBAR的口号所说的"付出越多得到越多"。许云在创建HRBAR时是人力资源经理,现在已经成长为人力资源总监。虽然许云职业的发展并非是由于办了HRBAR,但又谁敢说关系网不起任何作用呢。 </P>
<P>用邓辰先生的前程无忧《人力资本》月刊7月号推荐的例子来说明这一论点。 </P>
<P>张华是某财经媒体的主编,已经工作很多年了,自然拥有了财经记者圈,而且在圈里的知名度也非常高,在一些人的印象中,张华是一个主意多的热心人。于是,他经常被电视台相关节目请去做节目策划。时间长了,在节目策划圈也有了一定的名气,成了电视策划圈的成员。但张华认为仅仅有这两个关系网显然是不够的,作为一名主编,还要有一个领域对工作有一定帮助,那就是出版社了。张华和出版界并不是很熟悉,他便分析了自己的优势:熟悉财经领域,能出相关选题;拥有媒体资源,能为图书做市场推广。于是,张华通过朋友介绍、采访,主动结识了出版界知名人士,并利用自己的优势与他们合作:参与策划图书选题,通过各种途径为图书做推广,还时常写个书评、推荐短文等等。渐渐圐,找他合作的出版社越来越多,张华认识的出版圈朋友显然也是越来越多。而现在,书商有经管类的书要出版,少不了找张华出点子。 <BR></P>
<P>拓展关系网注意两点 </P>
<P>在拓展关系网时要注意如下两点: </P>
<P>1.是积极参加活动 </P>
<P>关系网存在的价值就是便于大家沟通与交流,因此关系网或多或少都会组织一些活动,作为交流的平台。假如你总是不参加关系网的活动,很显然表示你对关系网的不重视,如此关系网也会渐渐不能容纳你。而积极参加关系网活动,不仅能让大家认识你,而且还能让大家最新地了解你。当你的见解和知识得到大家称赞的时候,你的名字会被更多人牢记。 </P>
<P>2.是要为关系网服务 </P>
<P>每个关系网都需要一些人组织并尽一些义务。否则关系网就名存实亡,不是很正式的关系网也是一样的。为关系网服务,比如承担组织活动的任务等等,你的名字才会被人们记住。我们并非提倡带着功利的目的进入关系网,而且,哪一个关系网也都不欢迎这样功利的人。但水到渠成的时候,关系网的功能也就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了。 </P>
<P>关系也就是资源,在竞争激烈的今天,你掌握的资源越多意味着你越能够完成许多艰难的任务,显然老板是喜欢能完成一些艰巨任务的职工的。但无论什么事总有正反两方面,虽然关系网是为了工作而建,但资源其实就是属于你的。当你用过多时间和精力去维护的时候,很有可能就耽误了你的工作。总之,关系网对工作是有益的,但平衡不好重心,如果上司或老板看你是一个主次、内外、公私不分的人,这时候,关系网也会像绞索一样在不知不觉中就套紧脖子了。 </P>
<P>2004年的某个人力资源论坛会上,默洛尼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丁铭作出的演讲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很快,北京、上海等地人力资源方面的论坛也都纷纷找到他,甚至没请到他的论坛也把他的名字作为穴头列出。而在几年前,身为默洛尼卫生洁具(中国)有限公司人力资源总监的丁铭并不被这么多人知道并认可,他就像是藏在深巷中的好酒。究其原因,一是由于公司位于无锡,地理位置有限制;另外,虽然默洛尼公司是外企,在卫浴、建材方面也是世界相当有名的,但由于欧洲企业的宣传原因,人人都了解美标却很少有人听说过默洛尼。 </P>
<P>一些落地外企自发组织了HR关系网,定期还举办一些活动,丁铭不仅积极地参加,而且还担当协调人。每年他都会搞几次主题研讨,还借机参加上海、苏州、南京的同业沙龙,针对无锡圈里关注的问题请周边区域的专业人士去无锡,研讨之余,搞点畅游太湖、烧烤野餐之类的联谊,无锡的HR关系网被他搞得有声有色。他还很愿意和大家分享经验,总是积极给专业报纸、杂志投稿。务实、简练的文章很快得到了读者的欢迎,于是后来很多的人都知道了丁铭。既然能写这么好的文章,是不是能把写的东西讲给大家听呢?在论坛上演讲后,他的名字再次印在了业内人士的脑海。最后他成了众多论坛邀请的对象,从南京到上海,再转到北京,慢慢地丁铭的关系网越来越大起来。 </P>
<P>"关系网对我知名度的提升的确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我感觉还是要有自己的东西,在不知不觉中,提升自己的影响力。"丁铭提醒我们,"如果你只想利用关系网,更多地把注意力放在利用关系网上而忽略了学习和研究,开始可能会有人称赞你,可是时间一长就会把你忘记。" </P>
<P>合理定位,正确利用关系网 </P>
<P>引用2004年前程无忧《人力资本》7月刊所刊登的一则真实的案例。 </P>
<P><BR>离开索尼后的马思宇创立了竹马文化管理咨询公司,如果定位在职业心理咨询培训上的话,那么这个定位是来自于马思宇两个关系网经验的总结。 </P>
<P>在没离职之际,马思宇有个HR经理圈,有近10年日企工作经验的他利用业余时间做培训。离职以后,朋友有需求也会找到他。这令他发现员工职业方面的培训需求很多,而效果好的却不多。 </P>
<P>他对心理学非常爱好,在考心理咨询证书的学习过程中最终进了心理咨询圈。在进一步接触过程中,他了解到:人们在职场上出现问题的病根常常在心理上。 </P>
<P>结合上述两个关系网得到的信息,马思宇这样认为,职业心理咨询在目前情况下还是个缺口,而有过企业工作背景,学过心理学的他,正好适合做。定位明确,他还研发了一些相关的课程。时间过了不久,一家大型保险公司的需求证实了马思宇的判断。公司希望给保险人员做沟通能力培训,当他和公司负责人沟通时发现:保险人员并不缺乏沟通技巧,而是缺乏成功感,这源于巨大的工作压力。所以应该给保险人员做如何调试心理压力的培训。不管这所公司和多家培训机构怎样接触的,但最后还是把这批生意给了马思宇。 </P>
<P>"我的定位就是在与不同关系网交流中受到启发而做出的,否则我还在迷茫,凭我自己开的小公司怎么和其他成规模、有名气的公司竞争呢。定位后,也是关系网里的人最先知道的,其实他们就是我的推广人,几乎我接的培训都是圈里人所介绍的。"马思宇非常感谢他的关系网。 </P>
<P>一个朋友这样说道:关系网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呀!几乎每个人都在编织着那张看不见的关系网,而处在网中央,有的人清醒,有的人迷茫,有的人功利,有的人无知……形形色色!本文只是解说了关系网很少的内涵,更多的是需要关系网中的人自己去品。但不管怎样,没有关系网经理人肯定是寸步难行的!大部分的人只知道比尔·盖茨,他今天真正成为世界首富的原因,是因为他掌握了世界的大趋势,还有他在电脑上的智慧和执著。其实比尔·盖茨之所以成功,除这些原因之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关键就是比尔·盖茨的关系资源非常地丰富。在比尔·盖茨创立微软公司的时候,他只是一个不知名的小卒,但是在他20岁的时候,签到了一份大订单。 </P>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