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力培训】领导修养
领导修养读书对于领导者修养的重要性
古人云:“修身立德,事业之基,未有基固而栋宇坚久者。”领导者为官要先为人,这就要修养,通过修养而发展自己。所谓修养,首先指的是道德品质,此外还包括知识、才能和技巧,如各行各业的专家对自己那一行有很深的造诣,这种造诣就是修养。
读书是真正的修养,因为书籍里保存着人类文化、智慧的结晶。读书还可以延年益寿,因为它能使人知识渊博,明辨是非,懂得科学,趋利弊害。其次在于语言文字本身具有调节感情,解除烦恼,淡化抑郁功能,读书的益处与必要性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是读书明理。常言道,书山为径,就是通过读书探求真理,接受真理。不读马克思主义书的人,是不可能掌握马列主义真理的。各种科学的真理,也要靠读书获得。
二是开阔视野,增长见识。人的时空和实践范围都是有限的,不读书的人的天地是狭小的,等于禁锢在周围的环境里,只能看见眼前的事物。
三是启迪思维。读书会把人带到思考和熟虑的世界里,并与生活中的感受、经验融合起来,产生思想上的灵感与火花,保持新鲜活泼的思想。
四是指导工作。情况总是在不断地变化,要使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根据工作的具体需要,有目的、有计划地读书。只知埋头工作荒于读书的领导者,进步不会快。
总之,读书能改变人的命运,确立人生的目标,攀登事业的阶梯,丰富生活的情趣,进入高尚的境界。
领导者自身应注意,当前社会生活呈现的趋势,读书的人不是在增多,而是在减少,有些人干脆放弃读书。有见识的人都明白,不读书的人不能充实自己的内心世界,必然流于肤浅,那些事业心强,积极进取的人都在努力读书,而工作中水平不高的人与读书多少都有直接联系。所以领导者要督促下属读书,自己带头读书。读书还要有选择,领导者每年都要及时认真地读几本好书,就是在进步的阶梯上攀登,心智就永远不会枯竭。
在读书方面有一点值得提倡,就是无论哪个领域、行业的领导者,在工作之余都应该读一些文艺作品,特别是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以及反映当前现实生活、在社会上有一定反响的力作,其中也包括看这方面的影视戏剧。文学艺术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对于领导者而言,应该明确以下几点:
第一,提示社会生活中的新动向。生活中各个方面的新事物、新变化,被艺术家依据生活和科学的逻辑提升、想象、预言、描绘出来,指出社会发展的前景,创造出理想的、未来的世界,启示和激励人们超越凡俗,站在社会、时代和科技发展的前列,并为之去努力和奋斗。
第二,展现和营造新的社会时尚。艺术源于生活,生活也源于艺术。艺术与生活是一种双向建构关系。艺术作品中出现的东西在很大程度上改变着社会时尚,影响社会风气。
第三,提供理想的生活方式。艺术中所表现的高尚生活方式,以及这种生活所具有的美好和谐的吸引力,必然成为人们提高生活品位的动力。它调动着人们的实际现实的生活方式向理想的生活方式进步。
第四,润泽心灵,陶冶灵魂。艺术是人类的精神食粮,它养育和泽惠着人类多姿多彩的精神生活,丰富滋润着人类的心灵世界,激活人性,净化灵魂。
第五,推出新的理想人物。这种人物或者有新的思想、新的道德、新的风貌,或者有其独特的内心世界和人格魅力,堪称楷模,令人为之倾倒。
第六,透视人性,改善心理。每个人事业上的成功与挫折,命运的奋进与沉落,爱情的悲欢与家庭的离合,既有社会的原因,也有个人人性的,心理的,性格的,气质的原因。相同的能力和机遇,有人能“凭借好风上青云”,有人却屡屡失之交臂而受挫;有人常常能战胜和超越外部世界的艰难阻险,却无法战胜和超越自身内部人性弱点和心理误区,难以摆脱自我。艺术既外观社会世界,认识个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又反观自身,认识人与自身内部的关系,自审与自省人性的弱点与心理的误区。这对于人们的自我认识和诊治,恢复心理平衡和健康心态以及精神建设,都及其重要。
自处与自尊
领导者善于自处是甚为要紧的事。古语云,贵不期骄,富不期奢。随着地位和经济条件的变化,有些人就不知不觉地放松要求,骄傲自满,奢侈铺张起来。因此,领导者要自己把握自己。陈毅有诗曰:“手莫伸,伸手必被捉。党与人民在监督,众目睽睽难逃脱。”这是讲要正确对待名利、地位等问题,也是说要善于自处。
善于自处的前提是贵有自知之明。老子曰: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只知彼,不知己,虽称得上是智者,但还算不得明白人。领导者不但要尽可能了解他人,更应该充分地了解自己,清醒地认识自己。具体地说,就是要客观和辨证地看待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恰当地评价自己的成就与不足,实事求是地决定自己能做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和不能做的力所不能及的事情。一位领导者曾经这样总结:不要高估自己的形象,不要低估自己的潜力。这样想,这样做,较为有利。这是很有见地的经验之谈,使人自信而不自满。
知人难,知己更难。古人说,人的眼睛能看清楚远处的东西,却看不见近处的睫毛,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很不容易。因为自己看自己,难免带有主观的成分,感情的色彩。从实践中来看,在就任之初,位子尚未坐稳时,领导者通常比较谨慎,能恰当地估计自己。但当工作打开局面,取得成绩,受到上级表扬和群众赞扬的时候,往往有些人就不冷静,容易产生自负情绪,飘飘然起来。一位领导者因此而变得不谨慎,周围的人都能感觉到,这就是脱离群众的开始,严格地说,脱离群众本身就是犯错误。自以为是,盛气凌人,夸夸其谈,自我显耀,在会议上或到群众中去,总是自己先说一大通,把别人想说的话都堵回去,自己把自己封锁起来,是缺乏自知之明的典型表现。
要做到自知之明和善于自处,必须乐于自省,严于解剖自己。省是察看、检查的意思。自省是自身的内省和反省,这既是自身修养完善的手段,又是通过修养而达到的一种习惯美德。乐于自省的人是工作、生活中深思熟虑的人,乐于自省是自觉性的表现,能这样做,其进步必然快,因为能及时总结经验教训。古人云:“反己者,触事皆成药石。”一个人只要多做自我反省,做任何事都可以变成自己的借鉴,作为自己行为标准的药石之言。自省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
一是对自己的思想活动、言行表现等进行反省,冷静地分析对错得失,明确努力的方向。
二是从自己的工作对象——周围人和事的反应中,来反思自己的表现和形象。
三是与别人相比较对照检查自己。人都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活的,只有把自己与其他的社会成员进行比较,才能确定自己的社会位置以及长处和短处。有比较才有鉴别,没有其他人作为参照物,就不能有效地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是要经历一个社会比较过程的。自省更要自觉地放开眼界,特别注意向历史上和现实中的英雄模范人物学习,因为他们的长处和优点更为集中,学习起来也更明确。
善于自处的关键,从修养上说,是保持自尊。简单地说,自尊就是自觉做一个高尚的人。这有两方面的内容:从人与动物的关系而言,人是主人,物是从属,人操纵和支配物,人高贵于物,而不是相反。古语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三条中的两条都是讲的金钱财富,也就是物欲对人的自尊的考验,正确取舍就保持了自尊。从人与人的关系而言,自尊是人群中的自我承认,自我肯定,自我尊重,它是由自主的意识和独立的人格所形成的,并因自尊的行为而得到他人的尊重,人做什么样的事,也就成为什么样的人。因为人与动物的关系要在人与人的关系中才能建立起来,实际上也贯穿着人与人的关系,所以后一方面的内容更重要。
自尊意味着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负责,所以首先要有自主意识和独立人格,前者是内在的自尊心,后者是外在的自尊心。自主意识和独立人格是一个人拥有自尊的前提,前者是内在的自尊心,后者是外在的尊严。自主意识是自我依据对真理的认识,对社会生活中的是非善恶等进行独立的判断。自主意识要求的是独立思考,追求真理,不能人云亦云,随声附和,更不能屈从于权威或多数人的意见,违心地放弃自己的主见,人的尊严就在于思想。在原则性的事件中,那些左右逢源的骑墙派,社会风云突变中朝三暮四的风派人物,都是失去了最可宝贵的自主意识。当然,自主意识也绝不意味着自以为是、固执已见,这恰恰是自主意识差的表现。因为人是社会的人,人的意识离不开社会意识。实际上,自主意识是对社会,包括自己所从属的社会群体的价值观念、道德原则、行为规范的自我抉择、自我认定和自我坚持,这些社会和群体意识如党性、民族气节等存在于人的自主意识中,也只有通过人的自主意识才能得到现实而生动的表现。如果人的自主意识只反映个人私欲,不反映社会和群体的要求,绝谈不到自尊心和人的尊严。
自主意识直接决定着人的独立人格。人如果丧失自主意识,或者有意趋炎附势,依附于他人,受他人支配和摆布,也就失去了独立的人格。如妄自菲薄、阿谀谄媚、卑躬屈节、丧失国格等,这也就没有尊严可谈了。有的领导者在上级和下级面前有两副面孔,召开群众大会时不是面对台下的群众讲话,而是一味侧身面向上级来的领导讲话;还有的领导者对上级的批评即刻快速反应,或虚表同意,或沉痛检讨,显得轻率。这都有失自尊。自尊的人对上上级的批评起码慢半拍表态,经过理智的思考,再作出实事求是的回答。总之,自尊具有社会的标准性,人的行为只有符合社会标准,受到社会的褒奖,才会有自尊。自尊实质上是人以社会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来约束自我、控制自我、指导自我和评价自我。
那么领导者应该如何做到自尊呢?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自尊的人需要得到别人的尊重,也最知道尊重别人,这恰恰是自尊的表现。侮辱他人是自贬人格。要批评下属时,维护下属尊严,多强调下属工作的重要性。一个人感觉自己举足轻重,能以积极态度对待批评,完善自己。
尊重别人不等于搞庸俗的关系学,庸俗的关系学扭曲了独立的人格,是不自尊不自重。有的领导者总是怕下属不拥护自己,因此处处去讨别人的喜欢,如有意无意说些不切实际的恭维的话,过分地附和别人的意见,做出不必要的亲昵举动等,总之是取悦于人。这种做法的代价就是放弃了自尊和别人对他的尊重。领导者不必太过分关心别人是否对自己有好感。要知道,无论多么完美的人或有作为的人,也会有人看不顺眼。要让每个人都满意是不可能的。领导者自尊就要自信,不能因为众人好之,我便是之,有人非之,我便避之。这就会被各方面的闲话好恶搞得手足无措,无所适从。领导者当然要尊重群众,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但廉价的屈尊要不得。
第二,自尊的人自珍自爱,绝不会自暴自弃,怨天尤人。每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有自己的面貌特征和个性特点。自尊的人都会正视自己的特点,自豪地接受自己,也接受别人。并不因为自己的自然相貌和特征而感到羞愧,掩饰自己的外貌,人为地改变自己的自然本色,舍弃自己拥有的身心而去刻意模仿别人,东施效颦,矫揉造作,正是缺乏自尊者所为。还有,自尊的人承认自己的价值,相信自己的能力,必然有坚强的忍耐力,无须抱怨别人。有的人整天牢骚满腹,怨天尤人,这是失去自尊的表现。如有的人“叫苦”,有的人“喊累”,这说说也未尝不可,但成为怨言,让别人去承受,实际上是把别人作为依靠,忘记自己的责任。很多情况下,这种抱怨的消极作用对自身影响更大,不如埋头做些实际的事情。
第三,自尊的人希望得到应有的社会地位、荣誉、名望,这种自尊心无论对于领导者还是群众,都无可非议。“天生我才必有用”,人人都能对社会作出自己应有的贡献,得到社会应有的肯定。问题在于要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创造性的劳动去获得,并从中实现和体现自己的尊严。“天助自助者”,不但是“天”,人也一样,喜欢帮助那些勤勉奋进的人。反之,通过不光彩的途径,不道德得到手段去猎取,如靠关系,走捷径,“朝中有人好做官”,多半只能侥幸成功了,或是以牺牲自己的个人尊严为代价的。真正求实务本的人自尊的人不去羡慕他们,享有真正属于自己成就的人,才是可敬和快乐的人。
第四,自尊的最高境界是慎独。领导者必须是严于律己的人。慎独是自身的自觉需要,而不是做给人看,这也是领导者修养的最高境界。慎独意思是做任何事都不要以为没人看见,不要以为事情很微小,就可以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品行高尚的人在任何时候都不能越轨,即使在只有一个人的时候也应该谨慎从事。
自尊自重,这是领导者最可宝贵的品质。领导者做工作,一靠真理的力量;二靠人格的力量。领导者人格的力量,也就是领导者在群众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领导者的形象和威信,是领导者以自己自尊的言行,长期塑造和培植起来的,决非一朝一夕之功。但要损害和破坏其形象、威信,降低人格的力量,由于领导者所处的特殊地位,只需一个有失检点的行为即足矣。所以,领导者更要加强修养,谨慎处之。
第五,领导者的自尊往往还通过仪表风度表现出来。 自控对于领导者的重要性
自控是抑制自己的感情和情绪,控制自己的行为,使自己以最合理的方式行动。其反面是失控,如感情冲动、言行出格、一反常态,以及平时所说的魂不守舍等。但是自控不等于凡事都无动于衷。该喜不喜,该悲不悲,该怒不怒,没有脾气个性,那是麻木不仁。人的正常的喜怒哀乐的反应都是理所当然的。领导者在工作中表现出来的喜怒哀乐,对于被领导者的情感、行为能够产生较强的导向作用,也是一种感染力和驱动力。问题在于这种喜怒哀乐要围绕和服从于组织目标,并且适度,即程度相当,不因此而丧失理性。
良好的自控能力是领导者重要的意志品质,也是衡量领导者的涵养与气度的尺度。长于自控有气质、性格上的因素,但主要是后天实践、修养的结果。
领导者的自控包括很多方面,下面主要阐明几点:
首先,危机时保持冷静。危机可以锻炼人,也可以毁灭人。工作中的危机和个人危机,都是对领导者的考验。而且,越是在危机中,“政敌”往往也就出现了,因此更慌乱不得。尽晓危难于心,袒露镇静于态。这是危机中需要的领导品格。从一定意义上说,危机正是给领导者提供了大显身手的舞台,危机中常常包含着转机,在困难和逆境中,领导者应镇定自若、沉着应付、稳健地处理问题,才能站住阵脚,掌握时机,保持主动,适时化劣势为优势。
其次,不为内耗所干扰。内耗大都是无关大局、摆不到桌面上的无原则性纠纷,因处置不当,才演变为内耗,及至把领导者自身也牵卷进去。因此对这类问题一方面要通过正常的组织途径、组织生活来解决,另一方面要善于自控,包括对待围绕领导者个人的流言蜚语、成见,不负责任的、自由主义的小动作,甚至于背后的挑拨离间、恶语中伤和人身攻击等等都要谨慎对待。
再次,尽快摆脱坏情绪。月有阴晴圆缺,人有吉凶祸福,每个人的情绪都会有好有坏的时候。专家认为,情绪可以影响一个人的前景,短则几个小时,几天,长则几周,几个月。好情绪一般对人是大有帮助的,如乐观和自信使人充满活力,积极进取的心境像磁石一样吸引人,把人引向成功;而悲伤,焦虑,气愤,或者还有没情绪等坏情绪,其影响就是消极负面的了。因为坏情绪的消极影响,领导者要善于控制情绪,调节自己,尽快摆脱坏情绪,不要被坏情绪所支配。
最后,发怒得当,善于制怒。在原则问题上、事关重大的紧迫问题上、部属失职渎职等问题上,领导者发怒对当事人具有刺激性和震撼力,对旁观者也有警戒作用,有利于问题的解决和推动工作的进展。不过,发怒毕竟是一种烈性情感,会使对方感到难堪或羞辱,无端的发脾气和不适当的动怒,确实对工作、同志和自己都不利。所以,领导者还有个制怒的问题。一是要慎用发怒。发怒对其对象来说,具有批评惩戒功能,是偶一而为之的。经常对部属发脾气,会失去其威力,造成承受者的疲倦和麻木感,甚至成为笑柄。二是发怒要亲疏有别。对熟悉亲近的同志和下属人员发怒,因为比较了解,容易谅解。反之,就容易破坏相互间正常的人际关系,使对方产生不平等的感觉。三是发怒要轻重适度;无论怎样发怒,都不要做出无法挽回的事情。四是发怒后要注意补救。领导者发怒后,或多或少给有关人员带来心理压力和思想负担,因此要及时利用各种机会向有关人员进行解释或表示道歉,使其放下思想包袱,恢复心理平衡。
那么领导者应该如何预防发怒呢?控制愤怒的有效方式是预防。从心理学上说,就是对周围的人和事有客观的认识,不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和希望。只要去掉这些幻想和希望,愤怒便不容易产生。作为一位领导者要明白,你不会得到所有人的赞许,任何时候都会有人反对你,世界本来就是如此。工作也不会一帆风顺,总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波折,都按你预想的那样发展是不可能的。有了这种思想准备,就能应付不如意的,预料不到的事情。
从日常工作中容易引起某些领导者气恼的事情上看,领导者要注意心平气和地对待工作中与自己不一致的见解、意见。主要有两类:一类是对开展哪些工作,如何开展工作,怎样评价工作所取得的绩效等等,有不同的看法;另一类是公开、正式场合直截了当地给领导提的意见,或者是用间接的方式提意见,侧面流露的不满等,后者更容易使领导者面子上挂不住。总之,不是顺耳之言,而是逆耳之言。对这些见解、意见动怒不应该,也无济于事。要允许人家讲话,更要让人把话讲完,做到不仅表面不怒,内心也确实不怒,叫做拿得起,放得下,睡得着,当然不是不重视,不思索。这就是修养的问题。
工作中有不同意见,哪怕是针锋相对的意见,都是正常现象。不能要求所有的人考虑问题都和领导者一样,那反倒是怪事了。一位领导者听到与自己不同的意见就坐不住,甚至拍案而起,激烈反攻,或事后耿耿于怀,不仅做不好工作,还失去了领导者的气度。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各抒己见,相互讨论,尽可能求得一致,或者求大同,存小异。当场不能解决的问题或争论,不妨暂放一放,事缓则圆。 领导者个人修为是很重要的。否则会被别人“另眼相看” 好啊 谢谢老师了 领导者个人修为是很重要
页:
[1]