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老师 发表于 2024-3-10 16:43:08

【企业法务管理师】5个步骤,掌握好合同设计的分寸

【企业法务管理师】
5个步骤,掌握好合同设计的分寸


许多法律人员在起草合同时,会纠结一个问题,就是这份合同到底该写多长、写多厚?需包括哪些条款?可以舍弃哪些条款?即便有大量合同模本在手,也会纠结于该选择哪个模本,或者面对模本中的范例条款,该怎样决定修改或取舍。


这个问题,不仅是刚参加工作的年轻法律人会遇到,资深的法律人士在接触陌生领域的项目时,也会有疑问;不仅在起草合同时会遇到,在审核合同时,也会发生,就像“这条审查意见,我‘提’还是‘不提’?”其实,这个问题就是如何把握合同设计的分寸。


把握好合同设计的分寸,固然与对业务的了解、法律工作经验有关,但也有一些简单易行的方法,就像以下5个步骤,可以帮助你更好的掌握“分寸感”。






第1步:弄清客户对合同的真正需求




对一份合同的需求,对律师而言,来自于客户;对法务而言,来自于业务团队;对业务团队而言,则来自于自己和交易对手的需求。


不少法律朋友,在收到一份关于合同的需求时,首先就是去查相关的法规,或者到处找合同的模本,忙活一通,起草出的合同文本却并不“合用”。业务团队要么反馈,“用的着这么麻烦吗?”、或者“你尽写了些不重要的东西,重要的内容没包括。”这就与法律人员没有弄清客户对合同的真正需求有关。


客户对合同的需求,不就是要一份合同来签吗,怎么还有“真正的需求”?当然有了,尤其是在公司法务的工作场景中,对合同的“真实需求”可谓五花八门。


以“倒签”合同(“倒签”合同,就是事情已经做完了,但因为种种原因,双方当时没有签合同,后续要补签合同的情况)为例——虽然我们一直提倡避免倒签合同,但实务中仍会遇到。这几乎是最简单的起草合同的需求,但即便如此简单,我们至少可以细分出4种不同的场景,设计不同的合同:


【场景1】:双方的权利义务已经全部履行完毕,没有任何未尽的义务或纠纷,合同“倒签”,主要为了满足公司内控、财务审计要求等。起草这份 “倒签”的合同文本时,可以根据内控、审计的需求,重点体现交易双方信息、交易价格、交易过程和必要的法律条款(如适用法律和争议管辖条款),而不必采用过于复杂的合同文本。


【场景2】:同样是这份权利义务已经履行完毕、没有任何未尽义务或纠纷的合同,如果己方和客户未来还会继续合作、甚至有更大规模的交易发生。在起草这个合同时,就需要为未来的交易做好准备,而不是像“场景1”一样,用一个最简单的文本粗线条处理。因为双方在进行接下来的交易时,很可能会“顺手”沿用有第一次交易时的合同文本,而第一次交易的合同文本,显然无法覆盖双方更为复杂的交易。


【场景3】:双方的主要权利义务基本履行完毕,只有后续的维保义务没有履行,而维保责任要持续至主要交易完成后2年有效。这种情况,可以考虑将主体合同和维保协议区别对待,即主体合同采用较简单的文本,维保协议作为主合同的附件,或者,就未完成的维保事项另行签订协议或制作其他书面文件,比如独立的质保书、质保函等。当然,如果2年的维保期内,承担维保义务一方的责任十分简单、清晰,则可以在主合同中设计维保义务条款,来保障履行,这时需同时关注主合同中关于违约、争议解决以及性能指标、验收等条款的约定,以便各相关因素与未来履行维保义务时相匹配。


【场景4】:双方的权利义务没有完全履行完毕,或有潜在纠纷的可能。这时则不能采用一份简单的合同文本,而是要像为一个完整交易设计合同文本一样,全面考虑问题,甚至对潜在纠纷或已发生的问题,做出布局。


弄清楚客户对合同的真正需求,总结为一句话,就是问清楚签这个合同到底是做什么用的。这个最大的前提明确了,我们接下来再做进一步取舍。






第2步:厘清交易要点




厘清交易要点,是起草、审查任何一份合同都要进行的工作。合同是为保障交易的履行而服务的。厘清交易要点,最易行的一个方法就是推演整个交易过程,这也是起草和审查合同时关键的一环。法律人员之所以感到合同写不清楚,或是抓不住重点,很大程度上是对交易过程和关注焦点不够了解。所以,当我们面对一个不够熟悉的业务领域时,有时会感到力不从心。


解决这一问题,有3个方法可以参考:


【方法1】:参考已经签署过类似交易的合同,或者从你手中的合同模本里寻找线索。虽然过往的交易,跟现在的交易不一定完全相同,手里的合同模本也不是“拿来主义”直接就可以用的,但是其中条款展现的交易过程要点,却足够使你大概了解类似交易的全貌。


【方法2】:向业务团队了解他们对整个交易的构想、预期,以及合同相对方的状态,他们从业务实际出发的经验,将有助你推演交易过程。不过,有时会碰到一个尴尬的问题,就是这是一项全新的业务,业务团队也是初次接触,他们不但没有任何经验可以提供给给你,反而期望你全盘指导他们从第一步开始运作。即便如此,这也会是一项非常有用的信息,这时对合同的设计可以采取较为保守的原则,甚至拆解为几个不同的合约文件,分阶段推进。


【方法3】:向有经验的人请教,或者,从网络等公开渠道搜集资料。不建议首先使用这个方法, 因为个案的细节差异比较大,最好自己先吃透案子的需求和特点(比如先经过“方法1”和“方法2”的调研),再以公开资料为补充较好。这样向有经验的人请教或检索资料时,会有更针对性。






第3步:核对己方的关注要点




经过前两个步骤的调研后,一份合同的主体框架基本可以形成,这时,有必要与业务团队再次核对己方的关注要点。


己方的关注要点,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对方的薄弱环节,己方希望对方能保证实现的内容。如果对方无法实现这些内容,对方将承担违约责任;另一类,是己方的薄弱环节,即己方可能无法满足对方要求的地方。对于第二类内容,又可以分为“对方已经意识到的事情”和“对方可能尚未意识到的事情”,区别对待这两种情形,在条款中做出有针对性的不同安排。
核对己方的关注要点,再一次凸显了在设计合同时与业务团队沟通的重要性。双方各自的薄弱环节在哪里,通常是在与业务团队、甚至与合同向对方的互动中逐步发现的,这是一个“了解——发现——修正——确认”的过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当然,随着法律人员对交易规则和业务团队的熟悉,这一沟通过程的效率会越来越高。






第4步:检查合同内容的合规性和完整性




在前3步的工作完成后,你手中的合同会变得“丰满”起来。除了向合同双方展示清楚了交易要点,也对双方最关心的问题做出了安排,这些都是消除双方认知分歧、保障合同顺利履行的实质要素。


接下来,法律人员需要单纯从法律角度检查合同内容的合规性和完整性。合规性方面,可重点检查合同中是否有违反强制性法律规范,或需要对合规遵从义务予以特别说明的地方;完整性方面,则需要核对签约主体信息、违约责任条款、解约条款、适用法律和争议解决条款,以及一些合同常见的格式条款,如关于转让、保密义务、合同完整性条款的规定等。核对的内容,既包括措辞、条款、格式和标点符号,也包括金额、时间、名称、数字等关键内容。


这个环节完全依赖于法律人员的专业知识,业务团队基本不会参与意见。法律人员要保证自己在这一环节工作的准确性,合同中许多不必要的错误或失误,往往发生于此。






第5步:考虑时间成本




时间成本看上去好像与一份合同的设计没有太大关系,实则不然。比如,起草一份工程合同,留给法律人员的时间,可能是两小时,也可能是两个月。这样巨大的时间差异,必然导致法律人员掌握的信息量和用于整合信息的时间有大不同。所以,法律人员在设计合同时,一定要了解交付合同的时间窗口,根据时间窗口期和“第1步”中的“真正需求”,来权衡一份合同的“价值目标”的优先级。


合同的“价值目标”有哪些?比如,签一份合同,目的是让客户尽快确定把项目授予我们,就像中标函;再比如,提供一份合同文本,是为了让客户了解未来交易的环节和过程,签约时,双方可能会对合同进行细致的修改;又比如,合同文本是为了将双方最有分歧的几件事情明确下来等等,这些就是合同不同的“价值目标”。


如果起草合同的时间有限,法律人员就需要区分这些价值目标的优先级,在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篇幅内,保证优先满足级别高的价值目标。同时,对于未尽的事宜,则要留有未来进一步沟通的余地,比如,某些重要事项,声明需另行协商;或者,对某些合同设计为阶段性文件,后续事宜将通过其他协议来安排等。


时间压力,不仅影响合同文本的详细程度,也影响合同洽商、签约的进程。一份“厚实”、“详尽”的合同或合同审查意见,固然是一份更为完善的合同履行方案,但也必然会增加双方的分歧点和谈判成本,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一份只求“完善”的合同,并不一定令人满意。在时间窗口期和合同价值目标之间尽量达成一种令人满意的平衡,是值得每位法律人员都妥善考虑的问题。


古人形容美女体态姣好,称“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合同虽不像这美女的身材,靠长短论高低,但能言之有物、落地生根、有效实用、恰到好处的合同,必然更令你的“客户”喜欢。这就是合同设计的分寸感。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企业法务管理师】5个步骤,掌握好合同设计的分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