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职业口才》培训教材
2021《职业口才》培训教材现代信息社会,从求职就业到从事相关职业间的协作、交流必然带来人与人之间的频繁交往。此交往中,不仅需要诚实的人格,热情的态度,而且需要深广的知识,娴熟的技能,但高超而得体的口头表达能力也是比不可少的,特别是那些注重和依赖口才表达的职业,如推销、导游、主持人等。 第一节求职口才 求职,就是找工作,就是在就业市场上寻找自己理想的工作单位和工作岗位。求职不仅需要具备较强的个人竞争实力,也需要有特殊的口才应对策略和技巧。而求职口才就是求职者在应聘即面试过程中进行言语表达时所表现出的才能。求职在现代社会生活中越来越普遍,也越来越重要。一个人如果在求职中不善于去表现和推销自己,即使满腹经纶,也将会失去很多就业机会。从某一角度而言,求职成败与口才能力有较大关系。可以说,求职口才既是一个人各种能力的外在标志,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因此,强化求职口才训练已成为求职者的迫切所需。求职口才和其他口才不一样,它具备自己的特点:一是目的性。在应聘面试时,求职者所做的自我介绍、问题回答、询问等都是为应聘服务的,目的就是通过自己坦诚、简洁的语言,让对方了解自己,显示自己的实力和价值,获得理想职位。二是自荐性。求职的实质就是把自己推销出去,能找到一个理想的职位。在求职场上,除了必须具备较高的专业技术素质外,还必须能在应聘时正确地评估自己,有针对性地突出自己,恰如其分地推荐自己。如在求职中过分谦虚,反而会被他人怀疑自身的能力,或被认为缺乏自信心。三是艺术性。求职现场是一个看不见的硝烟战场,要想胜出绝非易事。有时需斗智斗勇,运用求职语言艺术,随机应变,把话说得既准确得体又巧妙灵活。一、求职的准备机会永远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在求职中,要能心想事成,就得好好准备。一是要知己知彼,胸中有数。要想在求职尤其是面试时应对自如、万无一失,就需在求职前深入细致地做到知己知彼。所谓“知己”,就是客观地、实事求是地认识自己,全面地了解自己的的所长所短。如此方能不好高骛远,有主见,面对众多求职机会,能恰当地做到扬长避短,不会错失良机,从竞争激烈的人才市场上成为求职的胜利者。所谓“知彼”,就是要了解社会、行业和求职单位的客观情况和需求状况,同时还要尽可能地了解面试者的有关情况,如招聘单位的性质、背景、发展历史、企业形象、经济效益、产品状况、发展前景、招聘原则、设岗及人才缺失情况、当前突出的问题、人际关系状况、生活条件和经济待遇情况等。此外,还应尽可能地了解求职面试的规则、要求,面试考官的身份、性格,以及竞争对手的有关情况等。如果求职者对这些情况都能做到心里有数,就能多些把握和胜算。二是要调整心态,沉着自信。求职无非是把自己的素质和能力等方面的条件展示给用人单位去看、去挑选。其结果也无非是两种:成与不成。求职有望成功时,不要沾沾自喜,得意忘形;求职不成也不要气急败坏,懊恼沮丧。良好的心态在于要把求职当作人生的一次普通经历,坦然面对用人单位审视的目光,沉着自信接受用人单位的挑选,勇敢迎接命运挑战,如此方能“过五关,斩六将”,败不馁,胜不骄,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此外,还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念。时下,人才市场风云变幻,就业形势严峻,有些求职者,特别是一些大中专毕业生,对就业形势和自身求职设想都过于理想化,出现了一些不良心态而导致高不成低不就的状态,这都需要求职者面对现实自我调整心态。三是要准备资料,翔实得当。求职一般都要准备一份翔实的求职材料,如求职信、求职自荐材料、个人情况简介、毕业生推荐表等。求职材料要求客观准确、充分恰当、翔实可靠。一般包括个人简历、学历证明材料、身份证、成果及证明材料、爱好特长、社会活动阅历、通讯地址和联系电话、反映自己的愿望的求职信函等。所有求职材料都要有原件或复印件,以增加其真实信、可靠信。当然准备求职材料还要注意突出重点,突出自己的求职优势,如有针对性地突出自己技术特长、素质专长。求职信要写得以情感人,有人情味,不要直奔主题。态度诚恳,礼节周全,表达真诚,言传心声;而求职材料从内容到形式都要给人以美感,给求职单位良好的印象。四是要准备答题,有备无患。求职常常需要进行面试,用人单位要通过这一环节面对面地考察应聘者的素质、能力和各方面的条件以决定是否录用。因而面试答题至关重要,必须做好准备。当然,面试的提问五花八门,且因人而异,难有以不变应万变的答题模式。但面试一般有一大致范围,围绕此做些准备也能派上用场。比如有关个人的情况(对自我的评价、强项弱项、个人家庭情况、个人嗜好等等)、有关学校生活(对自己学校的评价、专业情况、学校实践活动等)、社会工作经历(工作单位情况、工作体会、如何对待工作中的挫折、对领导的看法等等)、有关职业方面(为何想选择这份职业、怎样看待跳槽、敬业精神的体现等等)、有关人际交往方面(交友原则、是否有合作精神、对新环境的心态等)、与求职相关的其他问题等。以上只是对求职时可能碰到的问题做大致设想,实际面试中还会遇到更多、更出乎意料的问题,求职者必须具有充分的心理准备,沉着自信回答各种问题。 二、求职口才应对技巧(一)面试礼仪求职首先要与用人单位的主管或代表见面,无论场合是否正规,都是对求职者的一种面试和直观考察。面试也应是一种重要的社交和公关场合,需要讲究必要的礼仪。1.面试言谈礼仪第一,做好自我介绍。求职口才的自我介绍要做到简短概括、详略得当、有条理和针对性。介绍的语气要自信但不失谦虚,语速适中,口齿清晰。第二,称呼对方要用尊称,应使用谦虚而有礼貌的表达方式和征询意见的话语方式。第三,利用适当时机与主持人攀谈,以营造良好谈话气氛。第四,回答问题要抓要点,切忌答非所问,牛头不对马嘴。2.面试举止礼仪第一,彬彬有礼,不得鲁莽。第二,举止动作,姿势优雅。不要过于随便,也不要过于拘谨,大方自然得体则可。第三,保持微笑,和善可亲。微笑是社交公关场合最通用的表情,更是面试求职最不可或缺的表情。从面试开始到结束,无论结果成或不成,求职者都应始终保持微笑。3.面试着装礼仪面试是一种正式场合,求职者的服饰穿戴关涉到自己给用人单位的第一印象,应认真对待。一般来说,求职者的穿着端庄和谐、大方得体就行,而忌奇装异服的怪异打扮,忌不修边幅邋遢,忌不顾细节露马脚。求职者的须发应梳理整齐干净,使人看上去健康精神。(二)应对技巧求职面试,既有口才的较量,又有智慧的较量。求职者需要掌握掌握一定应对技巧,方能处变不惊,从容应对。1.引人注目,亮出自己。求职面试的目的就是要对方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因此求职者就要想办法展示自己,亮出自己的优势和特点,以吸引招聘对方的目光。但在亮出自己时要注意:一是态度诚恳,给人心诚之感;二是表达要准,给人可靠之感;三是内容要实,给人诚实之感。2.选准角度,注意措辞。面试谈话多是即兴问答,求职者一定要慎重考虑,讲究措辞,得体作答,否则容易失口露怯。例如大学毕业生求职时会问:“你们单位要女生吗?”这种提问恰好给用人单位拒绝接受提供了一个顺水推舟的机会。你应先考虑一下,选择一个恰当的角度来问。如果你是个女生,可以问:“大学毕业女生到你们单位工作的多吗?”如果对方说“多”,正合你意,因为多就不在乎增加你一个。反之,如果说不多,你可以争取机会,因为既然不多,那增加一个岂不是更好?这样的提问优势总在自己一边。3.巧谈自己,多谈对方。求职面试免不了要谈自己的基本情况和所长所短,但交谈时不可一味谈自己,而应时时谈到对方,或者是站在对方的立场上来谈自己。谈自己关键在于一个“巧”,既要展示自己才华,又不要让对方觉得你在吹嘘;既要让对方觉得你是为了对方的利益来求职,又要适时提出自己的愿望和要求。比如说在招聘时对方会问:“你为何想到我公司来?”,一般人多半会从自己入题,要么诉说自己的愿望:“我是学这个专业的,到这里来才是专业对口。”要么诉说自己的经历:“我原来的单位不重视人才,在那很压抑。”要么诉说自己的困难:“我是本地人,在这儿上班离我家近,也方便我照顾家人。”面对类似回答,对方难免会想:只想到自己的利益和困难的人,会无私想到公司的利益和困难吗?而善于求职的人会说:“我觉得贵公司领导有方,公司发展前景很好,而且适合一切有才干有潜力的人发展。”如此从对方入题,听来让人舒服,既赞了对方,又肯定了自己。4.谈吐得体,不愠不火求职面试时交谈要把握一定的“度”,如说话的速度、声音的高度、感情的温度、以及表情手势姿态的风度等。讲话时速度不可太快也不可太慢,声音要不高不低,要体现热情但不要过于激动或冲动,动作态势和表情要优雅大方、彬彬有礼、举止有度,让人感到沉着自信,不愠不火。 单项技能训练:请根据以下招聘启事,以小组为单位分别作为招聘方、应聘方,模拟求职面试:我公司因业务发展需要,特招总经理助理一名,具体应聘要求如下:1.相貌端正,年龄在23-30岁之间,身高160厘米,形象气质好,男女不限。2.具有本科以上学历,有秘书资格证书,能够熟练地操作办公软件系统。3.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和组织应变能力,有两年以上的工作经验者优先考虑。符合上述条件的有意者请携带相关证件前来应聘。……第二节营销口才 营销口才是指营销人员在宣传推介和销售产品时所表达的语言技巧。西方企业家说:“没有推销,就没有企业”,可见,营销对企业的重要性。营销工作,是一门主要靠语言表达来促成交易的商务活动。对于营销人员来说,做成生意最需要的是好口才。所以,口才艺术是现代营销中最常用、最基础的技能。决战商海,就必须要拥有良好的营销口才。今天的市场飞速的扩张催化了消费者的理性,有序的发展加速了顾客的成熟,21世纪的顾客,已成为营销者最难说服的对手。而对营销所遇到的前所未有的挑战,最出色、最高明、最成功的人,当是拥有金口才的营销者。一、营销口才的要领营销,是营销人员运用语言技巧与顾客进行交流与沟通,目的就是要使顾客购买自己的产品。要想把话说得悦耳动听、滴水不漏,从而达到赢得顾客、扩大市场的目的,就必须要知道营销口才最重要的要领何在。1.真诚为本:推销产品的前提是真诚。与顾客的沟通不应是死板的公事公办,而应尽量人情味浓一点,先做朋友,再做生意,要把生意上的伙伴当成是自己最要好的朋友。一旦让客户成为了你的朋友,友谊为双方带来的是不言而喻的责任。朋友之间始终要互相关照,互相帮助,在商场建立的友谊也不例外。一些营销人员与某些客户交往甚密,他们的产品总是能在客户发布的广告中得到特别的推荐,在商店里摆在特别显眼的位置。这就是友谊的好处。要做朋友,首先就是要真诚。有时候,营销的结果往往不仅仅在于产品或服务质量如何优质,技术表现如何到位,还在于与顾客的交往,联系是否密切,让顾客感知是否亲切,与顾客是否建立起了超越公司或商务层面以外的真诚的私人友情。乔治.吉拉德是美国屈指可数的著名汽车推销商。他有多方面的绝招,到他那里购买汽车,顾客还没有走出店门之前,他的儿子就已经写好“感谢惠顾”的短笺了。顾客买了汽车后,每逢节日,他都要给顾客寄出各种不同大小、不同格式、不同颜色的贺卡,不断维持与顾客的联系。他说:真正出色的餐馆,在厨房开始就表现他们对顾客的关切和爱心;同样,顾客从我们这里买走一辆汽车,将会像刚走出一家很棒的餐馆一样,带着满意的心情离去。吉拉德就是依靠对顾客的完美服务和发自内心的真诚,成为全美营销量第一的汽车推销商。但是,就是这样一位有名的推销商,也曾有过失败的记录。一次,一位名人向他买车,吉位德向他推荐了一种新型车,眼看就要成交了,对方突然决定不买了。吉拉德百思不得其解。到了晚上11点,他忍不住给买主打了个电话。买主对他说:“今天下午你并没有用心在听我说话,我提到我儿子即将进大学就读,我还提到儿子的运动成绩与他将来的抱负,我以他为荣,而你没有任何反应。”可是吉拉德根本就不记得这些事了。对方说:“我看得出来你当时正在与另一名推销员讲笑话,这就是你失败的原因。”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对待顾客,每一个细节里都需要真诚的心。2.攻心为上:攻心为上是指充分掌握顾客的心理,以符合其心理特征的言语打动顾客的做法。顾客心理的不同,选择的商品也不同,对待营销者的态度也不同。了解顾客的不同要求,才能提供他真正需要的商品,掌握了顾客的不同心理,也就掌握了营销的主动权。因此,洞察顾客的心理,既是营销口才的前提,也是营销成功的保证。例如,有些顾客非常多疑,尽管营销人员满脸堆笑,工作热情,详细向他们介绍产品,可这类顾客仍旧会无动于衷。这往往会令没有经验的推销员感到疲惫而困惑。其实多疑的顾客之所以多疑,无外乎就是这几个原因:一是对营销员心存戒心。顾客或是以前曾因相信了“花言巧语”买了劣质货,或者以前面子较薄,一阵猛攻半推半就地做了交易,或以前曾因过分相信厂家宣传,或因图小惠而失大利,上当后戒心大起,再度交易十分谨慎。这类顾客由于此前曾遭受过较大的损失,而这一损失完全是由于他本人太过“好心”轻信的缘故而造成的,一次“重创”已足以使他改变对所有营销员的看法。二则有可能顾客已经深思熟虑好了,他们需要对产品从质量、型号、售后服务等方面完全落实后,才能下定决心。这类顾客之所以有这样的行为,一般是由于其经济状况所致。如果他要购买的这一商品占其收人的相当比例,那么只有达到“十全十美”,才能使他觉得“这笔钱花得值得!”他的经济条件使他无法相信人,他只看事实。面对这种多疑的顾客,营销人员就要在态度上给人以坦诚老实的感觉。说话要注意语气,切不可眉飞色舞唾沫横飞,让顾客产生一种华而不实的印象,进而对你所介绍的产品产生同一感觉。你可适当地表示对顾客意见的同意,甚至还可以主动承认产品有一些“小问题”,当然这都无伤大雅,绝对不会影响产品的使用,这样会使对方心情由阴转晴。比如,你可这样说:“是啊,虽然我们的产品属于一流,但其款式还有值得改进的地方。”而对于那些需要证据的顾客,你可以展示手头能找到的一切证据向其证明:你说的话绝不掺假。攻心之术,就在于打开顾客的心结,让他心甘情愿地购买产品。3.因人制宜营销人员的一项基本工作原则就是因人制宜,灵活应变,根据不同的推销对象采取不同推销对策。在营销工作中,每个营销人员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推销对象,由于他们在性格、年龄、职业等方面存在差别,营销人员如果采取固定不变的推销模式,无疑是一种失败。推销人员要懂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要有效激发顾客的购买欲望,就要对各类顾客事先研究,迅速判断出顾客属于何种类型,应该采取怎样的营销策略。(1)结合性格分析选择营销方式如对心直口快、心情浮躁的直性子的顾客,在交谈时,避免罗嗦地说明,要以简洁的词句说服。对小心求稳,沉着冷静,不慌不乱,专心倾听说明的沉着型顾客,推销员就要对商品有深刻的认识,并能合乎标准地答复各种角度的质疑。对那些疑念重重,经常拿不定主意的犹豫型的人,惟一的方法是在不损伤其自尊心的情况下帮助其做出决定。对果断麻利、充满自信的果断型的人你必须成为一个善良的对手,伺机将其注意力引入商品即可收到满意的效果。对彬彬有礼而善于发令,表面上好像和你很合作,对你很欢迎,但其圆滑玲珑的个性却往往令你攻守无招的社交型的顾客,应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要以亲切明朗的态度和气地相处,不要中了他的拖延之计,寻找机会成交,最好是速战速决。而对那些沉默寡言、态度冷淡、其内心所想令人难以揣测的排他型顾客,对他不要说过多不必要的话,尽可能附和他,一旦令他相信你,他就会听凭你安排他的一切。(2)结合年龄分析选择营销方式一般来说,少年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心很强,对新鲜事物怀有浓厚的兴趣,主要喜欢颜色鲜艳、造型别致有吸引力的商品,但往往不看重价格。时尚青年大部分是未婚青年,他们紧跟时尚,常常站在时代的前沿,特别喜欢购买比较时髦的产品。因此,在推销过程中,重点阐述产品的前沿性和时尚性,相信一定会成功。年轻夫妇的生活态度很乐观,想改变现有的状况,对于这种顾客,你应该表现出自己的热情、诚恳,在做商品说明时,可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同时,在交谈时,不妨谈一谈彼此的生活经验:未来、情感等问题,这种亲切的方式,十分有助于你推销的成功。中年顾客大多既拥有一个家庭,也有一份安定的职业,他们拥有自己主张、决定的能力,因此,只要商品确实符合他们的要求他们便会很快买下来。对这种顾客最好的办法是:表现出对他的家人关心的意思,而对他本人也表示肯定和尊重,同时说明商品与美好的生活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老年顾客共同的特点就是孤独,向老年顾客推销时,他们往往会跟家人和朋友一起商量来决定最后是否购买商品。在做购买决定时,他们比一般人要小心谨慎。你在进行商品说明时,你的言词必须清晰、确定,态度要诚恳、亲切,同时要表现出关心同情他(她)的孤独。商品说明结束后,必须记住,绝不可以施加压力,或者强迫推销,你不如花点时间与他交谈。总之,对这类顾客,必须具有相当的耐心。(3)结合职业分析选择营销方式顾客的职业常常会影响顾客的消费结构以及购买习惯。随着现代社会越来越复杂,人们的分工越来越细,职业对社会生活的影响越来越大,表现在商品选择意向上,职业特点直接影响人们对商品的喜欢与欣赏程度。白领员工们头脑精明,完全以当时的心情好坏来决定对商品的分析及选择,不喜欢承受外来压力,只要你能谦虚地进行商品说明,多半还是能成功的。蓝领员工不轻易地信任他人及浪费金钱,你只有让他了解了商品的真正好处后,才会产生购买动机。金融工作者会仔细思考而不会凭一时的冲动做事,会以握有权力者一样的态度,多方分析、选择商品,讨厌压力,如果一面展示充满自信的专家似的态度,一面展开保守一点的介绍,即能说动他们。教育工作者们由于工作的关系,善于说话,富有幽默感,思想专一,对他们可多表示敬意,仔细听他谈论自己的得意门生,最好激发他的自尊心,展开虽然积极但不失稍微谨慎的商品介绍。公务员们的戒备心很强,疑心较重,遇事经常要考虑很长时间,但不做决定,即使向他说明了商品的优点,他也不会随便购买,对他们开始时要带有敬意,用比较保守的介绍施加压力,然后慢慢地逼近,要多花时间及热情,要保持不断地与他交流拜访,才会成功。企业家心胸宽广、思想积极、逻辑性很强,通常当场就能决定购买与否,而且他对交易的实际情形也十分熟悉,对这种人不如盛赞他在事业上的成绩,激起他的自负心态,然后,再热情地为他介绍商品,就比较容易达成交易了。专家学者们心胸开阔,想法充满积极性,同时比较理智,很少一时冲动而购买东西,对这些人你必须热诚地介绍清楚商品的各项优点,除了积极且诚恳地介绍商品之外,也应该经常促使他们的自负心理发生作用。医务工作者对自己的职业有强烈的自负感,是具有保守气质的知识分子,要用热情的态度介绍商品,对他们的职业表示敬意,运用热情和诚恳进行推销,感情的交流有助于推销成交。总之,营销人员要从以上不同顾客的分类标准中,综合出你所面对的顾客的特性,然后再有针对性地进行营销,就一定增加成功的机率。二、营销口才艺术诱:诱就是诱发顾客的欲望,使他对你推销的产品产生兴趣。顾客之所以愿意购买你的产品,是因为他有足够的兴趣。兴趣是促成购买行为的原动力,而诱发顾客的购买兴趣,则是营销人员最重要的方法。如一位营销员到农村营销电饭锅,当他走进一家冒烟的农舍,看到女主人正在烧柴火煮饭,他一边帮忙一边感叹地说:“要是煮饭不用烧火那该多好啊。”主人笑了起来:“天底下哪有这样的好事,我们祖祖辈辈都是这么煮饭的。”这时,营销员顺势说:“有啊,我这里这口锅就可以不用烧火,而且煮的饭一样好吃,您还不用看火,多方便。”并亲自给她煮了一次饭。这一下子激起了主妇的兴趣,就毫不犹豫地买下来了,还向其他的农妇推荐此产品。当然,“诱”发顾客的兴趣,方法也要巧妙。比如向家庭主妇推销洗衣机,要是直说:“我能向你推销洗衣机吗?”肯定是没有用的,换一种说法,如:“我有一种轻松做家务的方法,你想听听吗?”效果就好得多。所谓诱,就要巧,而不是硬塞。激:“激”字有激励、刺激之意。当用户产生了购买欲望,但又犹豫不决的时候,适当运用激的技巧,激发对方的好胜心理,促使其迅速做出决定。例如:一位小姐看中了某商店的一双新式皮鞋,她站在柜台前反反复复地看着,问一些无关紧要的问题。很明显她很喜欢这双新式皮鞋,但又因它价格太贵而犹豫不决。该商店的售货员看到她犹豫的心,于是上前问道:“如果这双鞋子的价格不能令你满意的话,您是否愿意再看看别的?”结果这个小姐很坚定地买下了这双皮鞋。售货员问话很简单,但其中却藏有奥妙,它大大激发了小姐的好胜心,因此成功卖出了这双皮鞋。使用激将法的效果如何,全在于心理刺激的“度”掌握得怎么样。有的稍许加热即可,有的则要火上浇油;有的只要点到即止,有的却要穷追猛打;有的可以藏而不露,有的则要锋芒毕露。这就需要营销人员看透对方心态,对症下药。再有就是运用这种方法时要特别注意,目的是激发而不是伤害,不能说“买不起就别看了,看些次品吧。”更不能以次充好,刺激别人买下之后,却只能连呼上当,这样的生意就最好不做,因为会坏了自己的信誉,与顾客结下仇怨。比:俗话说:“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在营销产品时,带上合适的同类产品进行对比,让客户在对比中产生差别的感觉,这样就会增加你的说服力。如一位想要购买电冰箱的顾客,看了一家国产的电冰箱觉得不满意,想要购买进口的日本东芝版电冰箱。这家电冰箱的营销员非常有礼貌地问他是觉得哪儿不满意,顾客见他态度诚恳,就告诉他,是觉得他们生产的冰箱的散热管子都暴露在外面,影响美观。营销员于是告诉他,冰箱的散热管暴露在空气,散热的速度可提高一倍,由于散热散得快,所以冰箱内部制冷的速度快,能够达到提高效率、节约用电的目的,耗电量仅是同等容积的密封式冰箱的三分之一。这么一比较,顾客终于动了心,至于那点外观上的不美,也不计较了。演:所谓演就是亲自做给你看。例如一位推销员走进客户的办公室,向主人打过招呼后,指着一块粘满污垢的玻璃,有礼貌地说:“请允许我用我带来的清洁剂擦一下。”结果,由于不用水就毫不费力地把玻璃擦得干干净净,从而引起了别人的注意,生意就很快做成了。亲自演试产品的功能,是被广泛运用的一种销售方法,如销售玩具,可以亲自演试这些玩具的功能;推销炊具,就亲自烧一次菜给大家看看。不过这种方法只限于能当场展示效果的产品。对于需要长期使用才能显出其功效的产品自然无法奏效。而且要特别注意的是,演示不能弄虚作假。求:所谓求就是请别人帮助的意思,在心理上叫做示弱诉求。在营销中可以适当地将自己的困难或困境摆出来,利用别人的同情心理,成功推销产品。例如一工厂的推销员找到一个老客户说:“工厂最近资金周转困难,如果不是这样,我们也不会降价出售。这些产品你们确实用得着,就作为一种支持吧。”这种示弱请求往往也会见效,尤其是一些老客户。粘:即“死缠烂打”的意思。当用户明确表示拒绝的时候,千万不要轻意放弃。西方有句话是这样说的:“拒绝是接受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日本一位电器推销员,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实:“凡是想购买东西的顾客,往往一开口时会说“不”,而无购买之心的人,却开口会说“是”。于是,这位推销员决定做一次试验,把以前认为没有希望购买的客户名单拿出来,然后逐一拜访,热情向他们介绍公司的商品,结果令人吃惊,销量比预期的增加了两倍。所以在营销时不要为一时的拒绝所迷惑。 单项技能训练:1.到商场里观察营业员怎样推销产品,并指出其得与失。2.到商场去购买一样东西,与营业员讨价还价,分析其过程中语言表达上的优缺点。3.选择任何一件物品,向同学们推销,并总结经验。4.指出下例营销案例失败的原因何在:营销员:看看我们的新型车吧。顾客:哇,真漂亮!营销员:才8000美元。顾客:我能买到一辆黑色的吗?营销员:当然,黑的、黄的、红的、紫的都有。顾客:好嘛!我现在带着现金,黑色的你有货吗?我能不能今晚就开回家去?营销员:当然,那边就有一辆。下周我们还有四辆黑色的车要到货。顾客:真的?也许我还是等一等,看了那几辆再说。营销员:不必了,它们完全都一样。顾客:可是,谁知道这辆车有没有什么毛病呢,还是多看几辆好。营销员:绝不可能。你看,一点问题都没有,是吧?顾客:嗯,看上去挺好的。营销员:那我们到里边去签合同吧。顾客:我还没有拿定主意,我想先看看那几辆再说。营销员:可是这一辆一点问题都没有,你亲眼看见的。顾客:是啊,不过我还是得考虑考虑。我得走了,下周我再来。
演讲与辩论口才 演讲,作为一种以语言为工具进行宣传的社会活动,可谓源远流长。远在古希腊、印度、埃及、巴比伦和中国,演讲就已高度发达,成为已相当普遍的实践活动。中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尚书》中记载的《甘誓》就是公元前21世纪夏启和有扈氏战于“甘”这个地方的战前动员演讲。在古希腊,演讲的作用很大,无论是对国事的商决还是对人的情感以及社会思想的影响都很强烈,因此,演讲被誉为“艺术之女王”。演讲,也称演说,就是在一定场合,或特定时境中,讲话者运用有声语言和态势语言,面对广大听众,抒发感情,阐述要旨,宣传和发表自己的主张意见,以感召听众并促使其行动的一种现实信息交流活动。演讲者通过演讲发表自己的意见,陈述自己的观点和主张,从而达到影响、说服、感染他人的目的。 第一节 演讲 当今时代,“演讲”这种现象遍及整个社会。无论是高级的国务会议,还是群众性的宴会活动,无论是工厂、机关的竞职大会,还是学校、社团的节目庆典,往往都会有人在发表演讲。可以说,演讲具有广泛的实用性。因此,掌握好演讲的艺术,也是当代大学生必备素质和修养。演讲之所以不同于其他口语表达方式,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是因为演讲不但具有一般有声语言的表达特点,而且还有与其他说话方式不同的特征。一、演讲的特征1.现实性强,时效明显一般来说,演讲活动属于现实活动范畴,是一种针对性很强的社会实践活动,同时它直接诉诸听众的视听感觉,这就决定了演讲具有明显的时效性——时代感和时间性。演讲不属于艺术活动范畴,它是演讲家通过对社会现实的判断和评价,直接向广大听众公开陈述自己主张和看法的一种现实活动。首先,从反映的对象和表现手段看。一个人当众演讲,关键在于以其思想性、原则性,帮助听众弄清复杂的社会现象,解决某一问题。或者说要提出一个问题,加以分析,然后解决这个问题。这是较好的演讲决不可缺少的首要方面。而演讲者对现实的评价和判断,主要是通过许多事实、概念和主张以及通过判断、论证、推理及其他逻辑手段来实现的。他是面对广大听众直接表述的,是现实的。其次,从演讲者的活动来看。演讲者的活动不同于表演艺术家的活动。演讲者是现实中的自己,走上讲台的仍然是他自己,面对广大听众公开发表自己的主张和观点。而表演艺术家则不然,在台下是生活中的自己,一走上舞台就不是自己了。而是要按照剧本规定的角色,运用多种艺术手段,根据舞台及情节的需要进行修饰和化妆。因此,演讲家给人真实的现实感,而表演艺术家则给人以形象的艺术感。2.艺术性高,感染力强演讲是一门语言表演艺术。精彩的演讲具有相声般的幽默、诗歌般的激情、戏剧般的冲突和优美的态势动作,因而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也即是说演讲是由多系统(如语言系统、声音系统、表演系统、主体形象系统、时境系统等)要素构成的综合的实践活动。此外演讲的艺术性最集中地表现在它的个性化。每一位演讲者都具有自己的个性、修养、气质,因此在语言风格和表演风格上都有自己的特征,加之每次演讲活动中演讲的场所、听众以及演讲的话题都是随情况而改变的。因此,我们说真正意义上的演讲,是高度个性化的产物,而不是程式化、概念化的。3.说服力强,鼓动性大说服和鼓动,是演讲的重要特征,也是演讲的目的。演讲没有鼓动性,就不称其为演讲。政治演讲也好,学术演讲也好,都必须具备强大的鼓动性。这是因为:首先,一切正直的人们都具有追求真、善、美的强烈愿望,都有渴求知识的欲望。而演讲的目的就是要传播真、善、美,就是要传授知识,开启人们的智慧,陶冶人们的情操。其次,演讲家在传播真、善、美的时候,总是饱含着炽烈的情感。演讲家总是以自己的情感之火去点燃听众的情感之火,以自己炽烈的情感之手去拨动听众的心弦,从而使其动情,引起共鸣,达到影响、征服听众的目的。再次,如前面讲的那样,演讲有较强的艺术性。诸如那动听的声音、语调,那丰富的表情和多变的手势,都容易感染听众,加强着演讲的说服力。又比如那严谨的结构,那缜密的逻辑,都能像触角一样伸向每一个听众,像钳子一样,钳住每一个听众。最后,就是演讲的直观性,也加强了它的鼓动性。4.“讲”“演”同步,工具性强 演讲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工具。语言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演讲从某种意义上说是语言的艺术,自然它也是工具,是人们交流思想的工具。总之,各行各业、各种身份的人,都可以利用演讲这个工具来进行信息交流。而且这个工具是最经济、最实用、最方便的。正如秋瑾女士在《演说的好处》一文中所说,一是“随便什么地方,都可以随时演说”;二是“不要钱,听的人必多”;三是“人人都听得懂,虽然不识字的妇女、小孩都可听的”;四是“只须三寸不烂的舌头,又不要兴师动众,掏什么钱”;五是“天下的事情都可以晓得”。可见演讲的好处甚多,它既实用、又方便,因此人们很有必要对此加以学习。二、演讲的类型演讲的类型是根据演讲的内容或形式等不同标准所划分的演讲类别。分类的标准不同,演讲也就有不同的种类。 从演讲的功能分有:使人知演讲、使人信演讲、使人激演讲等。从演讲的内容分有:政治演讲、学术演讲、司法演讲、管理演讲等。 从演讲的组织形式分有:命题演讲、即兴演讲、论辩演讲等。 从演讲所使用的表达方式分有:议论性演讲、叙述性演讲、抒情性演讲等。从演讲风格分有:激昂型演讲、活泼型演讲、严谨型演讲等。 从演讲的场所分有:街头演讲、课堂演讲、法庭演讲、广播电视演讲等。这里主要介绍一下命题演讲与即兴演讲。命题演讲是指由别人给拟定题目或由别人给拟定演讲范围,并经准备而作的演讲。命题演讲又可分为定题演讲和自拟题目的演讲。定题演讲是指演讲者要根据主办单位或邀请单位事先确定的题目进行演讲,这种演讲的主题和内容都受严格的限制。自拟题目的演命题演讲一般都是在比较严谨的场合下进行,因此演讲者要事先做好充分的准备,如写好演讲稿,精心设计好演讲过程,设计好了之后还要进行反复多次的演练,以达到最好的效果。演讲时一般照既定讲稿进行演讲,出现变动的情况较少。即兴演讲是指演讲者在事先无准备的情况下,就眼前的场面、情境、事物、人物有感而发,临时即兴而起的演讲。即兴演讲是现代交际中,又灵活,又有实用价值,又最受欢迎的一种演讲形式。由于是临时即兴式的,演讲者往往事先没有做准备,这就需要演讲者有临场发挥的应急才能,因此,即兴演讲也是考验一个人最好的时机。演讲者必须迅速地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做好精神准备,迅速确定选题,快速组合演讲材料。即兴演讲一般不需要太长时间,因之演讲内容的准备应该简明扼要为上策。这样,演讲者的准备不需要太多的时间,而听众也比较容易接受。三、演讲者必备的能力演讲者要作一场新颖、深邃、精彩的演讲,除了首先要在思想、品德、常识等诸方面认真、刻苦地加强修养外,还必须努力培养各种适应演讲需要的能力,或者说才能。现就演讲者的几种能力讲述如下:1.敏锐的观察力敏锐的观察力是演讲者不可或缺的能力之一。达尔文曾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觉察那些稍纵即逝的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演讲家就需要这种敏锐的观察能力。在准备演讲时,有了敏锐的观察力,就能从普普通通的生活中,获取大量的典型材料,能加以分析和判断,从中发现规律性的东西,这样,不仅使演讲内容丰富,而且也必定反映出生活的本质和社会的主流。观察力很弱的人,纵然进了宝山,也是要空手而回的。演讲时的观察法有两种:一是环视法,一是点视法。这两种方法在演讲中都可使用。黑格尔曾说:“既然要产生一种活的实践效果,演说家首先就要充分考虑到演讲场合以及听众的理解力和一般性格,否则他的语调就会由于对时间、地点和听众都不适合而不能达到所期待的实践效果。”这段话不仅指出了观察力对于演讲效果的至关重要,而且也指出了演讲者在演讲中所观察的范围和内容。这是值得我们认真注意的。2.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丰富的想象力和联想力是保证演讲生动、有趣、精彩的关键。法国19世纪的评论家让·保罗曾说过:“想象能力能使一切片段的事物变为完全的整体,使缺陷世界变为完满世界;它可以丰富演讲的内容,增强情感色彩。在演讲中,想象力和联想力具有很重要的作用。它如同是“点金术”,有了它就可以融古贯今,有了它,演讲者就可以“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是科学研究的实在因素。”在演讲中,想象力也是一种实实在在的因素。因为演讲者的想象力和联想力越丰富,其思维才越活跃,创造力才越丰富,这样演讲的内容才能充实、新颖而多彩;这样,才能通过严谨的构思,将各种各样的事物,巧妙而有机地组合起来并使之浑然一体,从而增强演讲的深度和广度。3.较强的记忆力人们总是称赞那些口若悬河、滔滔不绝的演讲者。这主要是因为他们有东西可讲,而这可讲的东西却又来自于“过目不忘”的记忆力。在演讲前的积累阶段,演讲者博览群书,吸取丰富的知识,储存大量的材料,并且耳濡目染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丰富、复杂,然而他们却能牢记于心。头脑里储存了大量的信息,一旦需要写演讲稿时,他们就会如囊中取物一样,迅速而准确地输出并组织到演讲稿中,使演讲的内容丰富,形式活泼。一个人如果记忆力不强,大脑中没有库存多少东西,没有一点真货色,又怎么能写好演讲稿呢?就是勉强去讲,也只能是丢三落四,滥竽充数,讲出去又怎么能说服听众、感染听众呢?当演讲者登上演讲台时,也需要极强的记忆力,否则经常忘词,造成多次停顿,又怎么能使听众产生浓厚的兴趣呢?另外,演讲有时如同江河直泻,需要演讲者不时地闪现出灵感,当一个新思想出现时,却忘记了应当阐述思想的原材料,这又怎能为全篇演讲增光添彩呢?可见在整个演讲的过程中,演讲者是片刻离不开记忆力的。只有有了较强的记忆力,演讲起来才能左右逢源、游刃有余,才能口若悬河、滔滔不绝。4.较强的口语表达能力口语是运用最多,也是最便捷、最重要的一种表达方式,没有这种表达能力,演讲就会变得不可思议。演讲和口语表达能力是密不可分的,从事演讲活动的人必须具备口语表达的能力。有些人认为有口才、能演讲是天生的,这种观念是片面的。可以说,任何一种能力包括口语表达能力都是经过后天培养、锻炼而成,这是毫无疑义的。美国第十六任总统林肯,是闻名于世的大演讲家。他的《葛底斯堡演说》已铸成金文,至今存放在牛津大学,被作为英文演说的典范。他的多次法庭辩护演讲,几度轰动全国。同许多演讲家一样,他的演讲才能也是靠苦练获得的。他年轻时,经常“徒步三十英里,到一个法院里去听律师门的辩护词,看他们如何辩论,如何做手势。他一边听那些政治演说家声若洪钟、慷慨激昂的演说,一边模仿他们。他听了那些云游四方的福音传教士挥舞手臂、声震长空的布道,回来后也学他们的样子。为了练就口才,提高演讲水平,他曾对着树、树桩、成行玉米演讲过多次”。我国著名的现代学者、诗人闻一多先生,也是有名的演讲家。他的演讲之所以成功,也是与他年轻时刻苦练习分不开的。1919年他在清华学校学习,从不间断演讲练习,一旦有所放松,就立刻警觉起来。他常在日记里警告自己:“近来学讲课练习又渐疏,不猛起直追恐便落人后。”“演说降到中等,此大耻奇辱也。”他坚持练习演讲,在1月9日的日记里,他写道:“夜出外习演讲十二遍。”1月10日又写道:“演说果有进步,当益求精致。”北京的一月天寒地冻,可他毫无畏惧。14日“夜至凉亭练习演说三遍”,回宿舍又“温习演说五遍”,第二天又接着“练习演说”。上述例子可以说明,任何一个人的演讲才能,都不是天生而就的。哪怕是笨嘴拙舌,甚至犯有口吃的毛病,只要我们不怕困难,有德摩斯梯尼那种口含石子朗读、攀登高山吟诗、迎着狂风练讲的刻苦精神,像闻一多先生那样长期实践,就一定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演讲水平。四、演讲的语言艺术1.“演”与“讲”紧密结合演讲,顾名思义,就是“讲”与“演”的结合。“讲”指的是演讲者的有声语言,“演”则指的是演讲者的无声的身体语言。“讲”是靠有声语言进行的。有声语言是演讲活动最直接、最主要的表达手段,是信息传达的主要载体。它是由语言和声音两种要素构成的。它以流动的声音运载着思想和情感,直接诉诸听众的听觉器官,产生效应。演讲的有声语言是有特定要求的。因为演讲不同于日常的谈话、争辩或讨论等,只要把意思表达明白,能使对方理解就可以了,演讲不仅要讲得明白,还要讲得巧妙、讲得动人、讲得绘声绘色,以便深深地吸引、打动和影响听众。因此,演讲者不能一般地使用言辞,而是要追求言辞的精致、严密和逻辑性、感染性。演讲者总是要努力做到用词准确而又形象风趣,语句生动活泼而又富于逻辑色彩。另一方面,演讲者也不是一般的吐字发音,只要做到吐字清楚、准确,声音清晰就可以了,而是最充分地发挥声音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抑扬顿挫,轻重缓急,造成一种跌宕起伏、婉转悠扬的音韵美,以此来加强言辞的感召力,唤起听众的兴趣。与此相应,演讲者在声音语言方面,既要有口语化的特点,又不能完全使用日常的口头语言,而应当在日常口语的基础上,借鉴书面语言的优点,也就是说,在演讲中,演讲者要把书面语言的明晰性、规范性、逻辑性和多样性结合在一起,从而造成最精妙的言辞和语句。“演”是靠身体语言进行的。身体语言就是演讲者的姿态、动作、手段、表情等,它是流动着的形体动作,辅助有声语言,运载着思想和感情,诉诸听众的视觉器官,产生效应。但凡名副其实的演讲,无不使用这种无声的身体语言,运用各种表情、姿势、动作、手势传情达意,用来补充、加强和突出声音的内容。这种无声的态势语言,往往带有鲜明的意义和情感色彩,具有美的魅力。由于它是流动的,只存在于一瞬间,稍纵即逝,这就要求它准确、鲜明、自然、协调和轻灵,要有表现力和说服力。这样,才能在听众的心理上唤起美感,并使之得到启示。演讲就是“演”与“讲”的综合体。在这综合的传达系统中,缺少任何一个因素也构不成演讲活动。如果只有“讲”而没有“演”,只作用于听众的听觉器官而不作用听众的视觉器官,就会缺少感人、动人的主体形象及表演活动——即缺少实体感。那就如同坐在收音机旁听广播一样。如果只有“演”而没有“讲”,只作用于听众的视觉器官,而不作用于听众的听觉器官,就犹如在聋哑学校看哑人的手势一样,总令人难以理解。身体语言虽然能加强有声语言的感染力和表现力,弥补有声语言的不足,但如果离开了有声语言,它就难以直接地、独立地表现思想感情。所以“讲”与“演”这两个演讲的要素缺一不可,只有使之和谐、有机结合才能精彩并圆满地完成演讲的任务。例如列宁在演讲时,就充分配合了自己的眼神、手势等表演性动作。他安静时一语不发,仅以摄人心魄的眼神凝视听众,嘴唇紧闭,让听众为之屏住呼吸;动作时身体时而前俯,时而后仰,左手习惯性地插在背心肩口,右手自然地挥动,做出很多优美的有力的动作。时过多年,高尔基描述他那迷人的演讲艺术时说:“他的动作轻巧而灵活,手势简捷而有力,与他那言语不多,但思维丰富的演讲完全相吻合。”在演讲活动中,演讲者还必须摆正“讲”与“演”的和谐统一的关系,二者不是平分秋色,而是以“讲”为主,以“演”为辅。二者相互交织、渗透和相互促进,其中“讲”在演讲活动过程中起着主导作用。从这个意义上讲,演讲在特定的时境中,借助有声语言和身体语言的艺术手段,针对社会的现实和未来,面对广大听众发表演讲,抒发感情,从而达到感召听众的作用。这也体现了演讲的本质。2.“说”与“听”相互配合演讲是一个真实的社会活动过程,演讲者是活动过程中的主体,听众是客体。这一活动的成功,取决于主客体双方的配合。演讲要针对听众而发,不能只管自己滔滔不绝地讲,完全不理会听众的反应。演讲本来就是针对听众而来的,它不象小说或其它文学作品,作者只需要表达出自己的思想或感情就可以了,至于读者接不接受那只能听任读者自己了,这并不能对作者当下的创作构成影响。而演讲由于它的现实性,如果在演讲的过程中,听众根本无法接受演讲者的观点或思想,就有可能导致演讲进行不下去。丁玲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里一位叫文采的知识分子,颇有些文彩、学识,然而一次演讲会上,面对闹翻身的农民群众,他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大讲大道理,农民们都十分不耐烦,最后会场大乱,以至于要动用武力维持秩序才能继续进行下去。可见没有听众的配合演讲是进行不下去的,即使听众没有作出任何闹场的举动,却都心不在焉,那么演讲的目的也就根本无法达到。所以说,没有听众的演讲是不成立的。因此,演讲从准备到进行,都要充分考虑听众的因素。由于民族不同,性格各异,职业有别,年龄差距,以及生活环境和文化修养不同,演讲的听众存在很大的心理差异、风格差异、情感差异等。演讲时要考虑不同听众的需要,根据不同民族、不同职业、不同层次的听众的知识水平、兴趣爱好、风俗习惯等确定选题,以及演讲的风格和态度。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听众的注意力,唤起听众的热情与兴趣。例如,对青年人谈男女恋情,谈时尚、娱乐、通俗歌曲等问题就很适合他们的口味,但对中老年人就未必适合。显然,如果对山区老农大谈高能物理,谈得再好恐怕也不受欢迎,倘若将选题换成水土改良,情况就会大不一样。对年青人演讲不妨讲得活泼一点,对老年人演讲则可严肃一点。这需要演讲者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3.开头、中间、结尾环环相扣演讲者在演讲过程中想要紧紧吸引住听众,就必须在演讲的开头、中间、结尾都具备有各自的特点。开头的艺术:演讲的开头是演讲者与听众最初的接触,听众往往会从演讲者开头的几句话中,得知演讲者的身份、职业、修养、才能等等以及演讲的大致内容和宗旨,这是确定听众愿不愿意继续听下去的关键。因此,引起听众的兴趣是演讲开头的关键。引起兴趣的方法多种多样。如美国语言大师卡耐基认为,演讲的开头最好以这几种方式进行:第一,叙述事例;第二,制造悬宕;第三,陈述某件惊人的事实;第四,提问,并要求听众举手作答;第五,告诉听众如何才能获得他们所需要的;第六,展开物体并予以解释;第七,以某位名人提供的问题开始。我国的演讲与口才专家邵守义先生也提出了七种开场的方法:第一,由演讲的题目讲起;第二,由演讲的缘由讲起;第三,由演讲的主题讲起;第四,由当时的形势讲起;第五,由具体的事例讲起;第六,由惊人的或意外的事情讲起;第七,由时间或当场的情景讲起。专家列举的开头方法可供我们参考。实际上,开场白的方式并无固定的模式,演讲者可根据实际情况,设计好主题鲜明、意境高远、声势不俗的开场。另外,开场白可以是事先拟好的,也可以是临场发挥的。好的开场白一般是由事先的预设准备和临场的即兴调整构成的。但不管采用什么方法,都要注意:第一,不可太长。迟迟不入正题会引起听众的烦躁、厌恶。第二,不可故弄玄虚。过分的谦虚也会引起听众的反感。第三,不可照本宣科。没有新意的演讲是无法赢得听众的支持的。演讲的过程:一是要思路清晰。演讲的展开最好按事先拟好的演讲提纲、腹稿的思路进行。同时可以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特别是听众的情绪作适当的扩缩。要注意的是,临场扩缩要有序,以免主次颠倒、丢三拉四、逻辑混乱、层次不清。二是要设置好高潮。演讲中应根据事先预设和现场的气氛适时推出高潮,以形成起伏,使演讲在跌宕多姿的氛围中保持和谐与完美。如拿破仑“风月政变”在元老院大厅里斥责督政府的演讲,就运用大量的排比句形成一种排山倒海的气势,创造了一个很好的高潮,动人心魄:“我为你们缔造了一个光辉灿烂的法国,而你们把法国搞成什么样子?我为你们创造和平的局面,而我回来看到的是战争!我为你们从意大利运来了百万黄金,而我回来看到的却是掠夺性的法律和贫困!我为你们取得了胜利,我回来看到的是失败!”第三,要适时的停顿。当演讲者讲到高潮处,听众响起热烈掌声时,表明演讲内容已引起听众共鸣,这时,演讲者应作适当停顿,可喝两口茶水,或翻翻讲稿,或向听众点头致谢,使台上台下的情绪充分的交流。有时候,沉默也是一种很好的停顿。演讲中的突然停顿,往往能打破听众的心理平衡,叩动听众的心弦,引发对方主动、积极的思维活动。同时,沉默还可传递大量信息,使演讲意在言外。所谓“沉默是金”,偶尔运用沉默,会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都能使演讲者在演讲的过程中牢牢抓住听众的心。结尾的艺术:出色的结尾与出色的开场一样重要。演讲应力求创造一个完美、精致的结尾。用出奇制胜、精当巧妙的语言说出最精彩、最动人的要点和思想感情,可形成画龙点睛、余味无穷的强烈效果。结尾的方式很多。从内容上说,有用精炼语言概述演讲重要内容的总结式;有借题发号召、提希望的鼓舞式;有升华内容形成普遍,真正给听众以启迪的哲理式;有赞美主人、赞美听众、赞美美好生活以形成听众良好心理氛围的颂扬式;有迂回说理、巧隐结论、让观众在深思后行动的诱导式;有用名言、格言、警句渲染气氛的名言式;有以真诚向听众表达感激之情的谢忱式;有巧设问题,不述答案,结论让听众自得的启发式。从形式上说,演讲的结尾有借助动作、道具的作用结束演讲的运用、道具辅助式;有借助情绪加快语速提高嗓门的激情冲刺式;有放松节奏和情绪,借助轻松语言结尾的幽默调侃式。如美国独立战争前夕,国务卿亨利在弗吉尼亚州议会上的演讲就是以激动人心的口号式的结尾而成为演讲史上的经典:“我们的同胞已经身在战场上,我们为什么还要站在这里袖手旁观呢?先生们希望的是什么?想达到什么目的?生命就那么可贵吗?和平就那么甜美?甚至不惜以戴锁链、受奴役的代价来换取吗?全能的上帝啊,阻止这一切吧!在这场战斗中,我不知道别人会如何行事,至于我,不自由,母宁死!”亨利以“不自由,母宁死”六个字戛然而止,使全场愕然,随后即响起“拿起武器”的呼声。这六个字则成了美国人民争取独立与自由的伟大誓言。演讲切忌用以下方式结尾:第一,请求原谅式。即使你真的讲的不好,也不要说“请大家原谅”。假如你确实讲得不好浪费了大家的时间,大家事实上也不可能原谅你。第二,画蛇添足式。结尾一定要嘎然而止,不要拖泥带水。第三,多余总结式。有的演讲内容本身十分简短,或结论很容易得出,因此,就不要进行总结。第四,不了了之式。演讲一定有要头有尾,首尾呼应。话说半截便草草收场,会影响演讲效果。4.抒情、议论、叙述穿插进行作为一种宣传、鼓动群众的手段,演讲既要以理服人,也需要以情感人。好的演讲家往往能把感情的流露和表达表现得恰到好处,从而引起听众的共鸣。1863年11月19日,美国葛底斯堡国家烈士公墓落成时,15000名听众从四面八方聚拢,当时的哈佛大学校长埃弗雷特作了近两个小时的演讲,他在演讲的开始就以浓重的抒情把听众深深地吸引住:“站在明净的长天之下,从这片经过人们终年耕耘而现在还安静憩息的广阔田野放眼望去,那雄伟的阿格勒尼山脉隐约地耸立在我们前方,兄弟们的坟墓就在我们脚下,我真不敢用我微不足道的声音来打破上帝和大自然所安排下的这意味无穷的寂静……”这段开场白把肃穆的心情和壮阔的景色融合在一起,使听众触景生情,心潮难平,这比讲多少大道理都更能震动人心。这个开场白后来被人称作是埃弗雷特“一生中的精心杰作,标志着他的演说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然而,道理毕竟是比较抽象的,感情也是比较内在的,直接的说理和抒情过多,内容就容易显得空泛。所以,演讲者要善于借助具体生动的事例或其它感性材料表现感情、说明道理。如一些生活小事、个人经历、轶闻趣事以及历史上的典故等,都会有助于激起听众的兴趣。生活中的小故事对依赖于生活经验,对喜欢共同感受的听众是大为有效的,个人经历也可以使听众对演讲者保持一种好奇心,而在相同的情境下,运用寓言和典故是最吸引人而又最有说服力的。 例文罗斯福:制造气氛的宣战演说 副总统先生、议长先生、参众两院各位议员:昨天,1941年12月7日——一个遗臭万年的日子,美利坚合众国遭到了日本帝国海空军部队突然和蓄谋的进攻。合众国当时同该国政府和该国天皇进行着对话,对于维持太平洋美国瓦胡岛和平达成协议之后一小时,日本驻合众国大使及其同事还向我们国务卿提交了对美国最近致日方的信函的正式答复。虽然复函声言继续现行外交谈判似已无用,它并未包含有关战争或武装进攻的威胁或暗示。应该记录在案的是:由于夏威夷同日本的距离,这次进攻显然是许多天乃至若干星期以前就已蓄意进行了策划的。在策划的过程之中,日本政府通过虚伪的声明和表示希望维系和平而蓄意对合众国进行了欺骗。昨天对夏威夷群岛的进攻,给美国海陆军部队造成了严重的损害。我遗憾地告诉各位,很多美国人丧失了生命。此外,据报,美国船只在旧金山和火奴鲁之间的公海上也遭到了鱼雷袭击。昨天,日本政府已经发动了对马来西亚的进攻。 昨夜,日本军队进攻了香港。 昨夜,日本军队进攻了关岛。 昨夜,日本人进攻了菲律宾群岛。 昨夜,日本人进攻了威克岛。今晨,日本人进攻了中途岛。因此,日本在整个太平洋区域采取了突然的攻势。昨天和今天的事实不言自明。合众国的人民已经形成了自己的见解,并且十分清楚这关系到我们国家的安全和生存的本身。作为陆海军总司令,我已指示,为了我们防务采取一切措施。但是,我们整个国家都将记住这次对我们进攻的性质。不论要用多长的时间才能战胜这次预谋的入侵,美国人民以自己的正义力量一定要赢得绝对的胜利。我现在断言,我们不仅要作出最大的努力来保卫我们自己,我们还将确信这种形式的背信弃义永远不会再危及我们。我这样说,相信是表达了国会和人民的意志。敌对行动已经存在,我国人民、我国领土和我国利益处于严重危险之中,我们决不可闭目不视。信赖我们的武装军队——依靠我国人民的坚定决心——我们将取得必然胜利——愿上帝保佑我们!我要求国会宣布:自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日本进行无缘无故和卑鄙怯懦的进攻时起,合众国和日本帝国之间已经处于战争状态。第二节 论辩 所谓论辩,是指参与辩论的双方,就同一问题,站在对立的立场上,以多角度的论点,立足自我,反驳对方,而进行的针锋相对的论争。论辩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因而它也是一种高层次的说话艺术。它往往以诘难、质疑、反驳的方式,揭示对方的矛盾,立足自己的判断。论辩在生活中客观存在,大到解决世界性问题的联合国大会上的一般性论辩,小到家庭夫妻间因教育孩子方法的争辩,论辩无处不在。它是人类语言交流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其重要作用在于通过论辩可以明辨是非、识别真伪,改善人际关系,促进沟通与交流,思想上的论辩还有利于社会的进步与改革。论辩有如此重要的功用,因此,评价一个人的口才,可将论辩的能力视为重要的标志。一、论辩的特点论辩与一般的交谈不同,具有鲜明的特点:1.针锋相对。论辩是一种谁是谁非的激烈角逐。论辩双方要针对对方的谬误、错漏,有的放矢地阐明自己的观点、立场,也就是说,既要理由充足地批驳对方的观点,迫使对方放弃自己的观点和认识,还要千方百计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没有对立就没有论辩。从这个特点来说,论辩的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要找出对方的要害要点进行有理有据的批驳。2.逻辑严密。从论辩的作用来看,论辩就是为了说服对手而进行的。富有逻辑力量的论辩语言才能真正使对手心悦诚服。如攻其论点,或驳其论据,总之,以逻辑服人。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就是巧借逻辑的雄辩力量“舌战群儒”而使吴主孙权主战的。3.机变灵活。论辩语言是机变性极强的高级口语形式。论辩一般是当场进行的语言活动,在论辩中既要巩固自己阵地,又要明察对方的策略,这一切往往来不及深思熟虑,要想取得论辩的胜利,思索、判断、应对必须迅速、敏锐,随对方的反应而及时作出反应和调整。当对方露出破绽,就要紧抓不放;当对方强词猛攻,又要知道避重就轻。二、论辩的分类通常将论辩分为两大类,即应用论辩和赛场论辩。应用论辩是针对社会现实生活中某种特定需要而进行的论辩,多以分清现实生活中某一特定问题的是非、曲直、真伪、优劣为目的,因此,又称专题论辩。应用论辩又可根据论辩的具体内容和目的,分为法庭论辩、外交论辩、学术论辩、决策论辩等。赛场论辩是以培养辩才,培养机变能力为目的的论辩。这种论辩往往针对某一特定的辩题,参赛双方进行激烈的辩论,以决胜负,因此,又称辩论比赛。辩论赛一般由两支观点对立的队伍组成,各队人数三到四人不等,各设主辩一人,其余为助辩手。每个参赛选手的发言时间有统一规定,对发言程序也有所规定。一般由正反两队队员轮流发言,先各自阐述本队的基本观点,然后由双方自由辩论,最后各队主辩手作总结发言。每队成员在辩论中所担任的角色是不一样的,以4:4成员为例,每方四名辩论员的任务分别是启、承、转、合。双方第一辩手的任务是“启”,即要全面、准确地向观众和评委陈述本方的主要观点和理由,为全队下一步辩论作好开启和铺垫,因此,在语言上特别强调清晰明白,准确严密,同时又不能把话讲得太透,以免过早暴露缺点,为对方提供辩驳的缺口。第二和第三辩手的任务是“承”和“转”,既要对本方观点进行深入阐发,强化本方的论述,又要对对方的观点进行有力的反击,因此,辩手的语言要富有战斗性、论辩力,从而把论辩推向高潮。第四辩手的职责是“合”,又称“结辩”,结辩既要透彻、尖锐地反攻对方,又要巧妙地强化、补充和修正本方观点。辩论赛评分的项目有多方面,包括思维敏捷程度、语言表达能力、学识与风度等。评判的标准包括:看双方观点的阐述是否言之有理、无懈可击;看双方的反驳是否犀利,入木三分;看队员间配合是否谐调、默契;看语言是否科学、优美、富有论辩力;看队员的仪表风度以及辩论时的道德等。辩论赛的辩题则应该能引起辩论员和听众的兴趣,如《儒家思想能够抵御西方歪风》、《个人功利主义是社会进步最重要的因素》等都是亚太地区大专辩论赛用过的辩题就很有代表性。另外,辩题还必须具备两面性,即辩题能包含两种认识,且轻重相当,并且双方还有一定的共同认识,这样才有话可谈。三、论辩者的必备素质论辩者应具备什么样的条件,才能取得论辩的胜利呢?经验告诉人们,须具备渊博的知识和宽阔的视野,机智敏锐的应变能力,以及良好的心理素质。否则是不可能战胜论敌的。1.渊博的知识和宽阔的视野。论辩人员要想在论辩中百战不殆、口若悬河,必须努力使自己成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论辩者应努力具备诸如法律、政策、形势、宣传、管理、经济、文化、艺术、历史、军事等各方面的知识。要知道,论辩的成功与否,最关键的还是在于论辩者自身的才学。其次,论辩者还需要一定的逻辑修养。论辩需要严密的逻辑推理,具有一定逻辑修养的论辩者,就可以使自己的论点站在严密的逻辑基础之上,批驳对方的论点也会有理有据。2.机智敏锐的应变能力。论辩,是论辩者已有知识的运用过程,是智慧的碰撞,话语的碰撞。但是无论什么场合的论辩,准备都是有限的。论辩的过程往往容不得论辩者深思熟虑,推敲再三,因此临场应变能力就变得十分重要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论辩活动的创造性就集中表现为论辩中的应变性。面对对手突如其来的质询、纷繁杂乱的评述,甚至是五花八门的诡辩,都需要以迅捷的思维反映去应付。在论战中,如果对方露出破绽,就要准确抓住战机,发起有力的进攻。而在对方频频发起冲锋,又要知道如何扬长避短,避实就虚,正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这种随机应变能力正是一个高素质论辩者所应该具备的。事实上,并不是每个饱学之士都能在论辩场上应变自如的,没有敏锐的、迅捷的反应能力和应变能力,就不能在论辩中取胜。3.锐不可挡的语言能力。论辩是一种语言艺术,论辩者广博的知识是要通过良好的口才才能得以表现出来。而论辩的语言与一般的交谈以及当众演讲都有所不同,其特点是唇枪舌战、针锋相对,因此,论辩的语言必须简短有力、严谨准确。假如你能三言两语亮明观点,击中对方要害,就绝无喋喋不休的必要。同时,语言过于庞杂,反而容易出现漏洞和破绽。另外,论辩的语言也不能如平常讲话一样波澜不惊,而是要根据不同的情况表现出不同的语言风采。论辩的语言应该如同江河,时而缓慢,时而湍急,时而直如线,时而弯如沟,时而平静无声,进而咆哮如雷……而论辩中,幽默的语言具有最神奇的功效,它不仅能以调侃、轻松的态度反驳对方,还可活跃气氛。4.良好的心理素质。论辩者想要在唇枪舌剑中取胜,还要具备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要有十足的信心。论辩者要善于克服胆怯心理。有的人在论辩中过于关心自己在他人眼里的形象,往往情绪一激动,思维就混乱,舌头也就不听使唤;或未开口,胆先怯,心一慌,两眼就发黑。这样参加辩论的话,可想而知效果如何了。另外,论辩过程还千万要注意,失言而不能失态。“失言”是论辩中一大致命伤。失言后不要手足无措,应集中注意力去想一些跟失言、论辩全然无干的事,如围棋、大厅内的陈设、电视中的某个镜头等。这样做可化解你因失言而引起的愧疚感,从而做到失言而不失态。其实,任何人都免不了有“出洋相”的时候,如法国一句谚语说的:“一个生平不干傻事的人,并不像他自信的那样聪明。”在论辩中,我们不要怕“出洋相”,而一旦出了“洋相”,就对自己说:没关系。这是取得论辩胜利的一种必备心理。四、论辩的语言艺术高明的论辩者必须具有多方面的素养,掌握多种有效的语言技巧,只有这样,才能无辩不胜。1.逻辑严密,准确立论论辩是相互对立思想的交流过程。一开始论辩者就应该使立论鲜明,持之有据、论点与论据之间有严密的逻辑性。为防止对方钻空子,立论在表述时应多用特称判断,少用全称判断;多用或然判断,少用必然判断;多用婉转语气,少用强烈语气。为了生动有力地阐明观点,通常还选用一些论据来证明自己观点的正确性,并使用正确的认证方法。在论辩中立论时常采用的逻辑认证方法有:正名法。所谓正名法,就是搞清楚论辩过程中的概念,特别是论题中出现的基本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使之名实相符、深刻有力。如各种形式的辩论赛中,无论正反哪方,都会用正名法对辩题进行阐释,并把这种解释作为己方进攻和防守的阵地。如第三届亚洲大专辩论赛上,南京大学对台湾大学的辩题是:人类和平共处是(不是)一个可能实现的理想。南京大学作为正方,一辩手钱正梅同学首先就根据己方的立场对辩题进行了正名,她说:“本方的立场是,人类和平共处是一个可能实现的理想。人类的和平共处是与战争相对立的。根据联合国文件,人类的和平共处是指国家、民族、集团之间不使用武力的平安相处。说这个理想可能实现,是指一种发展趋势,亦即在一定条件下它可以转化为现实。”这里,辩手钱正梅就巧妙地对什么是“和平共处”以及什么是“可能实现”进行了正名,使之后的辩论有了立足的依据。例证法。所谓例证法,就是以形式逻辑的充足理由为准则,在论辩中及时、准确、有效地提供支持己方观点、驳斥对方立场的相关证明材料的方法。任何论辩成功的真正基础都是事实。事实胜于雄辩,例证法是一种适用广泛、效果显著的方法。例如在关于我国是否应该大力发展核能电站的问题上,引发了大量的辩论。双方运用的都是例证法。反对发展核电站的人说:美国的三里岛的核泄漏事件,前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事故,以及核废料的处理相当困难,恐怖分子袭击核电站将带来灾难性后果等等,都说明发展核电站是危险的,是制造灾难。而支持发展核电站者则用相反的事实加以对抗:核电站的各种安全保障技术已经日渐成熟,即使发生最坏的情况,原子能发电引起的死亡人数也将远低于其他方式发电死亡的人数,如根据美国福特财团预测,假定美国原子能电厂每100年发生一次意外,当场死亡13人,随后又死153人,这个数字也比100年间用火车拉煤的铁路意外事故而丧生的预测人数少。同时,在美国,平均每年有140名煤矿工人因意外事故而丧生,每发1000亿度的电,要牺牲179名煤矿工人。类比法。所谓类比法,是指通过抓住两件事或现象的相同或相似之处进行比较,从而得出两者同样正确或同样荒谬的结论的逻辑方法。进行类比时,要尽量考虑两者的共通性,简单性。如一次毛泽东的扮演者古月被一群外国记者围了起来。有个记者用不太友善的口气说道:“毛泽东晚年犯有重大错误,因而不是一个优秀的领导。”古月笑而言道:“维纳斯美不美?”记者回答说:“当然很美。”古月又问:“维纳斯不是少了一双手臂吗?”记者说:“残缺无损于她的美。”古月说:“这就如同我对毛泽东的看法。”演绎法。所谓演绎法,简言之,就是从一般推出个别的逻辑方法。演绎法有广泛的适用性,只要这种推理的前提是真实的,前提与结论间的联系是合乎逻辑规则的,那么,其结论就必然是真实的,有说服力的。演绎的种类很多,依其前提的判断种类不同,可分为关系法、选言法、假言法等。归纳法。所谓归纳法,就是在论辩中从个别推出一般、个性推出共性的逻辑方法。在里根与卡特竞选美国总统时,针对卡特是卫冕总统这一事实,里根认为,最有说服力的论辩是让选民相信“在过去卡特在位的四年里,美国的国际国内形势不佳”这一结论。于是,在一轮论辩中,里根选择了四个选民对卡特不满的切身利益问题进行提问:“每一个公民在投票之前都应该好好想一想这几个问题:你的生活是不是比四年前改善了?你到商店买东西的时候是不是比四年前更方便了?美国的失业人数是不是比四年前减少了?”显然,当时多数美国选民都会对这四个问题作出否定的回答,因而里根期望的结论就在不言之中了。2.据理反驳,针锋相对。论辩中不仅要立论,重要的任务就是要反驳对方。论坛即战场,参与辩论的双方宛如两军对垒,唇枪舌战往往十分激烈。而要想驳倒对方,就是要把对方论点、论据、论证方法之中的种种错误指出来,出其不意地进攻。反驳的方法有多种。引申归谬:大文学家欧阳修,一次同苏东坡说起一件事:有一个病人,生病的原因是他在乘船时遇上了大风,受了惊吓。医生给他开了个药方,用的是从被汗水浸透了的舵把上刮下的木屑药,从而把他的病治好了。苏东坡说:如果这样用药对头的话,那么就会推导出一系列的荒唐结论来。如用笔墨烧灰给读书人喝下去,不是可以治昏惰病了吗?吃一口比干的残汤就可以治好拍马屁的毛病了,闻一闻古代美女西施的耳环,就可以除掉严重的皮肤病了。欧阳修只好认输。毛泽东在1949年1月《评战犯求和》一文中,针对蒋介石所说“要知道政府今天在军事、政治、经济无论哪一方面的力量,都要超过共产党几倍乃至几十倍”的话,进行了推理反驳:“哎呀呀,这么大的力量怎么会不叫人吓得要死呢?姑且把政治经济两方面的力量放在一边不去说它,单就‘军事力量’一方面来说,人民解放军现在有三百万人,十倍就是三千多万人,‘几十倍’是多少呢?姑且算做是二十倍吧,就有六千多万人,无怪蒋总统要说‘有决胜的把握了’。”这里,毛泽东根据蒋介石宣称的“几倍乃至几十倍”,运用归谬法,顺着对方的逻辑延伸,先是亮出人民解放这“三百多万”的确切数字,按着推出蒋介石拥有几千万军队的荒唐结论。类比反驳:有一则叫“大家方便”的幽默,说的是一个小男孩去面包店买了一个两便士的面包,发现比平时买的面包要小的多。于是就对老板说:“你不觉得这个面包比平时小吗?”“哦,那不要紧,这样你拿起来就方便了。”显然,老板是在诡辩。小男孩只给了一个便士就拿着面包离开了。老板赶紧叫住他:“你还没有给足钱啊!”小男孩说:“这样,你数起钱来就更方便了。”这就是通过类比,指出其错误和荒谬。3.幽默、嘲讽,巧言善辩。在论辩中运用俏皮话、双关语等有趣、可笑而意味深长的语言,置对方于荒诞可笑境地,可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德国女数学家爱米•诺德获得了博士学位,在能否成为讲师问题上发生过一次争论。在一次教授会上,一位教授激动地说:“怎么能让女人当讲师呢?如果她做了讲师,以后就要成为教授,甚至进大学评议会,难道允许一个女人进入大学最高学术机构吗?”许多教授都附和他的观点。这时,广义相对论专家希尔伯特教授反驳道:“先生们,候选人的性别绝不应该成为反对她当讲师的理由。我请先生们注意,大学评议会,毕竟不是洗澡堂。”此言一出,众人皆哑口无言。另外,嘲讽也是论辩中运用的一种斗智方法。嘲讽是指在论辩中运用奚落、挖苦、讥笑的语句以嘲笑、讽刺对方,置对方以难堪境地的斗智方法。由于这种方法的杀伤力较强,一般只在对方是论敌时或对对方进行攻击时才用。美国独立战争期间,著名政治家富兰克林在任驻法公使时,曾经会见英国著名的史学家《罗马帝国兴亡史》的作者爱德华•吉朋。在寒暄时,吉朋带着傲慢的语气说:“我对于你的天才和才干有着最高的敬仰。可是,我却不能和一个反叛的人打交道。”富兰克林马上意识到对方的话代表着英国殖民主义的本质和思想,他接着说:“我对于你的天才和才干也有最高的崇敬。而且无论如何,只要你想开始写作《大英帝国兴衰史》,我将非常快乐地供给你材料。”这样,既显示了富兰克林作为政治家的气度,又在尖锐讽刺中捍卫了美国的独立战争的正义性,揭示了这场战争的光明前途和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例文】温饱是(不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自由辩论)首届国际华语大专辩论会正方:英国剑桥大学队 反方:中国复旦大学队
主席:谢谢严嘉同学。现在是他们正面交锋,大展辩才的时候。在自由辩论开始之前,让我先提醒双方代表:你们每队各有4分钟发言时间;正方同学必须先发言。好,现在,自由辩论正式开始——
正方季麟扬:我先请问对方同学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固然是圣人。请问,在座的四位有几个人做得到?在各位的复旦大学里面有多少人做得到?如果只有少数人做得到,这种道德在社会上能推行得了吗?第二个问题:我们李光耀总统当初在新加坡推行道德建设的时候,他是不是也同样发展了经济建设?不然,哪会有今天丰衣足食的新加坡社会?请不要回避这个问题。第三个问题:请教对方二辩,您的《礼运•大同篇》上边“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请问“皆有所养”是温饱还是道德?请回答。
反方蒋昌建:首先指出对方一个常识性的错误:李光耀是总理,而不是总统。(笑声、掌声)我方认为,“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我请问对方一个问题:贫困的社会中有没有道德?(掌声)
正方吴俊仲:我请问对方一个问题,又饥又寒的小孩子偷你一块面包,你会用道德去惩罚他吗?
反方季翔:难道法律中就没有道德观念吗?(掌声)
正方孙学军:对方三辩提出的问题,从他的逻辑看,好像是说越穷道德就越好。有这个可能。但是,我认为这是一种虚伪的表现:让穷人去穷吧,可是,我可以说你好!这样,你就不用掏腰包去帮助他解决温饱了。——这是一个很方便的很虚伪的做法。(掌声)
反方严嘉:“穷人的孩子早当家”,欧阳修、笛卡尔和范仲淹,哪一个不是在贫困中培养起他们的高尚的道德的?(掌声)
正方吴俊仲:我方认为,温饱……你要求他谈道德就是,我吃得饱饱的,对方饿得很惨,但是大家为了我好,这有什么不好呢?——这种观念是错的。其次,法律不是道德,法律规定了离婚,离婚是道德的吗?法律可以规定公司破产,公司可以破产吗?所以,法律不是道德,它是代表最低的道德水平加上风俗习惯及强制力的。法律等于道德是苏格拉底那时候的观点,对方有两位学法律的,应该知道这些。谢谢!(笑)
反方季翔:法律中难道没有道德观念吗?从《汉谟拉比法典》到《大清律例》,从宋《刑统》到《权利法案》,请对方告诉我,哪一部法律中不包含道德观念?(掌声)
正方孙学军:我们这位同学已经告诉你了,法律所规范的道德是最低层的道德,暂且不提这个问题,请问,对方刚才说了英国民众在二次大战中发扬道德精神,但是要知道,英国当时所处的社会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所处的经济地位是世界上领先的。而且,据最近的资料表明,在二战中,英国人民的温饱程度是有史以来没有过的;营养价值,在当时食物平均分配制度下也是最好的。因此,你不能通过这个例子来否认它是在温饱程度上讲道德的。
反方严嘉:《邱吉尔传》这样告诉我们,那时候好多穷人是怎么去填饱自己肚子的呢?是去排队买鸟食——还买不到啊!(笑,掌声)
正方季麟扬:对方同学一直回避一个问题,你们总是举仁人志士的超道德行为,告诉我们社会上每一个人都做得到。请问对方,那么今天在座的各位,包括你我在内,有几个人做得到颜回一箪食、一瓢饮?有几个人是欧阳修?有几个人是笛卡尔?有几个人是范仲淹?
反方姜丰:既然对方辩友不喜欢谈仁人志士,那我们谈谈普通人。刚才的对方三辩讲到一个小孩子的例子,那我问对方辩友:如果你在吃不饱的情况下,你就不谈道德了吗?(掌声、笑)
正方吴俊仲:对方是基于道德已经在心里的概念,你设身处地地想,你饿得什么都没有了,你也要谈道德,这是人道的吗?这公平吗?谢谢!(笑)
反方蒋昌建:对方认为,教唆一个人追求温饱,这就是最道德的。我们教唆一个贫寒的人去抢麦当劳,看样子是最道德的喽?(掌声)
正方孙学军:我们的这个同学可以在他饥寒的时候帮助他,但是,如果他身上什么东西都没有,他怎么帮助呢?我们讲问题要讲究功效。要做到任何事件都要从结果考虑,如果他根本就达不到什么功效,他何必做这件事情呢?
反方季翔:我方从来不反对温饱时也能够谈道德。但是,今天对方讲道德,就因为十年前你吃过一碗“莫莫咂咂”(注:马来西亚的一种流行食品)吗?(笑,掌声)
正方吴俊仲:对方一直回避这样的问题:超道德行为到底是不是道德?请对方回答。
反方严嘉:超道德当然不是道德。但,如果按照对方的逻辑,那么裴多斐的《自由与爱情》诗,大概就得改成:“爱情诚可贵,自由价更高,若为‘温饱’故,二者皆可抛”了?(笑声,长久掌声)
正方孙学军:难道我们能不顾温饱而只谈道德吗?请回答这个问题。
反方蒋昌建:对方还没有论证如果温而不饱该怎么样?减肥小姐可谓是温而不饱,那这个减肥中心按照对方的逻辑不是要变成拳击场了吗?(掌声,笑)
正方吴俊仲:对方已经承认所有的超道德行为都不是道德,对方所有的论证已经证明是错误的,减肥中心减肥小姐她是为了健美,那里是温饱的,对方理解错误。谢谢!(笑)
反方姜丰:对方讲的无非是温饱也能谈道德,这些我们什么时候反对过呀?问题是对方所要论证的是:没有温饱就绝对不能谈道德。请对方举例说明,哪怕是一个,人类社会在何时、何地、何种情况下,一点道德都不谈?
正方孙学军:请对方不要搞错,我方在开始就说:“温饱是谈道德的必要条件。”是指我们谈道德不能够脱离温饱。对方能对这个问题做出批评吗?
反方蒋昌建:任何理论应用到任何一个历史时期,比解一个一次方程都简单。请对方不要回避我们的问题,请举出你们的实例来。
正方吴俊仲:我方的论点,对方没有任何批驳,所以,我方的定义已经成立了。(哄笑)其次,对方的解释依然是在饥寒的情形下你可以对他进行道德要求,这可以吗?请回答。
反方季翔:你的论点不是自己说成立就成立了,不然,还要评委们干什么?(全场大笑,掌声如雷)
正方吴俊仲:对我方的论点,对方没有任何攻击。没有攻击,难道还不能成立吗?没有攻击难道我们就失败了吗?
反方姜丰:这是因为对方可攻击的地方实在太多了,我们攻击不过来嘛!(笑声,掌声)(正方铃响,时间到)
主席:请继续(指反方)。
反方蒋昌建:对方把温饱等同于生存,我们说人类社会一开始就处于饥寒状态,那么,按照对方逻辑,人类社会早就不存在了,你我之间恐怕不是在这里辩论了,而是在哪个阴曹地府里展开了。
反方严嘉:本该修身养性的和尚尼姑们如果信奉的都是“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话,那恐怕是练不成什么正果的。(笑声,掌声)
反方季翔:“世界上不是缺少道德,只是缺少发现道德的眼睛。”莎士比亚早就告诫英国人:“如果丧失天良,即使用钢盔铁甲包装起来,也是赤身裸体的。”
反方姜丰:荀子早就说过:“争则乱,乱则穷。”所以我们走向温饱的过程当中,更要谈道德,否则越走越穷,什么时候才能达到温饱呢?
反方蒋昌建:对方认为由贫困向温饱的追求的过程当中,可以不谈道德,这就告诉我们一个基本的理论,就是:天下大乱,才能达到天下“大饱”。(大笑)
反方严嘉:如果这样的话,那恐怕不是“争则乱,乱则穷”。而是“争则乱,乱则饱”了!(大笑)
反方季翔:我方从来就不否认谈道德和温饱有关系。但,关键是这个关系是什么?是谈了道德才能温饱呀!
反方姜丰:对方辩友一直是“坐飞机扔炸弹——空对空”。讲来讲去,我们问了那么多遍,他们也没有给我们举出一个实例来。
反方蒋昌建:对方辩友回答我方问题,向来不是“小巷里边抬竹杆——直来直去”,而是拐弯抹角。我想,在座的有一位神学的老师,他一定知道弘一法师在修炼的时候,可谓是不温不饱,(铃响)但他还不是“佛心常清静,无处染尘埃”吗?(掌声)
单项技能训练:1.观看一场演讲录相,分析演讲者的优缺点。2.列一个演讲提纲,分析如何在开头、中间、结尾牢牢吸引听众。3.分析马丁·路德·金的演讲《我有一个梦想》,指出它的特色。4.进行一次即兴演讲。题目由全班同学拟定,然后大家抽签,临场发挥,进行即兴演讲。可要求同学轮流担当主持,并进行评判。5.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年级或学校为单位,组织一次演讲比赛。6.观看一场辩论赛录相,分析各辩手的语言技巧。7.分析下段辩词,指出问题出在哪里:甲:1947年,我出生在延安,那天乌云密布,大雨倾盆。乙:不对,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怎么会乌云密布?甲:我厂的产品,规格大小、厚薄是一模一样的。乙:这是不可能的。世界上没有两件一模一样的东西,这是德国哲学家莱布尼次关于事物存在质的差异性的观点。9.假如你是某酒店餐厅部的经理,在当班的时候,一位粗豪的客人,在一张已经预订了的桌子旁坐了下来,事实上,他既不是预订者,也不是预订者的客人,于是你走过去说:“对不起,先生,这张桌子已经有人订了,你能否换个座位?”“啊,那没关系,你把订的桌子搬走,另外再搬一张来给我就行了。”请问你怎么说服这位客人?10.组织一场辩论赛。可以先从小组辩论开始,通过小组选拔出口才较突出的同学,组织辩论队,进行比赛。也可以将全班分成正反两方,进行自由辩论。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