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公司的企业理念中都有这样一句话:“我靠公司生存,公司靠我发展。”一名员工能多为公司想一想,不仅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途径,也是现代社会的基本职业道德。因为公司是现代社会的构成细胞,每一名员工的工作,都会对整个社会产生影响。所以,员工要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
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工作是人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是人生成功的基础。作为公司的一员,只有把工作当成自己一生的事业,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才能感受到工作带来的乐趣。 世界首富、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先生曾说过:“如果只把工作当做一件差事,或者只将目光停留在工作本身,那么即使是从事你最喜欢的工作,你依然无法持久地保持对工作的激情。但如果把工作当做一项事业来看待,情况就会完全不同。”的确如此,如果一个人把工作当成一种谋生手段,甚至看不起自己的工作,就可能会因为工作压力大、待遇不公、升迁无望等问题而生出诸多怨言。于是个人工作态度也会变得无奈、被动和消极,而且个人感到更多的是痛苦。如果一个人将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他就会因此而迸发出无尽的热情与活力,他的潜能也会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在不懈的努力下,个人的业绩不断攀升,而且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会收获不小的成就感。继而个人的信心越来越足,从而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完美,必将会取得更大的突破,最终自己的职业幸福感也随之提升。 同样一件事,把工作当成事业的人总是力求完美,努力做到最好;而那些不把工作当成事业的人则总是敷衍了事,不得已而为之。结果,把工作当做职业的人可能是一个“能工巧匠”,而把工作当做事业的人却成为成功者。 三个工人正在砌一堵墙。有人过来问他们:“你们在干什么?” 第一个人没好气地说:“没看见我们在砌墙吗?” 第二个人笑笑说:“我们在盖一座高楼。” 第三个人边干活边哼着小曲儿,满面笑容地说:“我们正在建设一座新城市。” 同样的环境,同样的工作,三个人却有着如此截然不同的态度。由此,我们可以看出: 第一个人,是被动工作的人。在他的眼里,工作似乎是一种苦役。 第二个人,是没有责任感和荣誉感的人。他抱着为薪水而工作的态度,为了工作而工作。 第三个人,是具有高度责任感和创造力的人。在他身上,看不到丝毫的抱怨和不耐烦的痕迹,相反,他把工作当成自己的事业,充分享受着工作的乐趣。 十年后,第一个人依然在砌墙;第二个人在办公室里画图纸,他成了工程师;第三个人呢,是前两个人的老板。 有时候,工作确实很平凡、很枯燥。如果没有一个正确的工作态度,毫无疑问就会出现许多和第一个、第二个砌墙工人类似的员工。所以,一个人要在平凡的工作中做出不平凡的业绩,就需要一个正确的工作态度,即把平凡的工作当成一种事业。只要把平凡的工作当成一项事业,个人就会从中积累经验,从而获取成功的机会,那么这项平凡的工作会变得不平凡。 德国政治经济家马克斯·韦伯(Max Weber,1864—1920年)认为,有的人之所以愿意为工作献身,是因为他们有一种“天职感”。他们相信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是神圣事业的一部分,即使是再平凡的工作,也会从中获得某种人生价值。 工作不仅仅是为了养家糊口,更是实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方式,而为我们提供工作的企业则是我们迈向成功的一个平台。所以,只有在观念上真正实现了由职业向事业的提升,我们才能在工作中放开手脚,而不会因为要多做一些工作就怨声载道,也不会因为偶尔加班就叫苦不迭,更不会因为遇到一些小小的挫折就万念俱灰。 李琪十几岁就到一家米店去打工。那家米店是在一条偏僻的巷子里承租的一个小铺面,由于开办晚、规模小,生意一直冷冷清清,门可罗雀。 因为这家米店资金少,没办法做大宗买卖,就只好做零售生意。因为那些地点好的老字号米店在批发的同时,也兼做零售,所以很少有人愿意到这家偏僻的米店买米。李琪看到这样的情景,没有像店中其他员工那样坐等时机的好转。他背着米挨家挨户去推销,但效果不太好。 那时,农村还处在手工作业状态,稻谷收割与加工的技术很落后,所以砂粒、小石子之类的杂物很容易掺杂在里面。一心想做好自己工作的李琪带领其他店员一起动手,不辞辛苦,不怕麻烦,一点一点地将夹杂在米里的米糠、砂石之类的杂物捡出来。这样,他们家米店卖的米质量就要高一个档次,因而受到了顾客的好评,米店的生意也日渐红火起来。 在米店的生意好转以后,李琪并没有就此停手。他又想出了主动送货上门的办法,这种方便顾客的服务措施,大受顾客欢迎。就这样,在李琪的努力下,那家米店也在最短时间内成了行业中的佼佼者。而李琪也渐渐成为米行中的行家。几年后,李琪经营起了自己的米店。 如果一个人想做一番事业,那就应该把工作当做自己的事业,应该有非做不可的使命感。把自己的职业生涯与工作联系起来,你就会觉得自己所从事的是一份有价值、有意义的工作,并且能够从中体会到神圣的使命感和成就感,从而彻底改变浑浑噩噩、得过且过的工作态度。 有一句话说得好:“今天的成就是昨天的积累,明天的成功则依赖于今天的努力。”事实上,如果你能够以对待事业的态度来对待工作中的每一件事,并把它们当成使命,那么你就能发挥出自己的潜力,而且即使是繁琐、枯燥的工作,你也能从中感受到价值。在完成事情的同时,你的工作也就真正变成了自己的事业! 像老板那样去思考许多成功人士认为,要想成为怎么样的人,就要学会用这种人的方式进行思考与行动。例如你在打工的时候,如果梦想着成为一位老板,那么你就需要特别注意作为一位老板是如何思维以及经常有什么样的行为,也许有一天你会发现,往昔的观察与模仿对自己的事业成功是很有启发和帮助的。 张芳大学毕业后,在一家民营公司担任董事长助理。交接那天,前任助理对她说:“在这里工作简直就是浪费时间!”因为助理的任务就是收发公文、做会议记录、安排董事长的行程,简单地说就是打杂。同样的工作,在不同人的眼中,却有着天壤之别。张芳认为,每天接触公司的决策文件,可以看出董事长批公文的思路。一场场会议记录让她见识到企业如何经营、决策如何产生。她说:“再没意思的工作,如果用老板的眼光来看待,就能看出价值所在。”当年那个“逃走”的助理现在不知际遇如何,但张芳已经成为一家年盈利超过1000万元的公司的老总。一个初出茅庐的毛头小姑娘,就是因为站在老板的角度看问题,奠定了她日后的成功。 常华是一家纺织出口贸易公司的销售代表,并以自己的销售纪录为豪。曾有几次,他对老板说自己如何如何卖力工作,如何劝说一位服装制造商向公司订货。可是,老板只是点点头,淡淡地表示自己的赞同。 最后,常华鼓起勇气,问他的老板:“我们的业务是销售纺织品,不是吗?难道您不喜欢我的客户?” 老板回答说:“常华,你把精力放在一个小小的制造商身上,可他耗费了我们太多的精力。请把注意力盯在一次可订3000码货物的大客户身上。” 此后,常华学会了像老板一样思考,并站在老板的角度去看待问题。他把手中较小的客户交给一位经纪人,只收取少量的佣金,而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寻找大客户上,结果获得了令人惊讶的销售业绩,为公司创造了更高的利润。 由此可见,当你像老板那样去思考问题时,就会激励自己追逐老板的目标,处处为老板着想,时刻考虑企业的成长;就会感觉到企业的事情就是自己的事情,知道自己应该去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这样一来,你就能很好地解决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会把自己的工作做好。反之,如果你认为自己永远是打工者,企业的命运与自己无关,就会得过且过,不负责任。 像老板一样思考问题是对员工能力的一个较高层次的要求。它要求员工要站在老板的立场和角度上思考、行动,把公司的问题当成自己的问题来解决。它不仅是员工个人能力提升的重要准则,而且也是提高企业工作绩效的关键。 美国考克斯有线电视公司有位叫布莱恩·克莱门斯的年轻工程师,他的工作地点在郊区。 有一天,布莱恩到一家器材行去购买木料。正当他等待切割木料的时候,无意中听到有人抱怨考克斯公司的服务很差。那个人越说越起劲儿,有八九个店员都围过来听他讲。 布莱恩当时正在休假,自己还有事情要做,老婆又在等他回家,对这件事他大可以置若罔闻,只管做自己的事。可是,布莱恩却走上前去说道:“先生,很抱歉,我听到了您对这些人说的话。我在考克斯公司工作。你愿不愿意给我一个机会改善这种状况?我向您保证,我们公司一定可以解决您的问题。” 听了布莱恩的话,那些人脸上的表情都非常惊讶,因为他当时并没有穿公司的制服。布莱恩走到公用电话旁,打了个电话回公司,对公司的相关人员说明了情况。公司立即派人到那位顾客家中解决问题,直到顾客满意为止。后来,布莱恩还多做了一步。他回去上班后,打了个电话给那位顾客,确定顾客对一切都满意后,还为那位顾客提供了延长两个礼拜的试用期的优惠,并且为给他造成的不便致歉。 布莱恩这种站在老板立场的行为受到了公司负责人葛培特的高度赞扬。葛培特号召公司全体员工向布莱恩学习。 在工作中,你要像老板一样去思考、行事,不管是不是自己的责任,只要关系到公司的利益,都应该毫不犹豫地去维护。不要总是想着自己是在为老板打工,而应该把自己当成公司的主人。 无论我们从事何种工作,都不应仅仅把自己当做公司的一名员工,而应该把自己当成公司的老板,像老板一样思考,这才是最好的成功之路。 高标准要求自己在当今飞速发展的社会,公司的每名员工都要保持先进性,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公司交给的任务。那么,如何保持先进性呢?简单来说,就是用高标准来要求自己。许多优秀的员工常常扪心自问:“怎样才能做得更好?”具有这样问题意识的人,自然能够了解自己不足的方面。看起来具有问题意识并不难,但大多数员工并没有做到。 一位老板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事实上往往有些员工接到指令后就去执行。他们需要老板具体而细致地说明每一个项目,完全不去思考任务本身的意义,以及可以发展到什么程度……我认为这种员工是不会有出息的,因为他们不知道思考能力对于人的发展是多么重要……不思进取的人从接到指令的那一刻开始,就感到厌倦,他们不愿动半点脑筋,最好是能像电脑一样,输入了程序就不用思考把工作完成。” 所以,不断思考和改进是你必须要做的事。在你寻求改变以前,必须先努力了解原有的工作流程以及这样做的原因,然后再质疑原有的工作方法,想一想能不能做进一步的改善。 一个人成功与否在于他是否做任何事都力求最好。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成功者都绝不会轻率疏忽。因此,我们在工作中就应该用高标准来要求自己,能做到最好就做到最好。这样对于老板来说,你才是最有价值的员工。 有个刚刚进入公司的年轻人自认为专业能力很强。有一天,他的老板直接交给他一项任务——为一家知名公司做一个广告策划方案。 这个年轻人见是老板亲自交代的,不敢怠慢,认认真真地做了半个月。半个月后,他来到老板的办公室,恭恭敬敬地把这个方案放在老板的桌子上。谁知,老板看都没看,只说了一句话:“这是你能做的最好的方案吗?”年轻人一怔,没敢回答。老板轻轻地把方案推给年轻人。年轻人什么也没说,拿起方案,走回自己的办公室。 年轻人苦思冥想了好几天,对方案进行修改后又交给了老板。老板还是那句话:“这是你能做的最好的方案吗?”年轻人心中忐忑不安,不敢给予肯定的答复。于是老板还是让他拿回去修改。 这样反复进行了四五次,年轻人最后一次交上方案的时候,信心百倍地说:“是的,我认为这是最好的方案。”老板微笑着说:“好,这个方案批准通过。” 通过这件事,年轻人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持续不断地改进,工作才能做好。从这以后,在工作中他经常自问:“这是我能做的最好的方案吗?”然后再不断进行改善。不久,他就成了公司中不可或缺的一员,老板对他的工作非常满意。后来这个年轻人被提拔为部门主管,他领导的团队业绩一直很好。 由此可见,工作完成并不代表不可以再有改进。在满意的成绩中,我们仍需要抱着审慎的态度找出没有发现的问题,发掘没有挖掘出的潜力,再创佳绩。 我能为公司做什么“不要问国家为你们做了什么,而要问你们为国家做了什么?”这是美国总统肯尼迪在他的就职演说中说的一句话,意思是说不能总是看到你要得到什么,而要看你能给予什么。同样的道理,我们作为公司的一名员工,首先也要看自己为公司做了多少工作,而不能一味地向公司提要求,更不能在工作中只讲索取不讲奉献,甚至过于计较个人利益而不顾公司利益。 当今社会在不断发展,公司也一样,而你的工作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不要总是以“这不是我的任务”为理由来逃避责任。当你为公司多付出一点时,你的发展机会也增添了一分。 保罗起初为李斯特先生工作时,职务很低,但现在却已经成为李斯特先生的左膀右臂,担任其下属公司的总经理。保罗之所以能如此快速地升迁,秘密就在于“为公司多付出一点”。 “在为李斯特先生工作之初,我就注意到,每天下班后,所有的人都回家了。李斯特先生仍然会留在办公室里继续工作到很晚。因此,我决定下班后也留在办公室里。是的,的确没有人要求我一定要这么做,但我认为自己应该留下来,在需要时为李斯特先生提供一些帮助。” “像工作中找文件或打印材料等事情,起初都是李斯特先生自己亲自做。但是到了后来,他发现下班后我也待在公司,准备随时听候他的吩咐,这样,我就帮助他做些这样的日常工作……” 李斯特先生为什么会养成召唤保罗的习惯呢?因为保罗自动留在办公室,使李斯特先生随时可以看到他,并且他诚心诚意地为李斯特先生服务。这样做获得了报酬吗?没有。但是他获得了更多的机会,使自己赢得老板的关注,最终获得了提升。所以说,“为公司多付出一点”的工作态度能使你的工作逐渐变得更加出色,从而从竞争中脱颖而出,你的老板也会因此而更加关注你、依赖你,给予你更多的机会。 为公司多付出一点,也许会占用你一些休息时间,但是你会获得很多的好处,因为你会比别人积累更多的东西,如经验、技能、工作效率等。更为重要的是,你的行为会使你赢得良好的声誉,并且赢得老板对你的赏识和器重。 詹姆斯是一家公司的员工。他的升迁是非常迅速的,一再得到提拔的原因是他乐意去做自己分外的事,从而引起了老板的注意。 詹姆斯总是在忙完自己的工作后,不断地为他人提供服务和帮助,不管那个人是他的同事还是上司。詹姆斯将那些分外的工作,也当做自己的事来做,任劳任怨,不计报酬。渐渐地,老板有了找詹姆斯帮一个小忙或分担一些重要工作的习惯。 虽然多做一些工作占用了他的休息时间,并且还没有任何报酬,但是从这种分外的工作中,詹姆斯获得了更多的学习机会,并很快得到老板的青睐,最终获得了提升。
由此可见,想使自己的职位和能力得到提升,最好的办法是多做一点。如果你在做分内事的同时也为公司多做一点,那么不但能展示出你勤奋的美德,而且还能提高你的工作能力。因此,每一位员工都应该多想想“我能为公司做些什么”,争取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公司多做一些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